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蕭蕭盆景園

蕭蕭盆景園

發布時間: 2021-11-27 23:54:04

1. 沈從文蕭蕭的人物形象

沈從文小說人物蕭蕭形象小析

沈從文的小說多表現湘西下層民眾特異的生命形式;對故鄉的農民、兵士、水手、吊腳樓下的娼妓,以及童養媳、小店伙計等等,都一律懷有不可言說的同情與關注。正像作者在《甲辰閑話•一》中所說的「我的文章,是羨慕這些平凡,為人生百事所動搖,為小到這類職業(指刻字工,小銅匠)也非常傾心才寫出的。」因而作者在處理這類題材時,不把人的情感引向極度悲傷或極度喜悅,不大肆渲染,只讓讀者在尋常人事中琢磨人生的滋味。
20世紀20、30年代,作為舊時中國的一種婚姻陋俗,童養媳常常成為文學作品題材被作家所關注。中國鄉土作家對童養媳血跡斑斑的苦難史、對童養媳陋習的殘酷及其對人性、對生命的摧殘進行了揭露和批判。沈從文同樣關注此類題材,但作家所揭示的不僅只是童養媳境遇及其不幸自身,其筆觸更多的是對准這些卑微人物「卑微里放光的靈魂」。
蕭紅在《呼蘭河傳》里也描寫小團圓媳婦12歲時就開始的非人童養媳人生。小說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惟獨打這小團圓媳婦是一點毛病都沒有,她又不能跑掉,她又不能丟了。她又不會下蛋.反正也不是豬,打掉一些斤兩也不要緊,反正也不過秤」,說的是婆婆可以對小團圓媳婦任意地鞭打,揭示的是野蠻婚俗對個體生命的蔑視。可見,作者對這種扭曲人性的批判是明顯的。然而沈從文《蕭蕭》所表現的童養媳,卻是另一種人生樣式。
魯迅揭示病苦的目的是為了引起療救的注意,因而側重於揭露人性丑惡的一面,沈從文則側重於建構自己理想中的自然健康的人性。因此,作者《蕭蕭》中一方面同情主人公蕭蕭的生存境遇,否定她的愚昧無知,另一方面,則通過對主人公純真樸素的心靈的揭示,以及對主人公身處逆境然而生命力尤為旺盛這一情境的描述,肯定了主人公自然自在的生命意識,肯定了人的自然本性及其「放光的靈魂」。
蕭蕭自然自在的生命意識,主要表現為她對自己的童養媳身份自然而然的認同。蕭蕭從小沒有母親,寄養在伯父家,缺少母親的教養,比起其他的女孩子,自然少了對母親、對家的眷戀,所以嫁到夫家時沒有哭,「那一天這小女人還只是笑」,「又不害羞,又不怕,她是什麼都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媳婦」。蕭蕭嫁了一個不到三歲的小丈夫,她看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快樂,她每天帶「弟弟」玩,對她來說嫁人只不過是從這家搬到了那家。蕭蕭的快樂是一種簡單的快樂,簡單到什麼都不想,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子過日月。蕭蕭嫁人做童養媳的全過程,作者一筆輕輕帶過,一方面表明這類事件的常見,不值得渲染(這是作者的態度);一方面表明主人公本人的態度。
蕭蕭的態度是對嫁人做童養媳自然地接受,對自己身份的轉變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關於這一點,從兩個方面可看得出來:一是她做了童養媳後依然能夠健康地成長,一是似乎沒有什麼憂心事,還做著充滿樂趣的夢。
總之,蕭蕭好像在蓬勃地生長著,對此,小說作這樣的描寫:
蕭蕭嫁過了門,做了拳頭大丈夫的小媳婦,一切並不比先前受苦,這只看她半年來身體發育就可明白。風里雨里過日子,像一株長在園角落不為人注意的蓖麻,大葉大枝,日增茂盛。這小女人簡直是全不為丈夫設想那麼似的.一天比一天長大起來。
幾次降霜落雷.幾次清明穀雨,一家人都說蕭蕭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礪飯,四季無疾病,倒發育得這樣快。婆婆雖生來像—把剪子,把凡是給蕭蕭暴長的機會都剪去了,但鄉下的日頭同空氣都幫助人長大.卻不是折磨可以阻攔得住。
由蕭蕭的健康成長,可看出她生命意識里自然自在的本性與隨遇而安的心境,亦證實她對自己生活環境與身份的轉變,沒有清晰和明確的認識。
其實,蕭蕭每日里的生活並不太平,也避免不了受苦,除了哄「弟弟」,還有繁重的家務勞動,甚至皮肉之苦也未可知,她的遭遇或許並不比小團圓媳婦的少,然而她的成長卻不是那種「風里雨里」的環境和人為的「折磨可以阻攔得住」的。應該說蕭蕭和小團圓媳婦的處境是相似的,兩人起初的個性也是相似的,小團圓媳婦剛嫁人時也愛笑,「她的臉長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也大方,不害羞。然而兩人的不同也是明顯的,小團圓媳婦在折磨中日益的消瘦,直到最後的慘死;蕭蕭卻頑強的生活著,還保持孩童的快樂心情,和對美好事物的本能嚮往。探究其中的原因不難發現,蕭紅的《呼蘭河傳》側重寫的是外在環境對主人公的窒息,所以小團圓媳婦的悲劇主要是外部環境造成的;沈從文的《蕭蕭》主要表現人性,表現自然人性的強大生命力,表現人的自然本性即使在惡劣環境中也會放出生命的光彩。
沈從文的小說還常常寫到夢。作者認為,寫小說「必須把『現實』和『夢』兩種成分相混合」,通過記夢更能表現理想的人生形式,夢中的景象更符合人的自然本性。蕭蕭夢到自己得「大把大把銅錢,吃好東西」、「爬樹」夢到「自己變成魚在水中個處溜」、夢到自己「飛到天上眾星中」,這些充滿孩子氣的自由夢想,是蕭蕭白日里快樂游戲的繼續。作者如此落筆,目的在於對主人公自然本性和「光彩」人生進行隱喻性描述。
蕭蕭由於對「女學生」充滿好奇與嚮往,還做了關於「女學生」的夢:
蕭蕭從此以後心中有個「女學生」。做夢也便常常夢到女學生,且夢到同這些人並排走路。彷彿也坐過那種自己會走路的匣子,她又覺得這匣子並不比自己跑路更快。在夢中那匣子的形體同谷倉差不多,裡面有小小灰色老鼠,眼珠子紅紅的,各處亂跑,有時鑽到門縫里去,把個小尾巴露在外邊。
這種充滿情趣、活潑的描寫,使一個天真爛漫的鄉下小姑娘的情態躍然紙上;這段文字全然淡化了蕭蕭的童養媳身份,且從一個側面突出蕭蕭完全是一個自然自在的生命個體,復調式地表明生活的殘酷並不影響蕭蕭健康地成長和快樂天然的本性。
這里,試著把快樂的蕭蕭與《邊城》中的翠翠作比較。翠翠有著淡淡的憂愁,憂愁來自她意識到的少女心事,對愛情的明確選擇。蕭蕭有著簡單的快樂,快樂來自她對自身生存狀態的無意識。從而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這種無意識的生命狀態,正是人的自然本性在異樣環境中的表現形式。
這種無意識的生命情態,還表現在蕭蕭失身這件事上。在蕭蕭的經歷中,做童養媳本已不幸,失身於別的男子更是不幸中的不幸。若說做童養媳,在蕭蕭看來,只不過是從一家搬到另一家,生活並沒有改變多少,她依然是一個不乏小兒女情態的活潑的生命個體,因此她自然而然接受了童養媳身份。那麼,她對失身事件又是如何應對呢?
「蕭蕭十五歲時高如成人,心卻還是一顆糊糊塗塗的心。」身體上的暴長,與心理上的不協調發展,使蕭蕭對愛情懵懂無知,更不會有明確的選擇。因此,對愛情的需求只能深藏於心,要等外界的激發才能顯露出來。花狗的歌就是一個外界的刺激,喚起了蕭蕭對男女情事的朦朧意識,再加上情感上本能的需求,可以說這是蕭蕭自然本性的一次釋放。然而,蕭蕭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對她意味著什麼,等待她的將會是什麼,只是朦朧的感覺到她做了一件「糊塗的錯事」。小說中寫蕭蕭讓花狗賭咒,「賭了咒,一切好像有了保障,她就一切盡他了。」蕭蕭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把一個無關痛癢的賭咒作為一個自己也不清楚的保障。當一個人不知道要把握什麼,也無可把握什麼時,寄希望於佛、神、上帝,這些好像遠在蕭蕭的思想意識之外,所以她只有寄希望於一個賭咒。這說明蕭蕭感受到了命運的無可把握。
對未來的命運不能把握時,在等待未知厄運的過程中,「懸梁,投水,喝毒葯,被囚禁的蕭蕭,諸事漫無邊際的全想到了,究竟年紀太小,捨不得死,卻不曾做。」 在這過程中除了感到恐懼,蕭蕭也想到解決的辦法:逃去城裡。這是她主動為自己的未來打算,然而也僅是想到而已,並沒有付諸行動。
但蕭蕭終於沒有被沉潭或被發賣,一切都不過是短暫的插曲而已。蕭蕭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活,與「弟弟」又能有說有笑了,生下個兒子,受到夫家老小的喜歡與精心的照顧。就蕭蕭而言,這個偶然的結局,是她所期望的,但並不是蕭蕭所能奮力求得的。這樣最終的皆大歡喜便包含了無奈的成分,只不過蕭蕭沒有意識到罷了。命運在蕭蕭的頭頂上風雲變幻,一會兒陰雲堆積,一會兒陽光燦爛,可怕而不可把握,蕭蕭沒有行動的行動,蕭蕭的無助,卻都沒有導致出什麼悲劇。這種頗具僥幸色彩的結局,極具反差效果,從一個側面彰顯了主人公無意識的生命狀態。
最後,小說結尾預示了蕭蕭的未來,甚至是未來的未來。蕭蕭抱著小兒子,看著為十二歲的大兒子新娶的一個年長六歲的新娘,此時的情景是這樣的:蕭蕭抱了自己新生的月毛毛,卻在屋前榆蠟樹籬笆看熱鬧,同十年前抱丈夫一個樣子。
蕭蕭真正恢復了以前的生活,可以想像蕭蕭十來年中,也應該是快樂的。生活似乎還很長,也似乎還不錯,蕭蕭的思想裡面,生活就是這樣子的,自然而然的無限延長下去,在這種簡單的快樂中無限延長下去。而蕭蕭的未來,也在她的兒媳婦身上延續下去,這又是一個「蕭蕭」,又是一篇故事。
蕭蕭的人生的確是個悲劇,她的悲劇在於她對自己的註定了的悲劇命運沒有清醒的認識。換句話說,她幾乎是個自然自在的生命存在。對童養媳身份自然而然的認同,沒有覺悟到自己所處環境的不合理,更想不到要改變這種環境;對自己失身後受罰命運的不覺悟,也並不知道自己躲過的厄運僅僅是一個偶然,命運遠在自己的掌握之外。但就蕭蕭而言,既然意識不到自己的悲劇,那她的人生就不算是悲劇的。然而,蕭蕭這種無意識的、自然自在的生命形式,並不是作家筆下批評的對象;沈從文也並沒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我們不能因此說沈從文在「規避」什麼;應該說,這是一種美學意義上(不是意識形態意義上)的「真實」。由此,我們在《蕭蕭》中看到了人的一種本真、淳樸而又略顯美麗的人性。這是沈從文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東西。

