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青棗6
㈠ 台灣青棗的盆栽
台灣青棗為鼠李科棗屬植物,其學名為毛葉棗(Zizyphus mauritiana Lam.)。台灣青棗是一種熱帶、亞熱帶珍稀水果,植株不高,枝條柔軟,病蟲害少,當年種植當年結果,開花掛果期長,期間又逢國慶、元旦、春節、元宵等佳節,十分適合盆栽。盆栽青棗,樹姿美麗,枝翠花白,果實累累,觀之能怡情養性,嘗之又清脆可口,風味獨特,深受消費者喜愛。近年一些溫帶省份(如河南省等)引入作溫室栽培,效果不錯。用台灣青棗製作盆景完全可以進軍北方市場。
現將台灣青棗盆栽及盆景製作方法和管理要點介紹如下:
(1)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台灣青棗要求較高的溫度,是典型的陽性植物,在充足的陽光下才能生長良好。在年均氣溫18℃以上,極端最低溫≥0℃,10℃以上的活動積溫≥5000℃,霜期不超過15天的地區可以露地盆栽,其餘地區,視情況不同而定,在冷季應進行大棚或溫室栽培。
(2)品種及種苗的選擇:盆栽主要注重觀賞價值,對果實品質的要求不高,對品種的要求不嚴。一般市售的品種如:五十種、五千種、世紀棗、碧雲等均可,注重特色選擇就行。苗木應選優質嫁接苗,介面要低,以5—10厘米以下為好。
(3)花盆及基質的選擇:台灣青棗根系發達,生長快,宜選用直徑35—40厘米的大花盆。基質選用疏鬆、肥沃的泥土。如菜園土或塘泥加約2%的麩餅,充分打碎拌勻,即可上盆。
(4)種植時期:台灣青棗除最冷最熱月份外,其他月份均可栽種,最適宜的種植季節為3—5月份,9—11月份。
(5)整形及設立支柱:台灣青棗苗上盆以後,在苗木介面上面15—20厘米處定苗。當新芽長至5厘米左右時,保留分布大致均勻的新梢3—4個作為主枝,其餘分枝全部抹除,也可以根據不同整形的需要,留下數個枝梢。當主枝長至約50厘米時,在每個主枝旁設立一支柱。支柱材料可用竹枝或木棍,長約50—60厘米,支柱之間用細鐵絲綁扎固定。用繩將主枝按整形需要綁縛在支柱上,使青棗盆景長成一定的形狀。盆景造型不能千篇一律,應該因勢利導,變化多樣。
(6)肥水管理:青棗在適宜的條件下,能周年生長,生長量大,需肥水較多。盆栽青棗應以薄肥勤施為原則。一般可兩周施肥一次,前期以施稀水肥為主,以後可以加大施肥量,每次每株施復合肥30克左右。開花結果以後,應加施適當磷、鉀肥或噴施微肥,使青棗盆景生長更好。要勤淋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見干見濕,每次淋水不能太多,切忌過干過濕;乾旱季節,每天淋水2—3次。
㈡ 青棗怎麼種植
青棗在夏秋季的生長發育期,開花,結果,果實膨大,枝梢生長需要很大的營養消耗,根據樹齡施適量基肥和追肥,追肥以氮肥為主。在每次打葯和噴灑葉面肥時,每15公斤液體中加入「瓜果壯蒂靈」膠囊1粒,提高葯肥葯效的同時強壯結果母枝,使營養運輸導管變粗,加大養分輸送量,滿足花果生長發育的重需要,保花保果,壯果防落果。
採用環割配套「促花王」促控技術代替傳統環剝,消除了環剝對樹體的極大傷害,免除了化學激素殺梢,不用環剝(開甲),就可控梢促花、消毒活性。「促花王2號」是採用高新技術研製成功的果樹陽離子活性劑,塗於環割口便可進入樹體系統,致使果樹生長機能向生殖機能轉化,健壯成花基因及花器子房,多開花,多坐果,連年穩產優質。具體做法是:棗花開20%左右時,使用第一次;待30-35天後再用第二次。使用前,用鈍刀刃在樹干光滑處環割深達木質部,割縫寬1.5毫米左右,1小時後用毛筆在割口縫隙塗1厘米寬乳膏,要來回塗抹,使葯劑進入割口縫隙。
對青棗樹進行修枝整形時只保留主幹上3-4個主枝,每個主枝留3-4條健壯結果母枝即可,其它枝及砧木上的芽全部摘除。8月當枝條至2米以上時,把頂端摘除,以促進橫向生長而形成樹冠。修剪後要及時用「愈傷防腐膜」塗擦封閉傷口,
