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毒瓜盆栽

毒瓜盆栽

發布時間: 2021-02-12 23:57:32

1. 這個植物叫什麼名字

假酸漿原產於秘魯,假酸漿布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栽培技術花期: 春季開花。
園藝專:燈籠屬狀的宿存萼,乾燥後如同天然乾燥花,久藏不凋,為插花高級花材,適合庭園美化或大型盆栽
葯用價值:假酸漿是一種中草葯,全草入葯,名為假酸漿。葉含假酸漿酮、魏察假酸漿酮;全草含假酸漿甙苦素;根含托品酮、古豆鹼。全草具有鎮靜、祛痰、清熱、解毒、止咳功效,治精神病、狂犬病、感冒、風濕痛、疥癬等症。種子入葯,名為假酸漿籽。含油18.6%,其中飽和脂肪酸11.1%、亞油酸20.8%、油酸64.4%及不皂化物質(豆甾醇、谷甾醇)0.83%。有清熱退火、利尿、祛風、消炎等功效,治發燒、風濕性關節炎、瘡癰腫痛等症。花入葯,名為假酸漿花。祛風,消炎。治鼻淵。
食用價值:雲南省嵩明縣用假酸漿子製作木瓜水(當地人常喝的一種飲品);以四川為首的西南地區吃的冰粉的主要食材也是假酸漿。

2. 請問這是什麼蟲在盆栽的土裡老是出現,對植物有害嗎會咬人嗎

馬陸~~
生活於腐敗植物上並以其為食,有的也危害植物,少數為掠食性或食腐肉。
多食腐殖質,有時也損害農作物。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除草坪外受害植物還包括仙客來、瓜葉菊、洋蘭、鐵線蕨、海棠、吊鍾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在有的家庭里,馬陸也被當成寵物來飼養,一般飼養的馬陸都喂落葉,腐木。有時候也可以喂各種瓜果蔬菜當作零食。
馬陸個體數量,水平分布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垂直分布由表層向下銳減。年變化夏末最多。
冬末最少;馬陸的攝食量隨溫度的增高而增加.就同一種捅藩物而言,其攝食量半分解的;末分解的;馬陸的同化效率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糞便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馬陸與環境土壤及凋落物中微量元素之間無明顯相關,但馬陸體內sr、V、Ba、zu的古量較高;馬陸對凋落物的分解量約占年凋落物平均l門還量的0.21。
千足蟲又稱馬陸,是一種陸生節肢動物。它體形呈圓筒形或長扁形,分成頭和軀干兩部分,頭上長有一對粗短的觸角;軀干由許多體節構成,多的可達幾百節。除去第一節無足和第2~4節是每節一對足外,其餘每節有兩對足,所以足很多。在北美巴拿馬山谷里有一種大馬陸,全身有175節,加起來共有690隻足,可以說是世界上足最多的節肢動物了。
當然,其他還有許多種類的千足蟲。

有的身體較小,才2毫米長;和大馬陸相比,它們的足少得多。
千足蟲行走時左右兩側足同時行動,前後足依次前進,密接成波浪式運動,很有節奏。不過,它雖然足很多,但行動卻很遲緩。
千足蟲平時喜歡成群的活動,一般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如枯枝落葉堆中或瓦礫石塊下。專吃落葉、腐殖質;也有少數種類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農業上的害蟲。
千足蟲雖然無毒顎,不會螫人,但它也有防禦的武器和本領。當它一受觸動就會立即蜷縮成一團,靜止不動,或順勢滾到別處,等危險過了才慢慢伸展開來爬走。千足蟲體節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種有毒臭液,氣味難聞,使得家禽和鳥類都不敢啄它。

