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副詞

荷花副詞

發布時間: 2023-05-26 11:44:28

Ⅰ 七年級下冊荷專題里有篇文章叫《芙蕖》有沒有人有它的賞析(要全面)

《芙蕖》賞析

人教社中語室 熊江平

【作者介紹】

李漁(1611——約1679),清代戲曲理論家、作家。字笠鴻,又字滴凡,號笠翁,又號覺世稗官、別署笠道人、隨庵主人、新亭樵客、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時有才子之譽,稱李十郎。原籍蘭溪(今浙江省蘭溪縣),生於雉皋(今江蘇省如皋縣)。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關後,家道衰敗。他自幼聰明好學,曾參加過幾次鄉試,屢不及第,從此醉心於小說,戲劇的創作。家設戲班,常往各地達官貴人門下演出。曾居杭州10年,後又居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達20年,經營書鋪,名「芥子國」,以刊書聞於時。所作傳奇《比目魚》、《風箏誤》等十種,全稱《笠翁十種曲》。另有短篇小說集《十二樓》(一名《覺世名言》),詩文雜著《李笠翁一家言》等。

【題解】

本文選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種植部」「草本類打中的《芙(fú)蕖(qú)》一文。《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漁的詩文雜著總集,共十六卷。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閑情偶集》或《閑情偶寄》,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部,包括戲劇理論、飲食、營造、園藝等方面的內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實踐的心得,尤以戲曲部分,頗多獨到見解,對戲劇理論有所豐富發展。本文以說明為主,輔之以討論、慨嘆,和純粹的說明文有所不同。芙蕖,亦作「芙渠」、「扶蓉」。鄭玄說:「未開日菡萏,已發目芙蕖。」芙蕖即荷花,又稱芙蓉,藕花,蓮花等。

【注評】

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 草本:即草本植物,有草質莖的植物。諸:眾,各種。然有根無樹, 然:但是,可是。連詞,表示轉折。樹:木本植物的總稱,此指木質莖,即木質部發達,質地比較堅硬的莖。 一歲一生, 一年完成一個生活周期(種子萌發、長出根莖、葉、開花、結實、植物體死亡)。歲,年。 其性同也。 其性:它的本性。同:指與草本諸花相同。○提出說明對象,從莖質、生活周期說明芙蕖與草本諸花性質相同。文章起筆從「稍異」宕開,收束於「性同」,曲折生動。 譜雲: 譜:作示範或供尋檢的圖書、樣本。如明代王象晉撰有《群芳譜》,但無下面所引之文。 「產於水者曰草芙蓉, 產:出產,生長。曰:叫做。草芙蓉:荷花的別名。清代汪灝等編《廣群芳譜·花譜八》「荷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引《杜詩》註:「產於陸者日木芙蓉,產於水者日草芙蓉。」 產於陸者日旱蓮。」 旱蓮:《辭海》釋為「喜樹」。按喜樹為落葉喬木,通常栽培為綠化樹、行道樹。此處疑指「木芙蓉」,俗稱為芙蓉花的。 則謂非草本不得矣。 即「則不得謂非草本矣」,就不能說不是草本了。則:連詞,就。○以引證帶出結論,並以雙重否定句式強調說明芙蕖應屬於草本花。 予夏季倚此為命者, 予:我,代詞。倚此為命:意謂靠著有芙蕖才能活下去。倚,依賴。為命:當作命。李漁在《笠翁偶集》「種植部刀「草本類」中的《水仙》一文中說:「予有四命,各司一時: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海棠為命,冬以蠟梅為命。無此四花,是無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奪予一季之命也。○「為命」二字,見作者愛重芙蕖之情。 非故效顰(pín)於茂叔麗襲成說於前人也, 故:故意,有意。副詞。效顰:《莊子·天運》:「西施病心而瞎其里(在她的村子裡作皺眉的樣子),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西施,美女名矉。同「顰」,皺眉。捧心,用手按在心口上。後人稱這個故事中的「醜人」為東施,把胡亂模仿,效果適得其反的行為稱為「東施效顰」,也說「效顰」。效,模仿,師法。茂叔:北宋哲學家周敦頤(1017—1073)的字,名文《愛蓮說》的作者。襲:相因、因襲。成說:已定的學說、著述。此處意謂已經形成的說法,早已有的說法,即指《愛蓮說》中所說過的話。於:介詞,從。前人:以前的人,古人。 以芙蕖之可人, 以:因為。可人,猶言可人意,適合人的心意,即稱人心意。可,適合,動詞。○「可人」二字,總括說明芙蕖之長處,統領全篇,為貫串全文的意脈。 其事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滿足,後來意為不止一種或一次,而是很多。 請備述之。 請:表敬副詞,請讓我。備:全,盡。述:說。之:指芙蕖可人的情況。代詞。

