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綠植的顏色

綠植的顏色

發布時間: 2021-11-27 17:21:52

㈠ 植物中有各種顏色 綠色中有什麼葉片才會綠

植物中有各種顏色 綠色中有什麼葉片才會綠?
答:植物中有各種顏色 綠色中有 (葉綠素) 葉片才會綠。

㈡ 植物的顏色有什麼特點

地球上的植物大約有40多萬種,它們的顏色是五彩繽紛的。然而,萬變不離其宗,他們都是由三大「法寶」——卟啉、類葉色素和黃酮類(花青素)三種物質相互變化而派生出來的。

㈢ 為什麼植物有不同顏色

1.綠色部分 植物體中呈綠色的部分是因為細胞里有大量的葉綠體,葉綠體里含有綠色的葉綠素,因為數量多所以掩蓋了其他色素的顏色。 2.植物的花朵 植物的花朵之所以五顏六色,是因為它們裡面花青素的含量占優勢。花青素也是一種色素,大量存在於細胞的液泡中,它在不同的pH值下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如牽牛花在早晚細胞內二氧化碳濃度不同導致早晨藍色,晚上紫色 3.白色的花 只含有極少量的色素,看上去是白色主要是因為裡面有氣泡,使勁捏一捏白色的花瓣,當氣泡都被擠出後花瓣就變成透明了。

㈣ 植物的顏色有哪些

地球上的植物大約有40多萬種,它們的顏色是五彩繽紛的。然而,萬變不離其宗,他們都是由三大「法寶」——卟啉、類葉色素和黃酮類(花青素)三種物質相互變化而派生出來的。

我們先來看看卟啉類物質的顏色,它是綠色植物的基礎物質。例如,植物體通常含有的葉綠素A和葉綠素B等都是卟啉類化合物,一切綠油油的植物顏色都是它的貢獻,它可以在日光下合成,也可以在日光下分解。

類葉色素有三個同分異構體,都是有顏色的物質,主要存在於植物的葉子和果實中,在沒有光照下,植物也能合成它。但是,它有一個特性,植物一旦合成了它就不易分解,植物某些部分有固定的顏色大都是它的貢獻。

黃酮類又稱花青素,它是決定花色的基礎物質,五彩繽紛的花色就是它的貢獻。它性格活潑好動,顏色常隨外界的條件,如酸鹼性和光照等的變化而變化。

那麼,這三大法寶又是如何使植物變化顏色的呢?人們都知道,植物在幼苗時葉子呈黃綠色,長大後葉子變深綠色,到了秋冬又枯黃了。那麼,植物葉子的這種顏色的變化,其化學機制是怎樣的呢?

原來,植物初生嫩葉時,光合作用能力較弱,合成葉綠素的能力相應較低,而合成黃色類葉色素的力量稍強。由於黃色的類葉色素和綠色的葉綠素混合在一起,所以,初生幼苗葉子都呈黃綠色。夏天到了,植物也逐漸長大,合成葉綠素的能力大大增強,葉子中葉綠素的含量大大增加,此時葉子就變成鬱郁蔥蔥的深綠色了。到了秋冬,光照減弱,葉子合成葉綠素又相對減少,加上此刻植物體內的某些酶又出來分解葉綠素,而類葉色素一旦形成就不易分解,所以,一到冬天,除常綠植物外,其他植物的葉子都變枯黃了。

然而,並不是所有植物葉子都符合上述變化規律。例如楓葉,由綠變成紅再變黃;又如紅莧菜的葉子,一開始就是紅的。但是,這也可用上述三大法寶關系去解釋,它的葉子含類葉色素和花青素特別多,所以,一開始就呈現紅色。

花的顏色多樣,變化也較復雜,有的同類植物卻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朵,也有同一株植物早晚開的花顏色不一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這都是花青素在不同條件下,呈現不同顏色的緣故。

花青素化學性質活潑,可以跟植物體內的金屬離子結合,或者受植物體液酸鹼度影響而呈現不同顏色。例如,把紅色牽牛花泡在肥皂水中,就會變成藍色,隨著再把它浸到食醋中,它又會恢復紅色。同一種花,由於品種不同,花內體液酸鹼度不同,所以開不同顏色的花,原因就在於此。此外,有的植物花色和日光的強弱有關。例如,芙蓉花上午開白花,中午變粉紅,這是花青素在不同太陽光強度下,呈現不同的化學結構,從而產生不同顏色之故。

