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雨中的盆景

雨中的盆景

發布時間: 2022-08-25 15:30:07

A. 怎樣讓盆景長苔蘚

2、朋友們還可以從公園等處鏟來幾塊苔蘚,然後在山石表面刷一層營養土的泥漿。朋友們將苔蘚敷在山石之上,並將其放在陰濕的環境之中。如果發現山石有發乾的跡象,還需要經常往上面灑一些淘米水或者洗菜水。這樣沒多久,就會看到苔蘚逐步蔓延開來。

3、如果以上兩種方式不好操作的話,朋友們可以將山石放在比較淺的容器之中,然後經常用豆殼水、淘米水以及洗菜水等浸泡。浸泡之後還需要用塑料袋套上保濕,每天只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掀開袋子透氣。一般一個月左右,山石上就會長滿綠茸茸的苔蘚。這種方法雖然需要較長的時間,但是長出的苔蘚卻十分自然。

朋友們需要注意的是,當盆景中已經有苔蘚生長的時候,就不能將盆景放在高溫、乾燥的環境之中,不然苔蘚很容易死亡。可以將盆景放在半陰的環境中,而且還要往山石上經常灑水,這樣苔蘚才會比較繁茂。

【伊秀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B. 盆栽茶花在梅雨季節雨淋行嗎

淋是沒問題,不過盆面不能積水,可以用別的東西把盆面蓋上

C. 恩施大峽穀雨中游,我走了8個小時,看到這些最美風景

房車重走中國路 ,我有一路故事連載47:雨中游覽恩施大峽谷!

2020年10月16日,17日

線路: 謀道鎮——恩施大峽谷

距離: 80公里

2020年10月16日,陰雨

昨晚又下了一夜的雨,房車露營的高尚小區雖然好像是空城,但或許是小區裡面看家的狗非常的認真負責,一夜好像都在和黑暗勢力做斗爭,我懷疑是對我來的,因為我就露營在大門外面,對它們來說就是不速之客,是異己分子,所以就一夜沒有睡好,早上實在是不想起來了!起來後我的猜想獲得了證實,原來是兩只流浪的狗狗就趴在停車場前面的小橋上,在盯著我,不過天亮後感覺它們很溫柔的,我在車下溜達,它們也沒有表示抗議,我在想,它們要是過來和我客氣一下我或許會帶著它們去流浪。

還是陰雨的天氣,想起那句名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我只能由著我的感覺也去吧!我得去找有太陽的地方!

離開謀道大鎮,確實都在大搞建設,雖然感覺都是空城,可是樓房的建設真的都很上檔次,我真的在想,未來的十年二十年,這里會是什麼樣?會是什麼樣的人住在這些樓房裡面?居住環境會陶冶人的情操的,這大山之中,雲霧之間,會有多少神仙誕生。

一天我都在318國道上,出來的有點晚,路上走得有點慢,一路都在高亢的樂曲聲中,和一路30-50公里的限速提醒下在看路邊的風景,走過很多小小的村莊,都是美麗鄉村級別的,一路羨慕那麼漂亮,但是又有點蕭條冷落。

經過利川的時候,開車走進城裡溜達了一會,必須要吃點東西,網上的讀者朋友告訴我要在利川好好玩玩,可我真的不知道有什麼好玩的,這是個「大城市」,我開著房車就有點城市恐懼症,轉了半天轉了出去。

一路沿著318國道,都是在山裡面來回的轉,山不高,谷也不深,車也不多,但是路也不寬,村莊很多,風景都是在雨霧中,和四川重慶沒有什麼區別,走在路上我都在懷疑,不會中國到處都是這樣的天氣吧,我向東都走了五天了。

不過走到距離大峽谷還有幾公里的地方的時候,轉過一座山就被這樣的風景驚艷了!實在是太美了,好像一下走進了香巴拉,於是我在這里又耽誤了一個小時,手機拍延時,我就坐在房車上發呆了。

