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梅盆景
㈠ 梅花(薔薇科 李屬)栽培技術有哪些
Prunus mume Sieb.et Zucc[Armeniaea mume Sieb]
梅花為我國的著名花木,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文學家、藝術家謳歌描繪的最好題材之一,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梅花早春開放,姿態優美,品種繁多,樹形強健,既能觀賞,又可食用,深受人們的廣泛喜愛。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樹冠呈不正圓頭形。干褐紫色,多縱皺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葉廣卵形至卵形,先端長漸尖或尾尖,邊緣具細銳鋸齒,托葉脫落性。花多每節1~2朵,多無梗或具短梗,淡粉紅或白色(見彩圖47),有芳香,多在早春先葉而開,花瓣5枚,常近圓形,萼片5枚,多呈絳紫色。核果近球形,徑約2~3厘米,黃色或綠黃色,密被短柔毛,味酸,核面有小凹點,與果肉粘著,6月果熟。
梅花除原種外,還存在若干變種。我國主要有以下野生變種:
曲梗梅P.mume var.cernua果梗長而曲。
毛梅P.mume var.goethartiana葉背各部,花梗、花托、萼片、子房與花柱下半部等處均有毛。
中國梅花現有300多個品種,按進化與關鍵性狀可分3系、5類、16型,即:
(1)真梅系
為梅花的嫡系,是由梅花的野生原種或變種演化而來,而不滲入其他物種的血統,真梅系品種既多且富變化。按枝姿(直上、下垂、扭曲)分為3類,即直枝類、垂枝類和龍游類。
直枝梅類:是中國梅花中最常見、品種最多、變化幅度最廣的一類,按其花型、花色、萼片顏色等標准分為7型,即江梅型、宮粉型、玉蝶型、硃砂型、綠萼型、灑金型和黃香型。
垂枝梅類:枝姿奇特,富有韻味,垂枝如柳,是演化程度較高,而品種形成較晚的類別。垂枝梅類分為4型,即:單粉垂枝型、殘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和骨紅垂枝型。
龍游梅類:它和垂枝梅類一樣都富有畫意,枝條扭曲似龍桑。現僅有1個型即玉蝶龍游型,1個品種即龍游梅。
(2)杏梅系
其品種的形態特徵介於杏、梅之間,或頗似杏,而核表面有小凹點—這是梅的典型特徵。它們是梅與杏P.armeniaca或山杏P.sibirica的種間雜種。現杏梅系僅有1類即杏梅類,下有單杏型、豐後型、送春型等3個型。杏梅系出現較遲,品種不多,但表現出雜種優勢,適應性和抗逆性均強,花繁色艷,大有前途,在抗寒育種和梅花北移上尤具潛力。
(3)櫻李梅系
是宮粉型梅花與紅葉李的種間雜種。最早由法國人於19世紀末育成。我國1986年始由美國引入,褐紫嫩葉與紫紅花朵同時抽發、著花繁密、朵大瓣重,且具長梗(長至0.9厘米),目前僅有美人梅1類1型1種。
[分布]
梅花原產中國,野梅以西南山區,尤其是滇、川兩省為分布中心。分布的次中心在鄂南、贛北、皖南、浙西的山區一線,此外在廣西東北和廣東韶關、福建、台灣等地山區亦有野梅分布,梅花的栽培分布,露地栽植區主要在長江流域的一些城市及其郊區,向南延至珠江流域,向北達到黃淮一帶,而以北京為最北界。國外以日本栽培較多。
[習性]
