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瀏陽
① 如何布置一場浪漫的告白
布置一場浪漫的告白方法:
1、求婚首先需要選擇一個適當的時間,時間很重要,盡量選擇出其不意,不要讓女友先知道。
2、然後求婚的場地也很重要,因為求婚代表著一種比較意外的驚喜,所以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有紀念意義的地方或者是創新的地方,或者是美麗的地方也行。
3、求婚場景的布置,我們首先可以通過鮮花和蠟燭或者是煙火,但是蠟燭盡量選擇,電蠟燭不要選擇點的蠟燭。
(1)七夕瀏陽擴展閱讀:
表白前的注意事項
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用心,因為是告白所以要把握好度不能送太過貴重、太過親密的禮物也不能送太沒有品味的禮物。再有就是送的禮物一定要符合對方喜好,表白時送禮物是一個禮貌性的問題,也可以緩解表白時的尷尬、不安等情緒。
表白時不一定要送花,送別的禮物也是可以的。例如蛋糕、飾品、玩偶公仔、巧克力等,只要是心意足夠誠,都是可以的。花是美麗的象徵,人在看到美麗的事物時心情也會變好,表白時送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成功的幾率。
另外花是常見的東西,表白時只要到花店買一束就行了,不需要費太多的精力和心思,所以表白時花是首要的選擇。
② 昌叔說民俗|「魁星」的那些事兒
說說「魁星」那些事兒
——「知道又不知道」的那些事兒(七)
爆竹聲中一歲除,日日花開日日新,大家好,我是瀏陽花炮連鎖的昌叔。
爆竹聲中皆故事,生活處處有學問。
人間煙火有味道,笑談古今「誰知道」。
今兒起,每周五,昌叔陪大家侃侃俗世文化,說說俗世掌故,笑談俗世故事……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其實啊,昌叔給大家說民俗故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因為故事外才是能耐,它里邊要有思,有講,有評,有論,本來水平有限,又讓大傢伙輕松愉快。
所以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歡迎大傢伙把想侃的俗語,掌故給我們瀏陽花炮連鎖發私信留言。
列位,今兒昌叔說的故事大家可要打眼睛瞧好了,尤其是單身人士們。為什麼呢?因為聽了昌叔今兒給大傢伙講的這個故事以後,咱天下單身人士們再也不用在七夕之夜宅在家看人家小情侶在外放煙花撒狗糧了,從今往後咱單身人士也可以在七夕之夜有充分足夠高大上的理由組織朋友出去聚會,放煙火了。
那今兒昌叔要給大傢伙講的是誰呢?昌叔給大傢伙提示下,這位呢,是普天下學子都夢寐以求能在夢中有緣一見的一位神仙。
想必您又想問:「誰呢,大家都夢寐以求,想必是美麗的神仙吧。」
昌叔說:「別說美麗了,今兒說的這位呢,簡直顏值逆天,逆天的低,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長得極丑,丑到民間還有人寫打油詩形容。打油詩的大概意思是說他相貌醜陋,用鉛粉末在臉上也遮不了,滿臉的麻子可以比蜂窩,眼睛很小,小到像鴻鳥抓的痕跡,鼻子旁邊像大雁踩在沙灘上一樣凌亂,腳趾生的很離奇,走起路一步高一步低,不笑的時候腰總是直不起來,搖晃的時候姿態扭曲。」
說到這兒,您一定急不可耐:「昌叔,別賣關子了,快說這是誰?」
昌叔說:「這么個顏值逆天又讓人夢寐以求的神仙是誰呢?魁星。魁星又被人稱為『大魁夫子』,『大魁星君』。『魁星』呢,打耳一聽這名兒,大傢伙就知道,魁星也是源於民間對星辰最原始的崇拜,也是屬於北斗七星,那麼魁星屬於北斗七星哪一顆呢?」
