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蘆葦山水盆景

蘆葦山水盆景

發布時間: 2022-08-25 21:46:26

⑴ 你覺得岳陽洞庭湖風景如何

洞庭湖夾長江橫跨湖南、湖北二省,其景色最優美屬岳陽區域洞庭湖了。

你站在岸上看洞庭一眼望不到邊,象一面巨鏡照耀著你。

湖水清撤明亮,波光粼粼,天空中的飛雁伸開有力的翅膀,好自豪的感覺它們在水中飛翔!

藍天、白雲,映襯著湖面

簡直是一幅波瀾闊的美景巨畫。

群群的魚兒在靜靜的湖水裡自由自在的漫遊。

蘆葦浮出水面,一片片,連成一片片。長長的綠葉交織著。在微風吹沸中盪起一片片綠波,象一塊塊巨綢在平面鼓動著。

漁民駕著小舟,盪起雙槳,湖面上盪起一片片漣漪,跟著船行的節奏。一張張網撒向湖面,艙里滿載著活蹦亂跳的魚兒,漁民們嘴露著幸福的微笑。

沿洞庭岸邊有著許多迷人的景觀。

湘陰、岳陽二座大橋宏偉壯觀橫跨洞庭湖,於二地之首尾。

遠浦樓,三層四檐閣式樓,佇立於洞庭湖畔湘陰濱湖路中段,與湘陰大橋相鄰,規模宏大,眺望洞庭湖。

烏龍嘴雙塔,位於遠浦大樓下行二千米處,古老的雙塔,在太陽照射下,倒映於湖水之中,極具神奇。

青山島,位於湘陰、汨羅交匯處,對面湖水之中,綠樹環島,似白銀盤里一青螺,青山島美麗富饒,物產豐富,集 旅遊 與生產經營於一體,吸引眾多遊客登島觀景。

岳陽樓,古老名樓,純木結構,三層、飛檐盒頂,雄偉壯觀。巍然佇立於岳陽洞庭湖畔。中外遊客集游之勝地。

君山島,獨立於洞庭湖之中,眼望東邊,與岳陽樓遙湖相望,北倚君山區。隱蔽於綠林之中,島中之景個個蘊含古老傳說,是一個神秘之島。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由此傳古至今,令無數世人前來游攬觀光,曾是八仙常落之處。

不錯的景點。有草船借箭,站岳陽樓上浮想范仲淹的那句: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詩句。

後邊還埋著三國小喬墓,真會找地方,風景如畫,是個 旅遊 打卡地。

岳陽就洞庭湖風景還可以吧,其他地方也就那樣。

哈哈,我家小區岳陽湖畔新村外,就是洞庭湖一角,現在是洞庭湖 旅遊 度假區,2019年被評為"中國最佳國際休閑 旅遊 目的地",被媒體譽為東方日內瓦。

如今每天來這里遠足、散步、觀光的人,早已遠遠超過了"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的岳陽樓。范仲淹筆下的洞庭之美,正在被今天的岳陽人發揚光大,以期永葆其中國 旅遊 美景的王者風范。

您看,如果把洞庭大湖比作一幅壯闊的畫卷,那麼這一角的風景就是一泓精緻的山水盆景,同樣撼人心魄!

(圖自網路,侵刪。致謝)

洞庭湖上風光美,

銀鷺結隊湖上飛,

白帆點點霧中行,

船上漁姑歌聲脆,

彩雲朵朵湖上飛,

魚兒跳躍戲湖水,

草青花香牛羊肥,

走在洞庭湖岸邊,

如詩意境心兒醉。

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八百里洞庭了,看洞庭湖要抱著緬懷古人,冬季只能看洞庭湖大草原了,上面鳥兒成片,水域面積比較小,春夏季水域面積大一點

本人湖北荊州人,但是我的家鄉靠近岳陽,和岳陽城陵磯道仁磯僅一江之隔,所以我們不管是打年貨還是去逛街都會去岳陽。洞庭湖我去過好幾回,說實話風景和洪湖比不了,但是洞庭湖所處的地理優勢還是非常好,整個岳陽發展得很快,GDP僅次於長沙。洞庭湖的野鴨和茶葉我還是蠻喜歡,我雖然是湖北人,但是我經常去岳陽,也算半個岳陽人吧。洞庭湖風景真的很美,建議去看看,同時岳陽這座城市也很美。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說到洞庭湖可謂是候鳥的歇息地,每年上千種珍貴鳥類都來這里。

「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我覺得洞庭湖的風景就像范仲淹筆下的那樣,站在岳陽樓上可以遠眺到君山島,看洞庭湖就如同水光一色一般,眼前的壯闊足以讓人耳目一新。

岳陽挺好,去了2次,60以上免門票,消費豐富便宜,對遊客友好。估計還會第三次。

⑵ 虎貝鄉的旅遊資源

虎貝古跡勝多,人文蔚興,風景秀麗。有那羅寺、辟支寺、橋頭水庫,以及古石堂、百丈岩、第一旗山、兔耳嶺、彭家村杉樹王和古羅漢松等景點。
那羅寺距鄉駐地2公里,始建於宋開寶六年(公元973),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重建。寺建在岩窯之中,屋頂不用瓦片。岩窯稱「那羅延窯」,在峭壁之下,深、廣約幾十米,景色奇絕。辟支寺與那羅延窯一山之隔,掩映在層巒疊嶂、蒼松翠柏之中,周圍分布著岩洞、佛塔、瀑布、古樹、奇岩,還有宋代石刻「千聖同居土」等景點。天冠說法台為一天然巨石,在東源村天峰亭自然村,距辟支寺2公里。石台拔地而起,高百尺,寬數十丈,壁削直,檯面平,可容百人。傳為天冠菩薩說法之處。那羅寺、辟支寺與天冠說法台,均為支提山風景區的核心景觀。
橋頭水庫庫區內水平如鏡,風景秀麗。水庫大壩弧長144米,壩高53米,是我國第一座「對數雙曲線砌石拱壩」。庫容量2015萬立方米,庫內有九個小島。
石堂現有梅鶴、文峰兩村,自古以來有「翠屏霽雪」、「石屋朝天」、「笑天獅子」、「蛟潭映月」等八景。梅鶴村的「三漈」瀑布群,氣勢壯觀。石堂舊有大儒陳普,清代文峰村還出過台澎總兵黃禮鉁。今存有陳普祠,為清代建築,有明代木匾一付。沉字橋,俗稱「花橋」,位於梅鶴村境內,始建於北宋徽中宗崇五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改建,而改名為「花橋」,橋為石拱形,木質結構,長達36米,寬3.6米。傳朱熹過此地,曾在花橋的樑上提寫對聯。下馬亭,始建於明清時期,坐落於文峰村陳普祠之左側,面積約有260平方米。今存。奶娘宮,始建於元明時期,坐落於文峰村中心,原為石堂黃、林、彭等三十六個村落村民共同奉祀的場所,全座宮為木質結構,分前後兩落,前落搭有戲台;後落為正廳,正廳頂有一八角形結構的天池閣,上面壁畫清析可辯。在文峰村內,目前還保存著數幢清朝時期古民居,有壁雕、泥塑壁畫等。第一旗山峰頂上立碑,上面刻著「寧德第一旗」。第一旗峰,海拔1497米。第一旗山脈,系展旗峰山脈,清代版《寧德縣志》上記載,展旗峰自屏南,歷天湖、鍾洋突出高峰,其形如旗。旗山」頂峰是一塊開闊地,站在這里,放眼四望,遠處層巒疊蟑,千峰竟秀,展現在面前的是一幅美麗壯觀的圖景,整個「旗山」就象是一座頂天立地的巨大山水盆景,叫人新奇振奮,使人有下視天地小,乾坤盡在手中之感。 兔耳嶺位於堂義村後山,山以石怪,松奇,矮小的蘆葦,春夏天皮綠衣,秋季白茫茫,獨特風景,五月杜鵑開,有著喜從天降,山,斗而不險,高而不危,是旅遊,登高最佳去處。
虎貝鄉黃柏村內有古銀礦遺址。銀礦始采於宋元祐年間(公元1086~1094年),後經明、清至民國斷斷續續開采,以明代開采規模最大,傳有數千人開采,並設有管理銀礦的工官。礦點分布於東寶山、白信山和石獅山。現遺有采礦洞200餘個,礦井深淺不一,最深達200多米。民國2年(1913年),華興公司獲准開采東寶山及石獅山鉛鋅礦。現遺有「華興公司」石刻。
虎貝彭家村是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閩東彭氏始祖思邈公於公元885年隨王潮入閩,其三子蘭膺遷居寧德。蘭膺公喜愛西鄉(今蕉城區虎貝鄉),在石洋村(亦稱「熟洋」,今寧德市虎壩鄉彭家村,又稱「涼傘樹」)開基創業,生兩子仲修、仲輔。相傳仲修公幼年放羊至石洋,遇雨倒插杉樹苗(即龍傘樹,又稱「涼傘樹」)成活,後蘭膺公全家即遷居石洋村。仲修公自幼喜愛武藝,17歲考上武秀才,20歲考中武魁元,留任武教官。後到兵部任職,剛毅果敢,清廉正直,後詔封武毅大夫。
彭家杉樹王位於虎貝鄉彭家村,龍傘樹,杉科杉木屬,樹高14.5米、胸圍8.82米、直徑2.81米。別稱「涼傘樹」,因其為杉樹幼苗倒插栽種,成活後尾端向四周張開呈平頂狀,枝型奇異、酷似張開的「涼傘」而得名。據閩東彭氏族譜記載,相傳為唐朝武毅大夫彭仲修(871-957,號北山)幼年所植,距今已有近1200年的樹齡。為中國杉樹人工栽培史上有史料可查、有實物考證的「活文物」。
彭家村還有重修於明萬曆戌申年(萬曆三十六年,即公元1609年)端月(農歷正月)的彭氏宗祠(始建年份暫不可考)。堂前古羅漢松(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樹高約8米,胸圍2.51米,直徑0.8米,四季常青,小枝密生、枝幹發達,松葉繁茂、偏偏向上伸展,似一隻展翅高飛的鳳凰。有古詩記載:「堂前羅漢樹有年,雨顯雲霞常纏綿。可比月中紗羅景,長春不老在階前。」

