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茅山
1. 尤袤的長詩《庚子歲除前一日游茅山》寫得奇情壯采,體現在哪裡如何鑒賞原詩如下:
宋楊萬里「小池」
春天沉默,但不幸的是小溪流,
根據水愛眼軟樹的樹蔭下。
小荷版才露尖尖
不久前,蜻蜓,站在權上面。
[今譯]小荷葉才露尖尖角的孩子,一直是蜻蜓停在上面。
欣賞詩題「小池」整章「小」字上做文章。詩需要有不同的主題,只是一些主要的主題寫華麗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些主題是非常小的,只有一個細節的生命,但寫入時間過去閉關鎖國。王國維說:「境界的大小,也不能是一個子利弊」(「人間詞話」)。像一個盆景,一幅小畫,寫一個小規模,豐富和鬱郁蔥蔥的業務勝境:開始一個新的充電出來的水,綠色的嫩葉,如睡眼不開,停在上面的一個小蜻蜓飛。被曝光「早在立法,」這個詞,注入詩人的看法,融情到場景中,天上的奇觀。
2. 茅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
位於江蘇省金壇區金壇茅山風景區,距鎮江、常州、南京大約60公里,項目佔地畝,預計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現已投入8億。由常州知名的企業家盛士達公司董事長辛長寶先生和世界盆栽友好聯盟副會長、日本著名實業家岩崎大藏夫婦共同投資建設。
寶盛園項目將借鑒廣州寶墨園、蘇州靜思園、韓國濟州島盆景園等的成功經驗,博採眾長,搭建盆景花卉研究院,把整個園區以盆景藝術為主導把園林藝術文化與現代旅遊休閑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搭建世界各國盆景、花卉、園林藝術交流的國際平台,力爭做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藝術園林之一!
寶盛園屆時將和東方鹽湖城、金沙灣鄉村俱樂部等一起,共同托起一個休閑、度假、養生、康體、運動、祈福集於一體的國家4A級茅山旅遊度假區。 登峰遠觀,已然山水大寫意;俯身詳察,內蘊造化細工筆。3大版塊,動靜自在;5大珍館,絕世寶藏,這就是隱藏在茅山松濤雲霧間的寶盛園。在方圓3200畝的土地上,建成後的寶盛園將分成3大板塊,即:文化產業板塊、休閑度假板塊和游樂項目板塊。園區通過長達11.8公里的環形綠道,把包括5個博物館以及溫泉、林山、竹海、茶園等功能區有機相連。 茅山腳下,27.8平方公里,龍控集團斥資100億傾力打造的東方鹽湖城,不僅依託茅山文化呈現自然景緻,讓遊客在游覽中感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山水情懷;還建設茅東風情小鎮、山地運動公園、道養生休閑公園等板塊,帶來身與靈的釋放;更有文化展示、互動體驗、山地旅遊、戶外運動等休閑項目與風景融會貫通、配搭組合。「生態、文化、休閑、宜居」的開發理念,依據文化引領、旅遊支撐、度假主導的「三位一體「發展機制,正在成長中的東方鹽湖城旨在成為一座世界遺產級國際山水養生的度假區。
東方鹽湖城一期道天下景區,位於東方鹽湖城核心位置,佔地1000多畝,總投資28億元,小鎮根據東方遠古對宇宙生成和自然構成的理解,以中國文化之根——周易八卦為破題立意,通過「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策劃激活,通過寶物、神靈、築景、主客、經營五大體系的支撐和轉化,創造性的建設一觀、八院、道客居、道風街等特色旅遊產品,開創集「宗教文化展示」、「江南神奇山鎮」、「創意互動體驗」於一體的中國新一代山水文化旅遊度假產品,帶給遊客「不一樣」的中國道文化體驗之旅。東方鹽湖城一期道天下景區將於2015年正式對外迎客。 金壇市乾元觀,這座曾是新四軍司令部駐地,又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道教修場所,今日正煥發著新的光彩。
乾元觀,坐落在群山環抱、翠竹掩映的江蘇省茅山東麓金壇市境內的青龍山郁崗峰,是茅山道教聖地「三宮五觀」之一。始於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前206年),李明真人煉丹於此,初名煉丹院。1993年11月修復開放,是江蘇省唯一的一所坤道道觀。乾元觀歷時十七年,耗資約3000萬元人民幣,相繼建成「大羅寶殿」、「靈官殿」、「東拜殿」、「西拜殿」、「玉皇殿」、「三茅祖師殿」、「慈航殿」、「鍾鼓樓」、「齋堂」、「道眾生活區」等殿堂房屋約一百五十間及牌樓台階、御道,停車場和其他附屬工程,總佔地面積300畝。
祭壇:是道教祭祀神靈專用。祭天的可稱天壇;祭地的稱地壇;乾元觀在宋朝的時候曾經建過九層壇以祭祀天地神靈。這座祭壇共分三層、分別有東南西北中五個門,每個門都有一個不同的名字,正面的名字用天書所寫,反面有翻譯。祭壇只有在舉行重大法會和活動時,道長們才能登壇。
靈官殿:王靈官是道教的護法神,所謂: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赤發紅須,象徵赤膽忠心。手中九節神鞭專門用來打邪除惡,護衛正道。所以,道觀的第一個殿堂一般都是靈官殿。
大羅寶殿:又稱「三清殿」。道教認為天有九重,九霄之上稱之大羅天。是最高祖師三清道祖居住的地方,故三清殿又稱大羅寶殿;羅也有包羅萬象之意。
中間元始天尊,手中的圓珠代表道生萬物時的最初混沌狀態;上首靈寶天尊,手中所執如意代表道氣有所萌動;下首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手中的扇子(或拿太極圖)代表陰陽始判,天地定位,從此有了宇宙萬物。老君有八十一化身,在周朝,化身下降為老子,因為生下來就是白頭發、白鬍子,所以被尊稱為老子。
