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荷花的課後反思

荷花的課後反思

發布時間: 2023-03-28 12:31:07

⑴ 王崧舟老師《荷花》聽課反思

《荷花》是葉聖陶先生專為語文教材的編撰而創作的一份習作樣本,節選自《詩的材料》一文。因為這篇課文語言平凡親切,甚至素樸得有點寡味的單純,我在初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甚至覺得無從下手,覺得文字平平無奇,並不覺得有可以品評的地方。但看完王崧舟老師的這一課後,思路有一種突然被打開的感覺,眼前突然開闊了起來。在品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王崧舟老師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認為這句話美在哪?」有個孩子天真地發出了這樣的無奈:我覺得這個「冒」字寫得特別美,到底美在哪兒,我也說不清楚。這是《荷花》一課在進人「品讀細節」這一關口時,一個小女孩對王崧舟老師的「這個句子美在哪裡」的回應,引得全場一片鬨笑。聽到這里的時候我心裡不免為王崧舟老師暗暗捏了把汗,他會怎麼處理呢?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我明白,對孩子們可能出現的反應,王崧舟老師很顯然做過比較周詳的預案的。因此,這片突如其來的鬨笑並未把王崧舟老師「笑」暈過去。根據預案,王崧舟老師從容出招:

師:「說不清」是正常的,「說得清」才是超常的。既然你「說不清」,那我們就更得好好地體會體會。你們覺得,這個「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

(生紛紛舉手:露、鑽、長、頂、穿、伸。)

師:但是,你們說的這些字眼作者用了沒有呢?沒有!盡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一個都沒用,就用了這個「冒」宇,是不是?為什麼呢?

聽到這里,我心裡暗暗稱奇,只有在課前做好詳細預案,充分研究了學生之後,再經過真實課堂的千錘百煉之後方有這樣的從容智慧。王崧舟老師以他超人的教學智慧將這一「教學事故」轉化為「教學故事」,再一次印證了「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這一真理。接下來的進展,王崧舟老師又開啟了新的教學思路,就平常的語文教學而言,走完這一步,流程的觸角大多就會轉向對「冒」字的賞析性解讀。老師的提問通常會如此這般:那麼,用這個「冒」字,好處是什麼呢?細解這一何題,我們不難發現,其中隱含著這樣個毋廟置疑的結論:用「冒」字比用其他的字要好。顯然,「冒用得好」作為一種定論是先於學生的解讀而存在的,至於事實士究竟「好不好」,那是無須做晌笑學生仔細理會的,他們只要按圖素冀地找到「冒」字的好處就足夠了。但倘若果真如此,這節語文課就將不可避免地滑向抽象、枯寂、毫無生趣可言的理性分析。且看王崧舟老師如何處理:

師:不著急,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花時間慢慢去嚼的。這樣,你們先讀讀這段課文,體會體會,你覺得荷花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怎樣地長出來,才可以叫作冒出來。

很明顯,王崧舟老師沒有按照慣常的做法,讓孩子們直截了當地比較「冒」和「長」的高下優劣,沒有引導他們咀嚼「冒」和「長」在言語意味上的差異,而是要引導他們在另一個更為感性、更為具體的平台上尋求兩者之間的意義聯系。顯然,這種顛覆性的思路是一條迥異於傳統教學的路子,這條路走得通嗎?

生:我覺得比較快地長出來是冒出來,不是很慢地長。

師:迅速地長出來。好,這是你的感覺。

生:悄悄地鑽出來。

師:悄悄地鑽出來,有點害羞的味道。嗯,這是你嚼出來的味道。

生:爭先恐後地長出來。

師:爭先恐後地長出來。這一朵急著要長出來,那一朵也急著要長出來,誰也不讓誰。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荷花的一種心情,什麼心情?

換一個字代替,不難!難的是真正用心去意會荷花的那種氣質和神韻,「什麼心情」,這輕輕一拔,就將學生的精神觸角由對荷花外形的揣摩深人到對荷花內心的休驗。從這一刻開始,孩子們對荷花的感覺已經進人了一種詩意的解讀。荷花正在不知不覺地成為學生心中的一個精神夥伴甚至自己的精神的一個影子。

生:急切的心情。

師:冒是怎樣地長?冒是急切地長。

生:迫不及待的心情。

生:非常高興的心情。

生:非常激動的心情。

生:歡天喜地的心情。

師: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長,興高采烈地長,非常激動地長,歡天喜地地長,這就是冒出來純含呀!你們還有別樣的體會嗎?