⑶ 假如你是一位西安世園會的記者你能把你了解到的情況介紹給大家嗎

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簡稱西安世園會,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這是中國第三次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博覽會於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在西安滻灞生態區舉行,會期178天,世園會以「天人長安·創意自然--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會徽和吉祥物均命名為「長安花」,取意「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理念為「綠色引領時尚」,倡導「簡單而不奢侈,低碳告別高耗,回歸自然,不事雕飾,綠色生活成為追求的時尚」。 形象代言人由西安籍明星閆妮、西安女孩李夢擔任。世園會園區總面積418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88公頃;標志性建築有長安塔、創意館、自然館和廣運門,設置展示了來自國內外的精美藝術品、雕塑以及珍禽、珍稀動物等,將讓人們充分領略園林、園藝、建築、藝術之美。
2011西安世園會於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在西安滻灞生態區舉行,會期178天,邀請超過100個國內外的城市和機構參展,其中國外城市和機構超過40個,預計參觀遊客1200萬人次。世園會園區總面積418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88公頃;共設置室外展園109個,匯集了世界各地約700種7000多萬株花卉植物,4000萬盆花卉、50萬株樹木。標志性建築有長安塔、創意館、自然館和廣運門;主題園藝景點分別為長安花谷、五彩終南、絲路花雨、海外大觀和灞上彩虹;並設有灞上人家、椰風水岸和歐陸風情三處特色服務區;同時設置展示來自國內外的精美藝術品、雕塑以及珍禽、珍稀動物等,將讓人們充分領略園林、園藝、建築、藝術之美。

主會址編輯
2011西安世園會主會址廣運潭,位於史稱「灞上」的滻灞之濱,是我國古代主要港口之一。盛唐天寶年間,唐玄宗曾在此舉辦了大規模水運博覽和商品交易會,展示了唐代商貿的發達和水運的暢通,創世界博覽會之發端。如今的廣運潭,在長約6公里,寬約2.3公里的區域內,由南至北分為灞河煙柳景觀帶、動態游覽景觀區、生態濕地旅遊區、旅遊度假景觀區,形成了「一帶托三區」的布局,成為一個有機的景觀整體。

主題、理念、會徽、吉祥物編輯

長安花 (5張)

主題:天人長安·創意自然——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
釋義:「天」指自然,「人」指城市,「長安」是千年古都西安的歷史名稱,也是國家繁榮與安泰的象徵。「天人長安」意味著城市自然和諧共生;「創意自然」是在尊重自然和不破壞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修復自然,使自然為人類服務。
理念:綠色引領時尚
倡導「簡單而不奢侈,低碳告別高耗,回歸自然,不事雕飾,綠色生活成為追求的時尚。」
會徽、吉祥物:長安花,取意「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會徽釋義:西安世園會會徽「長安花」構思源於《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由三、四、五、六邊形自然花瓣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釋義為:三生萬物,花開吉祥;四合為土,天圓地方;五葉生木,林森蔭育;六流成水,潤澤萬物。
吉祥物釋義:西安世園會吉祥物以西安市花石榴花為核心創意,通體為石榴紅,身體圓潤可愛。
形象代言人:西安籍明星閆妮、西安女孩李夢

標志性建築編輯

廣運門

廣運門 (10張)
廣運門是西安世園會主入口,位於園區東北部,橫跨60米寬的世博大道,高峰期每小時可通行2萬多人。由踏步、水景、方塊式園藝花卉造型組成的坡道把上下之間聯系起來,與長安花谷渾然一體,以其恢宏的氣勢形成強烈的震撼效果。大門作為整個景觀園區的起點,運用植栽,水景等反映綠色園藝色彩的設計元素貫穿其中,橋上設植物廊架,有綠色植物攀爬其上,垂直綠化並提供遮陽。建築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是材料選擇上以自然的木材及地域性的花崗岩為點綴,中國元素亦巧妙的穿插其中。

長安塔

長安塔 (58張)
長安塔位於西安世園會園區制高點小終南山上,是世園會的標志,也是園區的觀景塔,遊人可登塔俯瞰,全園美景盡收眼底。在設計上保持了隋唐時期方形古塔的神韻,同時增加了現代元素,既體現了中國建築文化的內涵,又彰顯出時尚現代的都市風貌,是生態建築的實踐和示範,將成為提升西安城市建築文化內涵的標志性建築。全塔採用先進的內鋼框架支撐結構,屋頂及所有挑檐均採用安全玻璃,與牆體的玻璃幕牆共同構成水晶塔的效果。長安塔外形具有唐代傳統木塔的特點:一層挑檐上面有一層憑座,逐層收分,充滿韻律。各層挑檐尺寸開闊上揚,體現唐代木結構建築出檐深遠的特色和風采 。檐下與柱頭之間用金屬構件組合,是傳統建築檐下斗拱系統的抽象和概括。玻璃幕牆退在外槽柱內側,通過玻璃肋與柱、梁固定。一系列處理使唐風唐韻的建築充滿了現代感。長安塔大量採用鋼結構和相關構件,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建築」。為了彰顯中華文明的兼容並包與博大精深,長安塔展出國寶級文物與當代藝術珍品數百件。國寶級文物共十組,分別來自周、秦、漢、北周、隋、唐各代,包括青銅、石質、泥質、陶質等各種材質以及鑄造、貼金、鎏金、粉彩、唐三彩等各種工藝,與此呼應,當代藝術品也涵蓋了竹刻、核雕、陶瓷、玻璃、金雕、奇石等各種材質、各種手法,作者及收藏家則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歐美以及世界各地。

