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栽接種

盆栽接種

發布時間: 2023-01-21 04:09:08

Ⅰ 怎樣在盆景里培育和養護苔蘚

在盆景里培育和養護苔蘚的方法如下:

  1. 一般不需要施肥,當然,也可澆灌專很稀薄的肥屬水。

  2. 苔蘚不適宜在陰暗處生長,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線或半陰環境。

  3. 每天噴水多次,(依空氣濕度而定)應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

  4. 最主要的是喜歡潮濕環境,特別不耐乾旱及乾燥,養護期間,應給予一定的光亮。

  5. 苔蘚不適宜在陰暗處生長,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線或半陰環境,最主要的是喜歡潮濕環境,一般品種不耐乾旱及乾燥。

快速培育苔蘚的方法有,將製作好的盆景山石放在水裡浸泡數日,然後用山芋或馬鈴薯粉均勻地撒在山石或盆土上,再用潮濕雜草覆蓋放在潮濕處,每天噴水,一周左右即可生苔;接種苔蘚法,選幾塊黃土,研細加水調至糊狀,將自然苔蘚放在泥漿中攪勻,用小刷子均勻地刷在經水泡雨浸的山石或土面上,經常噴水,數日後苔蘚可見。還可以將取回的鮮苔去雜曬干,研成粉末,用水或稀米湯調勻,塗在盆景需要的地方,移盆於陰濕處,保持潮濕,即可生出苔蘚。

盆栽試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是什麼

各類葯劑試驗,對供試植物、防治對象、供試葯劑以及主要環境條件等要素,都應符合以下通則:
①供試植物。殺蟲劑和殺菌劑試驗,採用防治目標病蟲的寄主植物;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則用對供試葯劑敏感的植物(雜草或指定的作物);選擇容易種植,生長周期較短者;提供長勢均勻,株齡一致,無病蟲為害,無傷殘,同一品種的植株。如做種子處理試驗,需用純凈、飽滿、萌發率高的種子(見)。
②營養基質。一般用瓦盆盛適於供試植物生長的土壤。也可以用蠟紙杯、聚苯乙烯塑料杯(盆)等作容器,石英砂、蛭石等作營養載體。如要研究葯劑對植物根部生長發育的影響,可採用觀察箱(visiblebox),即木質或金屬箱,有一面用玻璃或丙烯塑料等透明材料嵌板構成觀察窗,不觀察時用膠合板或其他不透光材料遮擋。土壤消毒與否,按試驗要求,但至少要過篩或加熱以除去土壤中混有的有害生物,如雜草種子、害蟲、線蟲等。作土施葯劑試驗,要考慮土壤質地、類別、有機質含量、pH值,營養元素水平及含水量。如採用水培方法,則要選用適宜的營養液。
③防治目標生物和指示植物。按葯劑的性質和試驗的目的選定,多由人工飼養、培養來提供。供試昆蟲及蟎類,應當是生活周期比較短,繁殖力強,發育比較整齊,對溫濕度、光照等條件要求不嚴,對環境適應性較強者(見)。供試病原體(真菌、細菌、病毒、類菌原體、線蟲等)一般是有代表性的重要植物病原,選容易培養繁殖,在寄主植物上接種成功率高、發病潛育期較短、病徵易於識別和計量者(見)。除草劑試驗,用對葯劑敏感的有代表性的單、雙子葉雜草或指定的單、雙子葉指示植物。要求種子易於萌發、出苗整齊,對葯劑作用反應明顯,症狀易於計量(見)。植物生長調節劑試驗,採用對不同生理效應的葯劑具有特異性反應的敏感指示植物。
④供試葯劑。為一定的加工劑型,其重要的物理化學參數須經檢定。多次試驗和多點試驗所用的葯劑應當規格一致。
⑤施葯器械。能定量、定向和均勻施葯。有條件的溫室,可建設專用的噴葯倉,供試盆栽植物由傳送裝置進入噴葯倉,噴葯後,再傳送到溫室生長間。
⑥標准化的生長條件。原則上要滿足供試植物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主要調控土壤溫度、土壤含水量、有機質含量、pH值、營養元素水平、空氣溫度、相對濕度、光照度和時間、植物離光源距離等。做殺蟲劑、殺菌劑試驗時,還要兼顧防治目標病蟲生長發育的適宜條件。
⑦試驗設計與結果表達。其原理與一般試驗室離體毒力測定類同。葯劑設5個以上等比梯度濃度,有不施葯對照,設重復。結果按劑量(或濃度)—生物受葯反應曲線計算LD50、LD95或EC50、EC95以表示葯劑效力。生物受葯反應包括死亡,生長(長度、重量)抑制或促進,特徵性表現(如莖葉彎曲、葉黃化白化、葉脫落、根多發等),寄主植物被病蟲為害嚴重程度等形態效應,或為光合、呼吸、蒸騰等主要生理效應強度等。

