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崇光荷花
❶ 中國近代的著名畫家有哪些
吳昌碩:近代畫家。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原名俊,字昌碩,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等。身長金石書畫,無一不精,作品氣魄雄渾,蒼勁鐵骨,為中國畫壇一代巨匠。
齊白石(1864~1957):現代書畫家、篆刻家。名璜,字瀕生,號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為木匠,27歲拜當地文人為師,學詩書畫印。57歲後定居北京,賣畫治印。60歲後,「衰年變法」重視創造,融傳統寫意畫和民間繪畫技法於一爐。所畫花鳥蟲魚蝦蟹,筆墨縱橫雄健,造型簡練質朴,色彩鮮明熱烈,闊筆寫意花卉與微毫畢現的草蟲巧妙結合,神態活現。
張大千(1899~1983):現代畫家。原名權,改名爰,字季愛,號大千,齋名大風堂。生於四川內江,祖籍廣東番禺。1917年留學日本,在京都學染織。1919年回國後從曾熙、李瑞清學書畫。1941年赴敦煌石窟臨摹壁畫。
徐悲鴻(1895~1953),現代畫家,江蘇宜興人。曾留學法國。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擅長油畫、中國畫,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代表作:《九方皋》、《愚公移山》。所畫花鳥、風景、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譽中外。
黃賓虹(1865~1955),浙江金華人。名質,字朴存,擅長山水、花卉並注重寫生,但成名相對較晚。50歲以後,他的畫風逐漸趨於寫實。80歲以後,才真正形成了人們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畫風。黃賓虹晚年的山水畫,所畫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驚世駭俗,這一顯著特點,也使中國的山水畫上升到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
李可染(1907~1989年),室名師牛堂,江蘇徐州人。自幼習畫,先入上海美專師范科,杭州西湖國立藝專研究生班,師事法國名畫家克羅多學習油畫,深受潘天壽、林風眠影響,並師從齊白石、黃賓虹學畫。擅山水、重寫生,並將西畫中的明暗處理方法引入中國畫,將西畫技法和諧地融化在深厚的傳統筆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傅抱石(1904~1965),現代山水畫大家,人民大會堂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便是他與關山月合作的傑作。原名瑞麟,號抱石齋主人,江西南昌人。傅抱石在山水畫上成就巨大。他還擅繪水和雨,獨創「抱石皴」法。他的人物畫也自成一格。
關山月(1912~2000),生於廣東省陽江縣。關山月的山水畫立意高遠,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幹如鐵,繁花似火,雄渾厚重,清麗秀逸。其代表作有《俏不爭春》、《綠色長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連牧居》及與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等。
林風眠(1900~1991),原名鳳鳴,廣東梅縣人。林風眠早年創作以油畫人物為主,兼畫水墨山水、花鳥。其繪畫廣泛吸收古典藝術、印象主義、野獸主義藝術的營養,並加以消化,同時又研究中國傳統美術和民間藝術。代表作有《摸索》、《人道》、《人間》、《生之欲》、《人類的歷史》等。
劉海粟(1896~1994),原名槃,字季芳,號海翁。祖籍安徽鳳陽,1896年3月生於江蘇常州。對中國畫、油畫、書法、詩詞和藝術理論都有精深造詣。國畫創作博取傳統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寫生,擅山水、花鳥、走獸,喜作潑墨潑彩法。畫風豪放奇肆,蒼莽勁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
李苦禪(1899~1983),原名李英、李英傑,字勵公,山東省高唐縣人。當代傑出的大寫意花鳥畫家。他的作品繼承了中國畫的優良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前輩的技法,並融中西技法於一爐,滲透古法又能獨辟蹊徑,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發展出了自己獨到的特色。他經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鸕鶿以及雄鷹等等作為題材作畫。代表作有《盛荷》、《群鷹圖》、《蘭竹》、《芙蓉》等。
黃胄(1925~1997),原姓梁,名淦堂,字映齊,河北省蠡景人。主張以速寫起家,在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兩次大量臨摹古代精品。以大批新意境、新技藝,展示出筆墨流暢、氣度澎湃的佳作,給中國畫壇開一代新典範。代表作:《洪荒風雪》、《載歌行》、《豐樂圖》、《歡騰的草原》、《牧馬圖》。
❷ 下列畫家分別擅長畫什麼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黃胃
黃賓虹:(1865-1955)