東拜殿:由客堂和福壽堂兩個部分。福壽堂建有斗姆宮。斗姆是九皇的母親,九皇即:北斗七星(文曲、武曲、貪狼、巨門、廉貞、祿存、破軍)加上天皇大帝和紫微大帝。斗姆元君四頭八臂,手托日、月、鈴、弓、箭、寶印,象徵權力與威嚴、武力與和平。福壽堂內還供有消災延壽長生斗位。因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一自出生,生辰八字便載入斗府,一生的壽夭窮通皆歸北斗所管。所以,將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時供在斗位上,斗位上的秤代表為人處事若苛刻缺德便會減短壽命,尺是衡量一生長短的,鏡子是告誡人要每天反省自己。每天由道長們誦經祈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會保佑消災延壽、稱心如意。西拜殿:由財神殿和刑賞堂組成。財神殿中間供有財神福德正神。同時也設有乾元觀陳列室。陳列了乾元觀歷史文物古跡和字畫。
刑賞堂內供奉的是東岳大帝和酆都大帝以及冥府十殿閻王。警惕世人忠孝友悌,慈和仁愛。
玉皇殿:仿明清蘇州古建風格,九開間重檐飛角歇山式結構建築。主祀玉皇大帝。左右牆壁上會有著名的《朝元圖》,後牆兩側繪的是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
三茅祖師殿:供奉茅山祖師三茅應化天尊。茅山也名句曲山或地肺山。西漢時陝西咸陽人茅氏三兄弟入茅山各據一個山頭修道(茅山有大茅峰、二茅峰、三茅峰,乾元觀就位於三茅峰對面),行葯治病、助國救人,為當地百姓作了許多好事,在他們得道飛升以後,大家為了紀念他們,便以他們的姓為名,稱為茅山。中間相貌年輕的是大哥茅盈,因他最先修道並得道;兩邊供的是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
道教是多神教。最大的特點是許多對國家和人民有貢獻的人被百姓奉為神明,或認為是天神下降以救助百姓的。他們也是忠孝廉潔義等中華傳統美德的代表和化身。
慈航殿:慈航殿俗稱觀音殿。裡面供奉慈航道人,也就是佛教的觀音菩薩。為什麼道教的宮觀會供奉佛教的神呢?大家都知道佛教是從印度傳過來的,觀音菩薩在印度原是男身,傳到中國以後,因禮數森嚴,遂化身女像,普救眾生。特別是在眾多化身里還化身過道人(手拿拂塵的像就是道人像。)、書生等各種形象。所以,中國過去的儒釋道三教都供奉觀音,其中道教的化身名字就是慈航道人。
中國龍文化御道: 2000年七月始建,採用福建青石雕刻而成,御道全長近百米,集中了中國龍圖騰的演變過程和相關典故;其中有龍生九子、蒼龍教子、鯉魚化龍等。 茅山有個金牛洞,早在漢朝的時候,這里曾出產過黃金。傳說有一對勤勞的夫妻,住在離洞不遠的一個小棚子里,男耕女織,家庭和睦,生活過得倒也不錯。有一天丈夫下地勞動,突然烏雲密布,雷閃電鳴,狂風大作,傾盆大雨自天而降。他來不及回家,就躲避到一個陡坎子下邊。狂風越刮越猛,暴雨愈下愈大,頓時山洪暴發,大水傾瀉下來,將陡坎子沖塌了。農夫心急如焚,想著往哪裡去躲雨時,突然發現倒塌的陡坎子後面有個山洞。為了避雨,他箭步沖了進去。這時,腳被絆了一下,低頭一看,發現一尊金光耀眼的小金牛,他高興得心花怒放,也顧不得避雨了,拾起小金牛就往家中跑。
這時風止了,雨也停了,他一口氣跑回家中,把拾到小金牛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妻子。妻子聽罷說道:「這小金牛隻怕是神仙之物,我們不好要意外之財,也千萬不能放在家中,還是送回原地吧」。年輕忠厚的丈夫聽了妻子的話,迅速把金牛送到了洞內,誰知金牛一落地,便展開四蹄直奔而去,從丁角、上欄、下欄一直跑到東海去了。從此,茅山金牛洞便不再出產黃金了。 茅山風景名勝區分為金壇茅山風景名勝區和句容茅山景區,由兩縣共同開發。 1986年11月19日,經過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茅山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分屬金壇、句容兩地管轄。1987年金壇率先成立江蘇省茅山風景名勝區金壇管理處(1994年8月,金壇市旅遊事業管理局成立後,劃歸該局管理)。1991年12月,句容也成立了茅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
200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就批准出台了《茅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規劃規定,茅山風景區的范圍為35.2平方公里,兩側的金壇、句容保護帶面積各為18平方公里,景點建設的目標和方向以生態保護為主。 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 」的中國道教聖山茅山,位於常州的西部,距常州約60公里;作為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茅山,山勢秀麗,林木蔥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說。區內主要景點有東方鹽湖城、華夏寶茂園、乾元觀、壹號農場、金沙灣鄉村俱樂部、茅山道院、九霄萬福宮(頂宮)、華陽南洞、金牛洞、八卦台等。
「 茅山自古被譽為「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其中的「梁唐宰相家」是因現位於常州市境內的乾元觀而得名。茅山乾元觀,位於三茅峰之東,郁崗山前。旁有清澈見底的海底水庫,風景雅緻。乾元觀作為茅山「三宮五觀」中唯一現存道觀,素為眾人所敬仰。