一天就只走了80公里,確實是只有80公里!下午2點多我就到了恩施大峽谷,我原本以為2-3個小時就可以把峽谷游覽一遍的,正好遇到兩個房車車友,他們告訴我至少要4個小時,我一看時間那就得晚上才能走下山了, 索性就明天再說吧!路上遇到房車車友就很親切,二位車友不僅告訴我游覽時間,還把他們游覽的經驗也告訴了我,就是最好不要買纜車票,因為纜車也不過走了不到四分之一的路程,還錯過了幾個景點,買交通巴士坐到最裡面,以後都徒步就好,可以省下100元的費用,老張必須得記住了。

恩施的秋色已經很濃了,景色很美,房車安家在大峽谷的停車場,停滿了大客車,居然就給我留了一個這么好的位置,窗外的風景就是這樣的。

今天我很悠哉,坐在房車裡面看書,整理一下2個月的旅行心得,突然間發現竟然有不一樣的亮光出現了,一般人可能想像不到,對於20天左右沒有見到陽光的人,突然間的亮光會有多麼的驚喜,窗外雲層之間果然有一道陽光照亮了我面前的書,立馬就跳出車外,草地上支起沙灘椅!可惜的是,太陽僅僅就露出了幾分鍾的臉就沒有了!可我又等了有半個小時!不過天上已經有一道道的雲,可以隱約看見藍天的感覺,這已經很讓我欣喜了,每天或許就是艷陽天!

安靜的夜晚,停車場只有三輛房車。

2020年10月17日

昨晚睡的很好,但是早上醒來的時候,竟然聽到雨打車頂的聲音!

這是讓人最郁悶的事情,沒有太陽就罷了,雲霧陰天也無所謂,但是總不該在我准備游覽大峽谷的時候下雨吧,躺在床上我給自己做了半個小時的思想工作,在起還是不起,大峽谷游還是不游的問題上,思想斗爭很激烈,最後我還是決定先起來再說吧,今天不走在峽谷的棧道上也得坐在盤山路的方向盤前面,看來我的這次房車旅行是和雨過不去了,出來2個多月,從河北到河南,從青海到西藏,在從西藏到四川到湖北,我好像不記得有幾個晚上是不下雨的!老張我雨中走了天桂山,紫雲山,雨中登了王屋山,雨中游覽了紅旗渠,一路走來即使白天沒有雨,晚上我也是在雨打車頂中入睡的。索性今天再來個雨中游覽恩施大峽谷吧,就讓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昨晚睡前我就收拾好了東西,背包裡面背著雨衣,還帶了高爾夫雨傘,最大號的。

早上8點半出發做巴士,9點多到景區,在雨中來到了七星寨景區的步行入口處,走進景區的時候雨還在一直的下。遊人開始還不多,絕大多數都是在途中坐纜車上山了。

恩施大峽谷距恩施市區49公里,距利川市區39公里。被評為國家AAAAA級 旅遊 景區、國家地質公園,靈秀湖北的十大 旅遊 名片之一。恩施大峽谷已開放七星寨和雲龍地縫兩大核心景區,總面積35.2平方千米,天坑、地縫、絕壁、峰叢、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質景觀一應俱全,被稱為「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館」。

不過我開始登山的時候雨就變小了,在走到掛壁棧道下的時候,雨竟然就停了,這是好兆頭,說明今天山間會有很多很多的雲霧,那比出太陽更美!

來張全副武裝的老張自拍照片。

因為今年多雨,雲龍地縫景區水毀道路封閉在維修暫停對外開放,就只能游覽七星寨景區了,由於疫情原因,目前湖北省的 旅遊 景點全部免門票,一直到年底,這是一個很好的 旅遊 時機,有條件大家不要錯過這樣的好機會。七星寨的 旅遊 地圖,紅線標的就是我徒步走過的線路,人家用了6個小時,但是我用了8個小時才走完全程,最後還是做扶手電筒梯走下山的,來恩施大峽谷來玩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這個景點是走上去就沒有回頭路,如果坐纜車上下就等於你基本什麼都沒有看見,只有坐 旅遊 巴士到七星寨步行線路入口,全程自己走過,才能把全部的景點都看完,但是這一大排的山是夠你喝幾壺的,體力不好的人還是在下面看看就好了,我出來兩個月了,看過我游記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是登過很多山了,平均一周2-3個,但是依舊感覺還是很累的,所以竟然走了8個小時!下面就讓照片說話吧,看看這8個小時我都走過了哪些風景,還可以看看我的視頻游記。

