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鴻荷花
1. 《騰王閣序》詞中所涉及到的典故!!急!!謝
1、「徐孺下陳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江西豐城人。東漢時名士,滿腹經綸而淡泊名利,時稱「南州高士」。徐孺子小時候就很聰明。十五歲時來到今豐城、南昌、進賢三縣交界的櫧山,拜當時著名學者唐檀為師。唐檀去世以後,徐孺子便在櫧山過起長期的隱居生活,一面種地,一面設帳授徒。他曾一度外出遠游,向大儒樊英、黃瓊請教,得益非淺,使他成為當時頗有名望的學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員多次舉薦,但他都謝絕了。徐稚非常清高自持。據《資治通鑒》載,徐稚早年拜黃瓊為師,可當黃瓊做了大官之後,徐稚就主動與黃瓊斷絕了來往,專心在家務農而不再交遊士林。至黃瓊死後,稚往吊之,哭得很傷心,但他不通報姓名,以至在場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認識他。東漢名臣陳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當地就急著找名流徐孺子請教天下大事,隨從勸諫應該先到衙門去,結果被他臭罵。當時徐稚已年過50歲,當陳蕃派人將他從櫧山請來時,專門為他准備了一張可活動的床,徐稚來時放下,走後掛起。因此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把徐稚作為江西「人傑地靈」的代表。今南昌市有名勝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釣之處,為豫章十景之一。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園。
這個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順便說到,將徐孺子稱為徐孺是古漢語中的節縮,節縮的目的是為了使結構勻稱、節奏整齊。節縮在古漢語中多用於姓名。本篇下文還有「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楊意」是「楊得意」的節縮,「鍾期」是「鍾子期」的節縮。
2、「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西漢梁孝王劉武,劉邦的孫子,文帝的兒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於梁,以開封為都城。他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園,即課文中說的「睢園」。梁孝王自小享盡榮華富貴,也為保衛漢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亂後,遂在梁國大興土木。他以睢陽為中心,依託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後人稱為梁園。《漢書》載:「梁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餘里,各種花木應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梁王經常在這里獰獵、宴飲,大會賓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雲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俗成語「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歸去來辭》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3、「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過《公宴詩》,詩中有句「朱華冒綠池」。朱華,字面是紅色的花,這里指荷花(芙蓉)。曹植是建安文學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詩品》說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一連三聯對偶,後兩聯尤為工整;「被」字,「冒」字見出作者選詞用字的匠心。「鄴水朱華」兩句是寫宴會之文,意思是說,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意謂可以和謝靈運相比。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曾任臨川內史。這里稱謝靈運是稱官職,和稱王安石為王臨川(籍貫)不同。曹植與謝靈運分處魏晉時代的首尾兩端,植是出漢音,啟魏響,靈運是出東晉,啟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詩歌承繼亦有淵源。鍾嶸在《詩品》中說:「宋臨川太守謝靈運(詩),其源出於陳思。」謝靈運對曹植的才華非常崇拜,曾說過一句比較狂的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這里將曹植和謝靈運兩人的事跡一起引用,是很恰當很自然的。