2. 沈從文的蕭蕭所表現的「湘西世界」人的生命狀態是怎樣的

一、生命形式的把握

沈從文自稱是一位「鄉下人」。他自幼在文化遺風甚濃的湘西鄉下長大,故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景觀,少數民族的血統,都形成了他日後風靡三十年代文壇而異於其他作家的獨有的文化底蘊。沈從文從古樸封閉的湘西鄉下走出來,來到現代開放的「文明」都市,湘西社會與現代文明發生著碰撞,這種歷史錯位給沈從文造成痛苦的心理反應,他的靈魂一直在鄉村和都市兩大生活層面上游盪。在都市,他的靈魂是壓抑痛苦的,只有將靈魂寄放在故鄉山明水秀的氛圍里,他才感到了舒展與自由。這種空間上的思索和對比,使沈從文對生他養他「充滿原始神秘的恐怖、交織著野蠻與優美」的故鄉湘西,產生了深深的懷戀之情。這種感情在與對文明都市失望心態的對比中愈來愈烈,最終成為他把握藝術世界的視點。表露了他對都市生活的厭倦,對充沛旺盛、火辣熱烈、活潑新鮮的湘西生命的嚮往和尊重。可以說,沈從文是在湘西世界裡完成了他「生命形式」的基本類型,成為他反觀都市人生的一面鏡子。這一過程,反映了作家的道德標准和對人的價值的取向,寄託著他的愛憎和理想。
沈從文曾說過:「你們讀者中少數的少數,會越過那條間隔城鄉的深溝,從一個鄉下人的作品中,發現一種燃燒的熱情,對於人類智慧與美麗永遠的傾心,健康誠實的贊頌,以及對於愚蠢自私極端憎惡的感情。」這種思想情緒滲透他整個的創作歷程。促使他用藝術家的眼光和「鄉下人」的努力發掘出未經「文明社會」浸染的人類童年時代自然世界的美,人性的純。在作家筆下,人是自然的健全人,他們敢愛敢恨,敢生敢死,活的膽大包天,痛快淋漓;他們歌則大歌,哭則大哭,一切都活在明裡亮里,一切都顯得豪放庄嚴,充溢著原始的生命張力。無論是精力充沛、被婦人稱為一隻公牛的永不知疲倦的水手柏子(《柏子》),還是身體結實,情慾旺盛的黑貓(《旅店》),強壯如豹子的四狗(《雨後》),以及那些每天與狂波激流博戰,在沅水辰河上行船使舟的黑臉漢子,都在原始情慾和力的奔放中揮灑著生命的活脫。作家在這些原始的自然之子身上,寄託著他對這種雄強、自由舒展的生命形式的深深贊嘆和愛憐。這是一種與都市生命形式迥然不同的活潑向上、「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有著濃濃的湘西地域特色,是一群在湘西山水間飛躍、跳動的精靈。
對「生命形式」的把握,是沈從文湘西小說創作的主線,這種把握不是片面、凝滯的,而是與大自然和社會現實環境的變化融為一體。讀沈從文的作品,始終能感覺到一種流動的情緒,帶你走進湘西的過去和現實,走進自然和社會。一方面,沈從文是在時間的流動中,緊緊把握住生命跳動的主脈,這就是湘西社會由原始、封閉、古樸走向現代文明過程中,生命形式的變化。這種歷史進程中生命形式所表現出來的無奈和變異,也寄託著作者深深的憂慮、惆悵和嘆息。另一方面,沈從文又是在大自然空間的變幻中,通過人與自然的交融、人與人、人與自然愛的故事把生命形式的灑脫渲染和弘揚。這兩方面又是相互交織。以歷史為經,以自然為緯,把湘西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幅幅生活畫卷活脫脫地呈現出來。《雨後》里在山坡上相愛的四狗、女子;《夫婦》中在草垛里野合的鄉村夫婦的行為,都是悖於現代文明社會的道德規范的。但作家就是在這樣一幅人與自然交融、情與欲合一的畫面中把握到了故事中自由生命狀態下生命形式的光彩。它超越了一般的倫理拘束,顯現出生命存在的真、赤誠和愛戀來。這種行為是原始的,本能的,但又是蓬勃、健康的。不乏生命飛動之靈氣。雨後散發著生機的原野、新娘頭上的野菊花,都是人性自然生命力的象徵,是超越「生命」本能而上升出的一種對生命形式的把握。是熱烈的原始生命形式。表明在未開化,封閉的湘西世界裡,生命初級形式的自然流露。表現了作家對保留在湘西鄉下人身上的自然人性的贊美。並以次反觀都市裡虛偽的兩性關系。
置身於現代文明大環境下,湘西不會是永遠封閉、遠離塵世的世外桃源,外部社會點點滴滴的滲透,影響著鄉村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自在狀態下的人在外來變化的影響下只能發出無奈的嘆息。這種人生形式在作家筆下就多少有了些許悲劇的意味。作家感嘆到:「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背後隱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朴實,照例那背後隱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作家的筆端始終傾注著一種悲愴的情感。他清醒認識到湘西社會處處呈現著「人性美」卻又充滿著苦難而又無法擺脫命運陰影的社會現實。小說《三三》中,少女三三在如畫的風景中守著一座依山傍水而建的碾坊,忙活生計。雖然辛苦,然而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許多人生活還從容,而為一堡子中人所羨慕的。」這種從容、平靜的生活,由於一位城裡年輕人的到來而被打破,美麗單純的三三與城裡人產生了微妙的感情聯系。小說的結尾,城裡的青年病死了,滿懷著希望去看城裡人的三三和母親惆悵地回了家,回到了從前「從容」的生活中去了。一場情感的波動迅即地平息了。然而,三三真能「從容」的生活嗎?城裡青年帶給她對外部世界的幻想,能讓她一如從前那樣無憂五無慮。活潑快活嗎?不能不讓人生出隱隱的擔憂。這種天性善良的湘西邊民不能把握自己命運的痛苦,在《蕭蕭》顯示的更充分。給人做「童養媳」的蕭蕭,只是由於偶然的原因她生了男孩,而不是她命運自由發展的結果。這種已不能自由發展的生命形式,表明在外來因素的影響下,健康自然的人性已面臨社會環境的挑戰。字里行間飽含著作家的巨大悲痛和擔憂。作家已經看到了湘西兒女對自己命運的覺醒和抗爭。《丈夫》中的鄉下農民把大把的鈔票扔在地上,領著妻子回家;《貴生》中逆來順受的貴生,在得知相愛的人被王爺霸佔以後,終於放火燒了雜貨鋪……在作家的代表作《邊城》的姐妹篇《長河中》,主人公渴望把握自己命運的覺醒和抗爭,有了更深層意義上的表現。《邊城》是一幅美妙的人物風景畫,自然風光優美的茶峒,一切是那樣的平靜、和諧與平凡。茶峒的山水、竹篁、黃昏、月夜,「如山頭黃麂一樣」乖巧天真的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一派純真,身體發膚都膠注在自然美中,儼然自然處子。但溫和平靜的人物和風景,卻沖淡不了綿延不斷的、平凡的讓人難受、讓人心痛的悲劇氛圍。翠翠的父母由對歌而相愛,卻不能結婚,終成悲劇。翠翠的誕生不僅是母親生命的延續,也是母親悲劇在另一種意義上的延續。這種悲劇的疊演,何其不同又何其相似?善良、淳樸的老船工「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身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裡生活下去」。許許多多的問題在糾結著他蒼老的生命,而最終讓「碾坊」擊倒,在雷雨之夜離去。無論怎樣的良善和於世無爭,卻難逃命運的派定。翠翠渴望著純真的愛情,她在等二老回來,「這個人也許永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湘西人就是在這種渴望等待中默默地與命運抗爭。這是一種湘西命運的悲劇。