徒步開始的第一段就是一個下馬威,為什麼要有纜車,就是因為徒步要走的路是這樣的掛壁棧道,網上沒有查到長度和高度,現在景區也不推薦走,因為大家都走棧道了,纜車就沒有人坐了,我覺得這段路是七星寨景區最難的一段,都是在垂直的山壁上,恐高的朋友就三思一下。尤其是不要往下看,因為拍攝角度不好,所以照片都是拍風景了,大家可以看視頻記錄的比較多。

徒步掛壁棧道可以看到的風景,坐纜車就看不到了,因為一般人不會往這面走了,主要的景區在後面。

雨後的山中雲霧升騰,速度非常的快,而且可能都是突然就出現的,不用延時都可以拍到。

神仙峰,一根石柱頂天立地,得有上百米高,瘦骨嶙峋,頂部一根松,雲海蒼茫間道貌岸然,傳說中這山上住著神仙,經常下山幫助百姓,所以得名神仙峰。

雨後的山間雲霧來無蹤去無影,遠山近景時時都在變,空中還不時飄來不知道是霧還是雨的水滴。

坐看山中雲起雲落,霧來霧去,樹木之間沒有任何徵兆,一道白色的雲霧就升騰起來了,然後就毫無聲息的就籠罩你身邊了,感覺自己一下就仙氣附身了。

遠處的群山白色的雲霧就像一道道白色的瀑布,開始是細流,慢慢就匯合成一面雲牆。

走上南山平台,就是徒步最難一段的結束,後面的路就基本起伏不大。小樓門處山頂有龍門石浪景區,恩施大峽谷的山主要是碳酸鹽沉積岩石頭為主,經過億萬年的雨水侵蝕,風化雕琢,山頂的石頭猶如海浪,還有石牙迷宮,真的如迷宮一般。

這是懸棺石,確實很像一個懸棺。

一線天,兩道山間一條狹窄的石縫,恩施大峽谷山體幾乎都被防護網包裹起來了,這真一項浩大的工程,但真的也是破壞的原本的自然景觀,走在這樣的風景裡面,感覺大自然的原始野性已經被人剝奪了,其實有的時候這樣的風景不一定非得要人們如此的親近,遠一點欣賞我們會對自然更有敬畏感。

沿著山頂的棧道一直走,當然也不是一馬平川的,也是要上上下下的翻越,可以看到更多的 風景,山上的棧道很多分叉,但是你只要記住走最接近外面邊緣的棧道就好了,看到的山谷風景最多,也最美。

山谷間都是最美的民居別墅,民宿,家家都在仙境中,實在是太美了。

七星寨景區大門的俯瞰,這種風景也只有雨後才會有,雲海就在我們的腳下,真實的風景就如海市蜃樓。

盤山的棧道都修建在懸崖峭壁之上,俯瞰山谷間的人家,山間的小路把一個個神仙的家串了起來。

對面的高山猶如石牆一般,犬牙交互的山峰間,一道道雲煙就像山間的瀑布一般,眼見著從山谷底部慢慢升起,在山頂匯在一起,形成一道白色的幕布,把頭頂的天遮蔽起來,太壯觀了,還是第一次看見雲瀑布!

這里的山體風景和張家界很相似,很多奇峰異石石柱石峰,雲霧縹緲中更加神秘夢幻。

絕壁長廊,完全是在90度的山體上,在海拔1700米,絕對高差300米的山峰中部,凌空修建的棧道,長達500米左右,七拐八彎,這事也只有我們中國人敢想敢做出來!

風景確實大美,但是總感覺我們做錯了點什麼,是自然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改變了自然,這風景到底算自然風景還是人為風景呢?好比是一個盆景造型,我們設計了自然,然後把大自然做成了一個超級大的盆景。確實很美,但已經不是原來的自然了。

懸空的棧道,這工程量老張也是不敢想的,我在美國加拿大旅行過460天,走過近50個國家公園,好像一個類似的都沒有見過,但是那些純自然原始的風景讓我真真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壯觀!