4、「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這兩句直譯就是:「向夕陽西下之處遠望長安,在雲霧繚繞之間遙看吳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往西可以望見長安,往東可以望見蘇州。吳會,課本無注,當指吳郡的都會,即江蘇省蘇州市。一說「會」讀kuài ,秦漢時會稽郡的郡治在吳縣(即今蘇州),郡、縣相連,稱為吳會。而從對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長安」對「吳會」,單個地名對單個地名)。但它同時又是用典,還應有深層含義。教參書認為「日下」一典源出《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此典多比喻嚮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業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現之意(參見《常用典故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這樣理解還不夠,它只能說明上句,不能說明下句,即不能解釋為何「日下」與「雲間」相對。其實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說新語·排調》: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張令共語。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雲間陸士龍。」荀答曰:「日下荀鳴鶴。」說的是:晉代文學家陸雲(字士龍)、荀隱(字鳴鶴)兩人互不相識,一起在張華(字茂先,任過中書令,右光祿大夫)家中會面。張華讓他們交談,因為兩人都有突出的才學,要他們別說平常的俗話。陸士龍拱手說:「我是雲間的陸士龍。」荀鳴鶴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鳴鶴。」西晉兩位名人陸雲和荀隱初次會面時的「脫口秀」是一副藝術性頗高的人名對,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對聯的濫觴。士龍、鳴鶴分別是二人的表字,構成了天然的對偶。因為風從虎,雲從龍,所以才思敏捷的陸士龍自稱「雲間陸士龍」。荀隱是洛陽人,洛陽是西晉都城。《辭源》:「封建社會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為日下。」故荀隱自稱「日下荀鳴鶴」。陸雲是松江(今上海)人,因為這一副「對聯」,後來上海得到一個雅稱「雲間」。也因為這副對聯的有名,以「雲間」對「日下」,成為詩家常用的駢語。清李漁《笠翁對韻》:「名動帝畿,西蜀三蘇來日下;壯游京洛,東吳二陸起雲間。」由於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裡兩層意思。表層就是說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游目騁懷,視野開闊,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呼應。如果知道有關背景知識,就還知道作者在此借典故來含蓄地表達自己象陸機一樣少年高才,而同時又流露了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應。這樣理解,完全符合王勃的性格和遭遇,也能更好地貫通上下文。王勃原本年少氣盛,再加上自己才華橫溢,很容易產生心高氣傲的心理。後來,果然一篇《檄英王雞》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還連累老父也被貶官受罰。一時間,使王勃有一種從雲端里跌落下來的感覺。為懷才不遇而傷感,為前途渺茫而黯然,故而遙望京都長安如在天邊一樣遙遠,指看吳會也似乎遠在飄渺的雲海之間一般虛無。這正是王勃當時對政治前途傷心失落情緒的真實表現。如果只是「西望長安,遙看吳會」,怎能傳達出這種復雜的情感呢?用典的好處之一是言簡意豐,以少勝多,能「寓萬於一」,較好地傳達出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
5、「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莊子·逍遙游》:「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溟),南冥者,天池也。」「天柱」,傳說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經·神異經》:「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員周如削,銅柱下有屋,壁方百丈。」天柱,極言其高。「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兩句,通過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託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下文的感慨。
6、「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閽指守門人。帝閽就是天帝的守門人。《列子·湯問》:「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此「帝」亦指天帝。帝閽原是屈原辭賦中想像的神靈。《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我叫天門守衛把門打開,他卻倚靠天門把我呆望。)詩人在想像中上下求索,來到天界,他去叩帝閽,然而帝閽卻拒絕為他通報,這天上實際是人間的象徵,表明詩人重新獲得楚王信任的道路被徹底阻塞。前人常用「叫帝閽」「叩帝閽」等來表達忠於朝廷、希望君臣遇合,或能將民情達於聖聽之意。揚雄《蜀都賦》:「選巫咸兮叫帝閽」。張衡《思玄賦》:「叫帝閽使辟扉兮,覿天皇於瓊宮。」杜甫《塞蘆子》:「誰能叫帝閽,胡行速如鬼。」袁崇煥《浣衣里》:「精誠叩帝閽,願化一寸鐵。」「帝閽」在王勃文中實際上是指稱國君或朝廷,就像借「陛下」稱天子一樣。因為前為「懷」而不是「叫」「叩」,後又接「不見」;且與下句「宣室」相對稱,都是暗指當朝皇上。教參譯「懷帝閽而不見」為「思念皇宮卻看不見」,不如譯作「懷念朝廷卻不得召見」。「奉宣室」的典故,意在嘆息難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同時巧妙地為下文「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作鋪墊。宣室:西漢未央宮的正殿,是皇帝召見大臣議事的地方。賈誼貶謫長沙四年後,漢帝曾召他回長安,在宣室中問以鬼神之事。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這兩句是說,自己懷念朝廷,可是什麼時候才能侍奉國君呢?
