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闖關東荷花

闖關東荷花

發布時間: 2023-03-28 08:45:40

Ⅰ 2020-07-13

第二十二章  美麗傳說

來到了江邊,我這才相信在哈爾濱這樣一個有著時尚活力和歷史韻味的城市裡,老道外一直是傳統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匯聚之地。走過了五道街和錢塘街口的馬戲大棚,忽然,一群人圍著的中間傳出「啪」的一聲「驚堂木」的聲音:「各位客官,話說『那禿尾巴老李』……」

「這旮沓原來也有說評書的……」後來我聽說著名評書演員袁闊成和孫闊英都曾經在哈爾濱老道外的北市場說過評書。而評書藝人說的「禿尾巴老李」故事,對於我來說也很熟悉。

傳說在我的家鄉山東滕州市東郭鎮的小塢溝村,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三月間,一個農婦偶然見樹上有個李子,覺得奇怪,就採摘下來吃了,李子很香甜。回家後這位婦人便懷了孕,產下一條小黑龍。小黑龍一墜地便飛騰而去,每到清晨,小黑龍回到母親身邊吃奶。婦人的丈夫姓李,對此十分惱火,一天趁小黑龍來吃奶時,揮菜刀就砍,小黑龍被砍掉尾巴,負痛逃到黑龍江附近。 小黑龍雖為龍,卻是山東滕縣普通村民所生。因其出身姓李,而尾巴又被其父砍斷一截,因而得名「禿尾巴老李」。「禿尾巴老李」的傳說在哈爾濱已是家喻戶曉,「禿尾巴老李」母親的墳墓和龍王廟至今還保存完好。在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人們一直把「禿尾巴老李」作為山東人闖關東的保護神、治水英雄、黑龍江的龍神來傳頌。

「禿尾巴老李」與山東老鄉淵源深厚,在黑龍江上,船家開船前總先問船上有無山東人,有山東人就風平浪靜穩穩當當,沒有山東人就難說了。凡載有山東人的船隻,到了江心,「禿尾巴老李」就送上一條大鯉魚,當然誰也不吃這魚,船家會雙手捧起,向乘客喊:「『禿尾巴老李』給老鄉送禮了!……」

船家喊完後,會把這條魚放回江里,這個風俗直到民國時還保持著。

我擠進正伸著脖子聽得津津有味的人群,只見身穿中山裝的評書藝人正在說著:「人人都知道,松樹只結松塔,只長松籽,不開花。那麼,松花江的名字又是咋來的?你聽我慢慢說來。……話說很久很久以前,咱們黑龍江依山傍水,樹木茂盛,人煙稀少,那時松樹也開花。興安嶺和長白山都是連著的,縱橫交錯的江河湖泊直通大海。在這片汪洋大水當中,有個生滿蓮花的大湖,叫蓮花湖。不論冬夏,湖面上總是鋪滿荷花葉子,粉蓮白蓮馬蹄蓮,奼紫嫣紅,一年四季常開不謝。荷葉底下,成群成群的魚和蛤蜊自由游動,每個蛤蜊殼里,全含著一顆溜光鋥亮的夜明珠。星光燦爛的夜晚,天上地下,瑞氣千條,霞光萬道。……」

評書藝人說到這里,拿出一把扇子,「唰」的一抖,接著說道:「可就在這塊風水寶地上,不知何時闖進來一條白翅白鱗的惡龍。它的外號叫『小白龍』。……小白龍來了之後,動不動就翻江倒海,把碧碧澄澄的一湖清水攪個底朝天。荷花謝了,魚沒了,蛤蜊也閉了嘴,夜明珠也不再閃光發亮了。有時小白龍鬧騰的波濤翻滾,天昏地暗,方圓幾百里的地方都受到牽連。……小白龍如此為非作歹,終於惹怒了東海老龍王,老龍王就派黑翅黑鱗的『禿尾巴老李』去降服小白龍。嘿嘿……要問『禿尾巴老李』如何降伏小白龍,且聽我下回分解。……」

評書藝人的一個徒弟開始收錢了,他邊收錢,口中邊叨咕著:「白看不要緊,但是不能扭頭走人,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留下來捧我師傅個人場,走的那就是看不起我師傅了。……」

經評書藝人的徒弟這么一說,多數觀眾不交錢自然就不好意思走人了。我把兜里的零錢都翻了出來,放到評書藝人徒弟手中的鑼中,這才和「雞從良」、「黃鼠狼」轉身擠出了人群。

這段評書在我的家鄉也廣為流傳:「禿尾巴老李」一路呼風喚雨,來勢洶洶。半路上,還故意抖動拿來捆小白龍的鎖鏈兒,這一抖頓時電閃雷鳴。小白龍知道來了敵人,於是吃飽喝足,躲在暗處。「禿尾巴老李」膽壯心粗,在蓮花湖上,鬧騰了半天就是不見小白龍的蹤跡。等「禿尾巴老李」身困體乏,那小白龍猛的躥上來,輕松地把「禿尾巴老李」打退到三江口。

第二年夏天,也算是老天爺幫助小白龍,地面上布滿了潔白的松樹花,白茫茫一片。有的松樹花,落在水面上,把江河湖泊都蓋住了。小白龍從中受到了啟發,於是它去把長白山、興安嶺和完達山上所有的松樹花都借了來。龍卷風一掃,松樹花灑滿大江,水立刻變白了。

「禿尾巴老李」從三江口看到,各條江河的滾滾浪濤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都是松樹花,浪峰是白的,波濤是白的,水面也是白的,哪裡有狡猾的小白龍的影蹤呀。

「禿尾巴老李」心中十分焦急。沒想到小白龍趁機悄悄地從江底向東游,准備游回東海。來到三江口,小白龍自以為得計,卻不慎被「禿尾巴老李」發現。於是,兩條龍又是一場惡戰,只見鱗飛甲舞,血染江河,幾座高山峻嶺都被踏平了,形成了如今的三江平原。

兩龍酣戰三天三夜,電閃雷鳴,一會兒在這個蓮花池打,一會兒來到那個池子斗,轉眼五個池子的水相連了,因此人們都把這里叫「五大連池」。當地百姓以闖關東的山東人居多,他們恨透了為非作歹的小白龍,見「禿尾巴老李」浮上來,就扔饅頭,看小白龍上來,就扔石頭。小白龍漸漸地招架不住了,且戰且退,未能逃向東海,匆忙找到一條水路,向南逃去,一路驚不擇路,一頭扎在一對大水池裡,甩了幾下尾巴,開闊了水面,這就是現在方圓八百里的興凱湖。那座蓮花湖的水越來越少,成了半月形的五大連池。大興安嶺和長白山也分開了,南、北各一座。被小白龍撒上松樹花的江,被人們稱為松花江。可松樹呢,再也不開花了,人們只見松塔不見花,那松籽是哪裡來的呢?俗語雲柳絮揚花,沒聽說哪種草木不開花就結果成籽的,可是,松樹確實不開花,如果松樹開花,那怎能還會有今天的松花江呢。「禿尾巴老李」戰勝小白龍後,應天命司守大江,此江改名黑龍江。從那以後,松樹就不開花了。為了紀念「禿尾巴老李」的功勞和松樹花的貢獻,就把那條江叫作松花江了。

    「禿尾巴老李」的故事是傳說,可是「墜龍」歷史卻有記載。一九四四年八月的一天,任佰金、任殿元和叢來順、謝八等駕船出江打魚。一同出江的還有四條船、十多個人。這天早晨,漁船行進到了牡丹江(為松花江某段的舊稱)南岸(位於肇源縣城偏西北十五公里處),突然發現陳家圍子村後頭圍了許多人,五條船上的十多個人好奇心盛,全上了岸看熱鬧。

一擠進人群,十幾個人被驚得目瞪口呆。只見一個黑色的巨型動物卧在沙灘上。陳家圍子的人用柳條子在它身上搭了個棚子,算起來得有二十多米長。它有十多米長,頭頸比身子細,頭像牛犢子腦袋那麼大,略呈方形,上寬下窄,頭上沒有角,只是在前額上長了一個扁鏟形狀的角,像牛角,短且直,根部粗約十厘米。臉形和畫上畫的龍差不多,長著七八根長須子,又粗又硬,還直抖動。嘴形特像鯰魚嘴,又扁又寬,有三十多厘米長,閉著,看不到它的牙和舌頭。它閉著雙眼,眼角圍了一團蒼蠅,它的眼皮一動,蒼蠅就「嗡」的一聲飛開。它四個爪子深深地插進了沙灘里,看不準爪子有幾個趾。它的小腿比小夥子的胳膊還粗,身子前半部分粗,由於是趴在地上,能看出接近大人腰那麼高,估計直徑得有一米多。後腿以後的部分是尾巴,比前身細,但很長,足有八九米。整個形象就像個巨型四腳蛇(東北土話叫馬蛇子,即蜥蜴類動物)。它通身是鱗,脊背上的鱗是鐵青色的,足有冰盤那麼大,形狀和鯉魚鱗差不多。肚皮和爪子上的鱗是粉白色的,瞅著略小、比脊背上的鱗鮮嫩。脊背上的鱗乾巴巴的,像曬乾的魚坯子。大群的蒼蠅在它身上飛來飛去,它不時地抖動身上的鱗,發出干澀的「咔咔」聲。它身上的腥味兒極大,相距幾百米遠就能聞到。它身下卧著的地方已經卧出了一條長溝,身邊的嫩雜草都被它踩倒了,可惜的是看不出腳印是什麼樣子。

現場足有三百多人,有挑桶的,有端盆的,都拿著盛水的工具,紛紛往「水蟲」的身上澆水。水一澆上去,這個龐然大物身上的鱗就隨之一抖。謝八說道:「快看,它的脖子多像馬脖子!嘖嘖!……這傢伙好肥,要是宰了吃肉多好。……」

叢來順說道:「如果這條『龍』沒有尾巴的話,那它指定就是黑龍江里頭的『禿尾巴老李』。……」

謝八點頭說道:「這一定是黑龍江里的黑龍『禿尾巴老李』,你沒瞅它通身都是黢黑的嘛。……」

當天下午下起了大雨,到夜晚變成了暴雨,整整下了一夜,時緩時急。第二天一早,五條漁船趕到那兒一看,心涼了。「禿尾巴老李」曾經趴卧的地方只剩一條深溝,沙子里還留有濃烈的腥味兒。據陳家圍子村的人講,「禿尾巴老李」是半夜走的。可「禿尾巴老李」怎麼走的,到哪兒去了,誰也不知道。但人們清楚地看到,距它趴卧的沙溝東北處還有一條深溝,明顯看出是它站立起來時弄成的,這說明它極可能是朝東北方向走的,怎麼走的,卻是個謎。

