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的漫畫
❶ 漫畫作文一個人用一把尺子在量4盆花手裡還拿著一把剪刀作文立意
「凡事都有個頭兒。」 這話不假,到現在連那闖紅燈也有了個帶頭的。
據調查,在十字路口黃燈將轉紅燈之時,若有第一個人闖,後面的人就會跟著闖;反之,第一個人停,後面的人就都停了。這種現象司空見慣,那就再另舉兩個例子吧。學生在自習課上,只要有第一個破壞了那寧靜的氛圍, 接下來教室里可就熱火朝天了;在校園里,地上散著的垃圾若被第一個人撿起,那麼將會有更多的垃圾被其他人撿起。通過上面的例子,相信你應該發現,這「第一人效應」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只是那第一人所帶頭的好壞罷了。
那就先說消極的一面吧。「第一人效應」若出現在違背公共秩序、違背道德、違背法律的行為上,產生的一系列負面影響所造成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還就說闖紅燈吧! 第一個人帶動後來的人一起闖紅燈,不難想像,交通秩序一下就被打亂,造成交通事故是很有可能的,其後果可想而知。
回過頭來再看積極的一面。第一個人若及時將車停下,便可有效地警示後者。這樣做不僅維護了交通法規及公共秩序,更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措施,是一種良好素質的體現。
「第一人效應」的優劣反映了部分國民素質的優劣,不過那更集中體現了「第一人」的素質。「第一人」只是一個人,其力量微小,不足以影響社會,但在積極事物方面帶頭的人多了,其作用卻不可忽視。陳勝、吳廣挑起了反秦大旗,天下人共起,滅了秦,不也正是這個道理嗎? 因此,「第一人效應」的利弊重在「第一人」,我們不能否認「第一人」的作用,當然也不能盲目跟隨,充當一個個隨波逐流的「第二人」、「第三人」……但是,我們依然需要那些能起積極作用的「第一人」,他們所做的「第一」必然會使道德高尚的人共起,形成一股正義之風,有助於社會發展,有助於正義之威伸張而掃滅丑惡之風。
因為這些原因,我們要好好利用「第一人效應」的優勢,帶動更多的人一起向高素質、高文明的更新的社會發展。
❷ 大神們,求一個動漫少女看著或捧著一盆花(一簇花也可)!急用!謝謝
這個可以嗎
❸ 一幅漫畫中一個人拿著一把傘,上面寫著溺愛,幫一盆花遮太陽。要怎麼寫漫畫作文550字以上。
可以這樣。。。
中心說明過分溺愛的壞處。。。。要讓花兒們在陽光下自由成長。。。。這樣的花才能自由綻放。。。。遠比受盡溺愛的花兒好。。。。 你可以聯系生活。。。。。。聯系實際
祝你開心
❹ 找一本漫畫 名字忘了 內容只有前面 說的是男主把一盆花拿回家在他的照顧下花開了 花裡面有一隻精靈
比天還高
❺ 漫畫作文一個人用尺子量4盆花
寒假時每一個小朋友都嚮往的,寒假期間可以大玩一場,自己計劃好了就去干,我的計劃是報一個寒假的習作班,因為我的作文一直都不太好。
我們班的班主任李老師在「青少年活動中心」開了一個課外班,我拿到了報名簡章後,大致掃視了一遍,很快找到了我們的李老師。仔細一看是上午班,現在就可以報名了。可是報名簡章上寫著這個班只有35個名額,我趕忙叫姐姐,讓她和我去報二課班。我們戴上了帽子和手套,騎著自行車趕去了「青少年活動中心」,在路上我不停地催姐姐快點騎,要不然就報不上了。姐姐馬上加快了速度,奮力地騎著。
我看著來往的車輛比原來更多了,可能是都來買年貨等待過年的緣故吧。
由於我是第一次來報二課班,也找不著去的路,不知不覺的來到了一個大樓前,姐姐停了車,說:「下車吧!到了。」我下了車,看見了「青少年活動中心」七個大字,是金色的,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
我不由自主地走了進去,來到了報名窗口前准備報名。姐姐拿了兩張報名的紙,填完了後交給裡面的老師。只見裡面的老師看了看,又還給姐姐一張。
交完錢後我和姐姐匆匆走出了活動中心,又趕在了回家的路上。
回到家,心情也舒暢多啦,心中的石頭總算落地了。我立志要在青少年活動中心發憤圖強,努力寫好作文。就在我信心滿滿之際之時,又一個難題迎面襲來,剛才匆忙中竟忘了教室的事情。這下可難倒我了,教室在哪呢?我的座位又在哪呢?幾個大大的問號滿滿的占據了我的大腦。我有些驚慌了甚至不知所措。
我於是跑去問爸爸。「怎麼辦呀?」我緊張兮兮的問道。爸爸沉思了一會,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你可以去問問同學,王福偉家不是離我們家很近嗎,更何況他去過一次課外班。」我一想『對啊,我怎麼沒想到』。