7、「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的事跡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馮唐傳》亦載。馮唐身歷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時,有人舉薦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後世遂用「馮唐易老、馮唐已老、老馮唐、嘆馮唐」等慨嘆生不逢時,命運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為。史記上對馮唐主要記載了一件事,馮唐和漢文帝在有旁人在場時聊天,談到古代名將,認為廉頗和李牧很有指揮才能。文帝大發感慨,說我要有廉頗和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就好了。馮先生馬上說你就是有了廉頗和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文帝大怒,拂袖而去。不過文帝在皇帝中是一個脾氣特別好的人,換了別人做皇帝,馮唐差不多就要殺頭了。等了一會文帝又回來,說你就是批評我也應該在私下裡說,怎麼大庭廣眾不給面子呢?馮唐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諱迴避。我認為陛下對士兵太差了,獎賞太輕,懲罰太重。雲中郡守魏尚只多報了六個腦袋,陛下就把他免了職,判處一年刑期。由此說來,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恍然大悟,馬上任命馮唐為特使去雲中郡赦免了魏尚。這就是蘇東坡詞《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典故由來。景帝上任之後,馮唐做了楚相,後來被景帝免了職。到武帝上台後,馮已經九十多了。這就是「馮唐易老」的典故由來。
「李廣難封」的典故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與從弟李蔡俱事漢,「蔡為人在中下,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後遂用「李廣難封」「李廣未封」「李廣不侯」等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漢代名將李廣英勇善戰,才略過人,一生與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遠揚,匈奴望風而逃,稱之為「飛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都是贊揚他的名句。然而李廣沒有能夠裂土封侯,引來史家一片惋惜,民間無數惆悵。
武帝時代,本是開疆拓土、重獎軍功的年代,李廣從弟李蔡文帝時同為中郎,景帝時一同抗擊匈奴,被封樂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戰功,並且李蔡人品、才能、名聲遠不及李廣,官名、爵位卻在李廣之上。李廣的兒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著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奪左賢王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甚至李廣的部屬軍吏也有不少以軍功取侯。偏偏李廣本人馳騁疆場,戎馬一生,歷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難以封侯,最後還自殺身亡,其原因何在?千百年來,人們提出種種看法。有人說是他命不好,王維《老將行》:「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有人說他雖然作戰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頭腦和治軍才能。更有人說是漢武帝重用外戚,寵信衛青、霍去病,而並不真正器重李廣,甚至故意排擠他,不給他立功的機會。後世多把李廣作為有才華而無法施展的代表性人物。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將人生的窮通得失看作常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則是從歷史中擷取的兩個實例,用來寬慰包括自己在內的失意之人。
8、「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賈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為最年輕者,每次參議詔令,諸博士尚未能言,賈誼即盡為之對答,並得到眾人的贊同。於是一年之內超遷為太中大夫,漢文帝對賈誼的才能頗為賞識,擬任賈誼為公卿。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並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後轉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他自恨失職,一年後也憂郁而死,年僅33歲。***《詠賈誼》:「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台。