生:心花怒放地長出來。

生:快快樂樂地長出來。

生:亭亭玉立地長出來。

師:是啊,同學們,作者不用「長」,不用「伸」,不用「鑽」,就用了「冒」這個字眼。為什麼?因為「冒」讓我們嚼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動、荷花的爭先恐後、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

「『冒』比『長』謹梁好在哪裡」,這是一種解讀模式;「怎樣地『長』才是『冒』」,這是另一種解讀模式。就閱讀思維的性質而言,前者屬於抽象的理性分析,而後者則屬於詩意的感性領悟。從孩子們的課堂表現來看,這條詩意學習的路不但走得通,而且大有「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之感。對於「冒」的詩性解讀,王崧舟老師並未就此罷休。他順水推舟、趁勢而進。於是,當多媒體課件將一朵又一朵形神兼備、姿態萬千的荷花圖片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時,他以課前預設的一個想像性寫話將孩子心靈的觸角又引向一種詩性的體驗中:

師:同學們,盡情地展開你想像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現在,你最想說些什麼?最想做些什麼?請寫在練習紙上。

生:(讀小練筆)我是一朵招人喜歡的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想要跟別的荷花比美,你們誰也沒有我這樣美麗動人。

師:我欣賞你的自信!自信的荷花才是美麗的荷花。

生:(讀小練筆)我是一朵孤獨的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多想找幾個小夥伴跟我一起捉迷藏啊!

師:誰想跟這朵荷花交朋友?(生紛紛舉手)

師:不孤獨,孩子,不孤獨。你有朋友,瞧!他們都是你的朋友。

這真是一個意外!一個充滿詩意的語文老師,應該總是敞開著自已的敏感。「孤獨」一說,分明是學生對自己生存狀態的一種隱違的表送。其背後也許是一個破碎的家庭,也許是一段寂寞的時光,也許是一種郁悶的煩惱,這份深深的敏感和警覺,給了這個孤獨的孩子、曾經孤獨或即將孤獨的孩子們一抹溫暖的精神底色。

聽王崧舟老師的課,不僅僅是被他充滿激情又抑揚頓挫的語言風格所吸引,他的課件製作,包括視頻音頻的選擇和對時長的把握之精準,都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完美主義者的自我要求的精益求精。他的課總是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重塑你對這一課的認知,以一種對文本「陌生化」的解讀方式重新開辟了語文教學的思路,讓我生發出一種「語文課還可以這樣上」的感慨,王崧舟老師的課聽起來很過癮,除了這種感官上直接給人的享受之外,他的課堂評價語言及教學智慧總能引人深思,我知道王崧舟老師是一個閱讀量很大的人,之所以他能夠游刃有餘地徜徉在詩意語文的課堂上,是基於他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閱讀的力量。

⑵ 《荷花》的語文教學反思

《荷花》一文,是小語六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對荷花的清香、形狀、姿態等做了細仔的描寫,又用側筆通過作者美麗的遐想,進一步表現荷花隨風搖曳的動態美。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組成中的重要一環,也就是說,組織教學是一種藝術,要搞好教學,教師就必須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要有駕馭整個課堂教學的能力。教師必須把握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把學生帶進教學佳境之中。在齊讀課題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看過荷花嗎?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看過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態的荷花……)學生答後,趁勢用課件播放出生機勃勃的一池白荷花。動聽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我說:「同學們,你們想去欣賞那美麗的荷花開滿池塘時的情景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荷花》一文,共同去公園感受那荷花的美麗吧!」然後,我讓學生聆聽課文的配樂朗讀,初步感受美的意境。接著,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為讓學生品味美的意境,讀出文章的韻味,我藉助多媒體演示「微風吹滑冊來,荷花隨風舞蹈,蜻蜓飛來,小魚游過去的情景。」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想像自己融入荷花池中,會和蜻蜓,小魚說些什麼,還會有哪些小動物來和「我」作伴?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

其次,引導戚則學生感悟語言美。

葉聖陶先生一向重視語文課中的美讀。他指出:「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無非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得收獲。荷花這篇課文運用美讀法教學,非常適合。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入:我是這樣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樣看荷花的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的課文。邊讀邊想,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再說說你對這個句子的體會。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美的語言。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學生基本都能熟讀成誦,感悟優美的語言。

最後,為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樂於想像是兒童的天性,學生的學習也總是伴隨著想像。在本文中有三處想像的訓練點:

(一)、想像白荷花冒出來干什麼?