這次出來走了兩個多月了,到目前為止我好像沒有看見一個完全純自然狀態的風景區,或多或少都有人為改造的痕跡,多多少少而已,但是和十幾年前我看到的風景真的是不一樣了!

面對這樣的風景真的是很震撼,震撼的是人真的是太牛了,修建出這樣的棧道。

大峽谷地區在遠古的時代應該是海洋的底部,所以這兩點山石都是碳酸沉積岩結構,可以清晰的看出來地質形成的紋理,一層層疊加而來,每一層都可能是千萬年的時間形成的,都是一頁地質教科書!

回望絕壁長廊,再看看山體的上部,給大山帶上了一個禮帽!我在擔心會不會有一天這個禮帽被風雨吹落,哪怕是只有一個角落的都可能是一場比落石還大的災難!而且這種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

走進後山迴音谷,風景不錯,也有一段懸空棧道,寫到這里突然想起我的視頻游記,在剪輯的過程中,只能把原有的聲音全部刪掉,因為從我登山開始,走在這個大峽谷裡面隨時都能聽到此起彼伏的面對大山的吶喊聲,好像人們會被傳染,就沒有間斷過,一個比一個想顯示自己的高肺活量!還有就是路上人的大聲喧嘩聲,一個比一個大,感覺湖北人民都是大嗓門,純純的男女高音,還都是帶那種山路十八彎的音調。走進大自然更需要人們的敬畏之心,建議以後景區應該多一些提醒告示牌,請不要高聲語,不然會嚇跑天上的神仙。搞不好會出現山崩雪崩之類的人為災害。

這個地方叫古象嶺,很有想像力的名字,我仔細研究半天,才發現了很像小象鼻子的山石,

這是蘑菇石,這個確實很像

恩施峽谷的山石很多都是這樣柱狀的岩石,現在應該是這里的初秋,或許在過一周應該是最美的時候。

一天的時間我都在這一排大山裡面遊走,在各個不同的角度去看每座山,無論怎麼看都是最美的風景,

這地方叫大門樓群峰,都是一些頂天立地的獨立石峰,

迎客松也是大峽谷的著名景觀,排隊拍照的人那叫一個多,男女老少都要通過一個網紅的紅心去拍照,搶一個鏡頭都很難。

往下看是大峽谷最驚險的畫面,萬丈深淵石峰林立,恐高的我總有想飛下去的感覺。

走過大概有6-7個山峰才開始下行接近尾聲,登山的前半部很少滑竿轎夫,但是從中樓門以後,山頂的滑竿就多起來了,很多人腳力不行只能選擇滑竿,尤其走到中間後,前後兩難,怎麼走都是累,體力不好或者有心臟方面疾病的真的是要小心,這個山走起來真的很累。

最難是一段是到大門樓群峰的一段,也就是轎夫最多的地方,很多人就此直接被滑竿抬到扶手電筒梯的地方去了,要不是出來兩個月經常爬山,估計我也被抬下去了。

一炷香是大峽谷的鎮谷之寶,「一炷香」,高約150餘米,最小直徑只有4米,此地的岩石的抗壓強度是800千克每立方厘米,它風吹不倒,雨打不動,傲立群峰之中千萬年,守護著這片神秘的土地,確實是神奇!

大地山川就是游覽的最後一個景點,這個名字起的也好,恰如其分,大自然的書法傑作。

山頂路邊的一個小小的石頭都是這樣最美的風景,這就是今天我8個小時走過群峰的縮影,

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是最傷膝蓋的,走過了7個多小時了,感覺腿都是別人的了,不聽自己的使喚,從半山腰做扶手電筒梯下山是醉明智的選擇,這道山腰上的長廊的就是扶手電筒梯的廊道,30元真的不貴,這是我坐過最長的扶手電筒梯了,好像坐了有20多分鍾,換了好幾次電梯。

溜溜一天的時間從早上8點半到下午4點半,這就是照片中的群山從最左到最右我的一天時間,再給我一次選擇我真的不會再走了!還好我昨天下午到了以後,背掛整齊准備登山的時候,不恥下問找到房車車友,問他們登山要多久,當時他們告訴我說走了6個小時,我還想那我應該四個小時就夠了,恰好當時是快2點了,四個小時都要天黑的,所以就沒有出發,改在了今天早上去登山,如果我要是昨天下午就登山,那晚上絕對是在山上下不來了!