「嗨……那邊唱『二人轉』吶。走,咱們瞧瞧去!……」「雞從良」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拉著我和「屎真香」走過去。哈爾濱人常說:「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有人說,「二人轉」就是一盤「農家菜」,好就好在它的土生土長、原汁原味。誰也沒有想到,二十年以後,趙本山改良了「二人轉」中的「粗口」,讓人們眼中原本「土得掉渣」的二人轉又火了起來。

那時,「二人轉」演員沒什麼地位,只能灰頭土臉地蜷縮在城市的角落裡,在骯臟簡陋的小戲園子,穿著臟兮兮的演出服,上演著所謂「無葷不成段」的「二人轉」。道外北五道街的江邊露天小劇場里,兩個人一副架,拉二胡、吹嗩吶,幾個人往那一聚,就是一個舞台。在男女老少的「包圍」下,兩個人放亮了嗓門兒就唱起來。每天,許多閑來無事的老人手提著小板凳都會准時趕到,露天「二人轉」已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演「二人轉」的觀眾比聽評書的還多。我和「雞從良」、「黃鼠狼」三個人好容易擠進人群,只見一個女孩兒身著紅綠彩裝,手搖彩扇,正在十分賣力氣的邊跳邊唱著二人轉小帽《糊弄媽媽五更》。

這個跳「二人轉」的女孩兒面容嬌好,身材一流,要長相有長相,要身材有身材,看起來年齡不會超過二十四五歲,無論唱腔還是舞蹈都十分誇張:「一更一點一更那鼓兒響,情郎哥哥來到了銹樓旁。……二更二點二更那鼓兒響,情郎哥哥進了奴的房。……三更三點三更那鼓兒響,情郎哥哥上了奴的床,瞎媽又來問啊,丫頭喂,什麼東西響。我說媽媽,小奴家睡覺掉了鞋一雙,睡覺吧媽媽呀。四更四點四更那鼓兒響,情郎哥哥睡在奴的床,瞎媽又來問啊,丫頭喂,什麼東西響呀,我說媽媽呀,咱家的八了狗子在舔米湯啊,睡覺吧媽媽呀。五更五點五更那鼓兒響,情郎哥哥出了奴的房,瞎媽又來問啊,丫頭喂,什麼東西響。我說老媽媽呀,隔壁老大娘她在碓醬缸,『咣當』……『咣當』……哎……嗨……呀……」

「小妞兒你跟我走,這是三十塊錢,回去單獨給我大哥唱一晚上的『十八摸』。……」忽然,人群中一個蠻橫的聲音說道。「十八摸」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二人轉小調,在當時,那是黃的不能再黃的黃色歌曲了。顧名思義,既稱為「十八摸」,就是描寫摸遍了女人身上的十八個地方。

我驚訝的轉臉看去,只見一個臉上橫七豎八布滿傷疤的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手裡晃動著三張「大團結」。身後站著七八個年紀和他相仿,流里流氣的青年。這幫傢伙的腰上都是鼓鼓囊囊的,顯然是揣著傢伙。我心中莫名其妙,看了看跳「二人轉」的女孩兒,只見她筆挺的鼻子里發出了一聲不屑的「哼」聲,壓根兒沒有理會這個無恥的傢伙。

「咋的,你『媽了個巴子』的嫌少咋的?……」「刀疤臉」脫掉自己的棉襖,露出強壯的肌肉上大大小小的傷疤和紋身。

「『小馬子』,別不長眼睛呀,太平的『二膘子』是我們大哥。你有兩個選擇,一是陪我們大哥『二膘子』,二是陪我們幾個兄弟。……」「刀疤臉」身後一個長得很黑,嘴唇很厚的青年不懷好意的笑道。

眼見幾個青年如此肆無忌憚,我心中不由得勃然大怒,拳頭下意識的握緊了,手指關節「咔」、「咔」的作響。忽然,我身後的「屎真香」低聲對「雞從良」說道:「這也太他媽的狂了。『二膘子』是個啥東西?跑道外狂來了。……四姐,這趟『渾水』咱們趟不趟?……」

「雞從良」有些為難的說道:「老七,你沒見他們八個人嘛,咱們加上他才四個……」

我眼睛盯著跳「二人轉」的女孩兒,只見她的眼睛直了,那是被嚇的,顯然「刀疤臉」不是開玩笑。女孩兒顫抖著柔弱的聲音說道:「對不起,我不……不是你想的那種人。……」

看熱鬧的人群頓時騷動起來。「刀疤臉」身後一個門牙特別碩大的傢伙用冰冷的聲音喝道:「你個『小癟犢子』是不是想讓我們把你就地『輪大米』咋的?……所有『賣呆兒』不相乾的人,都他媽的給我『滾犢子』!……」

人群「呼啦」一下子紛紛散去。稍微有點腦子的都知道,有人要『砸場子』了。這時,與女孩兒一起出來演出的幾個男演員和樂隊樂師圍了上來。常年的訓練,讓這幾個人看起來都很精壯,其中一個拉板胡的男樂師看到「刀疤臉」的無賴樣兒,眼睛裡幾乎要冒出火來,冷冰冰的申飭道:「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你也不打聽打聽我們是誰?滾!……再搗亂打折你的……」

「刀疤臉」笑了,笑的很放肆,顯然對方還不知道自己是在和誰說話。拉板胡的樂師話沒說完,「厚嘴唇」突然緊跑了幾步,飛身而起,一個利落的飛腳,直接將那個拉板胡的樂師踹飛了出去。同時,「厚嘴唇」手中一把三尺長的刀架在了另一個離他最近的男演員的脖子上。

那個「厚嘴唇」的動作太快了,簡直快的連別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動手了,而且一舉打到了對方一個,制住一個。畢竟和職業流氓比起來,這群走穴的演員怎麼會是對手呢。

女孩兒似乎並沒有被「厚嘴唇」嚇倒,她面色如霜,冷冰冰的說道:「對不起!……我雖然就是一個唱『二人轉』的,算不上啥好人,但也有自己的尊嚴。……」

「你個『小馬子』給臉不要臉是不是?……」隨著「刀疤臉」的陰森森,冷冰冰的話音,「厚嘴唇」手上的刀微一用力,鮮血立刻從青年男演員的脖子上開始滲出來。

「我給你一個面子,帶你出去得多少錢?……就是和你睡一覺得多少錢?……」「刀疤臉」的這句話沒有一點掩飾,十分直接,就算這個跳「二人轉」的女孩兒是歷練多年的「老油子」了,也禁不住一楞,被「刀疤臉」問的臉上一紅。

看到跳「二人轉」的女孩兒沒說話,「刀疤臉」厲聲喝道:「你個『小癟犢子』不見棺不掉淚是不?……」

說到這里,「刀疤臉」一擺頭,吼道:「把這個『小癟犢子』扒了!……」

在女孩兒驚恐萬狀的哭嚎聲中,「刀疤臉」幾個手下一擁而上,七手八腳的撕扯著女孩兒的衣服。眼見跳「二人轉」的女孩兒受辱,我的眼睛裡「騰」的燃燒起熊熊的火焰來。我怒不可遏,正想出手阻止,「屎真香」卻先忍不住了,她厲聲嬌喝道:「你們幾個『犢子』在這旮沓『舞舞喳喳』的動『武把超兒』呀!……都你『媽了個巴子』的給我住手!……」

八個流氓聞聲愣了愣,「刀疤臉」一把摟住那個跳「二人轉」的女孩兒,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轉過身來。「刀疤臉」的胳膊一動,我猜一定有一把明晃晃的刀子隱藏在女孩兒的身後。待「刀疤臉」看清了「屎真香」,不由得怒極反笑,調侃道:「嘿嘿……我還當是啥樣兒的英雄救美呢,原來也是一個如花似玉的『小馬子』呀。……」

「沒聽說過『七仙女』嘛,『傻了吧唧』的!……不想扔在道外的話就『麻溜兒利索兒』的『滾犢子』!……」「雞從良」和「黃鼠狼」抱著膀子站在「屎真香」左右,大有同進共退的氣概。

「你們是『七仙女幫』的?『七仙女』是真的要和我們哥兒幾個過不去了?……」「刀疤臉」眼睛裡怒光一閃,面色沉了下來。他緩緩的問道,將女孩兒推開,露出了手裡的砍刀。

「姑奶奶再給你們個機會,『麻溜利索兒』的『滾犢子』!……這旮沓不是你們混的地方,更不能允許你們在這旮沓撒野!……」「屎真香」就像沒看見「刀疤臉」手中的刀一樣,眼光一寒,冷冷說道。

「哇尻!……『七仙女』算個狗蛋呀,還真把你們自己個兒當成會打鳴的公雞了,不就是仗著你們老大她哥『四錛嘍』嘛。嘿嘿……『四錛嘍』的賬還沒算呢,今兒個巧了,咱們老賬新賬『一塊堆兒』算!……」一個滿臉橫肉,長著一雙老鼠眼的流氓「唰」的一聲拔出一把菜刀。

「屎真香」冷笑了一聲:「嘿嘿……我知道你們今天人多,來的人都是把狠手。你『媽了個巴子』的!……姑奶奶給你們個表現的機會,讓我們道外的人瞅瞅你們太平『二膘子』的人到底有多『尿性』。……」

說到這里,「屎真香」十分傲慢的用拇指點了點我,說道:「這是我們老大『白娘聖母』新收的徒弟『護法金剛』,你們哪個是站著撒尿的就和他單挑!輸了我們『七仙女』認打認罰!……」

我心中暗笑「屎真香」狡猾,她不敢和對方群毆,這才想出了這么個「激將法」。不過,在黑道中,這種「激將法」每個自命不凡的流氓都難以忍受。果然,「刀疤臉」脖子一梗,淫笑道:「也好,今兒個我就讓你輸的心服口服。我和他過兩招,要是贏了,不但這個唱『二人轉』的跟我走,你們三個『小馬子』也得乖乖的跟我走!……」

