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盆栽實驗
① 菊花盆栽要注意什麼
盆栽菊花,在管理上比地栽菊花要費事一些。大體上說,管理好菊花有項工作需要留心做好。
1)要選好合適的土壤。如果是扦插的菊花,扦插成活後要選陰天或多雲天及時上盆,盆土要選疏鬆、肥沃帶砂質的土壤。在植株不斷長大的過程中,要經過次換盆。定植時,如能用六成腐葉土、一成餅肥渣、三成砂質土壤,就能使植株長得枝繁葉茂,並可減少花枝遭病蟲害侵蝕的可能性。
2)要合理澆水。澆水是否合理,對菊花生長的好壞有重要的關系。首先,要做到適時澆水,比如,夏天炎熱的季節,水分蒸發得快,宜在清晨澆一次水,傍晚再補一次「葉水」。澆葉水時,宜用細眼噴壺對整個菊花植株及地面噴,以增加菊花周圍環境及空氣中的濕度,但不要把盆土澆濕,以免菊苗徒長。春季時,菊苗幼小,澆水宜少不宜多,多則反而妨礙根系發育;冬天花枝已基本停止生長,處於越冬期,植株本身對水分消耗量少;加上天氣寒冷,土壤中水分的蒸發也很少,須嚴格控制澆水。總之,澆水要根據菊花生長的不同時期、不同季節、不同的當天氣候(溫度和空氣濕度)來決定澆水的次數和澆水量。比如,雨天不必澆水,陰天少澆,晴天則多澆;氣溫低時少澆或不澆;炎夏季節宜多澆;春、秋兩季適量澆,寒冬季節應控澆或不澆。還要注意:澆水的水溫要和當時的土溫一致或接近,切不可在炎熱的季節,用冰涼的井水去澆,這樣對花卉會造成嚴重的生理傷害。此外,澆水宜用細眼噴壺緩緩噴澆,不可用猛水沖澆。不論什麼季節,澆水都不宜過多,否則會造成爛根、枯黃,甚至植株死亡。
② 如何養護菊花
提供適合的溫度,不同品種不同產地的菊花適應的溫度不同。
合理澆水:菊花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證花開,但每次澆水不宜過多,以免花根腐爛,可以根據天氣澆水,氣候較干時多澆水,氣候濕潤時少澆水。
日照要充足。菊花不懼陽光但應避免強光直曬。正午應該挪動讓其避光,其他時間都可以接觸陽光。
合理施肥:一般選用磷鉀肥、全素肥料、有機肥等。
③ 盆栽菊花的培養土要怎麼配製
菊花盆栽因根系局抄限在較小的范圍襲內,所以必須選用含養分充足、保水保肥、通透性好的土壤,具體要求為: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以便於根系吸收礦質營養和進行呼吸,使葉片長得挺秀光亮,花色鮮艷。
培養土的配製一般在前一二年即著手准備,配方一般為園土50%、腐葉土20%、廄肥20%、草木灰10%,再加入少量的石灰、骨粉等。選擇高燥的地方挖1個深約40~60厘米的坑,將配料分層堆入坑中,堆置高度以出地面1.5~2米為宜,頂部堆成饅頭形,踏實後抹上一層稀泥或用塑料膜封好,使其充分發酵。為使培養土均勻,2個月後應翻倒1次,然後重新堆好,仍然用泥或塑料膜封好,待充分腐熟後,攤開敲碎,在陽光下暴曬1~2天,然後過篩,再加入10%~20%的河砂混勻,使用前進行消毒。
④ 如何養菊花(盆栽)
盆栽菊花越冬:一是留根,二是存芽。留根越冬的,花後剪去老本,清理回土面,澆一次透水,答放在有陽光的冷室,以0℃左右為宜。盆土保持微潮,不可久濕。來春3月中旬,移到室外避風向陽處養護一段時間,可分株繁殖,也可原盆或地栽養枝,准備扦插繁殖。
存芽越冬的,秋末冬初選發自根莖的出土高2厘米的第一代新芽扦插,連土中2厘米部分一起挖出。用培養土和面沙土各半摻勻裝頭號筒盆,每盆插5~7枝。插土深度以原出土位置為准。而後放在有陽光的室內,室溫保持3℃左右,盆土微潮,忌高溫,防風干。來春3月中旬移至室外,先放避風向陽處鍛煉1周後,即可分盆或下地栽植。有條件的可於入冬時,在避風向陽處,開辟陽畦(冷床),把老根連盆或脫盆帶土保存。盆插的也可放入陽畦越冬,冬季用薄膜覆罩防寒,溫度保持0℃左右,土壤微潮即可。天氣回暖時注意通風。4月即可移出陽畦栽植。
⑤ 如何種植盆栽菊花