「昌叔給您說,魁星呢,他不屬於那一顆,他是由北斗七星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顆星組成的——斗魁四星。為什麼呢?古人啊,把北斗七星想像成一個舀酒的斗,玉衡,開陽,搖光三星呢連起來像個斗柄,而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呢,連起來則像斗身,所以稱他為斗魁四星。
『魁星』呢也是二十八星宿中『奎星』的別稱,民間認為魁星是主宰文運的神仙。前邊兒文中昌叔也給大傢伙講過些個主管文運的神仙,比如主管文運,財運的文曲星,比如主管文運,功名利祿,送子的祿星,而『魁星』呢不同他們這么些個,他的職能少而單一,就主管文運,其餘啥也不管。
雖然『魁星』職能少,但絲毫不影響他在學子們心中的地位,中國至今依然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樓』或者『魁星閣』,許多廟宇里依然供奉著魁星的神像。不僅如此,民間還有著這么一首流傳很廣的『魁星自誇詩』:『二十八宿我為魁,文章興衰我主宰。狀元及第由我點,得中狀元靠魁星』。」
想必您要問了:「昌叔,昌叔,那『魁星』的人物原型是誰呀,有什麼樣的傳說啊?」
昌叔說:「說起『魁星』的人物原型像『文曲星』那樣有具體的時間人物的記錄,還真沒有。連關於『魁星』的傳說都是大家古代的『社交媒體』傳播出來的一個歷史架空形傳說,為什麼吶?」
「所有關於魁星的傳說都是一個關於他和皇帝的傳說,是什麼朝代,他是什麼時候中的狀元之類就沒有記載了。」
說到這兒,您一定會說:「昌叔,你瞎編的吧,古時候沒有電視,網路,手機,哪裡來的社交媒體啊。」
昌叔說:「列位,古時候還真有社交媒體,是什麼呢?就是咱今兒熟悉的年畫。根據年畫傳播,大家口口相傳的關於『魁星』的傳說有兩個,而且是兩個截然相反的版本,一個呢是說他破格被皇帝欽點了狀元,另一個呢,則帶有悲劇性色彩,說他才華出眾卻屢屢沒考上,好不容易中了殿試卻因相貌讓皇帝失望而與狀元失之交臂。」
「昌叔覺著呢,第二個傳說應該是民間傳播時把魁星的故事和『鍾馗』的故事傳混淆了,況且,昌叔尋思著,天下學子該不會對一個從未考上狀元的人崇拜虔誠至此吧。」
「所以昌叔給大家說說第一個傳說:據說魁星才華出眾,可樣貌醜陋,怎麼個『丑法』前邊兒昌叔已經給大傢伙介紹過。魁星一心發奮苦讀,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高中榜首,殿試時,皇帝問他:『你臉上怎麼那麼多麻子啊?』,魁星答『麻面滿天星。』」
「皇帝又問:『你的腿為什麼瘸了?』魁星答:『獨腳跳龍門。』話說古時候啊,皇帝選狀元大都選才貌雙全,為什麼吶,大傢伙知道古時候狀元是在皇帝身邊做官的,也經常有些外交活動,這是國家的形象啊,您想是不是啊,要是那個國家有個高官去民間慰問疾苦,或是出使其他國家是魁星這么個形象,人家對這個國家怎麼看吶。」
「所以皇帝瞅著他外貌心裡是不太滿意,結果見他回答妙語連珠,覺著他確實才華出眾,皇帝破格欽點他為狀元。後來,魁星升天,玉帝也惜他才華橫溢,於是封他為魁星,專門負責人才的選拔。」
「據說自此以後,皇宮正殿的台階的石板上雕刻了龍和鰲魚的圖案,旁邊還有一隻魁斗。高中狀元的人則一手持魁斗,一手站在鰲頭之上,表示獨占鰲頭』,『一舉奪魁』。」
這時又有人要說了:「昌叔,昌叔,你還沒說魁星跟七夕有什麼關系呢。」
昌叔說:「七月初七,也就是大傢伙熟悉的七夕,是魁星爺的生日。每逢七夕,私塾的老師都會領著弟子們向魁星涉祭行禮,在月光下跪拜魁星,據說祭品還很講究,需要准備魁星像,還有桂圓,榛子,花生三種果乾,以及煙花爆竹。」
「三果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祭拜儀式之後焚魁星像,放煙花爆竹向魁星虔誠許願,這整個儀式就成為魁星會。通常魁星會之後,學子們還會一起舉酒吟詩,這被稱為魁星宴。」
「所以吶,昌叔給您說,以後七夕啊,一群單身人士舉杯歡宴放煙花,碰上小情侶們路過。小情侶們說:『瞧,一群單身狗團取暖。』您就可以懟過去:『沒事多回去讀讀書,咱們這可是魁星宴。』」
哈哈,魁星爺的那些事兒,昌叔今兒就給大家嘮到這兒。今兒昌叔在這祝天下學子們都能:魁星點斗,獨占鰲頭,金榜題名!