相傳著名道教思想家、醫葯學家陶弘景原在齊朝為官,後曾隱居乾元觀,專心研究道學、醫學。梁武帝慕其才華,多次下詔請其出山,協理朝政,均被陶婉言謝絕,並贈詩曰:「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與君」。梁武帝見詩明意,不再強求,但索性將太子送往茅山拜陶為師,而後「恩禮愈篤,書問不絕,冠蓋相望」。每逢吉凶征討大事均要向陶咨詢,陶為方便起見,在乾元觀內專門設立了一咨詢處,後人便將乾元觀稱為"宰相堂",稱陶弘景為「山中宰相」。抗戰期間,陳毅率領的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部和政治部所在地就在觀內的「松風閣」「宰相堂」。 茅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茅山道教源遠流長,相傳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時代人展上公修煉於句曲山伏龍地(今茅山玉晨村);先秦時,有燕國人郭四朝修煉於玉晨觀;秦時,李明真人修煉於古煉丹院(今乾元觀);東晉時期,茅山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煉,並著書立說;東晉興寧二年(364年),楊羲、許謐、許 製作了《上清大洞真經》,在茅山創立了別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齊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隱居茅山40餘年,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傳承者。 茅山道教,在中國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曾贏得了「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譽。唐宋年代茅山道教達到了鼎盛時期,前山後嶺,峰巔峪間,宮、觀、殿、宇等各種大小道教建築多達三百餘座、五千餘間,道士數千人,有「三宮、五觀、七十二茅庵」之說。太平天國戰爭、抗日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對茅山道院的毀壞較為嚴重。茅山道院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修復,198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對外開放的重點宮觀。俗話說:「要好運,到福地洞天——茅山」,九霄萬福宮(頂宮)作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場所,一直以來的都是遊人朝山敬香必到處。
茅山,是神聖的革命聖地。茅山因山區地勢險要,西鄰南京,北望長江,東至武進、常州、無錫、蘇州、崑山、上海,南下浙西,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937年12月初,日軍侵佔了茅山,燒殺搶掠,殘暴蹂躪,民無寧日。1938年6月,陳毅、粟裕、張鼎丞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一、二支隊和先遣支隊進入茅山地區,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游擊戰,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全國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一。茅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猶如插入敵人心腹的一把利刃,大大牽制了敵人的重兵,為中國人民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可貴的貢獻。在那樣艱難困苦的歲月里,曾有多少英雄先烈們在茅山為了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用萬丈豪情壯實了茅山偉岸的身姿,他們用氣壯山河的誓言證實了茅山不朽的風采。他們在人民心中將會萬古長青!在這里,讓我們再一次在鐵的事實面前去追憶當年先烈們英勇的壯舉。茅山的紅色之旅,已成為機關、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黨團組織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首選地。
茅山,是環境優美的風景勝地。茅山自然風光清新秀美,山區形勝獨特,枝繁葉茂,景色迷人,自古就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美景。這里的山不高卻秀雅,這里的水不深卻澄清。春遊茅山,山林滴翠,草木芬芳。滿世界的嫩黃襯托這一處綠山,滿山間的野花給了這山林一路的狂想。薄霧輕如紗,夕陽宛如畫。夏遊茅山,綠樹成蔭,蔥蘢一片。你可以在綠樹掩映下的九曲十八彎上揮汗如雨,欲與大山試比高;你也可以朝觀日出,暮賞彩雲。雨後初晴,但見一絲薄雲在深谷幽林間繚繞,此時山上的樹木閃爍著猶如水晶般晶瑩的綠。秋遊茅山,天高雲淡,色彩斑斕。林間飄落一地的楓葉定會引起你無限的遐想,看蘆葦花在風中搖曳著輕盈,聽喜客泉水叮咚暢響,感受生命在不經意的平淡中輪回。冬遊茅山,銀裝素裹,霧松飄情。抑或暖陽普照,滿山林充斥著蓄勢待發的理想。萬簌俱靜中聆聽那道家仙樂,大有「花飛佛地三千里,人在瑤池十二層」之感!