梅喜溫暖氣候,但在江南花木中,仍以梅較為耐寒,且開花特早,梅花一般不能抵抗-15~-20℃以下的低溫,它對溫度很敏感。一般當旬平均氣溫達6~7℃時開花,乍暖之後尤易提前開放。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要求排水良好,澇漬數日即可造成大量落葉或根腐致死。對土壤要求不嚴,且頗能耐瘠薄,幾乎能在山地、平地的各種土壤中生長,而以黏壤土或壤土為佳,中性至微酸性最宜,微鹼性也可正常生長。梅是陽性樹種,最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但忌在風口栽培,在北方尤屬大忌。壽命長,可達1300年。萌芽、萌櫱力較強。
[繁殖與栽培養護]
繁殖最常用的是嫁接、扦插,壓條次之,播種又次之。作為梅的砧木,南方多用梅和桃,北方常用杏、山杏或山桃。杏和山杏都是梅的優良砧木。嫁接成活率也高,且耐寒力強。梅本砧表現良好,尤其用老果梅樹蔸作砧嫁接或古梅樹樁,更為相宜。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或靠接,於春季砧木萌動後進行,腹接還可在秋天進行,芽接多於6~9月進行。梅樹扦插,因品種不同,其成活率差異很大,一般於11月份扦插,選用1年生枝,插穗長10~15厘米,插前用500毫克/升吲哚丁酸作快浸處理,可提高成活率。壓條一般於早春進行,將1~2年生、根際萌發的枝條用利刀環剝大部。埋入土中深3~4厘米,平時注意保濕,生根後於秋末割離、分栽。為了培育新品種和砧木,多用播種,6月收成熟種子,清洗晾乾,秋播。如春播,需進行層積處理。
梅花的栽培,有露地園林栽培、切花栽培、盆景栽培以及催延花期栽培等方式。
露地園林栽培:最重要的是要適地適樹,要選擇適當的地點,符合其生態要求,要溫暖濕潤、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一般栽2~5年生大苗,栽植方式可用孤植、叢植或群植。栽前要掘樹穴,施基肥,栽後要澆透水,加強管理。梅樹整形,以自然開心形為宜。修剪一般宜輕度,並以疏剪為主,短截為輔,1年一般應施3次肥,即秋季至初冬施基肥,含苞前盡早施速效性肥,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7月初)要適當控制水分,並施過磷酸鈣等速效性「花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
以生產切花為主要目的的梅花,多露地成片栽種,株行距可較小(3米×3米),主幹分枝點留低(約30厘米),並適當重剪,多施肥料,以促進大量生長較長的花枝。作切花栽培的品種,要求長勢健旺,而且能年年著花繁密,如宮粉型梅。
盆景栽培:先將苗木經露地栽培數年後,於年底上盆,栽前栽後均要整形修剪,必要時可用刀切,棕絲扎,鐵絲纏。修剪梅樁、盆梅,應較露地梅花為重。盆梅澆水要適度,太多易落黃葉,太干易落青葉,在新梢達至30厘米左右後,約在6月間要適當控制水分,並增施追肥,促進花芽分花。花前先置於冷室向陽處,含苞待放時移至室內觀賞,花後應進行強度短截,仍移至露地培養,藉以恢復元氣,增強長勢。
梅花適於催延花期栽培:可令其春節、五一勞動節、國慶節、元旦等節日開花。因梅花對溫度很敏感,要使它在元旦、春節開花,因時間已接近自然花期,很容易做到,但要注意增溫不宜太猛。要經常灑水,以保持其空氣濕度,並將其放置於陽光充足之處,花蕾露色後,移至低溫處,這樣可維持10~20天不開花。若給以10~15℃的條件,則經1周左右即可開花。如要在五一節開花,可將花芽繁多的盆梅置於略高於冰點的冷室中,至翌年4月上中旬逐漸移出室外。若要提前至國慶節開花,則要在抽梢長30厘米後及時「扣水」,重施追肥,並摘除全部葉片,再依次給以低溫和增溫處理,促其新形成的花芽提前於國慶節前開花。