(二)、看圖想像白荷花有哪些動人的姿態?

(三)、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

為了誘發學生的想像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高讓棚,讓學生大膽想像白荷花的不同姿態,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課件動畫的設計,不僅刺激著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展了智力。

⑶ 《荷花》教學反思

《荷花》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我們組第一次集體備課活動,我打頭陣。第一單元我們選《荷花》第一課時作為備課的內容,由我主備,主上,我是這樣著手設計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的。首先從孩子們憶荷花、看荷花、交流所看來激活荷花的表象;其次從作者怎樣看荷花來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整篇文章的脈絡,其中不乏以不同形式誦讀各優美段落,以投射荷花視像;接著從作者怎樣寫荷花,進入2、3段地學習,其中我又抓住“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一句,尤其通過是“冒”字的理解,解讀荷花的生機和活力,從而拓展開想想寫寫“我是一朵荷花,我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想做些什麼”,與“冒”字的生機和活力相呼應。最後把孩子們當做是一朵朵姿態不同的荷花,師生在誦讀此段話結束這一課時。這樣的設計本來還很滿意,可現實遠遠比想像殘酷。

最嚴重的一環節是讓孩子們初讀全文,體會作者怎樣看荷花的一處,“死得很難看”。作者怎樣看荷花,用一個詞來形容,並找到相關的段落讀一讀,難度太大了。依我看,作者是迫不及待地看,“一聞到清香就跑到荷花池邊”不是很急切嗎?聚精會神地看、全神貫注地看,荷花的形狀、荷花的姿勢被作者描寫地細致入微,不全神貫注能體會得出嗎?如痴如醉地看,作者都覺得自己就是荷花了,當然陶醉其中了。可是學生哪能一讀就總結的出來呢?本想讓學生說一處,指導朗讀一段,誰想,學生領悟不了,概括不出,朗讀指導也就成了生硬地反復讀了,朗讀效果遠達不到文章本身的美。(因為本課要認的生字只有三個,而且學生的預習很到位,所以詞語教學比較省略)

其次,課堂缺少生機。我自己對整個設計過程不太熟悉,口頭表達的詞彙沒有事先准備的優美、流暢,有的過程就顯得生硬不自然,老師在課堂上的少了激情,難以和學生碰撞出火花。對學生不痛不癢的評價,也讓課堂缺少生機。我的評價太籠統了,不是沒能很好地引導到關鍵句,就是不能針對學生所講展開解讀。如,我問:再次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你認為寫得特別有活力的句子,用~~~~畫出來。事先我就有預設,學生們會說“有的……有的……有的……”之句,是的,那三句講的是荷花開放的不同形狀,很美。但是,怎樣評價既稱贊他的這句話找得也很美,又能讓其更深理解課文,知道“冒”的好處呢?我還是欠缺思考的。

不過,這堂課上也有亮點——學生的表現。“同學們,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來你所見過的荷花嗎?”“美麗的荷花、漂亮的荷花。”汪拓卻說了“百看不厭的荷花”,接下來學生就噴涌而出了,“隨風舞動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荷花、多姿多彩的荷花”,學生的思維需要有人去開發,智慧需要有人去點亮。

優美的文章需要閉姿優美的語言來詮釋,過程才顯優美,結果才更美好。總之,一堂好課需要課前的准備功夫,也需要課上的應用能力。我都得好好打磨呀!

《荷花》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一.抓住想像的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樂於想像是兒童的天性,學生的學習也總是伴隨著想像。在本文中有三處想像的訓練點:一,想像白荷花冒出來干什麼?二,看圖想像白荷花有哪些動人的姿態?三,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為了誘發學生的想像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像白荷花的不同姿態,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課件動畫的設計,不僅刺激著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展了智力。

二.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邊欣賞美麗的荷花,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嘩態族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亂弊文字的美,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態的荷花,再配上優美抒情的樂曲,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眼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讀書慾望。我還採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男女生賽讀,個人讀,小組讀,范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並茂。瞧他們那搖頭晃腦的樣子,似乎自己也變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三.審美表達,豐富學生的語感。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像,還特別適合審美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實現審美主義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藉助範文,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在聽說讀寫訓練中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地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如用課件呈現多幅荷花的照片並播放背景音樂,學生無拘無束、有滋有味地觀看和想像,體驗美感。看後鼓勵學生自由發言,給他們這樣的句式來說:“荷花,!”或“ 的荷花。”例如有學生說:“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樣迷人,你的姿態是那樣的動人!”有學生說:“亭亭玉立的荷花。”有學生說:“千姿百態的荷花。?------

