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盆栽植物甲
Ⅰ 圖中甲是一株盆栽植物,乙表示該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甲圖①
A、甲圖①處是頂芽,促進植物生長,乙圖中e處是抑製作用,A錯誤;
B、如摘除①版,則②處生長素濃度降低,使權②處由抑制→促進,生長素濃度低於10-6mol?L-1,B正確;
C、根的向地性體現了生長素具有兩重性,C正確;
D、莖對生長素敏感程度低,④處濃度高於③處,促進作用強,D正確.
故選:A.
Ⅱ 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長素濃度往往不同.甲圖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圖表示該植物不同器
(1)由於植物存在頂端優勢,則甲圖①處為植物的頂芽,生長素促進頂芽的回生長,乙圖中促進芽生長答的濃度有b、d點;甲圖②處為植物的側芽,生長素抑制側芽的生長,對應乙圖的f點;解除頂端優勢的方法是去除頂芽,之後側芽處的生長素濃度會下降,低於10-6mol?L-1,促進側芽的生長.
(2)若將該植物向左側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時間,由於生長素受重力的作用,會從⑧側運輸到⑦側,使⑦側生長素濃度過高抑制根的生長,對應於乙圖的e點,⑧側生長素濃度降低,會促進根的生長,對應乙圖的a點.
(3)由乙圖可知,能夠促進莖生長的濃度范圍是10-10~10-2mol?L-1.
故答案為:
(1)b或df去除頂芽10-6
(2)ea
(3)10-10~10-2
Ⅲ 甲圖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圖表示該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如將
A、植物水平放置時,由於受到重力的作用,近地側生長素濃度高於遠地側,而專根對生屬長素最敏感,所以近地側生長素濃度高抑制生長,背地側濃度低促進生長,體現兩重性,故A錯誤;
B、甲圖中植物給予右側光照,則左側③生長素濃度應高於右側④,③側生長素濃度可處於g或k點,④側濃度可處於c點,故B錯誤;
C、甲圖①處是頂芽,生長素接近最適濃度,不能用乙圖f點表示,故C錯誤;
D、如果摘除甲圖中的頂芽①,側芽②處的生長素濃度會降低從而促進側芽生長,所以②處生長素接近b點,故D正確.
故選:D.
Ⅳ 一株盆栽植物甲,其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用乙圖表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如將該植物
A、根對生長素敏感,當水平放置植物使近地側生長素濃度過高抑制根近地側生回長,因此答植物的根會向地生長,表現出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A正確;
B、圖甲中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生長素濃度不會因過高而抑制頂芽生長,B錯誤;
C、給植物右側光照,左側生長素濃度高,促進生長的作用增強,即③生長素濃度大於④,可分別用乙圖g、c點表示,C錯誤;
D、摘除甲圖中的部位①,側芽②生長素濃度降低,抑製作用解除,②處生長素濃度會低於10-6mol?L-1,D錯誤.
故選:A.
Ⅳ Ⅰ.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長素濃度往往不同.甲圖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圖表示該植物不
Ⅰ(1)①是頂芽,頂芽出的生長素濃度對頂芽生長起促進作用,即可能對應回乙圖中b 或d生長答素濃度;②是側芽,由於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在側芽部位積累,側芽部位生長素過高,抑制側芽發育,即頂端優勢現象,解除頂端優勢的方法是去掉頂芽,側芽部位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對於圖乙中的f點.
(2)將該植物較長時間置於右側光照下,③處生長素濃度高於④處,且③處促進作用大於④,因此若③處的濃度為K,則c可表示④側生長素濃度.
Ⅱ(2)分析題圖可知,3不能接受單側光照,直立生長4 用錫箔小帽套住尖端,尖端接受不到單側光照,直立生長,5去尖端的胚芽鞘上中央放含有生長素的瓊脂片,直立生長.
(3)1與3對照實驗的自變數是否具有單側光照,因變數是胚芽鞘的生長狀況,因此可以說明玉米幼苗產生向光性是由單側光照射引起的.
故答案為:
Ⅰ(1)b或者df①處(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在②處(側芽)抑制②生長去除頂芽
(2)c
Ⅱ(2)3、4、5
(3)13
Ⅵ 圖中,甲圖是一株盆栽植物(①②表示不同部位的芽,③④⑤⑥表示莖的不同部位,⑦⑧表示根的不同部位),
(1)①是頂芽,頂芽出的生長素濃度對頂芽生長起促進作用,即可能對應乙圖中b或d生長素濃度;②是側芽,由於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在側芽部位積累,側芽部位生長素過高,抑制側芽發育,即頂端優勢現象,解除頂端優勢的方法是去掉頂芽,側芽部位的生長素濃度可能對於圖乙中的f點.
(2)將該植物較長時間置於右側光照下,③處生長素濃度高於④處,且③處促進作用大於④,因此若③處的濃度為K,則c可表示④側生長素濃度,且植物莖將向光彎麴生長.