Ⅲ 什麼是病植物接種法

將盆栽發病幼苗按一定間隔放置在田間待鑒定的植株中間,病部產生的病原菌孢子由氣流自然傳播,侵染待鑒定的植株本法適用於銹病白粉病霜霉病多種葉斑病等產生氣傳孢子的病害接種室內接種時,可用已產生孢子的盆栽幼苗在待接種幼苗上方來回抖動或掃動,使孢子降落或黏附在待接種的幼苗上另外,還可將帶菌病殘體,如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病葉殘體,帶有赤霉病的玉米殘稈等,均勻撒布田間在進行麥類銹病等氣傳病害的抗病性鑒定時,還常在病圃小區周圍種植感病品種的誘發行,先接種誘發行,誘發行發病後產生孢子,侵染待鑒定的植株

Ⅳ 怎樣培植盆景青苔

一、貼苔復法

用粘土摻以少量制澱粉並用淘米水調成稀薄的漿糊膠體,將山石置於泥漿中翻動片刻,使山石沾滿泥 漿,然後用鏟刀鏟取自然生長的青苔並逐塊貼在沾有泥漿的山石上。

二、塗漿法

人野外取回長滿青苔的地皮層,將其輕輕搓碎,並按上法在調制泥漿時將青苔均勻摻入其中,然後浸塗山石,並將山石置於陰濕處保養,也會很快長滿青苔。

(4)盆栽接種擴展閱讀:

苔蘚不適宜在陰暗處生長,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線或半陰環境,最主要的是喜歡潮濕環境,特別不耐乾旱及乾燥。

養護期間,應給予一定的光亮,每天噴水多次,(依空氣濕度而定)應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另外,就是溫度,不可低於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會生長良好。

苔蘚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細胞的綠色植物,多適生於陰濕的環境中。最大的種類也只有數十厘米,簡單的種類,與藻類相似,成扁平的葉狀體。

青苔可治療火傷取牆上青苔燒成灰,用適量植物油調勻擦患處。治療痔瘡脫肛取牆上青苔15克,用火焙乾研細末。

參考資料:苔蘚-網路

Ⅳ 盆景表面的苔蘚是怎麼做的如何保養

苔蘚盆景作為一種微型景觀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里。苔蘚一般都會生長在潮濕的地方,因此對水分的需求比較大,一旦水分太少就會乾枯,但是澆水太多也會影響它的正常生長,因此要適量澆水。苔蘚對光照的需求不是很大,因此不需要經常拿出去曬太陽,特別要避免暴曬,稍微的散射光就能讓它生長得很好。苔蘚對生存環境的溫度也不太挑,它最適宜的生長環境是五到二十八攝氏度,因此除了特別冷的冬天和特別熱的夏天不要注意之外,其他時間都可以不怎麼管。

也可以將自然生長的苔蘚除去雜質之後放在太陽下曬干,將其磨成粉末後加入水或者稀米湯,調和均勻之後用刷子刷在需要培植苔蘚的山石或者土壤表面,然後將盆景放在陰涼潮濕的地方養護,沒多久就能長出新鮮的苔蘚了。

三、自然上苔法將盆景所需的山石放在裝水的盆中,每天用陶米水或者洗菜的水進行澆灌,保濕山石的濕潤度,然後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沒多久就能自然生長出苔蘚了。

四、盆面上苔法想要培育樹木盆景所需的苔蘚,可以將一張薄膜平鋪在又潮濕又沒有陽光的地方,再將自然生長的苔蘚與泥漿混合後均勻地刷在薄膜上。期間要每天噴水,保持薄膜的濕潤度,等到苔蘚長出幼苗之後可以噴灑一次稀薄的肥水,幫助它生長

Ⅵ 盆景養青苔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苔蘚要生活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所以一般是在陰暗潮濕的南牆根發現苔蘚,那麼盆景是怎麼養青苔的?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盆景養青苔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盆景養青苔的方法