喜歡聽昌叔說故事的可以關注咱瀏陽花炮連鎖的公眾號,下周五,咱繼續約。
撰文 | 周君君
編輯 | 李思源
//
【未完待續】
③ 七夕節的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備好一份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其實就是針對活動相關的因素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活動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2021七夕節的活動方案(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夕節的活動方案1
主題:
三行情書,書寫愛情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人們用寫信這種古老又認真的方式,表述愛情。
三行太長,人生太短,都只是因為你。
活動內容:
「情定七夕」特製大型幸運情意樹,讓每一個TA為TA寫下三行情書,掛在幸運情意樹上,從中評出「相伴今生,玫瑰情話,真情表白」等獎項若干名。
活動參考:
1、x月x日前,特製大型幸運情意樹。
2、七夕當天,在活動區域派發寫情書的卡片。(可掛在樹上)。
3、活動結束將從中評出「相伴今生,玫瑰情話,真情表白」等獎項若干名,送甜蜜大禮。
4、獎品可為網吧周邊產品、100元上網券、巧克力等。
5、獲獎情書可保留下來,作後續宣傳,或製作成明信片寄給獲獎者。
七夕節的活動方案2
主題:
致我親愛的你
有一些話,缺乏勇氣說出口;有一些話,過於羞澀開不了口。可是,愛情,又怎可隱藏。
說你想說的話,愛你想愛的人,其他的,交給我們。
活動內容:
特製愛的郵箱,讓每一個TA為TA寫下最深情的情意,投放到愛的郵箱中,你的情意我們將深情寄達。
活動參考:
1、x月x日前,在網吧內設置3個愛的郵箱,在門外設置「致我最愛的你」愛的郵箱專屬區域,該區域可以用製作一個大型背景牆,背景牆上打上網吧logo。
2、七夕當天月老紅娘等角色人偶引導人群領取信紙信封,寫下心中情意,投放到愛的郵箱中。
3、活動結束將情書一一寄出(附上紅線一捆)。
七夕節的活動方案3
主題:
約惠七夕,紅豆傳情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我們不僅贈爾紅豆,更贈網費和禮物。
活動內容:
1、充送還是要有的
2、全場免費贈送「愛情魔豆」
活動參考:
會員充值52元,送52元。充值520元,除贈送520元網費外,或贈送高級德芙巧克力一套。
男女同行上網,女生免單。單身同行,贈送水吧便宜飲料一杯,當然,一定要取個有意境的名兒,比如「忘情水」、「孤星淚」。
某寶上購買「刻字愛情魔豆」,七夕當天,凡來上網的顧客都送一枚種子。網吧預計種子發芽時間(假如大概發芽成熟時間為x月x日),則在x月x日這天,凡在網吧群里曬種子照片的玩家,每人贈送相應網費。
七夕節的活動方案4
一、活動主題
情濃一生,真心表愛意
活動(一)主題:七夕情人,真愛無限
活動(二)主題:愛我,就勇敢說出來
活動(三)主題:情意無價,愛我有獎
二、活動時間
20xx年8月1日至8月6日
三、活動對象
1、 活動(一)針對目標對象:年齡在23歲—45歲之間,衣著有品味,特別是開私家車的男士及美容院顧客;
2、 活動(二)針對目標對象:活動(一)參與者及美容院會員的丈夫(或男朋友);
3、 活動三針對目標對象:活動(二)參與者及所有參加評選的女性。
四、活動內容
活動(一):「七夕情人,真愛無限」特惠活動
活動期間,所有男士可在美容院購買「情侶浪漫心禮」特惠套餐(價值¥999元),贈送給自己的妻子(女朋友),以此充分表達自己的愛意,感謝妻子(女朋友)在過去的一年裡對自己的支持和幫助;美容院顧客也可同時宣傳(愛人共享活動優惠);
美麗心意卡可享受九重特惠:
1、 任選基礎護理項目十二次;
2、 任選身體護理項目四次;
3、 獲贈「愛意無限」客裝產品禮盒一套(特別包裝)送給妻子(女朋友);
4、 8月26日獲贈鮮花一束(11朵,顏色自選)和精美巧克力一盒,由專人送到指定人處;
5、 獲贈名牌男士皮帶一條(或名牌襯衫、錢包);
6、 獲贈男士專用潔面乳一支;
7、 贈男士腎部保養護理一次;
8、 獲贈愛情誓言卡一張,參加「最佳情話評選活動,有機會獲得精美獎品;
9、 當天落訂可獲九折優惠;
註:或結婚時間在三年以上(含三年,以結婚證書為准)可再獲九折優惠(折上折)
活動(二):「愛我,就勇敢說出來」愛情誓言表達活動
在20xx年8月1日至8月6日期間,凡購買「情侶浪漫心禮」特惠套餐的男士和美容院會員的丈夫(或男朋友,註:不須購買「情侶浪漫心禮」特惠套餐)均可在美容院領取愛情誓言卡一張,寫下自己的動人情話,貼在美容院門口的心形板上,讓大家一起來見證自己對愛人的'心意,讓自己的愛情永恆不變!