見「屎真香」面無表情的點點頭,「刀疤臉」反而心中沒底了。他在黑道浸淫了多年,見「屎真香」這么有把握,而且我長得虎背狼腰的,也就十分謹慎。他雙手抱拳對我說道:「請恕兄弟眼拙,朋友能報個『萬兒』嗎?兄弟『二膘子』大哥手下『巴猴子』……」

「嘿嘿……社會上的朋友都稱俺『北俠』。……」我懶得和「刀疤臉」廢話,而且也不願意承認自己叫什麼「護法金剛」,猛然想起在中央大街「老獨一處餃子館」,和「海哥」並肩退敵時所報的「北俠」名號,所以順嘴說了出來。可是我「北俠」的名聲實在不怎麼響亮,「巴猴子」一愣,似乎想不起來「北俠」是誰。

看來「巴猴子」畢竟是在社會上混過幾年的人,雖然不知「北俠」是誰,但這個「萬兒」太響亮,也許是哪個黑社會大鱷身邊的人剛出來混的。於是,他拱了拱手,說道:「久仰……」

我「哼」了一聲:「別『扯犢子』了,你手裡不是有刀嘛,要麼就上,要麼就滾遠點!……」

「這可是你自己個兒找死!……」「巴猴子」再也無法忍耐,他從牙縫里擠出這幾個字來之後,就深吸了一口氣,大喝一聲,一個箭步向我沖來,手裡的砍刀已經閃電般的剁向我。

我冷笑一聲,使出一招「小擒拿手」中的「風卷殘葉」拿住「巴猴子」持刀的右手,左手順勢抓住他的胳膊,一個大背跨,將他的身子甩了出去,順手奪下了他手中的砍刀。「巴猴子」沉重的身軀騰雲駕霧般飛了出去,狠狠的砸在「老鼠眼」的身上,發出十分沉悶的聲音。

「老鼠眼」被砸的摔了一個四腳朝天。但是他確實有兩下子,雙腿一絞,「騰」的一下跳了起來,站在那兒愣了愣。「屎真香」要的就是「老鼠眼」這愣神的一刻。她見有便宜可占,嘴角上一絲冷笑閃過,身體猛的旋轉,借著轉身的力量右腿猛然踢出,重重的踹在「老鼠眼」的肚子上,只見「老鼠眼」踉踉蹌蹌的在三米多遠的地方又摔了一個四腳朝天,這次可是半天沒有爬起來。「巴猴子」掙扎了半天,才從地上爬了起來,他抹了一下嘴巴上滲出的鮮血,整個刀疤臉都變形了,更加可怖,惱羞成怒的大聲喊道:「上!……把他們都給我剁了!……」

「巴猴子」的幾個手下似乎是這才反應過來,冷峻著臉,紛紛亮出了傢伙,一窩蜂的朝我砍來。我不退反進,旋風般殺向六個流氓。一個個子矮小,長得猶如三十年後著名「二人轉」演員宋小寶,就像我們學校看寢室樓大門的「黑耗子」兒子般的流氓率先沖到我的面前。

我不願真的砍傷了「黑耗子兒子」,使出家傳「梁氏刀法」中的一招「憑欄處」,「當」的一聲砸飛了他手中的砍刀。「黑耗子兒子」手臂酸麻,連連後退。「黃鼠狼」手疾眼快,一個掃堂腿,撂倒了踉踉蹌蹌後退的「黑耗子兒子」。不等他起身,「黃鼠狼」不知何時把「黑耗子兒子」的砍刀握在手裡,反手一刀砍在他的小腹上。

「黑耗子兒子」慘叫一聲,臉色刷的變成灰白顏色,身體頓時佝僂成了蝦米的形狀,雙手下意識的捂住小腹,在地上痛苦的翻滾。

「黃鼠狼」的這一刀十分狠辣,幾乎要把他變成標準的太監。

站在旁邊的跳「二人轉」的女孩兒哪兒見過這么血腥的場面,實在讓她從心底感覺到恐懼,她一聲都沒發出來就直接癱倒在地上,昏厥過去。

我如法泡製,又是「梁氏刀法」中的一招「憑欄處」,將一個流氓手中的砍刀磕飛。「雞從良」見流氓的砍刀脫手,嬌喝一聲,一把抓住他的頭發,迅速抬起膝蓋猛擊他下腹部的要害位置。幾個照面下來,六個流氓都被我砸飛了手中的砍刀,被「雞從良」、「黃鼠狼」和「屎真香」三美砍得渾身是傷,像死豬一樣痛苦的躺在地上翻滾哀嚎。我有些詫異,看不出來這三個嬌滴滴的「七仙女」打起仗來這么心狠手辣。尤其是「屎真香」雙手各持一柄砍刀,掄得呼呼風響。

眼見自己的手下紛紛倒下,滿臉橫肉的「巴猴子」雙目通紅,大喝了一聲,從地上撿了一柄砍刀,急速揮舞著,直奔我的腦袋而來!他這已經不是普通的打鬥,而是想要我的命了。

連續砸飛了六炳砍刀,我的右臂也十分酸麻疼痛。見「巴猴子」不顧死活,又揮刀砍來,我臉上的肌肉微微扭曲了一下,倒踩著「螳螂拳」的「七星步」,接連閃開了「巴猴子」毫無章法的瘋狂幾刀,瞅准機會,一招「沾衣十八跌」中的「截拿絆扣」,把他又重重的摔倒在地。

沒想到「巴猴子」一個「鷂子翻身」,身子騰的跳了起來,砍刀居高臨下向我猛力砍來。

「好!……」我看到這個「巴猴子」居然還真有點本事,大聲贊道。同時,我不甘示弱,踏前一步,身子一旋,也騰空躍起,使出一招「無影神仙腿中」的「括囊無咎」,將他踢得飛了出去。「巴猴子」恰巧摔在「屎真香」身邊,「屎真香」不失時機的雙手連揮,連砍十幾刀。

撲倒在地的「巴猴子」想爬起來,可嘴裡猛的噴出一口鮮血,又摔倒在地。他屏息凝氣,慢慢的又拄著砍刀頑強的站了起來,我對「巴猴子」的頑強產生了一絲敬意。戰斗進行的很慘烈,結束的也很快,短短的幾分鍾後,現場的八個流氓只剩下「巴猴子」和「厚嘴唇」還能勉強站著。「巴猴子」的身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傷口,他緊緊握著砍刀,握刀的手微微顫抖著,不停的大口喘息,和「厚嘴唇」靠在一起,從頭上不斷流淌下來的鮮血混合著汗水,成串滴落在地。我冷冷的看著「巴猴子」,阻止了想痛打落水狗的「雞從良」、「黃鼠狼」和「屎真香」,說道:「『巴猴子』,俺不想趕盡殺絕,給你個機會,你們『麻溜』去醫院治傷吧。……」

「巴猴子」聽到這話後,看了一眼滿地渾身布滿傷痕,痛苦不堪呻吟著的手下,他把牙齒一咬說道:「『北俠』,今天我認栽了!能告訴我你的真實名號嗎?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以後咱們早晚有見面的機會,沒有會不著的親家。……」

我沒做聲,「黃鼠狼」來到「巴猴子」的面前,「啪」的一巴掌打在他的臉上:「你個『王八犢子』,以為你自己個兒是誰呀!再不『滾犢子』要你的『嘎拉哈』!……」

在圍觀眾人的一片掌聲和鬨笑聲中,「巴猴子」一夥兒互相攙扶著,狼狽的蹣跚而去。

一個小夥子趁機調侃道:「這回知道『七仙女』的厲害了吧?……你們太平的以後少上我們道外來『裝犢子』。……」

Ⅱ 田成仁出演電視劇有哪些

1,《龍門村的故事》

《龍門村的故事》由北京東方聖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美麗雨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美麗雨文化宣傳並發行,楊波任製片人,周小雨任監制、發行人,彭澎導演,楊波、岳舉差紅、田成仁、白雪等人領銜主演的南派鄉村喜劇。

2,《葵花進城》

《葵花進城》,講述一個朴實善良的農村女孩「葵花」,為了給進城上大學的男友麥田付學費,獨自進城打工賺錢,而與此同時麥田也在城市中打工,卻被富家女江閃閃瘋狂追求。

而後又在大學陵答察里成為同班同學,由此而展開一段虐心的悲喜三角戀,麥田始終徘徊兩個女生的情感邊緣,在多次內心掙扎之後最終麥田回心轉意,終究回到「葵花」身邊。

3,《下南洋》

《下南洋》是中央電視台繼《闖關東》、《走西口》後又一部中國反映近代史上人口大遷徙題材的電視連續劇,也是央視的「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近代大移民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由沈好放執導,俞智先,廉越編劇,佟大為、黃聖依、張默、午馬、元華、童蕾、隋俊波等聯袂主演。

4,《歡喜親家》

《歡喜親家》是由陳衛東編劇、談韋執導,田成仁、李成儒、羅海瓊、戴春榮等主演的家庭倫理劇。2009年9月23日於武漢二套首播。該劇圍繞魯家兒女的婚事,講述五個親家之間關於男婚女嫁的故事。

5,《荷花澱、女人和槍》

《荷花澱、女人和槍》以跨越60餘年的哀婉愛情為主線,以日本商人本田尺茄先生赴白洋淀投資為副線,敘述了一個起伏跌宕、曲折凄怨的愛情故事。

Ⅲ 二人轉的發源地是哪他的創始人是誰

二人轉的發源地和創始人都沒有清楚的記載。

二人轉(Er ren zhuan),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卜嫌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是一種有著三百多年歷史,悠遠的原始文化傳承的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

它植根於中國東北民間文化,屬於中國走唱類曲藝曲種,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東北部等地區。

表現形式為一男一女,服飾鮮艷,手拿扇子、手絹,邊走邊唱邊舞,表現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獷,唱詞詼諧風趣。

東北特色二人轉主要來源於東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蓮花落。用東北人的俏皮話說:二人轉是「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

二人轉是在東北大秧歌的基礎上,吸取了河北的蓮花落,並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場等演變而成。二人轉自草創至今,大約有近300年的歷史,藝人師承關系可上溯到清朝嘉慶末年。