3. 怎麼盆栽南瓜

盆栽南瓜方法:
一、品種選擇
適宜用作盆栽的觀賞南瓜品種有金蛋、銀蛋、五指山、金童、玉女、香爐、白玉、金蘋果、小掛鍾、一點綠、一點黃、小枕、皇冠等。
二、營養土配製
營養土可選用肥沃的塘泥或未種過瓜類的菜園土,經充分曬干、打碎成大小1cm的泥塊,然後每立方米加入腐熟花生麩5kg、草菇泥15kg;或選用6份泥炭土+3份河沙+1份珍珠岩混合,再按每立方米加1kg復合肥的比例混配成營養土,將粗粒置於盆底,裝盆至3/4為宜。微型觀賞南瓜為攀緣植物,根系較為發達,需要搭架栽培。一般可選用口徑40cm~60cm、高30cm~50cm的花盆種植。
三、適時播種
觀賞南瓜喜冷涼氣候,不耐高溫,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5℃。分春秋兩季播種。微型觀賞南瓜的種皮較厚,播種前要浸種催芽,方法是:將種子用干凈的紗布包好放入30℃的溫水中浸泡4~5小時,然後將種子搓洗干凈,撈起催芽。早春氣溫低,需置於30℃恆溫箱內催芽,催芽時注意保持紗布濕潤。經48小時後,當芽長約0.5cm時播種。播種前將營養土淋透水,每盆播3~4粒,播後覆土1cm左右,並淋足水,3~4天後種子便出土。觀賞南瓜多為主蔓結瓜,側蔓結瓜極少,因瓜個小,適合立式(架式或牆式)栽培。
四、上盆定植
觀賞南瓜根系發達,應選用直徑20cm以上的花盆,以保證充足的營養面積。上盆時盆底加少量河沙,再放入適量芝麻醬渣作底肥,然後填入部分培養土,栽上植株隨後把其餘的土填入,壓實,澆一次透水。生長期隨著苗的長大,適當換盆,一般要換小、中、大盆3次。每次換盆前讓盆土干透,而後輕輕拍打盆壁周圍,松動後小心叩出。換大盆前不要動原土球,以免傷根。其餘操作與上盆時相同。
五、適時整形
觀賞南瓜株高15cm左右時打頂,使其出分枝,分枝長到1Ocm左右再次打頂,一般打頂3~4次,促使多分枝,株形矮壯,即可形成高40cm~50cm的球形植株,這樣掛果後更加美觀。葉片長密後需摘葉,摘除碩大、枯黃的老葉,以利通風透氣、增強光照,使葉細又厚。摘葉時發現徒長枝、過密枝、枯枝、病蟲枝也應剪除,使株形優美。
六、管理措施
1.溫度觀賞南瓜是喜溫作物,生長溫度范圍在15℃~35℃之間,最適溫度為25℃~28℃。早春低溫應移入室內或套薄膜袋等防寒,避免;東害,夏秋高溫季節應採用涼爽紗遮陰等設施降溫。
2.水分:觀賞南瓜幼苗期每隔1~2天淋水1次以保持盆土濕潤,開花結果期的晴天,水分蒸騰大,需水量多,花盆的蓄水能力差,每天應淋水2~3次次
3.追肥觀賞南瓜追肥應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在間苗後7天起,每周可追施1次O.3%~0.5%復合肥水溶液;進入開花結果期,需肥量較大,結合鬆土每盆追施復合肥10g、尿素5g,並補充營養土至滿盆,促進根系發育。此後根據植株長勢、葉色、結果等情況,每隔10天追施0.3%~0.5%復合肥水溶液1次,並噴施愛多收1000倍等葉面肥2~3次,以促進植株生長發育,延長觀賞期。
4.植株整理:觀賞南瓜株高25cm~30cm時搭架引蔓,架材可用籬竹或鐵枝,架高15m~18m,觀賞南瓜以主蔓結瓜為主。為提高觀賞效果,減少養分的消耗,要將全部側枝剪除,只留主蔓,並及時摘除黃葉、病葉和畸形果。
5.輔助授粉:人工輔助授粉可促進觀賞南瓜多坐果、結好果,其方法是:在每天早上8~9時,選擇當天開放的雄花,摘去花冠,將雄蕊的花粉塗到雌花柱頭上。
七、病蟲害防治
觀賞南瓜的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疫病、病毒病、蚜蟲、薊馬、蟎類等。白粉病用40%滅病威700倍或粉銹立克800倍防治,疫病用58%瑞毒霉800倍或72.2%普力克600倍防治,病毒病用病毒A500倍或病毒通800倍防治。蚜蟲、薊馬用20%好年冬或5%高效大功臣1000倍防治,蟎類用800倍的抗蟎23防治。