一、選材

應選用野外灌木叢、樹林等環境中自然生長的青苔(品種較多,篩選出最適宜者),這種青苔根系發達,耐水、耐旱,生命力強,厚薄均勻,非常符合盆景鋪設的需要。採挖工具宜用薄且堅韌的鉤形刀具,既可以鏟,還可以切割。採挖時在盡量保護青苔根系的深度,將青苔整片地鏟挖下來,一層層地碼放在盒形容器中備用。但切不可為保鮮而澆水(再干都不會影響其生命力,保持一點潮濕度最好),以免散落開無法鋪設,而且過濕容易悶壞。

二、鋪設

把要鋪設青苔的盆景的表層土耙松,撿除不利根系附著的大塊雜物。如果土壤沙質過重,會影響青苔根系的附著及成活,進而影響青苔鋪設後的生長;可用挖回的生土曬干成粉狀,在盆土表面均勻地撒上薄薄一層。

用噴壺把表層土噴透水(如盆面過大,可分片操作),然後把青苔仔細鋪好,再用噴壺把青苔也噴透水。選用一個截面較大的木棍(以便於操作為宜,或直接用鉤刀柄)輕輕拍打青苔直到青苔表面冒出泥漿,這樣青苔的根系便和表層土完全融合了。

三、養護

把鋪設好青苔的盆景移到遮陰、少風的環境中,保持濕潤,一周左右青苔便會煥發出勃勃生機,此後只要水肥得當(以富含澱粉的淘米水為佳——簡便易行),青苔會旺盛生長,很快整個盆面就會長滿厚厚的地毯狀的青苔,再在上面點綴一些合適的配件,便會大大提升盆景的觀賞性,且室內室外皆可放置。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青苔會出現枯萎的現象,絕大部分是因為青苔的根系與盆土分離,無法正常吸收水肥的緣故。救治方法是:將細土和成較厚的泥漿倒在青苔上,再用木棒輕拍,使根系與土重新融合,養護方法同上。

正常情況下,只需觀察青苔的干濕及生長狀況,即可判斷盆景的干濕及生長狀況。蒸發量小時,噴、澆水的間隔可以長些;蒸發量大時,室內應隔天即噴水一次,室外應早、晚澆兩遍水。

盆景上青苔的方法

一、將製作好的盆景山石放在水裡浸泡數日,然後用山芋或馬鈴薯粉均勻地撒在山石或盆土上,再用潮濕雜草覆蓋放在潮濕處,每天噴水,一周左右即可生苔。

二、接種苔蘚法。選幾塊黃土,研細加水調至糊狀,將自然苔蘚放在泥漿中攪勻,用小刷子均勻地刷在經水泡雨浸的山石或土面上,經常噴水,數日後苔蘚可見。還可以將取回的鮮苔去雜曬干,研成粉末,用水或稀米湯調勻,塗在盆景需要的地方,移盆於陰濕處,保持潮濕,即可生出苔蘚。

三、自然上苔法。將做好的山石放到水盆中,經常澆陶米水、陶菜水,保持潮濕,放在見天不見陽的地方,吸水石更好。

四、盆面上苔法。樹木盆景的盆面所用苔蘚,可用一張薄膜平放在潮濕的、見天不見陽的地方,將原苔打成泥漿均勻地塗在薄膜上,保持潮濕,出苗後噴一次淡肥水,15天即可按需要使用。在苔盤根面粘上泥漿,盆土要濕潤,也刷上泥漿,然後貼上即可。

Ⅶ 盆栽西紅柿的種植管理栽培方法

在城市裡,很多家庭喜歡在花盆裡種一些西紅柿,那麼盆栽西紅柿如何 種植 管理?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盆栽西紅柿的種植管理 方法 ,一起來看看。

盆栽西紅柿的種植管理方法
溫度條件

番茄是喜溫蔬菜,一般來說15~35℃的溫度范圍內均可適應番茄生長。同化作用最適宜溫度為20~30℃,當氣溫高達33℃時生長受到影響,達到40℃時停止生長,達到45℃時會發生高溫危害。溫度降到10℃以下生長緩慢,在5℃時停止生長。零下1~2℃番茄會被凍死,但經耐寒性鍛煉的苗,可耐短時間的零下2℃。番茄生長最適地溫為20~23℃,當地溫降到6℃時,根系停止生長。