二人轉在歷史曾形成東、西、南、北四個流派。清後期和民國初年出現「闖關東」大潮,大批山東、河北人進入東瞎沒北,「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的二人轉就是「闖關東」的人從關內外帶至關外的。

(3)闖關東荷花擴展閱讀:

東北特色二人轉主要來源於東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蓮花落。用東北人的俏皮話說:二人轉是「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

蓮花落亦稱「落子」,是北方地區漢族民間的一種說唱東北二人轉亦稱「蹦蹦」,二人轉是東北地區廣泛流行的民間藝術。

具有表演形式簡單、演出季節性強、表演風格熱烈火爆、粗獷豪放等特點,這是東北地區平原廣闊、地廣人稀、氣候寒冷、環境閉塞以及文化積淀貧瘠等多方面地域文化特徵的反映。

藝術,邊說邊唱,載歌載舞。 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自古以來除遼東、遼西有少量漢人外,以白山黑水為中心的廣袤地區則是少數民族特別是滿、蒙等騎射、游牧民族的天下。

在康雍乾盛世期間,清朝實習嚴厲的「封關」政策,嚴禁漢人進入關東。康雍乾盛世過後,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國力日弱,加上外敵入侵,「封關」政策名存實亡。

導致清後期和民國初年出現「闖關東」大潮,大批山東、河北人進入東北,「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的二人轉就是「闖關東」的人從關內帶至關外的。

二人轉表演載歌載舞,有說有唱,生動活潑。唱詞以七言、十句為主兼有民歌體長短句,語言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生活氣息濃厚。

唱腔以東北民歌為基礎,吸收了東北大鼓、蓮花落、評戲等曲調,豐富多樣,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咳咳」之說,高亢火爆,親切動聽。伴奏樂器有板胡、嗩吶、竹板等。

由於二人轉脫胎於東北大秧歌,所以二人轉的舞蹈全面吸收了秧歌中的浪三場、掏燈花、舞手絹、耍扇子、打玉手子(由四塊竹板組成,每塊長四寸,寬一點五寸,演出時一手掐兩塊。

因其音色清脆,有如玉石相擊,故此得名。演員即可用它打出各種不同的節奏和非常磨弊納復雜的花點,又可隨著手腕和舞姿的變化表現各種情緒。

伴奏時,可根據劇情、詞意,運用輕重緩急的節奏打出情緒或氣氛來)、打挎大板等獨到的技藝,具有「穩、浪、俏、哏」的藝術風格。

Ⅳ 二人轉十八親的歌詞

歌詞如下:

十冬臘月里好熱的天,牛皋把守在虎牢關

取妻名叫穆桂英,生下一個花木蘭

姜子牙差人來下聘蔽洞如哪,差來個媒婆潘金蓮

張飛敬德放鞭炮,馬武抬轎把親搬

新女婿關公下了轎,來了個陪客張定邊

武大郎一見往裡讓,讓進了那位龍虎狀元薛丁山

上轎來本是孟姜女,下轎來變成了秦香蓮

諸葛亮他把天地拜,呂洞賓洞房去安眠

韓湘子掀開羅緯觀看

不好了

變成了白顫鋒蛇和許仙,生下一子包文正

豬八戒扣喜到門前,楊老將一見沖沖怒

手指著韓信罵聲李淵,你不該差來孫悟空

搶走我妻武則天,爺唱的秦漢三國那個唐宋元哪

是七不聯來八也不沾,起名字就叫十八扯,我說小技呀

你看爺我唱的全不全哪

(4)闖關東荷花擴展閱讀

1.二人轉的定義:

二人轉(Er ren zhuan),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是一種有著三百多年歷史,悠遠的原始文化傳承的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

2.二人轉的來源:

它植根於中國東北民間文化,屬於中國走唱類曲藝曲種,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東北部等地區。表現形式為一男一女,服飾鮮艷,手拿扇子、手絹,邊走邊唱邊舞,表現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獷,唱詞詼諧風趣。

3.二人轉的名段:

二人轉名段有《大西廂》、《回杯記》、《祝九紅弔孝》宏啟、《梁塞金擀麵》、《馬前潑水》、《包公斷太後》等。2006年東北二人轉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Ⅳ 「花」姓氏的由來

姓氏:花 拼音:HUA 2008-03-09
3437次
2人
5個
15個
18人
1部
添加本頁到收藏夾 將本頁設為首頁
站長: 花蕤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花姓起源 花姓社區
花姓族員
花姓族譜
花姓名人

[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
進入花姓社區 (15)
中國最新300大姓排名(2008)(數據來自公安部身份證資料庫)花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五位的姓氏人口18萬人 。花姓《通志·氏族略》載:「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百家姓》註:花姓「系出華氏,古無花字,通作

華。後專用花為花草之花,故華姓亦有改為花姓者。」清段玉載《說文解字·華注》:花字「起於北朝前此書中花字,出於後人所改。」《中國姓氏起源》載:「花姓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後代。」「唐朝以前,有華姓人以其與花字通用,自改為花姓。除《述異記》載有南北朝時有女英雄花木蘭外,正史上發現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倉部員外郎花季睦。見《通志》二九《氏族》五《平聲》,還有唐代大將軍花敬定等。又,金代范用吉改花姓,其後代子孫亦稱花氏

花姓-由來
花 , 是「華」所分出。又據《姓苑》雲:花氏出自何氏,由音變而成。

花字,在古時候和華字一樣意思,兩種寫法,所以原來也就和華姓同出一源,後來到了唐朝時,字意稍微有了些區別,花更多地當名詞用,指客體的花朵,華更多地當形容詞用,形容光華。所以花姓和華姓這時也漸漸有了區別。
花姓-起源

花姓始祖—周文王
起源主要有三:
①由何、華氏音變而來。典籍記載不詳,傳說較多。《通志·氏族略》載:「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百家姓》註:花姓「系出華氏,古無花字,通作華。後專用花為花草之花,故華姓亦有改為花姓者。」清段玉裁《說文解字·華注》:花字「起於北朝前此書中花字,出於後人所改」。《中國姓氏起源》載:「花姓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後代。」「唐朝以前,有華姓人以其與花字通用,自改為花姓。」除《述異記》載有南北朝時有女英雄花木蘭外,正史上發現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倉部員外郎花季睦。見《通志》二九《氏族》五《平聲》,還有唐代大將軍花敬定等。

②他姓改姓。金代范用吉改花姓人稱花將軍,其後代子孫亦稱花氏。

③出自其他民族姓氏。《中國回族大辭典》載,花姓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兩省;金時女真人孛術魯氏漢姓為花;清滿洲八旗姓博都哩氏後改為花姓;蒙古族伯顏氏漢姓為花;今滿、蒙、錫伯等民族均有花姓。
花姓-得姓始祖

始祖—宋微子
主要有三個說法:
一是依照《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記載,花姓的始祖是唐代侖部員外郎花季陸。
二是《通志·氏族略》一書中指出:花氏,出《姓苑》是以植物名為氏,望出東平。
三是花姓也有由他姓改成的,據《姓氏考略》上有關於「金代的范用吉改姓花」一事的記載。由此看來,花氏起源於唐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望族居東平郡(今山東省東平縣一帶)。花氏後人多尊花季陸為花姓的得姓始祖。
始祖:周文王(源自何氏)、宋微子(源自華氏)、花季陸。
花姓-源流

