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樹仿寫
A. 仿照記載,春天來了,海棠樹開出了美麗的花。
一、原句:春天來了,海棠花開了。
擴寫句子:
1、春天來了,海棠花開了,像漂亮的專姑娘穿上了美麗屬的紅衣服。
2、門前的海棠樹爭奇斗艷地開滿了密密麻麻的淡紅的花。
二、太陽出來了,花葉上的小露珠沒有了。
改寫比喻句:
1、太陽出來了,花葉上的小露珠溜走了。
2、蒼老的海棠樹靜靜地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花下成群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1)海棠樹仿寫擴展閱讀:
改寫句子的方法:
一、陳述句與反問句互改
一般來說,做陳述句與反問句的互改時,有幾句口訣:
1、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1) 去掉疑問詞(如:難道、嗎、怎麼、呢……);
(2) 有「不」去「不」,無「不」加「不」(如:字典不正是我無聲的朋友和老師嗎?改成:字典正是我無聲的朋友和老師。);
(3) 把「?」改成「。」
2、陳述句改成反問句:
(1) 加上疑問詞(如:難道、嗎、怎麼、呢……);
(2) 有「不」去「不」,無「不」加「不」(如:功課沒做完,不能去看電影。改成:功課沒做完,怎麼能去看電影呢?);
(3) 把「。」改成「?」
B. 老舍的草原,第一段仿寫一處景物
兩個,你自己選:
1 校門口的海棠樹開花了!無意從小路走過,卻看到了樹上繁專花似錦的景象——潔白無瑕的屬海棠花一朵朵鑲嵌在綠葉叢中,是那麼可愛,我都像化作綠葉與它們一同搖擺。一陣清風吹來,幾片花瓣落下,好香!醉人的甜味遍布整個校園。旁邊,還有一棵矮小的玉蘭,它沒有海棠的香味兒,只能將海棠襯得更高大。校外,幾根枝條探出頭來,一位母親摘下一朵花兒,別在了女兒頭上,雖是白色,但到什麼地方都那麼可愛,宛若一隻欲飛的蝴蝶,扇動翅膀。這境界,怎能不讓每一個過往的行人駐足流連。
2 初入公園,我還以為到了人間仙境。花是那麼紅,樹是那麼綠。使我總想和綠樹紅花手拉手,一邊唱,一邊舞。在蔚藍的天下,滿眼綠色,哦,春來了!公園的四周都被小丘環繞著。小丘上零零星星的點綴著幾塊石頭,給光禿禿的小丘增添了幾分生氣。這么奇麗的景色,既想到公園各處轉轉,體驗春的氣息,又想高歌一曲,來表達我愉悅的心情。好一幅美麗的畫卷!
C. 史鐵生散文集片段摘抄,仿寫,賞析。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或許是父親與他兼有同一種身份,又或者是對自身隱疾的憂心,史鐵生一直是我喜歡的作家。自然而然的閱讀他,有意無意的在他的文章中尋找契合點。一個身體走入絕境的人,在冥想和回憶中,寫盡了生之曲折。
高中語文課上學習《我與地壇》,集體誦讀,聲音朗朗回盪在秋天的教室里。文中有一個詞語叫作「熨帖」,老師反復強調「熨」的讀音,它是一枚多音字。哪知後來,我在心中一遍遍默誦《我與地壇》的開頭,腦中想像著一輛冰冷的輪椅在園中來回穿梭,落葉飄盪無所定向,「熨帖」竟成了我對史鐵生文字最強烈的感覺。
再讀一遍《合歡樹》或者《秋天的懷念》,哪怕《老海棠樹》,都能默默的將淚水隱而不發。我總是記得他寫母親:「我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年歲如此,這一句就足以讓我動容。如果有天父母皆離我而去,這世界便又多了一個徹底的孤兒。像恐懼死亡一樣恐懼那一天的來臨,我做的越來越多的不過是看著手機日歷,計算著下次三人團聚的時刻。煮一次火鍋,下一盤棋,就夠。
在《活著的事》這本散文集里,彷彿所有的文字都是足不出戶寫成,思緒卻不知神遊何方。人間所有難以解答的事都被他想了個遍。禪宗和哲思,並不能解開我根深蒂固的心結——我知這心結還需自己解。
《活著的事》書摘:
白晝有一種魔力,常使人為了一個姓名的牽連而拘謹、猶豫,甚至於慌不擇路。一俟白晝的魔法遁去,夜的自由到來,姓名脫落為一張扁平的畫皮,剩下的東西才漸漸與我重合,雖似朦朧飄渺了,卻真實起來。這無論對於獨處,還是對於寫作,都是必要的心理環境。
他想要一棵樹的影子,要不到手。他想要母親永不離開,卻遭到斷喝。他希望眾人都對他喝彩,但眾人視他為一粒塵埃。我看著史鐵生幼時的照片,常於心底釀出一股冷笑:將來有他的罪受。
不要相信羞恥,也別相信淫盪,愛的領域里壓根就沒他們的湯喝。任何奇詭的性的言辭,一旦成為愛的表達,那便是魔鬼歸順了上帝的時刻……譴責者是因為自己塵緣未斷。
所以我這樣想:寫作者,未必能夠塑造出真實的他人(所謂血肉豐滿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寫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前人也這樣說過。
我不斷的眺望那最初所在:一方藍天,一條小街,陽光中飄渺可聞的一縷鍾聲,於恐懼與好奇之中鋪築成無限。因而我看著他的背景,看著他的心流一再進入黑暗,死也不是結束。只有一句話是他的保佑:「看不見而信的人是有福的。」
樓主看行不?給點分嘛!
D. 怎麼仿寫史鐵生的《老海棠樹》,出出主意就行。高分,可以再加
