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爪松盆景
1. 黃山奇松的介紹300字
黃山市位於安徽省最南端,東北與宣城地區的績溪縣、旌德縣、涇縣相接;西北與池州地區的青陽縣、石台縣、東至縣毗連;西南與江西省的景德鎮市、婺源縣為鄰,東南與浙江省的開化縣、淳安縣、臨安縣交界。總面積9807平方公里。
黃山市於198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前身是徽州地區,現轄三區(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四縣(歙縣、休寧、祁門、黟縣)和黃山風景區,屯溪區為市府所在地。
黃山景區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公里,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橫亘在黃山區、徽州區、歙縣、黟縣和休寧縣之間,南北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華部分154平方公里,號稱五百里黃山。
黃山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嶽風景區,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於世,與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洲同處於神秘的北緯30度線上。雄峻瑰奇,奇中見雄、奇中藏幽、奇中懷秀、奇中有險。
黃山集名山之大成;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峨嵋之清涼、匡廬之飛瀑、雁盪之巧石、衡山之煙雲、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景區內奇峰聳立,有36大峰、36小峰,其中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三大主峰,海撥均在1800米以上。 黃山以變取勝,一年四季景各異,山上山下不同天,而且朝夕有別。黃山 四季景色各異,晨昏晴雨,瞬息萬變,黃山日出、晚霞、雲彩、佛光和霧淞等時令景觀各得其趣,真可謂人間仙境。
黃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四絕著稱於世。黃山獨特的花崗岩峰林,遍布的峰壑,千姿百態的黃山松,惟妙惟肖的怪石,變幻莫測的雲海,構成了黃山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巨幅畫卷,賦予了黃山的藝術魅力,塑造了黃山永恆的靈性、神奇的風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說過"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後人據此又稱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 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沒上黃山的人嚮往黃山,上了黃山的人更留戀黃山。它會使你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悠久的歷史:
黃山歷史悠久,遠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紀,我國母系氏族社會的後期,人類就已經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區勞動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這里就居住著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先屬吳,吳亡屬越,越亡屬楚。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實行郡縣制,這里為會稽郡屬地。南朝時開始設置新安郡,郡府搬遷又始終未離開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稱新安,其源蓋出於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詔改為徽州。關於徽州名稱的起源,一說因其境內有徽嶺、徽水、大徽村等,州則因地得名;另一說趙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對這一地區的失而復得。此二說並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歷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時候,就是摘取安慶、徽州二府首字作為省名的。
燦爛的文化:
徽派文化底蘊豐富,內涵深廣,是我國三大區域文化(藏學、敦煌學、徽學)之一,涵蓋了哲、經、史、醫、科、藝諸多領域。古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達,「十家之村,不廢誦讀」,因此歷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辭海》的單列條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國各州府之首。據不完全統計,明清兩代中進士542人,舉人多達1513人,「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一品」者並不鮮見。明清時代徽商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有「無徽不成鎮」之說。徽商賈而好儒,「官、賈、儒」三位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歷史上各種人才應運而生,學術研究異彩紛呈。例如,活字印刷術創始人畢升,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軍機大臣許國(歷仕明嘉靖、隆慶、萬曆)、曹振鏞(歷仕清乾隆、嘉慶、道光),富可敵國的大鹽商鮑漱芳,著名戲劇家汪道昆,醫學家汪機、汪昂,徽墨、歙硯高手李廷珪、李少微,新安畫派的創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漸江、黃賓虹,哲學家戴震,理財家王茂蔭(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珠算大師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學者有陶行知、胡適,音樂家張曙,還有工程技術專家詹天佑、鄭復光,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近代法學家徐謙等,都是徽州人。同時,由徽商興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派建築、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現已發現地面文物4900多處,其中列入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45處。直至今日,黃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橋、古塔、古亭閣、古宗祠、古牌坊,猶如一座天然的歷史大博物館。
2. 黃山的十大名松倒底是那十個
黃山十大名松: 1、迎客松;2、送客松;3、探海松;4、蒲團松;5、連理松;6、麒麟松;7、豎琴松;8、黑虎松;9、接引松、10、龍爪松。 ================================ 黃山十大名松 的黃山「 送客松 」已枯死 十大名松之一 的「 迎客松 」是黃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兩大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頷首向五湖四海的賓朋致意。迎客松名始見於民國時期的《黃山指南》,該樹樹高10.1米,胸徑65.6厘米,冠幅10.7米×13.7米,兩只巨臂斜出7.6米。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有著名巨幅鐵畫《迎客松》。 除迎客松、送客松外,其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八大名松分別是: 探海松 ,立於卧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枝葉茂盛,根扎懸崖,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 蒲團松 」,位於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處海拔1610米,樹身不高,側枝密集盤曲,針葉簇集冠頂,鋪展平整,狀似蒲團。樹高2.9米,胸徑35厘米。樹齡約350年。 被遊客寄予純潔愛情含義的「 連理松 」,位於始信峰海拔1630米處,拔地而起,一根兩干,並蒂齊肩,如情侶相依。樹高20.6米,樹齡約400年。「 麒麟松 」生於北海至清涼台路邊海拔1470米處,樹干1.5米處分作兩枝斜展伸長,兩翼高低錯落,狀如送子麒麟,樹齡約500年。 位於卧雲峰北坡的「 豎琴松 」以形取勝,它主幹挺直,頂狀如傘,側干伸出成倒"U"狀,形似豎琴。「 黑虎松 」生於白鵝嶺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處,傳說獅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時,見一黑虎卧於松頂,後尋黑虎不見,只見古松高大蒼勁,干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故名為黑虎松。該松枝稠葉密,遮天蔽日,覆蓋面積約百餘平方米。 「 接引松 」所在的名景區始信峰三面臨壑,唯有東南與另一峰相隔丈許,早先斷木為橋,以渡遊客,此松生於兩峰隔谷邊緣,清代文人劉大櫆記述:「北岸有松,橫枝直抵南岸。」似在接引遊人。後改木橋為石橋,名「渡仙橋」,游者仍扶此松枝過橋。另有「 龍爪松 」也頗受遊客青睞,它位於始信峰上,5根主側根裸露土表,粗大,扇形伸張,似蒼龍之爪,蒼勁有力,深扎岩。
推薦於 2017-12-15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5個回答
20黃山旅遊_第一次去黃山旅遊必看
根據文中提到的黃山為您推薦
我去安徽已經去過2次了,之前是2個人去的,後面是全家人去的,感覺前面去的被坑了,花了很多冤枉錢,所以寫了這篇黃山旅遊旅遊,希望能幫到大家
湖南海聯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廣告
去黃山旅遊?宰客嚴重嗎?求黃山實用旅遊攻略,重謝!