夏秋季節台灣青棗的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黑斑病、紅蜘蛛、黑天年等,平時要加強果園管理,發現病果、病枝及枯枝落葉要及時深埋或焚毀,適時用「護樹將軍」清園消毒,減少病源和蟲源。初發期可用殺菌劑、殺蟎劑過行防治,防治黑天年可用棉花蘸甲胺磷原液塞進被蛀食的樹洞,以毒殺害蟲。葯液防治時加入適量「新高脂膜」可提高葯效達300%以上,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㈢ 陽台種棵棗,不僅寓意好,還收好多棗,怎麼種呢
大家好,我是河北石家莊晉州農村的容姐,在我們這里,很多人家都會在小院,或者是門前種植一棵棗樹。因為在我們這里有句俗語,叫「一天吃三棗,常年不顯老」,這是因為大棗有健脾養胃的作用,而且還有補血的作用。
棗子不僅營養好,而且還有美好的寓意,所以很多人都喜歡養殖,我們也可以作為盆栽來養。我們作為盆栽來養的時候,只要做好以上幾點,然後加上開花期噴防落素,養在通風好光線足的地方,而且棗樹上長蟲子後,還要進行適當的噴葯,就可以讓棗子長得又多又甜。
㈣ 青棗怎麼種植
青棗種植方法如下:
1、園地選擇:棗樹耐瘠、耐旱,適應性廣,無論是山地還是平原、沙灘或庭院、路旁都可種植,但以選避風向陽、日照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地塊為好。
2、栽植:選用嫁介面癒合良好、根系發育正常、無檢疫性病蟲害的壯苗,在春、秋季都可栽植,但以秋栽為好。無論春栽和秋栽,都以挖lm見方深約2000px的種植穴為好,每株可施農家肥20-30kg作基肥,其上蓋土後再種植。定植深度以嫁介面高出地面50px為宜。
3、整形修剪:栽後可於30~1000px處定干,對二次枝短截,及時抹除基部萌生的幼嫩枝芽,按主幹疏散分層形整枝,樹高控制在2.5 m以下,留6個主枝(基部3個、中部2個、上部1個)。
4、土肥水管理:土:夏季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從栽後第一年起,每年秋季在棗樹落葉後深翻園一次,耕翻深度控制在25~750px。秋季耕翻應結合施基肥。肥:一般1~4年生樹齡,每年株施尿素O.1~0.5kg、磷酸二銨0.1~0.3kg,後視樹齡和樹冠逐年調整施肥量。
5、保花保果: 棗頭摘心:對非延長枝新生棗頭在抽出3~4個二次枝後進行摘心,可顯著提高座果率和果實品質。噴生長調節劑:花期噴0.2%硼砂或每kg水加5~10 mg 「920"等,有利於座果。在采前1個月左右噴灑10~20ml/L的萘乙酸或防落素,可有效減少落果。花期放蜂:放蜂可有效提高座果率和座果均勻度。
6、防治病蟲害:病害:主要有棗瘋病、棗銹病等,棗瘋病屬病毒性病害,防治方法主要是培育無病苗木,選用抗病品種和適時噴葯殺蟲,防止葉蟬傳病。一旦發現病株,立即根除銷毀。棗銹病可用粉銹寧等農葯防治。蟲害:主要有棗粘蟲、棗癭蚊、桃小食心蟲等,可用溴氰菊酯、敵敵畏等對口農葯防治。
7、青棗採收:採收時期:棗果的成熟期主要劃分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加工蜜棗在白熟期採收。鮮食在脆熟期採收。制干棗時,宜在完熟期採收。採收方法:1、手摘法。2、打落法。3、催落法:用乙烯利催落採收。
㈤ 青棗的種植技術有哪些
一、苗木選擇
青棗是經過改良的南方毛葉棗,栽培品種繁多,經過幾年來的品種比較試驗,認為以高朗一號、二號等品種適宜在中、南亞熱帶地區推廣栽培。
青棗樹生長勢旺盛。在選擇苗木時應注意選品種純正,苗木健壯無病,芽眼飽滿,莖粗0.4厘米以上,高度40厘米以上根系發達的苗木
二、合理定植
1、定植時間