在《長河》里,這種渴望已發展成為一種靈魂的騷動和吶喊。《長河》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歷史寫實,它記錄了抗戰前夕湘西社會的動盪不安的社會現實和主人公面對外部環境沖擊,情緒的波動和淳樸生命形式的變化。同樣是活潑純潔的少女夭夭,飽經生活磨難的老水手,他們身上同樣散發著淳樸的人性美,但這種美已經帶上時代的烙印,而有別於《邊城》里的翠翠和老船夫,三黑子已經在渴望有一天對世界的支配權。從《邊城》到《長河》,實際就是一種象徵,影射出湘西從一個關閉的、充滿原始習俗的自給自足的鄉村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歷史進程,生命形式的變化。沈從文一直是以一種矛盾的心態在關注著這種變化。一方面,他贊嘆自在狀態下淳樸、健康的生命形式,對外部環境沖擊下人性的變異表現的憂慮和惆悵;一方面,又對在湘西自然中「靜態」生活、對歷史和社會變化毫無反應的淳樸善良、蒙昧自足的人性寄予深深的同情。這種矛盾,是湘西社會發展的矛盾,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矛盾。
許多人都有同樣的看法,即沈從文的「湘西世界」是他作為另一世界的否定形象而設置的。他對生命形式的把握也始終是以都市生命狀態為對照的。將《邊城》與《紳士的太太》,《柏子》與《八駿圖》放在一起比較,這種對照就非常鮮明。一邊是一個充滿勃勃生命、純凈、誠實、友愛的世界;一邊是人性泯滅、骯臟、充滿著欺詐的昏天黑地。顯然,這是以未被「文明」浸染的古樸民風,對都市上流社會道德風氣的反抗,是讓人性反歸自然,反樸歸真,這也是他揭露社會的最終目的,是把握「生命形式」的真正意義所在。作家企圖用他精心構築的「湘西世界」里健康、淳樸、充滿活力的生命形式來救治虛偽、怯懦、自私的民族老化症。盡管,已被歷史證明此路不通,但不可否認作家的真誠和這種生命形式的獨有魅力。「好看的都應當長遠存在」。這種為歲月沉澱下來的生命形式所呈現的人性美也是長遠存在的。
二、自然美的建構在沈從文精心構築的湘西世界裡,生命形式的把握是在湘西這塊特定的地域里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湘西世界的生命形式所呈現出來的至真至善的人性美與自然美交相輝映,形成了沈從文小說中獨具特色的景觀。如果說人性美是他著力表現和把握的核心,那麼自然美是其突出的特徵。在作家的筆下,自然不僅是美的,也是度量人性的標准。從這個角度看,沈從文的湘西小說世界,實際上是作家著力表現的自然美的世界。
他的湘西題材的小說多數敘寫的是下層社會的日常生活現象,他把視點始終對准湘西的水手、士兵、妓女等貧苦大眾。描摹這些自然生命在這片多情山水中的生活、勞動和生命的繁衍。他的湘西自然世界,是一幅清新明麗、美麗生動的風景畫,揮灑著活力的健康人性則是這道風景中跳動的精靈。他的湘西自然美的世界,為人而設,為人而置,帶有奇幻風光的景色是保持著原始形態生命的生活空間,這里的生命與這片山水渾然為一,山水便也充滿了感情的成分和生命的活力。湘西人與湘西風光疊合在一起,在這片自然山水中實現了自己的生命,生命又在自然中轉活,這也是作家對湘西這片土地上生命形式的真正感情。人與自然合一,生命力與自然力的合一,才是這片山水奇異、新鮮的真正原因。
在作家湘西小說自然美的建構中,湘西的山水之間始終浮現著人的靈魂。小說《長河》中,作家是將人與桔樹的生命都視作湘西土地的自然產物,人樹共存的歷史便也有了潛源。人樹已渾然成為生命的一體。作家寫桔樹「樹不甚高,終年綠葉濃翠。仲夏開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後,綴系在枝頭間果實。被嚴霜侵染,丹朱明黃,耀人眼目,遠望但見一片光明。」(《人與地》)這樣一幅美麗的圖畫,既是寫樹,也是寫人,是人格的一種象徵。人與樹已經交織在一起,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統一,形成茁壯、熱烈、向上的湘西生命特質。
在沈從文建構的自然美中,山水一體,是作家筆下常寫的對象,這是湘西生命生活的空間。在作家的筆下,湘西的山是秀拔、峻峭的、孕植著生命的厚重,湘西的水清澈、透明、緩緩流動。在這種環境中生長的湘西人,性格中既有山的堅實剛強,又有水的柔婉與純凈。這種山水構成了湘西特有的自然美境和人物氣質。他的許多交織著愛和美的故事都是在山水之間發生的。在《邊城》里,作者這樣寫茶峒「憑水依山築城」,「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著一戶單獨人家」「靜靜的河水即或深到不能一籬見底,卻依然清澈透明」,翠翠為清山綠水沐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這里的山水不僅以富足的資源養育了人的生命,更以其天資的美麗陶冶著人的靈魂。《邊城》的主人公四時都在享受著山水所賜予的生命和靈氣,表現出至純至真的美,已經與山水融合在一起。《三三》、《長河》等小說中我們同樣能觸摸到山水交融所體現出的美感。
沈從文的筆下,自然美總是在動靜相依中建構起來,這實質上是動靜結合所構成的流動美。《長河》里的老水手一生沉浮,劫難中妻兒喪亡,回到楓木坳時已白發蒼蒼,歲月帶走了他的青春、他的夢想、卻沒有帶走他純真、質朴、善良的人性。就象他居住的祠堂前的老楓樹,到了秋天,葉子「鍍上一片黃、一片紅、一片紫」,在「太陽光溫和中微帶寒意」,卻「越發清疏而爽朗」。歲月長河無情流逝,在老水手身只有仁慈、寬厚的自然本性是不變的。在這里,一動一靜,讀者在默默中感受著歲月長河的流淌。
在沈從文的作品中,樹經常是他富動於靜的描寫對象。楓樹、柏樹、桔樹……皆從土地中獲取養料,從太陽取得光熱,風雨摧它不折,進入冬日,也那般清疏爽朗,有「無可形容的靜美」。這種靜美,飽含著生命、力量和希望,它已融入湘西人的血液之中,與湘西的自然山水合而為一,這也是沈從文作品中自然美構成的全部表現。
在作家的筆端,故鄉的山川風物美麗充滿生機。碧藍的天空、蒼翠的山林、清澈的河水、竹篁的鳥鳴,夕陽下的渡口……無不傳達出一種自然世界裡充滿桃源風光的意趣,飽含著作家對故鄉的熱愛。春日香花山草,開遍山野,秋則桔柚滿園,香馥醉人。那茶峒、沅陵、辰河,風光旖旎、景色宜人,猶如宋代山水畫一般。沈從文注意到這種自然景觀給他的小說創作中注入的生機,因此,他反復強調,故鄉的山水給予人的特有的教育,即使人能夠具備足夠的感悟力去對大自然和人生觀照透視。他不但透視大自然的生命律動,而且去反觀都市文明這一生活層面。在反觀的過程中沈從文愈加感到了湘西人民在這片原始空間中對生命力認識的透徹,而都市文明的一切抽象概念,則無不蒼白和乏力。作家對自然給予他的人生的感悟也就珍愛有加。他說:「盡我到陽光下去認識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萬江百物的動靜」。「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系」。這種在大自然中對生命力的感悟,使作家接近人生時「永遠是藝術家的感情,卻不是道德君子的感情」。正因為一切從藝術家的感情出發,作家才對湘西的生命形式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因為這樣的生命是得天地靈氣而獨秀的。在他的湘西世界裡。湘西生命與湘西自然融為一體,成為永恆。這也是沈從文自然美構築的真正價值。
作家筆下的湘西世界,凝集著作家心中的惆悵和痛苦,欣悅和希冀。作家用秀麗的文字表現他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山水和生命,依戀、熱愛之情躍然紙上。字里行間對本民族發自心底深處的隱痛,令人掩卷長思。沈從文看到了歷史演變的無情規律,他所眷戀的湘西邊地樸素的人性美,總在不斷遭受現代「文明」的洗刷和吞噬。他始終處於人性美被毀滅的顫栗之中。但他沒有看到一種新的人與人的關系,正在當地中國的土地上生長,他無法找到改造世界的有效途徑,這是沈從文的片面。盡管如此,沈從文作為一位真誠的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現代作家,他的作品和人格贏得了人們的贊譽,他構築的「湘西世界」業已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道永恆的「風景」。

