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香盆景
丁香花盆景的造型設計:丁香枝葉對生,加工造型可攀紮成曲枝形、垂枝形或斜專干形,枝葉屬修剪成層片。老樁嫁接苗根部可做成連根式或提根式。
丁香盆景可製作成直乾式、斜乾式或曲乾式,也可做成規則型對拐式,主幹彎曲,枝葉分布樹干左右兩側,平展微垂,樹形婀娜,盛花時,滿枝紫色花序,甚為美觀。
放置場所:丁香是雅俗共賞的觀賞植物,開花時芳菲滿目,清香遠溢。盆景可用以栽擺設在書室、廳堂等處。
2. 丁香花怎麼種植
丁香花的常見種植方法有兩種:
1、分株種植: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就是從花市買回來的花苗連根帶土挖出來種植在自己的花盆中,進行後期養殖護理就能繼續生長。
3、丁香花喜充足陽光,也耐半蔭。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蟲害較少。以排水良好、疏鬆的中性土壤為宜,忌酸性土。忌積澇、濕熱。
丁香喜歡陽光,較耐陰,喜歡濕潤,但忌積水,耐寒耐旱,一般不需要多澆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不喜歡大肥,不要施肥過多,否則影響開花。
3. 丁香花的養花過程
丁香花
葯用丁香和觀賞用的丁香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植物。觀賞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屬於著名的庭園花木,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葯用丁香為雙子葉植物葯桃金娘科植物,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症。
中文學名: 丁香
拉丁學名: Syringa oblata, Syzygium aromaticum
別稱: 百結、情客、紫丁香 、子丁香 、洋丁香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木犀科 Oleaceae
屬: 丁香屬 Syringa
丁香花
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紫丁香花植株高2~8米,葉對生,全緣或有時具裂,罕為羽狀復葉。花兩性,呈頂生或側生的圓錐花序。花色
紫、淡紫或藍紫,也有白色紫紅及藍紫色,以白色和紫色為居多。紫的是紫丁香,白的是白丁香,白丁香為紫丁香變種蒴果長橢圓形,室間開裂。
生長習性
喜充足陽光,也耐半蔭。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蟲害較少。以排水良好、疏鬆的中性土壤為宜,忌酸性土。忌積澇、濕熱。
丁香喜歡陽光,較耐陰,喜歡濕潤,但忌積水,耐寒耐旱,一般不需要多澆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不喜歡大肥,不要施肥過多,否則影響開花。花冠為總狀花序,屬於無限花序列。
種類及分布
丁香全世界約27種,主要分布在東亞、中亞和歐洲的溫帶地區。中國是丁香的自然分布中心,有野生種類22種,其中18種為特有種,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 。日本、朝鮮、阿富汗等國家有6種、歐洲有2種。
丁香屬有著豐富的多樣性:花色有紫色、紫紅、藍紫、黃、紅和白色,可謂五彩繽紛;花期從4月的早花到7月的晚花持續兩季;株型高大與小巧玲瓏並存。丁香屬植物多樣性的形成是由於廣泛的地理分布和各異的生境,特別是異花授粉的繁育機制提供了豐富的種內和種間雜交的可能性,並由此產生了眾多具有優異觀賞性狀的丁香品種。在丁香屬植物自然演化發展以及人類長期引種栽培的過程中,通過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使其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得到了充分體現,目前世界范圍栽培品種近千種。