4. 跪求:火龍果、木瓜的盆栽技術。

火龍果原產中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是近年落戶中國大陸的一種既可觀花又能收果的仙人掌科植物。它不僅可在大地或保護地大棚中進行生產性栽培,也同樣可以在陽台、屋頂進行盆栽。

火龍果每年4-11月可連續不斷地開花,成熟的果實重500克以上,大的可達1500克。果皮鮮紅,亮麗奪目,還配有金黃色的鱗片。果肉有紅色和白色兩種,果實甜而不膩,清淡而芳香,勝似哈密瓜,品味極佳。

火龍果適應性很強,不擇土質,只要溫度不長時間低於8℃的環境中都可以栽植,北方冬季溫度低的地方,可以放室內過冬。少量栽培火龍果可以購買幼苗或向朋友要些修剪下來的枝段(10-15厘米長即可),一般插在素砂中都能成活。如管理得好,栽苗後70多天見花。
一、盆和培養土的准備

火龍果是淺根植物,培育過程中不用換盆,可用直徑25-35厘米的泥瓦盆、木箱等透水透氣較好的容器。最好不用塑料盆、瓷盆等透氣性較差的容器。栽植前必須對盆具進行消毒,新的泥瓦盆可不消毒。但必須用清水浸泡數小時,使盆壁上氣孔中的污濁氣體排出,否則影響根系正常生長。

火龍果對培養土的要求不嚴,但土質必須疏鬆透氣,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土均可,不喜鹼性土質。家庭盆栽可以自配培養土。用腐葉土6份、糞肥土、粗河砂各2份,均勻拌合在一起。堆放半月以上備用。

二、上盆和苗期管理

盆栽火龍果最好選用扦插苗,只要苗有根並發出新枝就可移苗上盆。首先在盆底孔處墊上兩片交錯疊放的碎泥瓦片,然後在盆底放一層3-5厘米厚的小石子或大粒粗砂當排水層。再放入准備好的培養土多半盆,盆土的中心處,並排堆起兩個饅頭形土堆,將兩株苗放在土堆上,株距不超過5厘米,並使苗根分散在土堆四周。再在兩苗間插入一支棍,將株苗與棍綁在一起。這時要調整苗的方向,均將苗的陽面朝南(火龍果的三角莖有陰陽面之分,三個核中兩個最寬、角度最大、顏色稍淺的一面為陰面,相對的有棱的一面為陽面)。然後培土至花盆沿口3厘米處,用手輕壓植株四周的土,再澆1次透水,經緩苗1周後,移至陽台正常管理,擺放時還要注意陽面向南。

火龍果是耐旱植物,寧干勿濕,不見干不澆灌。每周澆一次以氮肥為主的有機肥液,不要太濃。火龍果雖然是喜陽植物。但在夏季陽光太強的中午,也要適當遮陰。還要隨時將莖枝上新發的側芽摘除,只保留頂芽,並促使長高。當株高長到1米左右時,在頂端剪去約3厘米長的莖尖,促使在頂端發出側枝。當頂端側枝長到50厘米左右時。再在盆邊四周插4根約1米多的竹竿,在竹竿頂端綁上橫梁,將側枝引綁在橫樑上,使其伸平或自然下垂。當側枝超過80厘米時,要剪除莖尖約3厘米,以減少營養消耗,促使花芽分化,提早開花結果。若管理得好,7-8個月即可開花。

三、花期的管理

火龍果的花期長,花多朵大,對營養的需求高。所以,除了苗期加強肥水管理外,在開花前半個月,應追施1次含有磷、鉀肥的有機液肥,而且每5-7天都要追1次。陽台、屋頂盆栽火龍果,因受盆土量少、營養供應所限制,所以側枝不能留太長,每枝不能超過3朵花,最後還要摘下兩朵食用,只留1朵結果。