現在再看植物果實顏色的變化。以桃子為例,桃子初結時呈綠色,長大後光照面呈紅色,成熟時呈黃色。這個有規律的變化也是葉綠素和類葉色素聯合變的「戲法」。因為,果實初結時,需要大量糖類化合物,葉綠素是合成糖類化合物的能手。所以,植物初結果時,果實里的葉綠素佔主要優勢,這就是幾乎一切果實初結時都呈綠色的緣故。後來,植物果實長到了一定大時,就會逐漸放出催熟激素——乙烯,它是不利葉綠素合成而有利類葉色素合成的,而強光對合成類葉色素也頗有利,因此,光照一面的果實,類葉色素稍多,常呈紅色。果實成熟後,基本上停止葉綠素的合成,於是,呈黃色的類葉色素就大量合成出來,果實就變黃了。果實腐爛變褐黑色是因為果實膨脹裂開,使果肉接觸空氣,其所含的氧化酶幫助空氣氧化催化果實內有機化合物,氧化成黑色的醌類化合物。當然也不是所有植物的果實都符合上述規律,例如西瓜就內紅外綠,番茄成熟後全身都顯紅彤彤的,這也是類葉色素在不同條件下所引起的。

植物的顏色變化仍有許多謎有待揭開,例如,植物體是怎樣根據自身需要,在不同時間合成三大法寶的?為什麼花青素只在花里存在,而在其他器官幾乎極少發現呢?

㈤ 為什麼大多數植物的葉子呈綠色,而呈其他顏色的植物較少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主要過程在 葉綠體中完成。。。。葉綠體充滿了葉綠素

葉綠素是綠色的。

其他顏色?沒有葉綠素,於是沒有光合作用。。。。。於是大悲劇。

㈥ 有關植物的顏色的詞

植物體除了有綠色外,在不同季節、不同種類和不同部位有不同的顏色。正是這些不同的顏色把大自然裝點得如此絢麗多彩。

植物體的各種顏色是植物色素所賦於的。植物器官的紅、橙、紫等顏色主要是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所呈現的顏色。那末,不同植物和不同器官的顏色究竟是花青素所致還是類胡蘿卜素所致,這需要用以下的實驗進行鑒別。

取不同顏色的植物組織加水和石油醚進行研磨。濾液經過濾後,先觀察上層(石油醚層)濾液的顏色和下層(水層)濾液的顏色,然後取出下層濾液分別加酸和加鹼後觀察顏色變化。(見下表)

部分植物色素分離及其遇酸或鹼後的顏色

由於胡蘿卜素和葉黃素都不溶於水而溶於石油醚等有機溶劑。而花青素易溶於水,所以上層濾液含有類胡蘿卜素,下層濾液含花青素。

從以上實驗,可得出以下幾個結果:

1.在有些植物的紅紫色組織中既含有類胡蘿卜素又含有花青素,如紅色香樟葉、紫紅色胡蘿卜根表皮、紅色蘋果表皮等。另些植物的紅紫色組織只含有花青素,如紫鴨趾草葉、芭蕉紫色幼葉、洋蔥紫紅色表皮、紅薯紫紅色表皮、紅蘿卜、一串紅、雞冠花、墨菊、花竺葵、紫紅色波斯菊、粉紅色月季等。

2.類胡蘿卜素只有黃色(葉黃素的顏色)和橙黃色(胡蘿卜素的顏色)或兩者共存的顏色,而沒有紅色色素。

3.在大多數植物的紅紫色組織中都含有能在酸性條件下呈紅色而在鹼性條件下呈藍色的花青素。如紫鴨趾草葉、芭蕉紫色幼葉、紅色香樟葉、洋蔥紫色表皮、紅薯紫紅色表皮、紅蘿卜、一串紅、雞冠花、紫紅色波斯菊、粉紅色月季、墨菊、紅色蘋果果皮等。