現代傑出畫家。名質,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縣,出生於浙江金華。幼喜繪畫,課余之暇,兼習篆刻。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 ,陳崇光等學花鳥。後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報社、書局任職,從事新聞與美術編輯工作;後轉做教育工作,先後任上海各藝術學校的教授。又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術學院任教。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華東分會副主席。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 殘,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耳恭聽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七十歲後,後畫作品,興會淋漓、渾厚華滋;喜以積墨、潑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他的書法「鍾鼎」的功力較深。其著作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畫學編》、《金石書畫編》、《畫法要旨》等,與鄧實合輯《美術叢書》並有輯本《黃賓虹畫語錄》。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a13727813218&_dir=%2F15249155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xo123&_dir=%2F12535308
徐悲鴻,1895--1953
江蘇宜興屺亭橋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第一任中央美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徐悲鴻的一生,以他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傑出的藝術成就和對中國美術事業的卓越貢獻,深為世人敬仰。
宜興徐悲鴻紀念館,座落在宜興亦園內,1988年10月26日開館,著名書畫家吳作人題寫館名。館內常年陳列徐悲鴻生平介紹及其書畫作品,並陳列有徐悲鴻的學生及當代著名書畫家吳作人、李可染、黃胄、沙孟海、費新我等書畫作品。開館以來,已接待觀眾十餘萬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李瑞環、喬石、宋平,書畫界名人錢紹武、廖靜文、尹瘦石等,以及許多海外朋友,都曾光臨本館。現被命名為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宜興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宜興是徐悲鴻的故鄉,宜興人民為家鄉哺育出這樣卓越的藝術大師而感到光榮、自豪。徐悲鴻的光輝業績永載史冊,並將永遠激勵家鄉人民奮發向上,開拓前進。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ongbc520&_dir=%2F16557131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a13727813218&_dir=%2F11920066
齊白石(1864--1957)
我國二十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湖南湘潭人, 原名純芝,字渭清,蘭亭,後改名璜,字萍生,小名阿芝,號白
石、白石翁、老白、又號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塢老民、齊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別號借山館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
齊白石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僅在12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種田,什麼活都干,12歲學木匠,15歲學雕花木工,掙錢
養家。那時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突破陳規,"造出許多新的花樣"。人稱 "芝木匠",1882年他給一家雕花,在主顧家"無意間見到一部乾
隆年間刻的《芥子園畫譜》,五彩套印",非常高興,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畫了半年。 1888年,齊白石27歲時開始繪畫生涯,先後從蕭鄉陔
、文少可、胡沁園、譚溥等人學畫,從陳作堝讀書,從王湘綺攻讀詩文,任龍山詩社社長。1902年起,出遊陝西、北京、江西、廣東、廣西。
七年間"五齣五歸",得見名山大川,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1917年二進北京,結識陳
師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1919年定居北京,從陳師曾勸,始行變法。1926年應林風眠聘於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任教。1936年游四川。
1937年自加兩歲。60歲後定居北京,以篆刻賣畫為生。這時期他與梅蘭芳相識,第一次碰面時,齊白石為梅蘭芳畫草蟲,梅蘭芳則為齊白
石唱一段貴妃醉酒。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表示"畫不賣與官家"。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並應徐悲鴻聘
,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委員。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