花(huā)姓源出有七: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周文王的後代,屬於音訛改姓為氏。
據史籍《百家姓》註:花氏「系出華氏,古無花字,通作華。後專用花為花草之花,故華姓亦有改為花氏者。」清朝學者段玉載在《說文解字·華注》中注釋道:「花字起於北朝,前此書中花字,出於後人所改。」
在文獻《中國姓氏起源》中記載:「花氏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後代……唐朝以前,有華姓人以其與花字通用,且由於兩者的發音是相近的,因此改為花氏。故花氏也就和華姓同出一源,後來到了唐朝時,字意稍微有了些區別,花更多地當名詞用,指客體的花朵,華更多地當形容詞用,形容光華。所以花氏和華姓這時也漸漸有了區別。」
除史籍《述異記》、《通志》、《氏族》等載有南北朝時期有個著名女英雄花木蘭外,正史上發現最早的花氏名人在唐朝。如唐朝有倉部員外郎花季睦,唐朝有大將軍花敬定等。
第二個淵源:源於夷族,出自唐朝時期婆利婆利國與訶陵國,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花氏的起源,在歷代典姓氏籍中記載皆不詳,傳說較多。
宋朝著名學者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記載:唐有花敬定,成都猛將有花卿,宋有尚書郞花尹。並引用《姓苑》的記載:「花氏出,出自何氏。」而南北朝著名學者何承天在《姓苑》上也確實記載:「花氏源於何姓。」至於何氏為什麼改為花氏?卻沒有任何可蒸之辭。近有學者說是因為讀音相近,因此才改為花氏的。
實際上,在魏、晉朝以前,漢文字中幾乎沒有花字,只用蘤字,後按同音字通用華字。
在典籍《唐韻古音》中考證:「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於書,晉以下書中閑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又雲:『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通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於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而據本書考證,關於「讀音相近而出何氏」之說有得商榷:今音「花」、「何」二字,一為開口音,一為嘬口音,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音近」。而在隋、唐時期,「花」字讀音為「hē(ㄏㄜ)」,即「訶」,在各類音韻學典籍中常用「訶」字協助注音,偶用「呵」字注音者。
而「訶」這個姓氏確有,出自隋、唐時期官稱以及訶陵國。在史籍《隋書·婆利國傳》中,就記載有:「官曰獨訶邪拏,次曰獨訶氏拏。」
婆利婆利國,就是今天的汶萊達魯薩蘭國,簡稱汶萊。獨訶邪拏,就是其時國中宰相;而獨訶氏拏,則是一般大臣的統稱。在隋煬帝楊廣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婆利婆利國曾遣使朝貢,以後遂絕,但臣子國人常有往來通商者,留居東南沿海地區者,按漢俗以官名為姓氏,世代相傳,今福建漳州仍有其後裔子孫,稱訶氏、花氏,讀音作hē(ㄏㄜ)。
在《唐書·地理志》中也記載有地名:「廣州東南海中有訶陵國。」按史籍《新唐書》的記載,「訶陵國有文字,有星歷,王居闍婆城,其祖延吉東遷至婆露伽斯城,屬國二十八。」
訶陵國,就是唐朝佛教史冊中所記載的訶陵洲:「益州成都僧人會寧於唐高宗李治麟德中期(公元664~665年)泛舶至訶陵洲停住三年,與訶陵國多聞僧若那跋陀羅共同譯出《大般涅盤經》後,令小僧運期齎經送歸唐王朝京師長安,唐高宗大喜,特贈小絹數百匹,重詣訶陵,將贈品報與若那跋陀羅。」訶陵國,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後兩國密切佛教往來,互通商埠,有大量訶陵國人留居唐朝,按漢俗以國名為姓氏,世代相傳,今福建泉州、海南瓊州、廣西北海仍有其後裔子孫,稱訶氏、花氏,讀音作hē(ㄏㄜ),今大多音訛為huā(ㄏㄨㄚ)。
今一些學者所說花氏與何氏有關,是因為在史籍《前漢書·食貨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訶,又通作呵。縱而弗呵。又通作何。」因此,「讀音相近」之說便出於此處。
顯然,該支花氏是出自「訶氏」而非「何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女真族,出自宋、金時期女真孛術魯·久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金國時期,范用吉改花氏,其後代子孫亦稱花氏。
范用吉,本姓孛術魯·久住。孛術魯氏,在明、清時期改為博都哩氏,滿語為Bori Hala。
孛術魯·久住起初歸入南宋,在北伐主帥、南宋皇族閩沖郡王趙范屬下。他以聰慧計謀擅長,故更漢族姓名為范用吉。
趙范因他姓范,觸了自己的名諱,因而時常斥之,但范用吉猶應對如故。趙范良久方悟,發現他所處之事與自己的意願非常相符,遂擢升其為親信,言聽計從,略不加疑,並易其姓氏為花氏,並晉升他為太尉,派去鎮守均州(原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今已淹沒在丹江水庫之下),此後稱花用吉。
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二年(公元1233年)農歷3月,花用吉殺了均州長吏,送錢糧於蒙古軍,遂因而北歸於蒙古大元帥孛兒只斤·窩闊台帳下。
不料,花用吉自己的家人卻誣告他是南宋奸細,欲反叛,因此被十分嫉妒他的同列(歸順蒙古的女真官員)不加甄別,即借機所害。
在花用吉被殺害後,其後裔子孫以其宋趙皇家所賜之漢姓「花」為姓氏,世代稱花氏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富珠哩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富珠哩氏,亦是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孛術魯部,以姓為氏,滿語為Fujuri Hala,世居富珠理,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元朝時期,孛術魯部族人即有改漢姓者,到明末清初以後多冠漢姓為花氏、魯氏、范氏、富氏等,花氏一族與第四個淵源中的孛術魯·久住(范用吉、花用吉)有密切關聯。
第五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額玉特氏,亦稱額岳特氏,世居察哈爾。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Eyot Hala。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額玉特氏多冠漢姓為花氏。
第六個淵源:源於回族,出自,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文獻《中國回族大辭典》中的記載:「花氏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兩省一帶。」
第七個淵源:源於傣族,出自明朝時期雲南土著傣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明朝時期,將世居雲南的傣族按其生活習性和衣著劃分為花傣、
得姓始祖:花季陸。
花氏來源主要有三個說法。一是依照《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記載,花氏的始祖是唐朝侖部員外郎花季陸。而史籍《通志·氏族略》一書中指出,花氏,《姓苑》中記載是以植物名為氏,望出東平。另外花氏也有由他姓改成的,據史籍《姓氏考略》上有關於「金朝的范用吉改姓花」一事的記載。由此看來,花氏起源於唐朝,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望族居東平郡(今山東東平)。花氏後人多尊花季陸為花氏的得姓始祖。

花姓-繁衍播遷

花姓源起不詳,花姓於正史出現是在唐代,除驍通過人,曾討平四川段子璋謀反,而大詩人杜甫所贊美的上元年間的名將敬定外,尚有《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的倉部員外郎花季陸。據《姓氏考略》所載,花姓望出東平,望即郡望或地望,意即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說明花姓之發祥也應在今山東東平縣,換言之,後世各地的花姓人家,很可能都是從該地繁衍出去的。
唐末五代時期,北方動盪,民不聊生,北方民眾南遷甚眾,花姓亦概莫能外,他們播遷於四川、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
宋元之際,花姓除遍及北方大部分省份外,在江南之地的分布已日趨擴大,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均有花姓入居。
明初,山西花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此後花姓逐漸播及廣西、雲南、貴州以及北方之遼寧,並有沿海之花姓入遷台灣。
清康乾年間以後,山東等地之花姓伴隨闖關東的風潮入遷東北三省及內蒙之東北區。
清嘉慶年間以後,繁衍於貴州貴陽的花姓甲第連翩,榮登龍虎榜,極大的壯大了西南花姓的聲望。
如今,花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遼寧等省多此姓,其一省之花姓約佔全國漢族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花姓後裔分布於蘇、魯、豫、皖、冀等地。
花姓-郡望堂號

1.花姓望族居東平(山東東平縣東)。花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東平郡——漢東平國地。治所在無鹽(故城在今山東東平東)。晉移治須昌(故城在今山東東平西北)。南朝宋置郡,轄境相當今山

東濟寧、汶上、東平等縣地。
堂號:「東平」、「紫雲」、「珠樹」等。據《通志·氏族略》一書中指出,花氏,出《姓苑》,是以植物名為氏,望出東平。

2.東平郡:漢有東平國,南朝為郡,治無鹽(在今天山東省東平縣、泰安縣一帶)。隋唐曾以鄆州為東平郡,治須昌,在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北。宋宣和時以鄆州為東平府,治須城,即今東平縣。明清為州。民國改縣。
開封府:戰國時屬於魏國。漢時置縣。五代十國時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建國,以汴州為開封府(今河南省省府開封市)。
堂號:花姓的主要堂號有:「含英堂」等。
花姓-字輩

福建同安花氏字輩:發文廷宗,世載國應,爾時景朝,立愛致敬,雲眜繼起,源流光慶,敦本安仁,建中秉正,詩書克承,詔謀永定,孝友傳家,子孫豐盛。
昆陵花氏字輩:球支系子姓,蟄綿生富貴,榮華勤儉興,大啟光前烈。
花姓-宗族特徵

1、花姓既源起繁雜,又語焉不詳,時至今日,依舊如此。
2、花姓產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北朝始有花字,可見花姓始產生不會太早。
3、花姓在宋人編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五十五位,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宋時花姓已為華夏之著姓之一。
4、花姓名人多驍勇之將,是故後世一些傳奇演義中多杜撰花姓將領,除女將花木蘭外,還有《水滸傳》中的小李廣花榮,以及一些戲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將。
花姓-族譜信息

花:2054【江蘇武進】花氏宗譜十二卷(清)花庚富花先開重修清光緒四年(1878)含英堂木活字本北圖遼寧圖註:花士眉創修於明崇楨二年。
2055【江蘇武進】花氏宗譜十四卷(民國)花棣輝主修楊世芬編輯民國七年(1918)含英堂活字本十八冊北圖
花姓-家族名人

花木蘭
花姓名人多驍勇之將,是故後世一些傳奇演義中多杜撰花姓將領,除女將花木蘭外,還有《水滸傳》中的小李廣花榮,以及一些戲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將。

花木蘭:改易男裝代父從軍的孝女。西漢初毫(今安徽毫縣,一說今河南商丘東南)人。

花敬定:(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西川將領。

花 雲:(生卒年待考),懷遠人。著名明朝初期將領。

花潤生:福建邵武人,明代官吏。永樂二年進士,中第二甲九十一名,任古田知縣,有政聲,擢提學僉事。工詩文,有《介軒集》。

花驚定:一作敬定,唐代將領。驍勇過人,肅宗上元初段子璋反於蜀,時崔光運為成都尹,驚定為牙將,討平之。既誅子璋,驚定將士大掠東蜀,肅宗罷光遠職

花雲:鳳陽府懷遠(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貌偉而黑,驍勇絕倫。從朱元璋於臨濠,將兵略地,屢建奇功,累擢行樞密院判,守太平。陳友諒來攻,城陷被執,不屈死。吳元年追封東丘郡侯。
花茂:廬州巢縣(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從朱元璋定江左,滅陳友諒,平山西、陝西,積功授武昌衛副千戶。征西蜀,進神策衛指揮僉事,調廣州左衛,累進至都指揮使
花英:花茂子,明代將領。果毅有父風,以軍功為廣東都指揮使,有聲永樂中。

花綸: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洪武十八年進士,中第三甲五名。
花上苑:四川南充人,明崇禎四年進士,中第三甲七十五名。花尚:鑲藍旗人,清康熙十二年進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尚:鑲藍旗人,清康熙十二年進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連布:滿洲鑲黃旗人,清代將領。充健銳營前鋒,歷官火器營鳥槍護軍參領、武昌守營參將、貴州安籠鎮總兵。乾隆六十年,從福康安鎮壓苗民軍,升貴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窮追,中石墜澗死。
花沙納:蒙古正黃旗人,清代大臣。道光十二年進士,中第二甲十二名。歷編修、工部、戶部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咸豐間歷署都統、理藩院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奏請停捐納舉人、生員成議,酌行鈔法。官至吏部尚書。

花傑:貴州貴築(今貴陽)人,清嘉慶四年進士,中第二甲三十五名。

花銘:貴州貴築人,清光緒十六年進士,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二名。

Ⅵ 別具一格的二人轉文化

說起二人轉大家第一個應該會想起常年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小品時順便插播二人轉的本山老師。趙本山老師把東北二人轉帶入大熒山碼幕讓全國的觀眾朋友所熟知,它的表演形式就是一男一女相互配合著一唱一和。那麼接下來我就帶大家到 吉林文化 里了解二人轉吧!