⑷ 荷花教學反思簡短優缺點

優點: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
體驗,享受到審美的樂趣。
2.抓住想像點,培養想像力。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想像。在整篇課文拆仔中我貫穿一
個「讀」字。通過多樣的誦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野敏他們
從中感受荷花的美,進而體會大自然的頌御枝美。

缺點
在學生們談到自己的感受時,語言較為貧乏,作為教師
語言還不夠精煉。課堂教學中,點撥語、評價語等
語言設計,還不夠到位,使得教學過程流於形式,而且沒有
把握好時間。

⑸ 幼兒園美術《荷花》教案設計教學反思

美術《荷花》引導幼兒從荷花的形狀、顏色等方面欣賞美麗的荷花,幼兒園的教師們准備好了它的教案設計了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荷花》的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更多學習 方法 指導 榜單,歡迎大家點擊(↓↓↓↓↓) ★▲★幼兒園《娃娃家》 教案 設計 ★▲★小班《夏天的水果》 教案 設計 ★▲★小班美 術《小雨傘》優秀 教 案 ★▲★小班體 育《彩虹傘游 戲》教 案 設計 《荷花》教案設計篇一

活動目標:

1.學習畫荷花、山茄荷葉,並且進行組合畫。

2.引導幼兒從荷花的形狀、顏色及結構等方面欣賞美麗的荷花,提高審美能力。

活動准備:

1.有條件的幼兒園可組織幼兒實地觀察荷花。

2.幼兒用書,彩色筆或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猜謎:“泥里一條龍,頂上一張蓬,渾身一節節,花開滿堂紅。”這是什麼?

二、講解示範

欣賞幼兒用書上的荷花照片,讓幼兒 說說 看到了什麼,荷花是怎麼樣的,什麼顏色的。根據幼兒發言,適當介紹有關荷花的知識,以加深幼兒的印象:荷花有紅、白、黃和粉紅等顏色;荷花的果實叫蓮蓬;種子叫蓮子,長在花瓣中間。教師分別示範畫荷花、荷葉等。

三、幼兒操作

1.先學畫一朵荷花,互不遮疊的兩張荷葉,再學把蓮蓬、葉與葉的遮疊等結合起來畫。

2.鼓勵幼兒大膽地畫出自己看到過的荷花。

四、教師講評

幼兒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

學習畫荷花、荷葉,並自由地組合畫面。

《荷花》教案設計篇二

活動目標:

1、技能目標:嘗試用遮擋的方法學畫荷花。

2、情感目標:在活動中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重點:

在教學活動中嘗試學畫荷花。

學習遮擋的畫法。

活動過程:

一、欣賞荷塘美景圖

1、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參觀一個美麗的荷塘,請小朋友用眼睛仔細看看,你看到了些什麼?(荷花、荷葉、青蛙、小魚、小鴨子)

2、師:池塘里開滿了美麗的荷花,那麼,荷花是怎樣的?它是什麼顏色的?(荷花的花朵是由一瓣一瓣的花瓣組成的,顏色以粉色為主,下面連著荷葉。)

教師小結:

夏天到逗橋察了,荷塘里開滿了荷花,風一吹來,荷花輕輕擺動,好象在歡迎我們小朋友。荷花有大,有小,有深粉色,有淡粉色。美麗的荷塘,吸引了青蛙消檔、小魚和小鴨們,它們在快樂地玩耍著,荷花張開了笑臉,唱起了歡樂的歌。

3、師:荷花這么美,我們快把它畫下來,讓荷花也開滿我們的教室。

二、荷花開了

1、PPT演示,教師講解。

——荷花怎麼畫呢?