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擔任北京中國
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謝世。卒年95歲。
齊白石是在各方面造詣都很高的現代繪畫大師,他跨越了兩個世紀,活到將近百歲。繼清末民初海派畫家之後,他把傳統中國畫推到了一個
新的高峰。他的人品、繪畫、詩句、書法、篆刻,無不出類拔翠。他的風格對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畫創作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 1963年被世界
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誕生100周年紀念展覽會》。1983年底至1984年1月於
中國美術館舉辦《紀念齊白石誕辰120周年作品展覽》。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作品集》、《齊白石
山水畫選》等問世。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tianhao012&_dir=%2F15698242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aozheng01&_dir=%2F15403079
劉海粟(1896—1994)
是傑出的美術家、教育家、美術史家、畫家。江蘇省武進縣青雲坊村人。劉海粟6歲讀私塾、酷愛書畫。14歲到上海,入畫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畫傳習所學西洋畫。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創辦現代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國畫美術院(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前身),任校長,招收了徐悲鴻、王濟遠等高材生,並沖破封建勢力,首創男女同校,增加用人體模特和旅行寫生。1918年到北京大學講學,並第一次舉行個人畫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稱贊。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繪畫及美術教育,並出席日本帝國美術院第一次美展開幕式,回國後創辦天馬會。1920年10月代表中國新藝術界,赴日本參加帝國美術院開幕大典,和日本畫家藤島武二、滿國古四郎、橋本關雲等交遊論藝,其油畫作品備受日本畫壇重視和推崇,被稱為"東方藝壇的獅"。
回國後,充實了美術院的課程和設備,成為當時國內美術最高學府,並著有《米勒傳》、《塞尚傳》,介紹西洋藝術,頗有影響。
1927年受軍閥孫傳芳迫害通輯,逃亡日本。朝日新聞社曾為他在東京舉行畫展。1938年春回上海,應上海中華書局之邀,寫成八十萬言的巨著《海粟叢書》六卷,分《西畫苑》、《國畫苑》、《海粟國畫、海粟油畫》三部分,畫論精闢,廣為流傳。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iesfqhd&_dir=%2F3783633
張大千(1899~1983)
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名權,後改作爰,號大千,小名季爰。1899年5月10 日生於四川省內江縣。先世廣東省番禺縣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遷蜀,卜居內江。父張懷忠,早年從事教育,後從政,再改鹽業。母曾氏友貞,善繪事,姊名瓊枝,亦善畫。兄弟10人,二兄張澤,別號虎痴,以畫虎名於世。
張大千排行第八,7歲啟蒙課讀,9歲習畫,12歲能畫山水、花鳥和人物,見者呼為神童。13歲就讀於新式學堂,至19歲與仲兄張澤留學日本京都,學習繪畫與染織。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為師,因未婚妻謝舜華去世,痛而在松江禪定寺出家,法號大千。3月後還俗,奉命歸川,與曾慶蓉結婚。婚後重返上海,從師於李瑞清,曾、李二師以清末遺老提倡書法、繪畫,對他影響頗深。曾熙始為他取名曰「猨」(亦寫作蝯),省作爰。張大千在上海結識吳昌碩、黃賓虹、王震、馮超然、吳觀岱、吳待秋、吳湖帆、鄭午昌等。1924年,在上海首次舉行個人畫展。1929年籌辦全國美展,任幹事會員。1931年,與兄張澤一同作為唐宋元明中國畫展代表赴日本。次年,全家移居蘇州,住網師園。其時,張大千潛心於歷代名家傑作,尤沉酣於石濤,凡能得見,靡不心摹手追。1933年,應南京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藝術系主任徐悲鴻之邀,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轉年即辭職,專事創作。1936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張大千畫集》,徐悲鴻作序,推譽「五百年來一大千」。1938年,經上海、香港返蜀,居青城山上清宮,臨摹宋元名跡。1940年,赴敦煌莫高窟臨摹歷代壁畫,前後共計2年零7個月,共臨摹276幅,並為莫高窟重新編號。1943年,出版《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敦煌之行,轟動了文化界,促進了藝術家、史學家對發掘敦煌寶藏的興趣。抗戰勝利後,張大千的作品先後在巴黎、倫敦、日內瓦和國內各地展出,聲名大震。1949年,暫居香港,游台灣,次年應印度美術會之邀赴新德里舉行畫展,並留居印度大吉嶺年余,其間曾去阿旃陀石窟臨摹壁畫,以之與敦煌莫高窟壁畫作比較研究。在印期間所繪作品多精細工筆,且有《大吉嶺詩稿》1卷。1951年返港,翌年遷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聖保羅購地150畝,建中國式庄園——八德園,留居17年。