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盆栽
⑴ 四合院里一般種什麼樹最有代表性的
老北京人愛種的樹多是棗樹、槐樹。在四合院內種棗樹、石榴樹寓意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種丁香、海棠,表示主人有身份和有一定的文化修養。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至於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⑵ 春花樹適合四合院內種植嗎
很適合種植的呀
春花樹的種植技巧,如何養護春花樹很多朋友都喜歡盆景,而盆景當中一個重要的樹種就是春花樹了。春花樹一般都用來做庭院綠化和城市綠化,種成盆景算是一種大型盆景,沒有種過的人可能會因為不知道該怎麼種而不去了解它,在大家剛接觸盆景的時候也往往沒有經驗到底該怎麼種,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春花樹怎麼種。
春花樹的種植技巧
1、土壤
種植春花樹之前首先應該選擇合適的土壤。春花樹喜歡肥力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所以應該選擇松軟沙質的土壤,而不要選擇很硬的土壤。
2、花盆
既然是盆景就應該選擇合適的花盆,既可以方便春花樹的生長,還可以提升春花樹盆景整體的觀賞性。需要注意的是選擇花盆的時候應該選擇和春花樹苗差不多大的花盆,太小的話春花樹難以紮根,太大的話整個盆景會有一種光禿禿的感覺
3、澆水
在把春花樹種到花盆裡的時候要進行澆水,第一次澆水應該把土澆透,這樣有利於春花樹紮根發芽,更好地生長。
4、施肥
可以選擇把肥料和土壤混合,也可以選擇在春花樹種好之後施肥,可使用翠姆葉面肥,總之需要為春花樹提供充足的養分,促進春花樹的生長。
這就是關於春花樹怎麼種的問題,既然已經把春花樹種好了,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該怎麼樣養護春花樹吧。
如何養護春花樹在種植春花樹的時候,大家很可能會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春花樹的樹皮會有裂痕,並且容易脫落。
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因為暴曬,這時候應該把春花樹放到陰涼的地方。但是也有可能是澆水過多所以此時應該減少澆水,大家只要保持土壤濕度適中慢慢養護就好了。
⑶ 四合院栽海棠石榴是左海棠右石榴還是右海棠左石榴
反正老年間沒這么一說。
老四合院常種海棠 大多種一對兒,左右各一棵,比如紀曉嵐故居里的海棠樹。
老四合院里的石榴經常是盆栽,可以挪動,少量在牆角栽一棵,不分左右,甚至故宮里的石榴樹。
其實從植株上看,海棠身材遠大於石榴,種成一對並不對稱。
現在更沒什麼講究了,想怎麼種都行。只要自己覺得好看。
我倒覺得如果是面向南,海棠在右更好,右邊偏西,左邊偏東,冬天東邊暖和,海棠比石榴更耐寒。
⑷ 龍血樹盆栽放四合院西南角是否好
龍血樹的盆栽放在四合院的西南角方向是比較好的,因為這個方向也是比較能夠曬得到陽光的。
⑸ 北京四合院的詳細資料
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的四面都建有房屋的院子就是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屬磚木結構建築,房架子檁、柱、梁(柁)、檻、椽以及門窗、隔扇等等均為木製,木製房架子周圍則以磚砌牆。樑柱門窗及檐口椽頭都要油漆彩畫,雖然沒有宮廷苑囿那樣金碧輝煌,但也是色彩繽紛。牆習慣用磨磚、碎磚壘牆,所謂「北京城有三寶……爛磚頭壘牆牆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裝滴水,或者不鋪瓦,全用青灰抹頂,稱「灰棚」。
從平面設計圖來看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差不多就是一個正方形,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房屋都是獨立存在的。正房、倒座與東西廂房是不連接的,而游廊就是連接他們的關鍵。較高檔的院落甚至還會建設花園和假山。並且廂房和倒座等所有房屋都是一層,沒有設計樓房。