恩施大峽谷一天的時間我只游覽了山的部分,峽谷的部分沒有開放,所以不知道峽谷風景如何,找時間一定會再來游覽峽谷,大七星寨景區確實值得一看,尤其是現在還免門票,所以游覽一遍不坐纜車只要60元就足夠了,百年不遇的好時機,有條件的朋友在今年12月底前都可以來游覽。

回到房車上我決定在這里繼續露營一晚,今天的腿腳都不是我的了,在路上踩油門剎車的力氣都沒有了,必須在車上好好洗個熱水澡,泡泡腳,睡個好覺,每天再出發!

今晚停車場就我一輛房車露營,整個景區都沒有人了!

夜裡又開始下雨了,,,,,,,

D. 才移栽的雀舌黃楊可以放在雨中嗎

才移栽的雀舌黃楊,如雨不大,是可以放在雨中的。
雀舌黃楊盆景栽培技術
雀舌黃楊,不可以用風化石來栽。
雀舌黃楊盆景栽培技術
澆水
雀舌黃楊在自然界中的生長環境十分獨特,並非漫山遍野都能生長成活,它大多集中生長在江河溪邊,它的生活習性總是與水結下不解之緣,在其養護過程中水的滋養十分講究。通過黃楊自然生長環境觀察,通常都存在這樣規律性,「上午曬太陽,下午較陰涼,空氣流通好,雨露靠自然」,因此,將黃楊移植到盆栽時也應該順其自然生長規律,如果室內觀賞,最好十天半個月後就要搬到室外日曬雨淋。雀舌黃楊盆景的盆內,要經常保持濕潤的環境,這是因為它根部的吸收和葉面的光合作用及整個生長過程都離不開大量水分。雀舌黃楊盆景平時澆水見干見濕,水的需求量也是隨季節氣候的變化而變化。雀舌黃楊從江河溪邊遷到家庭的小盆子里生長,環境的變化,濕度降低了,這就要在養護過程中適時適量予以補充。雀舌黃楊對水分的需求也十分挑剔,澆水養護過程要注意氣候、講究技術、保證質量。當溫度達20℃以上,盆內又缺水時,澆水分三步:1.沖干不動土(滿足盆內需水量);2.枝葉要濕透(多角度澆);3.噴霧。
暑天或溫度在20℃以上,盆內不缺水,就按第2、第3步驟澆水。溫度在20℃以下、10℃以上,盆內又不缺水,冬天陽光下,一天一次都按第3步驟澆水。秋天「白露」以後,等露水幹了,按第3步驟噴水。「三九天」霜天不澆水,寒潮來之前不澆水,以防凍土、凍枝葉。
施肥
雀舌黃楊的施肥,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平時薄肥勤施,以自然肥為主,人畜糞便為輔,慎施雞肥和高效肥,切記不能施沒有腐熟的肥。在季節變化前施點季節肥,如初春施催芽肥,夏天施抗溫肥,冬天症保溫肥,每次摘枝前,施一次薄肥,有利於芽的萌發。雨季和暑天盆內過多水,應施點補充肥,長勢旺的多施肥,長勢弱的少施肥或不施肥。
造型
雀舌黃楊盆景的造型以摘為主。它的本質堅硬而脆,枝條皮薄易傷,所以要注意選樁,然後因樹制宜,因勢利導,造型截干蓄枝,輔以粗扎細摘,摘扎結合,枝條變位大的要分幾次到位,既不能苛求,也不能急於求成,否則會適得其反。用鐵絲絞枝條,一防傷皮,二防死枝。雀舌黃楊的主幹長勢特慢,但十分蒼勁。嫩枝條生長較快,葉的茂密自然拉長,就顯得軟散,惟有用「摘心」來控制,才能保證它的觀賞價值。在枝條沒有木質化之前,留一對或二對嫩葉,其餘摘掉。在控制好適當的水分和肥料的條件下,一般來說十天半個月就能發出嫩芽來,就這樣周而復始,它的枝條就會逐漸變得短而粗,葉片可以成倍增加,樹型豐滿、濃郁。
摘心
雀舌黃楊盆景主幹長勢特慢,非常蒼勁,但嫩枝條長得較快,葉的密度必然拉長,就顯得軟散,惟有用「摘心」來控制,才能保證觀賞價值。就是在枝條沒有木質化之前,留一對,最多兩對嫩葉片,其餘摘掉,在適當的水,肥等條件下,十天半月它就會發出兩個嫩芽來。就這樣周而復始,它的枝條顯得短而粗,葉片可以2的積數倍增,不斷提高觀賞價值。再就是要及時摘除花苞。雀舌黃楊在夏秋之前就開始有花苞了,春天開花,花果所需營養要佔全樹的70%至80%,這樣必然影響它正常生長和美觀,我們是以觀葉為主。所以必然從見花苞開始,就要把它摘除。
換盆
黃楊屬肉質細根,它的水分和營養的吸收主要是靠根部尖端的吸收功能,與根臂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根留長了,在盆內不能舒展,彎內柔折是十分有害的,而且根尖吸收養分,自然會向前沿伸,接觸新土。根留長了,不用多久,根尖就會碰壁,影響生長。鑒於雀舌黃楊的特點,其換盆時應多摘須根、主根。帶土換盆的(最好不多帶土)要摘去露在上面的長根。
換盆的最佳季節,一是初春(定根後就可以萌芽)。二是暑天長勢旺盛季節(換盆後在陰涼處擺上七八天,又會恢復旺勢)。