1955年,所藏畫以《大風堂名跡》4冊在日本東京出版。1956年,首次歐洲之行,赴法國與畢加索會見。1957年,以寫意畫《秋海棠》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大畫家,並榮獲金獎。此後,又相繼在法國、比利時、希臘、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國、德國、英國、巴西、美國及香港等辦畫展。1969年,遷居美國舊金山,修園名曰環篳庵。居美10年,是張大千創作的鼎盛期。1972年,在舊金山舉辦四十年回顧展。1973年,捐贈作品108幅給台北歷史博物館。1974年,獲美國加州太平洋大學名譽人文博士學位。1978年,移居台北,於台北外雙溪築摩耶精舍。晚年思鄉而不得歸,於1983年4月2日因心臟病逝世。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aivolvo&_dir=%2F16267135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weekend006&_dir=%2F14142272
潘天壽(1897--1971年)
早年署阿壽、懶道人、心阿蘭若住持,晚年多署東越頤者、頤翁、雷婆頭峰壽者等別號。浙江寧海人,自幼讀私塾,始臨《芥子圖畫譜》。19歲考入浙江第一師范,受教於李叔同、經亨頤、夏丐尊等。1923年到上海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任教中國畫和中國繪畫史,認識吳昌碩,1928年定居杭州,任國立西湖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次年,同林風眠等赴日本考察美術教育。1944年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建國後,歷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浙江分會主席等職。其著述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聽天閣詩存》、《潘天壽談藝錄》等。
潘天壽擅長寫意花鳥、山水,偶作人物,兼工書法、詩詞、篆刻,晚年常作指墨畫。尤善畫鷹、八哥、松、梅、竹、荷、蔬果、山石、野花等題材。作品清新蒼秀,筆墨色彩縱橫交錯,氣勢磅礴,妙趣橫生,具有鮮明的獨特風格。
潘天壽成就高作品存世量少,頗受海內外藏家追捧。他的巨幅精品《春塘水暖》在1997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從260萬元起拍,經各路買家激烈競價,最後660萬元人民幣一槌定音,創下潘天壽作品最高價。現在潘天壽作品每平方尺在3萬元,精品代表作往往數十萬。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ongbc520&_dir=%2F16556886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a13727813218&_dir=%2F15345128
陸嚴少,筆名:宛若,生卒年:1909---1993
上海嘉定人。19歲時從馮超然學畫,專習山水。48歲時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80年起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為教授。長於國畫山水,取法自然,尤精用筆。出版有《陸嚴少畫集》等數十部畫集。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中國畫院院長。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iesfqhd&_dir=%2F378372
❸ 關於貓爪花的詩句
1.描述蟹爪蘭花卉的詩句
《蟹爪蘭七絕 》
作者:蔣敏
年代:唐
翠玉粘連葉厚生,
節節蟹爪嵌針絨。
常年丑貌君不問,
一日花紅萬戶驚。
翻譯:蓮花香一塊寶玉一樣連接著池塘,荷花的葉子厚厚的,蟹爪蘭的這里生長的,它的葉子是那麼厚,在平時的時候是那樣的貌不驚人,但是一旦開花的時候,世人都被它的容顏震驚到。
(3)陳崇光荷花擴展閱讀:
蟹爪蘭修剪
春季花謝後,及時從殘花下的3-4片莖節處短截,同時疏去部分老莖和過密的莖節,以利於通風和居家養護;在蟹爪蘭的培育中,有時從一個節片的頂端會長出4-5個新枝,應及時刪去1-2個。莖節上著生過多的弱小花蕾,也要摘去一些,可促成花朵大小一致、開花旺盛。
培養3-5年的植株,可用3-4根粗鉛絲作支柱,沿盆壁插入土中,上部紮成2-3層圓形支架,將節枝捆紮於圓環上,以避免莖節疊壓和散亂,同時刪去些參差不齊的莖節,使植株呈傘狀,這樣方可有益於光合作用和陳列觀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蟹爪蘭
2.關於貓的詩句
關於貓的詩句推薦一首陸游的《贈貓》,全詩如下:
《贈貓》
宋 陸游
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慚愧家貧策勛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釋義:用一包鹽的代價迎來了一隻小貓咪,它盡心呵護著書房裡的萬卷書。讓人不好意思的是因為家裡窮對它的賞賜很菲薄,天冷的時候它的身下沒有溫暖舒適的氈墊,食物里也經常沒有魚。
裹鹽:古代習俗,主人向鄰居或商販討要貓仔時,往往要用相對貴重的鹽和小魚來交換,以表示對小生靈的重視。
(3)陳崇光荷花擴展閱讀
為了守護藏書,用一包鹽的代價換來了一隻小貓,陸游卻覺得愧對小貓,天冷沒有氈子給它取暖,飯食中也常常沒有魚。裹鹽這個詞比較有意思,從宋朝始,人迎貓如納妾,是要下聘禮的敬昌,聘禮是鹽或魚干。
雖然陸游養貓是用來抓老鼠的,但是其實是個「貓奴」。在另一首《贈貓》其三中表現的很明顯:
贈貓 其三
執鼠無功元不劾,一簞魚飯以時來。
看君終日常安卧,何事紛紛去又回?