(1)看,一朵荷花是由許多小花瓣組成的,它們像好朋友一樣圍在一起:先畫中間的這一瓣,然後左面來了一個“好朋友”,手拉手靠在一起。

——咦,這里怎麼少掉了一部分?(原來讓中間的這瓣遮住了)

(2)原來畫被遮擋的部分,是要跳過去畫的。

難點:學畫遮擋的方法。

(3)左面的“朋友”畫好了,右面也來了“朋友”,這樣來了許多“朋友”,大家圍在一起,重重疊疊,一朵荷花就完成了。

2、教師示範講解。

——你們想不想看看老師怎麼畫荷花的?(示範紙上事先畫有花莖和荷葉)

(1)先用炫彩筆畫出中間的這一瓣花瓣,然後左面、右面畫上它的“朋友”,注意被前面花瓣遮住的部分要跳過去畫。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示範。

——誰願意上來試一試?

(3)在畫好的荷花下面,用蠟筆畫出花莖,花莖上長滿了一根根的小刺。

(3)在花莖處再畫上一片荷葉或幾片荷葉。

(4)最後給荷花喝喝水:用毛筆蘸點水,在容器口上舔一舔,在畫好的荷花上仔細地塗一塗,看看發生了什麼變化。(荷花漸漸“開放”)

——喝過水的荷花,發生了什麼變化?

3、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1)幫助個別幼兒學畫遮擋的部分。

(2)提醒幼兒多畫幾朵荷花,大大小小,深淺不一。

(3)提醒幼兒毛筆蘸水要適量。

(4)豐富畫面的內容。

三、作品展示

1、幼兒將完成的作品自由擺放在相框中陳列。

2、師生共同欣賞,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荷花》教案設計篇三

活動目標:

學慣用粉紅色和綠色給荷花和荷葉塗色。

嘗試在給荷花與荷葉的塗色過程中選擇不同的平塗方向。

體會對比顏色搭配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欣賞兒歌《荷花娃娃》,感知荷花與荷葉的顏色。

教師出示在黑板上已經勾好荷花與荷葉邊線的畫紙,問:這是什麼?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呢?

二、幼兒嘗試探索不同的平塗方向。

1、個別幼兒示範塗色教師:你知道荷花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嗎?怎樣給它穿衣服呢?

教師用同樣的方法請另一個幼兒示範給荷葉塗色。

2、討論塗色的方向教師:他們是怎樣給荷花和荷葉穿衣服的?他們是順著什麼方向塗色的呢?我們可以按照什麼方向塗色呢?讓幼兒遷移自己的已有 經驗 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三、幼兒嘗試平塗

1、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給荷花與荷葉穿衣服。如果你用橫向平塗的方法給荷花穿衣服,那麼就可以用縱向平塗的方法給荷葉穿衣服。如果你想反過來穿也可以。

2、在塗色穿衣服時候,盡量順著一個方向塗色,注意不要塗到邊的外面。

四、幼兒評價展示幼兒作品,帶領幼兒欣賞自己的作品,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荷花娃娃》。

>>>下一頁更多精彩“《荷花》教學 反思 ”

⑹ 小學語文《荷花》教後反思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贊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看荷花。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過想像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

教學本課我引導學生多層面的.了解文本內容,通過欣賞荷花美,品讀荷花美,邊讀邊想像荷花美,使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了共鳴,獲得了審美體驗。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出示《荷花》圖片,請大家邊看邊想,你看到了什麼。揭示課題。學生交流後引入:課文中的我又是怎樣看荷花的?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

二、充分攜旦誦讀,激活語感。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再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表現荷花的「美」。學生的自主選擇,隨機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聞到清香、觀察形狀、欣賞姿勢、想像情景、回到現實。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學習,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狀美,學生最感興趣。邊讀邊想這一段,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說說你的體會。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通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想像一池荷葉長勢之美。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通過課件直觀演示後,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長、鑽、伸、露、探、沖),理解「冒」的意思,再讓學生說說從「冒」字你體會到什麼?(「冒」寫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機盎然,又寫出了荷葉的茂盛。)

「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後想干什麼?」組織學生想像寫話。隨著對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學生的情感被激活了,無窮無盡的贊嘆充塞於胸腔,他談念們迫不及待的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有的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有的說: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在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美麗容貌......最後,辯侍擾讓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想像相應畫面。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鍛煉學生想像力,又訓練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可謂一舉三得。

⑺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荷花》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範文1

在我執教的《荷花》一課時,主要採取情境設置,引出課題,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學習的思想展開教學。