4.紅色辣椒和紅色海桐種皮中的紅色素雖不在酸性條件下呈現更紅的顏色或在鹼性條件下呈藍綠色,但這些色素不溶於石油醚,因此,這些紅色色素不是類胡蘿卜素。

5.目前普遍認為,花青素都能在酸性條件下呈現紅色,在鹼性條件下呈現藍綠色,並以此為標准來判斷在植物組織中是否存在花青素,或以此來解釋不同顏色的花色產生的原因。事實上,紅色或藍紫色花瓣的pH都在7以下,一般為4. 5—6. 5左右。根據我們的測定,墨菊研磨液的pH值為6.5,當pH值高於6.8時,呈現藍綠色,當pH值低於6.8時呈現褐紅色;紅薯紅色表皮研磨液pH值為6.3,當pH值達到6.5時就出現紫色。因此不能說明藍紫色花是細胞液呈鹼性時所顯現的顏色。

6.花青素的種類很多,結構也很復雜,花青素可與不同的生色團形成共軛鏈而使其吸收波長發生改變。花青素還可與多種金屬離子形成絡合物而改變其結構,使其對光的吸收波長發生改變。因此,有些結構復雜的花青素完全有可能不與酸鹼發生顏色反應。實際上,早在1919年Shibata通過實驗提出了一些證據對pH學說提出反駁。