創意館

創意館 (19張)
創意館位於西安世園會主軸線上,整個展館結合碼頭和周邊場地進行設計,建築布局呈「王」字型,由三翼不規則幾何體組成,青銅金屬、石材及花園式種植屋面等不同飾面的無規則銜接處理,形成了錯落有致、內涵豐富的藝術效果。建築自然分割成三個相對獨立、並向水面延展的展覽展示區域,橫向通道將其貫穿連接。遊客可以經由一系列的室內展示坡道上達屋頂觀景平台。結構主體採用鋼筋混凝土結合鋼結構的形式,屋頂使用了混凝土褶皺板結構,以滿足建築對大跨度空間的需求,優美的結構形式體現了功能與形式相結合的建築藝術最高境界。建築的外立面採用青銅與玻璃,建築體型獨特,猶如一件鑲嵌鑽石的青銅藝術品矗立在湖邊。展館分為序廳、植物工廠、園藝時代、夢幻廣場、植物的家、地球生命之旅6個展區,將展覽展示藍色玫瑰、黃金玫瑰、芳香玫瑰伊芙伯爵、黑色玫瑰、彩虹玫瑰、360°全圓頂映像、無土栽培、機器化農業等園林園藝、植物花卉的新成果、新產品以及環保節能新技術、新材料。

自然館

自然館 (27張)
自然館是西安世園會的植物溫室,位於錦綉湖畔,建築半埋地下立面材料選用玻璃、木材與少量混凝土結合,倚山而建,層層疊疊,與地形完美結合,即從高度上、視覺上弱化了建築的體量,保證在建築室內可以從不同標高領略湖面和對面花園的美景。自然館內的植物呈多層分布,上層喜光下層喜光半陰,有小喬木,也有灌木。這種分層設計叫做「生態位」,能使館內植物各取所需,減少植物死亡率。自然館分為熱帶雨林植物展區、極冷植物展區和特有植物展區,主要展示地球上不同地域、不同氣候帶的珍稀植物及生態景觀。館里不僅有各種珍奇的花草樹木,還有仙人掌成林的沙漠景觀,按照仿生學製造的4個大型昆蟲模型,以及各種色彩鮮艷、形狀各異的蝴蝶、爬行動物和甲蟲標本。

長安園編輯

航天科普教育展示區

航天科普教育展示區 (13張)
展園依山而建,佔地13530平方米,整體造型富有時代科技氣息,通過弧形軌道、航天器模型等,再現人類認識、探索太空,走向宇宙的歷程。園中種植航天育種的一品紅、醉蝶花、巨人南瓜、觀賞南瓜、番茄、茄子等30多種太空花卉和10多種太空蔬菜數以及10種搭載種子,展示了現代農業技術新水平,是一個極具新奇性和科普教育意義的展園。

竹文化展示區

竹文化展示區 (8張)
竹文化展示區將詮釋中國風的新概念。運用中國傳統的竹編織出景區大門、雕塑、竹廊、竹棧道、竹舍、茶室等極具中國韻味的景觀元素。

葯草文化展示區
葯草文化展示區
葯草文化展示區以層層的台地塑造清新自然的葯草園,中國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在此得到精美的詮釋和展現。

文化水岸
文化水岸
文化水岸展示區以蘆葦、荷塘、棧橋、泉水、溪流、畫廬、綠島共同繪出一幅詩意盎然的寫意水墨風景畫,可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意境無窮。其中有一臨荷塘而建的畫廬,廬中懸有兩畫,掀窗而視,窗中之景與畫中之景相互交融,難分彼此,令人稱奇。

牡丹芍葯展示區
在牡丹芍葯展示區,徐步繞過一片修竹茂林,迎面而來是滿園嬌妍的牡丹、芍葯。鳳尾森森外,牡丹與芍葯爭相綻放,蜜蜂與蝴蝶在園中喧舞。

秦嶺園

秦嶺園 (38張)
秦嶺園是西安世園會自建展園之一,位於園區小終南山上,以「展示秦嶺自然山水、珍稀動物、特色植物」為主題,以精妙天成的造園理念和手法來展現秦嶺的山水人文景觀、動植物資源。園區共有「四園八景」, 四園為:羚牛嶺、熊貓谷、金絲猴山、朱䴉潭,八景是「台溝寶泉、太乙仙台、翠華天池、儻駱古棧、紫閣睛嵐、流峪飛瀑、岱頂觀石、凌雲仙洞」。秦嶺豐富的歷史遺跡、宗教文化、詩詞歌賦都將在秦嶺園中得到精彩再造和展示。園區結合周邊地形地貌,堆山疊石、臨水種植,一切景點均截取秦嶺山水片段,開闊幽深,高峻清雅。在小終南山上,隨處可見鐫刻有描繪秦嶺風光詩詞的石碑、石崖,匠心獨運,宛若天成。園內的清幽道觀與長安塔和五彩終南一起,構建出秦嶺獨特的宗教文化景觀和氛圍。西安世園會還首次將極具陝西特色的「秦嶺四寶」——大熊貓、金絲猴、朱䴉、羚牛引入展園,以展示秦嶺生物的多樣化,呼籲人們保護自然,愛護動物。為了彰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秦嶺園中的動物籠舍將與周邊山體和地形巧妙結合,做到藏而不露、露而不顯。遊客們可在與「秦嶺四寶」的親密接觸中,感受動物與人的親密友好。為展示秦嶺豐富的植物景觀特色,秦嶺園結合園區山水地形,種植獨葉草、紫斑牡丹、連香樹等國家瀕危植物30餘種,以及馬蹄香、太白美花草、木桶馬兜鈴等陝西省保護植物40餘種。

盆景園編輯

盆景園 (17張)
在西安世園會園區的小終南山上,精心建造了面積為16660平方米的大型盆景園,向人們展示源自中國的精妙盆景藝術,以及盆景藝術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發展。

關中園
步入關中園,別具陝西民俗特色的各類石器,如磨盤、飲馬槽、拴馬樁、石羊、石俑、石鼓、石碾等被巧妙利用起來。園中擺放盆景的「架」由磨盤堆疊而成,道路由大大小小的磨盤鋪就,行走其間,彷彿在數著歲月的年輪;造型各異的拴馬樁,真實記錄了關中農民的文化、生活、宗教、民族關系和審美情趣;更有意思的是那一個個飲馬槽,被用來當做花盆,粗笨的馬槽和優美的花草形成鮮明對比,妙趣橫生。西安的市花也是石榴花,市樹為國槐,為彰顯地域特色,園中盆景造型素材多取用這兩種樹木。
五大流派園
中國盆景歷史悠久,流派眾多,其中以嶺南派、川派、揚派、蘇派、海派這五大流派為代表。
在盆景園中的特色盆景牆上,將展示各個流派的精品盆景,讓人們一飽眼福,享受中國經典盆景藝術;同時還有一組仿古式建築,作為整個盆景園中休息、室內賞景、科普等之用;園中看似隨意,其實卻匠心獨具散置的景石上,鑿刻有古人詩句,一邊賞盆景,一邊品詩句,樂趣無窮。
木園
園中以日本枯山水庭院為主,主要布置矮樹、黑石、黑松、石燈籠、小屋等日本特色庭院小品;其間苔蘚點點,散置不規則的石板供人踏腳,再現此類庭院追求「幽遠意境、順其自然、簡朴幽靜」。
穿過如水墨畫一般的日式庭院,便來到歐美展區。與特別強調「意境」的東方園林、園藝不一樣的是,歐美展區重點展示規則式修剪的各種植物造型和歐美特色小品。
天趣園
盆景的創意、取材、造景,均來於自然界中的山水草木,可以說整個大地就是一個大自然盆景園。
天趣園中,通過種植大量槐樹等樹種,塑造一個自然森林般的微地形;眾多大型樹木、山水盆景擺放於園中各處,每一棵樹都各具姿形,每一塊石都奇趣可玩。行走園中,可盡情感受「天然去雕飾」的自然與純凈,實現與大自然的最真實、最親密的接觸。