茅山屬低山丘陵地區,不僅風景秀麗,物產資源也很豐富,盛產林茶果尤其是葯材,是天然的葯物寶庫。明代著名葯物學家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中,收錄的茅山葯材就達380多種,其中尤以茅蒼術和唐玄宗賜名的太保黃精為最佳。1915年,茅蒼術參加巴拿馬賽會獲金獎。 茅山,是中國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又是道教上清、正一、全真多派共修共存之地。
一、茅山道教的源流 相傳上古時,帝嚳高辛氏展上公修煉於句曲山伏龍地(今茅山鎮的玉晨),距今近5000年;周燕國人郭四朝也修道於玉晨觀,後被封為太微葆光真人;先秦時,李明真人修道於古煉丹院(今乾元觀),至今丹井尚存。 漢時 ,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句曲山下(今下泊宮)修道行善。 東晉時茅山人葛洪修煉於茅山抱朴峰,著成《抱朴子》,這是道教宗教哲學和原始化學煉丹術的重要著作。葛洪是漢魏以來道教理論的集大成者,後世稱為丹鼎派,他的《抱朴子·內篇》為神仙道教構造了比較完整的理論框架,並為道教在南北朝時期的成熟准備了條件。
二、上清派的誕生與興盛 東晉興寧二年(364年),楊羲、許謐、許翙假託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及眾仙之傳授,作《上清大洞真經》(後經王靈期增修,流行於世),在茅山創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 南朝齊梁陶弘景隱居茅山40多年,搜集楊羲、許謐手跡及其他教派的要法,編撰《真誥》,纂集上清法術《登真秘訣》,編訂《真靈位業圖》,使上清派的教義、教理和神仙譜系更為完備。陶弘景是上清派的主要傳承者,因以茅山為本山,故又稱茅山宗或茅山派。 茅山道教,奉茅氏三兄弟為祖師,尊魏華存為第一代太師,楊羲為第一代玄師。 唐宋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時期,高道輩出,朝廷推崇。李氏皇朝自稱道教祖師老子李耳的後裔。宋真宗也造了「天書」,下降「聖祖降臨」的道教神話,借神權鞏固皇權。宋徽宗則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宋哲宗時,道教名聲顯赫,道士與皇帝直接書信來往,為帝後授籙。朝廷給茅山道士加封贈號,賜田度人,題詞贈寶,敕建宮觀,宮觀庵院發展到250多處。茅山道教遍及大江南北,流傳海外。淳祐九年(1249年)宋理宗御書「上清宗壇」,置於元符萬寧宮「宗壇祠」。
三、「三山」符籙歸正一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令35代天師張可大主領三山(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符籙。到了元代,原並行於江南的天師、上清、靈寶等道派逐漸合流,歸並於以符籙為主的正一派。從此茅山成為以正一為主的道場,但其教義譜系等仍按上清派沿傳。
四、全真派的傳入與發展 北方全真派傳入茅山,史志記載於明嘉靖、萬曆年(1522~1619年),由閻希言住乾元觀,傳「邱祖復字岔派分支」。 明末,龍門派第七代沈常敬(號太和)晚年亦居茅山修道。 清康熙二年(1663年)全真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率詹守椿、邵守善等到茅山傳戒。全真龍門派第八代啟派師、清順治進士笪重光因仕途維艱,退隱乾元觀,自稱郁岡掃葉道人。
由於他們的推廣,全鎮龍門派迅速在玉晨觀、德祐觀、仁祐觀、白雲觀傳開。
由此,茅山形成「五觀」傳全真,「三宮」傳正一的局面,一直延續到1949年。 茅山五觀傳習全真,在宗派上也有微小差別。乾元觀與仁祐觀傳全真龍門岔支閻祖派,白雲觀、玉晨觀、德祐觀傳全真龍門正宗。
