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北碚盆景

北碚盆景

發布時間: 2022-08-22 17:51:58

『壹』 北碚那個公園有多大

北碚公園是重慶市規范化管理二級達標公園,位於嘉陵江南岸北碚區中心的火焰山上,現有面積7.43

北碚公園

[1]
公頃。它地理位置優越,園地四面臨街,交通十分方便。內有作孚紀念園、盆景園、雉科動物展覽、休閑茶園等,是一個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山地公園,並於2005年5月1日向市民免費開放。
北碚公園原址為火焰山東岳廟,其地勢較高,近可以俯瞰北碚城市街景、嘉陵江行船風帆,遠可以眺望縉雲山、飛蛾山、雞公山、觀音峽、溫塘峽等山景、水景、峽景,可滿足游覽休息。1930年,著名的愛國實業家即原嘉陵江三峽峽防局局長盧作孚先生,為了發展北碚地方經濟文化事業,拆毀東岳廟神像,建成了峽區博物館,開辟周圍二十多畝墓地和三十多畝荒破、農地,揭開了公園、動物園建設的序幕,取名「北碚火焰山公園」,不久更名為「北碚平民公園」。動物最初以飼養良種禽畜,後逐步改為飼養展出野生動物。歷經抗日戰爭和內戰之後,公園幾乎荒蕪停頓,於1950年被北碚軍管會文教部接管更名為「北碚公園」,列編入國家事業單位,並逐步得以發展建設。

『貳』 北碚公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作孚園
為紀念愛國實業家北碚開拓者、北碚公園創辦人盧作孚先生。作為一代「船王」作孚先生,對航運事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毛澤東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發展過程時說到,四個實業界人士不能忘記,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化學工業的范旭東,搞交通運輸的盧作孚和搞紡織工業的張褰。作孚園布局以作孚文化為主題,包括盧作孚先生漢白玉石塑像,作孚夫婦墓地,周谷城、孫越崎、梁漱溟、陳銘德題詞,宴陽初撰文、盧作孚銘言等碑文,浮雕、大理石屏風牆、紀念亭、紀念撰文錯落布置在曲折蜿蜒的山徑之中,綠樹花草之間,使之成為一個宣傳愛國主義、弘揚民族正氣的教育基地。

清涼亭
清涼亭,在北碚公園火焰山麓的嘉陵江畔,原名慈壽閣,創建於1935年。閣分兩層,一樓一底。依山傍水,小巧玲瓏,掩映於蒼松翠柏中。亭中紅柱兀立,彩畫斑斕;閣頂琉璃紅瓦,嵯峨壯觀。樓台四周臨窗遠眺,縉雲九峰,屏列天際;嘉陵江流,縱貫三峽。山光水色,令人心清神爽。
說到清涼亭,人們就會聯想到盧作孚改清涼亭的佳話。1927年,盧作孚擔任北碚峽防局長後,一心撲在北碚的開發建設上,自家連住房都沒有一間。1934年正月初三日,盧作孚的老母60壽辰時,親朋好友和北碚各界人士,籌集了3000銀元作壽金,准備為盧母修建一幢別墅。盧作孚認為,接受禮金為私人建房不妥,便與母親商量,決定將這筆錢收作公益之用。不建私人別墅,改在北碚公園內建造一棟亭閣,供人觀瞻使用。亭閣建成後,人們甚贊盧作孚大公無私,處處熱心於公益事業的精神。但是在為此亭取名時,大家商議定名為「慈壽閣」目的在於讓人們知道,這是盧局長老母的壽金所建。這時,正值四川名家趙熙到北碚游覽,就請他寫了「慈壽閣」,三字,准備刻匾掛於亭上。盧作孚認為這個名字太狹意了,用一種很微妙的辦法改變了親朋主張。他既不公開說好壞,也不刻匾懸掛,只叫盧子英將「慈壽閣」三字好好保存。負責施工的黃子裳又問盧作孚,盧將:「以後再說」。其實,「慈壽閣」三字一直在盧子英的箱子里收藏著。幾年過去了,人們只叫這亭為慈壽閣,但就是不見其匾額。1937年抗戰爆發,國民政府西遷重慶,12月15日,盧作孚邀請國府主席林森游覽北碚,請他題寫了「清涼亭」三字,以更換「慈壽閣」之名。1938年5月,慈壽閣上突然懸上了「清涼亭」匾額,從此,清涼亭之名,沿襲至今。
抗戰時期,陶行知在此設立曉庄研究所,研究兵役改革,在北碚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志願兵運動;籌劃創辦育才學校,為祖國培植了大批人才。