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古代賈誼常作為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9、「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事見《後漢書·梁鴻傳》《後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字伯鸞,東漢初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文學家。梁鴻幼年喪父。東漢初年,梁鴻入太學受業,雖然家境貧寒但學習刻苦,受業期間曾遍覽古今典籍,經史子集無所不通。學成後梁鴻被分配到上林苑牧豬,雖然專業不對口,倒也樂得做他的「豬倌」。一天閑來無事,梁鴻和他的豬們在曬太陽,有兩只小豬在泥坑裡打滾。梁鴻看見了,就對小豬說:「豬啊豬,其實我是很羨慕你們的。從前有一位莊周老伯伯說過,郊祭時用的犧牛,雖然平時用好養料喂養,又披以紋綉,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進太廟作祭品時,這條牛想作一頭小豬,這可能嗎?所以我不願意做卿相,不願意被國事羈絆,我寧願作一個小豬在污水溝里游戲,這樣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一次,梁鴻誤遺火種,燒毀了人家部分財物,他便尋訪到那戶人家詳細地詢問了主家的損失,然後以豬作價抵償。那家主人為人刻薄,以為賠少了,梁鴻說我家貧沒什麼財物,就讓我為你干幾年活吧。主人便讓他做護院,梁鴻克盡職守。幾位鄰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責備那家主人。主人便要將豬歸還給他,梁鴻拒辭不受,也不再當豬倌,徑回老家平陵去了。漢章帝時,梁鴻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經過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詩,每句後面有一個「噫」字。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覽腳下的帝京城,宮室是多麼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勞苦,卻遠遠地沒有盡頭。這首詩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鴻。梁鴻聞訊後改名換姓,攜妻兒逃到了渤海邊上居住。「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五百多年後,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對梁鴻被迫害的命運表達了深深的感慨。然而太平的日子並不長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齊魯,梁鴻見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攜妻子和一個兒子南逃。梁鴻夫婦逃至吳地(今蘇州一帶)後,在富商門下做僱工,全家三口總算有了個安身的棲所。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每當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時,孟光已經為他做好了香噴可口的飯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頭直視,就半曲身子將盛著飯菜的托盤舉至眉前端給丈夫吃。這就是著名的「舉案齊眉」典故的由來。有一次給主人看見了,驚嘆道:「能使妻子這樣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於是換了間大房子給梁鴻夫婦居住,自此梁鴻方得潛心學問,閉門著書十餘篇。後代文人常引「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來抒發自己一生襟懷未曾開的抱怨。
10、「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前一個典故出自《晉書·吳隱之傳》。晉人吳隱之上任途中,經過一處泉水,名叫貪泉,據說喝了這水人就變得貪心。他不信,就取水喝了,而且寫了一首詩,大意說不存貪心的人喝了這水不會變貪。他到任後,非常廉潔。「酌貪泉而覺爽」表達了廉潔的人絕不會受外界污濁的侵蝕,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濁的環境中也能保持純正。後一個典故出自《莊子·外物篇》。大意說莊周向監河侯借糧食,監河侯答應等封邑地方的賦稅徵收到手後借給他一大筆錢。莊周聽了生氣說,車轍中的鮒魚需要的是斗升之水,如果拖延時間去取西江之水,就等於將鮒魚置於枯魚之肆。後來形成了成語「涸轍之鮒」,用以比喻處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的人。《莊子·大宗師》:「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相煦以濕,不若相忘於江湖。」又有成語「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課文中引用這個典故意為處境艱難但能自得其樂。
11、「北海雖賒,扶搖可接。」(略)
12、「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成語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開始有損失,後來終於得到勝利;年輕時荒廢了,年紀大後努力還不遲。出自《後漢書·馮異傳》。