四合院的大門比正房還有復雜,其中包括:門樓、門洞、腰枋、門枕、連檻、門檻、等等等等零部件。面積比較大,大概能佔一個房間的位置。大門的設計一般是黑色,往往會貼上紅紙黑字的對聯。
在四合院的設計中,後院的設計為私室或閨房,是女人家或眷屬的活動的地方,一般外人是不得隨意進去的。這個建築格局體現了中國對傳統婦女限制和尊卑等級思想。
影壁在四合院中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用通常在於美觀、遮擋視線並突出大門的作用,共三部分組成:座、身、頂。一般是由磚砌成。影壁牆的頂會像屋頂一樣用磚雕出椽子。
四合院是封閉式住宅。從外面看,它四面都是牆,只有一個院門通向外界,兩扇大門平時還關閉著,一對門鈸彷彿告誡人們不可擅自闖入。四合院內一大家人可以安安靜靜、和和美美、與世無爭地生活。院內的房子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面向院子中間開放和集中。
高大寬敞的北房,冬暖夏涼,由長輩居住,長輩一旦有什麼不適,哪怕刮風、下雨、下雪,兒孫們也可以沿著游廊到正房去問安。這種房屋布局,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民居的家庭觀念和東方的倫理道德。
(5)四合院盆栽擴展閱讀:
四合院建築,是我國古老、傳統的文化象徵。「四」是東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徵。四合院建築之雅緻,結構之巧,數量之眾多,當推北京為最。
四合院一般分為大門、影壁、倒座房、屏門、垂花門、正房、廂房、耳房、後罩房、群房、廊、庭院等,講究也很多。
北京四合院的研究中,四合院的風水是非常受關注的,作為老北京傳統文化的載體,北京四合院的結構設計、選地規整,十分有講究。體現了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思想理論。
四合院建築的布局,是以南北縱軸對稱布置和封閉獨立的院落為基本特徵的。按其規模的大小,有最簡單的一進院、二進院或沿著縱軸加多三進院、四進院或五進院。
內宅是四合院中心,北房前出廊,東西兩端建有游廊,游廊將東房、垂花門、西房、北房連成一體,既可躲風、避雨、防日曬,又可乘涼、休憩和觀賞院內景色。四合院內可以種樹,養花,有的還置有金魚缸,搭有葡萄架。在四合院內種棗樹、石榴樹寓意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種丁香、海棠,表示主人有身份和有一定的文化修養。
⑹ 老北京人住的四合院有哪些講究和忌諱後來怎樣
舊時修四合院,北京人忌諱宅院里的地面比胡同、大街的地面低,原因是一進門就得「跳蛤蟆坑」,而出門從低向高,如似爬山,顯著不吉祥,所以老北京人蓋四合院,地基要高於地面、柱基要結實。
四合院的大門也是十分講究的,它是主人的門面兒,是家族地位的象徵。過去民間有句俗語:「門檻越高越難進。」
除去種在地上的花卉外,還有很多盆栽,可以任意搬動擺放,點綴庭院。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種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
至於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清代有句俗語形容四合院內的生活:「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小姐、胖丫頭」,可以說是四合院生活比較典型的寫照。
⑺ 北京四合院的私家園林和家庭綠化有什麼特點
在北京的四合院住宅中,附設私家園林者不勝枚舉。有些較為著名的花園,至今還是以原來的面貌為基礎。北京現存的四合院住宅,大多是晚清和民國初年的遺物。在清代,皇室的造園活動非常興盛,北京現存的清漪園(頤和園)、靜明園(玉泉山)、靜宜園(香山),以及被八國聯軍焚毀的圓明園、暢春園......就是皇家園林中的典型之作。在皇室造園之風的影響下,上層貴族、官僚等紛紛仿效。