我國西南地區擁有50%的野生資源,是丁香屬植物現代分布中心,也是該屬較為原始的頂生花序系(Ser.Villosae(Schneid.)Rehd.)中的特有種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根據東亞植物區系遷徙和中國種子植物區系演化研究結果,我們推測,中國的西南部很可能是丁香屬的起源中心,隨後沿中國西南—西北—華北—東北—朝鮮—日本和中國西南—中亞—歐洲這兩條路徑逐漸分布開來。
栽培管理
丁香花性喜陽光,稍耐陰,耐寒性強,也耐旱,喜濕潤,忌漬水。抗逆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適生於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切忌栽於低窪陰濕處。
丁香花宜在早春芽萌動前進行移栽。移栽穴內應先施足基肥,基肥上面再蓋一層土,然後放苗填土。栽後澆一次透水,以後再澆2-3次水即可成活。丁香適應性強,管理比較粗放,平時只要注意除草,雨季防澇,乾旱時注意澆澆水,便可順利生長。丁香不喜太肥,切忌施肥過多,以免引起枝條徒長,影響開花。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一次腐熟堆肥即可。
3月中旬發芽前,要對丁香進行整形修剪,硫除過密枝、細弱枝、病蟲枝,中截旺長枝,使樹冠內通風透光。花謝後如不留種,可將殘花連同花穗下部兩個芽剪掉,以減少養分消耗,促進萌發新枝和形成花芽。落葉後,還可以進行一次整枝,以保樹冠圓整美觀,利於來年生長、開花。
丁香花病蟲害很少。主要害蟲有蚜蟲、袋蛾及刺娥。可用800一1000倍40%樂果乳劑或1000倍25%的亞胺硫磷乳劑噴灑防治。
丁香花(丁香、洋丁香)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純真無邪、初戀、謙遜、光輝
丁香屬植物主要應用於園林觀賞,因其具有獨特的芳香、碩大繁茂之花序、優雅而調和的花色、豐滿而秀麗的姿態,在觀賞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為國內外園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可叢植於路邊、草坪或向陽坡地,或與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緣,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將各種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專類園。還宜盆栽,並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丁香對二氧化硫及氟化氫等多種有毒氣體,都有較強的抗性,故又是工礦區等綠化、美化的良好材料。
本屬植物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很多種類也具有一定耐寒力。北京地區年平均最低溫約-19- -16℃左右,現有的栽培種均可在北京露地安全越冬,每年可正常生長、開花、結實。據記載,暴馬丁香、匈牙利丁香,能耐-35℃左右的低溫。我國哈爾濱年平均最低溫約-26℃左右,有時可達-36℃或更低,現已露地栽培的種類包括屬於2個亞屬3個組的10餘種丁香。因本屬植物的花芽多生在枝梢頂端的第l-6對芽處,因而當1-3對花芽受到寒害時,並不影響整株的觀花效果。
丁香屬植物還有較強的耐旱性,北京地區7一9月為雨季,其他月份則為旱季,特別4-6月,氣溫從10℃迅速上升到28℃左右,此時各種丁香正迅速生長、開花,而這時雨水較少,蒸發量劇增到230一280毫米,但每月只要對植株灌水2次,就可使各類丁香生長良好而花繁葉茂。
對土壤要求不嚴,且能耐瘠薄。除強酸性土外,在各類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長,而以土壤疏鬆的中性土為佳。一般忌在低窪地栽植,積水會引起病害或造成全株死亡。
丁香屬植物是陽性樹,喜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在陰處或半陰處生長細弱,且開花稀少,但少數種類如雲南丁香,要求空氣溫潤。這類植株在北方栽培,最好選擇空氣濕度較高的小環境,如可栽植在背風向陽處或稀疏的林緣邊。 紫丁香花的所有種類,播種3-4年後,實生苗即可開花;而擬女貞亞屬的種類,播種後4-5年才開花,但扦插或嫁接苗1-2年即可開花。5年後開花漸盛。生長勢5-20年內最旺。以後漸衰,但仍能維持生命至很久的年代,據載有180齡的實例。