值得一看的黃山相關信息推薦
答:剛從黃山玩回來,黃山真的漂亮,此生不去必定遺憾!我去玩了6天,花了1500左右,這是我走過的行程,分享給你…
武漢來了老弟旅遊咨詢服務有限...廣告
3條評論
l7788iu8
你上面寫的少了個松,陪客松
查看全部3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2020全新黃山旅遊旅遊攻略,黃山導游精編版,省錢-真香!
黃山及周邊A級景區全覆蓋的精編版旅遊攻略,吃-玩-住-行高品質行程策劃,避坑神器,玩的盡興還更省錢,要來黃山旅行的你還不趕緊收藏!
廣告2020-10-15
黃山的十大名松是哪些?
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團松、黑虎松卧龍松、麒麟松、團結松、連理松、豎琴松 望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峰至蓮花溝途中,立於石罅之中,枝葉蒼勁,姿態優美,俯望遊人,似在點頭致意。樹高5.6米,樹齡約450年。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枝葉側伸,似作揖送客。樹高4.8米,樹齡約450年。探海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卧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枝葉茂盛,根扎懸崖,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蒲團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處海拔1610米,樹身不高,側枝密集盤曲,針葉簇集冠頂,鋪展平整,狀似蒲團。樹高2.9米,樹齡約350年。 黃山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編輯 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後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15贊·249瀏覽2019-08-06
黃山上的十大名松是哪十大(按順序說老師回答)
十大名松 迎客松,黃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兩大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頷首向五湖四海的賓朋致意。地處海拔1680米,樹高10.1米,樹齡越800多年,是黃山松中的「元老」。 [1]望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峰至蓮花溝途中,立於石罅之中,枝葉蒼勁,姿態優美,俯望遊人,似在點頭致意。樹高5.6米,樹齡約450年。 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枝葉側伸,似作揖送客。樹高4.8米,樹齡約450年。 探海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立於卧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枝葉茂盛,根扎懸崖,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 蒲團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處海拔1610米,樹身不高,側枝密集盤曲,針葉簇集冠頂,鋪展平整,狀似蒲團。樹高2.9米,樹齡約350年。 黑虎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白鵝嶺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處,傳說獅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時,見一黑虎卧於松頂,後尋黑虎不見,只見古松高大蒼勁,干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故名為黑虎松。該松枝稠葉密,遮天閉日,覆蓋面積約百餘平方米。樹高8米,樹齡約450年。 卧龍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舊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二。原先的卧龍松在文殊院道上,不知何年「破壁飛去」。現指卧龍松,橫生於卧雲峰懸崖石壁中,樹干分兩叉盤麴生長,角嶄髯張,似蒼龍卧坡。樹高2米,樹齡約300年。 麒麟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北海至清涼台路邊海拔1470米處,樹干1.5米處分作兩枝斜展伸長,兩翼高低錯落,狀如送子麒麟。樹高4.6米,樹齡約500年。 團結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打鼓峰海拔1520米處,鐵根盤結,側干眾多,6大主枝,團團簇簇,圍抱生長,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該松樹高17.4米,樹齡約400年。 連理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始信峰途中海拔1630米處,拔地而起,一根兩干,並蒂齊肩,如情侶相依。樹高20.6米,樹齡約400年。 豎琴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卧雲峰側的北坡,地處海拔1660米,主幹挺直,頂狀如傘,側干伸出成倒「U」狀,形似豎琴,又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有游道從轅門中穿過。樹高8米,樹齡約550年。
6贊·298瀏覽2017-11-16
黃山十大名松都有什麼?