3. 對聯蕭蕭春雨潤滿園的下聯

陣陣秋風斂落葉 自己編的

4. 湘女瀟瀟為什麼蕭蕭丈夫的花狗的兒子從不生氣

香凝香閣 櫻舞櫻園 何處瀟瀟竹林盡蕭蕭 卻道漣漣清淚憐憐 韻弦韻樓 桃蹈桃林 為何遙遙柳枝盪搖搖 平凝漪漪湘沁依依

5. 求 沈從文的蕭蕭原文 謝謝

《蕭蕭》

沈從文

鄉下人吹嗩吶接媳婦,到了十二月是成天有的事情。
嗩吶後面一頂花轎,兩個夫子平平穩穩的抬著,轎中人被銅鎖鎖在裡面,雖穿了平時不上過身的體面紅綠衣裳,也仍然得荷荷大哭。在這些小女人心中,做新娘子,從母親身邊離開,且准備作他人的母親,從此必然將有許多新事情等待發生。像做夢一樣,將同一個陌生男子漢在一個床上睡覺,做著承宗接祖的事情。這些事想起來,當然有些害怕,所以照例覺得要哭哭,就哭了。
也有做媳婦不哭的人。蕭蕭做媳婦就不哭。這女人沒有母親,從小寄養到伯父種田的莊子上,終日提個小竹兜籮,在路旁田坎撿狗屎。出嫁只是從這家轉到那家。因此到那一天,這女人還只是笑。她又不害羞,又不怕。她是什麼事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新媳婦了。
蕭蕭做媳婦時年紀十二歲,有一個小丈夫,年紀還不到三歲。丈夫比她年少十來歲,斷奶還不多久。地方有這么一個老規矩,過了門,她喊他做弟弟。她每天應作的事是抱弟弟到村前柳樹下去玩,到溪邊去玩,餓了,喂東西吃,哭了,就哄他,摘南爪花或狗尾草戴到小丈夫頭上,或者連連親嘴,一面說:「弟弟,哪,啵。再來,啵。」在那滿是骯臟的小臉上親了又親,孩子於是便笑了。孩子一歡喜興奮,行動粗野起來,會用短短的小手亂抓蕭蕭的頭發。那是平時不大能收拾蓬蓬鬆鬆在頭上的黃發。有時候,垂到腦後那條小辮兒被拉得太久,把紅絨線結也弄鬆了,生了氣,就撻那弟弟幾下,弟弟自然哇的哭出聲來。蕭蕭於是也裝成要哭的樣子,用手指著弟弟的哭臉,說:「哪,人不講理,可不行!」
天晴落雨日子混下去,每日抱抱丈夫,也幫同家中作點雜事,能動手的就動手。又時常到溪溝里去洗衣,搓尿片,一面還撿拾有花紋的田螺給坐在身邊的小丈夫玩。到了夜裡睡覺,便常常做這種年齡人所做過的夢,夢到後門角落或別的什麼地方撿得大把大把銅錢,吃好東西,爬樹,自己變成魚到水中各處溜,或一時彷彿身子很小很輕,飛到天上眾星中,沒有一個人,只是一片白,一片金光,於是大喊「媽!」人就嚇醒了。醒來心裡還只是跳。
吵了隔壁的人,不免罵著:「瘋子,你想什麼!白天玩得瘋,晚上就做夢!」
蕭蕭聽著卻不作聲,只是咕咕的笑。也有很好很爽快的夢,為丈夫哭醒的事情。那丈夫本來晚上在自己母親身邊睡,吃奶方便,但是吃多了奶,或因另外情形,半夜大哭,起來放水拉稀是常有的事。丈夫哭到婆婆無可奈何,於是蕭蕭輕腳輕手爬起床來,睡眼迷濛,走到床邊,把人抱起,給他看月光,看星光;或者仍然啵啵的親嘴,互相覷著,孩子氣的「嗨嗨,看貓呵!」那樣喊著哄著,於是丈夫笑了。玩一會會,睏倦起來,慢慢的闔上眼。人睡定後,放上床,站在床邊看著,聽遠處一傳一遞的雞叫,知道天快到什麼時候了,於是仍然蜷到小床上睡去。天亮後,雖不做夢,卻可以無意中閉眼開眼,看一陣在面前空中變幻無端的黃邊紫心葵花,那是一種真正的享受。
蕭蕭嫁過了門,做了拳頭大的丈夫小媳婦,一切並不比先前受苦,這只看她一年來身體發育就可明白。風里雨里過日子,像一株長在園角落不為人注意的蓖麻,大葉大枝,日增茂盛,這小女人簡直是全不為丈夫設想那麼似的,一天比一天長大起來了。
夏夜光景說來如做夢。大家飯後坐到院中心歇涼,揮搖蒲扇,看天上的星同屋角的螢,聽南瓜棚上紡織娘咯咯咯拖長聲音紡車,遠近聲音繁密如落雨,禾花風翛翛吹到臉上,正是讓人在各種方便中說笑話的時候。
蕭蕭好高,一個人常常爬到草料堆上去,抱了已經熟睡的丈夫在懷里,輕輕的輕輕的隨意唱著自編的四句頭山歌。唱來唱去卻把自己也催眠起來,快要睡去了。
在院壩中,公公婆婆,祖父祖母,另外還有幫工漢子兩個,散亂的坐在小板凳上,擺龍門陣學古,輪流下去打發上半夜。
祖父身邊有個煙包,在黑暗中放光。這用艾蒿作成的煙包,是驅逐長腳蚊得力東西,蜷在祖父腳邊,猶如一條烏梢蛇。間或又拿起來晃那麼幾下。
想起白天場上的事情,祖父開口說話:「我聽三金說,前天又有女學生過身。」
大家就哄然笑了起來。
這笑的意義何在?只因為在大家印象中,都知道女學生沒有辮子,留下個鵪鶉尾巴,像個尼姑,又不完全像。穿的衣服像洋人,又不是洋人。吃的,用的,……總而言之,事事不同,一想起來就覺得怪可笑!
蕭蕭不大明白,她不笑。所以老祖父又說話了。他說:「蕭蕭,你長大了,將來也會做女學生!」
大家於是更哄然大笑起來。
蕭蕭為人並不愚蠢,覺得這一定是不利於己的一件事情,所以介面便說:「爺爺,我不做女學生。」
「你像個女學生,不做可不行。」
「我一定不做。」
眾人有意取笑,異口同聲的說:「蕭蕭,爺爺說得對,你非做女學生不行!」
蕭蕭急得無可如何,「做就做,我不怕。」其實做女學生有什麼不好,蕭蕭全不知道。
女學生這東西,在本鄉的確永遠是奇聞。每年一到六月天,據說放「水假」日子一到,照例便有三三五五女學生,由一個荒謬不經的熱鬧地方來,到另一個遠地方去,取道從本地過身。從鄉下人眼中看來,這些人都近於另一世界中活下的人,裝扮奇奇怪怪,行為更不可思議。這種女學生過身時,使一村人都可以說一整天的笑話。