青棗是亞熱帶常綠果樹,定植時間可分為春、秋兩季進行。如果有灌溉條件的果園,在10~12月的秋季定植,翌年鮮棗產量可明顯高於當年3月春季定植的棗樹
2、定植密度 株行距以4米×4米或4米×5米為宜,即每667平方米(1畝)定植40株或33株。 3、定植穴 穴寬、深均為0.8~1米。定植穴中要求施入80公斤腐熟過篩農家肥加2-3公斤普泉有機肥,填肥過程中與土壤充分拌勻。
4、定植方法
定植時宜多選用根系保護完好的營養袋棗苗。定植過程中首先將果苗營養袋輕輕取下,然後剪平袋底主根帶土栽於定植穴中。隨後灌足定根水,苗木萌動後即開始施普泉有機肥0.5公斤/株。
三、主要栽培管理技術
(一) 施肥技術
1、新植樹施肥:青棗新植樹由於根系不發達 既需肥料供給又易傷根.因此施肥要堅持薄肥勤施,也就是少吃多餐的原則 一般抽1-2次捎要施l次肥.施普泉有機肥1公斤/株。①底肥;施普泉有機肥2-3公斤/株,採用穴施、施後覆土澆水。
②追肥:追施普泉有機肥1.5-2.5公斤/株,採用穴施、施後覆土澆水。
2、多年生樹施肥
①基肥.2-3月回縮修剪後,每株在樹冠滴水線處開環溝深施普泉有機肥1-2公斤/株。此時施肥斷根具有調節根冠比平衡.有促進枝梢生長的作用。
②壯梢肥.回縮後一個月開始萌發新梢即4—8月新梢不斷抽生。因此在3月中旬,每株樹施普泉有機肥1-2公斤/株,採用穴施、施後覆土澆水。
③促花肥:9-10月開花掛果,因此 要求促花肥在6月中旬施用普泉有機肥1-2公斤/株產,採用穴施、施後覆土澆水。
④壯果肥;11月施用,施普泉有機肥2-3公斤/株,採用穴施、施後覆土澆水。
(二)水分管理
1、枝梢生長期(4.7月),培育樹冠,乾旱時要及時灌水,否則樹勢不強。
2、開花坐果期(9.10月)應暫停灌水,促使植株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
3、果實發育期(11-12月)植株又需大量水分.此期若驟干騾濕則易導致平重落果。
4、採收期(12月)忌大量灌水.否則品質下降。
四、修剪
青棗生長快,掛果量大,枝條軟,定植後應立竹架等進行支撐。修剪的主要工作為,在定植後及時注意選留5~6個主枝,並抹除或剪除其餘芽、枝。進入結果階段,在果徑2厘米大小時須對較粗壯的新梢摘心。注意每次採收完最後一批果後應在嫁介面以上30~50厘米處剪截,以培育第二年的壯枝。
五、病蟲害防治
青棗是較抗病的棗樹。主要病害為白粉病。其症狀為樹干及樹葉長出白色絨毛狀物質。可用噴施粉銹寧乳液3000~5000倍液進行治療。同時,青棗也容易表現為缺素症,如葉面帶狀失綠的缺鎂症,可用氯化鎂300~500倍液葉面噴施三次;
老葉失綠並邊緣枯焦為缺鉀、磷症,可用磷酸二氫鉀300~500倍液葉面噴施;樹中部不規則發生葉片枯黃為缺錳症,可用根施硼砂400倍液加氯化鎂錳500倍液治療。
青棗蟲害主要有金龜子、尺蠖等。幼蟲期可用敵百蟲800倍液噴施,在四五齡可用殺螟松500倍液噴施,為減少農葯殘留應少用氧化樂果以及有機磷農葯。
㈥ 《怎麼種植青棗 青棗如何種植》
青棗栽培管理技術
1.選種:這是大青棗種植的重要一關。果農購買苗木一定要到有「三證」齊全的育苗專業單位,以免因此造成損失。
2.選址
北回歸線以南的大部分地方都適合大青棗生長,但選址應當以選避風向陽、排灌良好、交通便利、微酸性的平地或緩坡地砂質壤土為好。
3.栽植
種植時間以3-5月最適宜,視天氣而定。有水源的地方,全年都可種植。
3.1植間距
大青棗生長迅速,植株壽命長且多利用側枝斜生,樹冠面積大,定植距離以行距6-7米,株距4-5米,每公頃植330-350株(即畝植22-23株)。栽植太密,浪費種苗成本,田間作業困難。
3.2栽植方法
種植植穴直徑60-100厘米寬深,以腐熟堆肥加復合肥、鈣鎂磷肥、硫酸鎂肥、硼肥、碧卡菌肥做底肥,用少量生石灰與表土混合填滿踏實,然後定植壓緊,幼苗基部周圍做20公分淺盆狀,便利灌水,必要時基部包覆稻草,以防烈日蒸曬。
