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燈展
Ⅰ 什麼節日放蓮花燈
中元節(俗稱鬼節)
舊歷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期間,佛教徒舉行慶祝儀式,即「盂蘭內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容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這也是紀念目蓮的日子,藉以表揚他的孝道。而民間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荷燈、蓮花燈便作為供燈的重要道具而出現,在從前是燒蠟燭、燃油燈。燈代表智慧,驅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更深的意思它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
Ⅱ 荷花燈有什麼用處 荷花燈除了鬼節祭祀外還可以在什麼時候點有什麼寓意
放荷花燈也叫抄放河燈,古已有之,全國各地一般是在七月十五中元節前後舉行一次。讓荷花燈順水漂流,以此祭奠先人,寄託對親人的緬懷之情,表達對幸福、平安的祈求,希望隨著長流水,祛除疾病災禍,子孫幸福安康。
放荷燈,是中華民族傳統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良好祝福。它流行於漢、蒙古、達斡爾、彝、白、納西、苗、侗、布依、壯、土家族地區,各地在三月三、七巧節、中秋節晚上水邊,常放荷燈。
Ⅲ 端午節為什麼要放荷花燈
是一種中國民間祭祀及宗教活動,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
放河燈的中國民俗起源甚早。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局限,較長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
一些地區放河燈不限於七月半,三月三歌節、鍋庄節、上巳節、三月節,也放河燈。姑娘少女對這個習俗特別鍾愛,往往在節日夜,自製小燈籠寫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順水飄流。
夏歷七月初七,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祈巧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在江南,病癒的人及親屬製作河燈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災禍,時間自然不限於七月半。「紙船明燭照天燒」,就是對這一習俗的生動描述。江河湖海上船隻,見到漂來的燈船主動避讓,以示吉祥。
(3)荷花燈展擴展閱讀
端午的其他習俗
1、扒龍舟
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
2、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其花樣繁多。
Ⅳ 荷花燈的寓意(各個部分)
1.荷花燈也叫「和」燈或者「合」燈,屬於河燈的一種,因為諧音,所以回寓意著團圓和美,和諧美滿,同答時以荷花為燈底,更象徵著一種潔身自好,清廉正直的高尚品質。如今的荷花燈,不僅出現在一些傳統節日中,而且還應用在人們婚慶、出遊、約會等場所。
2.荷花燈亦是年輕姑娘成群結隊的燈舞。開始是在手上表演,後來發展成「蓮花盤」,即用竹筒紮成一個圓圈,圓圈四周扎有荷花,圓圈吊有四根細麻繩扎在表演者身上,表演者在圓圈內表演。解放前這種燈在湖治工區很盛行。解放初,這個歌舞團運用荷花燈這一民間藝術,改編成《荷花舞》,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身受世界各國文藝工作者的喜愛和歡迎。
Ⅳ 怎麼描寫荷花燈作文
從報紙上看到一個喜訊,南湖將有荷花燈展,一連持續四天。我一蹦三尺高,因為我最喜歡看荷花燈了,所以我的高興勁就別提了。我把這個喜訊告訴了爸爸媽媽,並要求今天晚上就帶我去看荷花燈,經過我再三的要求,他們終於答應了。這一天,我很不耐煩,因為我太想讓時間老爺爺走得更快點,這樣我就能馬上看到荷花燈了。夜晚在我焦急的等待中,終於來到了。這天對我來說,可是最長久的一天,但對別人來說可能是短短的一天。
媽媽騎著電瓶車帶我到了南湖,呀!我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眼前亮堂堂的,一閃一閃,像星星一樣,那就是美麗的荷花燈了。我和媽媽直接走進大門,只見大門前面有一座彎彎曲曲的小橋,橋的兩邊有兩根線,線上掛著一排排的荷花燈。經過風這么一吹,閃亮的荷花燈也把湖面照的一閃一閃的,多像一面發光的鏡子!我和媽媽走過小橋,前面出現了一座大院子,我們七拐八彎地圍繞了幾圈,終於看見了一個大「荷花」,裡面有一個「荷花仙子」在迎接我的到來。這個院子真像一座大「謎宮」呀,如果能走出「謎宮」,就可以見到「荷花仙子」了,相反,如果走不出「謎宮」,就會被子「困」在裡面。我們走到了一個賣小荷花燈的地方,媽媽給我買了個會唱歌的小荷花燈,我按了一下開關,小荷花燈就傳出了美妙的歌聲,我也聽的入了迷。等我「清醒」了以後,已經很晚了,我和媽媽一起聽著這美妙、優美的歌聲走上了回家的路。