㈦ 植物的色彩藝術

在園林植物諸造景因素中,色彩最引人注目,給人的感受也最為深刻。色彩的作用多種多樣,色彩予環境以性格:冷色創造了一個寧靜的環境,暖色則給人一個喧鬧的環境。色彩的不同運用會造成不同的園林風格:西方園林色彩濃重艷麗,園林風格熱烈奔放;東方園林色彩樸素合宜,園林風恬淡雅宜,含蓄雋永。色彩有一種特殊的心理聯想,久而久之,則幾乎固定了色彩的專有表達方式,逐漸建立了色彩的各自象徵。有時,一種色彩在世界范圍內有其共同的象徵,有時,其所象徵的東西因民族的習慣、自然環境、信仰、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了解色彩的心理聯想及象徵,有助於創造出符合人們心理的、在情調上有特色的植物景觀。 紅色:是血與火的顏色,充滿刺激性,令人振奮。它意味著熱情、奔放、喜悅、活力,給人以艷麗、芬芳、甘美、成熟、青春和富有生命力的感覺。在我國紅色被視為喜慶、美滿、吉祥和尊嚴,禮儀、慶典和各種民俗文化中多用紅色和紅花。自然界中20%的花屬於紅色系。紅色花朵摻雜在在其他枝葉和背景、前景之中時,對遊人心理易產生比較強烈的刺激,此外紅色可使人感到「真誠和尊嚴,愛情和優美」(歌德贊語),從而使人興奮而鼓動。 具有紅色花系的園林植物有: 海棠花、貼梗海棠、榆葉梅、桃、山桃、李、梅、櫻花、合歡、木瓜、木槿、紫薇、紅花檵木、薔薇、月季、石榴、山茶、杜鵑、牡丹、錦帶花、猥實、紅花夾竹桃、木棉、鳳凰木、刺桐、龍牙花、懸鈴花、錦帶花、扶桑、紅千層、鬱金香、錦葵、芍葯、美人蕉、大麗花、石竹、一串紅、四季秋海棠、晚香玉、菊花、雛菊、鳳尾雞冠、象牙紅、等。 果實紅色的園林植物有: 山楂、天山花楸、扁核木、蘋果、、石榴、天目瓊花、山茱萸、衛矛、大葉黃楊、小檗類、水栒子、平枝栒子、枸杞、火棘、櫻桃、金銀木、南天竹、桃葉珊瑚、珊瑚樹、紫金牛等。 秋色葉呈紅色的園林植物有: 糖槭、漆樹、黃連木、鹽膚木、火炬樹、花楸、烏桕、元寶楓、、茶條槭、楓香、黃櫨、柿、雞爪槭、山楂、南天竹、石楠、地錦、五葉地錦、小檗等。 春色葉呈紅色的園林植物有: 石楠、七葉樹、桂花、臭椿、五角楓、山麻桿等。 干皮為紅色的園林植物有: 紅瑞木、血枝棶木、日本四照花、歐洲山茱萸、青刺藤等。 黃色:最為明亮,象徵太陽的光源,所以給人以光明、輝煌、柔和、純凈、活躍和輕快的感受。黃色又具有崇高、神秘、華貴、尊嚴等超然物外的感覺,因此,帝王、宗教系統都以黃色作宮殿、傢具、服飾等的裝飾色。 在自然界中,有28%左右是黃色系的花,而且多數花都有香氣,如,臘梅、桂花、米蘭、黃蘭、木香等,這些黃色的花給人帶來溫馨感。在園林中明快的黃色有獨特的作用,幽深濃密的風景林,使人產生神秘和膽怯感,不敢深入,如在林中空地或林緣配置一株或一叢秋色或春色為黃色的喬木或灌木,諸如銀杏、樺木、無患子、黃刺玫、棣棠等,3lian.com即可使林中頓時明亮起來,而且在空間感中起到小中見大的作用。 園林中,開黃色花的植物還有: 欒樹、蠟梅、染料木、連翹、迎春、金鍾花、蠟瓣花、錦雞兒、香茶藨子、山茱萸、金絲桃、金老梅、金縷梅、黃蟬、黃杜鵑、金鏈花、大麗花、金盞菊、向日葵、金蓮花、一枝黃花、大花萱草、黃菖蒲、菊花等 果實呈黃色的有:銀杏、梅、杏、梨、佛手、木瓜、金桔、柚子、沙棘、枇杷、芒果等。 秋色葉呈黃色的有:銀杏、洋白蠟、無患子、鵝掌秋、欒樹、麻櫟、栓皮櫟、烏桕、元寶楓、水杉、金錢松、白樺等。 藍色:是天空與海洋的顏色,給人以深遠、清涼、寧靜的感覺。藍色是典型的冷色和沉靜色,在園林中,藍色系植物宜用於安靜休息區,老年人活動區。園林植物中開藍色的花不多,而且深藍的尤少,開花期多在夏季,,恰好用冷色來驅除酷熱。 開藍花的園林植物有:飛燕草、烏頭、風信子、耬斗菜、馬藺、八仙花、鳶尾、藍花楹、婆婆納等。果實呈藍色的園林植物有:海州常山、十大功勞等。 白色:象徵著純粹和純潔,表示和平與神聖。白色的明度最高,人看到白色易產生純凈、清雅、神聖、安適、高尚、無邪的感覺,使人肅然起敬。白色可使其他顏色淡化而使人有協調之感,如在暗色調的花卉中,混入大量白花,可以使色調明快起來;色彩對比過強的花卉配置中,加入白色,可使對比趨向於緩和。單獨成片的白花有時因過於素雅而有冷清甚至孤獨、肅然之感。 開白色花的園林植物有:白玉蘭、流蘇、刺槐、鵝掌柴、楤木、燈台樹、馬醉木、白丁香、白檀、接骨木、糯米條、溲疏、山楂、李、白花山桃、白花山碧桃、天目瓊花、木本綉球、香莢蒾、歐洲莢蒾、山梅花、木天蓼、照山白、珍珠梅、梨、杜梨、綉線菊屬、白蘭、海桐、洋蒲桃、、白千層、珍珠花、笑靨花、風箱果、白鵑梅、太平花、照山白杜鵑、白玉棠、多花栒子、八角金盤、茉莉、紅瑞木、金銀木、絲蘭、雞麻、霞草、玉簪、晚香玉等。 干皮為白色或灰白色的園林植物有:白樺、垂枝樺、白皮鬆、二色莓、銀白楊、毛白楊、新疆揚等。 綠色:兼備了藍色的深遠和黃色的明快感,象徵著生命的色。人們在心理上對綠色的感應是和平、安定、清新、充滿活力、豐滿而有希望。綠色是大自然中雋永的底色或稱「基調」,大自然遼闊的地面正是統一在它的基調之中。 大自然賦予了植物葉片豐富多變的綠色,如淺綠、嫩綠、鮮綠、濃綠、黃綠、褐綠、藍綠、墨綠、灰綠等。將不同綠色的植物搭配在一起,能形成美麗的色感。植物的花色和秋色葉雖豐富多彩,但觀賞期較短,因此,植物景觀設計中,不同綠色調的巧妙布置是較為明智的做法。 以上僅討論了太陽光譜中最基本的三原色—紅、黃、藍和植物中最多見的綠色和白色。其實,植物色彩(尤其是花的色彩)是變化多端的。 它們的色彩有如下特點: (1)表裡不一,如紫玉蘭的花瓣外面紫色,裡面白色。 (2)內外有別,如大部分的菊科花卉外輪的舌狀花為一種顏色,中間的管狀花為另一種顏色,如黑心菊、松果菊、天人菊、蛇目菊、勛章菊等。 (3)變化多端,同一種花卉,花型、花色並不一致,如天人菊的外圍舌狀花有時為舌狀,有時為五裂漏斗狀。還有些花卉開時為一種顏色,到後來又變成另一種顏色。如八仙花屬好幾個種都是先開白花,後變淡藍及淡紫色;海仙花初開時為黃白色,後漸變紫紅色;金銀木花冠白色,後變黃色;獼猴桃的花常由白色變橙黃色。 (4)異彩紛呈,很多花卉是幾種顏色相混雜的,有的是按某一規律交錯在一起,如木槿的淡紫色花均具紅色花心,但也有些花卉並無一定規律,如碧桃品種「灑金碧桃」、「五寶桃」,一株上開白、紅、粉幾種顏色的花,或一朵花有兩種顏色,或一個花瓣上出現兩色。以上舉出花朵色彩混雜多變的情況,說明開花時給予人們心理上的感覺很難捉摸,只能以開花期間主要色調所能引起的感覺為准,所以一種花最好集中成片種植才能產生色塊的整體影響,使心理產生聯想、回憶。