E. 雨中的原野像什麼

像一位躺在浴盆中,閉上眼睛,享受著溫泉浴的女子,安靜而美麗。

F. 雨中的盆栽寫一篇作文

雨,是從一開始就伴著夜幕的,它淅淅瀝瀝地下著,給夜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又美麗的面紗。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雨,竟強烈地感覺到它的美。它時而像一群朝氣蓬勃的小孩細碎、繁密;時而像群鳥歡歌,糜鹿飛躍;時而如鳴鼓,波濤、林海、大海奔流;時而……猛得一聲悶雷飛快地穿過了這有節奏的交響樂,帶著它低沉有力的聲音傳了很遠、很遠……雷聲過後,再繼續聽這交響樂。它好像又換了一種情調,變成了雨水打在樹葉上發出的沙沙聲;掉進河裡發出的丁冬聲,失足落在房頂上發出的啪啪聲……

「砰砰」「嘩嘩」等無靈敏聲音又組成了一支不知名的進行曲。過了一會兒,雨聲轉入了無力的嘀嗒聲,聽著這沒有節奏、沒有規律的嘀嗒聲,一種憂愁湧上心頭,這雨,滋潤了我的心,打濕了我的眼睛,一種不知名的感覺籠罩著我。我清楚地感到我被它震撼了。我突然由雨聯想到一個人的生命歷程。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是那樣弱小,但充滿了幻想,接著他逐漸長大成人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隨後,他老了,伴著心律機器上「嘟———」的一聲響,他的生命、他的靈魂悄然地離開了他的身體。他靜靜地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小時候,住在瓦屋下,每當下雨,便能聽到淅淅瀝瀝、凄凄然然的雨聲。長大了,住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中,聽不到雨聲凄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靈氣,缺了能讓人感動的至柔至弱的東西,心在慢慢地沙化。