大意是這樣的:抓不到老鼠也不責怪小貓,小魚干一頓不少伺候著,只是希望陪在身邊而已,為何總是東跑西竄的不著家?
可見陸游對於見不到貓兒有多麼哀怨,然而又能怎樣呢,還不是頓頓小魚干伺候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贈貓
3.關於木槿花的詩句
含有木槿花的詩句如下:
1、涼風木槿籬 【唐】白居易 《答劉戒之早秋別墅見寄》
2、木槿初榮,含桃可薦 【隋】《郊廟歌辭·五郊樂章·肅和》
3、木槿朝看暮還落 【唐】李頎 《別梁鍠》
4、世事方看木槿榮 【唐】皇甫曾 《張蒼見訪郊居作》
5、初筵木槿芳 【唐】韓翃 《送李明府赴連州》
6、漫栽木槿成籬落 【宋】楊萬里 《田家樂》
7、凋零木槿怯風斜 【宋】楊萬里 《秋花》
8、悟世幻化,木槿之謝 【宋】釋正覺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
9、花因木槿作藩籬 【宋】張鎡 《自料》
10、暮落朝開木槿榮 【元】姬翼 《鷓鴣天·暮落朝開木槿榮》
11、木槿芙蓉繞曲闌 【明】蔣主孝 《春宮曲(二首)》
12、因看木槿落花稀 【明】李先芳 《新秋西郊雜興》
13、木槿榮一朝 【明】王廷陳 《詠懷(一十六首)》
14、木槿每當路 【明】吳寬 《槿》
15、花於木槿渾相似 【明】占城使臣 《題葵花》
4.關於小貓的詩句
) 某惡鼠,破家求良貓。 ——出處: 樂鈞《世無良貓》
2) 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出處: 陸游《贈貓》
3) 貓既飽且安,率不食鼠,甚者與鼠游戲,鼠以故益暴。 ——出處: 樂鈞《世無良貓》
4) 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 ——出處: 陸游《得亮稿扒貓於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
5) 某恐,遂不復蓄貓,以為天下無良貓也。 ——出處: 樂鈞《世無良貓》
6) 養得狸奴立戰功,將軍細柳有家風。 ——出處: 黃庭堅《謝周文之送貓兒》
7) 閑折海榴過翠徑。雪貓戲撲風花影。 ——出處: 秦觀《蝶戀花》
8) 當路絕群嘗誡暴,為貓驅獼亦先迎。 ——出處: 李紳《憶壽春廢虎坑余以春二月至》
9) 斬卻貓兒,問他狗子,更去參尊宿。 ——出處: 沈瀛《念奴嬌》
10) 新年筋力太龍鍾。腰似鐵貓兒重。 ——出處: 劉克庄《西江月》
11) 獨獨漉漉,鼠食貓敬亂肉。 ——出處: 王建《獨漉歌》
12) 大家必若賜金龜, 賣卻貓兒相報賞。 ——出處: 崔日用《乞金魚詞》
13) 若解捉老鼠,不在五白貓。 ——出處: 拾得《詩》
14) 失卻斑貓兒,老鼠圍飯瓮。 ——出處: 寒山《詩三百三首》
15) 鼠雖為君卻,狸食自須足。 ——出處: 戎昱《相和歌辭。苦哉行五首》
16) 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 ——出處: 屈原《九歌》
17) 繾綣依人慧有餘,長安俊物最推渠。 ——出處: 龔自珍《憶北方獅子貓》
18) 停潦魚招獺,空倉鼠敵貓。 ——出處: 元稹《江邊四十韻(此後並江陵時作)》
19) 深閨馴繞閑時節,卧花茵,香團白雪,爪位湘裙,回身欲捕,綉成雙蝶。 ——出處: 董舜民《玉團兒》
20) 驊騮將捕鼠,不及跛貓兒。 ——出處: 寒山《詩三百三首》
21) 是無貓邪,是不會蓄貓也。 ——出處: 樂鈞《世無良貓》
22) 服役無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禪房。 ——出處: 陸游《鼠屢敗吾書》
23) 悠然獨倚闌干立,花下狸奴卧弄兒。 ——出處: 沈說《暮春》