黃山十大名松 迎客松 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壽逾八百年。樹高10米左右,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蜚聲中外 ,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黑虎松 在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此松主幹粗壯,針葉蒼翠,氣勢雄偉,一派虎氣,且冠蓋濃綠近於黑, 酷似一隻黑虎卧於坡下,故稱「黑虎松」。 探海松 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 ,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 蒲團松 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米,側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冠幅 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 卧龍松 橫生於卧雲峰東側懸崖石壁中。在樹干20厘米處,分兩枝盤屈生長,頂枝反側融為一體,作伏卧 狀,昂首挺立,頗有蒼龍凌波之勢! 鳳凰松 在海心亭東200米處。此松地徑30厘米,主幹低矮,在樹高40厘米處,分為兩條核干,一枝昂然斜 伸,宛若鳳凰引頸;一枝平展四射,恰似鳳凰開屏。 龍爪松 位於去始信峰道中,從連理松前行,過一小拱形石橋,上坡約百步即到。這是一株約400年樹齡的 古松 其根系粗大,主根深扎岩中,另外5根粗壯的支根,全部裸露在外,狀若龍爪,故名。遊人過此,無不贊 嘆。 連理松 在自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左側。此奇松拔地而起,在離地2米處樹分兩干,並蒂齊肩,亭亭直上,直至頂端,且粗細、高低幾乎一模一樣,至今生機盎然,神采不衰。攜手同游黃山的青年戀人和中、老年夫婦 ,都樂意在此松下攝影留念,感受這株古松的神韻,為自己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作證。 轅門松 在卧雲峰東隅。奇松主幹挺直,頂如傘狀,另伸一千,形作倒「U」狀,宛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 故名「轅門松」。 孔雀松 在白鵝嶺去七O一電視台轉折的途中。松狀如綠色孔雀昂首挺立,一松枝向白鵝嶺方向屈伸,猶如 孔雀翹首,後有幾枝似孔雀的翅膀和尾羽。它正欲展羽翼,似要向南飛,故名「孔雀松」。
596贊·11,288瀏覽2017-09-02
黃山松的十大名松是什麼
十大名松: 迎客松 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贊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遊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游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送客松 送客松在玉屏峰的道旁。此松虯干蒼翠,側伸一枝,形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有詩贊曰:「岩前倩影側枝伸,青翠容顏滿面春。黃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揮手送遊人。」 ·陪客松 陪客松在玉屏峰前文殊台上。為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態秀麗,似長年累月既陪伴遊人觀景,又陪遊人小憩,故名「陪客松」。有詩贊曰:「玉屏樓上客如梭,美主年年忙張羅。不語奇松能職守,無間風雨笑顏多。」其旁石上有「果然」二字題刻。 ·盼客松 從天都新道「天地一線」回首,可見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態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遊客登臨,故名「盼客松」。但長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開通後才展現風采。今人有詩贊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盼到天明終有客,願將青翠獻人間。」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蓮花溝的途中。松干粗矮,樹皮黝黑,樹冠密集而傾斜,姿態蒼勁優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遊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見歡·望客松》詞詠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顏堆。待客情深乍見,又分開。留難住,
3. 介紹一下黃山四絕奇松怪石雲海和溫泉
黃山四絕,是指中國安徽黃山的四種獨特景觀。分別為: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黃山四絕之一:奇松
其實,黃山"無處不松,無松不奇",黃山奇松,是黃山的奇絕景觀,位列"四絕"之冠,是我國東部高山的主要松屬中的一種。黃山鬆鬆的生長高度,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花崗岩分布區,其松針葉短粗而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盤根於石,傲然挺立,以天然造型而稱奇,它以堅石為母,雲霧為乳,在極艱難的環境中緩慢生長,一株外形矮小的黃山松,樹齡往往也在幾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黃山之美始於松。黃山松,生於危崖,立於絕地,是大自然優勝劣汰而生出的天子驕子。它形態奇美,神韻非凡,「矯如龍,盤如虯,昂如鶴,立如人,偃如雨蓋,卧如扶欄」,是安徽省得省樹。黃山是松樹的海洋。「峰峰石骨峰峰松」。目前黃山十大名松中,如裸根似盤龍五爪的龍爪松,盤麴生長、伏卧昂首的卧龍松,探海凌波的探海松,引入仙境的接引松和生長有56棵枝椏,象徵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松,以及黑虎松、連理松等,無不令人叫絕,拍手稱奇。
黃山四絕之二:怪石
在波瀾壯闊的黃山峰海中,怪石嶙峋,星羅棋布,形態殊異,爭相競秀,可謂「峰峰無石不迷人」。目前載入《黃山志》中有名的黃山怪石就達121處,還有許多頗具觀賞價值的怪石,至今還尚未命名,正待我們敞開思維,為他們命名立傳。
黃山怪石,大者就是一座玲瓏剔透的小山峰,如仙桃峰、筆鋒,老人峰等,這些亦峰亦石的景觀,它們之所以能成為稱奇於世的奇峰,蓋由於這些峰上形象生動的怪石而得名。而小型怪石,卻恰似一座大的盆景,如「猴子觀海」上的「猴石」,「鰲魚吃螺螄」中的「螺螄石」等,塊石大小均在3米以內,如雕如塑,妙趣橫生。有的怪石因觀賞角度改變,景緻隨之變化,具有移布換景的奇趣, 如天都峰側的「金雞叫天門」,由天門坎再回首東望,石景變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門溪旁的「喜鵲登梅」,若從皮鵬的入口處觀之,則又變成了「仙人指路」。這些怪石,均屬變換岩石地貌景觀。
黃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義,也饒有趣味,主要體現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徵,石名或與宗教僅相依聯,帶有濃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獸形象或以物件狀態、人物行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為題材,對各種形態畢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給靜態的石景賦予了活力。有些石名,還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道德觀念,如「關公擋曹」講的是「義」,「周王拉車」體現的是「禮」,「孔明借東風」 宣揚的是是「智」,「武松打虎」 宣揚的是是「勇」,「介子背母」 宣揚的是是「孝」,「蘇武牧羊」宣揚的是「節」,這些寓教於游的石名,能給人們的認識以深刻的啟迪。