說明芙蕖應屬草本花,並揭露全文主旨,總述其可人之處不一面足。

群葩(pā)當令時, 葩:花。當令:正當(花開的)時令。○先宕開一筆,不直敘芙蕖而述群葩。 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盾過而不問之秋矣。 前此後此:指前於此後於此之時。此,指「花開之數日」。屬:系,是。過而不問:經過它旁邊也不理睬,意即無人過問。秋:時候。○群葩競放,雖然美麗,但爭艷之日甚短,只能贏得人們一時的觀賞。極言群葩之平常,為突寫芙蕖之不凡蓄勢運氣,陪墊一筆,跌宕有致。 芙蕖則不然: 則:卻,連詞。不然:不這樣。然,代詞。○筆鋒一轉,並在句後著一冒號,總冒領起下文。 自荷錢出水之日, 自:從,介詞。荷錢:初生的小荷葉,其狀如銅錢。 便為點綴(zhuì)綠波; 為:介詞,為(人們),賓語省。點綴:襯托裝飾。○綠波盪漾,加上荷錢著意裝點,增光添色不少。「荷錢」一詞,見荷葉初露出水面之狀,用語頗為新穎,描摹極為形象,此處更著一「為」字,運用擬人手法將芙蕖寫活了。上寫荷錢之「可目」。 及其莖葉既生, 及:等到,介詞。莖葉既生,此指莖葉長出水面以後。○由荷錢寫到莖葉。 則又日高日上, 則:表承接,就。 日高日上: 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向上。日,時間名詞用作狀語。 日上日妍(yán)。 妍:美。○頂真、層遞並用,寫其長勢:欣欣向榮,蒸蒸日上,蓬蓬勃勃,生機盎然。 有風既作飄搖之態, 飄搖:飄盪搖曳。 無風亦呈裊(niǎo)娜(nuó)之姿, 呈:呈現,顯露。裊娜:本形容草木柔軟細長,這里指姿態優美。既……亦……。兩個副詞前後呼應,表並列關系。○有風則搖曳生姿,無風則柔美動人。對偶與擬人兼用,不僅聲調和諧動聽,琅琅成誦,而且維妙維肖,摹盡其動態靜態之獨特風韻。 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 是:這樣,代詞。這里起關聯上文的作用,表示推論。逸致:悠閑的情趣。○歸結一筆,以實感寫芙蕖在開花之前已餉人以無窮的情致逸趣,與群葩開花之前無人過問形成鮮明對比。上寫芙蕖花開前之「可目」。 迨(dài)至菡(hàn)萏(dàn)成花, 迨:及,等到,介詞。菡萏:即荷花。《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花)菡萏。」此處指荷花的花苞。○由莖葉寫到花。 嬌姿欲滴, 嬌姿:嫵媚可愛的姿色。欲滴:充沛得快要掉落下來似的,此言美到了極點。○姿色嬌艷明媚。著一「滴」字,見其濃艷之極。 後先相繼,自夏徂(cú)秋, 徂:往,到。這里指一直開放到。○爭妍斗艷,連續怒放,歷時二季,花期頗長,與前文群葩「花開之數日」對比鮮明,與後文「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亦相呼應。 此則在花為分(fèn)內之辜, 分內之事:本職應做的事。 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 應得之資:應該得到的享受。資,資財,此處指獲得的享受,是比喻用法。○花為人開,盡其本分,人皆愛花,賞心悅目。花似有情,物我無間,荷花與人,感情互通,寫得別開生面,新人耳目。上寫花開時之「可目」。 及花之既謝, 既:已經、副詞。謝:凋落。 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 亦:副詞,也。告:宣告。於:介詞,向。○承上小議,言荷花未開之前、盛開之時,已將自己的嬌姿麗色奉獻於人,故「可告無罪」。作者情思滿溢,墨飽筆酣,直抒荷花心境,使所描之物,生動活脫,充滿人性,讀來令人遐思無限。擬人手法妙用於說明文中,委實罕見而別具匠心。 乃復蒂下生蓬, 乃:卻,副詞。復:又。蒂:花或瓜果跟枝莖相連的部分。蓬:蓮蓬。○由花寫到蓬。 蓬中結實, ○運用頂真手法描述,顯得分外簡煉緊湊。 亭亭獨立。 亭亭:高高聳立的樣子。 猶似宋開之花, 猶:仍然,副詞。 與翠葉並擎(qíng), 並:副詞,一起。擎:向上舉,此處指聳立。○描摹工巧,蓮蓬與翠葉交相輝映,意趣橫生。 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 白露為霜:白露變成了霜。語出《詩經·秦風·蒹(jiān)葭(扣)》:「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白露,深秋的露水。露水本無色,因凝霜呈白色,故稱「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白露節(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九月八日前後)以後,「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而:表順承,就。能事不已:擅長的本領不會呈獻完畢。能事,所能之事,能擅長之事。已,止。○言其本領和長處施展不已,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群葩開後無人過問亦成鮮明對比。上寫芙蕖花謝後之「可目」。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目:適合於眼睛觀賞,看著好。○點明「可目」二字,緣因上文所寫,皆可人悅目之類。總括一筆,收結上文,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上為一層,詳寫芙蕖的可人之一:予人以可目之美。是本段及全文的重點。

可鼻, 適合鼻子的嗅覺,嗅著好。○首先點明「可鼻」,開啟下文,敘述之法,與上層有所不同。 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fù), 異馥:異乎尋常的香味。馥,香氣。避暑而暑為之退,暑為之退:暑氣因為它而減退。之,指荷葉的清香與荷花的異馥。 納涼而涼逐之生。 逐之生,跟著它產生。逐;跟隨。○寫芙蕖花葉予人以清香涼爽的感覺,令人情逸神飛。上為二層,略寫芙蕖的可人之二:予人以可鼻之美。

至其可人之口者, 至:至於。其:它,指芙蕖。 則蓬實與藕(ǒu)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jiá)者也。 皆並列盤餐:都同時列入盤中餐。互芬齒頰:指蓮實和藕一塊使人的牙齒和嘴邊感到芬芳。芬,使……芬,使動用法。頰,面頰,此處指嘴邊。○盤中上品,味美可食,滿口生香。上為三層,略寫芙蕖的可人之三:蓮、藕予人的可口之美。

只有霜中敗葉, 敗:衰敗,枯萎。 零落難堪(kān), 零落:稀疏,不集中。亦作「零零落落」。難堪:難以忍受。 似成棄物矣; 棄物:拋棄不要的東西,猶言「廢物」。○欲揚先抑,用一「似」字,已寓揚於抑中了。 乃摘而藏之, 乃:副詞,表轉折。然而,可是。 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備:准備著供(使用);經年:長年,整年。○即使敗葉,亦復有用。前後兩句,一實一虛,波瀾起伏,跌宕生姿。上為四層,略寫芙蕖的可人之四:敗葉予人的可用之處。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邑之觀, 是:指示代詞,承上起連接作用,可譯為「這樣看來」。也者:語氣詞連用,起強調主語的作用。耳目:偏義復詞,此處專指目,耳無義。○緊扣「可人」二字,承上進行綜合說明,先言其觀賞價值,囊括前文「可目」、「可鼻」分說之內容。 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 家常之用:家居日常之所用。○次言其實用價值,包舉前文「可口」、「可用」分說之內容。行文前後鉤連,一一對應,環環相套,絲絲入扣,細針密線,結構謹嚴。 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 五穀:古代對五穀有多種說法,最普通的一種指稻、黍、稷、麥、豆,泛指糧食作物。 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 兼:兼有,同時具有。 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 ○在前文綜合的基礎上,再與「五穀」、「百花」作一比較,從而推斷出結論,揭示全文中心思想。上為五層,總結全段,點出題旨。

從可目、可鼻、可口、可用諸方面分述芙蕖的可人之處,從而說明芙蕖的種植之利極大。

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 ○與首段「予夏季倚此為命者」遙相呼應,言作者對芙蕖之極重極愛。 無如酷好(hào)一生, 無如:無奈,用於轉折句的開頭,表示由於某種原因,不能如上文所願。含有「可惜」的意味。酷好:極愛。酷,甚,極。 竟不得半畝方塘為安身立命之地。 半畝方塘:語出朱熹《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安身立命: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依託。此指芙蕖得到寄託。 僅鑿斗大一池, 斗大:象量糧食的斗那樣大。此處是極言其小。 植數莖以塞責, 莖:根,株。塞責:本謂抵塞罪責,彌補所任事的不足,此言對自己應負的責任敷衍了事。 又時病其漏, 病其漏:以水池向地下滲水為病。病……,以……為苦。 望天乞(qǐ)水以救之, 望天乞水:盼天下雨。乞水:求雨。 殆(dài)所謂不善養生而草菅(jiān)其命者哉。 殆:大概。草菅其命:把它(芙蕖)的生命看得象野草一樣,隨便處置。此四字由成語「草菅人(民)命」衍化而來,因為這里說的是芙蕖,故把「人(民)」字改為「其」字。菅,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殆……哉」,表示不十分青定的語氣。○慨嘆自己酷好芙蕖而不能使之安身立命,善養其生。