㈧ 在正常色綠植類的照片中,植物中所含顏色最多的是

綠植中所含顏色最多的是葉綠素,因為它含量最多,葉子才呈現綠色。

㈨ 為什麼植物有不同顏色

地球上的植物總數約四十多萬種。但據現代科學研究,植物體顏色雖絢麗多姿,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們的一切變化都是由植物體內三大法寶——卟啉類、類葉色素類和黃酮(花青素)類三種物質而引起的。

卟啉類化合物是綠色植物的基礎物質,例如植物體內普遍存在的葉綠素a和葉綠素b等都是卟啉類化合物,一切植物的「綠」就是它的貢獻。卟啉類化合物可在日光下合成,也可在日光下分解,這是植物變幻術的基礎之一。

植物變色的第二個法寶是類葉色素,它有三個同分異構體,雖有差別,但性格相似。它們都是有顏色的「傢伙」,主要存在於植物的果實和葉子中。植物在沒有光的情況下也能合成它。這種物質一旦在植物體內形成,就不易分解。

植物變色的第三個法寶是黃酮類,又叫花青素,顧名思義是決定花朵顏色的基礎物質。它的性格活潑、好動,表現的顏色因外界條件如酸鹼、光照等條件變化而變化。它們喜歡「住」在花朵上,使花朵妖嬈可愛。

樹葉的「戲法」

植物初生時,葉子是黃綠色的。長大成「人」後,變為深綠色。到了秋冬季節,便枯黃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初發育的嫩葉,光合作用能力較弱,合成葉綠素能力也相應較低,而合成黃色的類葉色素的能力稍強,因為類葉色素和綠色的葉綠素相混,所以嫩葉呈黃綠色。夏天到了,光照增強,植物合成葉綠素的能力就大為增加,所以葉子里的葉綠素含量大大超過類葉色素,葉子也變得鬱郁蔥蔥了。到了秋冬,太陽光的光照量大大減弱,葉子製造葉綠素也相對減少,加上此刻葉內酶又會分解葉綠素,這樣,葉綠素含量就相應少了。而且類葉色素一旦形成就不易分解,所以冬天樹葉呈現枯黃色。

當然,不是所有植物葉子都符合上述變化規律的,如楓葉是由綠先變紅再變黃;又如紅莧菜的葉,一開始就是紅的。這也都是三大法寶作用的結果。因為這類植物葉子,含類葉色素和花青素特別多,而把葉綠素蓋住了。

我們所以認為常綠植物不落葉,那是因為這種植物不同於落葉植物。落葉植物的葉子通常是在秋天脫落的,到了春天才長出新葉,而常綠植物則是在脫落舊葉時即有新葉長出。
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它們葉子的構造不同,常綠植物的葉子具有一層復雜表皮和一層較厚實的角質層。前者是包覆著葉片和植物其他部分的細胞表層,後者則是處在外面的蠟質覆蓋層。常綠植物的葉子上布滿一種稱為石細胞的支持細胞,這些細胞是些充滿有毒化學物質的塞塊,它們起著防止害蟲傷害植物的作用。

常綠植物為了長出構成復雜的葉子,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能量,因此它們能使自己的葉子長時間地長著而不脫落。

㈩ 植物顏色

地球上的植物大約有40多萬種,它們的顏色是五彩繽紛的。然而,萬變不離其宗,他們都是由三大「法寶」——卟啉、類葉色素和黃酮類(花青素)三種物質相互變化而派生出來的。