4.管理與施肥
4.1整體修剪
大青棗側枝斜生,樹冠面積大,勤加修剪,保持良好樹型,可減少管理作業上諸多不便,且光照通風良好,可減少病蟲害發生,降低農葯使用量,提高品質,大青棗需每年更新主幹,有些品種還要重新嫁接,方法分為主幹更新修剪,長梢修剪及整枝修剪等。
4.1.1主幹更新修剪
幼樹以單干整枝為主。一年生的棗樹,離地面30公分處剪斷,誘發生長側枝,選健壯、生長位置良好、導向四周3-4條側枝留作主幹,長到1.5米前剪除小芽體。1.5米高後,讓側枝斜向生長,剪去徒長枝或幼小枝梢(要及時剪除砧木枝)。2年生的棗樹,需每年更新一次,於採收完畢後,2月到4月進行主幹更新嫁接工作,在主幹地面上20公分處鋸斷更新或嫁接,新梢嫁接穗上萌發新梢後,留生育良好、位置適當的新梢2-3枝為當年的新主幹,其餘芽體剪除,使新主幹生育健壯。
4.1.2長梢修剪
於果實採收完後,將舊主枝留1-1.5米長,其餘枝條除當支架用外,均鋸除。30日後可生側枝。側枝留50公分長剪斷,可生長出新小分枝,小分枝葉腋著生花穗,可提早產期。但這種修剪方式需要保證新主枝著生的小枝條生長健壯、位需適當,否則枝條太小或營養不足,建議不要採用或少用。
4.2施肥
大青棗屬淺根性果樹,植株生長迅速,施肥效果顯著,幼苗期及新梢生長期三要素均重要但需氮肥較多,而開花前則應加重磷鉀肥的比例。4年樹齡以後的植株,對氮、鉀肥需要量較多,肥料施用比例約為4:2:5。每年需要量不同,視植株上年生長情形而定,但基肥決不可缺乏,每年需追施堆肥1-3次;鎂、硼肥也需注意,並用多氨液肥(生物肥),於果實膨大期噴2-3次,每次間隔7-10天,可與農葯混合噴施,但不可混有石灰制劑及化學肥料。
4.2.1基肥
2-3月回縮修剪後,每株在樹冠滴水線處開環溝深施腐熟禽畜糞20-30千克磷肥0.5-1千克。此時施肥斷根具有調節根冠比平衡.有促進枝梢生長的作用。
4.2.2壯梢肥
以氮肥為主,N:P:K=2:1:1,回縮後一個月開始萌發新梢,4―8月新梢不斷抽生。因此在4-6月,每株樹施用15%復合肥1.5千克加46%尿素0.5千克作壯梢肥,最好分三次施用。
4.2.3促花肥
9-10月開花掛果,因此要求促花肥在7-8月以施速效肥為主,氮磷鉀適宜配合(2:1:2)。每株施復合肥0.5千克,尿素0.2千克,氯化鉀(或硫酸鉀)0.2千克,硫酸鎂0.1千克,硼砂50克,分二次施用。
4.2.4幼果期
幼果期間追肥對於果實增大十分重要。此期通常可用0.5%尿素噴灑葉面。土壤追肥則以穴施較好,即在樹冠沿線均勻挖4~6個小穴,把肥料施入穴中,氮、磷、鉀配合施用,要避免溝施,以減少傷根。
4.3中耕除草
棗園不用起畦種植,只要中間開淺溝以便灌溉、排水即可,不需中耕。大青棗屬淺根性果樹,殺草劑易傷根部,草生栽培不但適宜大青棗生長,而且能減少土壤肥料流失,草太高時可割去。棗園種植畜牧用百喜草,可一舉多得。
4.4灌溉與排水
青棗粗生快發,生長旺盛,需水量大,若乾旱缺水會引起落花落果。苗種定植後,澆足定根水。植後如不下雨,前2天每天傍晚澆水一次,以後2-3天澆水一次。10天左右即可恢復生長(袋苗3-5天左右即可恢復生長)。青棗在開花期前一個月及幼果期應保持乾燥,不可灌水。其它時間果園需要經常保持濕潤。
4.5疏花及疏果
青棗著果數量大,常常超過樹體營養所能負擔的能力。果實過多不但不利於豐產穩產,而且影響果實增大,品質變劣,降低商品價值,因此要嚴格進行疏果。疏果時要根據留優去劣的原則,疏去小果、畸形果、病蟲果等。當果實長至花生米大小時即開始疏果,把結果過多的纖細枝、蔭蔽枝、病果枝疏掉,每花序最好留一個最大的無病果。並根據品種、樹齡、樹勢、肥水條件、樹冠大小等綜合因素合理確定留果量。
4.6病蟲害防治
大青棗抗病力較強,病蟲害發生較少,主要發生的病蟲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疫病、輪斑病、爛果、紅點病和紅蜘蛛、介殼蟲和毒蛾等。