寫作者視芙蕖為「四命」之最,為酷愛芙蕖智不能得半畝方塘為之安身立命而不勝慨嘆。

【譯文】

芙蕖給人感覺似乎跟各種草本花稍有不同,但是它有根卻沒有本質莖,一年一個生長周期,這個性質與各種花是相同的。花譜上說:「生長在水域中的叫做草芙蓉,生長在陸地上的叫做旱蓮。」那就不能說它不是草本了。我在夏季里,依靠它才能活命,這並不是故意向茂叔胡亂模仿,因襲古人早已有了的說法,而是因為芙蕖稱人心意,它的長處不止一種,請讓我來全面地說一說。

各種花當令的時節,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這以前或以後,就都是無人過問的時候了。芙蕖卻不是這樣:銅錢似的小荷葉露出水面的那一天,它就替人們裝點綠波,等到它莖葉一長出水面,就又一天比一天高起來,一天比一天向上長;一天比一天向上長,就一天比一天更好看。有風的時候,固然作出飄盪搖曳的嬌態,沒有風的時候,也呈現出苗條柔美的豐姿,這樣,我在荷花未開的時候,就先享受到了無窮的悠閑情趣。等到苞蕾開成花,嫵媚可愛的姿色就象要滴落下來,一批接著一批,從夏天一直開到秋天,這在荷花是本職應做的事,在人卻是應得的享受。待到花兒凋謝,它也可以向主人宣告自己的無罪了;卻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蓮蓬,在蓮蓬中結出蓮子,蓮蓬高高地挺立著,仍象沒有開放的花,和翠綠的荷葉一同挺立著,不到深秋露水結成白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就不會呈獻完畢。這些都是講它適合子眼睛觀賞方面的事。

適合於鼻子的嗅覺的,那就有荷葉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消退,乘涼,涼氣就隨它而產生。

至於它適合人的口味的,那麼蓮子和藕都是一道列為盤中餐,使人的牙齒和嘴邊都感到芳香的呀。

只有霜露季節中衰敗的荷葉,零零落落使人感到不好受,似乎成了可拋棄的廢物了;可是把它採摘下來收藏著,又可供一年中包裹東西之用。

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沒有一時一刻不適合於人們耳目的觀賞,沒有一絲一毫不具備著家常的用處。它有當五穀之用的實際,卻沒有五穀的名氣;它兼有百花的長處,卻摒棄了百花的短處,種植作物的利益,有比這還大的嗎?

我視為生命的四種花草中,以芙蕖最為寶貴。可惜酷愛了它一生,卻不能得到半畝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賴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個斗大的小池,栽幾株敷衍了事,又時常為小池漏水而憂慮,盼望天上降雨來救它,這大概是所說的不善於養生而把它的生命當作野草一樣作賤吧。

【簡析】

本文具體地說明芙蕖屬於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種種優點,從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兩個方面闡述了它的種植之利甚大。作者並對自己不能辟半畝方塘種植芙蕖而感到遺憾,抒發了他酷愛芙蕖的感情。但他過分強調了芙蕖的觀賞價值,甚至誇大它的種植之利在「五穀」之上。這是悖逆實際和事理的,表現出一種脫離勞動人民的封建文人的情趣,與勞動者的感情是格格不入的。

文章主要說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圍繞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條理,安排結構和線索。它以「可人」二字為「意脈」,以芙蕖生長的時間(春、夏、秋,即花開之前、花開之時、花開之後)為「時脈」,以芙蕖生長的規律(葉、莖、花、蓬、藕)為「物脈」,將三脈理成三線,交織於文、中,縫合為一體,脈絡清晰,條理井然,層次分明,結構謹嚴。文章中段主要說明芙蕖的種種可人之處,是全篇的中心,重點。而中段又以「可目」為「主腦」,「可鼻」、「可口」、「可用」為「陪賓」,詳細得體,繁簡得宜,不僅中心鮮明,而且重點突出。用語生動形象,精煉俏麗,活潑新穎。如「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一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這些偶句,遣詞造句,十分優美,不落俗套,新鮮動人,不僅頗能抓住事物的不同特點,使之兩兩對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齊,節奏鮮明,聲調和諧,清雅流暢,富有韻味。終章發抒感慨,也使文章生情增色不少。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則」可用為連詞,也可用為副詞。本文中「則」的用法比較全面。

1.連詞:

①表前後兩事在時間上的先後相承,可譯為「就」。

如:

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②表前後兩事的互相對待或平列。可譯為「就」。

如: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③表上下文之間的轉折關系,可譯為「卻」。如:

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

2.副詞。

用在判斷句的謂語前邊,起加強判斷語氣的作用。如:

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這在花看來是分內的事,在人看來是應得到的享受。)



在本文和前一篇文章里,「然」有三種用法:

1.代詞。用以指代前面所說的內容,在句中常作謂語,可譯為「這樣」。如:

①芙蕖則不然。(「然」指代上文所寫「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這一情況。)

2.連詞,用在復旬的後一分句或一個句群的下一句的開頭,表示轉折。可譯為「然而」、「可是」、「但是」等。如:

②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一歲一生,其性同也。

③然是說也,雜尤疑之。(《石鍾山記》)

3.助詞,粘附於形容詞(或副詞)後邊作詞尾,可譯為「地」、「的樣子」等。如:

④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鍾山記》,鏗然有聲,鏗鏗地發出聲音。)

⑤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石鍾山記》,森然,陰森森地)是。

這里要討論的是「是」作為指示代詞的用法。「是」用為指示代詞,可以指代人、物、事、充當主語、賓語、定語,可譯為「這」,或根據文意靈活譯出。如:「是非賄得之。」(《記王忠肅公翱事》,這不是受賄得來的。)「是日大雨後,申末酉初,虹亘中天。」(《三元里抗英》,是日,這天。)

「是」作為指示代詞,有時放在句子的開頭,一方面指代上文所說的內容,一方面起連接的作用,表示結果或推論,可譯為「這樣」、「這樣說來」、「這樣看來」等,如:

①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這樣,我在荷花沒開的時候,就先享受到無窮的悠閑情趣了。)

②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這樣說來,芙蕖這種植物,沒有一時一刻不適合於人們耳目的觀賞,沒有一絲一毫不具備家常的用處。)

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

這句譯出來是:等到荷花凋謝以後.也就可以向主人宣告它自己無罪了。「及花之既謝」,是一個充當狀語的介賓短語,「及」是介詞,它的賓語「花之既謝」是一個主謂短語。古漢語里,主謂短語充當句子成分時,往往在這個短語的主、謂之間加一個結構助詞「之」來取消這個短語的獨立性。譯成現代漢語時,這個「之」不能對譯,「花之既謝」只能譯成「荷花已經凋謝」,譯成「荷花的已經凋謝」就不通。再舉兩例如下:

①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樂趣矣。(「花之未開」是主謂短語作介詞「於」的賓語。)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兵之來」是主謂短語,充當謂語動詞「患」的賓語。)

Ⅱ 荷花很美。改為感嘆句。

感嘆句:

1、荷花真的很美啊!