史鐵生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出生於北京,河北省涿縣(今涿州市)人,中國電影編劇,著名小說家,文學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駐會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殘疾人作家協會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東城區王大人胡同小學讀書,1967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到陝西延川插隊落戶。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橋街道工廠做工,後因病停薪留職,回家養病。 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後陸續發表中、短篇小說多篇,1983年他參加中國作家協會。從1986年起,即為北京作家協會合同製作家,後為北京作家協會駐會作家,一級作家職稱。1996年11月,短篇小說《老屋小記》獲得《東海》文學月刊「三十萬東海文學巨獎」金獎。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作品風格清新,溫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現方法上追求現實主義和象徵手法的結合,在真實反映生活的基礎上注意吸收現代小說的表現技巧,從成名作《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到《插隊的故事》,作品從內容到形式技巧都顯出異乎尋常平淡而拙樸,屬意蘊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另外,他還創作了電影劇本《多夢時節》(與人合作)、《死神與少女》等,《死神與少女》屬於一種新的史鐵生相冊集(10張)電影類型——詩電影,這為電影類型的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這兩部影片都由林洪洞執導,《多夢時節》以其新穎的視角獲第九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廣電部1988年優秀影片獎,第三屆兒童電影童牛獎藝術追求特別獎,《死神與少女》以其對人生價值的探索於1989年獲保加利亞第十三屆瓦爾納國際紅十字會與健康電影節榮譽獎。 史鐵生著有短篇小說《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稱》《別人》《老屋小記》;中篇小說《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插隊的故事》《禮拜日》《原罪·宿命》《一個謎語的幾種簡單的猜法》《小說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運設計》《我與地壇》《牆下短記》《足球內外》;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說》。曾先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獎,以及多種全國文學刊物獎。一些作品被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單篇或結集在海外出版。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為人低調,嚴於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在北京宣武醫院搶救無效去世。根據其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有需要的患者。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獲,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傑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 [1]
編輯本段作品特點
初期有 史鐵生作品:我與地壇
的小說,如《午餐半小時》等,帶有暴露「陰暗面」文學的特徵。發表於1983年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既是史鐵生一生中的一份重要之作,也是當時小說創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個層面上被闡釋:或說它拓展了「知青文學」的視野,或稱它在文學「尋根」上的意義。在「尋根」問題上,作者表達了這樣的見解,「『根』和『尋根』又是絕不相同的兩回事。一個僅僅是,我們從何處來以及為什麼要來。另一個還為了:我們往何處去,並且怎麼去」。關於後者,他認為「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誕,去為精神找一個可靠的根據」(《禮拜日·代後記》,華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鐵生肉體殘疾的切身體驗,使他的部分小說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由此上升為對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象的關切。和另外的小說家不同,他並無對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徵的執著,他把寫作當作個人精神歷程的敘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種對於「殘疾人」(在史鐵生看來,所有的人都是殘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續關注,使他的小說有著濃重的哲理意味。他的敘述由於有著親歷的體驗而貫穿一種溫情、然而宿命的感傷;但又有對於荒誕和宿命的抗爭。《命若琴弦》就是一個抗爭荒誕以獲取生存意義的寓言故事。 [2] 用自己的心靈去寫作!
