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木盆景比例
㈠ 素材苗想做盆景,怎樣上盆
上盆是指花卉開始用盆栽培,也叫登盆。木本花卉的大苗一般在12月初到3月底當花木休眠或剛萌發時上盆,否則會影響正常生長發育、樹勢減弱,這樣就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復壯。
集中扦插繁殖的,待生根放葉後,應該及時分苗上盆。播種的新苗,宜在成株時上盆。在多數宿根花卉,應在幼芽剛開始萌動時上盆。裸根苗上盆(苗根不帶土)時,嬌弱的或根部傷損大的苗木,宜先用素麵沙土栽植一段時間,春季注意防風,夏季必要時遮蔭,等根系壯實以後,再倒盆用培養土定植。
強健的裸根苗或苗根帶土的,以及宿根花卉上盆,可根據苗木長勢及習性,用培養土上盆,並適當加些底肥。
上盆前,應根據苗木大小和生長快慢,選擇適當的花盆,注意不要小苗上大盆。使用新盆要先用水洇透,舊盆往往有水漬雜物,要刷洗干凈。
盆孔墊上瓦片或用雜草堵住。對怕澇的花卉,應根據花盆的大小,在盆底墊上1--4厘米厚,從培養土中篩出的殘渣或粗一些的沙石作排水層,陶、瓷類花盆需用碎瓦片做排水層,並比瓦盆厚一些。排水層上鋪墊一層底土,其厚度根據盆子深淺和植株大小而定,一般上盆時填土到植株原栽植深度。
莖桿和根須健壯的可以深栽,莖和根是肉質的不可過深。盆的上部要留有水口,水口的深淺,以平常一次澆滿水能滲透到盆底為准。裸根苗上盆的應把底土在盆心堆成小丘,一隻手把苗木放正扶直,根須均勻舒開,另一隻手填土,隨填隨把苗木輕輕上提,使根須呈45角下伸。
根須較長的花卉,在上盆時,可旋轉苗木使長根在盆中均勻盤曲。任何花卉上盆後,一定要把土墩實,不要使盆土下空上實或有空洞。採用手按的方法壓實,容易傷根。
上盆用土要求濕潤,即一攥成坨、一揉即散。上盆後,宜放在避風陰濕的地方暫不澆水,天氣乾燥可隨時噴水保苗,一般應在4--48小時後,再澆透水,這樣不僅能夠防止根須腐爛萎縮,而且能夠促發新根迅速生長復壯。置陰處7天左右後,再依花苗習性,移至陽光充足處或蔭棚下,轉入正常養護。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點個贊,轉發一下,更多盆景知識與你分享。
㈡ 如何製作盆景
製作盆景是一個比較系統的過程,朋友可以看看愛木盆景。上面有很多的教程。
㈢ 海南什麼樹種能拿來做盆景
中文正來名輪葉蒲桃(仔細觀察它自的葉子,有很多是三葉輪生的,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也叫小葉赤楠,適合做盆景。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桃金娘科Myrtaceae >> 蒲桃屬Syzygium輪葉蒲桃Syzygiumgrijsii
㈣ 如何對盆景樹木進行剪枝
剪枝主要是為了構圖,它要求盆景能在外形上給人產生一種直觀的效果。由於中國的盆景流派非常多,各個流派對盆景的鑒賞標准也有不同的風格要求,因此,在樁景的修剪技法上也各有千秋。對於初學者來說,我覺得掌握一些基本的修剪原則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樹木的修剪最好在春季進行。一般人都認為冬季樹木停止生長,是修剪枝條的最佳時機,強調應該「冬剪」。但中國的冬季,一般都會比較乾燥,這時候剪枝,很容易讓樹木失水乾枯,甚至死亡。 其次,剪枝要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各種植物的生長規律及特性不同,我們應該根據樹種的不同、長勢的強弱、季節的變化有針對性地進行剪截,正確地引導植物生長,充分發揮它們的生長優勢,以便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它們。