2、荷花真的是很美啊!

3、池塘里的真的很美啊!



感嘆句的意義:

帶有強烈的感情的句子叫感嘆句。它表示快樂、驚訝、激動、憤怒等強烈的感情。感嘆句一般用感嘆調,句末都用嘆號。

感嘆句一般有嘆詞構成。有的嘆詞,它所代表的感情,我們一聽就知道,如」哦「表示醒悟,「呸」表示鄙視、厭惡。但有的嘆詞要看前後的話語才能確切知道。而且有些感嘆句也不都是由嘆詞構成。

Ⅲ 荷花的反義詞是什麼

記住,不是所有的詞都正沒薯有反義詞的,比如你問的荷花,就是一個名詞,哪有察運什舉者么反義詞?形容詞、副詞一般有反義詞,名詞很少有!

Ⅳ 什麼的荷葉填合適詞語

(圓圓)的荷葉、(碧綠)的荷葉、(青翠)的荷葉、(蔥綠)的荷葉、(清香)的荷葉。

分析:荷葉是名詞,「的」用在名詞前面。所以「的」的前面可加形容詞,用來描寫或修飾名詞荷如鬧葉。

「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代詞)+的+名詞

(4)荷花副詞擴展閱讀:

「的、地、得」用法區別:

1、「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說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方式一般為:副詞+地+動詞;

如御凱:天漸漸地冷了。

2、「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得+副詞。

如:跑得喘不過氣來。

3、「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渣拆罩。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代詞)+的+名詞;

如:菊花開了,有紅的,有黃的。

Ⅳ 什麼的荷花什麼,微風吹過翩翩起舞

填空示例如下:
1、粉紅的荷花鮮嫩欲滴,微風吹過翩翩起舞。
2、滿池的荷花芬芳馥郁,微風吹過翩翩起舞。
3、美麗的荷花婀娜多姿,微風吹過翩翩起舞。

Ⅵ 荷花美極了是感嘆句嗎

荷花美極了!
是感嘆句
【感嘆句】抒發強烈感情,表示感嘆語氣的句子。書面上末尾用嘆號。感嘆句中感嘆和「多」、「多麼」、「太」、「真」、「好」、「極」等副詞連用。例如:「太好啦!」「這兒的景色多很美呀!」

Ⅶ 六月里荷花放下一句是什麼

上句:六月里荷花放

下句:千山中楊柳新


詩詞常用的對仗詞

副詞對:

還對再、就對將、偶爾對時常、方才對恰巧、必定對應當。 

連詞對:

及對與、而對或、除非對倘若、雖然對即使、因為對如果。 

介詞對:

同對往、被對朝、由於對沿著、自從對為了、除了對依照。 

助詞對:

的對地、啦對吧、罷了對是嗎、哎喲對完了、似的對等著。 

嘆詞對:

嘿對喂、哦對啊、嘿嘍對哇啦、哎呀對嗨喲、哼哼對哈哈。 

象聲詞對:

轟對嗡、當對嘩、叮咚對乒乓、咣當對撲哧、唏哩對嘩啦。 

聯綿對:

阡對陌、貅對貔、璀璨對旖旎、氤氳對灧瀲、翡翠對琉璃。


常用的虛字對 

但覺——何曾 

只為——豈因 

已是——況值

只知——誰道 

何似——未忍 

有願——無緣 

漫道——豈緣 

似聞——恐是 

莫道——只緣 

幾度——也曾 

尚想——徒憐 

豈聞——始信 

忽逢——頓覺 

但見——焉知 

自是——何須 

誓欲——休將 

猶自——何曾 

慢嗟——且喜 

未必——難為 

但得——何須 

幾處——誰家 

幾日——一番 

幸有——不須 

任是——也應 

尚有——應憐 

莫向——何妨 

那知——從此 

時有——更無 

何處——此間 

權借——欲憑


常用虛實對 

A: 先虛後實

一自——終教 

一去——獨留 

一從——幾度 

任是——不隨 

徒令——終見 

但得——即是 

可知——足資 

既定洞宏螞——篤信 

誰將——鋪就 應憐----欲渡
似聽——幾度 


幸有——但無 

不因——那得 

誰知——又到 

莫道——自有 

但期——愧然 

安得—絕叢—招來 

但見——不知 

肯於——不堪 

昔曾——自可 

縱是——從知 

每羨——定看 

莫為——合將 

若非——會向 

似聞——恐是 

自顧——空知 

試問——別意 

安能——願借 

欲試——驚看 

但恨——喜看 

但留——換得 

縱然——依舊 

料得——莫是 

誰將——知儂


B: 先實後虛

暗隨——一任 
周覽——猶存 


我亦——曾效 借問——總為 


億納埋昔——誰復 


寄語——莫因 

自謂——安知 

還似——何如 

不懼——何辭 

他年——莫望 

剛被——卻教

Ⅷ 七年級芙蕖文言文閱讀

1. 芙蕖文言文閱讀答案

原文

《芙蕖》(李漁)

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一歲一生,其性同也。譜雲:「產於水者曰草芙蓉,產於陸者曰旱蓮。」則謂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為命者,非故效顰於茂叔而襲成說於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敘之。 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春睜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後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並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無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畝方塘為安身立命之地,僅鑿斗大一池,植數莖以塞責,又時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謂不善養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譯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沒有木質的樹干,是一年生的植物,這些性質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譜書中說:"在水中生長的叫草芙蓉,在陸地生長的叫旱蓮。"那麼這就不能說芙蕖不是草本了。我愛芙蕖,在夏季靠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頤重復前人早已說過的話,而是因為芙蕖適合人的心意,它的長處不是一兩點就可以講盡的,請容我一一說說它的好處。

在花的最佳觀賞時節,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後都屬於人們經過它們而不過問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錢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因此,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了無窮的逸致。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先後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於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於人來說就是應當歷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於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自挺立,還象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呈獻)完畢。以上都是說它適於觀賞的方面。

適宜鼻子(的地方),那麼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

至於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可以在明年用來裹東西。

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沒有一時一刻不適於觀賞,沒有哪部分哪一點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穀的實質而不佔有五穀的名義,集中百花的長處而除去它們的短處。種植的利益難道還有比它還大的嗎?