13、「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為民興利除弊,百姓稱為神明。但由於志趣高尚,潔身自好,長期不得升遷,後來隱居耕田。桓帝時,雖有人多次舉薦他,但終不見用。年七十,死於家。事見《後漢書·孟嘗傳》。關於孟嘗,有著名的成語「合浦珠還」,說的是合浦不產穀物,沿海出產珍珠,由於前任太守貪污受賄,珍珠紛紛運往相鄰的交阯郡內。孟嘗到任,革除敝端,遷離的珍珠又回到合浦。後遂用「合浦珠還」比喻人去而復還或物失而復得,對其人或其物有稱美之意。
14、「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出自《晉書·阮籍傳》: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阮籍藉此宣洩對現實不滿的苦悶心情。作者認為這種行為是消極的,不打算仿效。這是反面用典,表達了作者不甘沉淪,力求振作自強,具有自慰自勉之意。「猖狂」與今義有所不同,今指狂妄放肆,氣勢洶洶。這里指狂放,不拘禮節。
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所謂竹林七賢是七個魏晉時期的文人名士的總稱。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游於竹林,縱酒酣飲,弈棋賦詩,無拘無束,史稱「竹林七賢」。七人中, 阮籍、嵇康名氣最大,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他們的行為都怪誕得很。嵇康服葯,阮籍喝酒。阮籍不受世俗禮教的束縛,表現出怪誕的行為。他好喝酒,附近有美婦人當街賣酒,他經常去喝,醉了就在美婦人旁邊倒卧;他不屑遵循「男女有別」,嫂子回娘家,他為嫂子餞行並送她上路。對旁人閑話、非議,阮籍說:「孔孟禮教,與我何干?」我們現在說青白眼、青睞、垂青等,都來自阮籍的故事。阮籍見一般的凡夫俗子,以白眼對之;他喜歡和佩服的人來了,就用青眼相對。是真名士自風流,阮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超凡脫俗。
15、「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據《漢書·終軍傳》:「南越與漢和親,乃遣(終)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終軍出使南越,向朝廷表示,只要給他一根長繩,定把南越王縛至漢朝宮廷來。後果然說服南越歸漢。這兩句是說,自己跟終軍的年齡相仿,卻沒有請纓報國的門路。「請纓」作為典故,常表示殺敵報國,建功立業,投軍或出使等意。今多用於指主動請求參戰或參加某些重要而有風險的活動,或主動要求分配任務等。有贊揚的意味。如:「白衣天使紛紛請纓到抗非典一線工作」「武漢大學生請纓赴邊陲」。「請纓」現已成為普通詞語。「長纓」指縛敵的長繩,比喻克敵制勝的力量。***詩詞多次引用「長纓」的典故。《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1930):「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清平樂·六盤山》:「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16、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有懷投筆:有投筆從戎的懷抱。投筆從戎的故事,見《後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尤當效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乎?』」班超的父親班彪,哥哥班固,姐姐班昭(「曹大家」)都是漢代著名的史學家。班超最初在官府中從事抄寫工作,他從軍以後,受到大將軍竇固的賞識。公元94年,在竇固的推薦下,班超出使西域,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使西域全境統一於東漢。班超因功被封為定遠侯。後人把文人從軍叫做投筆從戎。今天把大學生當兵服役叫「攜筆從戎」。宗愨:字元干,南朝宋南陽人。《宋書 ·宗愨傳》:「宗愨,字元干,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愨年少時,炳問其志,答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唐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現比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也形容事業迅速地向前發展。成語一般寫作「乘風破浪」。這兩句是說,自己羨慕宗愨乘風破浪的遠大報負,所以懷有投筆從戎的志向。
17、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謝家:晉朝謝安、謝玄的家庭。寶樹:謝玄曾以「芝蘭玉樹」比喻好子弟。上句是說自己並不象謝家子弟那樣的好,有謙虛的成分。晉、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時,謝氏最為興盛,一時人材輩出,聲譽鵲起。尤以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的謝安、謝玄、謝靈運、謝惠連這一家族的人,皆名著於史。所謂「芝蘭玉樹」,其典出自《晉書·謝安傳》:「(謝玄)少穎悟,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契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後以「芝蘭玉樹」,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也。又有「玉樹臨風」,比喻英俊瀟灑的美少年。「玉樹盈階」比喻子弟既多又好。