黃山四絕之三:雲海
"黃山自古雲成海",這是已故的劉伯承元帥在暢游黃山後欣 然留下的詩句。雲海是山嶽風景區的重要景觀,而黃山雲海更為千山之最,是黃山最引人入勝的景觀。
雲海的形成,有其原因和規律,黃山山高谷地,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水分不易蒸發,因而濕度大,水氣多。雨後常見屢屢青煙,自山谷升起。全年平均有霧天250日左右,真可謂雲霧之鄉。而每年的冬春季節,因為冷空氣活動頻繁,在雨雪天氣後,常常出現大面積的雲海,尤其是壯觀的雲海日出,讓無數遊客流 連忘返。
黃山雲海,令人叫絕,其山秀峰疊峙,危崖突兀,幽壑縱橫。氣流在山巒間穿行,上行下跌,環流活躍。漫天的雲霧和層積雲,隨峰飄移,時而上升,時而下墜,時而迴旋,時而舒展,構成了一幅奇特的千變萬化的雲海大觀。古人有詩贊曰:望中洶涌如驚濤,天風震撼大海潮。有峰高出驚濤上,宛然舟楫隨波漾。
黃山四絕之四:溫泉
黃山因群峰高聳,暖、冷空氣在其上空對峙時,成雲致雨,落即為澗,山澗溪流,匯聚而下,瀑布飛虹,沖積成譚,潭溢而成溪泉。黃山有名可數的就有36源、24溪、3名瀑、 15潭、15泉、7池和2湖。山中水體勝景,隨處皆是。溪流縱橫交錯,深潭清澈見底,流水潺潺,如同鳴弦;聽濤看泉,別有風味。黃山以瀑水景觀為最,懸垂如練,濺珠噴玉。黃山瀑水,以九龍瀑、人字瀑,百丈泉最為壯觀,或懸垂噴涌,或迂迴奔鴻,或飄忽瀟灑,氣勢各一,饒有情趣。
溫泉是黃山四絕之一,因為此泉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又稱「靈泉」,水溫常年保持在42℃左右,日出水量達400噸。黃山溫泉水質純正,溫度適宜,清澈甘醇,來黃山游覽的歷代文人雅士均曾沐浴期間,並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譽之.賈島就稱: 「此水真吾師」。郭沫若贊曰「黃山黃山誠是奇,尚有溫泉足比華清池」。
4. 盆栽龍爪槐怎麼養
不知道您的庭院花園設計方案完成沒有,藉助這個話題,本壇建議您添加龍爪槐兩株,可栽植與大門外兩側,也可以盆栽微型植株擺放門口外兩側。在我們山東地區,國槐,被尊為吉祥樹種,民謠:門前兩棵槐,財源滾滾來。這里說的槐樹,指的就是國槐。國槐是庭院常用的特色樹種,其枝葉茂密,綠蔭如蓋,適作庭蔭樹,盛花期為為6-7月份,開花時間可持續2個月左右,花朵初始為白色,漸漸變為淡黃色,少見淡紫色。穗狀花型,花蕾綻開之前,宛如串珠,翠綠葉片掩映,觀後心曠神怡。夏日微風拂煦,陣陣帶有苦味的濃香,沁人心肺。
。冬季,龍爪槐落葉休眠,交錯生長的枝條,舒朗可見。此時修剪的目的是調整樹冠,可用鉛絲將生長密集的枝條,牽拉到缺枝位置,以使樹冠整體枝條分布均勻。同時,需要剪除病死枝以及內膛細弱枝、過密枝。對保留枝條頂端的修剪原則是:粗壯枝留長些,細弱枝留短些。
5. 請問黃山的奇松有什麼獨特
黃山奇松 朱宣咸作
黃山奇松,以石為母,以雲為乳,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昵的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溝壑的黃山松,於是,黃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風動了,雲涌了,雨多了,泉響了……連山石也有了靈氣。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於松。」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鑒定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 黃山松,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黃山之巔,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它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千姿百態,或聳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雲;或虯根盤結,如蒼龍凌波;或矯健威武如猛虎歸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令人倍感親切;豎琴松、連理松、探海松、令人浮想聯翩…… 黃山松的特點是針葉短而稠密,樹冠平整如蓋蒼翠欲滴,惹人喜愛。 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妮的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而立於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則是千千萬萬黃山松中的至寶,她雍容端莊,儀態萬方,讓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迎客松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徵,更是黃山人的化身和驕傲,她不僅被黃山人視為珍寶,更被中國人視為國寶。於是她的倩影走進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進了人民大會堂,現如今,又伴隨著改革開放,和黃山旅遊事業的真正身為黃山人才惦量得出。發展而走出國,走向世界。可是,迎客松畢竟已是壽逾千年的古鬆了。黃山人極為重視迎客松的保護工作。黃山園林局自1983年起,就為迎客松配備了一位專職特護,對她實行全天候科學守護。十多年來,迎客松未出現過任何意外。
編輯本段生長環境
黃山奇松,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是以黃山命名的兩針葉松樹,廣布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東部,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頂、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干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在懸崖陡壁上形成樹冠平展的旗形樹,在平緩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齡級的黃山松林,姿態各異,構成景區獨特的景色。黃山松的外形與華北、西北的油松極為相似,故過去很長時間里人們一直把黃山松當作油松。1936年,中國植物學家來黃山進行實地考察,經鑒定認為黃山松針葉短,微細,樹脂的數量、位置與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種新樹種,因為這一科學現象是在黃山首次發現,所以就以黃山來命名這一樹種。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鑒定又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於是將黃山松與台灣樹合並為一種,改學名為PINUS TAIWANENSIS,仍保留「黃山松」這一中文學名。
編輯本段種類
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位於玉屏樓的石獅前面),陪客松(位於玉屏樓正對面的懸崖上),送客松(位於玉屏樓的右邊,現已枯死),蒲團松(位於蓮花溪谷),鳳凰松(位於天海),棋盤松(位於平田石橋),接引松(位於始信峰),麒麟松(位於北海賓館和清涼台之間),黑虎松(位於北海賓館和始信峰之間),探海松(位於天都峰的鯽魚背旁邊),團結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過去還曾有人編了《名松譜》,收錄了許多黃山松,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美麗、優雅的風格。