我視為生命的四種花草中,以芙蕖最為寶貴。可惜酷愛了它一生,卻不能得到半畝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賴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個鑿斗大的小水池,栽幾株來安慰自己,又時常為小池漏水而憂慮,祈求上天降雨來拯救它,這大概是所說的不善於培養生靈而把它的生命當作野草一樣作賤吧。

2. 芙蕖文言文閱讀答案

問題是這個么?如果是下面的就是標准答案。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含義。

①請備述之 備:

②及花之既謝 謝:

③與翠葉並擎 擎:

④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芬:

2.下列每組中加粗詞的意義或用法不同的一項扒爛歲是( )

A.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及其莖葉既生

B.只在花開之數日 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

C.前此後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 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

D.乃復蒂下生蓬 乃摘而藏之

3.翻譯下列句子。

①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

答:

②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

答:

4.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介紹芙蕖的?表現了它的什麼特點?

答:

5.第②段運用了什麼寫法?有什麼好處?

答:

6.「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寫出了芙蕖的什麼特點?

7.聯系實際,談談你讀了本文後的感受。

答:

1.①詳盡 ②凋謝 ③挺立 ④使……感到芳香

2.C

3.①(用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用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

②(它)有五穀的實用價值而沒有五穀的名義,兼有許多花的長處而除去了它們的短處。

4.從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個方面介紹芙蕖的,表現了它「可人」的特點。

5.對比,通過拿群葩的爭艷之日短暫與芙蕖的「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進行比較,說明芙蕖可目的優點略勝一籌。

6.寫芙蕖的優美姿態,不但用詞准確,而且在動與靜的組合對列中傳達出搖曳、嫵媚的意態。

7.「略」。(開放性試題,可以表達對芙蕖的贊美喜愛之情,也可以表達仿效學習之意,言之有理即可。)

3. 芙蕖文言文閱讀,,答案

答: 1.①詳盡 ②凋謝 ③挺立 ④使……感到芳香 2.C 3.①(用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用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

②(它)有五穀的實用價值而沒有五穀的名義,兼有許多花的長處而除去了它們的短處。4.從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個方面介紹芙蕖的,表現了它「可人」的特點。

5.對比,通過拿群葩的爭艷之日短暫與芙蕖的「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進行比較,說明芙蕖可目的優點略勝一籌。 6.寫芙蕖的優美姿態,不但用詞准確,而且在動與靜的組合對列中傳達出搖曳、嫵媚的意態。

7.「略」。(開放性試題,可以表達對芙蕖的贊美喜愛之情,也可以表達仿效學習之意,言之有理即可。)

4. 芙蕖文言文

原文出自於 李漁《芙蕖》中的內容,即:

原文內容

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颻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後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並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原文大意:

在花的最佳觀賞時節,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後都屬於無人問津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葉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美麗。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這樣,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它那無窮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先後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於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於人來說就是應該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於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立,還像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停止。以上都是說它適於觀賞的方面。

由上可見,作者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介紹「荷花」可目的:

一、在荷花未開的時候。作者曰: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颻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

二、在荷花開花的時候。作者曰: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後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

三、在荷花凋謝的時候。作者曰: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並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

5. 七年級下冊荷專題里有篇文章叫《芙蕖》有沒有人有它的賞析(要全面

《芙蕖》賞析 人教社中語室 熊江平 【作者介紹】李漁(1611——約1679),清代戲曲理論家、作家。

字笠鴻,又字滴凡,號笠翁,又號覺世稗官、別署笠道人、隨庵主人、新亭樵客、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時有才子之譽,稱李十郎。原籍蘭溪(今浙江省蘭溪縣),生於雉皋(今江蘇省如皋縣)。

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關後,家道衰敗。他自幼聰明好學,曾參加過幾次鄉試,屢不及第,從此醉心於小說,戲劇的創作。

家設戲班,常往各地達官貴人門下演出。曾居杭州10年,後又居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達20年,經營書鋪,名「芥子國」,以刊書聞於時。

所作傳奇《比目魚》、《風箏誤》等十種,全稱《笠翁十種曲》。另有短篇小說集《十二樓》(一名《覺世名言》),詩文雜著《李笠翁一家言》等。

【題解】本文選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種植部」「草本類打中的《芙(fú)蕖(qú)》一文。《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漁的詩文雜著總集,共十六卷。

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閑情偶集》或《閑情偶寄》,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部,包括戲劇理論、飲食、營造、園藝等方面的內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實踐的心得,尤以戲曲部分,頗多獨到見解,對戲劇理論有所豐富發展。本文以說明為主,輔之以討論、慨嘆,和純粹的說明文有所不同。

芙蕖,亦作「芙渠」、「扶蓉」。鄭玄說:「未開日菡萏,已發目芙蕖。」

芙蕖即荷花,又稱芙蓉,藕花,蓮花等。【注評】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 草本:即草本植物,有草質莖的植物。

諸:眾,各種。然有根無樹, 然:但是,可是。

連詞,表示轉折。樹:木本植物的總稱,此指木質莖,即木質部發達,質地比較堅硬的莖。

一歲一生, 一年完成一個生活周期(種子萌發、長出根莖、葉、開花、結實、植物體死亡)。歲,年。

其性同也。 其性:它的本性。

同:指與草本諸花相同。○提出說明對象,從莖質、生活周期說明芙蕖與草本諸花性質相同。

文章起筆從「稍異」宕開,收束於「性同」,曲折生動。 譜雲: 譜:作示範或供尋檢的圖書、樣本。

如明代王象晉撰有《群芳譜》,但無下面所引之文。 「產於水者曰草芙蓉, 產:出產,生長。

曰:叫做。草芙蓉:荷花的別名。

清代汪灝等編《廣群芳譜·花譜八》「荷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引《杜詩》註:「產於陸者日木芙蓉,產於水者日草芙蓉。」 產於陸者日旱蓮。」

旱蓮:《辭海》釋為「喜樹」。按喜樹為落葉喬木,通常栽培為綠化樹、行道樹。

此處疑指「木芙蓉」,俗稱為芙蓉花的。 則謂非草本不得矣。

即「則不得謂非草本矣」,就不能說不是草本了。則:連詞,就。

○以引證帶出結論,並以雙重否定句式強調說明芙蕖應屬於草本花。 予夏季倚此為命者, 予:我,代詞。

倚此為命:意謂靠著有芙蕖才能活下去。倚,依賴。

為命:當作命。李漁在《笠翁偶集》「種植部刀「草本類」中的《水仙》一文中說:「予有四命,各司一時: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海棠為命,冬以蠟梅為命。

無此四花,是無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奪予一季之命也。

○「為命」二字,見作者愛重芙蕖之情。 非故效顰(pín)於茂叔麗襲成說於前人也, 故:故意,有意。

副詞。效顰:《莊子·天運》:「西施病心而瞎其里(在她的村子裡作皺眉的樣子),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