人文山水·詩意長安園編輯

人文山水·詩意長安園 (12張)
人文山水·詩意長安園位於世園會會址中央小終南山坡,佔地33000多平方米,園區景點包括文杏館、竹里館、臨湖亭、桑園等。本展園要集中體現詩經、唐詩以及王維《輞川集》中反映中國傳統詩畫意境與古典園林結合的生態自然景觀,種植詩歌中詠唱的植物70餘種。以《詩經·國風》中秦地風光詩句和唐代王維《輞川別業》詩句意境為境界,用中國傳統園林構景手法,以塑造時代文化主旋律——「愛」與「和諧」造林思想為綱要,規劃一個突顯東方文化特色,應對時代「生態危機」、「文化挑戰」的21世紀時代新園林。景觀設計中運用適當的筆墨塑造富有人文氣息的園林景觀。利用園林景觀輻射悠久歷史的東方文化,展示秦地的滄桑歷史,應對時代的「生態危機」挑戰,以實地山水園林空間發布創造最佳生態環境的宣言。

三大特色服務區編輯

椰風水岸

椰風水岸 (23張)
椰風水岸的建築風格被定位為具有典型東南亞風情文化特徵的服務建築群,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採取了東南亞地區的園林特點,同時結合東南亞鄉村城鎮的規劃特徵,將東南亞建築符號進行拼貼、混搭、組合,塑造出了一個風格特徵突出的東南亞小鎮,採用華麗的泰國傳統——多層屋頂作為建築表達形式。椰風水岸被一片東南亞展園包圍,散發著濃郁的東南亞風情,秉承了自然、健康和休閑的特質,半邊湖水半邊林,椰子樹、棕櫚樹等高大的熱帶植物配以低矮的灌木叢,營造出充滿生機的熱帶園林氛圍。靜謐的涼亭、曲折的棧橋、圍繞著樓體的蜿蜒水街,人影綽綽,輕聲笑語,婀娜多姿的綠色植物與建築在盪漾的碧波中交相輝映,東南亞風情立時一覽無遺。

灞上人家

灞上人家 (16張)
灞上人家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試圖提供給人以特別的建築與景觀體驗,讓遊人能更多地體驗到陝西關中的人文精神和自然風貌。灞上人家位於世園會園區南部,緊鄰灞河之濱,與長安塔所在的小終南山隔水相望,自然環境優美,風景宜人。灞上人家由西安本土建築師、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劉克成教授設計而成,從中國傳統星象圖汲取靈感,在設計上以中國傳統四合院為藍本,採取《四水歸堂》的形式,並以建築尺度的延展、表皮的變異與功能的變通作為切入點,力圖使建築擺脫簡單的文化標識,使之成為一個個容納新生活,催生新故事的盒子。在群體組織上,採取簇群式的布局方式,讓建築最大程度的親近自然,提供給人以特別的建築與景觀體驗。在風水理論中,天井和「財祿」相關,經商之道,講究以聚財為本;造就天井,使天降的雨露和財氣不至於流向別處。天井作為對自然的接納,同時也暗喻了一種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四水歸堂」寓意四方之財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斷流入自己的家中。灞上人家的每個建築單元都是一座新型的小四合院,借鑒四合院的空間模式,每一座四合院都是一個無柱、無牆的「斗」。與傳統四合院的封閉空間不同的是,這些像斗一般的新型四合院四面敞開,室內外的園林景觀彼此呼應,情景交融,打造了源於本土文化的新空間,極具陝西鄉韻、秦川風情。散落有致的關中特色青灰民居,自然天趣的植物環境,讓遊客休憩、購物之餘體驗渭川田家的清幽閑適。這充滿著田園、野趣的村落環境,帶給遊人的是一種回歸自然、恬淡寧靜的心靈感受。

歐陸風情

歐陸風情 (27張)
歐陸風情位於園區東部,得寶門內,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總建築面積6081.66平方米,。歐陸風情的設計嘗試提取歐洲傳統皇家園林的風格特點,結合歐洲城市住宅及鄉村城鎮規劃的典型特徵,更多將歐洲傳統建築符號以建築形式進行拼貼混搭、組合,形成親近人的建築空間尺度,塑造出一個風格特徵突出、具備典型特徵代表的歐洲小鎮建築群組,為遊客提供餐飲、休息、接待服務的同時,可以使其身臨其境地感受歐洲異域的傳統文化風情。歐陸風情從外面看,煙囪、鍾樓、方尖碑,遠觀宛若童話中的城堡,行走其間,彷彿置身於歐洲街頭。極目遠眺,歐洲街區中的許願池,方尖碑,疊水噴泉盡收眼底,街的盡頭是音樂噴泉廣場。在這片彌漫著歐式風格的建築群、園林之間,洋溢著的是異域他鄉的風情,在歐陸風情聽遠古回聲,體驗歐洲園林之美。

主題園藝景點編輯

長安花谷

長安花谷 (18張)
從園區主入口廣運門進入,迎面而來既是一片花的海洋,長安花谷70餘種面積6.6萬平方米的花卉都種植在111個鑽石面中,給大家呈現約35種以上顏色的視覺效果。用不同色彩的花卉描繪出「天上」的景觀,展示從古至今人們對「天」的認識和想像。花谷中人工開鑿的小溪蜿蜒曲折,溪流中安裝了人工噴泉,不時噴射出錯落有致的水柱。

五彩終南
五彩終南
五彩終南把終南山的美景和秦嶺多樣的植物濃縮在了一起。為了展現秦嶺地形豐富、地貌奇特,植被豐富的特點,利用高低起伏的地形,種植不同植物,兩步一花、三步一景,「五彩終南」宛如一座樹木蔥蘢、山花爛漫、綠草如茵的珍稀植物園,遊客在這里可以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海外大觀
海外大觀
海外大觀集中展示了具有海外特色的園林園藝和特色建築,在這里還能夠欣賞到各國9位世界級園藝大師的園藝作品,具有反映本國文化特色和園藝特點的突出亮點。

灞上彩虹
灞上彩虹
灞上彩虹位於園區最南端的水域,體現了「花、綠、水」精彩結合。水中有兩座非常寬敞的棧橋,灞上彩虹主題園藝景點就是以這兩路棧橋向周圍拓展開來。橋上紅花、綠草纏繞,一直蔓延到岸邊,與岸上的奇花異草連成一片。站在岸上遠遠望去,遊客彷彿看到一幅富有詩意的田園畫卷;站在橋上,遊客還能賞花、觀魚、近距離感受自然。

絲路花雨
絲路花語
該主題景點以連接東西、溝通中外的著名的絲綢之路為文化背景,利用花卉、綠化雕塑等元素組成花壇、空中花廊、七彩花棚等景觀,表現絲綢之路的悠久歷史。絲綢之路連接東方與西方,連接歷史與未來,這種溝通、交流、合作促進人類文明不斷前行,還必將意氣風發地進行下去。

世界庭院編輯

古希臘園

古希臘園 (16張)
古希臘園位於世界庭院的北側,大約2000平米。分3個部分,從西向東依次為索羅斯廣場、聖林、獅子門。以希臘德爾斐遺址廣場為主體,展示對西方建築影響深遠的希臘柱式以及完美比例的運用。在蔭郁的樹叢里散置著希臘神話的12主神鵰塑。在東入口的地方設置文明世界的獅子門,它是古邁錫尼衛城的入口。兩根穩健的石柱承載著笨重而略成弓形的石制橫梁,橫樑上面是巨石砌成的拱門,巨石的正面是一組浮雕:兩只對稱的獅子一左一右以前足踏立在祭壇上,中間立著一根象徵著宮殿的柱子。獅子門上的疊澀券,是世界上最早的券式結構遺跡之一。

義大利台地園

義大利台地園 (9張)
義大利台地園截取羅馬庄園建造盛期的三大庄園之一的法爾奈斯庄園的部分為主要骨架。採用中軸對稱的構圖形式。中間軸線是一條寬大的緩坡,從平台到觀景廊。海豚疊水分列兩側,中間是蜈蚣形的石砌水槽,構成系列跌水景觀。第二層是橢圓形廣場,兩側弧形台階環繞著透光的噴水球,向中間水盤噴水。正中有巨大的水缽,珠簾式瀑布從中流下,落在水盤中。水缽左右各有一座河神鵰像,手握號角,倚靠水缽,守護著水景與觀景廊。