北京的王府花園在私家園林中佔有顯赫的地位。著名的清恭王府萃錦園和攝政王府的鑒園(現為宋慶齡故居),是現存實例中頗具影響性的代表作。萃錦園位於清恭王府之北,佔地面積近40畝,園子東西兩側有土山起伏婉蜒,南北兩面有迭石構成的峰、嶺、洞、壑,園子西側有大面積的水面。園內建築分中、東、西三路,中路建築南端為西洋式園門和城台式垣牆,中部為全園最高的疊石假山,山前辟平面呈蝙蝠形狀的水池,山後為平面呈蝙蝠狀的幅廳。園子東路有八角形流杯亭一座和可供居住的獨立院落,東北隅建有規模恢宏的大戲台。西路水面中,築有觀魚台,台上建有三開間歇山式花廳一座,為游宴觀魚之所。園內樹木枝繁葉茂,花草青翠茂盛,花園的建造為貴族享樂、起居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中下層官僚和一般民居住宅的花園不同於貴族們的花園。這種花園一般佔地面積很小,園中布局多集中表現一個主題。秦老胡同某宅花園,就是其中的一例。園子佔地面積不大,有疊石、游廊、花草樹木,布局簡潔雅緻靈巧,園門上"西園翰墨"的題額,標志這是一座以書房為中心的花園。
牛排子胡同某宅花園--半畝園也是其中大有名氣的小型花園。園內建築古樸典雅,平面布局變化多端,配以疊石假山,茂樹繁花,環境優雅怡人,富貴而有書卷氣,為讀書、休息的理想場所。
北京民居中的私家園林不同於南方的私家園林,這主要是由地理環境和條件因素所決定的。江南氣候溫暖,水源豐足,園可以水為主;由於不受嚴寒威脅,建築物不僅構件輕巧,而且開敞,與室外聯系溝通,更顯得秀氣可佳。
北京地區冬季氣候寒冷乾燥,持續時間較長,夏季溫熱濕潤,一年之中氣候變化多端。建築物冬需防寒,夏要御暑,屋面厚重,柱樑粗健,多敦厚而少輕巧。北京降水量不足,在清代即有不準民間私引活水造園的規定,故北京的私園,除少數王府花園之外,極少鑿池引水,因此,以建築物和疊石為主題的園子比以水為主題的園子多。但是,由於南北造園,基本依據同樣的造園理論,又因北方園林借鑒了不少南方園林的造園手法,南北方園林又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借景、障景、框景、欲縱先收等造園手法的應用以及小中見大的風格特點,在北京私園中都有具體體現。
北京四合院的綠化建設也是很有名氣的,院內除通向各房間的十字形磚甬路外,其餘都是可以用來植樹、栽花、種草的土地。在十字形雨路的中心位置,常常放一隻荷花缸或魚缸,缸內植荷養魚。四合院里常種的花卉有菊花、牡丹、芍葯、藤蘿、茉莉、黃花、夾竹桃、榆葉梅,背蔭處還可栽玉簪花。除去種在地上的花卉外,還有很多盆栽,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擺放。四合院這一片小小天地,一年之中春、夏、秋三季花木扶疏,清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
⑻ 四合院如何裝修文化有何講究
老北京的建築經典——四合院聊北京少不了四合院,以前沒覺著,到外地念書許多同學都很感興趣的問我, 才知道四合院也成了北京的一景了。這回就在社區里灌一筆,不太了解的北京哥們兒看看,免得讓人問蒙了,自己家門口兒的事兒再不知道可有點兒……外地的朋友以後來北京玩兒,逛四合院也不至於覺得冤,走到哪兒也能說出個道道兒來,不比干遛腿兒強嗎。北京的四合院,始於十二世紀,它符合封建社會宗法制度的要求,是北京城百年 來的傳統住宅形式。四合,是指東南西北的房子都有,布局嚴整,院落敞亮,使人有雅靜舒服的感覺,而且長幼有序,各居其室,作息方便。從前,北京人住房講究很多,俗話說: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夏不涼。都樂意住路北的房子,四角整齊的院子,不喜歡倒下台階,說那是進門跳坑(愚……)。北京人有四句話: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友。院子里不能種松柏樹和楊樹,因為那是陰宅種的樹木,現在無所謂,隨您便種, 呵呵。北京的四合院分大、中、小三種規格。大四合院:正房是前廊後廈,後邊有罩房。東西廂房南邊的花牆子中間有一座垂花門,門內是四扇木屏風,東西廂房都有抄手游廊,與垂花門相通。有的花牆子在垂花門兩旁,鑲上兩三個漏窗。正房與廂房之間,有圓月亮門兒,可以從過道到後院去,有的有過廳,可以穿行 。外院,東西各有一道花牆,中間是月亮門兒,四扇綠油漆的木屏風,紅斗方字,東邊的是「動壁圖書」,西邊的是「西園翰墨」。可以從這個門兒到跨院去。南房有穿山游廊,是以山牆開門,接起來的走廊。 如此布局,形成了東西南北互相連通的幾個院落。 北京最典型的大四合院是清朝時的那王府(在金魚胡同)和恭王府(什剎海西街)等幾個,壯觀氣派,還帶花園。