(1)移栽與用土。扦插生根後的菊苗可栽於口徑12厘米左右的花盆中,盆的底部用兩塊瓦回片搭好答「人」字形排水孔,再放一層爐渣,以利排水,其上覆蓋一層培養土,將菊苗放在花盆中央,扶正加土壓實,上面留約2厘米沿口,以便澆水。初上盆的菊苗要澆透水,並防止日曬。約5天後移至向陽處。當菊苗長到15~20厘米高時,需要再移栽一次。換盆時可用腐熟有機肥作底肥,以補充培養土的營養。以後隨著植株生長,一般品種需要換盆2~3次,才能最後定植。定植時宜用腐葉土、沙壤土各4份半和1份餅肥渣混勻的培養土。
(2)摘心除芽。一般盆菊留花4~7朵。菊苗定植後留4~5片葉摘心,待其腋芽長大後每個枝上留2~3片葉,進行第二次摘心,這樣即可達到所需要的花朵數,以後應停止摘心。一般品種白露後可見花蕾,每枝除選留1個蕾形圓正的以外,其餘的花蕾應及時摘除,霜降前後可鮮花怒放。
(3)防病除蟲。從春至秋菊花不斷受到多種病蟲侵襲,需及時做好防治工作。
⑥ 盆栽菊花生產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菊花,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原產我國,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適應性強,生長力旺盛,栽培容易,管理簡單。以往,傳統上每到秋天各地都會有菊花展。其品種以獨本菊、懸崖菊等為主,品種萬千,變換豐富,極具觀賞價值。近些年,菊花種類更加豐富,除了獨本菊,市場上出現了多頭菊等,花朵數量多,色彩豐富,為欣賞菊花以及家居裝飾增加了新的亮點。
這里重點介紹的是盆栽多頭菊的栽培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選購優質種苗。
如果希望獲得良好的品種,從專業的種苗供應商那裡獲得種苗是便捷之道。盆菊插穗可直接插到花盆中生長。澆過透水之後花盆和插穗用塑料薄膜罩住。冬季用透明薄膜,但是太陽光照比較強的時候用乳白色薄膜。在夏季甚至需要使用溫室屋頂塗白。澆水之後在罩塑料薄膜之前在插穗上噴殺真菌劑預防灰霉病。
(2)基質。
盆菊使用的基質必須通透性好而且能夠保水。在泥炭中添加陶粒、珍珠岩或者蛭石以增加額外的透氣性。每立方米加0.5~1千克復合肥做底肥。理想的pH5.5~6。
(3)花盆規格和密度。
對於盆徑9厘米的花盆來說,每盆1個插穗。每平方米密度45~55盆。對於盆徑12 厘米的花盆,每盆3個插穗,每平方米密度21~25盆。盆徑14厘米的花盆,每盆5個插穗,每平方米密度13~17盆。盆徑23厘米的花盆,每盆7個插穗,每平方米密度7~8盆。
(4)栽培和光周期反應時間。
栽培時間的長短取決於長日照和短日照時間的長短。長日照期間在冬季是7~10天,在夏季是0~7天。光周期反應時間,短日照時間在47~56天之間。
(5)高度控制。
插穗扦插16~18天後必須摘心。扦插苗上至少保留6片葉。多一些沒關系,如果少了分枝也會少。晚摘心容易控制高度。高度控制通常使用矮壯素,如B9,如果必要,一般第一次噴葯已經隨著扦插完成了,第二次噴葯在摘心後當分枝長到0.5~1厘米的時候進行。總的噴葯數量取決於季節、品種特性和盆徑大小。還有一個辦法是利用EC值影響。較高的EC或者比較乾燥的基質也能夠使植株緊湊。
(6)澆水和施肥。
澆水採用頂噴、下部滴灌或者滴灌都可行。澆水量要根據季節、盆徑和基質。每次澆水都要施肥,EC值1.5。施肥要根據土樣分析後決定補充什麼樣的肥料。
(7)病害防治。
大多數盆菊在水泥地面或種植槽上栽培,多採用下部澆水。該方法可防止盆菊感染白銹病和其他真菌病害。
⑦ 盆栽菊花怎麼養(簡單實用版) 菊花的種植方法
一、換盆土是菊花的整個生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一般需要換盆2—3次。幼苗期移栽在直徑約12厘米的小盆養護,壯苗期換入直徑約15厘米的盆內培養,花蕾分化前再換入直徑約20厘米左右的盆中培養,這時應適時加施肥料,只有這樣,花盆逐漸增大,盆土逐漸增多,才有利於供給各個生長發育階段所需的適量水肥,噴施新高脂膜,縮短緩苗率。