梅花主要病蟲害有:梅花縮葉病、褐斑穿孔病、炭疽病、白銹病、根癌腫病、瘡痂病、葉斑病、桑白盾蚧、糠片盾蚧、日本球堅蚧、蘋果透翅蛾、梅木蛾、檀香粉蝶、禾穀縊管蚜、桃蚜、六星吉丁蟲、頂斑筒天牛等。防治方法:①梅葉芽剛膨大時噴灑波爾多液一次,萌芽前噴石硫合劑一次,發病期噴灑福美鋅或代森鋅等葯劑數次。②根癌病防治見「桃」。③害蟲若蟲期和幼蟲期噴灑殺螟蚣、西維因、敵敵畏、敵百蟲、氧化樂果等任一種葯劑。④吉丁蟲幼蟲期,在被害處塗刷敵敵畏或氧化光果等葯劑,並加強檢疫,燒毀病枯枝等。
[觀賞與應用]
梅蒼勁古雅,疏枝橫斜,花先葉開放,傲霜鬥雪,色、香、態俱佳,是我國名貴的傳統花木。孤植、叢植於庭園、綠地、山坡、岩間、池邊以及建築物周圍,無不相宜,成片群植猶如香雪海,景觀更佳。如與蒼松、翠竹、怪石搭配,則詩情畫意、躍然而出。花樁作成樹樁盆景,虯枝屈曲,古雅風致,盎然可愛。亦可供瓶插。
㈡ 關於徽派盆景的知識
徽派盆景是以古徽州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它以歙縣的賣花漁村為代表,包括績溪、黟縣、休寧等地民間製作的盆景,以古樸、奇特、遒勁、凝重、渾厚為其特色,開創一派獨特的藝術風格,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以游龍梅樁馳名海內盆苑,並於清乾隆年間在績溪仁里等地形成了每12年一舉、規模宏大的徽派盆景展覽。 1972年2月,周恩來總理陪同美國總統尼克松夫婦觀賞了陳列在上海人民公園內的徽梅盆景。尼克松總統夫婦對充滿裝飾類美感、具有濃郁徽派特色的游龍梅樁的英姿雄態贊不絕口。 徽派盆景的產生和發展,與賣花漁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洪氏先人為徽派盆景的創始人。在洪氏的輾轉徙居過程中,由洪氏祖先將盆景這種特殊的藝術帶到徽州,並在績溪、歙縣等地進行再創作,發揚光大。 徽派盆景寓意於形。如游龍式為民族的象徵,三台式則寓有蓬萊仙境或天、地、人之內涵,迎客式則為恭候嘉賓。游龍式梅樁、扭旋式羅漢松、三台式圓柏等,高大、雄偉、粗獷、古樸,充滿著神秘的裝飾美感,與古典徽派建築交相輝映,意蘊深長;黃山松、羅漢松等造型,以黃山古松為典範,充滿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徽州人文精神。由賣花漁村培育的梅樁盆景,在全國舉辦的歷屆「二梅」展覽中,幾乎囊括了近1/2的金獎、銀獎和銅獎,足見其實力之雄厚。 徽派盆景植物種類較多。它以徽梅、徽柏、黃山松、羅漢松為主,其它如翠柏、紫薇、南天竹、榔榆等也比較常見。通過徽州花農和盆景藝人數百年的精心培育,現已選育出一大批出類拔萃的梅花品種,如徽州骨里紅、徽州檀香、徽州台閣玉蝶、徽州宮粉、洪嶺二紅等,甚至連園藝界公認已絕跡數百年的黃香梅,也奇跡般地再現於古徽梅苑。這些品種的形成是經過花農長期選優、人工嫁接、壓條存異等方式培育而成;顏色從紫紅、朱紅、粉紅到粉白、素白、淡綠、淺黃等,無一不具備;花型有單瓣、復瓣、重瓣、台閣等,千姿百態,絢麗多彩。 徽派盆景造型手法獨特。花農對幼小的梅條就用棕櫚葉片進行定胚造型,每兩年重新調整一次,較大的枝幹改用棕繩蟠扎;待主幹大致定型後再加工側枝,對小枝則只作修剪不作蟠扎,形成了「粗扎粗剪、剪扎結合」的造型藝術手法;徽派盆景多地栽造型,成形後再選盆配座,在賣花漁村數十公頃的山坡上,培育有各種大小梅樁和樹樁造型達數十萬株之多,可謂海內栽花賣花「第一村」;在繁殖上,採用壓條與養樁並舉的方法,在國內也頗為罕見。
㈢ 梅花在什麼時候可以嫁接
6月底至7月初
梅花嫁接的兩種方法
一、埋根法 桃嫁接梅花,生長快,開花早,但三年後容易出現「大小腳」現象,可先用桃砧嫁接梅花,嫁接生長一年後,全部刨起,定植時,使嫁接部位低於地平面,人土4-7厘米,用利刃在梅花嫁接部位縱割幾道口子,深達木質部,並用25ppm的ABT生根粉2號溶液拌和泥團包裹傷口處。再培土15-25厘米,注意保墒。生長1年後,梅樹就可發根,這樣,梅花樹長大後就可形成二層根,·上面一層是梅樹根,下面一層是桃砧根,上盆或地栽綠化時上層根發揮作用,下層根可除去,這樣,梅花就可保持正常生長狀況。