二人轉,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它植根於漢族民間文化,屬於漢族走唱類曲藝曲種,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東部三市一盟。

東北特色二人轉主要來源於東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蓮花落。
用東北人的俏皮話說:二人轉是「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蓮花落亦稱「落子」,是北方地區漢族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邊說邊唱,載歌載舞。

名段有《大西廂》、《回杯記》、《祝九紅弔孝》、《梁塞金擀麵》、《馬前潑水》、《包公斷太後》等。

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自古以來除遼東、遼西有少量漢人外,以白山黑水為中心的廣袤地區則是少數民族特別是滿、蒙等騎射、游牧民族的天下。在康雍乾盛世期間,清朝實習嚴厲的「封關」政策,嚴禁漢人進入關東。

康雍乾盛世過後,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國力日弱,加上外敵入侵,「封關」政策名存實亡,導致清後期和民國初年出現「闖關東」大潮,大批山東、河北人進入東北,「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的二人轉就是「闖關東」的人從關內帶至關外的。

二人轉植根於漢族民間文化,所以其表演台詞中帶有一些鄉村特色、俗色酸、但二人轉內容並不以俗色酸為主、二人轉的戲詞中有很多都是和「評劇」「東北大鼓」「蓮花落」是相通的。這種現象一直到1980年吉林省民間藝術團成立,其前身是吉林省吉劇團二隊。經過吉林民間藝術團的修改之後有很多唱段成為了二人轉的知名唱段。

例如《豬八戒拱地》《回杯記》《馬前潑水》《西廂觀畫》《罵鴨》《梁祝下山》《包公斷太後》《水漫藍橋》《二大媽探病》《孫悟空三調芭蕉扇》《醉青天》等等。在改編出大批傳統劇目的同時,吉林省民間藝術團也培養出了眾多的二人轉表演藝術家,丑角演員有韓子平、秦志平、董連海、徐振武、尹偉民等等,旦角演員有鄭淑雲、董偉、李曉霞、關長榮、閆淑平、楊宏偉、孫曉麗、等等。

二人轉這個名好和字最早見於偽滿洲國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東日報》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館,邇來未識由某鄉邀來演二人轉者,一起數人,即鄉間蹦蹦,美其名曰「蓮花落」,每日裝扮各種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大會上,東北代表團的二人轉節目正式參加演出,從而二人轉這個名字首次得到全國文藝界的承認。

扮妝種類
傳統二人轉的旦角裝束分為兩種正裝,月裝,正裝即是戲曲裝旦角需要在額前貼片子,還需要掛頂花和偏鳳,後面要帶線尾子等、有些還需要在戲服上加水袖的,如「穆桂英」裝即是仙姑頭。不需要戴頂花、而是帶假發套、後面可以用真模模擬發的假發套、例如胡玉娘。

二人轉下裝的化妝分為三種小生裝,丑裝,武生裝這三種裝。

藝術特點
1、二人轉是在東北大秧歌的逗襪哪基礎上,吸取了河北的蓮花落,並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場等演變而成。

2、二人轉自草創至今,大約有近300年的歷史,藝人師承關系可上溯到清朝嘉慶末年。

3、二人轉在歷史曾形成東、西、南、北四個流派。

4、東路以吉林市為重點,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5、西路以遼寧黑山縣為重點,受河北蓮花落影響較多,講究板頭。

6、南路以遼寧營口市為重點,受大秧歌影響較大,歌舞並重。

7、北路以黑龍江北大荒為重點,受當地民歌影響。

8、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講板頭,東要棒」的諺語。

唱腔特點
唱腔受東北大鼓、單弦、河北梆子影響很大。唱詞詼諧幽默,富有生活氣息。二人轉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之稱,共三百多個。嗩吶、板胡是二人轉的主奏樂器。擊節樂器,除用竹板(兩塊大板和五塊節子板)外,還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塊竹板,一手打二塊)。二人轉的表演,有「四功一絕」。

四功是指「唱、說、做(或扮)、舞」,手絹、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絕技」。唱詞以七言、十言句為主,兼有民歌長短句。說口包括說白和數板,多用韻白,單出頭語言風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講究表演手段和動作,舞功以東北大秧歌為主,同時吸取民間舞蹈和武打動作。

Ⅶ 闖關東中篇女主角是誰演的

由王茜華飾演女主角宋天好。
《闖關東》中篇由侯詠執導,王茜華、苗圃、董璇、濮存昕、劉佩琦等主演。於2009年08月在北京、浙江衛視同步播出。
《闖關東》中篇講述的是1931年凳笑基到1949年中國現代史上重升閉要的一段時期:百餘年來,中華民族第一次打敗了外國侵略棗謹者,獲得民族獨立,實現了民族解放;中國人民徹底埋葬了黑暗腐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制度,建立新中國,實現了全社會的解放。

王茜華,1970年10月28日出生於陝西西安,199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她考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話劇演員。
2001年出演《當家的女人》飾演張菊香 、並憑借張菊香摘得24屆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 。2005年出演《關中女人》飾演荷花 。2007年出演《黑金地的女人》飾演李春花。2008年出演《女人的村莊》飾演村支書張西鳳,並獲得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女演員獎

Ⅷ 東北二人轉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東北二人轉雖然流行於東北地區,但是這種曲藝卻是由東北的大秧歌和流行於京、津、河北等地的蓮花落融合而成的。用東北人的俏皮話說,二人轉是「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蓮花落」亦稱「落子」,是一種民間說唱藝術,邊說邊唱芹圓,且歌且舞。東北地鋒罩區是清朝的「龍興」之地。在康乾盛世期間,清朝實習嚴厲的「封關」政策,嚴禁漢人進入關東。康雍乾盛世過後,國力日弱,「封關」政策名存實亡,導致清朝後期和民國初年出現「闖關東」大潮,大批山東、河北人進入東北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的二人轉就是「闖關東」的人從關外帶至關內的。「二人轉」這個名字最早見於偽滿洲國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東日報》第七版「本銀首鬧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館,邇來未識由某鄉邀來演二人轉者表演唱曲。1953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大會上團的二人轉節目正式參加演出,從而使「二人轉」這個名字首次獨藝界的承認。東北特色二人轉主要來源於東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蓮花落。用東北人的俏皮話說:二人轉是「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蓮花落亦稱「落子」,是北方地區漢族民間的一種說唱東北二人轉亦稱「蹦蹦」,二人轉是東北地區廣泛流行的民間藝術,具有表演形式簡單、演出季節性強、表演風格熱烈火爆、粗獷豪放等特點,這是東北地區平原廣闊、地廣人稀、氣候寒冷、環境閉塞以及文化積淀貧瘠等多方面地域文化特徵的反映。藝術,邊說邊唱,載歌載舞。

Ⅸ 電影飛刀演荷花叫什麼名字

2006年,車永莉與仲星火、黃聖依一起拍攝電影《飛刀》,扮演角色荷花

車永莉,1980年1月內28日出生於四川成都[1] ,中容國大陸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2007年因拍攝《愛情呼叫轉移》而被觀眾所熟知,2008年憑借電影《盤尼西林1944》在俄羅斯戰爭題材國際電影節榮獲最佳女主角獎;主演電視劇《喬省長和他的女兒們》
2008年參演電視劇《闖關東2》。2010年參演《暗紅1936》。2011年參演電視劇《工人大院》[2] 。2012年參演電視劇《捍衛者》。2013年憑借《三個未婚媽媽》獲得第8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3] 。2014年車永莉主演電視劇《溫暖的日子》[4] 。

Ⅹ 歷史上的山東

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地理范圍
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多見於秦漢時期,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廣大黃河流域地區。而近代的山東僅指山東省。
位置面積
山東位於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 境域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全境南北最長約420多公里,東西最寬約700多公里,總面積15.71萬平方公源逗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4%,居全國第十九位。