火龍果可自花授粉結實,但異花授粉結實率更高,果大味美,有條件應人工授粉。傍晚花朵盛開時,用一支新毛筆,從一朵花的雄蕊花葯上蘸點花粉,彈在另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即可。

四、收果後的管理與過冬

每年11月份以後,果實基本收獲完畢。這時要施一次基肥,方法是將盆邊四周內側的土,用小手鏟挖起約10厘米深,暫將土堆在株根處,然後施入廄肥和雞糞混合的有機肥,再將土還原,澆1次透水,准備過冬。

在北方大多數的地方,都需防寒,只要將它移到室內即可。最好擺在陽面窗檯上,要注意的是,過冬期間不能施肥。適當控制澆水。開春後不要過早出室,一般5月中旬以後出室有把握。出室後先將頭年接過果的側枝,從近根處剪斷,目的是促使發出新的側枝,為當年提早開花結果打基礎、否則原有的側枝就不能再開花結果。
------------------------------------
木瓜為薔薇科木瓜屬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主要分布在我國華東及湖北、江西等地,河南、河北也有栽培。木瓜食、葯兼用,以葯用為主。木瓜以成熟的果實入葯,性酸、澀、溫,內含皂甙、黃酮、蘋果酸、酒石酸、枸椽酸及維生素C等多種成分,能舒筋活絡、和胃化濕,主治風濕、關節疼痛、腰腿酸痛以及吐瀉腹痛、四肢抽搐等病。我國以木瓜為原料泡製的葯酒種類很多,用於舒筋活絡、強身健骨效果極佳,是很好的大眾化保健飲品。
木瓜耐旱耐瘠,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山區適應性強,適於坡地栽培,常被選為優良的退耕還林樹種。栽培木瓜,應選溫暖向陽、肥沃濕潤、疏鬆瀝水的山腳坡地種植最好。
一、育苗。採取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均可。種子繁殖應選上年新種。一般在春季3-4月播種。播種後蓋草保墒,40-50天出苗。出苗後加強追肥除草管理,在苗圃中培養2-3年,待苗高1米以上出圃。扦插繁殖在2-3月木瓜枝條萌動前,剪取健壯充實的1年生枝條,截成20厘米插條,斜插入苗床中,覆蓋遮陽網後經常噴水保濕。待長出新根後移至苗圃地中,培養2年出圃。
二、建園。最好在頭年秋季打窩,窩距2米,窩直徑與高度在80厘米以上。將窩周圍肥沃疏鬆的熟土拌勻過磷酸鈣(每窩0.5公斤)回填窩內。窩內挖出的生土堆於窩周圍,利用冬季凍融交替促其熟化。定植最好在春季枝條萌動時進行,每穴栽苗1-2株。苗栽入窩內要求根系舒展,根部用細土蓋嚴,踩實,然後澆足水,待水滲後回填新土封窩。
三、田間管理。木瓜定植後,最好隨即在樹盤噴灑封閉型化學除草劑禾耐斯或都爾,然後覆蓋地膜保溫保墒,可減少除草用工,提高成活率,加快木瓜生長。否則應在春季對樹盤進行中耕、除草。木瓜定植頭兩年,冬季可在行間套種矮生豌豆,夏季可套黃豆、綠豆或多年生小葯材。木瓜栽後春秋兩季應在樹盤追肥或葉面噴肥,促植株生長健壯。定植頭2-3年,冬前還應結合追施臘肥,培土防寒。
四、修剪。在冬季至早春樹木休眠季節進行,主要剪去枯枝、病枝、衰老枝及過密枝、使整個樹型內空外圓,以利多開花、多結果。若樹齡衰老,需砍去老樹,更新復壯。
五、病蟲害防治。木瓜病毒以立枯病為主,7-8月發病最重。初發病時,在葉片上出現褐斑,後擴大為黑褐色,嚴重時葉面布滿病斑,導致葉片枯死。發生此病,生長期可噴施"綠乳銅"予以防治,同時搞好冬季清園消毒工作。蟲害主要有食心蟲、菜青蟲、蚜蟲等,發生後可噴"菊乳油"、"功夫乳油"等殺蟲劑予以防治。發現天牛,成蟲可人工捕捉,幼蟲可用葯棉蘸敵敵畏原液塞入蛀孔內,用黃泥封實洞口毒殺幼蟲。
木瓜在良好的栽培條件下,3-5年即可開花結果。每年7-8月當果實皮由青轉黃時搶晴天採收,摘時注意勿使果落地損傷。採回的鮮果若做葯用,對半剖開後投沸水中煮5-10分鍾或蒸10分鍾,然後放竹簾曬干或烘乾。木瓜干品以外皮皺縮、質堅、肉厚、色柴紅、味酸者為佳。若做食用,直接鹽漬或糖漬加工。