繁殖管理
丁香花可採用分株、壓條、嫁接、扦插和播種等多種方法進行繁殖,一般多用播種和分株法繁殖。
播種在四月上旬進行。先特種子放在40一50℃的熱水中浸泡l一2小時,撈出後以一份種二份沙的比例混合,置於向陽處,蓋上草袋或麻袋,經常澆水,以保持草袋、麻袋濕潤,約經一周,種子可發芽,然後播種。
分株於3月或11月均可進行。只要將母株根部叢生出的莖枝分離出,另行移栽即可。扦插宜在秋季進行。嫁接多以女貞、水蠟樹作砧木,行高接法,一般在砧木離地120一150厘米處進行嫁接,接芽、接穗要選自優良品種的母株。還要注意隨時剪除砧術新發的枝芽,以免消耗營養,使接芽和接穗發育不良,喧賓奪主。壓條繁殖於2月進行為好。壓條時,粗枝要進行環剝處理。壓條成活後2-3年可開花。
丁香花宜地栽,也可盆裁。移栽時,根部要盡量多帶土,這樣容易成活。
丁香花性喜陽光,稍耐陰,喜濕潤,忌積水,耐寒耐旱,一般不需多澆水。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如果栽在蔭蔽環境中,則枝條細長較弱,花序短小而鬆散,花朵沒有光澤。若種植在瘠薄的土地上,雖然也能生長,但花小而少,且長勢瘦弱。因此宜栽在向陽、肥沃、土層深厚的地方。栽植時,需帶上土坨,並適當剪去部分枝條,栽後灌足水。以後每年春季天氣乾旱時,當芽萌動、開花前後需各澆一次透水。丁香不喜大肥,切忌施肥過多,否則易引起徒長,影響開花。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一次腐熟的堆肥,即可補足土壤中的養分。花謝以後,如不留種,可將殘花連同花穗下部兩個芽剪掉,同時疏除部分內膛過密枝條,有利通風透光和樹形美觀,有利促進萌發新枝和形成花芽。落葉後可把病蟲枝、枯枝、纖細枝剪去,並對交叉枝、徒長枝、重疊枝、過密枝進行適當短截,使枝條分布勻稱,保持樹冠圓整,以利翌年生長和開花。地栽丁香,雨季要特別注意排水防澇。因為積水過久,即易落葉死亡。
哈爾濱市花丁香花
1988年4月12日,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確定丁香為哈爾濱市市花。「丁香公主」穿著「市花」的羽衣,倍加博得了哈爾濱人的偏愛。哈爾濱有紫丁香、白丁香、紅丁香、什錦丁香、法國丁香、朝鮮丁香、關東丁香、遼東丁香,還有從小興安嶺、完達山森林裡移栽來的野生暴馬子丁香等13 個品種。 丁香花不易遭受病蟲害的侵襲,生命力極強,具有北方人質朴、豪爽、真誠的特點。丁香花能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有改善環境、調節空氣的作用。哈爾濱的春天來得遲、去得快,而丁香花恰在這個時節綻放,彌補了哈爾濱春光短暫的缺憾,因而倍受哈爾濱人的喜愛。
西寧市花丁香花
丁香花象徵吉祥富貴,是西寧市各族人民喜愛的花卉之一,1985年被選為西寧市花。據了解,目前,西寧市栽植的丁香主要以紫丁香、白丁香、小葉丁香和暴馬丁香等為主,品種達到16種、數量達上千萬墩,佔全市花灌木栽植總量的70%。近幾年,西寧市在南幹道、民和路、八一路、濱河路、濱河游園栽植了數十萬株丁香;隨著新寧路景觀道、五一路分車帶、寧大路分車帶景觀改造項目的實施,一條條丁香大道呈現在市民面前。同時,西寧市在南禪寺下還專門闢建了丁香園,西寧植物園內也建成了丁香專類園,將西寧16個丁香品種全部收集其中。
呼和浩特市花丁香花
1986年4月,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確定丁香花為呼市市花。是最早確定丁香花是市花的城市。從此它以朴實、清香、淡雅的特性成為塞外名城的象徵。烏蘭夫紀念館是自治區最大的引種、培育、馴化丁香資源基地,經多年培育,僅丁香的數量就一萬余株,品種達30餘種,主要包括紫丁香、白丁香、北京丁香、暴馬丁香、羽葉丁香等。
在呼和浩特除了公園、花園、庭院內外,在馬路兩旁,都栽種了丁香,就連馬路上汽車道和自行車道的分割也是用了丁香。每當五月丁香花開的時候,滿城彌漫著丁香花的味道
象徵意義
(1)丁香花--寓意勤奮、謙遜,象徵學校的良好校風。
(2)丁香花--在古典詩詞中她象徵著美麗,高潔,幽怨。
(3)在法國,「丁香花開的時候」意指氣候最好的時候。 生日是5月17日或者6月12日的人的幸運花是丁香花。 在西方,該花象徵著「年輕人純真無邪,初戀和謙遜」。