二、根嫁接法 苗圃地用桃嫁接果面後,修剪下的廢棄物——桃根,只要直徑達0.5厘米以上,長12-15厘米,並有三條以上根段的就可嫁接梅花。用於濕適當的沙,將其沙藏到二月中旬,就可開始嫁接。可用劈接或切接法,綁扎時先用一塊薄膜條包住介面,再用新鮮的楊樹皮層纖維部分作包紮物,將起保濕作用的塑料條的介面纏繞綁緊;使用楊樹皮纖維部分的好處是:定植時介面被埋人土中,當傷面癒合牢固時,纖維部分已逐漸腐爛,可省去解綁的工序。嫁接後置於溫室沙床假植,接穗的芽外露,經常查看沙土的干濕情況,及時灑水,保持沙床的溫度。2月下旬就可以移栽苗圃地,定植時,要使嫁介面埋於土壤下4-6厘米,生長二年後,就可上盆或綠化,下部的桃根可剪去,而梅花萌發的根系正常生長。用上述方式嫁接的梅花,可提前製作盆景,又充分利用了桃根的特性。
繁殖與栽培: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 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常見病害有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 應用: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的移植要使植物移植成活必須使植物體內的水份,即根系吸收的水份與枝葉蒸騰的水份基本上保持平衡,以保證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動。
移種梅花,最好應在冬季落葉後到春季花後萌芽前。這個時期,梅樹處於半休眠狀態,生理活力較低,外界環境的溫度也低,枝葉對水份的蒸騰很少。當年生或二、三年生較小梅樹移植方法簡單,移植不帶土坨也易成活,在長途運輸中,應使用保濕的毛巾、棉紗、破布等包裹根系。對較大的梅花進行移植是較困難的。對於較小的梅樹還可在生長季節進行移植,但技術要求較高,保護管理精細,不宜進行長途運輸。移植時不僅應帶土坨,根系完整,還應對枝葉重剪。運輸過程中還應用草繩給土坨打綁或放入移植箱。梅花小苗的根部土坨可用塑料袋裝裹。定植後,常對梅樹的枝乾和殘留的葉片噴水。對於生長季移植,一般以在雨季時進行為好。梅花冬季可扦行冬季梅花扦插繁殖未獲得成功,可能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品種選擇不當;二是穗條選用不合適;三是未把握好冬季梅花扦插的有關技術環節。梅花冬季扦插一是要選擇將梅花品種,我國梅花有三大種系、五類、十八型,約有200個品種,但並不是所有的品種都能扦插生根,如「骨紅梅」、「硃砂梅」、「檀香梅」等品種扦插就很難獲得生根的植株;而一些比較原始的品種,如「宮粉」、「綠萼」等,扦比較容易獲得成功。二是要選擇將適於用作插穗的枝條,一般可選擇生長健壯的「綠萼」、「宮粉」品種植株基部的當年生萌發枝,而且要求枝條充實、不帶花芽,直徑在0.3厘米-0.6厘米之間,過細的枝條扦插不易生根,過老的二年生枝條扦插也不會生根。三是要把握好扦插的技術環節,扦插時間以12月至1月份為好,有一個持續低溫的過程,因在冬季地溫相對比氣溫稍高一些,有利於扦穗下切口形成癒合組織;扦插苗床以沙壤或黃心土為好,沙壤因通透性較好,有利於扦穗的癒合生根,而黃心土則因其含雜菌較少,可防止下切口腐爛;插穗一般長約10厘米-15厘米,以枝條的中下段為宜,插穗扦插入土的深度以只留上切口的1厘米-2厘米於土外即可;將扦插完成後的苗床澆透水,上覆一層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塊壓蓋嚴實,藉以保溫增濕,可加速下切口的癒合生根;到了來年3月份,當插穗上端的葉芽開始發芽抽梢時,方可揭去薄膜,給予正常扦苗床一樣的管理。