我先問質發,「同學們,你們見過荷花嗎?」引出同學們的不同回答,從而讓同學們匯報課前收集的有關荷花的資料,隨著學生匯報的進程,學生在這期間也增長了很多知識,然後教師出示了幾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圖片,並附加以精闢的言辭作以簡要的講解,教師加上過度語言「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學習葉聖陶老先生筆下的《荷花》一課,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樣把荷花描寫的栩栩如生的?」展開這一課的教學。

但在這節課中原本設想時間安排的很穩妥,但不料前面在學生匯報時叫地學生多了(5、6名),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影響到後面的進展,使得學生的朗讀草草而過。再有,教師應該悉心傾聽學生的發言(也許是由於緊張,但這一點必須改掉),對於課文的朗讀應作為重點部分,但本節課的朗讀我沒有指導到位,是由於忙著去感悟課文了,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

不過,這節課還是存在著許多亮點之處。例如在情境設計中,教師出示的幾幅荷花圖片很具有代表性,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再加上教師准確精闢的語言,給學生創設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乾脆利落,切入學生的內心,抓住了關鍵性的詞語。如果在談論「一朵朵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冒」字的用法時出示相應的圖片,能給學生更直觀更形象的感覺。

另外,教師還應加強及時、恰當、准確的評價。講課的激情再增加一些就更好了,不要過於穩,跟小學生上課,就應該活,充滿激昂,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範文2

身邊的自然風光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份資料。在前幾天,我們學習了《荷花》這篇課文,文筆極美,故以此為契機,在課堂教學之後,做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嘗試著讓孩子了解荷花,走進荷花,並且學習一些關於荷花的名詩名篇,進一步感受祖國厚實的文化底蘊。這樣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身邊語文的樂趣。。

1、學生在學習課文《荷花》時,就會主動上網收集資料,並且收集的資料五花八門。在這堂綜合時間活動課上,我先讓學生匯報小組合作收集的資料,通過不同小組的不同匯報形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認識荷花。在匯報的過程中,有的小組准備比較充分,匯報比較流暢;但有的小組對收集的資料沒能進行有效、合理的加工,呈現給同學們的資料比較枯燥,教師應加強學生對資料整理和使用的培養。

2、在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課文的喜愛時,學生活動的方式比較多。有的同學繪畫,有的同學寫詩,有的同學讀詩,還有的同學制演示文稿。在這一環節中,有的同學對任務完成得較好,有的同學、沒有完成任務,還需要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進一步進行指導。

3、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課前實踐過程體現得不充分。由於有些學生沒有親眼觀賞過荷花,所以在為荷花編寫廣告詞時,語言比較貧乏、缺乏想像力,沒能用簡潔的語言展示荷花最美的一面。

總之,綜合時間活動應以學生活動為基礎,今後,在確定主題後,加強對學生活動的指導,最後讓學生把自己活動的過程完整的表現出來。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範文3

荷花,你的清香是你們醉人,你的`樣子是那麼迷人,你的姿勢是那麼動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們難以忘懷,看著你,我們感到了渺小;讀著你,我們忘記了下課……(學生語)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說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為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而不是「同學們,你們看作者寫的多美啊,我們美美的讀一讀吧!」學生知道了它們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裡,它們為什麼是美的,學生似懂非懂,甚至機械地人雲亦雲,這樣學生的審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學中,我們注重了總結和概括,卻不能將概括和總結再具體化,使我們的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作文中反復強調描寫、敘述要具體生動,可是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利用了大量的時間不斷地要求學生「概括一下這段或者這幾段講的什麼」,講的什麼固然重要,可是具體的描寫卻忽略不計了。以至於學生對如何是具體、如何做到具體顯得非常茫然,困惑。

因此,我認為:文章的美、極致體現在具體的敘述和描寫上,應該把更多的功夫用在體味文章的具體描寫上,從中感悟美、感悟生動。達到真正的讀為寫服務,讀寫有機結合。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範文4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是現代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的一篇抒情散文。這篇課文通過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清新美麗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喜愛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語言朴實簡潔,想像豐富,富於感染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我們,讓我們不僅看到了浮現在眼前的一池美麗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體驗。

為此,我針對課文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執教了此課,現反思如下幾點:

一、課前准備充分,有效收集集料

授課前,不僅充分研讀教材、認真閱讀《教師用書》,較准確地把握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而且製作了課件,更重要的是課前布置了學生預習,讓學生收集有關「荷花」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執教時,適時地展示資料,包括文字的和圖片的。文字資料的展示,不僅讓學生對荷花有所了解,而且對其根莖(藕)、蓮蓬、蓮心等都有初步認知。實物圖片的展示,主要展示了荷葉、各種姿態的荷花、蓮藕、蓮蓬、蓮子、蓮心等,讓學生對其不僅有了感性認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為學生更好地朗讀感悟課文做好了鋪墊。