E. 老海棠樹的仿寫
你要提供課文才好辦啊。你們學的是什麼版本?我怎麼沒教過這一篇?你拿出原文來才好給你出主意。
F. 老海棠樹仿寫技巧
找來原文套一下
G. 草原1自然段仿寫
草原上,老虎、獅子,蹦來蹦去的兔子,仰頭吃樹葉的長頸鹿,這專邊一大群,那邊一大群,屬又是飛禽又是走獸的,也不知道聚在一起說什麼,干什麼。個個坐在草地上,開著動物大會,身上都被太陽曬得暖洋洋的。也有些猴子,大概是坐煩了,偷偷地盪著樹藤采香蕉去了。樹上停滿了五顏六色的鳥兒,就像綠油油的大樹上長滿了彩色的葉子。
H. 草原第一段仿寫50字:
1
校門口的海棠樹開花了!無意從小路走過,卻看到了樹上繁花似錦的景象——潔白回無瑕的海棠花一朵答朵鑲嵌在綠葉叢中,是那麼可愛,我都像化作綠葉與它們一同搖擺。一陣清風吹來,幾片花瓣落下,好香!醉人的甜味遍布整個校園。旁邊,還有一棵矮小的玉蘭,它沒有海棠的香味兒,只能將海棠襯得更高大。校外,幾根枝條探出頭來,一位母親摘下一朵花兒,別在了女兒頭上,雖是白色,但到什麼地方都那麼可愛,宛若一隻欲飛的蝴蝶,扇動翅膀。這境界,怎能不讓每一個過往的行人駐足流連。
2
初入公園,我還以為到了人間仙境。花是那麼紅,樹是那麼綠。使我總想和綠樹紅花手拉手,一邊唱,一邊舞。在蔚藍的天下,滿眼綠色,哦,春來了!公園的四周都被小丘環繞著。小丘上零零星星的點綴著幾塊石頭,給光禿禿的小丘增添了幾分生氣。這么奇麗的景色,既想到公園各處轉轉,體驗春的氣息,又想高歌一曲,來表達我愉悅的心情。好一幅美麗的畫卷!
I. 用海棠花仿寫荷花怎麼寫
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菊花園邊跑去。
菊花已經開了內不少了。菊花挨挨擠容擠的,像一個個金黃的小太陽。白菊花在這些菊花中冒出來。有的才展開二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了花芯。有的含苞待放。
菊花顏色各異,紅的、白的、黃的、粉的、紫的……
這么多的菊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菊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菊花,穿著金黃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過來,我就翩翩起舞。金黃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所有的菊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螞蟻在腳下爬過,告訴我咋夜做的好夢……
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菊花,我是在看菊花呢。
J. 老舍寫的草原的第一自然段仿寫一處景物
兩個,你自己選:
1
校門口的海棠樹開花了!無意從小路走過,卻看到內了樹上繁花似錦的景象——容潔白無瑕的海棠花一朵朵鑲嵌在綠葉叢中,是那麼可愛,我都像化作綠葉與它們一同搖擺。一陣清風吹來,幾片花瓣落下,好香!醉人的甜味遍布整個校園。旁邊,還有一棵矮小的玉蘭,它沒有海棠的香味兒,只能將海棠襯得更高大。校外,幾根枝條探出頭來,一位母親摘下一朵花兒,別在了女兒頭上,雖是白色,但到什麼地方都那麼可愛,宛若一隻欲飛的蝴蝶,扇動翅膀。這境界,怎能不讓每一個過往的行人駐足流連。
2
初入公園,我還以為到了人間仙境。花是那麼紅,樹是那麼綠。使我總想和綠樹紅花手拉手,一邊唱,一邊舞。在蔚藍的天下,滿眼綠色,哦,春來了!公園的四周都被小丘環繞著。小丘上零零星星的點綴著幾塊石頭,給光禿禿的小丘增添了幾分生氣。這么奇麗的景色,既想到公園各處轉轉,體驗春的氣息,又想高歌一曲,來表達我愉悅的心情。好一幅美麗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