番茄不同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有一定差別。

幼苗期最適溫度白天為20~25℃,夜間為10~15℃。幼苗期溫度過高或過低容易造成秧苗長勢弱、花芽分化、發育不良、花的質量下降,在開花結果期易產生落花落果。

開花期對溫度反應敏感,最適氣溫白天為20~30℃,夜間15~20℃。開花期遇到低溫或遇到30℃以上高溫時,花粉粒萌發及花粉管伸長不良,受精不良,易發生落花落果。

結果期適溫為白天24~26℃,夜間12~17℃。

果實著色期最適溫度為20~25℃,30℃以上著色不良。

番茄生長發育需有一定晝夜溫差,尤其在結果期。番茄植株白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夜間適當降低溫度,有利於養分的運輸和積累,促進根、莖、葉及果實生長,從而提高產量和品質。所以,冬季溫室的番茄生產,常由於夜間加溫過高而出現徒長等現象。

番茄不同階段適宜的溫度條件

生長前期棚內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60~65%。生長中後期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45~55%。

光照條件

番茄是喜光短日照作物,但大多數品種對日照要求不嚴格,不需要特定的光周期,只要溫度適宜,全年可以栽培。一般來講,光照16小時條件下生育良好,番茄的光飽和點7萬勒克斯,在3~3.5萬勒克斯才能正常發育。

發芽期不需要光照;

幼苗期對光照要求比較嚴格,光照不足延遲花芽分化,使著花節位上升,花數減少,花芽素質下降;

開花期光照不足,容易引起落花落果;

結果期處在強光下,坐果多,單果也大,弱光下坐果率低,單果重減小,還容易出現空洞果和筋腐果。

水分條件

番茄地上部莖葉繁茂,蒸騰作用比較強烈,蒸騰系數為800左右,需水較多。但番茄根系十分發達,吸水能力較強,對水分要求屬半耐旱特點,空氣相對濕度45~50%為宜。

在不同的生長期,番茄對水分要求不同。

幼苗期生長較快,為避免徒長和發生病害,土壤濕度不宜過高,應適當控制灌水。

第一花序坐果前,土壤水分過多,易引起植株徒長,根系發育不良,造成落花。

第一花序的果實膨大後,對水分的要求明顯增加。

果實膨大期,每株番茄每天吸水量為1~2升,根據土壤蒸騰情況,適量澆水,小水勤澆,盛果期澆水間隔時間為5~7天。

澆水原則

①番茄根系非常發達,控徒長,澆水非常重要。首先起壟,防止大水漫灌,保證作物正常生長還不缺水,不會漚根死亡,不得莖基腐病。起壟高度一般在22~25公分高,分大小行。大行寬80公分,小行寬60公分,小行起成“V”字形,定植前5~7天先澆一次小水,25公分高的壟,澆水至18~20公分處,澆水速度越快越好,這叫造墒水,5~7天後把苗子定植在壟的水位線後,再澆定植水,保證苗子在同一條水位線上,5~7天後再澆緩苗水,墒情好後進行劃鋤,增加土壤透氣性,防止水份蒸發。

②提前蓋地膜防水份流失,地膜一定要用白色的,黑地膜會影響根系生長,溫度高時地膜上好後,不要鋪開,順放在小壟邊上,防止高溫傷壞作物葉片。20~25天不用澆水,第一穗果長到雞蛋或點完第三穗花坐果後再澆水施肥。當苗子長到40公分高時,在中午最熱時,把苗子向一側按到再順壟方向,防止徒長,苗子站起再吊秧。倒在地上部分不再提起,以後會生很多不定根,增加後期膨果速度,提高產量。

土壤

番茄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最好選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壤土。番茄在生育期過程中,需從土壤吸收大量的營養物質。生產5000千克果實,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氧化鉀33千克,氮10千克,磷5千克。這些元素73%分布於果實中,27%存在於莖、葉、根等營養器官中。

光照

合理布局:番茄移栽定植時,力求苗大小一致,植株生長整齊,減少植株之間的遮光。同時以南北向做畦定植為好,使之盡量接受陽光,盡量避免互相遮擋現象。

保持棚膜潔凈:棚膜上的水滴、塵土等雜物,會使透光率下降30%左右。建議選用無滴薄膜。

合理揭蓋草簾:在做好保溫工作的前提下,一般太陽出來後0.5~1小時揭簾,太陽落山前半小時再蓋簾。特別是在時雨時停的陰雨天里,也要適當揭簾,以充分利用太陽的散射光。