五、近現代的曲折發展 1928年,國民政府頒布《神祠存廢標准》,對道教採取限制政策,規定道教「不是善教」,「應切廢除」。
1937年冬,日本侵略者侵佔句容,橫行茅山,殺人放火,焚燒道觀,褻瀆神靈。22名道眾慘遭殺害,血染凈土,具有千年道統的茅山道教,幾瀕毀滅。
1938年6月,新四軍進駐茅山,建立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茅山道眾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洪流。 抗戰勝利後,九霄萬福宮怡雲道院住持滕瑞芝、監院白玉泉、慕道居士孫鳳麟發起組織江蘇省大茅山道教整理會,重振茅山道教。
1949年4月23日,金壇解放。蘇南行政公署派張翼來茅山組織道眾學習時事政治,闡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茅山三宮五觀合並成茅山道院。
1954年,元符宮道士黎遇航當選為句容縣人民代表,同年推舉為江蘇省政協委員,1957年調北京中國道教協會工作,1961年起歷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委。 文革時期,茅山道院又經歷了一場浩劫,神像被砸,道士下放,經籍焚毀,大量文物字畫遺失殆盡。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實,九霄宮、元符宮修復開放。
1993年8月,乾元觀正式對外開放。 從此,茅山道院傳正一派,乾元觀為坤道修煉道場,傳全真龍門派。
(茅山道教幾經浩劫,大量具有珍貴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的文物毀於一旦,鼎盛時的257處宮觀庵院,大多已無跡可尋,只能見諸史料記載。如歷史悠久的崇禧萬壽宮,1966年建東進水庫,宮址全部淹沒。其他大大小小的道觀,或在抗戰中燒毀,只剩殘垣斷壁,或在新中國成立後拆作他用。希望人們可以認識到,保護道教文物的工作,刻不容緩。)
3. 桃花港經濟結構
桃花島是金庸先生所著《射鵰英雄傳》和姐妹篇《神鵰俠侶》所描繪的美妙神奇東海小島。島上的風景旅遊資源豐富多樣,門類齊全,品位較高,集海、山、石、礁、岩、洞、寺、廟、庵、花、林、鳥、軍事遺跡、歷史紀念地、摩崖石刻、神話傳說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茂,於1993年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風景名勝區桃花島位於東經112°13'~122°19',北緯29°46′~29°52',地處浙江省舟山群島東南部,為舟山群島第七大島。桃花島以島建鎮,,與「海天佛國」普陀山,「海山雁盪」朱家尖隔港相望,西與寧波市隔海相距12公里,南臨桃花港國際深水航道,東瀕著名的東海漁場。,。桃花島擁有舟山群島第一高峰——安期峰;舟山第一深港——桃花港;東南沿海第一大石——大佛岩;素有「海島植物園」美稱。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神話傳說有機融合,形成桃花島風景名勝區六大景區,組合成武俠、佛教、道教文化三條旅遊專線。奇石林立、惟妙惟肖的桃花峪景區桃花峪景區位於桃花島東海岸,是島上自然生態環境最優美的區塊,這里奇岩壁立、惟妙惟肖,山頂遠觀海景、晨觀日出,主要景點有:桃花寨、東海神珠、彈指峰、神鵰石、海龜巡岸、含羞觀音。桃花寨——位於桃花峪景區中心位置,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這里綠樹成蔭,清溪曲橋,環境幽靜,是休閑憩息佳處。杏黃旗、紅燈籠、好漢曲,讓你彷彿置身於武俠文化世界;葯師精舍、靖哥居、蓉兒茶莊,讓你領情領略金庸小說「情」、「緣」、「義」的真諦。彈指峰——狀如拇指從掌中彈出,如寶劍倒插在海邊,座落在「鬼斧觖」的地方,孤峰矗立、刀削斧劈、懸崖絕壁、涼風習習。