活動(三):「情意無價,愛我有獎」最佳情話評選活動
在20xx年8月19日至8月26(下午三點前)日期間,所有的女性朋友均可領取最佳情話評選劵一張,評選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情話表達各個獎項,所有參加評選的女性朋友均可獲贈美容院送出的體驗券一張(或元代金券),並參加抽獎活動,獲取精美獎品;
8月26日17:00現場揭曉評選結果,評比出「最動人情話獎」、「最有創意情話獎」、「最佳人氣情話獎」、「最朴實情話獎」、「最幽默情話獎」等五個獎項,獲獎者均可獲贈免費西餐廳情侶套餐(或免費情侶電影套票);同時抽出參加評選的中獎者若干名(獎項及獎品由美容院自定);
五、活動宣傳:
1、 宣傳重點時間:活動前五天
2、 宣傳手段:
a、派單(主題:致男士的一封信,);
b、懸掛橫幅(活動主題);
c、海報張貼或x展架展示(活動內容說明);
d、夾報;
e、七夕情侶廣告氣球宣傳(心形粉色氣球);
六、活動備注事項:
1、 宣傳單張要有煽動力和感染力,提出了最合理的、最浪漫的、最體貼的理由,以此打動目標對象――男士;
2、 宣傳話術重點:著重強調送「情侶浪漫心禮」特惠套餐是對妻子(女朋友)的一種最關愛,是愛的實際行動表現;
3、 制定活動銷售目標,並分解給各美容師(美容顧問)相應任務指標,活動結束後按照達成率情況進行獎賞。
4、美容院店內須進行適當布置,營造節日促銷氛圍,刺激顧客的購買慾望;如有張貼「男賓止步」的提示,活動期間須撤下;同時在店外擺入心形板時注意城管的干涉;
5、 可聯合花店、西餐廳、男士服裝專賣店等商家共同促銷,提升活動的影響力;
6、 此方案僅供參考,具體促銷內容和執行細節應依據商圈和美容院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
七夕節的活動方案5
為了給過情人節的情侶們提供一個優雅、浪漫的環境,本酒店定於七月七日推出「某某情人節聚會」的活動,具體活動方案如下:
一、活動形式及主題::
活動在酒店美食坊採取分餐制的形式進行,突出浪漫、溫馨的情人節氛圍。
二、活動具體安排:
1、場地布置:七月四日以前將酒店美食坊布置好(在各餐桌之間及走道搭配擺好綠色植物、並張貼酒店pop旗、搞好燈光配置);
2、廣告宣傳:由公關營銷部在七月一日在七月二日前製作10塊宣傳海報分別在比一比超市、圭齋路、花炮女神廣場、新文路、人民路、金沙路、瀏陽河路、酒店大門、前廳、臨步行街張貼
3、情人節活動其它事項:
a、就餐從17:30開始
b、由公關營銷部於七月六日下午前定購200朵玫瑰
4、營銷方式:
採取現場營銷的方式,來客可直接到吧台購票就餐,每對情侶送玫瑰花一束。
三、菜譜:
(68元/每七人)羅宋湯或玉米奶油湯七份黃油餐包七份鴛鴦扒(黑椒汁/番茄汁牛扒)七份水果拼盤1份蔬菜沙律1份紅酒/咖啡/紅茶各1份
註:客人也可以點其他菜(包括中餐),自己選擇。
七夕節的活動方案6
七夕情人節即將到來,為促進酒店經營,樹立酒店品牌知名度,我部根據市場及酒店實際,擬推出如下活動:
一、活動時間:
8月6日
二、活動名稱:
「情系七夕、相約星際」
三、活動內容
1)「愈夜愈美麗、七夕不孤單」大型郎才女貌親密約會派對
酒店南廣場500平方精心布置,擺放各種休閑桌椅,廣場播放舒緩浪漫的背景音樂,住店賓客憑房卡免費入場,其他客戶憑入場券進場。現場配設飲品銷售點、小吃點心銷售點、七夕商品銷售點等。凡蒞臨的賓客皆有機會抽取七夕意外驚喜大獎一份,價值5000元珠寶首飾。此外凡約會成功的男女可獲贈精美禮物紀念一份。
2)客房:
活動當天特別推出「七夕」特價客房,一號樓高級大床房428元/間夜,贈送次日雙人自助早餐、贈送精品玫瑰一支、贈送精品紅酒一支、精美棒棒糖一支、演出門票二張。
3)餐飲:
銀河餐廳推出
277元七夕情人套餐。(包含雙人套餐、紅酒一支、玫瑰一支、)
577元七夕情人套餐。(包含雙人套餐、高檔紅酒一支、玫瑰花一束、巧克力一盒)
777元七夕情人套餐。(包含超值雙人套餐、進口高檔紅酒一支、玫瑰花一束、大河秀典門票2張)
④ 長沙七夕橘子洲頭有煙花么
七夕節是今年的8月6日,現在到處都在問8月6日的「橘子洲煙火表演」,所以肯定有。更何況那天是星期六,星期六有煙火匯演,所以100%有。
⑤ 清明、端午、重陽、七夕、元宵、春節、除夕、冬至,這些節日都有哪些風俗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冬至節的習俗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祖先,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端午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