祖父是當地一個人物,因為想起所知道的女學生在大城中的生活情形,所以說笑話要蕭蕭也去作女學生。一面聽到這話,就感覺一種打哈哈趣味,一面還有那被說的蕭蕭感覺一種惶恐,說這話的不為無意義了。
女學生由祖父方面所知道的是這樣一種人:她們穿衣服不管天氣冷暖,吃東西不問飢飽,晚上交到子時才睡覺,白天正經事全不作,只知唱歌打球,讀洋書。她們都會花錢,一年用的錢可以買十六隻水牛。她們在省里京里想往什麼地方去時,不必走路,只要鑽進一個大匣子中,那匣子就可以帶她到地。城市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大小不同匣子,都用機器開動。她們在學校,男女在一處上課讀書,人熟了,就隨意同那男子睡覺,也不要媒人,也不要財禮,名叫「自由」。她們也做做州縣官,帶家眷上任,男子仍然喊作「老爺」,小孩子叫「少爺」。她們自己不養牛,卻吃牛奶羊奶,如小牛小羊;買那奶時是用鐵罐子盛的。她們無事時到一個唱戲地方去,那地方完全像個大廟,從衣袋中取出一塊洋錢來(那洋錢在鄉下可買五隻母雞),買了一小方紙片兒,拿了那紙片到裡面去,就可以坐下看洋人扮演影子戲。她們被冤了,不賭咒,不哭。她們年紀有老到二十四歲還不肯嫁人的,有老到三十四十居然還好意思嫁人的。她們不怕男子,男子不能使她們受委屈,一受委屈就上衙門打官司,要官罰男子的款,這筆錢她有時獨占自己花用,有時和官平分。
她們不洗衣煮飯,也不養豬喂雞;有了小孩子,也只花五塊錢或十塊錢一月,雇個人專管小孩,自己仍然整天看戲打牌,或者讀那些沒有用處的閑書。……
總而言之,說來事事都希奇古怪,和莊稼人不同,有的簡直還可說豈有此理。這時經祖父一為說明,聽過這活的蕭蕭,心中卻忽然有了一種模模糊糊的願望,以為倘若她也是個女學生,她是不是照祖父說的女學生一個樣子去做那些事情?不管好歹,女學生並不可怕,因此一來,卻已為這鄉下姑娘初次體念到了。
因為聽祖父說起女學生是怎樣的人物,到後蕭蕭獨自笑得特別久。笑夠了時,她說:「爺爺,明天有女學生過路,你喊我,我要看看。」
「你看,她們捉你去作丫頭。」
「我不怕她們。」
「她們讀洋書念經你也不怕?」
「念觀音菩薩消災經,念緊箍咒,我都不怕。」
「她們咬人,和做官的一樣,專吃鄉下人,吃人骨頭渣渣也不吐,你不怕?」
蕭蕭肯定的回答說:「也不怕。」
可是這時節蕭蕭手上所抱的丈夫,不知為甚麼,在睡夢中哭了,媳婦於是用作母親的聲勢,半哄半嚇的說:「弟弟,弟弟,不許哭,不許哭,女學生咬人來了。」
丈夫還仍然哭著,得抱起各處走走。蕭蕭抱著丈夫離開了祖父,祖父同人說另外一樣古話去了。
蕭蕭從此以後心中有個「女學生」。做夢也便常常夢到女學生,且夢到同這些人並排走路。彷彿也坐過那種自己會走路的匣子,她又覺得這匣子並不比自己跑路更快。在夢中那匣子的形體同谷倉差不多,裡面還有小小灰色老鼠,眼珠子紅紅的,各處亂跑,有時鑽到門縫里去,把個小尾巴露在外邊。
因為有這樣一段經過,祖父從此喊蕭蕭不喊「小丫頭」,不喊「蕭蕭」,卻喚作「女學生」。在不經意中蕭蕭答應得很好。
鄉下里日子也如世界上一般日子,時時不同。世界上人把日子糟蹋,和蕭蕭一類人家把日子吝惜是同樣的,各有所得,各屬分定。許多城市中文明人,把一個夏天完全消磨到軟綢衣服、精美飲料以及種種好事情上面。蕭蕭的一家,因為一個夏天的勞作,卻得了十多斤細麻,二三十擔瓜。
作小媳婦的蕭蕭,一個夏天中,一面照料丈夫,一面還績了細麻四斤。
到秋八月工人摘瓜,在瓜間玩,看碩大如盆、上面滿是灰粉的大南瓜,成排成堆擺到地上,很有趣味。時間到摘爪,秋天真的已來了,院子中各處有從屋後林子里樹上吹來的大紅大黃木葉。蕭蕭在瓜旁站定,手拿木葉一束,為丈夫編小小笠帽玩。
工人中有個名叫花狗,年紀二十三歲,抱了蕭蕭的丈夫到棗樹下去打棗子。小小竹竿打在棗樹上,落棗滿地。
「花狗大①,莫打了,太多了吃不完。」
雖這樣喊,還不動身。到後,彷彿完全因為丈夫要棗子,花狗才不聽話。
蕭蕭於是又警告她那小丈夫:「弟弟,弟弟,來,不許撿了。吃多了生東西肚子痛!」
丈夫聽話,兜了大堆棗子向蕭蕭身邊走來,請蕭蕭吃棗子。
「姊姊吃,這是大的。」
「我不吃。」
「要吃一顆!」
她兩手那裡有空!木葉帽正在制邊,工夫要緊,還正要個人幫忙!
「弟弟,把棗子喂我口裡。」
丈夫照她的命令作事,作完了覺得有趣,哈哈大笑。
她要他放下棗子幫忙捏緊帽邊,便於添加新木葉。
丈夫照她吩咐作事,但老是頑皮的搖動,口中唱歌。這孩子原來像一隻貓,歡喜時就得搗亂。
「弟弟,你唱的是什麼?」
「我唱花狗大告我的山歌。」
「好好的唱一個給我聽。」
丈夫於是幫忙拉著帽邊,一面就唱下去,照所記到的歌唱:天上起雲雲起花,包穀林里種豆莢,豆莢纏壞包穀樹,嬌妹纏壞後生家。
天上起雲雲重雲,地下埋墳墳重墳,嬌妹洗碗碗重碗,嬌妹床上人重人。
歌中意義丈夫全不明白,唱完了就問蕭蕭好不好。蕭蕭說好,並且問從誰學來的,她知道是花狗教他的,卻故意盤問他。
「花狗大告我,他說還有好多歌,長大了再教我唱。」
聽說花狗會唱歌,蕭蕭說:「花狗大,花狗大,你唱一個正經好聽的歌我聽聽。」