在其生根期間,要保證苗床不積水,始終維持其處於濕潤狀態,這樣方可有利於其及早形成完好的根系。一般情況下,采自「綠萼」、「宮粉」植株上面的梅花插穗,只要管理不出現大的失誤,成活率可達60%-70%。如何延長茶梅花期茶梅,又名小茶梅。茶梅花色除有紅、白、粉紅等顏色外,還有很多奇異的變色。茶梅花期長,從當年11月上旬始花可開至來年3月,它不僅花色鮮艷,色彩瑰麗,淡雅兼具,略帶芳香。而且樹形優美,枝柔葉厚,姿態豐滿,著花量大,是家庭盆栽觀花期長,觀葉亦佳的好花種。
㈣ 嫁接的梅花在剪枝插干會不會變異
梅花嫁接的兩種方法
一、埋根法 桃嫁接梅花,生長快,開花早,但三年後容易出現「大小腳」現象,可先用桃砧嫁接梅花,嫁接生長一年後,全部刨起,定植時,使嫁接部位低於地平面,人土4-7厘米,用利刃在梅花嫁接部位縱割幾道口子,深達木質部,並用25ppm的ABT生根粉2號溶液拌和泥團包裹傷口處。再培土15-25厘米,注意保墒。生長1年後,梅樹就可發根,這樣,梅花樹長大後就可形成二層根,·上面一層是梅樹根,下面一層是桃砧根,上盆或地栽綠化時上層根發揮作用,下層根可除去,這樣,梅花就可保持正常生長狀況。
二、根嫁接法 苗圃地用桃嫁接果面後,修剪下的廢棄物——桃根,只要直徑達0.5厘米以上,長12-15厘米,並有三條以上根段的就可嫁接梅花。用於濕適當的沙,將其沙藏到二月中旬,就可開始嫁接。可用劈接或切接法,綁扎時先用一塊薄膜條包住介面,再用新鮮的楊樹皮層纖維部分作包紮物,將起保濕作用的塑料條的介面纏繞綁緊;使用楊樹皮纖維部分的好處是:定植時介面被埋人土中,當傷面癒合牢固時,纖維部分已逐漸腐爛,可省去解綁的工序。嫁接後置於溫室沙床假植,接穗的芽外露,經常查看沙土的干濕情況,及時灑水,保持沙床的溫度。2月下旬就可以移栽苗圃地,定植時,要使嫁介面埋於土壤下4-6厘米,生長二年後,就可上盆或綠化,下部的桃根可剪去,而梅花萌發的根系正常生長。用上述方式嫁接的梅花,可提前製作盆景,又充分利用了桃根的特性。
繁殖與栽培: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 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常見病害有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 應用: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的移植要使植物移植成活必須使植物體內的水份,即根系吸收的水份與枝葉蒸騰的水份基本上保持平衡,以保證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動。
移種梅花,最好應在冬季落葉後到春季花後萌芽前。這個時期,梅樹處於半休眠狀態,生理活力較低,外界環境的溫度也低,枝葉對水份的蒸騰很少。當年生或二、三年生較小梅樹移植方法簡單,移植不帶土坨也易成活,在長途運輸中,應使用保濕的毛巾、棉紗、破布等包裹根系。對較大的梅花進行移植是較困難的。對於較小的梅樹還可在生長季節進行移植,但技術要求較高,保護管理精細,不宜進行長途運輸。移植時不僅應帶土坨,根系完整,還應對枝葉重剪。運輸過程中還應用草繩給土坨打綁或放入移植箱。梅花小苗的根部土坨可用塑料袋裝裹。定植後,常對梅樹的枝乾和殘留的葉片噴水。對於生長季移植,一般以在雨季時進行為好。