設置反光幕:用寬2米、長3米的鍍鋁膜反光幕掛在大棚內北側使之垂直地面,可使地面增光40%左右,棚溫提高3℃~4℃。此外,在地面鋪設銀灰色地膜也能增加植株間的光照強度。

搞好植株整理:及時進行整枝、打權、綁蔓、打老葉等田間管理,以利於棚內通風透光。

各種肥料元素的作用

①氮肥:提高作物營養運轉速度,拉長節間,拉長葉柄,開大葉片,要限量使用,超量使用作物節間變長,莖細,葉柄超長,葉片超大而薄,葉片顏色淺黃色,出現開花晚果實小,膨果慢,影響產量,抵抗病害能力下降(老棚一定要少用雞糞和復合肥)。抗寒能力也大大下降。

②過磷酸鈣:含磷含鈣,鈣肥增加作物細胞分裂,膨花膨果,花器健壯,提高授粉率,減少畸形果,地溫低時,根系生長緩慢,很難吸收到鈣,會引起缺鈣出現畸形果,筋腐病果,補救方法,水沖施硝酸鈣,當每穗果長到花生米大小時,每穗果噴施一次硝酸鈣,可以預防。

③磷肥:促進作物根系生長,決定根系生長數目,缺磷主根數量減少,影響對作物營養輸送,前期翻地一定要用好磷肥,根扎的深,為作物很好的輸送營養,增加抗寒抗旱,能減少澆水次數,預防澆水多,濕度大,發生嚴重病害。

④鉀肥:翻地應使硫酸鉀,壯秸稈,膨大果實,使果實顏色好,表面光亮,硬度好,耐運輸。

⑤鎂肥:提高作物葉綠素含量,促進光合作用。鎂肥不足,葉片會出現不規則的大塊黃斑失綠現象。各種微量元素的分布與鎂有直接關系。

⑥鋅肥:使作物營養運轉速度加快,生長點長的快,不黃化縮頭也起光合作用。

⑦鐵肥:作物吸收後,抑制細菌生長,在作物葉片表面形成一種保護膜,提高作物抗病能力。缺少鐵元素,植株葉片出現黃化,抵抗能力下降。

⑧硼肥:增加作物細胞分裂,促使花芽分化,提高作物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平衡。缺少硼,花蕾不形成或花蕾小。

⑨硫酸銅:提高作物抗病性,在作物葉片、秸稈表面層形成一種蠟層,使細菌不得侵入。

各種元素使用都有一個量,每種元素超量使用都會影響其他元素的吸收。

施肥

飽施底肥:基肥以腐熟的優質有機肥為主,每畝施2500~3000kg,並根據番茄品種熟性、栽培時期等的不同配以適量化肥。

對於早熟品種,每畝配施過磷酸鈣25~30 kg,硫酸鉀15~20 kg,另外增加尿素10 kg左右。

晚熟品種,對氮肥更要適當控制。

地膜覆蓋栽培番茄的氮素化肥的分配,一般認為,以基、追各半為宜。

除磷肥外可實行全層施肥,使肥料與耕層土壤均勻混合,達到土肥交融。過磷酸鈣則與有機肥充分拌和後條施於種植穴內,以減少土壤對磷的固定。在番茄秧苗排於定植穴後,隨即澆腐熟的糞稀500kg以穩苗。另外,為使番茄根系正常生長和提高含糖量,播種時施入少量硼肥很有效。

合理追肥:定植後7~10天,結合澆水追施一次催果肥,用量每畝施糞稀500kg。當第一穗果開始膨大時結合澆水施尿素10~15kg。第一穗果將近收獲,第二、第三穗果膨大時,植株進入旺產期,每畝追施糞稀1000kg左右或速效氮肥,最好是糞稀與氮肥交替施用,連續追肥3次,可以達到壯秧、防早衰和提高果實品質的目的。各追肥期,配合海精靈生物刺激劑200~300倍液,能起到生根壯苗、平衡營養、保花保果等多種作用。

及時噴肥:在番茄生長中後期,莖葉生長開始減緩,為了爭取中後期產量,防止早衰,葉面噴施磷鉀源庫500~880倍液,對促進果實發育有良好效果。

科學施肥

重視有機肥:有機肥含有全面的營養元素。肥效緩而長。使用的有機肥必須是發酵好的,否則,易產生有害氣體。

一般每畝施用優質有機肥4000~5000kg。也可施用微生物的接種制劑,每畝用量2~3kg。

平衡施用化肥:化肥其養分含量高、肥效快,可彌補有機肥和土壤中某種營養元素的不足。只要平衡施用不會對植物和環境造成危害。

常用的肥料有:尿素、過磷酸鈣、硫酸鉀、硼砂、硫酸鋅和三元復合肥等。

保護地番茄追肥原則

總的原則是“一控、二促、三噴、四忌”