西施,美女名矉。同「顰」,皺眉。

捧心,用手按在心口上。後人稱這個故事中的「醜人」為東施,把胡亂模仿,效果適得其反的行為稱為「東施效顰」,也說「效顰」。

效,模仿,師法。茂叔:北宋哲學家周敦頤(1017—1073)的字,名文《愛蓮說》的作者。

襲:相因、因襲。成說:已定的學說、著述。

此處意謂已經形成的說法,早已有的說法,即指《愛蓮說》中所說過的話。於:介詞,從。

前人:以前的人,古人。 以芙蕖之可人, 以:因為。

可人,猶言可人意,適合人的心意,即稱人心意。可,適合,動詞。

○「可人」二字,總括說明芙蕖之長處,統領全篇,為貫串全文的意脈。 其事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滿足,後來意為不止一種或一次,而是很多。

請備述之。 請:表敬副詞,請讓我。

備:全,盡。述:說。

之:指芙蕖可人的情況。代詞。

說明芙蕖應屬草本花,並揭露全文主旨,總述其可人之處不一面足。群葩(pā)當令時, 葩:花。

當令:正當(花開的)時令。○先宕開一筆,不直敘芙蕖而述群葩。

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盾過而不問之秋矣。 前此後此:指前於此後於此之時。

此,指「花開之數日」。屬:系,是。

過而不問:經過它旁邊也不理睬,意即無人過問。秋:時候。

○群葩競放,雖然美麗,但爭艷之日甚短,只能贏得人們一時的觀賞。極言群葩之平常,為突寫芙蕖之不凡蓄勢運氣,陪墊一筆,跌宕有致。

芙蕖則不然: 則:卻,連詞。不然:不這樣。

然,代詞。○筆鋒一轉,並在句後著一冒號,總冒領起下文。

自荷錢出水之日, 自:從,介詞。荷錢:初生的小荷葉,其狀如銅錢。

便為點綴(zhuì)綠波; 為:介詞,為(人們),賓語省。點綴:。

6. 芙蕖文言文翻譯

芙蕖文言文翻譯 我來答有獎勵313傾國傾城 LV.20 2018-02-15聊聊 【原文】:《芙蕖》(李漁) 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一歲一生,其性同也。

譜雲:「產於水者曰草芙蓉,產於陸者曰旱蓮。」則謂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為命者,非故效顰於茂叔而襲成說於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

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颻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後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並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

無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畝方塘為安身立命之地,僅鑿斗大一池,植數莖以塞責,又時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謂不善養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釋】:1.荷錢:初生的小荷葉。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4.目:看,這里有觀賞的意思。

5.數:幾6.逸致:情趣7.迨:及,等到8.菡萏(hàndàn):未開的荷花9.異馥(fù):異香10.裊娜:輕盈柔美11.零落難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12.嬌姿欲滴: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晝夜 【譯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沒有木質的樹干,是一年生的植物,這些性質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譜書中說:'在水中生長的叫草芙蓉,在陸地生長的叫旱蓮。

'那麼這就不能說芙蕖不是草本了。我愛芙蕖,在夏季靠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頤重復前人早已說過的話,而是因為芙蕖適合人的心意,它的長處不是一兩點就可以講盡的,請容我一一說說它的好處。

在花的最佳觀賞時節,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後都屬於無人問津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葉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美麗。

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這樣,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它那無窮的逸致情趣了。

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先後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於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於人來說就是應該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於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立,還像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停止。

以上都是說它適於觀賞的方面。適宜鼻子(的地方),那麼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

至於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可以在明年用來裹東西。

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沒有一時一刻不適於人們耳朵和眼睛觀賞的,沒有哪部分哪一點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穀的實質而不佔有五穀的名義,集中百花的長處而除去它們的短處。

種植的利益難道還有比它還大的嗎?我視為生命的四種花草中,以芙蕖最為寶貴。可惜酷愛了它一生,卻不能得到半畝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賴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個鑿斗大的小水池,栽幾株來安慰自己,又時常為小池漏水而憂慮,祈求上天降雨來拯救它,這大概是所說的不善於培養生靈而把它的生命當作野草一樣作賤吧。【作者簡介】:李漁( 1611 ~ 1680 ),原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中年改名李漁,字笠鴻,號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劇作家和戲劇理論家。

江蘇如皋人,祖籍浙江蘭溪。李漁出生時,由於其祖輩在如皋創業已久,此時 「 家素饒,其園亭羅綺甲邑內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

其後由於在科舉中失利,使肩負以仕途騰達為家庭光耀門戶重任的李漁放棄了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間大隱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後獲得喬、王二姬,李漁在對其進行細心 *** 後組建了以二姬為台柱的家庭戲班,常年巡迴於各地為達官貴人作娛情之樂,收入頗豐,這也是李漁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李漁文學創作中最豐產的一個時期,《閑情偶寄》一書就是在這一段內完成並付梓的。

1672 、1673 年,隨著喬、王二姬的先後離世,支撐李漁富足生活的家庭戲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漁的生活從此轉入了捉襟。