有些人追求盆景快速成型,急不可待地對尚未木質化的新枝進行短剪,希望當年再長出側枝,然後再剪,一年內剪兩三次,使盆景快速形成幾級枝托。但往往結果事與願違。有些樹種枝條未木質化時修剪,並不能發側枝,卻從剪斷處發芽繼續向前生長,形成不了角度。 第三,剪枝要與施肥、澆水配套實行。有這樣兩種情況,一是剪枝後枝托上很長時間不發新芽,即使發了芽,側枝生長也不旺盛,這是因為缺肥;另一種是剪枝後側枝更快生長出來,但卻不停地、不聽話地生長,著是因為肥分太濃,同樣不利於盆景造型。正確地做法應當是合理有序地澆水施肥,合理控制樹枝的神韻,使其生長速度合理,便於體現初「蒼勁、飄逸、動感」的形象特徵,使作品達到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㈤ 家養的白蠟盆景葉子開始枯掉了怎麼辦啊再下去是不是要死掉了如何養護啊
對節白蠟盆景的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
對節白蠟盆景的管理養護工作,可以用「大水、大肥、大太陽」來概括。大水:即須有充足的水分,偏濕比干好;大肥:生長季節薄肥勤施,為便於樹體吸收、避免肥液浪費,宜5-7天施一次。施肥時間一般於晴天下午盆土偏干時進行,施後澆水沖葉。陰雨天盆土濕時樹根呼吸不暢,施肥後樹根不易吸收;大太陽:即便是三伏酷熱天,只要水分跟上,380c~400c的高溫強陽光,亦見其抽芽生長,枝尖很少有自剪現象,可見其適應性特別強,判斷它缺不缺水、肥和陽光,最簡單的辦法是觀察其新梢發芽情況:肥、水和陽光充足時,樹梢發出的枝粗壯,嫩枝、葉呈紫紅色,漸轉綠色;不足時,發出的枝細弱,嫩葉淡綠色。
摘葉剪定枝芽前5~7天,必須施一次餅肥水,在生長旺季,強剪後三天即見新芽萌出。新芽萌出後,應再補施一次餅肥水,水肥比例為8:1,枝片愈趨於豐滿,剪枝次數也可適當增加。
對節白蠟除土壤偏鹼性和長期噴灌自來水,葉片出現黃化病以外,目前尚未見其它病菌侵入危害。黃化病宜用硫酸亞鐵按1:400兌水溶化後灌根,每隔一星期灌一次,連續3~5次即愈。
侵害對節白蠟的害蟲,開始幾年未見發生,近年來發現主要有兩種:一種為花薊馬,幼蟲體長1.5mm左右,常於春季危害已展開的新葉,使葉片邊沿外卷,使新發芽尖縮為一團,伸展不開,心葉漸漸枯萎。發現後應及時用敵殺死800~1500倍液、或敵敵畏80%乳油1000~1500倍液、或潛蟲殺1000~2000倍液噴霧滅殺;或天幼蟲危害期過後,摘除翻卷病葉及正常時,促發新葉,即恢復正常。另一種為吹綿蚧、紅蠟蚧。對陽光不足樹勢不旺的樹,多在枝條上危害,刺吸樹汁。可於5~6月、9~11月幼蟲孵化盛期,用20%殺滅菊酯2000倍液噴霧滅殺,最好在害蟲剛發生時用人工除蟲。
對節白蠟是近年來普及開發利用的盆景新樹種,其造型養護方法還在摸索試驗中,各地氣候條件不一樣,作品定型方向不一樣,其方法和表現特徵也會不一樣。其他盆景好友,如有更成功的經驗,可相互交流研討,本文有不當之處,還望不吝賜教。讓我們共同提高技藝水平,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盆景藝術而不斷地追求創新。
㈥ 楓樹盆景什麼品種好
黃金楓是在楓品種中選育出來的一種獨特的品種,它葉色金黃,在眾多楓品種獨樹一幟,是極為珍貴的園藝樹種,同時也是製作盆景的上等材料。
七彩楓是葉色最為豐富的楓樹彩葉品種之一,粉紅、純白等明亮的色彩在它身上表現得特別突出,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楓樹品種。
一:樹形製作,楓樹大多數都生長在野外的,因此製作盆景時需要去山裡挖掘老樁。在挑選樹形時一定要選擇那些新枝較多且柔軟的樹種,這樣就可以用蟠扎的方式製作出多種樹形,比如曲乾式、雙乾式、臨水式和叢林式等。
造型時要結合修剪,因為楓樹的葉片通常較大,因此不適合製作成雲朵狀,而是將枝葉修剪成高低疏密、錯落有致的自然形態,尤其是秋天楓葉變紅的時候,特別耀眼。