緩坡的兩側是在維蘭迪城堡的「愛園」,以花語闡釋人們的感情生活,表達了四個愛情主題。「悲情之愛」以男人決斗時所使用的匕首或劍的鋒刃為圖案,中間種植著紅色的花,象徵著決斗中四濺的血液;「溫柔之愛」像星星點點的火焰一樣分割出許多象徵溫柔之愛的心形圖案;「熾熱之愛」雖然是心形圖案,但卻是一顆顆 破碎的心「輕浮的愛」位於四角的扇子象徵著輕薄,扇子之間擺放著代表虛假愛情的牛角。黃楊籬組成的植物花壇,兩座馬匹塑像用來活躍氣氛。花園的兩面均有矮牆,既限定了空間,又用作坐凳。牆上有16根神像柱。精細的做工,流動的水系以及,幾何的植物,展示了園林的所有經典要素。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 (7張)
在勒諾特爾式園林里,採用主從分明、秩序嚴謹的幾何網格。府邸位於最高處,起著統率的作用。同時,在貫穿全園的中軸線上,用花壇、雕像、泉池等加以重點裝飾,形成全園的視覺中心。在水景方面,勒諾特爾式園林主要展示靜態水景,以形成鏡面似的水景效果為主。在植物種植方面,勒諾特爾式廣泛採用豐富的闊葉喬木和刺綉花壇。在設計時我們將凡爾賽宮里那種由百米石、草地、花卉組成的刺綉花壇分放於中軸線兩側,再往外用植物做背景,中間林蔭小道。林蔭道兩端縮小版的象徵「春」「夏」「秋」「冬」的四個水池。水池的中央各放有一座金色精緻的雕像。軸線的西端伸入水中將實現延伸到遠處。軸線的東端兩側各有兩精細的漢白玉雕塑。中心水景是三個銅頭像壁泉,水聲潺潺。

英國自然式風景園

英國自然式風景園 (5張)
在島的南側是英國自然式風景園。緩坡草地、自然式湖岸、自然式瀑布、蛇形園路等都是常用的造景要素。展園中將假山、草地、亭子、花境、岩石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與周邊的水面形成一個自然意境,一幅田園風光顯露於眼前。

西班牙伊斯蘭園

西班牙伊斯蘭園 (8張)
本展園的設計原型來自西班牙著名的阿爾罕布拉宮獅子院, 園子為一長方形宮院,長約35米,寬20米,周圍環繞一排大理石圓柱的俏巧游廊,中間有模仿西妥教團凈手間形式的亭式建築,輕靈的圓形屋頂飾有金銀絲鑲嵌細工的精美圖案。地面用時花按阿拉伯圖文擺放,中間十字水渠給整個園子帶來了活力。在園子正中,立著獅子環繞的庭院的噴水池,由12頭獅子支撐。過去12頭獅子可以計時,每過一鍾頭就有一頭獅子噴水。庭院中十字道路象徵天堂里的四條路,在摩爾人宗教里有象徵祥和、平衡、歲月流轉的意義。

⑷ 沭陽綠格園林景觀有限公司

⑸ 蘆管石與麥管石的區別

蘆管石與麥管石的區別有:

1、蘆管石主產地是新疆、廣西、安徽、浙江等地,是富鈣環境中蘆葦被鈣化後形成的管狀縱橫交錯的岩石,它吸水性強,表面附生綠色植被,可做盆景、假山。是文玩愛好者的新寵。

2、麥管石貴,它是經過人工雕刻的,假山造型很漂亮,做工比較的精細。

假山石的種類還有:

1、砂積石

色多淡黃,質松,易琢,吸水性強,易長青苔,於植物生長有利。砂積石系泥沙與碳酸鈣凝聚而成,質地不太均勻,有松有緊,含泥沙多處松,含碳酸鈣多處堅。缺點是易損壞,冬季移至室內,免凍壞。常用於表現崇山峻嶺、山青水秀景色。產於安徽、浙江、廣西、四川、湖北、山東等地。

2、靈壁石

產安徽省靈壁縣磬石山北麓,生長於赤深泥土中,石灰質岩,自然形成,粗曠渾然,色澤黑黝居多,以色淺為主,石質堅硬,扣之有聲,古有作鍾磬。所以有「八音石」和「磬石」之稱,又有「靈壁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宋代詩人方岩)」的美譽。

3、雞骨石

乳黃或灰黃,表面皴紋復雜,皴裂很渾,常常透空,有似雞骨狀。吸水性能一般,透漏的突點較顯著。缺點是過於奇特,處理不當,有失真實感,可作山水盆景,亦可作樹木盆景配石,產於四川等地。

⑹ 微型盆景樁有多少種

微型盆景是一種以花草為主,綴以山石等小件配置而成,在園林設計、園林造景和家庭觀賞中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它多採用石籬蒲、文竹、虎耳草、吊蘭、蘭花、萬年青、水仙、菊花、芭蕉、蘆葦以及其他的閑花野草。微型盆景著重於形態小巧,造型玲瓏別致,更注重整體藝術美的內涵。 每一小組盆景的各種擺件需表現出各異的形態,並注意整體的布局。聚散的致,主題突出,最後達到製作者的藝術構思和審美情趣,這就是微型盆景藝術的生命力所在。
微型盆景的製作主要有四步:
取材。製作微型盆景,一般選擇枝細葉小、上盆易活而且根干奇特、 花果艷麗、易造型的質料。常選用的有五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六月雪、文竹、雀梅、南 天竹等。以上樹種可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等法得到植物。為了快速成型,也可到山野挖取枸杞、錦雞兒、金豆、紫藤、鋪地蜈蚣、火棘等樹樁,挖出經藝術造型後即可栽入盆中。
造型。 要「意在筆先」,胸中備古木之形。造型要高度概括,常用方法有棕絲結扎法、鉛絲纏繞法、折枝法、攀扎法及倒懸法等等,其中採用鉛絲纏繞法整形較為簡便。一般樹木整形以在早晨進行為宜。具體操作要根據枝乾的粗細分別選用直徑合適的鉛絲纏繞枝幹,再把枝幹彎成所需要的形態。用鉛絲纏繞時必須緊貼樹皮,疏密適度,繞的方向以和枝幹直徑成45。為宜。經過1~2年後樹干基本定型,才可去掉鉛絲。對那些不必要的雜亂枝條.應截短或除去。
上盆。整形時要將樹木從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 釉盆中。盆的形狀、巨細、光彩須和樹體相配。一般情況下,高妙筒盆,適合於懸崖式;橢圓或淺長方形盆,宜栽直干或斜乾式;圓形盆可設置裝備擺設低矮盤曲植物;多角形淺盆,宜栽高乾式。此 外,盆架也應與花盆形態色彩協調,交融成完備的藝術結構。 古人鑒賞盆栽藝術有「一樹二盆三花架」的名言。
養護。微 型盆景的養護尤其必要周到細致。盆土宜經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生長期間要薄肥勤施,一般每一零天左右施一次。可用充分腐熟的豆餅水、蹄片水等。亦可施用全元素復合化肥,施肥方法最好也用盆浸法。細致事詩句項盆土宜經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於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
接穗採集、運輸和貯藏。采穗時要選擇葉芽飽滿,無病蟲危害,生寫人的作文長良好的枝條。若長途運輸,可在箱底鋪上脫脂棉,用水淋濕,運至育苗地點後,將其插在陰涼處的沙床上或地窯中,保持濕度,可使用五-七天。
盆景技藝要領:
枝無寸直,一寸三彎。
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
一枝見波折,二枝分長短,三枝講聚散,多枝有露有藏。
直長位宜藏不宜露,直曲位宜露不宜藏。
梅花盆景的寧折勿彎、寧斜勿直。
盆景是無言的詩、立體的畫、活的凋塑。
景成之日,功在十年!
不怕剪錯枝,就怕立錯位。
蓄技截干。丈山,尺樹,寸馬,分人。遠山無樹,近大遠小。
造物成形妙畫工,地形咫尺遠連空。
蛟龍出沒三萬頃,雲雨縱橫十二峰。
清座使人無俗氣,閑來當署起清風。
諸山落水蕭蕭夜,醉夢江湖一葉中
去強留弱;去粗留細。
審要准,裁要狠.
如皋盆景,左顧右盼兩彎半,雲頭雨腳美人腰。
不幹不澆,澆則必透。
見干見濕;薄肥勤施;
景樹無根似插木亭子觀尖,盆景觀腳。
春抹異位芽,
夏剪強弱枝;
秋天應追肥,
冬剪所以枝。
微型盆景是當今盛行的盆景流派之一。它用盆小巧,構想精緻,造型美觀,點綴居室,生機盎然。
微型盆景是採用微型盆栽植微型樁或布局微型山石加工製作成的一種特色盆景,小可置於掌上,故又稱為掌上盆景。這利,盆景體態微小,玲瓏精妙,活潑多變,布置隨意性強,可配以微小的幾座置於案頭,也可群休組合在博古架內,逼真地反映了大自然的神采風姿,深受海內外盆景界的贊賞,近年來發展迅速,成為盆景中崛起的佼佼者。