從彈指峰前碑刻上,可看到600多年前,元朝文學家吳萊到此時,著力贊美了彈指峰周圍奇峰異岩的美景。彈指峰也是金庸名著《射》書中描述的黃葯師練成絕技之地。這里是:「桃花女龍」旅遊專線和「武俠文化」旅遊專線的終點站。塔灣金沙景區:以島東南的金沙灘為中心,將定海城、白雀寺、塔灣明鏡湖、龍潭水簾等串成一組旅遊景觀。東海神珠——在塔灣景區內龍珠灘海邊,經過海浪長時期沖擊,磨練成一顆直徑80厘米的石球,稱為「東海神珠」,龍珠在龍喉里吞吐翻滾,發出隆隆回聲,編織出一幅美妙神奇的「金龍吐珠」圖,被譽為「中華一絕」,這就是桃花島12大景觀之一的「金龍吐珠」。海金沙、撩人情思的塔灣金沙景區島東南的千步沙長1370米,寬500米,為舟山群島第二大沙灘。灘地平緩,沙質純凈,沙粒細軟,是進行海浴、沙浴、陽光浴和沙灘漫步的理想沙灘。兩岬角伸向大海,將海灣環抱成「湖」,這里在部分時間風平浪靜,水色蔚藍清澈,海灣內有天然石斑魚、虎頭魚、海鯽魚、虎魚、比目魚、梭子蟹,適宜開展各種水上運動和垂釣、捕撈。夏秋季,每當星辰消失,旭日鑽出海面,海天、沙地渾然一體,形成「金沙日出」天象景觀。白雀寺——是世間聞名的觀世音出家修行的地方,在這里可以聽到獨特的《觀音經》,是桃花島主要人文景觀之一,記載著觀世音出家修行的經歷。白雀寺又上是中日人民民間友好往來的見證地,240多年前「春日丸」故事史實就發生在這里,舟山市與日本氣仙沼市結成友好城市也由此而來。千步金沙——長1370米,寬400餘米,從面積來說,是舟山群島第二大沙灘。從沙質方面來書是進行海浴、沙浴、陽光浴和沙灘漫步較理想、優質的沙灘。千步金沙屬細型沙質,細軟純凈,與普陀山的白步沙、千步沙和嵊泗的基湖沙灘相比較要細軟得多,與朱家尖的東沙、南沙相似,但還要松軟一些,且沙灘上沿有部分植被覆蓋,這一點其它沙灘是很難找到的。塔灣明鏡湖——面積是3平方公里,大部分時間風平浪靜,水色碧藍清澈,海底平緩,灣內宜開展各項水上活動;海灣有各種近海魚類,宜釣、宜捕、宜籠,現已開發成《塔灣海域仿古漁業》項目,遊客下海,可觀海景,可進行釣、捕、籠、溜、扳各種漁業作業,體驗古代漁民生活。海蝕奇礁、蔥郁茂密的懸鵓鴣島景區位於桃花島東北的懸鵓鴣島上,,,島上林木、蘆葦、茅草成片,貝類產品豐富,有灘、岩、石、洞、礁,涯景觀,是觀賞海崖風光、采珍、垂釣、野營、狩獵等活動的理想場所,主要有龍牙擎天、蘆盪礫灘、千層岩、烏龜洞、海豹礁等景點、景觀。大佛岩景區該景區主景——大佛岩是桃花島的標志,是金庸筆下《射》書中桃花島島主黃葯師的主要活動場所。大佛岩中腹的「清音洞」是先秦安期生漂流到桃花島後的第一個居室,金庸先生在《射》書中對此景點作了重點描述,成為黃葯師藏《九陰真經》和關押老頑童周伯通的石窟。該景區內綠樹成蔭,鬱郁蔥蔥,流水潺潺,曲經通幽。登上大佛岩頂,極目遠眺舟山群島恰似水上盆景園,另有一番詩情畫意,大佛岩景區是桃花島武俠文化的發源地,因此成為武俠文化旅遊專線的起點站。佛岩——大佛岩是桃花島的標志,它的奇特在於遠眺近望一樣大,在陽光反射下格外醒目,大佛岩底圍有268米,高72米,佔地面積6239平方米,海拔287米,頂部面積百餘平方米,攀登大佛岩是件很愜意的事,攀登雖不難,但也要攀藤扶樹,鑽洞擠縫恍然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清音洞——位於大佛岩中腹,洞口上刻有「清音洞」三字,為天然岩洞,洞中有一條石縫,寬約10厘米,長20餘米,直通岩頂,有陽光射入石縫,是名符其實的「一線天」,此洞直通岩底,兩端說話傳聲清晰可辨,故稱「清音洞」。金庸先生在《射鵰英雄傳》書中對此景點作了重要描述,成為黃葯師藏《九陰真經》和關押老頑童的石窟。奇峰高聳、風景如畫的安期峰景區這個景區以峰、石為特色,寺、洞為主體。峰就是安期峰,海拔540米,舟山千島第一高峰。石——就是石陣,遍山的奇岩怪石,組成一個「白家朝聖」大景觀,浩浩盪盪,朝著普渡眾生的「觀音石」前進。寺——就是聖岩寺,位於海拔460米山嶴處,是舟山千島位置最高的寺院。洞——就是安期煉丹洞,位於海拔482米高處的一個天然岩洞,是先秦隱士安期生修道煉丹之所。這峰、石、四、洞都是舟山獨一無二的。