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平菇視頻
❶ 平菇栽培視頻,平菇種植過程注意事項,怎樣種平菇
夏季溫度比較高。各類病害比較嚴重。所以各級菌種的培養基製作一定要嚴格的消毒滅菌。使用的菌種質量一定有優質適齡。接種操作要做到無菌操作。夏季種植高溫平菇。現在製作菌種已經有些晚了。按照常規來說。4月下旬至5月應該進入栽培了。
❷ 平菇菌種在家怎麼種植
1、准備好種植容器,事先購買的食用平菇菌棒或者菌包、溫度計、濕度計、花灑。
2、一般購買的蘑菇菌包都可以直接放在容器里,不需要土壤,也可以進行土培。一般的菌包既可以直立生長,也可以橫放著生長。將買回來的菌包打開包裝,早中晚各對著菌包口澆一次水,水量不用很大,保持菌包濕潤就行。
3、當溫度保持在20℃,濕度保持在85%左右時,大概5天就能長出菇蕾,這個時候,澆水的次數和水量都可以適當大一些,保證整個菇頭都能被澆到水。
4、出菇後的平菇長得很快,沒有幾天就能長出完整的蘑菇了,這時就可以收獲了。
5、收獲時用手輕輕地拔下平菇即可,注意不要用刀等其他工具,因為平菇對這些工具很敏感。
6、採摘完畢後,要及時清理,去掉菇根、死菇,停水3~5天後,待菌絲恢復正常生長,再進行第二茬的出菇管理。大概半個月,又能二次採摘了。
❸ 怎樣種平菇:平菇栽培技術視頻
你可以直接在網路搜索平菇種植技術。就可以看到很多網上有關平菇種植技術和視頻。可以參考一下。
❹ 自己在家怎麼種蘑菇
蘑菇的品種繁多,它不僅美味,營養價值也很高,而且家庭蘑菇種植技術也很簡單,選擇購買優良的菌種,選擇大小合適的花盆、肥沃度高、透氣保水的土壤,將菌種撒在土壤上,鋪蓋一層衛生紙,保持土壤、空氣的濕潤度,放在陰涼處,溫度控制在23~25℃,每隔一周採摘一次蘑菇,平時需要定時噴灑葯劑,預防白腐病、菇蠅等病蟲害。
一、家庭蘑菇的種植技術
1、選擇菌種
蘑菇的品種繁多,每個品種都有它們的營養價值,如果想家庭種植蘑菇,首先需要給蘑菇選擇菌種,蘑菇對生長環境要求並不高,所以能夠一年四季播種,平時可以從養殖的蘑菇中分離出菌種,也可以直接上市場購買菌種。
2、盆土要求
在種植蘑菇前,還要給蘑菇選擇一個大小合適的廣口花盆,再選擇一份適合生長的土壤,蘑菇喜歡生長在肥沃度高、透氣保水的土壤,可以用蘑菇土、腐殖土、田園土按照6:2:2的比例混合,然後可以開始家庭種植蘑菇了。
3、開始種植
蘑菇的一切工作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始種植了,其實家庭蘑菇種植技術並不難,需要將准備好的土壤放在太陽下暴曬兩天殺菌,然後將菌種撒在土壤上,適量的澆點水,鋪蓋一層衛生紙、或報紙,將表面用水噴濕,放在陰涼處養殖,溫度控制在23~25℃,等待5~7天蘑菇就會長出來了。
4、採摘蘑菇
蘑菇不喜歡陽光,在陽光的照耀下會停止生長,需要將它擺放在陰涼處養殖,每隔1~3天澆一次水,如果溫度過高需要每天澆2~3次水,蘑菇屬於真菌植物,它的生長速度很快,可以每隔一周採摘一次蘑菇,如果管理養殖的好,採摘的部位還會繼續生長蘑菇。
二、家庭蘑菇的養殖注意事項
1、採摘覆土
家庭蘑菇每次採摘蘑菇時,不能亂採摘,可以采大的,留下小的繼續生長,而且採摘時,不要傷到周圍的幼菇,採摘後還有清理殘留根和死菇,然後及時的覆土,填平採摘留下來的菇坑,不然會導致採摘後不會繼續生長蘑菇了。
2、控制溫度
家庭蘑菇耐寒不耐高溫,它適合生長在23~25℃的環境下,如果低於5℃,會使蘑菇緩慢生長,低於0℃會停止生長,所有冬季時,最好將室內溫度控制在5℃以上,不能超過32℃,不然會使菌絲衰竭,影響蘑菇自然生長,所以夏季高溫時,需要將它擺放在通風良好,陰涼處養殖,還需要及時的澆水。
三、家庭蘑菇的病蟲害防治
1、白腐病