一控:番茄定植至坐果前的這一段時間,應看苗追肥,控制追肥量。追肥過多過於集中,易造成植株徒長,甚至引起落花落果。因此,植株嚴重缺肥的情況下,一般都應控制追肥量,略施稀糞肥水或生化有機肥液即可。

二促:番茄膨果期和採收期應適量追肥,以促進其生長發育。在第一穗果實長至核桃大小時要迅速追速效肥料1~2次,一般施用濃度為30%的人糞尿或5%含硫復合肥浸出液,保證植株不脫肥。幼果進入膨大期後,為滿足植物生長需要,避免後期脫肥,應採取“勤追猛保”的方法,一般在晴天每隔10天施1次濃度為40%的人糞尿或5%含硫復合肥浸出液。

三噴:在果實生長期不能進行土壤追肥時,應噴施2~3次葉面肥,可用海精靈生物刺激劑葉面型300~500倍液噴施,還可用磷鉀源庫500倍液噴施,以提高番茄的品質。

四忌:一是忌在土壤較濕和中午高溫的情況下進行打杈打葉打頭;二是忌過於集中施肥,因為集中施肥易使植株徒長且產生危害;三是忌在土壤較濕的情況下施肥,否則易落花、落葉和落果等生理性病害;四是忌在高溫條件下施肥,否則植株葉片水分蒸發量大,會影響肥效得發揮,以在清晨或傍晚施用為宜。

改良土壤、預防重茬現象

由於連年種植,土壤很容易出現重茬現象,影響產量,土壤改良可以讓土地重新“活”起來,使作物生長正常,達到高產的目的。土壤改良的關鍵是培養土壤的有益菌數量,幫助分解土壤中的肥料,加速轉化,幫助作物更好的吸收。

建議使用海精靈生物刺激劑淋施型,可有效的疏鬆土壤,改土降酸,增加土壤有機質,刺激根系發育。

巧蘸花提高番茄的品質和產量

蘸花濃度:用2,4-D 2毫升兌水1~1.5斤,防落素2毫升兌水1.3~1.6斤,點花溫度在18~26℃最佳。

蘸花方法與技巧:番茄蘸花有技巧,對番茄的產量和品質都有提高,能讓番茄的果實大小均勻,一穗果的幾個果同時膨大轉色。蘸花時調整好時間,對番茄的果實均勻度起到關鍵作用。

當番茄開花時,如果每一穗的第一個花開的過早,後面的花多且足夠用,就把第一個花摘掉,畸形花也要摘掉。

如兩朵花同時開,沒有畸形可留下,不要馬上蘸花或噴花,過兩天後再點花等後面的花蕾微張開一起蘸花或噴花,這樣就使花蕾同時受到激素的刺激,同時一起授粉膨大使每一穗果大小均勻。若將先開的兩朵花提前點花處理會導致迅速奪取養分,使後面開的花延遲開花時間,使開花時間拉開較大出現果實不均勻,甚至後面的花由於營養不良而出現僵果長不大。
盆栽西紅柿的栽培方法
品種選擇

因為櫻桃西紅柿,也就是聖女果,比之大西紅柿更美味,在果子成熟時也更加漂亮,所以我們選擇杭病、早熟、易座果的矮化品種。

播種育苗

播種前要用50度的溫水浸種,自然降溫後,再繼續浸泡5個小時。

接下來就是催芽,溫度在28度左右,可用一塊濕布包起,給種子充足的溫濕環境。每天還要將種子沖洗一遍,以防種子霉變。

催芽2天後,一般就會露出小白芽。這時便可以種植在花盆裡了,種植深度0.8CM左右,一盆放三粒種子。

定苗

一盆盆栽可以留下兩棵幼苗,種植時種植了三棵,可以將較弱的一棵去除。擇優選苗。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無非就是澆水施肥,夏天天熱時一般一天要澆水一次,最好是選擇早晨或者晚上澆水。掛果前要勤翻土,但不要太深,以免傷到根部。掛果後,追施點肥料或者營養液。