㈦ 青棗種子培育盆栽
可以,不利於生長。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沙壤土地,避開低窪積澇地段建園。挖壕溝栽植,株、行距4米x3米,每1/15公頃栽55株。
㈧ 青棗主栽的品種有哪些
1.高朗1號(五十種):屬於早熟品種。果型為卵圓形,果蒂周圍呈方圓形,果皮光滑,色澤黃綠,屬於大果,果肉雖細致、爽口,但較松軟,可溶性固形物11%~12%,果重約100~130克。果實成熟期11月至翌年2月。
2.蜜棗:是目前最重要的經濟栽培品種。早期果的外觀呈短橢圓形,晚期果桃形,果實質量依栽培管理程度而有不同,果皮淺綠色、有光澤,可溶性固形物12%~14%,果重約90~120克。此品種優點為糖度高,果肉細致,坐果性佳,採收期長,櫥架壽命長,果皮較不忌冬雨;缺點是生長勢弱,產量較低。果實成熟期12月至翌年3月。
3.高朗2號(台農1號):果型為長扁圓形,果皮外觀有棱,色澤呈綠色至淺綠色,肉質較粗糙,可溶性固形物10%~12%,果重約120~140克。果實成熟期11月至翌年2月。
4.翠蜜棗:果型似長橢圓形的高朗1號,外觀飽滿光滑,清甜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平均約10%~12%,重約100~130克。果實成熟期11月至翌年2月。
5.天蜜棗:外觀似翠蜜品種,唯果型較狹長,果皮有光澤,甜脆多汁,耐掛樹,耐貯放,著果性佳,可溶性固形物為11%~13%,果重約100~130克。
6.高朗3號:果型似長橢圓形的翠蜜,外觀飽滿光滑,清甜多汁,可溶性固形物10%~12%,重約100~130克。主要產期11月至翌年2月。
7.高雄2號:晚熟品種,商品名稱為春蜜。外觀金黃色,具光澤,早期果頭大尾小,肉質較粗,中晚期果呈長扁圓形,口感較佳,可溶性固形物約10%~12%,平均果重130~150克。此品種的優點為晚熟、豐產、果實大,缺點為果形外觀有棱,2月生產的早期果口感較蜜棗差。主要產期2~4月。
8.仙桃蜜棗:仙桃蜜棗為蜜棗的芽條變異,在2000年分別於高樹鄉及阿蓮鄉被發現。呈桃子形,晚期果呈紡錘形,果尖易黃化。質量類似蜜棗,唯櫥架壽命及掛樹期較蜜棗短,產量低於蜜棗。此品種最大的優點為較蜜棗晚熟,可以分散產期。果實成熟期在2~4月。
9.高雄3號:早熟品種,商品名稱為黃金蜜棗。果實稍小,外表金黃色,具光澤,果實呈圓錐形或桃形,肉質細致,口感極佳,產量和蜜棗相似,可溶性固形物約13%~15%,平均果重約80~100克。果實成熟期在12月至翌年3月。
10.肉龍:台灣實生苗選種。果型橢圓尖形,果長約5.76厘米,果徑5.08厘米,果皮綠黃色,可溶性固形物12.1%,風味佳,質量優,平均果重約86.1克。果實正常成熟期為12月至翌年2月,經產期調節在10月至翌年3月。
11.阿蓮圓種:台灣實生苗選種。果型扁圓形,果長約4.63厘米,果徑5.14厘米,果皮黃綠色,具光澤,果肉白色,平均可溶性固形物13.6%,平均果重約69.0克。果實正常成熟期為11月至翌年2月,經產期調節在9月至翌年2月。
12.特龍:又稱青皮種,由台灣高雄縣燕農友潘其福於1989年從泰國蜜棗之實生福中選育,原名為泰國蜜棗變異種(1985年命名)。果型長橢圓尖形,果長約4.79厘米,果徑3.82厘米,果皮黃綠色,具光澤,果肉白色,平均可溶性固形物12.2%,平均果重約48.7克。果實正常成熟期12月至翌年2月,經產期調節在12月至翌年3月。
13.碧雲:1982年台灣實生選育之優良品種。果型長卵形,果長約5.15厘米,果徑4.43厘米,果皮淡黃綠色,具光澤,果肉白色,可溶性固形物約14.6%,果重約57克。果實正常成熟期為12月至翌年2月,經產期調節在11月至翌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