白腐病屬於真菌病害,是蘑菇很容易患上的病害,發病初期會使蘑菇上呈現白色的小斑點,然後迅速擴散,使蘑菇大面積腐爛,導致蘑菇無法繼續生長,需要放在通風環境,加強管理,然後將發病的蘑菇全部採摘掉,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退菌特600~800倍液等葯劑防治。
2、菇蠅
菇蠅是蘑菇常見的蟲害,它的繁殖能力極快,在幼蟲期時,會吸收蘑菇的營養,影響蘑菇生長,成蟲後會啃食蘑菇的根部,還會大量的吸收蘑菇的汁液,導致蘑菇無法生長,甚至死亡,需要改善環境,噴灑敵百蟲、辛硫磷500倍,殺滅菊酯等葯劑防治。
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知道家庭蘑菇的種植技術,以及家庭蘑菇的養殖注意事項和病蟲害防治,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在家裡種植出美味的蘑菇。
❺ 平菇怎麼種植視頻教程
平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糖,即是一種美味菜餚,又是治病良葯。常吃平菇可增強人的體質,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 平菇生活力強,容易栽培,可採用段木栽培、瓶栽和菌床培育等多種方法,它生長快,在加大接種量、控制生長條件的情況下,能很快在一些未經消毒的農副產品中生長。平菇生長期約為40天,當菌蓋邊緣將要平展時就可採收,邊緣翻卷就說明它已經老化,品質下降了。
平菇屬於木腐菌,野生在枯死的樹樁上,具有很強的生活力和適應性,適宜在我國絕大部分地方種植。它即能在闊葉樹的枯枝上生長,也能在杉樹、松樹等針葉樹的枯枝上生長。過去栽培平菇,主要是用木屑、短木樁等,現在我國各地創造出許多因地制宜的栽培方法。平菇生產簡單易行,成本很低,成功率高,是農村、廠礦、部隊和學校利用零星土地進行生產的一項副業。
平菇栽培所用原料相當廣泛,絕大多數農作物的秸桿、糖、殼,釀造廠的酒糟、木材廠的木屑、鋸末等,都是栽培平菇的好原料。平菇可在室外栽培,進行糧菇間作,菜菇間作,可在樹下、葡萄架下栽培,也可在室內栽培,利用空閑房屋,人防工事等改造成菇房。平菇從接種到採收,大約需要40天。每項平方米可採收平菇15千克。採收後噴一次營養液,過10~15天,就可採收第二批、第三的批菇。平菇可以鮮食,也可烘乾或曬干貯藏。
香菇從孢子萌發開始,長出白色、絨毛狀的菌絲。菌絲發育成子實體,子實體成熟後產生孢子,繁衍後代。在自然條件下,香菇一個世代需8~12個月,而人工代料栽培,一代香菇只需3~4個月。
早先栽培香菇是採用就地把麻櫟、槍櫟等樹木鋸成段、分散管理,讓香菇孢子自然飄落接種的方法,這種方法產量低還要毀壞林木。近年來採用把香菇純菌種分離出來 ,然後進行人工接種的方法,效果很好。
香菇的代料菌塊栽培法,就是利用木屑,玉米芯、高粱桿、甘蔗渣等農副產品的廢料為原料,按比例配合,摻水拌勻後裝入塑料袋中,壓實成塊,代替段木。隔袋打上接種穴,接種後移進菇房,控制好溫度和濕度,約經過3個月時間,逐漸發育成香菇。一塊菌塊可采5~7批菇,平均每塊收獲鮮菇1.5千克。
❻ 平菇盆栽法
盆栽平菇在盆里可以放入干凈的泥土,不要有強鹼性或者強酸性的土質。最好是菜園土,泥土中有機質豐富,土壤疏鬆,團粒結構好,透氣性強,可以為平菇提供較多的水分和微量元素。以使平菇栽培得以高產優質。
❼ 怎麼用最簡單的方法種植蘑菇。
種植蘑菇需要一定的技術。沒有很簡單的方式。只有細心,有耐力才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一味的追求簡單是不可能獲得好的效益的。
栽培方法:
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當水稻在散籽後,排干稻田,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接成頂梁。用地膜覆蓋頂梁,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採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 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厘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前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pH值到7.8~8。然後將培養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後,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當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鍾。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酵結束,最後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❽ 平菇種植教程視頻
這個可以在網上搜索
江蘇食用菌網,那裡有平菇種植技術視頻,可以參考一下。
❾ 平菇怎麼種法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也稱側耳、糙皮側耳、蚝菇、黑牡丹菇,台灣又稱秀珍菇)是擔子菌門下傘菌目側耳科一種類,是種相當常見的灰色食用菇。
平菇芽管不斷分枝伸長,形成單核菌絲。性別不同的單核菌絲結合(質配)後,形成雙核菌絲。雙核菌絲在隔膜上有鎖狀聯合。雙核菌絲藉助於鎖狀聯合,不斷進行細胞分裂,產生分枝,在環境適宜的條件下,無限地進行生長繁殖。
在子實層中,雙核菌絲頂端產生擔子,其遺傳物質進行重組和分離,形成四個擔孢子。孢子成熟後,從菌褶上彈射出來,完成一個生活周期。由於平菇栽培的種類繁多,作為生產者來說要能從外觀簡單區別常見的種類,以避免產銷不對路。所以,本文也主要從外觀上簡要介紹平菇幾個常見的栽培種類的形態特徵。
①菌絲體。人工栽培的各個種菌絲體均白色,在瓊脂培養基上潔白、濃密、氣生菌絲多寡不等。
糙皮側耳和美味側耳:氣生菌絲濃密,培養後期在氣生菌絲上常出現黃色分泌物,從而出現「黃梢」現象。不形成菌皮。
平菇含豐富的營養物質,每百克於品含蛋白質20—23 克,而且氨基酸成分種類齊全,礦物質含量十分豐富。
中醫認為平菇性溫、味甘。具有驅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通等病症。 平菇中的蛋白多糖體對癌細胞有很強的抑製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中文名
平菇
別名
側耳、北風菌、秀珍菇
拉丁學名
Pleurotus ostreatus
界
真菌界
門
擔子菌門 Basidiomycota
快速
導航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品種分類
栽培技術
病蟲害防治
營養價值
植物學史
食物營養成分
不同名稱
英文名稱:oyster mushroon平菇,在生物分類學中隸屬於真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學名:[Pleurotus ostreatus(Fr.)Kummer],中文商品名:平菇。地方名:北風菌、蚝菌等。其是栽培廣泛的食用菌。
形態特徵