我們先來看看卟啉類物質的顏色,它是綠色植物的基礎物質。例如,植物體通常含有的葉綠素A和葉綠素B等都是卟啉類化合物,一切綠油油的植物顏色都是它的貢獻,它可以在日光下合成,也可以在日光下分解。

類葉色素有三個同分異構體,都是有顏色的物質,主要存在於植物的葉子和果實中,在沒有光照下,植物也能合成它。但是,它有一個特性,植物一旦合成了它就不易分解,植物某些部分有固定的顏色大都是它的貢獻。

黃酮類又稱花青素,它是決定花色的基礎物質,五彩繽紛的花色就是它的貢獻。它性格活潑好動,顏色常隨外界的條件,如酸鹼性和光照等的變化而變化。

那麼,這三大法寶又是如何使植物變化顏色的呢?人們都知道,植物在幼苗時葉子呈黃綠色,長大後葉子變深綠色,到了秋冬又枯黃了。那麼,植物葉子的這種顏色的變化,其化學機制是怎樣的呢?

原來,植物初生嫩葉時,光合作用能力較弱,合成葉綠素的能力相應較低,而合成黃色類葉色素的力量稍強。由於黃色的類葉色素和綠色的葉綠素混合在一起,所以,初生幼苗葉子都呈黃綠色。夏天到了,植物也逐漸長大,合成葉綠素的能力大大增強,葉子中葉綠素的含量大大增加,此時葉子就變成鬱郁蔥蔥的深綠色了。到了秋冬,光照減弱,葉子合成葉綠素又相對減少,加上此刻植物體內的某些酶又出來分解葉綠素,而類葉色素一旦形成就不易分解,所以,一到冬天,除常綠植物外,其他植物的葉子都變枯黃了。

然而,並不是所有植物葉子都符合上述變化規律。例如楓葉,由綠變成紅再變黃;又如紅莧菜的葉子,一開始就是紅的。但是,這也可用上述三大法寶關系去解釋,它的葉子含類葉色素和花青素特別多,所以,一開始就呈現紅色。

花的顏色多樣,變化也較復雜,有的同類植物卻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朵,也有同一株植物早晚開的花顏色不一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這都是花青素在不同條件下,呈現不同顏色的緣故。

花青素化學性質活潑,可以跟植物體內的金屬離子結合,或者受植物體液酸鹼度影響而呈現不同顏色。例如,把紅色牽牛花泡在肥皂水中,就會變成藍色,隨著再把它浸到食醋中,它又會恢復紅色。同一種花,由於品種不同,花內體液酸鹼度不同,所以開不同顏色的花,原因就在於此。此外,有的植物花色和日光的強弱有關。例如,芙蓉花上午開白花,中午變粉紅,這是花青素在不同太陽光強度下,呈現不同的化學結構,從而產生不同顏色之故。

現在再看植物果實顏色的變化。以桃子為例,桃子初結時呈綠色,長大後光照面呈紅色,成熟時呈黃色。這個有規律的變化也是葉綠素和類葉色素聯合變的「戲法」。因為,果實初結時,需要大量糖類化合物,葉綠素是合成糖類化合物的能手。所以,植物初結果時,果實里的葉綠素佔主要優勢,這就是幾乎一切果實初結時都呈綠色的緣故。後來,植物果實長到了一定大時,就會逐漸放出催熟激素——乙烯,它是不利葉綠素合成而有利類葉色素合成的,而強光對合成類葉色素也頗有利,因此,光照一面的果實,類葉色素稍多,常呈紅色。果實成熟後,基本上停止葉綠素的合成,於是,呈黃色的類葉色素就大量合成出來,果實就變黃了。果實腐爛變褐黑色是因為果實膨脹裂開,使果肉接觸空氣,其所含的氧化酶幫助空氣氧化催化果實內有機化合物,氧化成黑色的醌類化合物。當然也不是所有植物的果實都符合上述規律,例如西瓜就內紅外綠,番茄成熟後全身都顯紅彤彤的,這也是類葉色素在不同條件下所引起的。

植物的顏色變化仍有許多謎有待揭開,例如,植物體是怎樣根據自身需要,在不同時間合成三大法寶的?為什麼花青素只在花里存在,而在其他器官幾乎極少發現呢?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