二、菊花喜肥,若施肥不當易引起徒長。因此基肥應以磷、鉀肥為主。施追肥不可過早,如果葉片小而薄、葉色泛黃,可多次噴施0.1%尿素水至轉綠時為止。立秋後至開花前,肥水宜充足,其濃度要逐漸增加,並應注意增施磷鉀肥,可使花色正、花期長,適時噴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農葯的有限成分率。
三、適當控水要讓菊花長得矮壯、節密、葉肥、不赤腳,控水是唯一的有效措施。盆菊澆水要適時適量,即使是生長旺盛期,每天的澆水量也只需保持到白天中午蒸發所需的水量,高溫天氣每天早、晚給葉片噴一次葉面水,噴施新高脂膜,能調節水的吸收量。
四、孕蕾期,在頂蕾下的小枝上有時出現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應及早去掉旁蕾,促進頂蕾肥大適時噴施花朵壯蒂靈,可促使花蕾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艷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養好腳葉俗話說「鮮花還需綠葉配」。在盆菊生長期間,合理施肥、澆水、預防病蟲害,即可防止腳葉枯黃脫落,又可確保葉片青秀,提高觀賞效果。
五、適時噴施促花王3號,能把植物營養生長轉化成生殖營養、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多開花,及時摘心也有效地壓低株高。盆栽的摘心時間和次數,因不同選形藝術而異,一般留4—7朵,菊苗定植後留4—5片葉摘心,等其側枝長出4—5片葉時,每個側枝再留2—3片葉進行第二次摘心。
⑧ 盆栽菊花如何測土配方施肥
答:菊花為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花卉,為我國十大名花,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可盆栽、地栽等。性喜溫暖、冷涼,喜光、耐乾旱,怕積水,在疏鬆、肥沃、保水力強、中性或偏酸,pH6.2~6.7的土壤中生長最佳。
菊花喜肥,生長期中需肥較多,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是種好菊花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施足基肥盆栽基肥時,一般在半年前將有機肥與土壤或其他基質混合均勻後,堆於不淋雨處腐熟。用量一般占基質容積的10%~30%,使用時再按情況加入定量的化肥或其他非生命物質。
有機肥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和氮、磷、鉀等養分,是種好菊花理想的肥料,用於盆栽肥效更佳。若與化肥配合施用,取長補短,優於單獨施用。常用有機肥料如糞尿肥、餅粕肥等,必須經發酵後施用。
用豬糞與鋸木屑混合作栽培菊花的基質效果很好,已廣泛應用。預先收集豬糞,晾乾後貯存備用,使用時在鋸木屑中約添加20%左右干豬糞,混勻加水潤濕後即可種菊苗。新鮮豬糞也可應用,在鋸木屑中約加入30%的鮮豬糞,堆積發酵約10天,屆時若溫度仍高,可用水沖淋降溫後即可裝盆種菊。豬糞養分齊全,肥效期較長,菊花生長期中配合使用速效化肥,可保障菊花生長之要求。
盆栽化肥用量每立方米基質中約為地栽時的1/30~1/20。磷肥宜作基肥提前施入。(2)巧施追肥菊花生長期中,需及時追肥補充養分。追肥以氮、鉀肥為主,隨生長量的增長用量也隨之增加。追肥宜稀肥勤施最好。移栽幼苗施N 200毫克/千克,K20 200毫克/千克較適宜。生長旺季最好3~7天追肥1次,花蕾期達最高用量,但追肥的最高濃度控制在2500毫克/千克以內較安全。土壤乾燥時,施肥前一天澆水1次可保施肥安全。(3)根外追肥盆菊葉面噴施大量元素肥料最適濃度為0.2%~0.3%,微量元素肥料濃度為0.05%~0.1%。在盆菊嚴重脫肥或花蕾發育後期,每7~10天1次,連續2~3次。以尿素或尿素+氯化鉀或尿素+磷酸二氫鉀為常用肥料,N∶P2O5∶K2O大約為7∶2∶7。