Ⅸ 《芙蕖》翻譯

原詩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 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後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並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 譯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樣,請讓我詳細地敘說它。 各種花正當時(惹人注目)的時候,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後都屬於人們經過它也不過問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錢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沒風時也呈現出輕盈柔美的風姿。因此,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了無窮的逸致。等到花苞開花,姿態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先後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於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於人來說就是應當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於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自挺立,還象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呈獻)完畢。以上都是說它適於觀賞的方面。 適宜鼻子(的地方),那麼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生。 至於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可以在明年用來裹東西。 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沒有一時一刻不適於觀賞,沒有那部分那一點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穀的實質而不佔有五穀的名義,集中百花的長處而除去它們的短處。種植的利益難道有比它還大的嗎? 【注評】 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 草本:即草本植物,有草質莖的植物。諸:眾,各種。然有根無樹, 然:但是,可是。連詞,表示轉折。樹:木本植物的總稱,此指木質莖,即木質部發達,質地比較堅硬的莖。 一歲一生, 一年完成一個生活周期(種子彎臘萌發、長出根莖、葉、開花、結實、植物體死亡)。歲,年。 其性埋返滑同也。 其性:它的本性。同:指與草本諸花相同。○提出說明對象,從莖質、生活周期說明芙蕖與草本諸花性質相同。文章起筆從「稍異」宕開,收束於「性同」,曲折生動。 譜雲: 譜:作示範或供尋檢的圖書、樣本。如明代王象晉撰有《群芳譜》,但無下面所引之文。 「產於水者曰草芙蓉, 產:出產,生長。曰:叫做。草芙蓉:荷花的別名。清代汪灝等編《廣群芳譜·花譜八》「荷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引《杜詩》註:「產於陸者日木芙蓉,產於水者日草芙蓉。」 產於陸者日旱蓮。」 旱蓮:《辭海》釋為「喜樹世搜」。按喜樹為落葉喬木,通常栽培為綠化樹、行道樹。此處疑指「木芙蓉」,俗稱為芙蓉花的。 則謂非草本不得矣。 即「則不得謂非草本矣」,就不能說不是草本了。則:連詞,就。○以引證帶出結論,並以雙重否定句式強調說明芙蕖應屬於草本花。 予夏季倚此為命者, 予:我,代詞。倚此為命:意謂靠著有芙蕖才能活下去。倚,依賴。為命:當作命。李漁在《笠翁偶集》「種植部刀「草本類」中的《水仙》一文中說:「予有四命,各司一時: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海棠為命,冬以蠟梅為命。無此四花,是無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奪予一季之命也。○「為命」二字,見作者愛重芙蕖之情。 非故效顰(pín)於茂叔麗襲成說於前人也, 故:故意,有意。副詞。效顰:《莊子·天運》:「西施病心而瞎其里(在她的村子裡作皺眉的樣子),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西施,美女名矉。同「顰」,皺眉。捧心,用手按在心口上。後人稱這個故事中的「醜人」為東施,把胡亂模仿,效果適得其反的行為稱為「東施效顰」,也說「效顰」。效,模仿,師法。茂叔:北宋哲學家周敦頤(1017—1073)的字,名文《愛蓮說》的作者。襲:相因、因襲。成說:已定的學說、著述。此處意謂已經形成的說法,早已有的說法,即指《愛蓮說》中所說過的話。於:介詞,從。前人:以前的人,古人。 以芙蕖之可人, 以:因為。可人,猶言可人意,適合人的心意,即稱人心意。可,適合,動詞。○「可人」二字,總括說明芙蕖之長處,統領全篇,為貫串全文的意脈。 其事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滿足,後來意為不止一種或一次,而是很多。 請備述之。 請:表敬副詞,請讓我。備:全,盡。述:說。之:指芙蕖可人的情況。代詞。 說明芙蕖應屬草本花,並揭露全文主旨,總述其可人之處不一面足。 群葩(pā)當令時, 葩:花。當令:正當(花開的)時令。○先宕開一筆,不直敘芙蕖而述群葩。 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後此皆盾過而不問之秋矣。 前此後此:指前於此後於此之時。此,指「花開之數日」。屬:系,是。過而不問:經過它旁邊也不理睬,意即無人過問。秋:時候。○群葩競放,雖然美麗,但爭艷之日甚短,只能贏得人們一時的觀賞。極言群葩之平常,為突寫芙蕖之不凡蓄勢運氣,陪墊一筆,跌宕有致。 芙蕖則不然: 則:卻,連詞。不然:不這樣。然,代詞。○筆鋒一轉,並在句後著一冒號,總冒領起下文。 自荷錢出水之日, 自:從,介詞。荷錢:初生的小荷葉,其狀如銅錢。 便為點綴(zhuì)綠波; 為:介詞,為(人們),賓語省。點綴:襯托裝飾。○綠波盪漾,加上荷錢著意裝點,增光添色不少。「荷錢」一詞,見荷葉初露出水面之狀,用語頗為新穎,描摹極為形象,此處更著一「為」字,運用擬人手法將芙蕖寫活了。上寫荷錢之「可目」。 及其莖葉既生, 及:等到,介詞。莖葉既生,此指莖葉長出水面以後。○由荷錢寫到莖葉。 則又日高日上, 則:表承接,就。 日高日上: 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向上。日,時間名詞用作狀語。 日上日妍(yán)。 妍:美。○頂真、層遞並用,寫其長勢:欣欣向榮,蒸蒸日上,蓬蓬勃勃,生機盎然。 有風既作飄搖之態, 飄搖:飄盪搖曳。 無風亦呈裊(niǎo)娜(nuó)之姿, 呈:呈現,顯露。裊娜:本形容草木柔軟細長,這里指姿態優美。既……亦……。兩個副詞前後呼應,表並列關系。○有風則搖曳生姿,無風則柔美動人。對偶與擬人兼用,不僅聲調和諧動聽,琅琅成誦,而且維妙維肖,摹盡其動態靜態之獨特風韻。 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 是:這樣,代詞。這里起關聯上文的作用,表示推論。逸致:悠閑的情趣。○歸結一筆,以實感寫芙蕖在開花之前已餉人以無窮的情致逸趣,與群葩開花之前無人過問形成鮮明對比。上寫芙蕖花開前之「可目」。 迨(dài)至菡(hàn)萏(dàn)成花, 迨:及,等到,介詞。菡萏:即荷花。《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花)菡萏。」此處指荷花的花苞。○由莖葉寫到花。 嬌姿欲滴, 嬌姿:嫵媚可愛的姿色。欲滴:充沛得快要掉落下來似的,此言美到了極點。○姿色嬌艷明媚。著一「滴」字,見其濃艷之極。 後先相繼,自夏徂(cú)秋, 徂:往,到。這里指一直開放到。○爭妍斗艷,連續怒放,歷時二季,花期頗長,與前文群葩「花開之數日」對比鮮明,與後文「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亦相呼應。 此則在花為分(fèn)內之辜, 分內之事:本職應做的事。 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 應得之資:應該得到的享受。資,資財,此處指獲得的享受,是比喻用法。○花為人開,盡其本分,人皆愛花,賞心悅目。花似有情,物我無間,荷花與人,感情互通,寫得別開生面,新人耳目。上寫花開時之「可目」。 及花之既謝, 既:已經、副詞。謝:凋落。 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 亦:副詞,也。告:宣告。於:介詞,向。○承上小議,言荷花未開之前、盛開之時,已將自己的嬌姿麗色奉獻於人,故「可告無罪」。作者情思滿溢,墨飽筆酣,直抒荷花心境,使所描之物,生動活脫,充滿人性,讀來令人遐思無限。擬人手法妙用於說明文中,委實罕見而別具匠心。 乃復蒂下生蓬, 乃:卻,副詞。復:又。蒂:花或瓜果跟枝莖相連的部分。蓬:蓮蓬。○由花寫到蓬。 蓬中結實, ○運用頂真手法描述,顯得分外簡煉緊湊。 亭亭獨立。 亭亭:高高聳立的樣子。 猶似宋開之花, 猶:仍然,副詞。 與翠葉並擎(qíng), 並:副詞,一起。擎:向上舉,此處指聳立。○描摹工巧,蓮蓬與翠葉交相輝映,意趣橫生。 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 白露為霜:白露變成了霜。語出《詩經·秦風·蒹(jiān)葭(扣)》:「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白露,深秋的露水。露水本無色,因凝霜呈白色,故稱「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白露節(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九月八日前後)以後,「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而:表順承,就。能事不已:擅長的本領不會呈獻完畢。能事,所能之事,能擅長之事。已,止。○言其本領和長處施展不已,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群葩開後無人過問亦成鮮明對比。上寫芙蕖花謝後之「可目」。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目:適合於眼睛觀賞,看著好。○點明「可目」二字,緣因上文所寫,皆可人悅目之類。總括一筆,收結上文,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上為一層,詳寫芙蕖的可人之一:予人以可目之美。是本段及全文的重點。 可鼻, 適合鼻子的嗅覺,嗅著好。○首先點明「可鼻」,開啟下文,敘述之法,與上層有所不同。 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fù), 異馥:異乎尋常的香味。馥,香氣。避暑而暑為之退,暑為之退:暑氣因為它而減退。之,指荷葉的清香與荷花的異馥。 納涼而涼逐之生。 逐之生,跟著它產生。逐;跟隨。○寫芙蕖花葉予人以清香涼爽的感覺,令人情逸神飛。上為二層,略寫芙蕖的可人之二:予人以可鼻之美。 至其可人之口者, 至:至於。其:它,指芙蕖。 則蓬實與藕(ǒu)皆並列盤餐而互芬齒頰(jiá)者也。 皆並列盤餐:都同時列入盤中餐。互芬齒頰:指蓮實和藕一塊使人的牙齒和嘴邊感到芬芳。芬,使……芬,使動用法。頰,面頰,此處指嘴邊。○盤中上品,味美可食,滿口生香。上為三層,略寫芙蕖的可人之三:蓮、藕予人的可口之美。 只有霜中敗葉, 敗:衰敗,枯萎。 零落難堪(kān), 零落:稀疏,不集中。亦作「零零落落」。難堪:難以忍受。 似成棄物矣; 棄物:拋棄不要的東西,猶言「廢物」。○欲揚先抑,用一「似」字,已寓揚於抑中了。 乃摘而藏之, 乃:副詞,表轉折。然而,可是。 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備:准備著供(使用);經年:長年,整年。○即使敗葉,亦復有用。前後兩句,一實一虛,波瀾起伏,跌宕生姿。上為四層,略寫芙蕖的可人之四:敗葉予人的可用之處。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邑之觀, 是:指示代詞,承上起連接作用,可譯為「這樣看來」。也者:語氣詞連用,起強調主語的作用。耳目:偏義復詞,此處專指目,耳無義。○緊扣「可人」二字,承上進行綜合說明,先言其觀賞價值,囊括前文「可目」、「可鼻」分說之內容。 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 家常之用:家居日常之所用。○次言其實用價值,包舉前文「可口」、「可用」分說之內容。行文前後鉤連,一一對應,環環相套,絲絲入扣,細針密線,結構謹嚴。 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 五穀:古代對五穀有多種說法,最普通的一種指稻、黍、稷、麥、豆,泛指糧食作物。 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 兼:兼有,同時具有。 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 ○在前文綜合的基礎上,再與「五穀」、「百花」作一比較,從而推斷出結論,揭示全文中心思想。上為五層,總結全段,點出題旨。 從可目、可鼻、可口、可用諸方面分述芙蕖的可人之處,從而說明芙蕖的種植之利極大。 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 ○與首段「予夏季倚此為命者」遙相呼應,言作者對芙蕖之極重極愛。 無如酷好(hào)一生, 無如:無奈,用於轉折句的開頭,表示由於某種原因,不能如上文所願。含有「可惜」的意味。酷好:極愛。酷,甚,極。 竟不得半畝方塘為安身立命之地。 半畝方塘:語出朱熹《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安身立命:指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依託。此指芙蕖得到寄託。 僅鑿斗大一池, 斗大:象量糧食的斗那樣大。此處是極言其小。 植數莖以塞責, 莖:根,株。塞責:本謂抵塞罪責,彌補所任事的不足,此言對自己應負的責任敷衍了事。 又時病其漏, 病其漏:以水池向地下滲水為病。病……,以……為苦。 望天乞(qǐ)水以救之, 望天乞水:盼天下雨。乞水:求雨。 殆(dài)所謂不善養生而草菅(jiān)其命者哉。 殆:大概。草菅其命:把它(芙蕖)的生命看得象野草一樣,隨便處置。此四字由成語「草菅人(民)命」衍化而來,因為這里說的是芙蕖,故把「人(民)」字改為「其」字。菅,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殆……哉」,表示不十分青定的語氣。○慨嘆自己酷好芙蕖而不能使之安身立命,善養其生。 寫作者視芙蕖為「四命」之最,為酷愛芙蕖智不能得半畝方塘為之安身立命而不勝慨嘆。