中四合院,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間或七間,屋裡有木隔斷或落地罩,有的正房和廂房帶廊子。五間的是三間正房兩間耳房,耳房是單開門,所謂「三正兩耳」。七間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間,有兩個與正房相通的(在山牆開門)套間兒。東西廂房各三間,廂房和耳房之間,有個過道兒,可以通後院。東西廂房的南邊,有一道院牆,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都是磚地,雨過天晴的院子,不存水。院牆的正中間有一個月亮門兒,為了不讓外院兒的人一眼就看見里院,就在月亮門兒的後邊,立一個磚砌的或木製的影壁。有的在院里擺幾盆花,擺個大魚缸,夏天支搭天棚,在院里乘涼。老北京人說:天棚、魚缸、石榴樹。這是四合院夏天的情景。外院,東西各有鹿頂一間或兩間。鹿頂的房子比廂房稍小一些,用做廚房或是僕人們住。南房七間的格局,盡東頭兒的一間是大門洞兒,大門西邊的一間是門房兒,房門開在大門洞的西山牆。盡西頭兒的一間做車房或是做旁門。全套房子,講究的是磨磚對縫,黃松木架,風火雙檐,屋裡是方磚地,窗明幾凈。除鹿頂、耳房、車房外,都是上支下摘的窗戶。所謂「上支、下摘」就是上邊的是兩扇糊著高麗紙的窗戶,外邊的一扇,可以用兩根細鐵棍兒支起來。夏天,裡面的那扇窗戶,換上冷布用以通風。到了冬天,外邊的那一扇就不支了,擋風避寒。下邊的一扇窗戶,是整扇兒的大玻璃。外邊另有一扇護窗板,晚上把它掛上,早晨再摘下來。這種四合院解放後就分給幾戶人家住用,剛解放時北京大部分居民都住這種房子,現在北京人口逐年遞增,大夥兒都興高采烈的住樓房去了,這種房子是越來越少了……小四合院,這種四合院布局簡單,一般是北房(也叫正房)三間,屋裡有隔斷,分成一明兩暗或是兩暗一明。東西廂房個兩間,南房(也叫倒座)三間,都是卧磚到頂、起脊的瓦房。也有的小四合院是棋盤心的,或是仰瓦灰梗兒的。一家子兩三輩兒人,住個小四合院,獨門獨院,非常合適。家長住正房(上房、上屋),晚輩住廂房,南房作客廳後書房。院子里有磚鋪的十字甬路,通到東西南北房搭理屋門,屋門前都有台階兒。街門都是東南方,很少在正南方開門,因為廟門都是立在南方的正中,全是清水脊的門樓兒,兩扇對著關的街門,各有一個小鐵環兒,用它敲門使。這種明清時代的主要建築在今天林立的高樓大廈 中越來越少了,不過有一批已經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它們是: 西城區西交民巷87號、北新華街112號 西城區西四北大街六條23號 西城區西四北三條11號 西城區西四北三條19號 西城區前公用胡同15號 東城區東四六條63——65號東城區禮士胡同129號 東城區內務部街11號 東城區圓恩寺後街7號 東城區國祥胡同2號 東城區方家胡同15號東城區府學胡同36號(包括交道口南大街小136號) 崇文區新開路20號。最近北京城是拆的厲害,如果你有架相機,快去留下那些永不再復的珍貴鏡頭吧,否則以後只能在回憶中重現了。</p>
⑼ 四合院是什麼樣子的都有什麼構造
四合院是一個封閉的小院,是由正房、門房、廂房圍起來的一個方形院子,我們見得最多的是北京四合院,院子里大多會有天井、石榴樹、等,當然這是最傳統的民間四合院,其實故宮、很多寺廟、過去的王府也都是這類建築,只是他們的府邸是多進的,我們常見的四合院屬於一進式,在明清時期,民宅是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的,不是誰想蓋都可以的,有錢也不行,我們都知道山西喬家大院俯視是一個雙喜的造型,其實等級是非常高的,當時喬家已經跟李鴻章攀上了親情,地位被抬高了很多。
在北方比較有名的四合院旅遊景區當屬山西的喬家大院和王家大院,其實南方的廣東和海南也有相應的民居,其中海南島的宣德弟收是非常值得現場體驗的,而且他們級別都比較高。
作為山西晉商大本營的歸化城(呼和浩特)目前也有一處這樣的四合院,它就是位於舊城區的元盛德舊址,不僅庭院保持完整,連院子里的古樹暴馬丁香也保留著,是非常難的一處古宅。
四合院很好地展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中軸線和對稱是四合院的一大特點,可以通過各種標志凸顯主人的等級,避免訪客問出不恰當的語言,還能避免主人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