梅花冬季可扦行冬季梅花扦插繁殖未獲得成功,可能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品種選擇不當;二是穗條選用不合適;三是未把握好冬季梅花扦插的有關技術環節。梅花冬季扦插一是要選擇將梅花品種,我國梅花有三大種系、五類、十八型,約有200個品種,但並不是所有的品種都能扦插生根,如「骨紅梅」、「硃砂梅」、「檀香梅」等品種扦插就很難獲得生根的植株;而一些比較原始的品種,如「宮粉」、「綠萼」等,扦比較容易獲得成功。二是要選擇將適於用作插穗的枝條,一般可選擇生長健壯的「綠萼」、「宮粉」品種植株基部的當年生萌發枝,而且要求枝條充實、不帶花芽,直徑在0.3厘米-0.6厘米之間,過細的枝條扦插不易生根,過老的二年生枝條扦插也不會生根。三是要把握好扦插的技術環節,扦插時間以12月至1月份為好,有一個持續低溫的過程,因在冬季地溫相對比氣溫稍高一些,有利於扦穗下切口形成癒合組織;扦插苗床以沙壤或黃心土為好,沙壤因通透性較好,有利於扦穗的癒合生根,而黃心土則因其含雜菌較少,可防止下切口腐爛;插穗一般長約10厘米-15厘米,以枝條的中下段為宜,插穗扦插入土的深度以只留上切口的1厘米-2厘米於土外即可;將扦插完成後的苗床澆透水,上覆一層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塊壓蓋嚴實,藉以保溫增濕,可加速下切口的癒合生根;到了來年3月份,當插穗上端的葉芽開始發芽抽梢時,方可揭去薄膜,給予正常扦苗床一樣的管理。在其生根期間,要保證苗床不積水,始終維持其處於濕潤狀態,這樣方可有利於其及早形成完好的根系。一般情況下,采自「綠萼」、「宮粉」植株上面的梅花插穗,只要管理不出現大的失誤,成活率可達60%-70%。如何延長茶梅花期茶梅,又名小茶梅。茶梅花色除有紅、白、粉紅等顏色外,還有很多奇異的變色。茶梅花期長,從當年11月上旬始花可開至來年3月,它不僅花色鮮艷,色彩瑰麗,淡雅兼具,略帶芳香。而且樹形優美,枝柔葉厚,姿態豐滿,著花量大,是家庭盆栽觀花期長,觀葉亦佳的好花種。
㈤ 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上一句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來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 。意思是挨過寒冷冬季的梅花版更加的幽權香。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深層次的意思是: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有所建樹,必須准備迎接各種困難的挑戰,不斷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閱歷,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達到自己嚮往的目標,不經過磨練甚至失敗,一帆風順的只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時成功,也不會堅持長久。
拓展資料:
原文
警世賢文之勤奮篇:有田不耕倉稟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少壯不知勤學苦,老來方悔讀書遲。
譯文
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㈥ 梅花幾月份嫁接
落花之時
㈦ 小葉檀香桂花盆栽應注意什麼