品種間對肥料反應不一,一般切花品種及稈粗、葉厚、花瓣厚硬品種較耐肥,許多葉薄、莖細的細管瓣品種不宜重肥。
⑨ 菊花的盆栽方法有哪些
盆栽菊的栽培管理
盆栽菊花大致可歸納為三種方式。
一段根系栽培法
長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多用此法。即5月扦插。6月上盆,8月上旬停止摘心,9月加強肥水管理,促其生長,10-11月開花。各地盆栽菊的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五種:扦插後即上盆,此法優點為根部損傷少,花色正,花期長,但較費工;瓦筒地植上盆,扦插苗植於三片瓦圍成的瓦筒中栽培,待花蕾上色時挖起上盆。此法較前者省工,但挖苗時易傷根,花期與花的品質不如前者;地植套盆法,扦插苗定植於高畦上,7月初套上大孔盆,使苗從盆孔伸出,分次加土,現色時鏟斷地下根部;盆中嫁接法,3月間播種育蒿苗,5月間在蒿苗上嫁接菊花,以後管理同扦插上盆法,用此法繁殖,植株健壯,花大且開花較早,但較費工,地植嫁接套盆法,3月間將育好的青蒿苗栽於畦中,5月間嫁接,花蕾現色時移人盆中。其優點為管理方便,株植強健,花亦大。缺點是傷根較重。
二段根系栽培法
此法在東北地區常用,在江西、湖南等地也有應用。在5一6月稈插,幼苗成活後上盆,加土至盆深的1/3—1/2。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停止摘心。待側枝長出盆沿後,用盤枝法調整植株的高度,並將枝條加以固定,使其分布均勻,上部加上覆蓋,不久盤壓的枝上即生出根來。當枝條長到一定高度時,還可再盤枝調整一次,然後加足肥土。應用此法,菊花外形整齊美觀,植株較矮,葉片豐滿,枝條健壯,花大,花期長。因盤枝上又生根,故稱為二段根系栽培法。
三段根系栽培法
華北地區常用的栽培方法。從冬季稈插至次年11月開花,需時1年。北京藝菊名家總結出以下4個階段,即冬存,秋末冬初選健壯腳芽扦插養苗;春種,4月中旬分苗上盆,盆上用普通腐葉上,不加肥料,夏定,利用摘心促進腳芽生長,至7月中旬出土腳芽長至10厘米左右時,選發育健全,芽頭豐滿的苗進行換盆定植,秋養,7月上中旬將選好的壯苗移入直徑20一24厘米的盆中,盆土用普通培養土加0.5%過磷酸鈣。將小盆中的菊苗連土坨倒出,以新芽為中心栽植,並剪除多餘櫱芽,加土至原苗深度壓實。換盆後,新株與母株同時生長,待新株已發育茁壯後,將老株齊土面剪去。剪除母本後松上,填人普通培養上,並加20%一30%的腐熟堆肥。這時盆中已有8成滿的肥土,1周後第三段新根生出,新老三段形成強大根系,整個栽培過程,換盆1次,填土2次,植株三度發根。
⑩ 盆栽菊花如何養護
(1)移來栽與用土。扦插生根後的菊源苗可栽於口徑12厘米左右的花盆中,盆的底部用兩塊瓦片搭好「人」字形排水孔,再放一層爐渣,以利排水,其上覆蓋一層培養土,將菊苗放在花盆中央,扶正加土壓實,上面留約2厘米沿口,以便澆水。初上盆的菊苗要澆透水,並防止日曬。約5天後移至向陽處。當菊苗長到15~20厘米高時,需要再移栽一次。換盆時可用腐熟有機肥作底肥,以補充培養土的營養。以後隨著植株生長,一般品種需要換盆2~3次,才能最後定植。定植時宜用腐葉土、沙壤土各4份半和1份餅肥渣混勻的培養土。
(2)摘心除芽。一般盆菊留花4~7朵。菊苗定植後留4~5片葉摘心,待其腋芽長大後每個枝上留2~3片葉,進行第二次摘心,這樣即可達到所需要的花朵數,以後應停止摘心。一般品種白露後可見花蕾,每枝除選留1個蕾形圓正的以外,其餘的花蕾應及時摘除,霜降前後可鮮花怒放。
(3)防病除蟲。從春至秋菊花不斷受到多種病蟲侵襲,需及時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