紅樓
紅樓坐落在北碚公園火焰山麓,建造於1932年。兩樓一底,紅牆綠瓦,飛檐翹角,掩映於蒼翠郁綠之中,優美壯觀。有人詩贊雲:「更倩紅樓添一角,江山頓覺太玲瓏」。紅樓當初為兼善中學校舍,抗戰伊始,兼中遷至雞公山,中央銀行在此設立辦公處,蔣介石每次來北碚均下榻其間。1944年6月22日,美國副總統華萊士曾到此觀看滑翔機表演。
抗戰勝利後,民生公司圖書館遷來,與北碚民眾圖書館合並,在此成立北碚圖書館。現為北碚圖書館歷史資料部,珍藏有文史古籍30萬冊。

盆景園
盆景園是一個園中園,原名「花苑」。園內充分利用地勢,修建盆景展台、幾架、疊石流水、花架長廊,園門漏窗。園內展出樹樁、山石盆景200餘件,其中不少作品在全國盆景展、重慶市盆景展獲得過金獎、銀獎等獎項。

『叄』 北碚公園植物方面的資料誰有啊

重慶市北碚公園,是著名民族實業家盧作孚先生於1930年倡議興建的。該園地處北碚區城市中心制高點的火焰山上,佔地面積10.3hm2。其中綠地佔總面積的84.9%,道路、廣場佔11.8%,建築佔地1.5%。公園四面臨街,可遠眺縉雲山、雞公山、嘉陵江溫塘峽、觀音峽等山景、水景、峽景和北碚城市景觀。全園由四個大小山頭及部分陡坡構成,缺少平地和水面,地形地貌較為復雜。園內大樹參天,花木繁茂,鳥語花香,景色宜人,是重慶市公園中建園較早,富有歷史文化和山地園林景觀特色的城市公園。

1929年春,時任北碚峽防局局長的盧作孚先生動員當地人士籌款在火焰山的東岳廟四周建公園。1930年3月將東岳廟改建為西部科學院峽區博物館,同時利用廟宇四周荒坡墳地修建道路、花壇,栽花植樹,於當年10月成立火焰山公園,面積1.33hm2。1936年定名為北碚平民公園,面積增至4hm2,興建亭台、花架、道路及動物籠舍,1945年更名為北碚公園。解放後,政府出資整修擴建,1952年面積增至7.6hm2,1954年建茶廳、溜冰場,1955年建知春亭,1956年春擴大四周空地,面積增至10hm2。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北碚公園已建成一座功能齊備,設施基本完善,植物種類繁多,服務游樂活動豐富多彩的綜合性文化休息公園。

1 公園總體布局和功能分區

公園的總體規劃按照兩條景觀軸線展開布局,一條是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展開的生態景觀軸線,規劃布置大片生態林區和以觀賞動物及禽鳥為主的展示項目、兒童樂園等,構思體現人與自然共生交融的生態意識。一條是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展開的人文藝術景觀軸線,規劃布置以觀賞花卉植物為主的園林藝術景點和以盧作孚史跡展示為中心的景點,構思體現富於歷史文化內涵的山地園林特色景觀。兩條軸線有機聯系,交匯於公園中部的服務中心和文化活動廣場,形成完整合理的景觀和功能布局。

公園分為六大功能區:

(1)植物景觀區 范圍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以西南部山頭為主的生態林觀景區,該區植被豐滿,基本保持原始生態,是城市中心難得的樹木園,規劃在山頭建觀景塔,可遠眺北碚城景、江景、山景。另一部分是處公園中心位置以植物造景為主的園林景觀區,包括瀑布水景、知春亭(六角亭)、花卉盆景園等。

(2)動物觀景區 公園歷年來收集和展出各種獸類及禽鳥類動物數十種,1980年最多時達到38種335隻,後因控制動物發展,將肉食猛獸類動物調劑到市動物園,現仍保留部分小型獸類和禽鳥類展出。規劃擬建水禽館、小動物展廊和百鳥川。以豐富的樹木為大環境,形成人與動物在優美的自然景觀中和諧共生的美好狀態,成為北碚公園的一大特色。

(3)文化活動區 范圍包括原茶園、溜冰場和六角亭前的水池廣場,為公園中部較為平坦開闊的地區。規劃改造溜冰場和茶園小山包地形,形成較為開闊的活動廣場,成為公園文化服務活動中心區。

(4)人文景觀區 范圍包括中山路入口花卉大道、影園、作孚園、清涼亭等,著重展示園林藝術和歷史文化內涵,是公園的又一特色景觀區。

(5)兒童活動區 是兒童集中游樂活動的區域。

(6)管理辦公區 包括公園辦公室、職工住宅、保管室及苗木養殖基地等。

2 公園的主要景點

(1)清涼亭 原名慈壽閣,位於園東北半山,以盧作孚先生母親六十大壽時親友饋贈的禮資於1935年修建,圓柱、紅牆、綠瓦,為古典式二層樓閣。1937年國民黨政府主席林森題寫「清涼亭」匾額,1939年陶行知曾寓居於此,傅琴心曾有「千峰萬壑郁蔥蘢,出峽春波宛似龍,更倩紅樓添一角,江山頓覺太玲瓏」的贊美詩句。現定為北碚區級文物保護建築。

