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三棱茶
Ⅰ 丁香皮煮散
我們都知道中葯方劑丁香皮煮散是由純天然的中葯材製成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確的食用方法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丁香皮半兩,京三棱(炮,銼)半兩,檳榔(生,銼)半兩,白術半兩,姜黃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寒氣結強,日久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薑1棗大(切),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夜1。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上面所講的就是關於丁香皮煮散的一些小常識,這些方劑都是具有針對性的,而對於大多數朋友們來說,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非常有必要的。
Ⅱ 症瘕的辨證施治
1.氣滯型
證候小腹有包塊,積塊不堅,推之可移,時聚時散,或上或下,時感疼痛,痛無定處,小腹脹滿,胸悶不舒,精神抑鬱,月經不調,舌紅,苔薄,脈沉弦。治則:疏肝解郁,行氣散結。主方:金歸婦康丸。方葯:當歸、鬱金、紅花、二花、香附、三棱、莪術、昆布、元胡、小茴香、乳香、沒葯、敗醬草、白花蛇草、穿山甲、皂刺;上葯共研細末,水泛為丸,如黃豆大小,日三次,溫水送服;香棱丸:木香、丁香、三棱、莪術、枳殼、青皮、川楝子、小茴香;上葯共研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
2.血瘀型
證候:小腹有包塊,積塊堅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膚少澤,口乾不欲飲,月經延後或淋漓不斷,面色晦黯,舌紫黯,苔厚而干,脈沉澀有力。治則:活血破瘀,散結消瘕。主方:桂枝茯苓丸。方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各等分。研細末,煉蜜為丸。若積塊堅牢者,酌加鱉甲、穿山甲以軟堅散結,化瘀消瘕;疼痛劇烈者,酌加延胡索、莪術、姜黃以行氣活血止痛;小腹冷痛者,酌加小茴香、炮姜以溫經散寒;月經過多,崩漏不止者,酌加三七粉、炒蒲黃、血餘炭等化瘀止血。若血瘀甚者,兼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用大黃廑蟲丸。本方重在取其蟲類搜剔脈絡,祛瘀消瘕。
3.痰濕型
證候:小腹有包塊,按之不堅,或時作痛,帶下量多,色白質黏稠,胸脘痞悶,時欲嘔惡,經行愆期,甚或閉而不行,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治則:除濕化痰,散結消瘕。主方:散聚湯。方葯:半夏、橘皮、茯苓、當歸、杏仁、桂心、檳榔、甘草。
若脾胃虛弱,納差神疲者,酌加黨參、白術健脾益氣。若兼血滯者,用三棱煎:三棱、莪術、青橘皮、半夏、麥芽,淡醋湯下。痰積多,姜湯下。
4.毒熱型
證候:小腹有包塊拒按,下腹及腰骶疼痛,帶下量多,色黃或五色雜下,可伴經期提前或延長,經血量多,經前腹痛加重,煩躁易怒,發熱口渴,便秘溲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治則:解毒除濕,破瘀消瘕。主方:銀花蕺菜飲。方葯:赤芍、丹皮、丹參、三棱、莪術、皂角刺、銀花、蕺菜、土茯苓、炒荊芥、甘草。若小腹包塊疼痛,兼帶下量多,色黃稠如膿,或五色帶雜下,臭穢難聞,疑為惡性腫瘤者,酌加半枝蓮、穿心蓮、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以清熱解毒消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