雙龍松
黃山松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盤曲虯勁,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的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過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質和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被黃山松吸收,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由於大部分黃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陽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黃山松的枝枒都明顯地向一邊傾斜。正是因為地理環境和陽光、雲霧、風霜等氣候條件的影響,造化出黃山松千姿百態的奇狀。
連理松(冬)
黃山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黃山列入《世界雙遺產名錄》,其中有54棵古樹名木被列入了《名錄》,這54棵古樹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黃山松。 黃山松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卻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黃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夠汲取岩石深處的養份,黃山才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雪卻依然永葆青春。
龍爪松
黃山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魅力。黃山園林部門從1982年3月開始,陸續為黃山古樹名木登記建檔,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樹名木的登錄工作,其隸屬21科、32屬、36種。 黃山松的觀賞價值自然不用多說,黃山松同時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南唐李廷珪曾用黃山鬆鬆煙為原料,製作出豐肌膩理,光輝如漆,
經久不褪,香味濃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寶之一徽墨中的一個響當當的品牌。 黃山松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
豎琴松(冬)
黃山是「黃山文化」的發祥地,而黃山松則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因此,以黃山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大量涌現,這些文藝作品不僅有鮮明的藝術特色,而且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藝寶庫。
連理松(6張)明末清初,有一批畫家寄情黃山,描繪黃山的美景,如漸江、石濤、查士標、梅青、虛谷、雪庄,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濤。現代名家有黃賓虹、汪采白、張大千、傅抱石、劉海粟、李可染等,他們筆下的黃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中國山水畫寶庫中留下了珍貴的遺產,形成了黃山畫派。黃山松則是他們筆下最重要的創作對象之一。
探海松與石筍峰
古往今來,詠贊黃山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最早吟詠黃山的文學作品出現在唐代,大詩人李白游歷黃山,寫下了《送溫處士歸[白鵝峰舊居》和《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鷳(有序)》兩首,最早記述黃山的游記是宋代吳龍翰的《黃山記游》,作於宋咸淳戊辰(1268)年,明萬曆年間潘之恆編纂的《黃海》,就記載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黃山所寫的游記。據不完全統計,從晚唐到清末,描寫黃山的詩詞歌賦就有近3萬首,後人寫黃山的詩文就更加不計其數了。
倒掛松
倒掛松在蓮花峰道中,舊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蒼虯逆懸,根莖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樓道中的「一線天」左側峰壁下,也有倒掛松。其根在上,盤生於石隙中,主幹倒長約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葉,如龍戲水。倒掛高空,形態奇特,獨具一格。
望泉松
望泉松生長在盼客松附近,生於一懸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長,樹冠伸向湯泉,似在探望湯泉之勝,故名「望泉松」。有詩詠曰:「大夫峰頂望溫泉,幾度滄桑已變遷。萬態風雲遮眼過,老松相伴有青煙。」
貼壁松
貼壁松在天都新道「試膽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緊貼岩壁,故名「貼壁松」。其枝幹傾斜,向一側伸展,形態奇特。有詩贊曰:「貼壁而生足底堅,人間遙隔幾重煙。天崩地裂身猶健,哪怕嚴寒酷暑煎。」 有兩株。一株位於黃山白雲新道,從天海至步仙橋段的懸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處。紮根於岩隙,主幹緊貼岩壁,樹枝向兩側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鐵畫。樹齡200年,高7.5米,干圍0.65米,冠幅直徑4米。另一株位於黃山天都新道「試膽石」下,海拔1700米處。高大挺拔,主幹緊貼岩壁,枝梢向前斜傾,形態奇異。此樹樹齡400年,高11米,干圍1.5米。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蓮花溝的途中。松干粗矮,樹皮黝黑,樹冠密集而傾斜,姿態蒼勁優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遊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見歡·望客松》詞詠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顏堆。待客情深乍見,又分開。留難住,歡聲去,幾時回?望眼欲穿揮淚,盼重來。」 清康熙八年《黃山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米,側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冠幅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詩詠曰;「蒼松三尺曲如盤,鐵干橫披半畝寬。疑是浮丘錢坐處,至今留得一蒲團。」詩中將蒲團松的形狀與浮丘得道的傳說聯系在一起進行描述,使蒲團松顯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詩曰:「松冠平扁似鋪棉,形若蒲團半畝圓。大廈千間張錦綉
,何如頂上好安眠。」 探海松