整枝

矮化品種一般不需要整枝,但一些長生過大的品種,要整枝增加透氣透光性。第一個花序下面的枝芽全部去除,等留下5個花序後,掐尖去頂,保證下面果實的營養供給。

防病防蟲

每周噴一次100倍的米醋,即可以防蟲,也可以防病,同時可以當葉面施肥。

採摘收獲

自己種的東西,如果你很饞的話,等果子一變紅,你便可以直接採摘洗凈後吃了。如果你想留著觀看,那就需要點耐心,等所有果子都紅了,那可是一番收獲的美景。
西紅柿種植要求
溫度要求,低於15℃,番茄種子發芽、授粉受精及番茄轉紅受到影響:低於10℃,生長緩慢,生殖發育受到抑制,5℃時莖葉停止生長,2℃則受到冷害,0℃即被凍死。高於35℃生殖發育受到影響,高於40℃生理紊亂而熱死。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溫差利於養分的積累和轉熟,促進植株健康發育,防止徒長,增強番茄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產量。

濕度要求,對水分要求除定植前和開花期以及轉熟期要適當控水外,其他各期都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

肥水管理,西紅柿的生長期在夏秋雨季一般不需要澆水,但當2-3穗果成熟時遇旱,也應適當澆水。根據西紅柿植株生長情況,適時追肥,以促進果實發育,保花保果。一般作底肥可施入金寶貝微生物菌肥,追肥可施入金寶貝壯秧劑和金寶貝增甜靈,使其看上去更加好看美味。有條件的可追施豆餅、棉籽餅等餅肥。

Ⅷ 盆栽花卉組織培養技術流程有哪些

(1)外植體的選擇 常用的外植體有兩類,一類是帶芽的外植體,如莖尖、側芽、鱗芽、原球莖等,一類根、莖、葉等營養器官和花葯、花瓣、花軸、花萼、胚珠、果實等生殖器官。其中最常用的外植體是莖尖,通常切塊在0.5厘米左右,培養脫毒種苗,常用莖尖分生組織部,長度為0.1毫米以下。

(2)外植體的滅菌 常用的消毒劑有次氯酸鈣、升汞、次氯酸鈉、雙氧水、70%酒精等。

(3)外植體接種 外植體接種需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工作人員應穿工作服,戴口罩,用70%酒精擦手,超凈工作台上要用70%酒精擦凈。接種用的剪刀、鑷子和器皿都要求無菌。接種後的培養容器置培養室,室溫應控制在23~26℃,每天12~16小時光照,光照度為1000~3000勒克斯。

(4)誘導側芽、不定芽或胚狀體 常用的基本培養基為MS培養基。激素的種類和濃度對外植體的分化和增殖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花卉對激素的種類和濃度要求有差異。

(5)誘導生根 繼代培養形成的不定芽和側芽等一般沒有根,要促使試管苗生根,須轉移到生根培養基上,生根培養基一般應用1/2MS培養基,因為降低無機鹽濃度有利於根的分化。不同盆栽花卉誘導生根時所需要的生長素的種類和濃度不同,一般常用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三種。

(6)煉苗 首先打開試管瓶塞,放陽光充足處讓其鍛煉1~2天,然後取出幼苗,用溫水將瓊脂沖洗掉,移栽到泥炭、珍珠岩、蛭石、礱糠灰等組成的基質中。基質使用前需高溫消毒。移栽後要適當遮蔭,可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持較高空氣濕度,溫度維持在25℃左右,勿使陽光直曬。7~10天後要注意通風和補充澆水。20~40天,新梢開始生長後,小苗可轉入正常管理。

熱點內容
情人節商家活動 發布:2025-05-24 06:18:16 瀏覽:977
影片情人節 發布:2025-05-24 06:16:31 瀏覽:136
情人節立體卡片 發布:2025-05-24 06:05:35 瀏覽:343
海棠白玉花 發布:2025-05-24 06:04:19 瀏覽:877
人名苑丁香 發布:2025-05-24 05:53:09 瀏覽:405
水檀盆景 發布:2025-05-24 05:49:38 瀏覽:337
你豬紫丁香 發布:2025-05-24 05:46:49 瀏覽:967
浪花一朵朵更幾集 發布:2025-05-24 05:43:32 瀏覽:511
吹散一朵雲 發布:2025-05-24 05:41:13 瀏覽:647
網洛盆景展 發布:2025-05-24 05:39:47 瀏覽: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