24) 穿魚新聘一銜蟬,人說狸花量直錢。 ——出處: 陳郁《得狸奴》
25) 捫虱欣時泰,迎貓達歲豐。 ——出處: 李瑞《長安感事呈盧綸》
26) 春來更惹人憐惜,怪無端魚羹虛設。暗響金鈴,亂翻鴛瓦,把人拋撒。 ——出處: 董舜民《玉團兒》
27) 墉集欺貓鼠,林藏逐雀鸇。 ——出處: 徐威《中秋詠懷借杜子美秋日述懷》
28) 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出處: 佚名《韓奕》
29) 豬兒狗兒都死盡,養得貓兒患赤瘕。 ——出處: 佚名《李後主童謠》
30) 貓虎獲迎祭,犬馬有蓋帷。 ——出處: 柳宗元《掩役夫張進骸》
31) "陋室偏遭黠鼠欺,狸奴雖小策勛奇。" ——出處: 羅大經《貓捕鼠》
32) 聘得狸奴制小名,潛來時見問金睛。 ——出處: 陳崇光《題貓蝶圖》
33) 回雲迎赤豹,驟雨颯文狸。 ——出處: 李頎《二妃廟送裴侍御使桂陽》
34) 鶯雛金鏇系,貓子彩絲牽。 ——出處: 路德延《小兒詩》
35) 珍重從君乞小狸,女郎先已辦氍毹。 ——出處: 文徵明《乞貓》
36) 貓兒不識主,傍家搦老鼠。 ——出處: 裴諝《又判爭貓兒狀》
37) 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 ——出處: 陸游《贈貓》
38) 吁嗟乎貓乎,豈獨於貓然。 ——出處: 陳著《憐貓示內》
5.跟貓有關的詩句
閑折海榴過翠徑。雪貓戲撲風花影。 —— 秦觀《蝶戀花》
珍重從君乞小狸,女郎先已辦氍毹。 —— 文徵明《乞貓》
貓兒不識主,傍家搦老鼠。 —— 裴諝《又判爭貓兒狀》
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 —— 陸游《贈貓》
吁嗟乎貓乎,豈獨於貓然。 —— 陳著《憐貓示內》
大家必若賜金龜, 賣卻貓兒相報賞。 —— 崔日用《乞金魚詞》
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 佚名《韓奕》
墉集欺貓鼠,林藏逐雀鸇。 —— 徐威《中秋詠懷借杜子美秋日述懷。》
斬卻貓兒,問他狗子,更去參尊宿。 —— 沈瀛《念奴嬌》
當路絕群嘗誡暴,為貓驅獼亦先迎。 —— 李紳《憶壽春廢虎坑余以春二月至。》
回雲迎赤豹,驟雨颯文狸。 —— 李頎《二妃廟送裴侍御使桂陽》
鶯雛金鏇系,貓子彩絲牽。 —— 路德延《小兒詩》
6.關於貓的詩句有哪些
某惡鼠,破家求良貓。 —— 樂鈞《世無良貓》
貓既飽且安,率不食鼠,甚者與鼠游戲,鼠以故益暴。 —— 樂鈞《世無良貓》
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 —— 陸游《得貓於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
某恐,遂不復蓄貓,以為天下無良貓也。 —— 樂鈞《世無良貓》
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 —— 陸游《贈貓》
驊騮將捕鼠,不及跛貓兒。 —— 寒山《詩三百三首》
墉集欺貓鼠,林藏逐雀鸇。 —— 徐威《中秋詠懷借杜子美秋日述懷。》
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 佚名《韓奕》
斬卻貓兒,問他狗子,更去參尊宿。 —— 沈瀛《念奴嬌》
當路絕群嘗誡暴,為貓驅獼亦先迎。 —— 李紳《憶壽春廢虎坑余以春二月至。》
回雲迎赤豹,驟雨颯文狸。 —— 李頎《二妃廟送裴侍御使桂陽》
7.與貓有關的詩句
清杜岕《警鼠》詩:「花下蹲狸奴,可以慎忖度。」
劉仲尹《不出》詩曰:「天氣稍寒吾不出,氍毹分坐與狸奴。」