那花狗,面如其心,生長得不很正氣,知道蕭蕭要聽歌,人也快到聽歌的年齡了,就給她唱「十歲娘子一歲夫」。那故事說的是妻年大,可以隨便到外面作一點不規矩事情;夫年小,只知吃奶,讓他吃奶。這歌丈夫完全不懂,懂到一點兒的是蕭蕭。把歌聽過後,蕭蕭裝成「我全明白」那種神氣,她用生氣的樣子,對花狗說:「花狗大,這個不行,這是罵人的歌!」
花狗分辯說:「不是罵人的歌。」
「我明白,是罵人的歌。」
花狗難得說多話,歌已經唱過了,錯了陪禮,只有不再唱。他看她已經有點懂事了,怕她回頭告祖父,會挨頓臭罵,就把話支吾開,扯到「女學生」
①花狗大的「大」字,即大哥簡稱。
上頭去。他問蕭蕭,看不看過女學生習體操唱洋歌的事情。
若不是花狗提起,蕭蕭幾乎已忘卻了這事情。這時又提到女學生,她問花狗近來有沒有女學生過路,她想看看。
花狗一面把南瓜從棚架邊抱到牆角去,告她女學生唱歌的事情,這些事的來源還是蕭蕭的那個祖父。他在蕭蕭面前說了點大活,說他曾經到官路上見過四個女學生,她們都拿得有旗幟,走長路流汗喘氣之中仍然唱歌,同軍人所唱的一模一樣。不消說,這自然完全是胡謅的笑話。可是那故事把蕭蕭可樂壞了。因為花狗說這個就叫做「自由」。
花狗是起眼動眉毛、一打兩頭翹、會說會笑的一個人。聽蕭蕭帶著欲羨口氣說「花狗大,你膀子真大」,他就說:「我不止膀子大。」
「你身個子也大。」
「我全身無處不大。」
蕭蕭還不大懂得這個話的意思,只覺得憨而好笑。
到蕭蕭抱了她的丈夫走去以後,同花狗在一起摘瓜,取名字叫啞巴的,開了平時不常開的口。
「花狗,你少壞點。人家是十三歲黃花女,還要等十二年後才圓房!」
花狗不做聲,打了那伙計一巴掌,走到棗樹下撿落地棗去了。
到摘瓜的秋天,日子計算起來,蕭蕭過丈夫家有一年來了。
幾次降霜落雪,幾次清明穀雨,一家中人都說蕭蕭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櫥飯,四季無疾病,倒發育得這樣快。婆婆雖生來像一把剪子,把凡是給蕭蕭暴長的機會都剪去了,但鄉下的日頭同空氣都幫助人長大,卻不是折磨可以阻攔得住。
蕭蕭十五歲時已高如成人,心卻還是一顆糊糊塗塗的心。
人大了一點,家中做的事也多了一點。績麻、紡線、洗衣、照料丈夫以外,打豬草推磨一些事情也要作,還有漿紗織布。凡事都學,學學就會了。
鄉下習慣凡是行有餘力的都可從勞作中攢點本分私房,兩三年來僅僅蕭蕭個人份上所聚集的粗細麻和紡就的棉紗,也夠蕭蕭坐到土機上拋三個月的梭子了。
丈夫早斷了奶。婆婆有了新兒子,這五歲兒子就像歸蕭蕭獨有了。不論做什麼,走到什麼地方去,丈夫總跟在身邊。丈夫有些方面很怕她,當她如母親,不敢多事。他們倆實在感情不壞。
地方稍稍進步,祖父的笑話轉到「蕭蕭你也把辮子剪去好自由」那一類事上去了。聽著這話的蕭蕭,某個夏天也看過了一次女學生,雖不把祖父笑話認真,可是每一次在祖父說過這笑話以後,她到水邊去,必不自覺的用手捏著辮子末梢,設想沒有辮子的人那種神氣,那點趣味。
打豬草,帶丈夫上螺螄山的山陰是常有的事。
小孩子不知事故,聽別人唱歌也唱歌。一開腔唱歌,就把花狗引來了。
花狗對蕭蕭生了另外一種心,蕭蕭有點明白了,常常覺得惶恐不安。但花狗是男子,凡是男子的美德惡德都不缺少,勞動力強,手腳勤快,又會玩會說,所以一面使蕭蕭的丈夫非常歡喜同他玩,一面一有機會即纏在蕭蕭身邊,且總是想方設法把蕭蕭那點惶恐減去。
山大人小,到處是樹林蒙茸,平時不知道蕭蕭所在,花狗就站在高處唱歌逗蕭蕭身邊的丈夫;丈夫小口一開,花狗穿山越嶺就來到蕭蕭面前了。
見了花狗,小孩子只有歡喜,不知其他。他原要花狗為他編草蟲玩,做竹簫哨子玩,花狗想方法支使他到一個遠處去找材料,便坐到蕭蕭身邊來,要蕭蕭聽他唱那使人開心紅臉的歌。她有時覺得害怕,不許丈夫走開;有時又像有了花狗在身邊,打發丈夫走去反倒好一點。終於有一大,蕭蕭就這樣給花狗把心竅子唱開,變成個婦人了。
那時節,丈夫走到山下采刺莓去了,花狗唱了許多歌,到後卻向蕭蕭唱:嬌家門前一重坡,別人走少郎走多,鐵打草鞋穿爛了,不是為你為哪個?
末了卻向蕭蕭說:「我為你睡不著覺。」他又說他賭咒不把這事情告給人。聽了這些話仍然不懂什麼的蕭蕭,眼睛只注意到他那一對粗粗的手膀子,耳朵只注意到他最後一句話。末了花狗大便又唱了許多歌給她聽。她心裡亂了。她要他當真對天賭咒,賭過了咒,一切好像有了保障,她就一切盡他了。
到丈夫返身時,手被毛毛蟲螫傷,腫了一大片,走到蕭蕭身邊。蕭蕭捏緊這一隻小手,且用口去呵它,吮它,想起剛才的糊塗,才彷彿明白自己作了一點不大好的糊塗事。
花狗誘她做壞事情是麥黃四月,到六月,李子熟了,她歡喜吃生李子。
她覺得身體有點特別,在山上碰到花狗,就將這事情告給他,問他怎麼辦。
討論了多久,花狗全無主意。雖以前自己當天賭得有咒,也仍然無主意。
原來這傢伙個子大,膽量小。個子大容易做錯事,膽量小做了錯事就想不出辦法。
到後,蕭蕭捏著自己那條烏梢蛇似的大辮子,想起城裡了,她說:「花狗大,我們到城裡去自由,幫幫人過日子,不好么?」
「那怎麼行?到城裡去做什麼?」
「我肚子大了,那不成。」
「我們找葯去。場上有郎中賣葯。」
「你趕快找葯來,我想……」
「你想逃到城裡去自由,不成的。人生面不熟,討飯也有規矩,不能隨便!」
「你這沒有良心的,你害了我,我想死!」