5. 敵敵畏會殺死盆栽植物

敵敵畏會殺死盆栽植物。
•敵敵畏是一種有機磷殺蟲劑,油性比較大,會堵住葉片氣孔,腐回蝕性答比較大,盆栽植物葉片一般承受不住,容易發生葯害。
•敵敵畏對害蟲和葉蟎類具有強烈的熏蒸作用以及胃毒、觸殺作用。
•敵敵畏具有高效、速效、持效期短、無殘留等特點。
•敵敵畏對高梁、玉米、花卉易發生葯害,瓜類、豆類也較敏感,使用時應注意。
•一般情況下,盆栽植物發生蟲害,最好是去花店看看,買包花卉殺蟲劑比較好,這個毒性小,植物葉片能夠承受,連噴三四次,一星期一次也可以除盡蟲害。

6. 請幫我看一下這 是什麼植物,叫什麼名字其用途是什麼謝謝!

艷山姜:姜科山姜屬植物,株高可達3米,葉片披針形,基部漸狹,邊緣具短柔毛,兩面均無毛;圓錐花序呈總狀式,下垂,花序軸紫紅色,分枝極短,小苞片橢圓形,白色,頂端粉紅色,蕾時包裹住花,裂片長圓形,乳白色,頂端粉紅色,唇瓣匙狀寬卵形,子房被金黃色粗毛;種子有稜角。4-6月開花;7-10月結果。
艷山姜種子成熟多在白露前後,由青變橙紅時,選取植株生長健壯、果實較均勻的果序,用刀割下該枝果序,摘下球果、去殼,放入溫水或清水中浸泡。待種衣和蠟質層松軟後,用手搓洗,再去雜,用篩子瀝干,將種子放在陰涼處或混砂貯藏。
苗圃地應選擇在交通便利,排灌條件良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的沙質土。切忌土壤粘重緊密。一般選擇大田進行育苗。苗圃地選好後,在播種前1個月,對圃地進行深翻,深度25厘米以上,細碎表土,清除雜草和草根,施N、P、K三元復合肥750公斤/hm2和腐熟餅肥1500公斤/hm2深翻入土中。
對苗圃地進行「三犁三耙」後,採用高床育苗,床面寬1.0-1.2米,高25厘米,步道寬35厘米。平整床面,開溝播種,播種溝間距20-25厘米。每溝播種20-30粒,覆土厚度1-2厘米,最好用火土灰進行覆蓋。播種前須用45-60℃的溫水浸種,連續3次變溫處理,待種皮軟化。
播種覆土後,用穀草或茅草進行覆蓋,但以穀草較好。澆水,直到苗床淋透為止。然後視天氣乾旱情況,做到適時澆水。冬天還可以加蓋塑料小拱棚,達到保溫保濕。播種可採用秋播、冬播和春播,但以冬播和春播較好。播種後20-30天,種子開始出土,這期間主要是加強水和除草管理。待植株萌孽第2代或第3代時,可用適量的清糞水澆灌,切忌用尿素進行追肥,否則會引起大量的苗木枯死。再用低濃度「雲大」九二O或翠姆磷酸二氫鉀進行噴施,經過這樣處理後,苗高可達25-30厘米,每叢可達6-0株。