來不及再想,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飛奔到了徐欣欣家。門前一把顯眼的大鎖讓我灰心地回家了。心中更是忐忑不安了。但是轉念一想,我可以早上早點起來去找他啊!於是早早地睡下了。第二天我一吃完早飯就跑去了徐欣欣家,剛好他也要走,我們一起去了二課班。
希望我可以完成我的寒假計劃,作文水平可以芝麻開花節節高。
❻ 欣賞《教育》,《盆栽聯想》兩幅漫畫,從中你有什麼發現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由《盆栽聯想》想到的
最近,我看了一幅漫畫。漫畫描寫的是「一棵松樹和一面鏡子。」松樹理應栽在大自然中,可是它卻被人硬栽進花盆裡。用繩子將其束縛成一棵「美麗」的盆景,供人觀看。而在松樹旁邊有一面鏡子,鏡子理應是那被養成盆景的松樹,可是鏡中卻是一個被束縛了手腳的孩子。
我看後,不禁想起了我們班裡的一些同學,他們不都被老師和家長的思想束縛了嗎?老師想讓學生按著他們希望的發展目標發展,而家長卻想讓孩子按著家長希望的目標發展。可是我想說能不能讓我們想做自己的事,按著我們自己的願望去發展呢?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老師講作業,有一道題老師沒說對,竟然有一大半的同學照抄,有一些沒有抄的同學發現錯誤,立刻告訴了老師。老師聽後發現自己說錯了,便改正了過來。這時,教室里的「白改了」的嘆氣聲響了又響,這些逆來順受的同學不就是那鏡子中的小孩嗎?
給我一個快樂的星期天吧!一個個孩子從心底發出的呼喚,但是許多家長為瞭望子成龍,希望把一切時間都用在課本中,而忽視了讓我們能學進去的時候多學一點,學不進去的時候讓我們放鬆一點。將一個個思想上的包袱壓在我們肩上,用一個個補習班代替了我們快樂的「星期天」。
給我們一點歡樂,哪怕讓我們選一個老師,我們喜歡的老師,那些家長會少什麼東西呢?大人總是自稱為「過來人」,那他們小時候就不快樂嗎?
丟棄那些觀念吧,別讓我們做一棵被束縛了的松樹!
讀漫畫《教育》有感
豐子愷先生的漫畫《教育》是一幅幽默而又發人深省的諷刺漫畫。畫面上,一位老先生正挽袖奮臂,不輟勞作,還不時的孤芳自賞,心滿意足地審視自己所製作的產品——幾個完全相同的泥娃娃,其表情似乎在尋找其不同之處,以便修改,而泥娃娃個個是面無表情,呆若木雞。看後不禁掩卷遐思,扼腕長嘆:悲哉!
這幅漫畫切中時弊,辛辣地諷刺了當今某些教師固步自封,閉門造車,鉗制學生個性發展和自由的現狀,對我們有很好的教育和啟迪。
現代教育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格,注重教學中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尊重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要善於培養學生具有廣泛的興趣和好奇心,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獨立性,使他們能夠對問題做出快速多樣的反映,敏銳、細致、全面、准確的觀察能力,善於求異,不斷產生新的設想。而在我們現有的教學套路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課堂 主宰者,教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照本宣科復制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行為完全支配著學生的學習方式。結果是所教出來的學生就像漫畫中那一個個目無表情的泥娃娃,沒有自己的個性發展,缺乏能力與創新,這與我們的教育方針是完全相悖的。
新教學目標不僅意味著在學生身上發生一場巨大的變革,而且教師也將隨之發生變革。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教師要由所謂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共同學習者、合作者以及研究者。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尚且「因材施教」,何況我們這些後生小子乎?
憶往昔歲月崢嶸弊端盡露,看今朝教改熱潮風騷已顯。在一個創新型的社會,我們決不能再像漫畫中的老夫子一樣因循守舊,而要做一個教改先鋒,為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