一、微型盆景的用材

1、微型植物盆景的植株不超過10厘米(以植物出土部分計算),選擇的植物材料,應具有葉小、干粗矮,適應性強,耐修剪,易造型,易栽培成活,如六月雪、榔榆、雀梅、福建茶、雀舌梔子、小葉羅漢松、虎刺、瓜子黃楊、雀舌黃楊、珍珠黃楊、金雀、小石榴、小檗、小蘇鐵、小榕樹、小鳳尾竹、小菊、金彈子、平枝枸子、黑松、映山紅、觀音竹、矮干文竹、水楊梅等等。

2、微型山水盆景的山石,以紋理優美、形態自然、顏色潤澤、呈長條狀有稜角的為佳,如山石上有洞穴,就更好。常用的石種有木化石、英德石、斧劈石、海母石、浮石、蘆管石、鍾乳石等等。

二、微型盆景的用盆

微型盆景用盆較小,簽筒盆口徑一般應為4—5厘米,圓形盆或方形盆口徑5厘米左右,淺口長方形成橢圓形盆口徑一般在10厘米左右。

微型植物盆景,多採用古雅的紫砂盆或釉陶盆,盆的形狀、深淺和色澤,應與栽種的植物材料在葉形、葉色以及花果的色彩相協調,要與樹木樁景的姿態密切配合。也可用生活器皿作盆,如煙灰缸、茶杯、小碗、鳥食罐等,但底部需鑽孔,以利排水,否則易爛根。

微型的山水盆景,多採用淺口長形盆或橢圓形盆,以漢白玉、大理石、白礬石的質地較

多。

三、微型盆景的製作

微型植物盆景的樁材來源,主要靠嫁接、扦插、分株、實生苗培育、野生小樹樁的挖掘而獲得,造型採用蟠扎、修剪、提根等方法,操作時要求認真仔細、精巧細膩,力求功力、運力的得法,表現在枝條、主幹上,使原本為小樹、嫩枝呈現虯曲蒼勁、氣質沉著的「古老大樹」之貌,使外表形式與內在氣質結合好。造型宜簡不宜繁,要用大寫意的手法,注重其神態的表現,要求超脫俗套,會捕捉形態,達到神形交匯,但不失藝術的完整性。經過加工造型的樁材,宜先移栽於稍大的泥盆中培養,1—2年後再移栽於形狀、大小、深淺和色澤適合的古雅小盆中定植,可提高成活率。

微型山水盆景的製作,應認真選料、加工、布局、點綴等,一般採用偏重式中的近中景款式,應注意盆與山峰的比例及其意境美,微型山水盆景因用石較小,搬動時丟失不好找,造型完成後,最好用耐水膠把山石粘在盆面上。

⑺ 那裡可以學到盆景技術

盆景是我國獨特的傳統藝術,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作為材料,經過藝術處理和園藝加工,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現大自然的優美景色,同時以景抒情,表現深遠的意義,達到「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猶如立體的山水畫。但盆景又不等同於山水畫,它以自然物本身為主要材料,具有天然的神韻和生命的特徵,它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季節的更替,呈現出不同的景色,因此盆景又是一種活著的藝術品,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

盆景藝術概括起來主要有下面幾個特點:

第一,盆景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造園是把自然景物縮小在一定的范圍內,而盆景是把景物縮小於咫尺盆中,可以說是微觀造園。

第二,盆景是「活的藝術品」。樹木花草作為盆景造型的主要材料,具有生長發育的生命特徵,決定了它在製作加工上的連續性,藝術欣賞的可變性。

第三,盆景形式的多樣性。現代盆景藝術,正向著多元化發展,例如樹種和盆景類型的不斷增加、盆景的地方風格的不斷涌現等。

第四,盆景藝術的個性:由於盆景作者的生活閱歷、思想性格、藝術才能及文化素養的不同,其作品往往會出現與眾不同的個性,即所謂的「個人風格」。追求個性,推動了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發展。

第五,盆景藝術上的自然性:人類來自大自然,親近自然是人類的本性。雖然盆景是一種藝術,離不開人的創造,但是更多人希望盆景的自然,特別是在造型上的自然。

第六,盆景創作的藝術性。這是創作盆景的最基本要求。盆景造型要具有藝術美,而內涵意境更要深遠,使人們在欣賞的時候,不僅看到了景,而且通過景激發出感情,因景而產生聯想,從而領略到景外的意境。

盆景的種類:

1、山水盆景

山水盆景可以分為: 水盆型 把山石置於淺口水盆中盆中盛水不盛土. 旱盆型 淺盆中有山石而不放水,植物及配件點綴在山石上. 水旱型 淺盆中一部分是土壤、山石、樹木、而另一部分是水

山水盆景是以觀賞岩石為主的一類盆景。製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須進行藝術構思,確定主題,然後按照山石的天然氣質,取其全部或局部適宜造型的石料,並以植物及必要配件進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將奇峰異巒、高峽飛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濃縮到淺盆中,盛在幾案上,儼如一幅立體山水畫,使人如臨碧波綠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間,意趣盎然。

2、樹木盆景

樹木盆景是指以木本植物為主,表現樹木景觀的盆景。這類盆景因多以老樹樁為主要材料及主景,俗稱樁景。為便於國際交流及系統分類的統一,我們統稱為樹木盆景(Tree Penjing)。

樹木盆景是選用觀賞樹木的幼樹或老樹樁,經過培養、藝術加工和栽植布置在精緻的盆缽中製成的。它的製作藝術,最要緊的是掌握各種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充分發揮它們的自然姿態美、風韻美和色彩美。如松柏的蔥郁蒼勁,梅樁的古雅幽芳,榆楓的質朴蒼古,綠竹的瀟灑秀麗,雀梅、黃楊的枝朗葉等。樹木盆景的栽培、製作與管理,是一項既富有藝術性,又富有科學性的細致工作。一盆造型優美、耐人欣賞的好盆景,是經過藝師巧匠美學的構思和精湛的藝術手法而構成的,還要通過精心的養護管理,才能保證它生長茂盛和姿態優美。樹木盆景的製作管理技術,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樹種選擇、樹胚培養、加工造型、上盆配景和養護管理等。養護管理又包括:放置場所、澆水、施肥、修剪整姿、翻盆換土、病蟲害防治等。

3、山石盆景

山石盆景可謂是自然山水風光的縮影。它以山石為主,通過鋸截、雕鑿、腐蝕、膠合、拼接等技術處理,在特別的盆中布景造景。盆中可貯水,間或綴以亭樓、舟橋、人物、動物等不構件,還可常配以樹木或小植物。經過藝術加工,創造出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的藝術品,使山河之美景渾然濃縮,再現於盆中。