「我賭咒不辜負你。」
「負不負我有什麼用,幫我個忙,趕快拿去肚子里這塊肉罷。我害怕!」
花狗不再做聲,過了一會,便走開了。不久丈夫從他處拿了大把山裡紅果子回來,見蕭蕭一個人坐在草地上眼睛紅紅的,丈夫心中納罕。看了一會,問蕭蕭:「姊姊,為甚麼哭?」
「不為甚麼,毛毛蟲落到眼睛窩里,痛。」
「我吹吹罷。」
「不要吹。」
「你瞧我,得這些這些。」
他把手中拿的和從溪中撿來放在衣口袋裡的小蚌、石頭全部陳列到蕭蕭面前,蕭蕭淚眼婆娑看了一會,勉強笑著說:「弟弟,我們要好,我哭你莫告家中。告家中我可要生氣!」到後這事情家中當真就無人知道。
過了半個月,花狗不辭而行,把自己所有的衣褲都拿去了。祖父問同住的長工啞巴,知不知道他為什麼走路,走哪兒去?是上山落草,還是作薛仁貴投軍?啞巴只是搖頭,說花狗還欠了他兩百錢,臨走時話都不留一句,為人少良心。啞巴說他自己的話,並沒有把花狗走的理由說明。因此這一家希奇一整天,談論一整天。不過這工人既不愉走物件,又不拐帶別的,這事情過後不久,自然也就把他忘掉了。
蕭蕭仍然是往日的蕭蕭。她能夠忘記花狗就好了,但是肚子真有些不同了,肚中東西總在動,使她常常一個人干發急,盡做怪夢。
她脾氣壞了一點,這壞處只有丈夫知道,因為她對丈夫似乎嚴厲苛刻了好些。
仍然每天同丈夫在一處,她的心,想到的事自己也不十分明白。她常想,我現在死了,什麼都好了。可是為什麼要死?她還很高興活下去,願意活下去。
家中人不拘誰在無意中提起關於丈夫弟弟的話,提起小孩子,提起花狗,都像使這話如拳頭,在蕭蕭胸口上重重一擊。
到九月,她擔心人知道更多了,引丈夫廟里去玩,就私自許願,吃了一大把香灰。吃香灰被她丈夫看見了,丈夫問這是做甚麼,蕭蕭就說肚痛,應當吃這個。蕭蕭自然說謊。雖說求菩薩保佑,菩薩當然沒有如她的希望,肚子中長大的東西依舊在慢慢的長大。
她又常常往溪里去喝冷水,給丈夫看見時,丈夫問她,她就說口渴。
一切她所想到的方法都沒有能夠使她與自己不歡喜的東西分開。大肚子只有丈夫一人知道,他卻不敢告這件事給父母曉得。因為時間長久,年齡不同,丈夫有些時候對於蕭蕭的怕同愛,比對於父母還深切。
她還記得那花狗賭咒那一天里的事情,如同記著其他事情一樣。到秋天,屋前屋後毛毛蟲都結繭,成了各種好看蝶蛾,丈夫像故意折磨她一樣,常常提起幾個月前被毛毛蟲螫手的舊話,使蕭蕭心裡難過。她因此極恨毛毛蟲,見了那小蟲就想用腳去踹。
有一天,又聽人說有好些女學生過路,聽過這話的蕭蕭,睜了眼做過一陣夢,愣愣的對日頭出處痴了半天。
蕭蕭步花狗後塵,也想逃走,收拾一點東西預備跟了女學生走的那條路上城去自由。但沒有動身,就被家裡人發覺了。這種打算照鄉下人說來是一件大事,於是把她兩手捆了起來,丟在灶屋邊,餓了一天。
家中追究這逃走的根源,才明白這個十年後預備給小丈夫生兒子繼香火的蕭蕭肚子已被另一個人搶先下了種。這在一家人生活中真是了不得的一件大事!一家人的平靜生活,為這件新事全弄亂了。生氣的生氣,流淚的流淚,罵人的罵人,各按本分亂下去。懸梁,投水,吃毒葯,被禁困著的蕭蕭,諸事漫無邊際的全想到了,究竟是年紀太小,捨不得死,卻不曾做。於是祖父從現實出發,想出個聰明主意,把蕭蕭關在房裡,派兩人好好看守著,請蕭蕭本族的人來說話,照規矩,看是「沉潭」還是「發賣」?蕭蕭家中人要面子,就沉潭淹死了她,捨不得死就發賣。蕭蕭只有一個伯父,在近處莊子里為人種田,去請他時先還以為是吃酒,到了才知是這樣丟臉事情,弄得這老實忠厚的家長手足無措。
大肚子作證,什麼也沒有可說。照習慣,沉潭多是讀過「子曰」的族長愛面子才作出的蠢事。伯父不讀「子曰」,不忍把蕭蕭當犧牲,蕭蕭當然應當嫁人作「二路親」了。
這也是一種處罰,好像極其自然,照習慣受損失的是丈夫家裡,然而卻可以在改嫁上收回一筆錢,當作賠償損失的數目。那伯父把這事情告給了蕭蕭,就要走路。蕭蕭拉著伯父衣角不放,只是幽幽的哭。伯父搖了一會頭,一句話不說,仍然走了。
一時沒有相當的人家來要蕭蕭,送到遠處去也得有人,因此暫時就仍然在丈夫家中住下。這件事情既經說明白,照鄉下規矩,倒又像不甚麼要緊,只等待處分,大家反而釋然了。先是小丈夫不能再同蕭蕭在一處,到後又仍然如月前情形,姊弟一般有說有笑的過日子了。
丈夫知道了蕭蕭肚子中有兒子的事情,又知道因為這樣蕭蕭才應當嫁到遠處去。但是丈夫並不願意蕭蕭去,蕭蕭自己也不願意去。大家全莫名其妙,只是照規矩像逼到要這樣做,不得不做。究竟是誰定的規矩,是周公還是周婆,也沒有人說得清楚。
在等候主顧來看人,等到十二月,還沒有人來,蕭蕭只好在這人家過年。
蕭蕭次年二月間,十月滿足,坐草生了一個兒子,團頭大眼,聲響宏壯。
大家把母子二人照料得好好的,照規矩吃蒸雞同江米酒補血,燒紙謝神。一家人都歡喜那兒子。
生下的既是兒子,蕭蕭不嫁別處了。
到蕭蕭正式同丈夫拜堂圓房時,兒子已經年紀十歲,有了半勞動力,能看牛割草,成為家中生產者一員了。平時喊蕭蕭丈夫做大叔,大叔也答應,從不生氣。
這兒子名叫牛兒。牛兒十二歲時也接了親,媳婦年長六歲。媳婦年紀大,方能諸事作幫手,對家中有幫助。嗩吶到門前時,新娘在轎中嗚嗚的哭著,忙壞了那個祖父,曾祖父。
這一天,蕭蕭,抱了自己新生的毛毛,在屋前榆蠟樹籬笆間看熱鬧,同十年前抱丈夫一個樣子。