山東人口9367萬是漢族的傳統聚居地,佔全省總人口的99.32%以上。還有歷史上陸續從外地遷徙而來的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人口數量相差懸殊,在眾多的少數民族中,人口數量最多的是回族,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1.16%;其次是滿族,佔3.87%;壯族佔0.99%,居睜雀第三位。其餘50個少數民族中,人口在1000-3000人的有6個民族,在100-1000人之間的有16個民族,在50-100人之間的有6個民族,不足50人的有22個民族,其中有12個少數民族尚不足10人。
十七地市簡介
商朝建立之前,山東西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動中心,也是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之一;對山東東部未華夏化的東夷人,商王朝通過盟國奄國、薄姑國等進行統治。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紂,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輔佐有功的姜太公於齊;武王之弟周公則封於魯。 齊國定都臨淄,據《左傳·僖公四年》,其疆域「東至於海、西至於河(黃河)、南至於穆陵(今沂水與臨朐交界處)、北至於無棣(今河北鹽山)」。齊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融合「東夷文化」、「因其俗,簡其禮」,「舉賢而尚功」,務實革新、兼容並包,國力相當鼎盛。齊國的工商業與技術如紡織業也非常發達,有「冠帶衣履天下」的美譽。 魯國都於曲阜,其疆域在《詩·魯頌·宮》中描述為「泰山岩岩、魯邦所詹。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魯國秉承周朝禮樂典儀是尊尚仁義、傳統、倫理、人和的「禮儀之邦」。 曲阜孔廟大成殿的龍柱。齊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形成發展有大量貢獻及深遠影響。生於魯都曲阜的孔夫子在這里創始了儒家思想,成為後來中國社會框架與價值觀的基石。孔子、孟子、墨子、魯班、孫子、扁鵲……等等都是齊魯兩國對中華文明多方面貢獻的傑出代表。 春秋時期,山東境內還有其他許多小一些的諸侯國,僅見於《左傳》的就有55國之多,其中疆域及影響較大的有萊、莒、滕等國,他們後來多被齊、魯兩國並吞。進入戰國時代,齊國成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東的大部分地區都由齊、魯兩國佔有。公元前249年,楚國攻佔魯國;公元前223年,秦國攻陷楚國。及至公元前221年,齊國成為最後被秦國吞並的諸侯國。中國首次實現統一,齊魯之地從此成為中國的有機組成部分。
漢朝時期
山東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譽,早期就有發達的農業與手工業,秦漢以來,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山東的糧食不斷沿黃河西溯,供應關中。山東是漢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源頭,臨淄、定陶、亢父(今濟寧)是全國的三大紡織中心,大量精緻的紡織品自此源源不斷地輸往西域。 漢朝在今山東設2個州(一級行政區):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兗州。及至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爭戰頻仍,經濟有所破壞。
唐朝時期
到唐代,山東恢復發展。當時主要屬於河南道。開元天寶年間,每年都有幾百萬石的粟米運至關中,而青、齊(今青州、濟南)等地的物價仍遠低於中國其他地方。唐代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紋綾,都是馳名全國的精美織品。至唐後期,戰亂又起。
宋元時期
北宋時期,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宋江等人為了民族大義,天下黎民百姓,在水泊梁山起兵造反(現濟寧市梁山縣),這個故事被施耐庵編寫成《水滸傳》,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金元時期,剝削嚴重,加上受到不斷的外來侵擾及野蠻統治,社會與經濟處於滯退狀雹早賣態。到元代,山東只有126萬人、38萬戶,與金代相比,人數減少約87%、戶數減少約75%.
明朝
明朝開始設立山東布政使司(當時包括遼東)。明初光復時,山東「多是無人之地」,政府獎勵人民墾荒。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山東的耕地面積有7240餘萬畝,是北宋時期的2.4倍,居全國第三位。1421年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京杭大運河沿線的濟寧和臨清由於漕運的發展而繁榮起來。
清朝
清朝設山東省,到康熙年間,山東耕地達到9000餘萬畝。1860年代,煙台成為山東第一個開放口岸。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日軍攻佔威海,北洋海軍全軍覆 1717年皇輿全覽圖山東半島部分
沒。1898年,青島和威海分別租借給德國和英國。德國還修築了從青島通往濟南的膠濟鐵路(1905年),和津浦鐵路的北段(1911年),把山東當作自己的勢力范圍。1899年,義和團從山東興起,攻擊遍布全省的西方傳教士。清末,面對俄國和日本的威脅,東北終於向漢族移民開放,加上民國初年張作霖的鼓勵措施,在100年間有為數上千萬的山東農民闖關東謀生,成為今天東北人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當代
1914年,日軍從德國手中奪取青島。1922年華盛頓會議後歸還中國。1930年,國民政府從英國手中收回威海。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戰爭中,日軍佔領了山東的鐵路和城市,共產黨則在農村建立起沂蒙山、膠東等解放區。國共內戰爆發後,1947年5月,陳毅的華東人民解放軍在孟良崮全殲中央軍精銳部隊張靈甫74師。1948年9月24日,陳毅的部隊攻佔濟南,在壽光俘虜逃往青島途中的山東省主席王耀武。1949年6月2日,美軍從青島撤退後,解放軍進駐該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山東西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新成立平原省,包括今山東省菏澤、聊城等地,1952年撤銷該省,將其轄區並入山東、河南。 1953年6月,滕縣專區更名為濟寧專區。7月,撤銷湖西專區和沂水專區,將其所屬縣市分別劃歸濟寧、菏澤和臨沂專區。1954年12月,撤銷淄博工礦區,設立淄博市。1958年,萊陽專區更名為煙台專區。 1960年,撤銷嶧縣,設立棗庄市。 1963年,河南省東明縣劃歸山東。 1964年,范縣劃歸河南。1965年,館陶劃歸河北,河北省的寧津縣、慶雲縣劃歸山東。 1967年,專區更名為地區,全省共轄德州、惠民、昌濰、煙台、臨沂、泰安、濟寧、菏澤、聊城9個地區,濟南、青島、淄博、棗庄4個省轄市,5個縣級市,107個縣。 1981年5月,昌濰地區更名為濰坊地區。 1982年11月,設立省轄東營市。 1983年,撤銷煙台地區、濰坊地區、濟寧地區,設立地專級煙台市、濰坊市、濟寧市。 1985年,撤銷泰安地區,設立地專級泰安市。1987年,威海市升為地專級市。 1989年日照市升為地專級市。 1992年,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萊蕪市升為地專級市。 1994年,撤銷臨沂地區、德州地區,設立地專級臨沂市、德州市。 1997年,撤銷聊城地區,設立地專級聊城市。 2000年,撤銷濱州地區、菏澤地區,設立地專級濱州市、菏澤市。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至2008年底,全省劃分為17個地級市,縣級行政單位140個(市轄區49個、縣級市31個、縣60個),鄉鎮級單位1941個,其中,街道辦事處423個,鄉295個,鎮1223個。 濟南市、青島市為副省級城市。 地形地貌
山東地形,中部突起,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東部半島大都是起伏和緩的波狀丘陵區;西部、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魯西北平原區,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山地約佔全省總面積的15.5%,丘陵佔13.2%,平原佔55%,窪地佔4.1%,湖沼平原佔4.4%,其他佔7.8%。境內主要山脈,集中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和膠東丘陵區。
河流湖海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溫 11.0℃(文登)~14.2℃(濟南) ,最高月均溫 23.5℃(成山頭)~27.4℃(濟南) ,最低月均溫 -4.4℃(沾化、無棣)~-0.8℃(棗庄) ,年降水量 584(聊城)~905(棗庄)毫米,全境平均約710毫米 ,無霜期 173(萊陽)~約250天(煙台) 。 年日照時數:2300~2900小時,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由於降水量60%以上集中於夏季,故易形成澇災,冬春又常發生旱災,對農作物生產影響較大。 山東地形圖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種類多、數量大。境內有各種植物3100餘種,其中野生經濟植物645種。樹木600多種,分屬74種209屬,以北溫帶針、闊葉樹種為主。各種果樹90種,分屬16科34屬,其中煙台蘋果、萊陽梨、肥城桃、樂陵金絲小棗、棗庄石榴、大澤山葡萄以及章丘大蔥、萊蕪生薑、濰坊蘿卜,平陰玫瑰、金鄉大蒜等都是山東久負盛名的特產,山東因此被稱為「北方落葉果樹的王國」。中葯材800多種,其中植物類700多種。山東是全國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重點產區,素有「糧棉油之庫,水果水產之鄉」之稱。小麥、玉米、地瓜、大豆、穀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煙、麻類產量都很大,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陸棲野生脊椎動物450種,佔全國種數的21%。其中獸類55種,鳥類362種,兩棲類8種,爬行類25種。陸棲無脊椎動物特別是昆蟲,種類繁多,居全國同類物種之首。在山東境內的動物中,屬國家一、二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71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16種。
淡水資源
水資源的主要特點是:水資源總量不足;人均、畝均佔有量少;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年際年內變化劇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聯系密切等。全省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09%,人均水資源佔有量334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4.9%(小於1/6),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4.0%(1/25),位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倒數第3位,遠遠小於國際公認的維持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所必需的1000立方米的臨界值,屬於人均佔有量小於5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地區。
海洋資源
海洋資源得天獨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黃海總面積的37%,灘塗面積佔全國的15%。近海棲息和洄遊的魚蝦類達26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有40多種,淺海貝類百種以上。其中,對蝦、扇貝、鮑魚、刺參、海膽等海珍品的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此外,山東已建成多處大中型鹽場,是全國四大海鹽產地之一。山東還有可供養殖的內陸水域面積400多萬畝,淡水植物40多種,淡水魚類70多種。
礦產資源
探明礦種比較齊全,探明礦產儲量總量較大,儲量豐富的一些重要礦產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現已探明的保有儲量列全國前10位的礦產有58種,列全國前5位的有36種,其中金礦、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岩等8種礦產居全國第一位;石油、鈷礦、菱鎂礦、金剛石等7種礦產居全國第二位;晶質石墨、滑石、鋰鹽、鹼用灰岩等8種礦產居全國第三位。國民經濟賴以發展的15種支柱性重要礦產在我省都有探明儲量,其中煤、石油、鐵礦、鋁土礦、金礦、鉀鹽、石灰岩、礦鹽等礦產居全問前10位。全省已探明的各種礦產資源,為發展山東經濟和礦業開發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能源
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勝利油田是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區也在山東,山東原油產量佔全國1/3。近年來,勝利油田鑽探范圍逐步進入渤海海域,高科技鑽井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油田一直保持著穩產、高產。山東境內含煤地層面積5萬平方公里,兗州煤田(鄒城、兗州境內)是全國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東電力資源充足,到2004年底,全省發電裝機達到3292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完成1640億千瓦時。截至2006年底,全省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5005萬千瓦。全省電力供需由總體平衡轉為相對富餘,呈現供大於求的趨勢。山東電網是全國六大電網中唯一的省獨立電網。
編輯本段便捷交通
【濟南旅遊景點】 大明湖:位於濟南市區偏北,面積幾乎佔了舊城的四分之一,其中水面積46.5公頃,內有一閣(北極閣)、二園(遐園、秋柳園)、四祠(稼軒祠、鐵公祠、南豐祠、匯泉祠)、十亭(玉涵亭、鴛鴦亭、小滄浪亭、八角亭、九曲亭、望湖亭、浩然亭、湖心亭、歷下亭和月下亭)。 趵突泉:是濟南72名泉的第一泉,泉池呈方形,約有一畝左右,泉的四周圍有石欄,池內有三股噴涌,一字排開,湧泉躍出水面約30厘米高;在泉畔有觀瀾亭、來鶴橋和濼源堂等古建築。 【青島旅遊景點】 棧橋:是青島的標志,位於市區中山路南端的海邊,始建於清光緒十六年,後於1931年改造,現棧橋全部使用巨大的花崗石砌成,全長440米,寬8米,最南端處築有一座鋼筋混凝土雙層雙檐琉璃瓦覆頂的八角亭——回瀾閣,青島著名的十景之一「飛閣回瀾」便是這里。 小青島:在棧橋不遠的東南海上,又名「琴島」。島上山岩聳秀,林木長青,故名「小青島」。島上建有白色燈塔一座,每到夜晚,導航燈光與波光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奇妙有趣的夜景。 嶗山: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是我國名山之一。現在嶗山主要有巨峰、登瀛、流清、太清、上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9個風景游覽區等大小景點200多處,以獨特的山海奇觀聞名於世。 【棗庄旅遊景點】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棗庄市東北20公里處,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是一座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一體的名山。共分為巢雲竹林、桃源仙境、君山望海、鳳落古崖 4 個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冠世榴園:棗庄石榴園以歷史悠久,面積之大,株數之多,品色之全,果質之優而聞名海內外,為目前我國最大的石榴園林,因而被譽為「冠世榴園」,被列為「花之路」旅遊熱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是一處集生態園林、佛教朝拜、人文歷史、觀光游覽、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4A級旅遊區。 運河古城:坐落於棗庄市轄區台兒庄區,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歷史的豐碑,也是運河文化的承載體,被世界旅遊組織譽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重建台兒庄古城將成為中國第一座二戰紀念城市。 紅荷濕地:位於滕州市西部,景區淺水湖面紅荷觀賞區達到10萬余畝,是華東地區面積最大、生態保存最原始、濕地景觀最佳和中國最大的荷花觀賞地區,是「泰山—曲阜」旅遊熱線上的新亮點,4A級風景旅遊區。 【濟寧旅遊景點】 三孔:濟寧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於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2007年5月8日,濟寧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三孟:是指鄒城市的古建築群孟府、孟廟、孟林。鄒城在曲阜之南20公里處,為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誕生地,素稱「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樣之地的」。昔日孟母斷機教子,培育了「功不在禹下」的亞聖孟柯,那「雲護宮牆春杳杳,露涵松檜曉蒼蒼」的三孟,今日依舊展示著往昔的風采。 嶧山:嶧(yì )山又名「鄒嶧山」、「鄒山」 、「東山」,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雄峙於孔孟之鄉鄒城市東南10公里處,104國道及京滬鐵路東側,京福高數公路和京滬高數鐵路西側,自然景觀優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觀"、"鄒魯秀錄"、「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譽。 太白樓:坐落在濟寧市中區京杭大運河北岸。太白樓在濟寧舊城牆上,兩層飛檐,歇山,高20餘米,總面積4000餘平方米。據《山東通志》記載:太白樓原名賀蘭氏酒樓,並非李白的舊居,因當年李白常在此宴飲,後人敬重李白,稱之為太白樓。今天的太白樓雖然不再是可以飲酒的場所,但樓的周圍仍多酒館、酒庄,參觀了大自樓中的文物展覽,就近擇地飲酒,正可以體會「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豪情。 【臨沂旅遊景點】 蒙山旅遊區:為山東第二高峰,素稱"亞岱"。跨臨沂市蒙陰、費縣、沂南、平邑四縣。 沂水地下大峽谷:全長6100米是我國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是江北第一長洞,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位於臨沂市區東南部。東瀕沂河,風景秀麗。 沂水天上王城旅遊區:天上王城景區位於沂水縣,4A級。 【泰安旅遊景點】 泰山:泰山位於山東中部,泰安的北部,以其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豐富文化蘊含,被譽為「中華之魂」;泰山又稱東岳,古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之譽。歷代許多君王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泰山同時又是佛、道兩教之地,因而廟宇、名勝遍布全山。因此泰山不僅有雄奇壯麗的山勢,而且有眾多的文物古跡,也是一個道教名山。 【東營旅遊景點】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以其原始狀態的自然面貌,造就了野、奇、特、新為主要美學特點的河口景觀、濕地景觀、草地景觀和海灘景觀;黃河入海口正是位於此。 東營天鵝湖:天鵝湖庫區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5公里,總面積近40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面積的8倍;堤壩總長71公里,設計庫容1.14億立方米,年吞吐量2.2億立方米,是全國最大的濱海平原水庫。 廣饒孫武祠:廣饒,是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思想家、《孫子兵法》作者、兵聖孫武的故里,孫武祠正是為紀念孫武而興建。 【濰坊旅遊景點】 十笏園:位於濰坊市濰坊區的中部,這是清朝末年地主丁善宅的私家花園,現在濰坊市的博物館設在此花園,園內有十笏草堂、春雨樓、讀書堂、碧雲齋等建築,還有鄭板橋等名人的字畫真跡。 青雲山民俗游樂園:位於安丘市東一公里的青雲山上,佔地三千雨畝,園內共設五區、兩國、一村,在這里可以體驗江南秀色,黃土高坡,天山牧場,齊魯民俗。 風箏博物館:濰坊的風箏博物館佔地1200平方米,大小展廳12個,從春秋戰國時期到現今中外風箏實物及資料1400多件。 青州雲門山:是1985年山東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青州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蔭蓋足,山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主峰大雲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雲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於其上,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雲門」,或稱「雲門仙境」。 青州花卉博覽會:中國(青州)花卉博覽交易會是國內著名的花卉展會之一,從2001年開始舉辦至今,是江北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每年十一前舉行的花博會,繽彩紛呈,熱鬧非凡。 【煙台旅遊景點】 芝罘島:位於芝罘區北部,東西長5公里多,而南北寬僅500多米,形狀如靈芝,最高峰海拔300米,島上古跡很多,有一座規模宏大的陽主廟,佔地20公頃,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由山門、大殿、後殿和東西兩廊組成。 蓬萊閣:位於蓬萊石西北的丹崖山上,整個建築群面積3萬多平方米,主要有呂祖殿、三清殿、蓬菜閣、天後宮、龍王宮、彌陀寺等,在它的兩側有觀瀾亭、賓日樓、避 風亭、卧碑亭、姜公祠等建築。蓬萊閣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觀日處位於丹崖山巔。 昆嵛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膠東半島東部,面積達4745公頃,園內怪石、溪流、山泉、清潭、瀑布縱橫交錯,另外還開辟了太礴頂、煙霞洞、九龍池、岳姑殿、無染寺五個風景區。 【威海旅遊景點】 劉公島:位於威海市區東2.1海里的威海灣中,素有「東隅屏藩」之稱,全島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2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島的主峰旗頂山海拔153.5米。島的北部崖短坡陡,南邊坡緩灘平,中部有三棵古龍柏樹,人稱「龍柏三兄弟」,東部煙波浩渺,西部與市區隔海相望。 東方天鵝湖:位於榮成市成山衛鎮,是一天然瀉湖,平均水深2米,是大天鵝冬季最理想的棲息處;1988年天鵝湖被列為國家第二批風景名勝區,國家一級動物保護區。 【日照旅遊景點】 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距市中心15公里,總面積788公頃,森林覆蓋率73.5%。地貌多為黃海退潮沉積灘地,跨海岸線7公里,潮間帶平均寬度200米,全國唯一的3S(太陽、沙灘、 海洋)旅遊城市。 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風景區:日照地區是中國的太陽文化發源地,是國際上五大太陽文化發源地(印度、埃及、希臘、瑪雅、中國)之一。被國內外考古專家譽為「考古聖地」。 【濱州旅遊景點】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鄒平縣境內,地處鄒平縣與章丘縣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雲山系,地形復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溝谷曲折狹長,懸崖絕壁較多,公園內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 五嶽獨尊