Ⅹ 寒風,雪花,荷花,結冰哪一個不是同類的詞語

結冰。因為在詞性方面,結冰是動詞,而寒風,雪花,荷花三個是名詞版。所以結冰權不是同類的詞語。

結冰又稱凍結,一種天氣現象。指露天水面凍結成冰。氣象上包括蒸發皿的水凍結成冰。

(1)露天水面(包括蒸發皿中的水)凍結成冰。

(2)江、河、湖、塘或近岸海水面凍結為冰的現象。

(10)荷花副詞擴展閱讀

現代漢語詞類分為實詞、虛詞、嘆詞、擬聲詞四個大類。

實詞(有實際意義的詞,能獨立充當句子成分,即有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包括體詞(名詞、數詞和量詞)、謂詞(動詞和形容詞)、加詞(副詞)和代詞(一個比較特殊的詞類。主要作用是替代,可替代名詞、數詞、量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所替代的對象不同,語法功能就不同)。

虛詞(沒有完整意義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的詞。其必須依附於實詞或語句來表示語法意義,不能單獨成句、單獨作語法成分、重疊),包括關系詞(連詞和介詞)和輔助詞(助詞和語氣詞)。

擬聲詞和嘆詞既不屬於實詞和虛詞,同為特殊詞類分類。其特點是在句子中通常不跟其他詞發生結構關系。

熱點內容
綠植小白 發布:2025-04-30 14:48:40 瀏覽:593
藝花吧bigbang竹馬 發布:2025-04-30 14:03:27 瀏覽:200
櫻花上炸丸 發布:2025-04-30 14:02:17 瀏覽:837
櫻花手指舞 發布:2025-04-30 13:58:41 瀏覽:867
莫奈荷花手繪 發布:2025-04-30 13:53:17 瀏覽:184
中國花卉的市場前景 發布:2025-04-30 13:39:36 瀏覽:736
泡出來很大一朵花 發布:2025-04-30 13:38:29 瀏覽:540
養茶花口訣 發布:2025-04-30 13:32:44 瀏覽:736
一朵梅花拼音 發布:2025-04-30 13:31:21 瀏覽:817
盆栽短視頻 發布:2025-04-30 13:30:23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