二、理清課文脈絡,整體把握課文

如果在初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略,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品讀課文、升華情感。這篇課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為此,執教此文時,讓學生在初讀感知文章的情況下,理清文章脈絡: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去公園看荷花;第二段(第2、3自然段)描寫荷花生長的各種優美的姿態;第三段(第4、5自然段)寫自己觀荷花時的想像和感受。而後,在「朗讀感悟」環節中,引導學生逐步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從而升華學生情感:愛美之情趣和熱愛大自然之情感。

三、抓住關鍵詞語,激發學生想像

精準的用詞、生動的描寫,是文章精妙之處。執教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品讀優美語句,同時激活學生想像,領悟作者情感。如,「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字用得好在哪裡?通過觀賞圖片、朗讀感悟去感知、去感悟:「冒」原意是液體或氣體往外或往上涌,這里是形容在一片綠色的荷葉中,白荷花突現出來的意思,形象地表現了白荷花的艷麗奪目、卓爾不群,格外引人注目。再如,「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課真了不起」一句中的「一大幅活的畫」,品讀中,讓學生想像一下「活的畫」是什麼樣的?激勵學生展開想像:這幅畫呀,色彩多、姿態多,還得是活的,這么好的畫兒是「大自然」的傑作呀,那大自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就這樣,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進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總之,這堂課比較成功,我教中以情代情,學生學中入境入情,較好地達成了這一課例的學習目標。然,也有不足之處,如:課堂節奏控制不夠到位,有的學生還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語文《荷花》教學反思範文5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第六冊的一篇課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作品。全文內容不多,但意境卻特別美,具有獨特的吸引力。農村的孩子對荷花了解特別少。正是考慮到這個特殊原因,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課始,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出示了一幅幅荷花的圖片,在視覺上讓學生感受到荷花的美。學生們滿心歡喜互相欣賞荷花,把最美麗的詞語送給自己看到的荷花——五顏六色、婀娜多姿、卓爾不群、冰清玉潔、亭亭玉立……荷花的美好形象已經給學生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孩子的心弦被扣動,思維被激活,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

欣賞畫面以後,我以「你們看到的荷花真美,,那葉聖陶爺爺看到的荷花又是什麼樣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讀第二自然段,然後學生自主交流:你認為哪些句子寫的美?談談自己的感受。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荷花的姿態之美以及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在聽說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為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

在學生朗讀品味荷花的美麗之後,藉助「畫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的學習,我採用假設法把孩子引入情境之中,把自己想像成荷花,小魚或蜻蜓,並運用各種形式的讀,想像,舞動來體會,感受意境……想像:小魚和蜻蜓或其它的小動物可能會說些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將又一次被激活。針對這一富有靈性、創造性的誘導,學生用心傾訴,真情流露,既是心靈的獨白,又是個性的張揚,使作者、學者、教者融為一體。

學生學完課文後,再讓學生欣賞荷花圖,讓孩子們想一想:你打算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荷花?贊美大自然?又使孩子們心中美的體驗得到升華。

本課我的教學設計,力求以新的課程標准為指導,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寓美育於課堂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文的綜合素養。

⑻ 課文《荷花》教學反思

《荷花》是葉聖陶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 記敘文 , 文章 語句優美,充滿想像,讓人讀後能身臨其境,賞心悅目。下面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課文《荷花》教學 反思 ,希望對你有幫助!

課文《荷花》教學反思篇1

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並且歸納出荷花的三種姿態,學生很快就 總結 出來了,一種是才開,一種是全開了,還有一種是花骨朵兒,接著,我讓學生看著板書,把荷花的三種姿態進行復述,學生因為有了剛才熟讀的基礎,現在又有板書的提醒,讓他們復述下來輕而易舉,這樣既體會到了荷花的三種姿態,而且學生在課堂上就積累了好詞佳句,課後背誦課文時就比較輕鬆了。最後,我讓學生進行想像,除了這三種姿態,還會有哪些姿態?