平菇屬於四極性異宗結合的食用菌。平菇的生活史與許多高等擔子菌相似,由子實體成熟產生擔孢子。擔孢子從成熟的子實體菌褶里彈射出來,遇到適宜的環境長出芽管,初期多核,很快形成隔膜,每個細胞一個較平坦有序而濃密,無「黃梢」現象,長滿數日後易出現老的菌皮,菌皮較緊而硬。
平菇
白黃側耳等廣溫種:氣生菌絲少於前三種,生長平展,無「黃梢」。長滿斜面後極易形成菌皮,菌皮柔軟,富有彈性,很難分割。
平菇
②子實體。側耳屬各個種子實體的共同形態特徵是:菌褶延生,菌柄側生。從分類學上鑒別不同種的主要依據是寄主、菌蓋色澤、發生季節、子實層內的結構和孢子等。
糙皮側耳和美味側耳:菌蓋直徑5~21厘米,灰白色、淺灰色、瓦灰色、青灰色、灰色至深灰色,菌蓋邊緣較圓整。菌柄較短,長1~3厘米,粗1~2厘米,基部常有絨毛。菌蓋和菌柄都較柔軟。孢子印白色,有的品種略帶藕荷色。子實體常樅生甚至疊生。[1]
佛羅里達側耳:菌蓋直徑5~23厘米,白色、乳白色至棕褐色。且色澤隨光線的不同而變化。高溫和光照較弱時呈白色或乳白色,低溫和光照較強時呈棕褐色。樅生或散生。菌柄稍長而細,常基部較細,中上部變粗,內部較實,且富纖維質的表面,孢子印白色。白黃側耳及其他廣溫類品種:子實體3~25厘米,多10厘米以上,蒼白、淺灰、青灰、灰白色,溫度越高,色澤越淺。樅生或散生,從不疊生。有的品種菌柄纖維質程度較高。低溫下形成的子實體色深組織緻密,耐運輸。
平菇
鳳尾菇:子實體大型,8~25厘米,多10厘米以上,菌蓋棕褐色,上常有放射狀細紋,成熟時邊緣呈波狀彎曲,菌肉白色、柔軟而細嫩,菌蓋厚,常可達1.8厘米甚至更多。樅生或散生,或單生。菌柄短粗且柔軟,一般長1.5~4.0厘米,粗1~1.8厘米。
生長環境
①營養。平菇可利用的營養很多,木質類的植物殘體和纖維質的植物殘體都能利用。人工栽培時,依次以廢棉、棉籽殼、玉米芯、棉稈、大豆秸產量較高,其他農林廢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麥秸、玉米芯等。
平菇
②溫度。菌絲生長不同種的菌絲生長溫度范圍和適宜溫度不完全相同,多數種和品種在5~35℃下都能生長,20~30℃是它們生長共同的適宜溫度范圍,低溫和中低溫類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4~26℃,中高溫類和廣溫類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8℃左右,鳳尾菇的最適生長溫度25~27℃。
③濕度。菌絲體生長的基質含水量以60%~65%為最適,基質含水量不足時,發菌緩慢,發菌完成後出菇推遲。生料栽培,基質含水量過高時,透氣性差,菌絲生長緩慢,同時易滋生厭氧細菌或黴菌。出菇期以70%~75%為最適,大氣相對濕度在85%~95%時子實體生長迅速、茁壯,低於80%時菌蓋易於干邊或開裂,較長時間超過95%則易出現爛菇。在生料栽培中,常採取偏干發菌,出菇期補水的方法,以保證發菌期不受黴菌的侵染,並保證出菇期足夠的水分以供出菇。
④空氣。平菇是好氣性真菌,菌絲體在塑料薄膜覆蓋下可正常生長,在用塑料薄膜封口的菌種瓶中也能正常生長。而在一定二氧化碳濃度下菌絲較自然界空氣中正常二氧化碳含量下生長更好。就是說,一定濃度的一氧化碳可刺激平菇菌絲體的生長,但是,子實體形成、分化和發育需要充足的氧氣。在氧氣不足,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不易形成子實體。
平菇
⑤光。平菇菌絲體生長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絲的生長。因此,發菌期間應給予黑暗或弱光環境。但是,子實體的發生或生長需要光,特別是子實體原基的形成。此外,光強度還影響子實體的色澤和柄的長度。相比之下,較強的光照條件下,子實體色澤較深,柄短,肉厚,品質好;光照不足時,子實體色澤較淺,柄長,肉薄,品質較差。