(3)當植物水平放置時,由於受到重力作用,近地側生長素濃度高於遠地側生長素濃度,近地側生長素濃度促進莖生長,抑制根的生長;遠地側生長素濃度促進莖生長,但促進程度小,同時也促進根生長,所以⑦側可用e點表示,⑧側用a表示,所以根向重力彎麴生長;③側濃度的是g點,④側濃度的是c點,所以莖將背地彎麴生長.
(4)生長素並不直接參與代謝過程,而是給細胞傳達一種調節代謝的信息,其所發揮的作用因其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以及器官的種類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
故答案為:其所發揮的作用因
(1)b(d) f 去掉頂芽
(2)c 向光彎曲
(3)a 向地彎曲 c背地彎曲
(4)信息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器官的種類不同
Ⅶ 葉子和指甲蓋大小的一種盆栽植物
千葉吊蘭
千葉蘭 千葉吊蘭
學名:Muehlewbeckia complera
科屬:蓼科千葉蘭屬
多年生常綠灌木。植株匍專匐叢生或呈懸垂狀生長屬,細長的莖紅褐色。小葉互生,葉片心形或圓形。其株形飽滿,枝葉婆娑,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適合作吊盆栽種或放在高處的幾架、櫃子頂上,莖葉自然下垂,覆蓋整個花盆,猶如一個綠球,非常好看。
Ⅷ 甲圖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圖表示該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如
A、將植物水平放置,由於重力的作用使植物近地側生長素濃度高,根對生長素敏感內,近地側由於高濃度生容長素抑制根的生長,根表現出向地生長的特點,A正確;
B、單側光照使生長素在背光側分布多長得快,③比④側的濃度高,促進作用強,因此可以用一天中的g、c兩點表示,B錯誤;
C、甲圖中①是頂芽,頂端優勢是頂芽優先生長,①部位的生長素濃度不可能用f點表示,因為f表示抑制頂芽生長,C錯誤;
D、摘除①頂芽,側芽②部位的生長素濃度降低,解除頂端優勢,則②處生長素濃度會低於10-6mol?L-1,D錯誤.
故選:A.
Ⅸ 圖甲是一株盆栽植物,乙表示該植株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如果摘
A、如果摘來除甲圖中的源頂芽①,側芽②處的生長素濃度會降低從而促進側芽生長,所以②處的生長素濃度低於10-6mol?L-1,A錯誤;
B、b、d兩點對芽都是促進作用,但b點的促進作用大於d點,生長素的雙重性與植物體內的某種抑制性物質有關,則d處的該抑制性物質濃度應高於b處,B正確;
C、根尖產生的細胞分裂素可運至①-⑥處,促進細胞分裂,C正確;
D、甲圖中植物給予右側光照,則左側③生長素濃度應高於右側④,③側生長素濃度可處於g或k點,④側濃度可處於c點,D正確.
故選:A.
Ⅹ 買了一株植物(如圖),說是可以吸甲醛的,但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白網紋草
吸甲醛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白網紋草喜高溫高濕半陰環境,怕寒冷、乾旱,宜肥沃疏鬆保水力強的土壤。春夏秋三季要澆足水,但不能使盆內積水。冬季室溫不能低於15℃,如過低會引起落葉,甚至死亡。夏季乾旱天氣要注意每天向附近地面灑水2-3次,以保持空氣濕度,而其葉片質地薄嫩,故應盡量少向葉
白網紋草
面噴水,否則易引起葉片腐爛和脫落。它是標準的室內植物,不能夠曬太陽,否則會灼傷葉子,甚至萎蔫。
1、澆水:喜多濕的環境。春、夏季生長期宜多澆水,掌握「寧濕勿干」的澆水原則,但不宜盆內積水。另外,維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有利於生長。但盡量避免向葉面噴水,否則易引起葉片腐爛和脫落。秋末過了生長期,就應該逐漸減少澆水的次數,葉片不發干即可。
2、溫度:喜高溫,不耐寒。生長適溫為20℃-30℃。養好白網紋草比較關鍵的一點就是溫度。白網紋草對溫度非常敏感,越冬溫度不可低於15℃。冬季需將盆栽移至溫暖、防風處。
3、光照:喜半陰的環境。白網紋草不能接受強烈直射的陽光,尤其是夏季要避免光線過強,否則易導致葉子邊緣發焦、脫落。但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也必須有適宜的光照。長期置於陰暗處,葉片會失去光澤,莖桿纖細。因此,適宜每天有4到6小時的散射光照為好。
4、土壤:需要肥沃疏鬆,微酸性的土壤。盆土可用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並加少量基肥配成,也可用疏鬆和保水性好的草炭營養土。[1]
5、施肥與維護:勿需施肥即可生長良好。若每1到2月施顆粒狀復合肥或稀薄液肥一次,可使葉色與光澤更亮麗。施肥時應注意避免肥料接觸葉面。
6、繁殖:繁殖比較容易,扦插、壓條和分株均可。繁殖宜在春季和秋季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