有的說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說低頭不語,像害羞的小姑娘……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於寫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課後布置作業時,我把學生分為三類,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選擇其中的一種花,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如果有一點困難,可以採用大家剛才討論過的,如果還是不會寫,可以利用荷花這一課中的第三自然段。這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了。

課文《荷花》教學反思篇2

今天,我教學了葉聖陶寫的一篇文章《荷花》。這是一篇寫景 散文 ,課文描寫了公園里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找出課文中寫荷花的 句子 ,或是你認為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畫一畫,並寫一寫。學生自主學習後開始小組交流,也許是這篇課文寫的太美了,瞧他們讀的多認真啊,討論的多激烈啊!我來回巡視著,心中暗暗為他們高興。開始反饋學習情況了,同學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課文把荷花寫的真香,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了;有的說「挨挨擠擠」說明荷葉很多。看來同學們自學情況還真不錯,我心中暗自想到。

正當我為他們高興時,班裡「最調皮」也「最可愛」的男孩子武嘯同學把手舉的高高的,小矮個子都站起來了,我想他平時發言最積極了,一定有什麼新的想法,我便讓他站起來說。果然,他說:「老師,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是什麼意思?」我一聽這個問題問的好啊,我就說:「同學們,你們說這個『冒』字用的好嗎?還可以換成哪些詞?」班裡頓時嘰嘰喳喳的說開了,有的說可以換成長,有的說可以換成伸、鑽、探。我覺得同學們的思維此時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看著同學們意猶未盡,我靈機一動問道:「白荷花從荷葉叢中冒出來想干什麼呢?」江陶陶我們班「最調皮」也是「最可愛」的一個小女孩站起來說:「她想看看我們這個精彩的世界」,她的回答永遠會給我帶來驚喜,這時提出疑問的武嘯同學好像也理解了課文說:「她想出來透透氣。」在他們倆的激發下,同學們都踴躍的舉起了手,「她想出來展示自己美麗的舞姿」,「荷花想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荷花想出來看看美麗的大自然」。瞧他們說的多好,我不由得為他們鼓起了掌,我拿起了書,讀起了課文,同學們也紛紛拿起書和我一起讀了起來。此時,我和我的孩子們都已被葉聖陶筆下的荷花深深的陶醉了!

課文《荷花》教學反思篇3

本節課,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為指導,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積極性,注重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進行學習,注重藉助多媒體進行合理情境的創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從而學好語文。

一、盡可能體現新的課程標准。

1、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 語文學習 的主人」語文學習的過程應是學生認知逐步提高的過程。

在設計讀書環節時首先是讀通,其次是讀懂;再次是讀好;最後要求嘗試背誦。要求逐層提高,學生的學習逐步深入。

2、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新課程標准還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說荷花的姿態三種,教師就順勢引導,以便學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態」。

再比如作業的設計:「如果你覺得有更合適的作業,也可以自主選擇完成另外的作業,還可以將你認為很有價值的作業推薦給老師或同學!」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3、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會

新課程標准還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學生在閉目欣賞的同時,經歷了一次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在學生腦海中反映的再造想像的過程。學生憑借各自不同的積累,在不同層次水平上理解了這段文字,想像了這段文字所表現的內容,不僅體現了語文姓「語」這一要求,而且使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過程又成了鍛煉思維的過程,可謂一舉兩得!


課文《荷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課文《荷花》教學反思

★ 《荷花》教學反思範文

★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荷花教學反思

★ 三年級下冊語文荷花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課荷花課文

★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

★ 荷花教學反思

★ 最新荷花教學反思範文

★ 幼兒園美術《荷花》教案設計教學反思

★ 幼兒園美術《荷花》教案設計教學反思(2)

熱點內容
如何點七夕青蛙 發布:2025-05-15 20:00:29 瀏覽:937
梅花園美麗 發布:2025-05-15 19:48:24 瀏覽:628
塗料七夕 發布:2025-05-15 19:42:59 瀏覽:210
疫情期間花卉 發布:2025-05-15 19:42:56 瀏覽:759
匹岸花花語 發布:2025-05-15 19:18:42 瀏覽:31
球蘭花光長花梗不開花 發布:2025-05-15 18:55:39 瀏覽:217
二老師花藝 發布:2025-05-15 18:49:45 瀏覽:184
合肥綠城玫瑰園地址 發布:2025-05-15 18:33:24 瀏覽:320
炸蘭花干 發布:2025-05-15 18:33:22 瀏覽:316
3月開花的盆栽 發布:2025-05-15 18:32:35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