⑥酸鹼度(pH值)。平菇菌絲在pH值3.5~9.0范圍內都能生長,適宜pH值5.4~7.5。在栽培中,自然培養料和自然水混合後,基質的酸鹼度多在6.0~7.5,正宜平菇菌絲生長。但是,實際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提高酸鹼度到pH值7.5~8.5,以抑制黴菌和滋生,確保發菌。
⑦其他。平菇子實體生長發育中對空氣中一氧化碳、硫化物、乙炔等不良氣體敏感。當空氣中這些物質的濃度較高時,子實體停滯生長、畸形甚至枯萎。此外,還對敵敵畏過敏,在菇房使用敵敵畏殺蟲後,子實體會向上翻卷形成「雞爪菇」。[1]
營養
平菇屬木腐生菌類。菌絲通過分泌多種酶,能將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及淀
粉、果膠等成分分解成單糖或雙糖等營養物,作為碳源被吸收利用,還可直接吸收有機酸和醇類等,但不能直接利用無機碳。平菇以無機氮(銨鹽、硝酸鹽等)和有機氮化合物(尿素、氨基酸、蛋白質等)作為氮源。蛋白質要通過蛋白酶分解,變成氨基(不同性別)酸後才能被吸收利用。
❿ 家裡盆栽蘑菇怎麼種
用花盆種蘑菇,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種出來之後還是非常的有意思。用花盆種「蘑菇」,一顆就能長滿一花盆,15天收一茬,下半年不愁吃。自己種蘑菇吃起來吃起來更安全更放心,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如何用花盆種蘑菇:
步驟一:處理菌包
盆栽蘑菇都是用菌包,蘑菇是通過真菌繁殖長出來的。勤快的朋友可以自製菌包,過程繁瑣。覺得麻煩的朋友可以直接網購買上一些菌包。我們把買來的菌包,在開口處化開一個小口,用濕毛巾或者是濕紙巾包裹一圈,用噴壺噴濕。濕毛巾和濕紙巾的作用是給菌包營造一個濕潤的環境,後期給菌包噴水的時候,噴灑在毛巾上即可,不宜直接噴對著菌包,避免菌包因為水分過多出現腐爛。
步驟二:菌包的養護
在處理完菌包之後,前面七天放置於室內陰涼處每天噴水一次。七天過後,等菌包開始冒出小蘑菇的時候,我們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蘑菇的生長喜歡陰暗通風的環境溫度過高或者是過於潮濕都不適合蘑菇的生長。用菌包種蘑菇不需要施肥,只需定期澆水。長出蘑菇之後,就可以由之前的天天澆水,延長到3到5天澆一次水,每次澆水不宜過多,避免菌包出現積水。
步驟三:蘑菇的採收
氣溫合適的地方,一般養到15天左右就會長出小蘑菇,喜歡吃小蘑菇的,這個時候就可以收一茬,用來做菜了。用花盆種蘑菇最省心的就是可以多次採收,把長出的蘑菇,收完之後按照之前的方法繼續養護,15到30天之後,還會長出一波新的蘑菇。這樣一個冬季都不愁吃。當前面一個切口,不長蘑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重新找一個新的切口,同樣的澆水養護,一個菌包可以長出好一陣子的蘑菇,在採摘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用刀切,直接連根拔起就可以了。
在冬季盆栽蘑菇溫度很重要,15到20度是最佳的生長溫度,而氣溫低於五度,蘑菇生長的速度會慢上許多。蘑菇喜歡陰暗的環境,要避免陽光的暴曬,一個菌包就能長出一盆蘑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家裡試一試,自己盆栽種蘑菇,既好吃又好看還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