(2)漢磚台 又名露台,位於清涼亭上山的「之」字路盡頭,是欣賞嘉陵江風光的佳處。建於抗戰時期,均由漢磚砌成(漢磚系1937年左右博物館在合川麻柳坪發掘之漢代墓物)。

(3)茶廳 建於1954年,為殿堂式敞廳建築,磚混結構。茶廳後坡地及外廣場遍植黃葛樹、梧桐、欒樹等高大喬木和黃竹、苦竹叢,夏日濃蔭蔽日,清風送爽,是遊人品茗休閑的勝地。

(4)知春亭 建於1955年,為六角攢尖頂,木結構,圓柱小青瓦屋面。知春亭四周廣植桃、李、海棠、杜鵑等花木,每到春季,桃紅李白,杜鵑啼血,是遊人觀賞遊憩的佳境。

(5)溜冰場 建於1954年,面積700餘m2,北臨茶廳,南靠環山路,東西兩側為開放式林間草坪,是公園開展文化活動的場所。

(6)噴泉廣場 位於知春亭與茶廳之間,建於1978年,面積700餘m2。廣場中心建水池,池中疊假山設噴泉,廣場南端建大型花架,東西兩側建花壇,是遊人集散休閑的景點。

(7)影園 建於1979年,面積1530m2,是一組由水池、曲橋、花架、館舍精心設計組合而成的富有江南園林風格的庭園。池畔植水晶蒲桃、紅梅、垂柳、桃花,是公園的優秀景點之一。

(8)疊泉瀑布景點 建於20世紀80年代,位於中山路入口軸線的終端,利用地形高差作假山水池,瀑布從假山頂部飛流直下,場面壯觀,景色優美。

(9)花卉盆景園 建於1978年,位於知春亭北側,利用坡地築盆景台,建花架廊,道路曲折蜿蜒,園內大樹參天,林木下置花卉盆景,是遊人尋幽探勝之處。

(10)作孚園 建於1989年,為盧作孚先生後代出資修建的紀念性園林,位於公園北部火焰山上。園內建盧作孚先生墓冢及漢白玉雕像,墓冢後有作孚先生手跡座右銘石碑一幅。雕塑置於水池中,四周植草坪、青松、翠柏。由影園拾級而上,梯道錯落有致,沿途題刻不少盧作孚先生名言及近代名人紀念評價作孚先生的文字碑銘。是紀念和展示中國近代愛國平民實業家盧作孚先生光輝燦爛的一生,對遊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3 植物景觀特色

北碚公園綠化植被豐茂,種類繁多,尤喜有一批生長數十年的黃葛樹、香樟、朴樹、欒樹、苦楝等重慶鄉土樹種作為骨幹樹種,且長勢良好。同時,公園坡地、溝谷里的野生花灌木和地被植物品種十分豐富,如金絲桃、木綉球、八角金盤、五色梅、棣棠、金銀花、麻葉綉球、一葉蘭、金雞菊、四季菊、薜藶及各種蕨類植物等,從而與高大喬木構成自然野趣的植物生態群落景觀,成為其他公園少見的植物景觀特色。數十年來,經過歷代園林工作者的苦心經營,公園逐步形成了一批以植物造景為主的景點,如:百花迎賓、丹桂凝香、海棠戲蝶、飛瀑竹影、桃李催春、翠薇茗夏、樂壇榕蔭、竹影清風、蘭菊清香、幽谷鳴翠、翠柏忠骨、銀杏千秋、梅影蓮波等。

2000年,北碚公園迎來了建園70周年喜慶日。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作為城市中心綠地的北碚公園更顯示出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塑造城市形象,為市民遊憩和科普教育服務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最近,北碚區政府組織編制了北碚公園調整規劃,並積極著手籌資改造建設,相信不久的將來,北碚公園將建為生態園林景觀優美、盧作孚史跡文化豐富和花香鳥語濃郁的城市中心綠洲。

『肆』 我想做盆栽,有誰知道重慶哪個地方有一手貨源,急!急!急!!!