丁香花在西方,該花象徵:年輕人純真無邪,初戀和謙遜。丁香花擁有天國之花的光榮外號,也許是因為它高貴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視。因此丁香花的花語,也是配得上天國之花外號的光輝。
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輝的人生。由於太聰明,而有喜歡走捷徑的毛病。希望在追求的過程中,別忘了最終的目的。
丁香種類
全屬約30種。中國產23種,是丁香屬植物的分布中心,由東北至西南均有分布,而以秦嶺及西南地區所產種類較多。野生種多分布在海拔800~3800米的山地 ,栽培地區則主要在北方各省。以播種、扦插繁殖為主,也可用嫁接、壓條和分株繁殖。丁香花為冷涼地區普遍栽培的花木。適於種在庭園、居住區、醫院、學校、幼兒園或其他園林、風景區 。可孤植 、叢植或在路邊 、草坪、角隅、林緣成片栽植,也可與其他喬灌木尤其是常綠樹種配植。個別種類可作花籬。可盆栽或作盆景,也可切花。
丁香花是我國最常見的觀賞花木之一,綻開於百花斗妍的仲春,芳香襲人,花繁色麗,紛紜可愛。據說在宋代就已廣泛栽培,那時有人在土崗上用丁香點綴假山園景,稱為「丁香嶂」。丁香成嶂,一定是叢植甚密了。
章回小說《鏡花緣》列為十二友的花卉中,丁香花也是其中之一。丁香原產我國東北北部至西南地區,現在仍有許多野生種,如小葉丁香、毛葉丁香、裂葉丁香、紅丁香、遼東丁香等,均可移植栽培。丁香是雅俗共賞的觀賞植物,開時芳菲滿目,清香遠溢。用以露植在庭院、園圃,用以盆栽擺設在書室、廳堂,或者作為切花插瓶,都會令人感到風采秀麗,清艷宜人。
4. 如何種植紫丁香盆栽
丁香姿態秀美,花繁色紫,芳香宜人。用小葉女貞根樁為砧木嫁接丁香製成盆景,具有古乾花枝,相得益彰,最耐觀賞。
放置場所:丁香喜光,平時宜放於陽光充足、空氣流通之處。但在夏季要稍加庇蔭,高溫日灼對盆栽丁香生長不利。冬季埋盆於室外向陽處或移入室內窗檯前。
澆水:平時保持盆土濕潤偏干,切忌過濕。夏季高溫時要早晚各澆一次水,秋後宜少澆水,以利休眠越冬。
施肥:冬日施用腐熟餅肥為基肥,春季萌動後,每半月施一次餅肥水,以促進開花。夏季還應適當施肥,以利花芽分化,保持次年多花。秋後少施肥水,肥分過多,對發育有損。
修剪:丁香在生長期,枝葉過密時,應及時修剪,既不幹擾樹形,又利於通風透光。秋後進入休眠期,要適當整形修剪,剪去徒長枝、重疊枝及交叉枝,使之養分集中,多孕花蕾。
翻盆:每隔2~3年翻盆一次,結合翻盆,修剪根系,除去部分老根及過長根系,剔去1B2舊土,換以新培養土,以利根系發育,葉茂花繁。
病蟲害防治:丁香在過濕情況下,易產生根腐病,輕則停止生長,重則枯萎以死。丁香常見蟲害有家茸天牛,為害枝幹;還有蓑蛾、刺蛾、蚜蟲等為害嫩枝及葉。可用40%樂果1500倍液噴霧殺之。
5. 丁香花具有什麼特點
丁香,丁香屬。 亦名丁子香、雞舌。 原產馬魯古群島,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有栽培。
丁香屬於常綠喬木。葉對生,革質,卵狀長橢圓形。夏季開花,花淡紫色,聚傘花序。果實長倒卵形至長橢圓形。
丁香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乾燥丁香花蕾入葯,稱「公丁香」,性溫,味辛,功能溫胃降逆,主治呃逆、胸腹脹悶等。花蕾提取的丁香油為重要香料。
特點:乾燥的丁香花蕾略呈短棒狀,長1.5~2厘米,紅棕色至暗棕色;下部為圓柱狀略扁的萼管,長1~1.3厘米,寬約5毫米,厚約3毫米,基部漸狹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滲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圓球形,徑約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將花蕾剖開,可見多數雄蕊,花絲向中心彎曲,中央有一粗壯直立的花柱,質堅實而重,入水即沉;斷面有油性,用指甲劃之可見油質滲出;氣強烈芳香,味辛。以個大、粗壯、鮮紫棕色、香氣強烈、油多者為佳。顯微鑒定: 花托部位橫切面,表皮為1列扁平細胞,外被較厚的角質層。皮層較寬,外側散有2~3列徑向延長的油室。中柱有20~50個小型雙韌維管束,斷續排列成環,維管束外圍有少數木化纖維;內側為薄壁細胞組成的通氣組織,有大型細胞間隙。中央為軸柱,有約17個細小維管束。本品薄壁細胞含細小草酸鈣簇晶。