2010年,2010中國棗庄海峽兩岸龍舟邀請賽。
國際友好
山東省與德國巴伐利亞州、奧地利上奧州、南非西開普省、加拿大魁北克省、美國喬治亞州、巴西聖保羅州組成「七國友好省州領導人峰會」,形成了一種多邊合作機制,定期召開一些專業性會議,促進共同發展。 截止2008年底,山東省已與國外建立友好城市152對(省級30對),友好合作關系城市142對(省級27對),友好學校503對、友好港口14對、友好媒體13對、友好團體30對、友好醫院18對等各種國際友好關系869對,分布於世界五大洲59個國家和地區,在配合國家整體外交,擴大山東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貢獻。總數在全國名列前茅。
編輯本段齊魯文化
很久以來,人們常常以「一山一水一聖人」來評價齊魯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地位。「一山」是指泰山。泰山在齊魯文化中的地位,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自然景觀雄偉壯麗,還因為泰山本身是用中華文化堆積的一個文化的大山。泰山不僅高大,而且是文化的一個高山。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裡面,泰山就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之根;「一水」是指黃河。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而山東則是黃河的歸宿和依託;「一聖人」,是指孔子。 齊魯文化是先秦時期在今山東省境內形成和發展的一種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陰陽、縱橫、方術、刑、名、農、醫等。其中,最為璀璨奪目、最核心的是儒家文化。進入秦漢以後,在政治大一統的背景下,齊魯文化逐漸由地域文化演變為一種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呈現出鮮明的精神特質,並以自身的不斷交融、創新、升華,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齊魯文化的淵源,應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齊魯之地的古老民族——東夷族的發展。這個在傳說中曾以後羿和大舜為榮的民族,雖然在現有的文獻中已難於找到系統、詳實的記載資料,但是,自20世紀以來,山東地區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數千遺址卻證明這是一個文化發達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在齊魯之地上,不僅存在著從8000年前的後李文化到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再到龍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這樣一個在文化傳統演變上一脈相承又相對獨立的文化譜系,而且發現了距今5000年左右眾多的城堡遺址和標志著文明發展程度很高的圖像文字、陶文以及生產的大量精妙絕倫的蛋殼黑陶及各種手工飾品。這種文明發達的史前文化,是齊魯文化成長的重要基礎。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較長的歷史時期,特別是在春秋、戰國和秦漢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由於齊國對魯國的兼並,造成黃河下游地區政治上的局部統一。在戰國時期,儒學實際上已經占據了魯國、齊國兩個國家,實現了儒學的齊魯化。秦漢時期,董仲舒吸收了齊國和魯國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得到統治階級的認可,儒學從此由「齊魯之學」發展到「獨尊儒術」。是弦索腔劇種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劇種之一。代表劇目有《李亞仙思夫》、《貂蟬思夫》、《鶯鶯思夫》、《李三娘思夫》等 「十大思夫戲」。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於民間的花鼓秧歌的基礎上,以「娘娘腔」為其主要腔調逐漸演化而成的戲曲聲腔。所包含的劇種有柳琴戲、五音戲、茂腔、柳腔、燈腔、東路肘鼓子等。 由說唱發展而來的戲曲劇種有:呂劇、墜劇、漁鼓戲、八仙戲、藍關戲等。
編輯本段齊魯名人

熱點內容
梅花園美麗 發布:2025-05-15 19:48:24 瀏覽:628
塗料七夕 發布:2025-05-15 19:42:59 瀏覽:210
疫情期間花卉 發布:2025-05-15 19:42:56 瀏覽:759
匹岸花花語 發布:2025-05-15 19:18:42 瀏覽:31
球蘭花光長花梗不開花 發布:2025-05-15 18:55:39 瀏覽:217
二老師花藝 發布:2025-05-15 18:49:45 瀏覽:184
合肥綠城玫瑰園地址 發布:2025-05-15 18:33:24 瀏覽:320
炸蘭花干 發布:2025-05-15 18:33:22 瀏覽:316
3月開花的盆栽 發布:2025-05-15 18:32:35 瀏覽:710
百合游戲圖片 發布:2025-05-15 18:24:16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