這個景區具有山青、水曲、石趣、峰奇、境幽、氣爽的特點,是桃花島女龍旅遊專線必經之路。安期煉丹洞——位於海拔482米高處,相傳安期生為避暴秦,隱居安期峰這個天然石洞修道煉丹,成為後人崇拜的聖人。秦始皇及以後的各朝皇帝,都派欽差來尋訪安期生,有的見他白發蒼蒼,稱他為「千歲翁」,有的見過他吃著巨棗,幾勸不歸。元朝文學家吳萊(1327年)秋遊桃花山時也尋訪過安期生,察看過煉丹洞遺跡,有「空餘煉葯鼎,尚有樵人知」的詩句留存。鍾亭——沿「別有洞天」左側拾級而上,約在500米高山之巔有一座六角形鍾亭,高6餘米,飛檐翅角,精雕細琢,正面懸「安期鍾聲」橫匾,兩旁楹聯「雲山雲水雲濤雲海天,仙人仙山仙洞仙鏡界」,亭內懸一口2500公斤大銅鍾,悠悠鍾聲可傳至方圓數百里,形成「高山聞鍾」自然景象,暮鼓晨鍾,雲霧晚霞,體現出世外桃源、海上仙山的境界,令人留連忘返。水深潮緩、絢麗多彩的桃花港景帶這是一條半環島風景帶,從島西南部茅山碼頭至島東南部的烏石子,長達萬余米,乘舟漫遊,不亞於灕江水上游。沿途景觀連綿不斷,景緻誘人,以海港航道、海島植物、海蝕洞礁、岩壁石景,沿海風光見長,配以海島植物園、磨盤峰、水坑石群、唐僧師徒渡海礁、仙人橋、烏石礫灘、地下迷宮等景點,真是妙趣橫生,絢麗多彩。
4. 常州茅山森林世界
摘要 茅山寶盛園文化旅遊度假區位於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江蘇金壇茅山風景區內,地處江南道教名山茅山東麓,背倚茅山二茅峰,懷抱金壇仙姑村海底水庫,是企業家辛長寶先生傾其畢生收藏全力打造的私家園林,項目佔地3200畝,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
5. 金壇茅山 什麼樹葉上結子,當地人叫「巨樹」(拼音),該樹叫什麼名字
櫸樹
櫸樹
網路名片
櫸樹(別名血櫸、金絲榔、沙榔樹、毛脈櫸等)又名大葉櫸,是榆科櫸屬的喬木樹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在我國分布廣泛,生長較快,材質優良,是珍貴的硬闊葉樹種。
中文學名: 櫸樹
拉丁學名: Zelkova serrata (Thunb.)Makino
別稱: 大葉櫸、紅櫸樹,青櫸,白櫸,血櫸、金絲榔、沙榔樹、毛脈櫸
界: 植物界
科: 榆科 Ulmaceae
屬: 櫸樹屬(Zelkova Spach)
英文名: Waterelm
目錄
簡介
特徵
分布
習性
用途
瀕危等級
繁殖培育種子採集
播種方法
扦插育苗
綠枝扦插
苗期管理
嫁接育苗
簡介
特徵
分布
習性
用途
瀕危等級
繁殖培育 種子採集
播種方法
扦插育苗
綠枝扦插
苗期管理
嫁接育苗
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櫸樹樹體高大雄偉,盛夏綠蔭濃密,秋葉紅艷。 可孤植、從植公園和廣場的草坪、
建築旁作庭蔭樹;與常綠樹種混植作風景林;列植人行道、公路旁作行道樹。居民新村、農村「四旁」綠化 都可推廣應用,是長江中下游各地的造林樹種。新綠嬌嫩、萌芽力強是製作樹樁盆景的好材料。喜光略耐蔭。喜溫暖氣候和肥沃濕潤的土壤,耐輕度鹽鹼,不耐乾旱瘠薄。深根性,抗風強。幼時生長慢,6~7年後漸快。耐煙塵,抗污染。壽命長。播種繁殖。種子發芽率較低,清水浸種有利於發芽。苗期應注意修剪愉培養樹干,否則易出現分叉現象。櫸樹苗根細長而韌,起苗時應先將四周的根切斷再挖取,以免撕裂根皮。
編輯本段特徵
它樹冠廣闊,樹形優美,葉色季相變化豐富,病蟲害少,又是重要 櫸樹
的園林風景樹種。因此,在造林綠化、園林配置、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櫸樹為特種珍貴用材樹種,以其材質堅硬,材色鮮艷,弧面上花紋美麗,油漆性能優良,耐水濕,用途廣等優點成為市場上長期緊俏的材料。 櫸樹系落葉喬木,高達30米。樹冠倒卵狀傘形。樹皮棕褐色,平滑,老時薄片狀脫落。單葉互生,卵形、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尖或漸尖,緣具鋸齒。葉表面微粗糙,背面淡綠色,無毛。葉秋季變色,有黃色系和紅色系兩個品系。堅果較小。 櫸樹幼枝有白柔毛。葉厚紙質,長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10厘米,寬1.5 ~ 4厘米,邊緣有鈍鋸齒,側脈7 ~ 15對,表面粗糙 櫸樹