丁香還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可在園林等地供人們觀賞,花色美麗。
丁香,丁香屬。 亦名丁子香、雞舌。 原產馬魯古群島,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有栽培。
丁香屬於常綠喬木。葉對生,革質,卵狀長橢圓形。夏季開花,花淡紫色,聚傘花序。果實長倒卵形至長橢圓形。
丁香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乾燥丁香花蕾入葯,稱「公丁香」,性溫,味辛,功能溫胃降逆,主治呃逆、胸腹脹悶等。花蕾提取的丁香油為重要香料。
特點:乾燥的丁香花蕾略呈短棒狀,長1.5~2厘米,紅棕色至暗棕色;下部為圓柱狀略扁的萼管,長1~1.3厘米,寬約5毫米,厚約3毫米,基部漸狹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滲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圓球形,徑約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將花蕾剖開,可見多數雄蕊,花絲向中心彎曲,中央有一粗壯直立的花柱,質堅實而重,入水即沉;斷面有油性,用指甲劃之可見油質滲出;氣強烈芳香,味辛。以個大、粗壯、鮮紫棕色、香氣強烈、油多者為佳。顯微鑒定: 花托部位橫切面,表皮為1列扁平細胞,外被較厚的角質層。皮層較寬,外側散有2~3列徑向延長的油室。中柱有20~50個小型雙韌維管束,斷續排列成環,維管束外圍有少數木化纖維;內側為薄壁細胞組成的通氣組織,有大型細胞間隙。中央為軸柱,有約17個細小維管束。本品薄壁細胞含細小草酸鈣簇晶。
丁香還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可在園林等地供人們觀賞,花色美麗
6. 紫丁香的種植方法
1、栽種
丁香宜栽於土壤疏鬆而排水良好的向陽處。一般在春季萌支前裸根栽植,株距-3米。2-3年生苗栽植穴徑應在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穴施100克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及100-150克骨粉,與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
2、澆水
栽植後澆透水,以後每10天澆1次水,每次澆水後要鬆土保墒。灌溉可依地區不同而有別,華北地區,4-6月是丁香生長旺盛並開花的季節,每月要澆2-3次透水,7月以後進入雨季,則要注意排水防澇。到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水。
3、修剪
栽植3-4年生大苗,應對地上枝幹進行強修剪,一般從離地面30厘米處截干,第2年就可以開出繁茂的花來。一般在春季萌動前進行修剪,主要剪除細弱枝、過密枝,並合理保留好更新枝。花後要剪除殘留花穗。
4、施肥
一般不施肥或僅施少量肥,切忌施肥過多,否則會引起徒長,樅而影響花芽形成,反面使開花減少。但在花後應施些磷、鉀肥及氮肥。
(6)紫丁香盆景擴展閱讀
紫丁香屬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樹皮灰褐色或灰色。小枝、花序軸、花梗、苞片、花萼、幼葉兩面以及葉柄均無毛而密被腺毛。小枝較粗,疏生皮孔。
葉片革質或厚紙質,卵圓形至腎形,寬常大於長,長2-14厘米,寬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長漸尖或銳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圓形,或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萌枝上葉片常呈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葉柄長1-3厘米。
7. 要怎麼養殖晚花丁香呢
1.花盆選擇