桂花盆景宜放在溫暖向陽處,夏季要適當庇蔭,避開強光直射。長江以北地區冬季須放進室內越冬,室溫保持0~5℃較為安全。次年春季驚蟄前後即可出房。
用土: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更加適宜。忌鹼性土和過於粘重的土壤
澆水:桂花盆土要掌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一般春秋季每隔3~4天澆一次,夏季高溫每天澆一次,冬季每隔7~10天澆一次,夏季須在早晚澆水,冬季則在中午前後澆水,使水溫與土溫接近,不致驟冷驟熱,傷害根系。秋季澆水要適量,梅雨季節要防止盆土過濕或積水。
施肥:桂花以觀花為主,應供給充分的肥料。抽梢時,可施1~2次氮肥,促進枝葉生長;花芽分化和開花前,則以施磷肥為主。施肥前,盆土要稍幹些,並宜先松下土,以便肥料的吸收。施肥的第二天應澆一次水。如用堆肥或廄肥,一定要完全腐熟後才能使用。應用化肥過磷酸鈣,其濃度不能超過2%。
修剪:桂花的整形修剪,宜在秋後進行,剪去上部過強枝條,以均衡樹勢。過密的枝條要進行疏剪,並除去病弱枝條,使養分集中,以利開花。整形修剪配合水肥管理,可改善桂花盆景的健壯生長,保持優美的姿態。
翻盆:桂花盆景每2~3年可翻盆換土一次。新盆宜大一些,以利桂花根部生長。結合翻盆,剪去一部分老根和枯根,用竹簽剔去一部分舊土,換上疏鬆肥沃的新培養土,並在盆底放置腐熟餅肥為基肥,填土一定要壓實,這樣可促進桂花花繁葉茂。
病蟲害防治:桂花常見的病害有葉斑病、煤污病、藻斑病、根腐病、缺鐵病等,應針對病害情況,予以防治。葉斑病、煤污病及藻斑病可噴射0.5波爾多液或5%多菌靈500~1000倍液防治;根腐病的防治,應注意保持土壤疏鬆透氣,不要積水;如因真菌引起根腐時,可用代森銨200~300倍液澆灌根部。桂花常見的蟲害有葉蜂、粉虱、蟎、長白蚧、黃刺蛾等。葉蜂、粉虱、蟎可用40%樂果1500~3000倍液噴殺,長白蚧除人工刷除外,在第一二代若蟲時,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40%殺螟松500倍液噴殺
㈧ 請教一下梅這一種植物
梅:對梅花的簡稱
梅科:從植物分類學來看,根本就沒有這個科,我們所說的梅花是回薔薇科的植物。
臘梅:和答梅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只是名字有點像。臘梅是臘梅科的植物,和梅花是兩個科的東西。
梅花:薔薇科的一種植物,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之一。馬上要成為我國的雙國花之一了。
這樣解釋明白了吧
㈨ 介紹某一個品種的梅花的特點
白梅花:
梅花的一個品種
【異名】綠萼梅(《綱目拾遺》),綠梅花(《葯材學回》)。
花蕾,呈答圓球形,直徑4~8毫米,基部常帶有小梗。苞片3~4層,褐色鱗片狀。苞片內有萼片5枚,淡黃褐色,微帶綠色,卵圓形,覆瓦狀排列,基部與花托癒合。花瓣5枚或多數,白色或黃白色,緊緊相抱。花瓣內包含許多黃色絲狀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細長的花柱。質輕。氣香,味淡而澀。以花勻凈、完整、含苞未放、萼綠花白、氣味清香者為佳。
主產江蘇、浙江等地。
化學成分】花蕾含揮發油,主要為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
【性味】酸澀,平。
①《綱目》:"微酸,澀,無毒。"
②《百草鏡》:"性寒。"
③《食物宜忌》:"味酸,澀,性平。"
④《飲片新參》:"苦微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