1929年作

6. 《蕭蕭》中女學生的象徵意義

女學生的象徵意義是:知識分子對於傳統制度的反抗與掙扎。

1、在《蕭蕭》中,對女學生的敘述完全是虛寫,她們就像是小說的後景,不停 地從莊子邊「過身」,農人們對女學生的感情是復雜而有趣的,夾雜著歆羨與輕蔑,而對於這 群他們不了解的人,他們不了解的生活,保持著距離與好奇。

2、「女學生」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給小說一個時代的背景,她們暗示著一種對於 制度的自覺的反省與反抗的力量。 女學生是另一種生活狀態的象徵, 它代表了充分自由與平 等的生存方式。

3、《蕭蕭》簡介
本書為沈從文短篇小說集。本書沿著這條溫情脈脈的情感細流,在憶往裡捕捉都市人生中無從尋覓的靜謐與寧和,面對孤獨並進而堅守,深化了沈從文敏感的體悟力,並進而凝煉成一種自覺的人生探索。《牛》、《菜園》以及同期的《柏子》、《阿金》等小說,顯示出沈從文從早期鄉土追憶的印象式書寫向現實主義深入刻畫的轉變。不同的故事重復一個相同話題——偶然事變完全改變生命進程,由此萌芽了沈從文對人生的哲學思考。對偶然、必然的思考,起始於他的早期創作,並一直延伸到他成熟期的創作。面對偶然的不同人物,層出不窮地散見在作者的文學世界裡,他們既無法更改過去也不能把握未來,生命墮入註定的悲劇。

註:沈從文(1902-1988),中國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因此,沈從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個民族的任何一個,但沈從文本人卻更熱愛苗族,他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對於苗族風情的描述。
沈從文是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

7. 蕭蕭的歌曲《花》的歌詞、


作詞:Ciacia 作曲:林揮斌

她躲在花園里沉思 穿起了花衣服 花兒成了她的保護色
她埋了多餘的瑕疵 撿起了confidence
沖洗了發霉的皮膚 也風幹了 我可以見你了 她說
打算讓你再看一眼完美的模樣 然後再從你回憶里根除
'I will fall in love again」 then she said,'
等著花兒已冬眠 赤裸裸的呼吸被發現」
'I will fall in love again, 某一天'
But now花園是她所相信的空間
她走在花園里沉思 突然間disappeared 花兒總是她的保護色
她甩了橘子柳橙汁 單純的多喝水
梳洗了挑染的發絲 也曬幹了 我可以見你了 她說
打算讓你再看一眼原來的模樣 然後再從你生命里刪除
'I will fall in love again' then she said,
'等著花兒已冬眠 赤裸裸的呼吸被發現'
'I will fall in love again'
某一天走出花園 她穿著單純的T-shirt

8. 北京蕭蕭花園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北京蕭蕭花園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是2016-11-09在北京市豐台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豐台區造甲街110號43幢2077室。

北京蕭蕭花園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6MA009DN08N,企業法人蕭立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北京蕭蕭花園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酒店管理;餐飲管理;會議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企業策劃;經濟貿易咨詢。(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北京蕭蕭花園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9. 《蕭蕭》作品的主題是什麼

1、主題
在人性與制度的對抗中,沈從文寫的是人性的勝利。對於婚姻,蕭蕭以天然的人性來對抗,以於禮法,家人以農人純朴的天性來對抗。這樣的對抗,都是不自覺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這樣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卻隱藏在這些「種田的莊子」里,在這些「種田的莊子」里,沈從文不動聲色地在搭建的是,是他心中愛與美的,永恆的「人性的希臘小廟」。
2、內容梗概
這是一篇描寫湘西社會和少女命運的小說,主人公蕭蕭從小失去父母,在她12歲時,沒有坐花轎穿紅著綠的體面,便不明不白的做了媳婦, 丈夫斷奶不久,不滿三歲。就在她情竇初開時,不免遭人誘奸,因為生了個兒子,才倖免於死,沒有被沉潭。她兒子長到12歲,便娶了個比他大6歲的媳婦,蕭蕭做了婆婆。
3、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沈從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