紫丁香的植株比較大,根比較結實。你應該選擇一個更深的陶瓷盆,方形或圓形。盆的顏色最好是淺藍色或淺黃色,更適合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
6.繁殖預防措施
(1) 除草
每年7月、9月和10月,丁香周圍的雜草應及時清除,但不要用鋤頭翻過來傷香根,直接用手拔起。
(2) 強修剪
經過3~4年的種植,丁香的枝條已經老化。地上部分應進行強力修剪,即距地面30厘米處進行修剪。修剪後,強壯的樹枝可以迅速生長,使樹冠豐滿,第二年繁茂的花朵可以盛開。
以上是怎麼養殖丁香花,希望可以幫到你
8. 丁香花盆栽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溫度
盆栽的丁香花,喜歡在15-30℃之間生長。如果周圍的氣溫太低,會使它產生不適,生長速度會因此降低。如果周圍的氣溫低於3℃,就可能會使它被凍死。這一點一定要特別注意。
二、陽光
它很喜歡在陽光較好,但不是很強烈的位置生長。因為這樣它就可以自己合成較多的養分,從而使開出來的花足夠香,也足夠美。通常情況下,可以每天給它8-10小時的光照。
三、施肥
如果養它的花土具有較高的肥力,那麼在養它的時候,除了花謝後需要追施一次緩釋肥以外,可以選擇碧卡顆粒水溶肥,其他時間都可以不用施肥。如果養它的花土肥力不是很高,那麼在開春的時候,還可以為它施加一次基肥。
四、澆水
為了供給它充足的水分,但是不讓它因為積水而出現爛根,可以每2-3天給一次水。但在夏季,因為蒸發量很高,需要適當減少給水的間隔時間,改為每1-2天給一次。
五、注意事項
在養它的時候,應當注意每年秋天,為它更換一次花土。如果花盆不合適,也要一起更換。這樣對它的生長更為有利。在換盆的時候,可以順便對它進行修剪,將其上的老根、老枝都剪掉,這樣更利於過冬。
9. 丁香盆景怎麼養,有什麼好處
丁香性喜陽光,稍耐陰,喜濕潤,忌積水,耐寒耐旱,一般不需多澆水。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切忌栽於低窪陰濕處。如果栽在蔭蔽環境中,則枝條細長較弱,花序短小而鬆散,花朵沒有光澤。若種植在瘠薄的土地上,雖然也能生長,但花不而少,且長勢瘦弱。因此宜栽在向陽、肥沃、土層深厚的地方。
丁香宜在早春芽萌動前進行移栽,栽植時,需帶上土坨,並適當剪去部分枝條,株距2-3米,還可根據配置要求進行調整。栽植時多選2一3年生苗。栽植穴直徑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穴施1000克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及100-600克骨粉,與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基肥上面再蓋一層土,然後放苗填土。
栽後灌足水。以後再澆2—3次水即可成活。以後每年春季天氣乾旱時,當芽萌動、開花前後需各澆一次透水。每次澆水後都要鬆土保墒,以利提高土溫,促進新根迅速長出。灌溉可依地區不同而有別,北京和華北地區,4—6月是乾旱和高溫季節,也正是丁香生長旺盛並開花的季節,因而每月要澆2—3次透水,澆後立即中耕保墒。7月以後進入雨季時,則要注意排水防澇。到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凍水。
丁香不喜大肥,切忌施肥過多,否則易引起徒長,從而影響花芽形成,反而使開花減少。但在花後應施些磷、鉀肥及氮肥,每株磷、鉀肥不超過75克,再加氮肥25克即可。若施用廄肥或堆肥,需充分腐熟並與土壤均勻拌合,每株施500克左右。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一次腐熟的堆肥,即可補足土壤中的養分。
一般在春季萌動前進行修剪,主要剪除細弱枝、過密枝、枯枝及病枝,並合理保留好更新枝。花謝以後,如不留種,可將殘花連同花穗下部兩個芽剪掉,同時疏除部分內膛過密枝條,有利通風透光和樹形美觀,有利促進萌發新枝和形成花芽。落葉後可把病蟲枝、枯枝、纖細枝剪去,並對交叉枝、徒長枝、重疊枝、過密枝進行適當短截,使枝條分布勻稱,保持樹冠圓整,以利翌年生長和開花。栽後應對地上枝幹近進行強修剪,即從離地面30厘米處截干,截干後很快就能長出健壯的枝條,使樹冠豐滿,第二年就可開出繁茂的花來。地栽丁香,雨季要特別注意排水防澇。因為積水過久,即易落葉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