Ⅵ 怎麼做荷花燈啊(簡易的就行~)
做荷花燈所需的材料是:
竹篾(或紙箱包裝條)10根,紅色透明薄內膜紙1張、普通硬紙容1張、白色宣紙若干、粉紅色(或大紅)顏料、綠色染色紙、鐵絲等。
步驟:
1、做骨架:將10根竹篾(或紙箱包裝條)紮成半球形狀,固定,在球底露出長約1厘米的鐵絲頭,用於放蠟燭;
2、做荷花雛形:用紅色透明薄膜紙貼在球面上,底部用普通硬紙貼好;3、做花瓣:用宣紙剪長8約厘米、寬約6厘米的小長方形,剪30個,找一個軋花瓣的純圓柱形活塞,需一個圓柱體,一個活塞套,將宣紙塊鋪在圓住體上,然後用一根細繩仔細繞在宣紙上,想花瓣紋理細就多繞些,再用活塞對著宣紙積壓,這樣原本一張光滑的宣紙就有了細密的褶皺紋理,然後用細線扎住一頭,這樣一個小花瓣就做好了;
4、調好粉紅色顏料,然後將花瓣一個個蘸顏料。
5、貼花瓣:將做好的花瓣一張張貼在球面的普通硬紙上;
6、自製蓮藕、荷葉,一一按位置紮好。
Ⅶ 蓮花燈是什麼節日
蓮花燈是一種漢族民俗和民間宗教活動用品。因燈形似蓮花,故名。佛教各種燈種之一,觀音大士專用,佛光普照,蓮花燈照亮每個人的心,普照全天下。蓮花燈傾注著漢族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並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濃厚的生活氣息,神奇瑰麗的色彩純真質朴的藝術境界,煥發出現代漢族民俗藝術的獨特光彩。
供佛蓮花燈
供燈,在從前是燒蠟燭、燃油燈。燈代表智慧,驅除黑暗,智慧照亮人生,更深的意思它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
上元燃燈
正月十五叫上元節,也稱為元宵節,有著悠久上元節的歷史。上元節的內容十分豐富,人們在晚上可以「鬧花燈」,即張燈、觀燈、打燈虎,還可以放花炮焰火。
漢明帝時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節點燈,以表示對佛的尊敬。這便是元宵節張燈、觀燈的起源。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而蓮花燈、鏡燈、鳳燈、琉璃燈便成為元宵節燃燈不可或缺的燈種。
中元放燈
放荷燈,是華夏民族傳統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良好祝福。它流行於漢、蒙古、達斡爾、彝、白、納西、苗、侗、布依、壯、土家族地區,各地在三月三、七巧節、中秋節晚上水邊,常放荷燈。
舊歷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期間,佛教徒舉行慶祝儀式,即「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這也是紀念目蓮的日子,藉以表揚他的孝道。而民間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荷燈、蓮花燈便作為供燈的重要道具而出現,在從前是燒蠟燭、燃油燈。
河燈節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河燈節,是中國祭奠先人的傳統日子。俗話說:「七月半,鬼上岸,放河燈,燒香秉燭祭河神」,就是說這一天。
Ⅷ 怎麼做荷花燈
荷花燈的做法如下:
工具:卡紙、繩子、刀子。
1、首先我們取兩張正方形的卡回紙,紙的顏色可以答接近於荷花的顏色。然後從中間的位置裁剪成一樣大的四份。
2、取其中的一張,先在中間的位置進行折疊,然後沿著中線的位置把兩頭分別折好。
3、在上述步驟的基礎上,把兩邊的邊折向中線的位置,依照這樣折疊另外三張紙。
4、折疊完成後,把黃色的放到紫色的下面,沿中線彎折,然後把兩份折紙用繩子在中間位置系緊。
5、把系緊的折紙彎折成如下圖所示的十字形。繩子的部分可以留長一些。
6、然後把紫色的部分向上捲起,形成紫色荷花花瓣的樣子。
7、用同樣的辦法把另外三個花瓣向上折疊,然後整理四個花瓣的位置,使其更加的美觀。
8、最後再把外層的黃色花瓣捲起。荷花燈的手工製作就完成了。
Ⅸ 怎麼做荷花燈
做荷花燈所需的材料是:
竹篾(或紙箱包裝條)10根,紅色透明薄膜紙1張、普通硬紙1張、白色宣紙若干、粉紅色(或大紅)顏料、綠色染色紙、鐵絲等。
步驟:
1、做骨架:將10根竹篾(或紙箱包裝條)紮成半球形狀,固定,在球底露出長約1厘米的鐵絲頭,用於放蠟燭;
2、做荷花雛形:用紅色透明薄膜紙貼在球面上,底部用普通硬紙貼好;3、做花瓣:用宣紙剪長8約厘米、寬約6厘米的小長方形,剪30個,找一個軋花瓣的純圓柱形活塞,需一個圓柱體,一個活塞套,將宣紙塊鋪在圓住體上,然後用一根細繩仔細繞在宣紙上,想花瓣紋理細就多繞些,再用活塞對著宣紙積壓,這樣原本一張光滑的宣紙就有了細密的褶皺紋理,然後用細線扎住一頭,這樣一個小花瓣就做好了;
4、調好粉紅色顏料,然後將花瓣一個個蘸顏料。
5、貼花瓣:將做好的花瓣一張張貼在球面的普通硬紙上;
6、自製蓮藕、荷葉,一一按位置紮好。
Ⅹ 蓮花燈代表什麼
就是佛前燈,以前都是蠟燭、酥油燈,現在條件好了用電燈了,也更安全了。佛前燈的寓意就是象徵佛給我們帶來了光明,照亮了我們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