7. 這是什麼植物,學名叫什麼

商陸(Phytolacca acinosa Roxb),商陸科、商陸屬多年生粗壯草本植物。廣布於長江以南紅壤低丘陵地區,在中國內現有分布的品種中主要容有商陸(野蘿卜)和垂序商陸(美商陸、美洲商陸、十蕊商陸)。各地根據其形態稱其為大莧菜、山蘿卜、花商陸、胭脂等。因為形態極似馬齒莧科的櫨蘭(俗稱土高麗參或土人參)而被各地誤當作土人參栽種。根肥厚,肉質,圓錐形。葉卵圓形,全緣。夏秋開花,花白色,總狀花序。心皮八個,離生。漿果扁球形,紫黑色。果序直立。葯用商陸的乾燥根。秋季至次春採挖,除去須根和泥沙,切成塊或片,曬干或陰干。

8. 請問盆栽黃瓜 可以噴農葯嗎

可以 現在有很多種農葯都是高效 低毒 低殘留的,你可以選擇這一類農葯使用

9. 西瓜苗盆栽在卧室里對人有傷害嗎

西瓜苗盆栽在卧室對人應該是沒有傷害的,但是最好不要養在卧室,苗長不好的。

10. 哈蜜瓜瓜子現能種嗎,當盆栽,水載

你若在哈密瓜產地,能吃到熟透的哈密瓜,它的種子就比較好。加上它適合當地的氣候,種的會很好。離哈密瓜產地越遠越不行,吃的瓜是沒熟的(若熟了運過來就該爛了),瓜子雖然會發芽,但苗不可能健壯,加上水土、氣候不服,長得肯定不好。但願你離哈密瓜產地不遠,你就能實現你的願望了。 哈密瓜種植技術
一、 播前准備
1. 選地、整地
瓜田以休閑地或撂荒地為好,種過瓜的地輪作期在五年以上,前作以糧食作物為宜,瓜地周圍嚴禁種植葫蘆科、豆科、茄科作物。
瓜地宜選擇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土壤質地以壤土或沙壤土為好,土壤有機質含量1.0%以上,速效磷含量10ppm、速效鉀含量150ppm、鹼解氮50ppm,總鹽含量0.5%左右,土壤酸鹼度ph值7-8之間。
瓜田年前最好進行伏耕和秋耕,耕深25厘米以上,並進行冬灌以利壓鹼和熟化土壤,並可消滅雜草和越冬害蟲。
2.施基肥,開瓜
開春後沿瓜田等高線劃開溝線,溝距4-4.5米,溝長不超過30米,距瓜溝中心線兩側60厘米處開施肥溝,溝深25厘米以上,每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再加上適量化肥混合均勻,化肥用量:硝酸銨20公斤,三料過磷酸鈣25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硝酸銨15公斤,腐殖酸復合肥50公斤,或腐殖酸復合肥100公斤。肥料施入溝內後摻土拌勻。
沿瓜溝中心線開溝,溝深0.5-0.6米,上口寬0.9-1米,底寬30厘米左右,瓜溝要求平、直、吃水線一致,並無大土塊和植物根莖。
3.播前灌溉
播種前5-7天灌水,灌好播前水是保證苗齊苗全的關鍵,一定要澆足、澆透;一般在80方/畝以上。
4.覆蓋地膜
選擇70-90厘米寬的透明膜或銀灰膜覆蓋瓜溝兩側,距離溝底10厘米處沿溝壁向上鋪,要求地膜緊貼地面與溝壁,要壓平、壓緊、壓實。一般採用先鋪膜後播種。為了避過晚霜危害,可挖穴播種後在腹膜,但要及時破膜,解放瓜苗。否則宜造成燒苗缺株。
5.選用良種
應選用目前審定的新品種新密雜7號(8601)、新密11號(86-1)、新密13號(新皇後)、新密15號(香妃密)、新密23號(金密寶)。
6.種子處理