探海松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傳,有位仙人應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橋上,只見雲海翻騰,浩氣臨空,於峰萬壑,倏忽變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將赴宴忘得一干二凈。另一位仙人東方朔見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猶似老松,不嘗他酒,獨飲海風,一醉千年,其樂無窮。」那仙翁一聽,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心想:這里比仙宮還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於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棵蒼勁的松樹,日夜飽飲海上的煙霞。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舊志將它列入黃山「十大名松」。有詩詠之:「天都絕壁一松奇,古干傾斜勢欲離。要與龍王爭海域,側身欲跳舞披靡。」 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一側枝椏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是黃山的標志性景觀。 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贊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干年。」遊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游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從天都新道「天地一線」回首,可見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態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遊客登臨,故名「盼客松」。但長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開通後才展現風采。今人有詩贊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盼到天明終有客,願將青翠獻人間。」 陪客松: 位於黃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處。四棵古松,猶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態秀麗,常年累月在此陪伴遊人觀景,故名。樹齡均已500年,均高5米。東側兩棵,干圍1.15米;西面兩棵,干圍1米。冠幅直徑均為5米。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樹齡約450年,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虯干蒼翠,側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虯,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於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乾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於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干長幾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
6. 黃山奇松有什麼樣子的
它們能在岩石縫中生存,生命力極強。它們的樹干挺拔,有參天氣勢。它們的松針又粗又長,富有活力。它們有不同的形狀和生長環境,這樣它們就具有各種各樣的名字。如:黑虎松、龍爪松、多子多孫松、雲海松、連理松、探海松、迎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是黃山著名景點之一。它的外形為:頂部和普通的松樹一樣,下面越來越小,最後一個樹杈已經枯萎了。這棵松樹和黃山的其它松樹有所不同,因為它生長在懸崖上,和探海松有相似的地方。黃山的松樹和其它的松樹就是不一樣,別有韻味走在黃山中,能看到松樹遍布峰壑,破石而生,錯根盤結於危岩峭壁之上,或雄壯挺拔,或婀娜多姿,顯示著其頑強的生命力。迎客松、卧龍松、倒掛松、團結松、龍爪松、探海松、孔雀松,黑虎松……應有盡有,而且千姿百態,各俱神韻。有的像一把巨大的綠傘,撐開了殷勤地等你;有的像雲南的孔雀,抖動著美麗的羽毛,炫耀著自己獨有的魅力;有的像望穿秋水的伊人,在高處側著身子苦苦地把你眺望;有的則兀自獨立,高傲得像百年孤獨的麗人。
黃山松的生長方式很奇特,它們都紮根在岩石縫里,沒有泥土,枝丫都向一側伸展。不錯,漫山遍野的黃山松就是生長在這樣的一種環境。它們的根大半長在空中,象須蔓一般隨風搖曳著,為的是能夠更好的迎接雨露,擁抱陽光。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無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們卻都能長得那麼蒼翠挺拔、雋秀飄逸!那麼,是誰在滋養著這些無本之木?是雲,是霧,還是黃山獨有的自然環境?為了生存,黃山松別無選擇。它以驚人的堅韌、剛強突破了生命的底線,創造了奇跡。生命能夠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也許十分,也許百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即便是自詡為世上最高級的動物的人類,也無法具體地回答這個問題。而黃山松卻以它的雋秀飄逸告訴世人:生命的承受力是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太輕易的放棄了我們努力就能得到的東西。我們很悲哀的喪失了我們應有的堅韌和剛強。
黃山是由火成岩(也叫火山岩)組成,它形成於地球造山運動時期,從那時到現在這許多許多萬年的時間里,硬度小的山岩因不斷受到風化和雨水沖擊而形成了深谷,硬度大的岩石便形成了陡峭如削的山峰突然,在一堵臨淵的絕壁上,我看到一棵樹身只有茶杯粗細的小松樹,似一口倒掛的金鍾一般點綴著絕壁的光禿;我感到它彷彿是寫在自然之書扉頁上的一首美妙的小詩,也彷彿是一道展示生命的意志和激情的獨特風景。
我對同行的夥伴說,我要是這棵小松樹,早被嚇死了,因為天天要面對這么高的山崖,每天早晨一睜眼,晚上睡覺前的那種恐懼,可能會使我連最起碼的生存勇氣都沒有了。
我盡量靠近仔細觀察,發現它根部的土壤少得可憐,它懸身於半空,盤根錯節地死死抓住岩壁,盡可能地向岩縫中更深的地方植根,吸取有限的一點養料。然而,在它身上卻看不出一絲孱弱。它的枝幹傲骨迎風地斜刺蒼天,用鬥志昂揚的姿態挑戰著命運。
對著這眼前的一幕我的心怎能無動於衷?我彷彿看到:在曾經過去的歲月里的某一個時刻,一隻粗心的鳥兒將一顆松仔偶然地銜落到那峭壁上的一道窄小的縫隙里;沒有想到這顆松仔得到了天地間的靈氣,竟然發了芽,長出的根須緊緊地抓住了那唯一可讓自己存身的縫隙,翠綠的葉子在還從未被綠色開墾過的空間里艱難地伸展著,伸展著;雖然它沒有山坡上那些青松的粗壯,也沒有玉屏樓前的迎客松的飄逸,但它卻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生命的神聖和尊嚴!像這顆松仔一樣,我們任何一個人不是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之地和成長的環境嗎?但是,只要我們能像這棵臨淵的小松樹一樣去爭取自己的生存的空間,爭取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完美和偉大、神聖和尊嚴,我們就永遠不會愧對自然之母曾經給予過我們的充滿靈性和激情的生命…
也許,只有它,能再一次喚回我生命中遠逝的激情,帶我走出困惑給我驚喜甚至讓我超越。
絕壁之上的那棵小松樹後來一直出現在我的記憶中,以至它最後成了我心靈里的一道永恆的風景。 黃山的松樹為何能在石縫里生長
在舉世聞名的風景旅遊區黃山,光禿禿的岩石縫隙中生長著許多松樹,有的樹有好幾十厘米粗,年齡有幾百歲。黃山的松樹挺拔雄偉,給人以不怕艱難、不屈不撓的感覺。為什麼黃山的松樹能在石縫里生長呢?