一手貨源,可以去北碚區靜觀鎮,農民直接從土頭挖給你。
還推薦幾個城區內的花市,洋河、龍湖、魯祖廟。。。

『伍』 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

其中鄉村嘉年華風景很美而且好耍!!!
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簡介
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位於重慶市北部,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因境內有一古廟「靜觀寺」而得名,「靜觀」二字取自「萬物靜觀皆自得」。靜觀場始建於清乾隆17年(即公元1753年),至今有近250年歷史。全鎮幅員面積72.5平方公里,轄15個村,297個合作社,二個社區,全鎮總戶數19216戶,其中農戶16392戶,總人口53839人,其中農業人口49313人。靜觀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利,距重慶市中心60公里,北碚城區25公里,重慶江北國際機場32公里,重慶二環高速水土立交11公里,距重慶旅遊勝地金刀峽18公里,是旅遊金刀峽的必經之路。2003年被重慶市確定為「百強鎮」、「商貿鎮」 和45個中心城鎮之一。
靜觀素有「花卉之鄉」的美稱,種花已有52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花木盆景藝術五大流派之一—川派中川東花卉藝術的發祥地,以人工造型,園林藝術,巧奪天工見長,其樹樁蟠扎,在全國花卉藝術中自成體系,獨樹一幟,其特點是平枝圓盤,層次分明,既虯曲蒼勁,莊重雄健,又婀娜多姿,飄逸雋美,飽含詩情畫意。早在清朝光緒年間,胡中行在靜觀下場口培植的「淳園」,古木參天,綠蔭如蓋,奇花異草,溢香數里。幾百年來,靜觀種植花卉的能工巧匠匯集,名師高徒輩出,園藝發展迅速,其蟠扎工藝,上乘精品,國內銷至北京、上海、新疆、廣東等地,國外遠及西歐、日本、東南亞各地。1967年,我鎮在廣州交易會賣出的羅漢松獅子在香港被外商哄抬價格,爭相購買。位於上場口的靜觀花園,至今保存有兩株在西南地區僅有的約520多年樹齡的羅漢松古樁頭,如今已成為鎮鎮之寶,是往來客人爭相觀賞的景緻。自改革開放以來,靜觀花木參加過10餘次國家級和市縣級的大型花展,不少作品還選上北京參展,並獲得《中國劉開渠根藝匯展》銀質獎和《中國』90花卉盆景》銀質獎等殊榮。

近年來,我鎮依託市區項目的支持下,緊緊抓住市場花卉苗木走俏的有利時機,精心打造靜觀花木品牌,大力發展花卉特色農業,促進了全鎮農業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全鎮花木種植面積從1998年的近3000畝發展到現在的21000畝,其中:綠化苗木10000畝,臘梅花5000畝,草坪5000畝,樁頭800畝(200餘萬盆),香(鮮)花200畝,品種900餘個。花農6500餘戶,花卉從業人員16000餘人,花卉產品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和地區,整個花卉產業由過去的單純種花發展為種植、營銷、園林景觀設計與建設、花卉產品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花卉產業已經成為靜觀鎮的富民產業。
2000年6月靜觀鎮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授予首批也是全市唯一「中國花木之鄉」的稱號。

『陸』 去北碚靜觀鎮辦點事,順便帶女朋友去玩一天,哪裡好耍,求指教

靜觀 的鄉村嘉年華 和多彩園藝 還可以,和女朋友去是很好的選擇。

多彩園藝」即花卉與彩葉觀賞植物生產示範中心,它是高新技術自主研發和試驗生產的示範基地。該項目是引進浙江森禾種業投資的,位於靜觀鎮陡梯村,一期投資3600萬元,佔地面積800畝,擬建成一個集新品種選育、新技術開發應用、工廠化、標准化栽培技術體系為一體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示範中心。現項目區2萬平方米溫室大棚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完成2200平方米主幹道硬化、1座公路橋和1座支路橋建設;完成230畝噴灌設施和47畝澆灌設施建設;完成600米河道整治,項目區景觀打造初具形象。森禾北碚園藝中心完成3000平方米葉型溫室大棚安裝,完成周邊綠化和輔磚2萬平方米,完成道路基礎2700平方米,道路硬化1200平方米可以體驗到神秘而莊重的巴渝民俗祭天儀式、豐收廣場喜慶、歡騰的慶豐收展演,以及嘉年華廣場糧倉打老鼠、舂米、麥場打麥、搖紡車、推石磨等體驗活動,在動物競技場則可觀看到鬥牛、斗羊、斗狗及小豬賽跑等競技節目。在原汁原味的生產作坊里,大家還可以親身參與米酒、豆花、麵食、醬菜的生產過程,領略巴渝傳統的生產藝術魅力。
漫步於花團錦簇的溫室花海之中,鑒賞傳統生產魅力與現代農業技術的結晶。大家可以從姿態萬千的盆景中感受古老的川東盆景藝術。從爛漫櫻花的花開花落中領略它醉人的氣息。從稀有的梅花品種中,品味靜觀鎮作為重慶梅花發源地所具有的梅文化的獨特魅力。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