二:栽種與用盆,最好選在兩三月份前栽種楓樹,但是栽種前要先修剪枝乾和根部,同時除掉大部分的舊土,換上新土後栽種。在配置土壤時可以用腐殖土和沙土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混合調制,還要在盆底鋪上餅肥。因為楓葉在深秋會轉變成紅色,因此千萬不要用紅色或者綠色的紫砂盆或釉陶盆,不然在顏色上就凸顯不出植株的美了。
三:養護,楓樹喜歡陰涼的生長環境,因此千萬不能陽光直射,應該將盆景放在遮陽棚或者樹蔭下養護,一旦受到過強的陽光,就會灼傷葉片。楓樹喜歡通風的環境,因此要在室外養護,如果搬進室內,也不能超過一周,否則就會影響它的正常生長。
楓樹的葉片較大,因此蒸發水分會比較快,特別是在生長旺盛的季節,更要多澆水,氣溫高的時候,還要經常向周圍噴水,保持環境足夠濕潤。冬季楓樹基本停止了生長,因此要少澆水或者不澆。春季是楓樹萌芽的季節,因此要給它補充點養分,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即可,記住千萬別在下雨天施肥。
楓樹的生長力較強,經常會萌發出新芽,這時要對枝幹進行修剪,剪掉那些生長得過於密集或者是不利於造型的枝芽,這樣不但能防止養分流失,還能讓植株更加透風透光。楓樹最美麗的時候是新葉展開之時,因此在夏末時可以將葉片全都摘掉,再施一點稀薄的液肥後,不久就能長出新葉,這時候就是欣賞楓樹盆景最佳的時期。
㈦ 養青苔用什麼肥料
苔蘚生長所需肥料特別少,幾乎不用刻意去施肥,肥料有固體顆粒肥料與液體稀釋肥料等很多種。施肥應選用合適的方法,選擇適宜的用量。苔蘚球與苔蘚盆栽里的草木需要施固體肥料的時候,請避開苔蘚,將肥料直接放在土壤上。那麼要怎樣養好苔蘚呢?
第一:品種要純不能從山上,田裡或牆腳邊隨便挖點來種。這里主要是有一個馴化過程,因為你從野外挖來的青苔不可能一下子適應盆栽而且會帶來病蟲害。
第二:移植,先把要栽培絨青苔的土壤壓平些然後噴濕再壓平再噴濕,反復幾次看到土壤表面要呈泥漿狀後就用鑷子從有絨青苔的盆景中鑷起一小撮絨青苔。移到泥漿狀的表面上,每1厘米平方上一撮(具體多少有栽種的花盆大小來定),最後壓平再噴灑些水。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知識與你分享。一直到絨青苔豎起前再不要噴水了,一旦絨青苔豎起當它的孢子成熟時,它就會從母體分離彈出,隨風飄飛,著落在適當濕度又可附著生長的地方,它就很快地繁殖成片。
第三。養護:盆景著絨青苔後,施肥不宜過濃,否則,易灼燒青苔,不要用淘米水之類的東西當肥料。如有落葉散落在盆景土面的青苔上,應及時清除。否則,被落葉遮蓋處的青苔,會被捂黃了。關注愛木盆景,更多盆景知識與你分享。布好絨青苔的盆景,置位最好相對穩定。忽陰忽陽,既不利於絨青苔,也不利於盆景樹木。
㈧ 愛木盆景 I 盆景如何修剪更合乎美的規律
1.留枝定托、刪除贅枝。樁坯培植,枝芽叢生,刪留不確定,難以下剪,或構思創意有失偏頗,導致錯剪,其雖可調整,但卻延長蓄枝及其造型的時間,因為定托是結體構架的前提,應據樁材直、斜、曲、卧、懸、臨水等個性特徵,溶入作者構思意象,留枝定托,刪除所有雜枝贅芽,集中養料,蓄養所留枝,以期盡早進入修剪,製作環節。
2.比例協調、修剪考究。枝托蓄養瘋長,何時修剪,剪到什麼位置,應有個粗細長短的對比,其貫穿於盆樹造型製作的始終,相關於盆樹結體構架的各個部位。其間有枝與乾的比例,枝托彼此間的比例,枝托內部主、次脈的梯級對比等等,都須在剪前明確,胸有成竹,意在剪前,這樣才能做到剪起枝落,恰如其分。
3.角度取向,精確細剪。枝芽的角度、枝椏歧出走向、相互間的參差錯落,體現枝托在空間上下左右伸縮迴旋,角度選擇不當,盡管可通過蟠扎彌補,但畢竟不如自然狀態,所以在選擇芽點角度時,不能只顧其一,不究其二,也即對該枝走向、空間狀態,以及與其它枝托等相互關系,不僅要明確,而且要「超前」構思,有所判斷,避免機械、呆板、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