原來,松樹的適應能力很強,它的根在很少的一點土壤里就能夠生長,還能自己製造養料。另外,隨著松樹長大,樹根會分泌出酸性的汁液,這些汁液遇到花岩石、石灰岩等,能逐漸使它們變成粉末,形成土壤。正是因為松樹有著這些獨特的本領,所以即使是在光禿禿的石山上,松樹也能紮下根,茁壯成長。 黃山十大名松
奇松是黃山「四絕」之首,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於是,景美了,山活了,風動了,雲涌了,雨多了,泉響了……連山石也有了靈氣。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於松。」
黃山松,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黃山之巔,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它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千姿百態,或聳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雲;或虯根盤結,如蒼龍凌波;或矯健威武如猛虎歸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讓人倍感親切;豎琴松、連理松、探海松、讓人浮想聯翩……
黃山松的特點是針葉短而稠密,樹冠平整如蓋蒼翠欲滴,惹人喜愛。
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妮的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
而立於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則是千千萬萬黃山松中的至寶,她雍容端莊,儀態萬方,讓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迎客松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徵,更是黃山人的化身和驕傲,她不僅被黃山人視為珍寶,更被中國人視為國寶。於是她的倩影走進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如今,又伴隨著改革開放,和黃山旅遊事業的真正身為黃山人才惦量得出。發展而走出國,走向世界。
可是,迎客松畢竟已是壽逾千年的古鬆了。黃山人極為重視迎客松的保護工作。黃山園林局自1983年起,就為迎客松配備了一位專職特護,對她實行全天候科學守護。十多年來,迎客松未出現過任何意外。
黃山松,熱情而又穩重,好客卻不謙卑,親切略帶矜持,迎賓絕無虛意,她不僅描繪了黃山人的性格,更體現了中國人的風采!
·迎客松
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千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贊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干年。」遊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游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送客松
送客松在玉屏峰的道旁。此松虯干蒼翠,側伸一枝,形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有詩贊曰:「岩前倩影側枝伸,青翠容顏滿面春。黃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揮手送遊人。」
·陪客松
陪客松在玉屏峰前文殊台上。為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態秀麗,似長年累月既陪伴遊人觀景,又陪遊人小憩,故名「陪客松」。有詩贊曰:「玉屏樓上客如梭,美主年年忙張羅。不語奇松能職守,無間風雨笑顏多。」其旁石上有「果然」二字題刻。
·盼客松
從天都新道「天地一線」回首,可見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態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遊客登臨,故名「盼客松」。但長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開通後才展現風采。今人有詩贊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盼到天明終有客,願將青翠獻人間。」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蓮花溝的途中。松干粗矮,樹皮黝黑,樹冠密集而傾斜,姿態蒼勁優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遊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見歡·望客松》詞詠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顏堆。待客情深乍見,又分開。留難住,歡聲去,幾時回?望眼欲穿揮淚,盼重來。」
·蒲團松
清康熙八年《黃山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米,側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冠幅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詩詠曰;「蒼松三尺曲如盤,鐵干橫披半畝寬。疑是浮丘錢坐處,至今留得一蒲團。」詩中將蒲團松的形狀與浮丘得道的傳說聯系在一起進行描述,使蒲團松顯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詩曰:「松冠平扁似鋪棉,形若蒲團半畝圓。大廈千間張錦綉,何如頂上好安眠。」
·探海松