北宋黃山谷《乞貓》:「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瓮翻盆攪夜眠。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清鈕琇 《觚賸·沉香瘞狸》:「 合肥 宗伯所寵 顧夫人 ,名 媚 ,性愛狸奴。」
《韓非子》:「今雞司夜,使狸捕鼠,皆用其能。」
《孔叢子》:「孔子彈琴,見狸方捕鼠。」
陸游《贈貓》全詩:
裹鹽迎得小狸奴,
盡護山房萬卷書。
慚愧家貧資俸薄,
寒無氈坐食無魚。
宋·陳郁《得狸奴》:」穿魚新聘一銜蟬,人說狸花量直錢。舊日畜來多不捕,於今得此始安眼。牡丹影晨嬉成畫,薄荷香中醉欲顛。卻是能知在從息,有聲堪恨復堪憐。 「
清·龔自珍《憶北方獅子貓》:「繾綣依人慧有餘,長安俊物最推渠。故侯門第歌鍾歇,猶辦晨餐二寸魚。」 明·文徵明《乞貓》:「珍重從君乞小狸,女郎先已辦氍毹。 自緣夜榻思高枕,端要山齋護舊書。 遣聘自將鹽裹箬,策勛莫道食無魚。 花陰滿地春堪戲,正是蠶眠二月余。」
清·陳崇光《題貓蝶圖》:「聘得狸奴制小名,潛來時見問金睛。裙邊袖角才相探,又向花陰戲晚晴。」
8.關於我國古代貓的詩句
1、《予家畜狸花二貓一日狸者獲鼠未食而花者私竊》宋代:強至
原文:
狸貓得鼠活未食,戲局之地或前後。
貓欺鼠困縱不逐,豈防厥類怠其守。
譯文:狸花貓抓到活著的老鼠並不吃,而是前後的在這里戲耍。貓欺欺負老鼠被困而不去追逐,誰知老鼠暈過去而不用守候。
2、《得貓於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宋代:陸游
原文:
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
但知空鼠穴,無意為魚餐。
譯文:貓的樣子像老虎但還會爬樹,像小馬駒又不用拉車。一旦知道老鼠的巢穴,就不會在意吃魚了。
3、《頌古三十九首》宋代:釋道樞
原文:
昨夜月初明,柴門猶未閉。
貓兒捉老鼠,引得狗兒吠。
譯文:昨天晚上月亮明亮,柴門好像沒有關閉一樣。貓咪在那抓老鼠,吸引的狗吼叫。
4、《又判爭貓兒狀》唐代:裴諝
原文:
貓兒不識主,傍家搦老鼠。
兩家不須爭,將來與裴諝。
譯文:貓咪不認識這家的主人,去到家中抓老鼠。兩家不必要爭論,將來與裴諝。
5、《贈貓》宋代:陸游
原文:
執鼠無功元不劾,一簞魚飯以時來。
看君終日常安卧,何事紛紛去又回?
譯文:捉老鼠沒有成效也不會怪罪,魚和飯會按時給你。看你終日睡覺,何事讓你去了又回來?
9.關於愛花的詩句
■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里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
■ 雪徑偷開淺碧花,冰根亂吐小紅芽。——楊萬里《蘭花》
■ 閑似文君春鬢影,清如冰雪藐姑仙。應從風格推王者,豈僅幽香足以傳。——潘天壽《題蘭石圖>
■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蘇軾《浣溪沙》
■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
■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 閑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韓翃《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李白《贈孟浩然》
■ 天人寧許巧,剪水作飛花。——陸暢《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