峰狀造型:挺拔峻峭,威嚴壯美,主峰高聳,客峰趨隨。參差錯落,山峰不能等高相對;藏露有法,前後應有起伏遮掩。群峰並立,主賓迎讓朝揖,一峰獨秀,麗質常依綠水。

嶺狀造型:峻峭相連,龍脈蜿蜒。收放相宜,連綿勢遠,逸通不斷,起伏相間。聚則收斂蓄勢,散則賓士自然。

巒狀造型:體形圓潤,儀表雅俊,周流環抱,顧盼生情。曲轉變化優美,疏密層次分明。蓄青苔已顯蒼翠,植綠樹更添清韻。

懸崖造型:山頭懸垂,重心前移,而顯險峻。山腰瘦勁,坡腳延伸,平衡險穩。忌山腰臃腫、弱不禁風、呆板對稱。須上下呼應,靜中求動,險里有穩。

山洞造型:山石透則靈氣往來,四處皆穿,千孔百瘡。直通則一覽無余,曲折中婉轉深幽。洞上鍾乳懸垂,以顯歲月滄桑;洞前點石遮掩,似見流水潺潺。

坡腳造型:上觀峰,下看腳,山無坡腳如插石。背勢收斂,向勢延伸,張弛調節輕重,長短平衡險穩。淺流平緩,深澗陡下。曲折交錯,豐富層次,大小高矮,以分遠近。忌:斷缺、空懸,排列、厚笨。

3、微型盆景

微型盆景以花草為主,綴以山石等小件配置而成。它多採用石籬蒲、文竹、虎耳草、吊蘭、蘭花、萬年青、水仙、菊花、芭蕉、蘆葦以及其他等的閑花野草。微型盆景著重於形態小巧,造型玲瓏別致,更注重整體藝術美的內涵。每一小組盆景的各種擺件需表現出各異的形態,並注意整體的布局。聚散的致,主題突出,最後達到製作者的藝術構思和審美情趣,這就是微型盆景藝術的生命力所在。

微型的山水盆景,常用浮石、斧劈石、蘆管石等石料,最好的石料應該是木化石。用盆常選用白色大理石、漢白玉等加工成長方形或橢圓形淺盆。造型製作多用高遠式,不宜採用平遠式,盆內放置山石不可多,但也要有主峰、次峰和配峰,可放置一個比例恰當的小點綴品,以襯托山石的高大。

微型盆景具有一般盆景的基本特徵,也同樣享有「無聲的詩,立體的畫」之美譽。然而,微型盆景並非是大中型盆景的簡單縮小,而是更加精緻,更加細巧,真可謂:「盆小意境深,景微情趣濃。」微型盆景造型千姿百態,或瀟灑飄逸,或豪邁雄奇,或文靜溫雅,或生氣盎然,充分體現了自然美和藝術美。

4、竹草盆景

竹草盆景,顧名思義即以竹、草為創作主體的盆景形式。具體一點講,是以竹、草本植物為主體,經藝術處理和精心培養,點綴山石、亭榭、人物等擺件,在盆中再現大自然竹林、草地、竹草小品神貌的藝術品。常見竹草植物有羅漢竹、佛肚竹、鳳尾竹、文竹、菊花、蘭花、菖蒲等,竹草盆景選材廣泛,造型多樣,而且體量可大可小,適宜室內室外陳設,易於管理。

竹草盆景以上述植物和石頭為素材,應用創作旱盆景手法,精心處理地形、地貌,點綴山石、亭榭、人物等擺件,在盆中典型地再現大自然竹林、竹石小品之神貌。竹石盆景表現的意境,有自然景觀型,也有仿畫景觀型。

自然景觀型:通過對大自然的集中提煉,再現大自然竹林或竹石之自然景觀。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竹意生機盎然,竹林鬱郁蔥蔥,加上幾塊石塊的點綴,讓人很感覺十分愜意。當然,表現竹景時,並不一定以多以密才顯其氣勢,而是要抓其氣質。鄭板橋就曾說過″一兩三隻竹竿,五六七片竹葉,自然疏疏落落,何必重重疊疊。″所以,在布局的時候應該根據具體的植物、具體的圖面要求來進行,以少勝多,讓人絲毫沒有贅述之嫌。

5、異型盆景

異型盆景是指將植物在特殊的器皿里,並作精心養護和造型加工,作成一種別有情趣的盆景。這種器皿可以是花瓶、茶壺、壺蓋、筆筒等實用器皿,以致多種陶瓷工藝品。樹木與器皿在造型、色彩等方面相輔相成,具有有機的聯系。
異型盆景一般體量不太大,植物材料可以用五針松、黑松、小葉羅漢松、真柏、榔榆、雀梅、常春藤、迎春、金雀、黃楊、扶芳藤、爬山虎、小葉女貞、小竹等等。
異型盆景的造型貴在順其自然,不拘一格。一般根據植物材料及器皿的特點,因勢利導,無任何程式。製作時,須注意所用植物與器皿在大小上相匹配,植物與器皿的比例要相稱。植物過大器皿過小,會有頭重腳輕不穩之感,反之,如植物過小,器皿過大,會出現主次不分、喧賓奪主現象。

6、樹樁盆景

樹樁盆景著重表現樹干、樹冠、樹根和枝葉、花果等整體姿態線條的構圖美。它是以植物強烈的生活氣息和姿態優美而取勝的。尤其著重姿態造型,如果植物姿態不好,就不能算是好作品,甚至不能稱為盆景。

根據各種樹木材料的不同特點,要在自然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就是在不違背各類樹木生長習性的基礎上,進行恰到好處的藝術加工。經過移栽、修剪、摘葉、摘芽、綁扎整形等的藝術加工造型過程,和精心的栽培技術管理,創作出較自然中的樹木更為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使成為古雅奇偉的樹木縮影的樁景。一般控制枝幹矮小,虯枝盤空,懸根露爪,姿態蒼老,力求做到古樸秀雅,蒼勁健茂。

樹樁盆景簡稱樁景,是盆景的一種。常以木本植物為製作材料,選取姿態優美、株矮、易於造型的植物,在不違背樹木生長習性的情況下,抑制其生長,並進行造型加工。樹樁盆景分為直乾式、卧乾式、斜乾式等形式。

樹樁盆景根據所用數目的種類和特性,以及設計製作的特點而分為直乾式、卧乾式、斜乾式、曲乾式、懸崖式、附石式、垂枝式等形式。

直乾式:主幹直立或基本直立,這類樹干讓其長到一定高度進行摘心,達到層次分明,疏密有致的效果,通常有單干、雙干、三乾和多干之分。

卧乾式:主幹橫卧,全株呈平睡之態,姿態獨特,具有古樸優雅的風度。

斜乾式:樹干傾斜,但又不卧倒,樹冠偏於一側,樹勢舒展。常見的入梅樁的疏影橫斜。

曲乾式:主幹屈曲,樹形富於變化,常見的取「三曲式」,形如「之」字

懸崖式:主幹傾於盆外,樹冠下垂如懸狀,其中根據主幹倒懸的程度,又有大懸崖、小懸崖、半懸崖之分。

附石式:樹木種在石頭上,使其扎與石縫中,以摹仿的岩生植物。

垂枝式:適用與紙條多二長的樹種,如迎春、垂柳、垂枝桃等,利用其自然下垂的枝條適當進行加工。

7、掛壁盆景

掛壁盆景是將傳統的盆景藝術同貝雕、樹皮畫等工藝美術品製作技藝和形式巧妙結合,並吸收國畫、書法藝術精華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盆景藝術品。

掛壁盆景用長方形的大理石板或輕質金屬薄板或三合板、五層板或特製的塑料容器作為背景掛於牆壁上,在其上粘貼山石或栽種植物。因不佔用桌面和地面,形式又很新穎,裝飾美化居室效果極佳,深受人們歡迎。

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不同的盆景藝術中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掛壁盆景在藝術上還有著另一種獨特的表現手法,即邊幅。板面邊幅可製作出半個山巒,體現得青山峻嶺綿延,產生一山又一山的感覺。突破了對面製作空間的局限。邊幅的表現形式和運用是一般山水盆景所不能及的。