於是就懷念起那瓦屋雨聲。

G. 語文學霸請幫忙!

其實學習語文很簡單,下面我就將我的學習方法告訴大家:
一.課前預習法:
預習很重要,你只有課前預習了,才能提前了解課文內容。
1. 預習之前准備一本字典,先把生字詞過關。這樣方便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2. 標自然段。
3. 熟讀課文三遍(以上)。
4. 概述課文大致內容,了解中心思想。
5. 課後題試著做一做,最好不用參考書,這樣能提高閱讀能力,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課後在和老師、同學一起交流、解決。
二.上課聽講法:
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學會傾聽的人走到哪裡都會得到別人的贊賞。培養聽力首先從聽課開始:
1.老師講課時,不要東張西望,要集中精神這是培養聽力的第一步。
2.耳朵邊聽要邊記重點,這樣方便回家、考試前的復習(筆記最好記書上)。
3.同學回答問題時,不要插嘴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改善自己的不足。即使同學回答得不夠完美,也等同學說完再補充。
三.課後復習法:
我個人認為復習沒預習重要,你預習做好了,復習起來就自然跟著容易:
1.復習也要拿筆,第二次看要又有收獲,把第二次的收獲和看法另外寫下來。
2.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要「一目十行」,要同時記重點、生字等知識內容。
四.課外閱讀法:(文言文,現代文)
閱讀是學習的重點,多閱讀能提高我們自身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1.選書。選一本好書也是一個人的能力。
2.閱讀時拿一支筆,在讀的過程中把好詞好句句畫出來,不一定要背下來,只要了解一些句型,恰當的運用到作文中去。
3.摘抄就是把你畫記的那些好詞好句摘抄下來,用於作文,專門找一個本子。摘抄和閱讀又不一樣,它要更深一層。摘抄的內容,語言優美是不夠的,有時一些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也能寫下來、記下來。
4.課外積累的多,課內閱讀你自然得心應手。

文言文學習方法
一、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1.重視預習,學會自學
課前一定要藉助注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預習時注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向老師、同學請教。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我們要善於記憶、比較、歸納、整理,把「字詞」學「活」。
2.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去理解、體會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而應結合「語境」去揣摩。
3.要牢牢記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種: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每種又有幾種不同形式,記住形式,便於識記和理解。
二、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語言感悟能力。誦讀可分四步進行:
1.藉助注釋,粗讀課文
預習時完成粗讀任務。粗讀的首要任務是疏通文字,然後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從整體上初步地把握課文結構。結合注釋,根據上下文讀兩三遍,再連猜帶蒙,對課文內容應該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讀中要畫出疑難詞句,以備在課堂上提交討論。
2.質疑、解難、細讀課文
通過課內細讀,要能准確地正音、正形、斷句,要解決粗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要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要增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深入領會,精讀課文
精讀時要力求讀出語氣、語調和節奏。通過精讀,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4.鑒賞評價,熟讀課文
這一步主要靠課後同學們主動進行。要熟讀成誦,要強化文言字詞的學習效果,深化對課文內容、結構的理解。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評價能力。

H. 室內養了些盆景、花卉,想把陽台利用起來,具體該如何做

在陽台上養幾盆花並不難,但隨著花草越買越多,合理利用空間,把你的陽台裝修成「空中花園」,需要很大的智慧。在一個地多錢多的城市,陽台上的每一個空間都要合理利用,精心設計才能養出漂亮的花草。

如果你想讓陽台感覺像一個空中花園,你會需要很多盆栽,但是如果花盆太多,陽台就會很亂。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我們可以在陽台上布置一些花架,把花盆放在花架上。

買花架前記得量好空間。也可以買一些可以掛在牆上的掛盆或者花架。牆上養花不僅造型獨特,還節省了大量空間。

I. 下雨天盆栽要放室外嗎

如果盆土較干,又不是連陰雨,把盆栽放在室外還是比較可行的。因為雨水較自來水所含電解質較多利於花卉的生長,雨淋對葉片也有較好的清潔作用。

當然,正值開花時間或者象仙人類盆栽,還是放在室內較好。以防影響美觀和爛根情況的發生。

J. 山水盆景綠苔發黑

這是由於溫度自然原因青苔變黑的。
青苔是水生苔蘚植物,色翠綠,生長在水中或陸地陰濕處。生長在江河內的青苔,傣語稱為「改」;生長在靜水池塘中的青苔,在高溫季節。
山水盆景快速上苔法。把製作好的山水盆景放在雨中或河水中數日後拿出。將山芋粉均勻地撒在山石上。接著用潮濕的稻草或蒲包將山石包住,用尼龍繩捆好,噴水後置於陰濕處。以後常用水或淘米水噴灑。這樣在伏天經兩周左右,快的一周左右。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