,有脫落硬毛,背面密生柔毛。花單性(少雜性)同株;雄花簇生於新枝下部葉腋或苞腋,雌花單生於枝上部葉腋。核果上部歪斜,直徑2.5~ 4毫米,幾無柄。花期4月,果熟期10~11月。 櫸樹屬在亞洲有6種,我國產4種。 (1)大葉櫸(Z.schneiderianaHand-Mazz .),葉片較大,表面粗糙,葉緣具銳尖鋸齒,背面密生柔毛,生小枝密布柔毛,適宜於用材和觀賞等。 (2)光葉櫸[Z.serrate(Thunb.) Makino],葉背面光滑,葉緣具鈍尖鋸齒,小枝無毛,適宜於用材和觀賞等。 (3)小葉櫸(Z.sinica Schneider ),葉片特小,堅果大,又叫大果櫸,適宜於觀賞和用材等。 (4)台灣櫸(Z.formosana Hayata ),適於用材和觀賞等。
編輯本段分布
產淮河及秦嶺以南,長江中下游至華南、西南各省區。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m以下之山地、平原,在雲南可達海拔100m。是上海的鄉土樹種之一。 西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等地區均有栽培。
編輯本段習性
陽性樹種,喜光,喜溫暖環境。適生於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對土壤的適應性強,酸性、中性、鹼性土及輕度鹽鹼土均可生長。深根性,側根廣展,抗風力強。忌積水,不耐乾旱和貧瘠。生長慢,壽命長。播種繁殖,秋末采果陰干貯藏,翌年早春播種,播前用清水浸種1~2天。一般採用條播,條距20~25cm,每畝用種量6~10kg。當年苗高可達60~80cm。用作城市綠化的苗木應留圃培養5~8年,待干徑3cm左右時方可出圃定植。櫸樹苗木根細長而韌,起苗時應用利鏟先將周圍根切斷方可挖取,以免撕裂根皮。
編輯本段用途
櫸樹樹姿端莊,秋葉變成褐紅色,是觀賞秋葉的優良樹種,常種植於綠地中的路旁、牆邊,作孤植、叢植配置和作行道樹。櫸樹適應性強,抗風力強,耐煙塵,是城鄉綠化和營造防風林的好樹種。木材紋理細,質堅,能耐水,供橋梁、傢具用材;莖皮纖維制人造棉和繩索。 櫸樹樹皮、葉入葯,清熱安胎。主治感冒,頭痛,腸胃實熱,痢疾,妊娠腹痛,全身水腫,小兒血痢,急性結膜炎。葉可治疔瘡。
編輯本段瀕危等級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編輯本段繁殖培育
播種繁殖。種子發芽率較低,清水浸種有利於發芽。苗期應注意修剪愉培養樹干,否則易出現分叉現象。櫸樹苗根細長而韌,起苗時應先將四周的根切斷再挖取,以免撕裂根皮。 櫸樹
播種育苗
種子採集
應從30a生以上、結實多且籽粒飽滿的健壯母樹上采種。具體采種時還應根據不同利用目的分別進行。如作為用材林,應從樹形緊湊、樹體高大、干形通直、枝下高高、生長旺盛和無病蟲害的母樹上采種;作為風景園林觀賞植物,應從樹冠開闊、葉色季相變化豐富和色葉期長的母樹上采種;作為盆栽觀賞植物,應從樹體矮小和器官奇異的母樹上采種。采種時間在10月中下旬當果實由青轉褐色時進行。采種方法多用自然脫落法或剪枝法在地面收集。種子採集後要先除去枝葉等雜物,然後攤在室內通風乾燥處讓其自然乾燥2~3d,再行風選。在種子貯存前必須將含水量乾燥到13%以下。乾燥的方法有:室內自然乾燥5~8d;用沸石等乾燥劑乾燥處理3d;用60℃的風干機處理8h。3種方法可任選。櫸樹的結實有大小年現象。當年種子翌年播種,種子發芽率高。如種子在第3a播種,應先將含水量降低到13%以下,置室溫下10~20d,再貯存在1~3℃的低溫條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