播前做好種子精選工作,品種純度和種子發芽率均應在95%以上,採用200倍福爾馬林浸種2小時,然後用清水漂洗2-3次。在病毒病發生嚴重的地區,可用磷酸三鈉2%水溶液拌種或採用種子乾熱滅菌,即先在40℃乾熱恆溫進行處理24小時,然後在70℃乾熱處理5天,再進行催芽播種。
為了預防地下害蟲,在上述種子處理後,可再用50%的鋅硫磷乳油100倍液均勻的噴灑在種子上,置陰涼處堆悶1-2小時後播種。
二、播種
要適時播種,一般應掌握在晚霜過後,土表下10厘米深地溫穩定在14℃左右即可播種。採用地膜覆蓋的瓜地,可在4月20日前後播種,不採用地膜覆蓋,播種期可適當後移,准備儲藏的冬瓜,播種期可延遲到5月20日左右。
播種方式可採用打孔穴播,沿瓜溝水印線,人工挖穴,穴距視品種的熟性而定。早、中熟品種,單蔓整枝株距0.45米,中晚熟和晚熟品種,雙蔓整枝的株距為0.6米,播種深度以土壤質地和土壤濕度的不同而定,土壤沙性大,墒情不足,可適當播深,覆土稍厚;土質粘重,墒情較好,播種淺,覆土薄。一般播種深度3-4厘米。每穴播2-3粒種子。
三、 扣棚
保護地小拱棚栽培哈密瓜,扣棚前需要提早整地、開溝、施底肥、灌水、鋪膜。
1.提前選購拱棚架材,拱棚架材選擇竹片、竹竿、冷拔絲均可,但竹片的拱棚效果最佳,竹片寬度約2-4厘米,長度250-280厘米,使用前將兩頭削尖以便插入地下。
2.選購拱棚塑料,塑料寬度220厘米。選購麻繩和塑料繩用來連接每個拱架,每個拱架距離150厘米左右。
3.拱棚高度100厘米左右,以便於工作人員入內操作,拱架拱好後即可覆蓋塑料,塑料一定要平展,確保透光性好。塑料蓋好後把兩邊用土壓實,用麻繩或塑料繩斜拉將拱棚固定,以防大風毀壞拱棚。
4.及時放風,確保瓜苗正常生長,放風時間長短、風口大小根據棚溫和棚外溫度而定,當棚內溫度達到35℃時,應先從拱棚兩頭放風,隨著棚外溫度的升高,還要從兩邊慢慢放風,放風不能過急過快,以免造成瓜苗萎焉或水份流失,從而抑制瓜苗生長。風口由小到大,由一個風口到多個風口,進行苗期適應性鍛煉。當棚內溫度與棚外溫度相同時,可將拱棚塑料全部揭去,從而使哈密瓜能夠正常伸蔓,提早結瓜,提早上市。
四、 田間管理
1.查苗補種
一般播種後5-7天即可出苗,出苗3天之內應立即查苗補種,補種的種子應進行種子消毒,然後浸種催芽,種子露白即可補種。
2.間苗、定苗
1-2片真葉時開始間苗,每穴留2株,間苗時注意間去弱苗及病苗。4-5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健苗。如果精量播種,可在4片真葉時,將間苗、定苗一次完成。
3.中耕除草
中耕鬆土即可提高地溫,又可保墒和鏟除雜草。未覆蓋地膜的瓜田,瓜苗出齊後可用手鏟在瓜苗周圍鬆土、壟土,並結合除草。中耕深度20厘米以上,在瓜苗伸蔓前中耕除草2-3次,結合中耕,拔除播種穴周圍的雜草並隨時封嚴穴口。
4.倒蔓
5-6片真葉時進行倒蔓,倒蔓時將根莖部靠畦內一側的土壤輕輕扒開後,使其成為一個5-7厘米深的小槽,然後順勢將瓜蔓倒向槽內,並抹去莖基部的第1、2個側蔓。與此同時在根莖基部培10-20厘米的疏鬆干土。
5.整蔓、留瓜
哈密瓜的整蔓、留瓜根據品種而定,早中熟品種,例如:紅密寶、紅太後、新密15號(香妃密)、新密13號(新皇後)等可採用單蔓整枝法;中晚熟品種,例如:新密雜7號(8601)、新密11號(86-1)、新密23號(金密寶)等採用雙蔓整枝法。具體整枝方法可根據當地種植甜瓜習慣而定。
單蔓整枝:主蔓(一次蔓)不摘心,抹去基部第1-4片葉子的側芽(二次蔓),主蔓5節以後的無雌花子蔓或有雌花但不留瓜的,可留1葉摘心,有雌花的子蔓留2片葉摘心。留瓜節位最好在第6-7節子蔓上。