探海松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傳,有位仙人應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橋上,只見雲海翻騰,浩氣臨空,於峰萬壑,倏忽變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將赴宴忘得一干二凈。另一位仙人東方朔見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猶似老松,不嘗他酒,獨飲海風,一醉千年,其樂無窮。」那仙翁一聽,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心想:這里比仙宮還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於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棵蒼勁的松樹,日夜飽飲海上的煙霞。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舊志將它列入黃山「十大名松」。有詩詠之:「天都絕壁一松奇,古干傾斜勢欲離。要與龍王爭海域,側身欲跳舞披靡。」
·倒掛松
倒掛松在蓮花峰道中,舊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蒼虯逆懸,根莖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樓道中的「一線天」左側峰壁下。也有倒掛松,其根在上,盤生於石隙中,主幹倒長約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葉,如龍戲水.倒掛高空,形態奇特,獨具一格。
·望泉松
望泉松在盼客松附近,生於一懸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長,樹冠伸向湯泉,似在探望湯泉之勝,故名「望泉松」。有詩詠曰:「大夫峰頂望溫泉,幾度滄桑已變遷。萬態風雲遮眼過,老松相伴有青煙。」
·貼壁松
貼壁松在天都新道「試膽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緊貼岩壁,故名「貼壁松」。其枝幹傾斜,向一側伸展,形態奇特。有詩贊曰:「貼壁而生足底堅,人間遙隔幾重煙。天崩地裂身猶健,哪怕嚴寒酷暑煎。」
有兩株。一株位於黃山白雲新道,從天海至步仙橋段的懸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處。紮根於岩隙,主幹緊貼岩壁,樹枝向兩側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鐵畫。樹齡200年,高7.5米,干圍0.65米,冠幅直徑4米。另一株位於黃山天都新道「試膽石」下,海拔1700米處。高大挺拔,主幹緊貼岩壁,枝梢向前斜傾,形態奇異。此樹樹齡400年,高11米,干圍1.5米。
7. 五針松要怎樣栽培
五針來松原產於日本。我國長源江流域部分城市及青島等地園林中均有栽培,各地也常栽為盆景。性喜陽光,但也具有一定的耐陰性。忌濕畏熱,宜疏鬆肥沃而又排水暢通的微酸性土壤。
五針松為常綠針葉喬木。樹皮呈灰黑色,有不規則鱗片狀剝裂,內皮赤褐色。葉為針狀,長3~5厘米,較細弱,5針一束,多數小束簇生在枝頂和側枝上。球果呈卵圓形,成熟時為淡褐色。其園藝品種很多。
常見栽培的品種有銀尖五針松,葉先端為黃白色;短葉五針松,枝少而短,葉細,密生而極短;龍爪五針松,葉呈螺旋狀彎曲;斑葉五針松,全株上混生有綠葉及斑葉二種針葉,斑葉中僅有一部分具黃白斑者,亦有全葉均呈黃白色者。
8. 描寫孔雀松姿態和形狀的段落
位粉絲
黃山奇松千姿百態。且不說那飽經風霜的迎客松,如同巨人的陪客松,也不說那酷似天然盆景的送客松,單是那無處不有的普普通通的叫不出名的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正因為有了遍布山林的黃山松,於是黃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風動了,雲涌了,雨多了,泉響了……連山石也有了靈氣。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於松。」
黃山有許多奇松,如: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蒲團松、鳳凰松、棋盤松、接引松……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孔雀松。孔雀松形似孔雀,有一根松枝單個伸出,可不知道為什麼,被磨平了,更神奇的是,幾年後,被磨平的地方居然直接長出了松針,似孔雀高昂的頭;其它松枝上的松針,就猶如開著屏的孔雀。
龍爪松姿獨特,每一根枝條都飽經風霜,可仍然十分挺拔,它多像一條被砍下巨手的蛟龍,每一隻「爪子」都十分遒勁,像剛剛被砍下,還在垂死掙扎呢!遊人看了無不嘖嘖贊嘆。
黑虎松位於北海賓館和始信峰之間,主幹粗壯,針葉蒼翠,氣勢雄偉,虎虎生威,而且高處部分濃綠,近於黑色,猶如一隻黑虎卧在坡下。膽小的人見了,必定聞風喪膽。
正因為黃山有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這「四絕」,所以黃山被稱為「天下第一奇山」。
9. 這是什麼松
世界上松樹種類將近115種,雖然種類繁多,葉形大都細長似針,通稱
松樹
松針,針葉多數由一枚葉或幾枚葉成束生在一起:一針一束的單葉松,僅美國的內華達州和墨西哥有分布,屬少數種。而兩針一束的雙葉松不僅種類多,而且分布廣,如分布於歐洲的歐洲黑松(P. nigra)、歐洲赤松 (P. sylvestris)、歐洲山松 (P. mugo)、班克松(P. banksiana) 、扭葉松 (P. contorta),以及分布於中國的華北、西北幾省區的油松、樟子松、黑松和赤松,華中幾省的馬尾松、黃山松、高山松、秦巴山區的巴山松,以及台灣松和北美短葉松,多數是中國荒山造林的主要樹種。
三針一束的三葉松有分布於美國的短三針松和中國秦嶺、關山林區的白皮鬆、川滇地區的雲南松、思茅松、華中華南引種的濕地松、火炬松等。
四針一束的松樹種類少,僅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有分布。另外,卵果松,拉威遜松是四針或五針束的。
五針一束的松樹種類多,分布廣,有北美的喬松(P. strobus),瑞士的五葉松 (P. cembra)、東北的紅松、西北西南幾省的華山松,還有喬松、廣東松、安徽五針松、大別山五針松、偃松、台灣果松等。
10. 龍爪松和珍珠柏那個好
珍珠柏好。
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我覺得是珍珠柏比較好日本珍珠柏是近十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品種。在市場上也有少量供應。不論是國產或進口珍珠柏,受到許多盆景愛好者的青睞,並製作出各型態的盆景,頗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