石質材料:掛壁盆景的石質為天然石質,宜選薄質材料。紋理常用有直紋、橫紋、龜紋、皺紋等等。石質品種也甚多。還有人工可雕啄打磨的海浮石、吸水石、硅線石等。

工藝處理:構圖後的石料及底腳採用切割機或砂輪機磨平。配合人工在造型上製作處理。在貼山石板面處需將板面磨粗,以防板面光滑石料膠粘脫落。膠粘採用氧樹膠粘劑安全實用。

最後在山石膠粘待干後,在預留的空隙石間種上小植物,點綴台亭樓閣、人物、及自製的半立體船,或在板面留有位置刻寫配景詩詞。

盆景藝術源於中國,約1,000多年前,中國人就在瓦盆、陶盆和木桶中栽培樹木,將天然情景移入咫尺盆中,後來這技術又被日本人接受和發展。日本有關樹樁盆景的紀錄,最早見於高階隆兼所畫的《春日權現驗記》(1309)。盆景藝術是直接受自然界的啟迪而產生。生長於高山岩縫中或懸掛於峭壁上的樹木,終生低矮而扭曲。從美學觀點看,日本人在盆栽方面欣賞的是:枝幹老態龍鍾,上部根條露出土外,顯得飽經風霜;這被視為體現了萬物無常的哲學概念。

盆栽植物壽命可達一個世紀或一個世紀以上,並可代代相傳,被視為家珍。人們對盆景的要求是小巧玲瓏,松柏的針葉要短,落葉樹的樹葉要小,小花、小果的樹樁盆景尤令人喜愛。從美學觀點看,枝葉間保存一定空隙十分重要。微型森林中樹干下部應保持光裸。好的盆景植物通常是耐寒種類,在冬天不太冷的地方能夠整年置於室外,偶爾為了欣賞而移入室內。在日本,人們通常將盆景置於起居室的壁龕或小桌上陳列,然後放回室外的盆景架上。

盆景是雅俗共賞的藝術品。欣賞盆景,能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有益於身心健康。

⑻ 揚中地區有哪些名吃

揚中水產資源豐富,所盛產的刀魚、鰣魚、河豚,即所謂的「揚中三鮮」,乃是揚中飲食文化精華之所在。

揚中有【三鮮三寶】.

揚中三鮮:刀魚、鰣魚、河豚.

1.河豚——「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揚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這是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對盛產河豚時鮮的贊譽。河豚古名「魚規」,俗名吹肚魚,能「咕故」作聲,體呈紡錘形,紫鰭青背白肚皮,頭圓尾小眼睛細,無鱗有荊刺,無膽含劇毒,盛產於清明前後,歷來為「長江四鮮」之首。河豚味美,質地鮮嫩,營養豐富,早在戰國時期的(山海經)中就有記載。至宋時已成為名貴佳餚、桌上珍品。河豚之肥美,有口皆碑,蘇東坡用「值得一死」來形容品嘗後的感受。河豚含劇毒,其有毒物質為河豚毒素,卵巢(魚子)、肝臟有劇毒,其次為血液、眼睛和皮,新鮮魚肉則基本無毒。僅0.5毫克的河豚毒素就能毒死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正由如此,河豚長期被禁,美味不能成席中珍甚是可惜。自從人工養殖河豚技術達到國家認可後,河豚又回到了餐桌。有專業廚師烹制河豚,高度責任感做到五專:專人負責、專用烹制間、專用器皿、專用工具、下腳料專人處理。奶湯河豚、紅燒河豚、清蒸河豚等系列,鮮的迷人、香的誘惑、美的讒人、食的醉人。

2.刀魚——產於長江中下游、珠江及天津海河一帶,為名貴的回遊魚類。平時生活在海內,每年2-3月份入江回遊。清明前質量最佳。刀魚鱗片小,可食,刺多細軟,肉味鮮美,是長江三鮮之一。烹制方法:清蒸、煎、紅燒均可。

3.鰣魚——江海洄遊型魚類,其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是長江三鮮之一。而今天,人們難睹鰣魚美麗的風采。鰣魚 ,體長橢圓形,側扁。長約24厘米,大者達50厘米以上。頭側扁,前端鈍尖,口大,端位,口裂傾斜,下頜稍長,上頜正中有一缺刻,後端達於眼後緣的下方。味鮮肉細,營養價值極高,其含蛋白質、脂肪、核黃素、尼克酸及鈣、磷、鐵均十分豐富。烹飪方法:清蒸、紅燒、生吃。

揚中三寶:竹子、柳條、蘆葦.

除了揚中三鮮外類.還有一些出名的水產品.

1.長江白蝦——產於長江下游江邊一帶,每年端午節前後為產卵期,殼薄而軟,全身均呈淡青色,體長4-8厘米,頭有須,胸前有一對螯足,兩眼突出,尾呈叉形,肉嫩殼薄,味鮮美。烹制方法:白灼、椒鹽。
2.鮰魚——亦稱江團、白吉,是我國長江流域特有魚種。鮰魚體修長,吻呈錐形,顯著前突。前部扁平,腹圓,後部漸細,大者可達1米以上,背灰腹白,體表無鱗,魚膘肥厚,可做上等魚肚,是長江四鮮之一。烹制方法:黃燜、奶湯。
3.江仔桂——學名鱖魚,又名鱸桂,是我國長江流域特有魚種,在魚類分類學上屬鱸形目。桂魚肉質豐厚堅實,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肉刺少,可補五臟、益脾胃、充氣胃、療虛損。烹制方法:過橋、清蒸。
4.鴨嘴魚——為長江流域主要淡水魚類,其嘴扁平酷似鴨嘴卻比鴨嘴長幾倍,周身光滑,深灰色的魚身似小海豚,無鱗片,其肉質鮮嫩,味美可口。烹制方法:剁椒、紅燒。
5.淡水蘇眉——屬隆頭魚科,學名稱為波紋魚,是我國長江流域特有魚種,其體色隨棲息環境呈艷麗色彩,蘇眉魚既是一種高級觀賞魚,也是一種高級食用魚,其肉質細膩、鮮嫩異常,適宜高檔宴會選用。烹制方法:清蒸、炒球。
6.倒刺䰾——又名光魚,屬鯉科魚類,主要分布在長江上游的干支流中,其抗病能力強,耐低氧,生長快,喜生活在流水的環境中,以攝食絲狀藻類和水生高等植物碎片為主,故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深得人們喜愛。烹制方法:紅湯、香辣汁。
7.丁貴魚——是我國長江流域特有魚種,共有黃、綠、藍、白等多種表現色,在營養價值上具有肉質鮮美,蛋白質含量高的特點,尤其富含腦黃金,被譽為綠色保健食品暢銷世界,屬淡水魚。烹制方法:豉油蒸。
揚中土特產 秧草

⑼ 盆景 上水石 怎麼粘到一起的

吸水石並來不是用膠水粘到一起的。

吸水自石的實質是沙積石,軟而又脆,吸水性特別強。吸水石由於軟而脆易於造型,可隨意鑿槽、鑽洞、雕刻出各式各樣的形狀。吸水石天然洞穴很多,有的互相穿連通氣,小的洞穴如氣孔,這就是吸水性強的主要原因。

(9)蘆葦山水盆景擴展閱讀:

上水石因為暄而脆,可塑性很強,可以打造各種造型出來,又因為吸水性很強,可在其上種植物,上水石盆景適合點綴以下植物:

1、鐵線蕨

鐵線蕨四季常綠,莖細長且烏黑光亮,葉子為淡綠色,而且質薄且細,整體看起來很飄逸,很優雅。

2、翠雲草

翠雲草可以到處生根,莖干很細,分枝很多,葉片細密,且有著藍寶石般的光澤,且莖和枝匍匐,有種柔美感。

3、漆姑草

漆姑草的莖大多數是一簇一簇的,稍微有些鋪散,葉子則是對生線形的,整體形狀極美。到了春天還會開小白花,特別可愛。

4、天胡荽

天胡荽呈傘狀,覆蓋能力很強,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形成茂密的一大片。天胡荽四季常綠,莖蔓還有一種飄垂感,而且天胡荽還散發著香味,用來點綴水上石盆景別有一種風味。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