雙蔓整枝:瓜苗長至4-5片真葉時主蔓摘心,並抹去基部第1-2片葉子的側芽,留第3-4節上的兩條子蔓,其餘均抹去,孫蔓(三次蔓)長出後,無雌花的抹去,有雌花的留2片真葉摘心,留瓜節位在第2-3節的孫蔓上。整蔓待幼瓜長至雞蛋大時即可停止
結合整枝可用土塊或樹枝交叉法壓瓜蔓,用土塊壓蔓,要先將壓蔓處的土劃一條小槽,將瓜蔓順勢放在小槽內,在壓上土塊。全生長期共壓蔓2-3次,直至封壟為止。
6.追肥
地膜覆蓋栽培的瓜田一般不在追施有機肥,若基肥不足,可追施部分餅肥或化肥。追肥必須在雌花開放前進行,在兩株瓜苗之間,距溝沿下方20厘米處挖穴,每畝追施磷酸二銨20公斤,尿素5公斤,油渣150公斤。第一次果實採收後,可進行第二次追肥,根外追肥可採用:(1)磷酸二氫鉀200克加尿素300克,分別配成千分之二和千分之三的溶液,(2)黃腐酸30-50克,配成萬分之三到萬分之五溶液。(3)噴施寶5毫升加水50公斤。上述溶液在清晨和傍晚均勻地噴灑在葉面上。
7.灌水
灌水次數、灌水量以土質、瓜溝大小和地下水位的高低而不同。苗期在保持土壤一定溫度的情況下,適當控水蹲苗,以利於幼苗紮根,苗期一般灌1-2次水,田間持水量以65%為宜,地膜覆蓋栽培的瓜地一般開雄花前不灌水,始花期灌第一次水,開花座果期一般灌2-3次水,田間持水量以80%為宜,果實膨大期須水較多,一般隔7-10天灌水一次,持水量以85%為宜。此時氣溫較高,為減輕疫霉病的發生,應避免中午澆水,並且要少澆,澆水深度以溝深1/2-1/3為宜,果實成熟期澆1-2次水,灌水深度以不超過溝深的1/2為宜,田間持水量以55%為佳,果實採收前10天必須停止灌水。
瓜地以澆井水為宜,灌水要求單溝灌不能串灌,切忌漫灌和串灌。
8.防治病蟲害
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在掌握現有病蟲害發生規律的基礎上,了解並掌握病蟲與作物、環境條件的相互關系,通過改變生態條件,採取綜合防治措施,達到抑制病蟲發生,減少或控制危害的目的,在認真貫徹上述措施的基礎上,還需配合化防規范進行防治。
9.採收
採收適時是保證商品瓜質量的關鍵環節,採收時商品瓜中心糖含量必須達到13%以上,採收時要做到輕采輕放,盡量減少機械損傷,採收時留1.5-2厘米長的果柄,瓜堆要遮陰,避免爆曬,減少損失,嚴禁生瓜、爛瓜投放市場。

熱點內容
黑棗蘭花 發布:2025-05-30 03:48:41 瀏覽:772
百合戀告白 發布:2025-05-30 03:48:39 瀏覽:51
蘭花鐮刀菌病 發布:2025-05-30 03:39:37 瀏覽:674
盆栽是一個 發布:2025-05-30 03:38:03 瀏覽:194
馬勺荷花 發布:2025-05-30 03:35:48 瀏覽:992
月季海棠 發布:2025-05-30 03:32:47 瀏覽:384
帶子炒西蘭花 發布:2025-05-30 03:32:42 瀏覽:718
色彩花卉臨本 發布:2025-05-30 03:31:13 瀏覽:354
櫻花看片激活碼 發布:2025-05-30 03:12:21 瀏覽:979
各種紙藝花 發布:2025-05-30 02:57:51 瀏覽: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