孟母三遷是有名的典故,出自《列女傳》(西漢劉向編)。孟子三歲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被後世稱為「亞聖」的孟子,其實小的時候非常頑皮淘氣。為教育他學好,其母親花費了很多心思。據說其母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第一次他家住在墳墓附近,孟子小時候專門學埋死人,哭死人,孟母覺得這不是我的孩子所住的地方,就搬到城裡去了,誰知這是一個農貿市場附近,孟子又和小夥伴玩起做買賣的游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利於孩子專心讀書,再次搬家,搬到一所學校附近。芳鄰:好鄰居。下句是說,自己年幼時父親也曾經擇鄰而居,使自己受過良好的教育。又有一層意思是說,自己很高興能與參加宴會的各位嘉賓結交。
18、他日趨庭,叨陪鯉對。意思是說,過些時候將到父親那裡去接受教誨。出自《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說話沒有依據)。』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立身沒有準則)。』鯉退而學禮。」他日:來日。趨庭:恭敬地快步走過庭前。作為典故,「趨庭」「鯉對」「庭對」都指子女接受父親的教誨;「庭訓」多指父親的教誨或培育。叨陪:慚愧地用以自比。鯉:孔鯉,孔子之子。對:指庭對,有接受教誨之意。
19、今茲捧袂,喜托龍門。龍門:據《後漢書·李膺傳》載,李膺當時名聲很大,被他接待的讀書人,感到慶幸,稱為登龍門。後來往往把登龍門用來比喻士人忽然得到的榮耀。這里是說,這次能在宴會上拜見閻公,就好象登龍門一般令人高興。龍門:在現在山西省稷山縣和陝西省韓城縣之間的黃河中,那裡水險流急,河裡的大魚聚集龍門的下邊上不去,據傳說,上去的魚將化為龍,因此,「登龍門」往往用來比喻士子忽然得到榮耀,「鯉魚跳龍門」即此意;也用來比喻由於謁見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這里含有對閻公的奉承。
20、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意思是說,未遇到推薦自己的人,只能撫弄著凌雲之賦而嘆惜。事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楊意:楊得意的省稱。撫:撫弄。凌雲:指司馬相如的《大人賦》。楊得意是漢武帝時一位掌管天子獵犬的官員,一次武帝讀到《子虛賦》,連連稱贊,說:「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楊得意告訴武帝這篇賦是司馬相如寫的,於是武帝就召見相如。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賦》上奏武帝,「天子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間。」這一句是說如果沒有遇到楊得意那樣推薦自己的人,司馬相如就只能撫凌雲之賦而自我惋惜了。下面一句是說既然遇到鍾子期那樣的知音,奏高山流水之曲又有什麼羞愧呢?這兩句的重點在後一句,作者實際上是在說這次自己遇到閻公這樣的知音,所以願意在宴會上賦詩作文。
21、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鍾期:即鍾子期,春秋時楚人,善知音。流水:指伯牙鼓琴,心裡在想高山或流水,鍾子期就一定能猜到。《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2. 2019無錫荷花觀賞時間+地點+門票+交通
夏天是非常適合去賞荷的季節,在無錫有不少可以賞荷的地方,小夥伴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一同前往,無錫賞花的時間地點還有相關的交通信息都在下面,大家可以准備一下出發了。
蠡園
蠡園是無錫人賞荷必去的地點,它最特別的地方,是其園林造景的妙處。缸荷的端莊,塘荷的天然,成群或成組,配合園內的種植條件,組織出和諧的生態與豐富的視覺感受。
蠡園荷花種植歷史已有百年,荷花品種頗多。每年的夏季,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精品荷花展」,而且每一屆的展出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年的荷花精品展,光荷花品種就達200多個,范圍涵蓋了缸荷、碗蓮和塘荷等。想一次性識別荷花,或者想要拍攝荷花的精美圖片,那麼去一趟蠡園就足夠了。
地址:無錫市濱湖區環湖路18號
最佳賞荷時間:6月底—8月中下旬
門票:30元/人
交通路線:乘坐公交1、9、82、211、315、環蠡湖觀光專線等均可戚拆到達
黿頭渚景區
很多人對黿頭渚的第一印象就是櫻花,其實每年夏季這里的荷花也很美的哦!景區內十里芳徑、水景苑、翠湖、藕花深處、長春橋畔、櫻花林小河等處近萬平方米水域的荷花競相綻放。荷花池與周圍的山水、綠樹、花香、鳥語、幽廊、亭榭相映成趣,頗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黿頭渚充山大門「水景苑」的「紅荷濕地」千畝荷田是景區最壯觀的賞荷地,放眼望去已是片片濃綠荷葉和點點粉的紅荷花。景區的「長春橋畔
」和「藕花深處」兩處景點有白色、粉色、鵝黃色、淺藍色、深紫色的各種荷花匯聚。
地址:無錫市濱湖區黿渚路1號
最佳賞荷時間:6月下旬—8月下旬
門票:105元/人
交通路線:1.無錫火車站南廣場乘坐旅遊觀光巴士;
2.K1途經蠡園,終點站到達黿頭渚風景區充山大門。
3.K87途經錫惠公園,終點站到達黿頭渚風景區犢山大門。
好事蓮蓮荷花園
園內種植著500多畝荷花,品種多達200多個,分為水面展區、盆栽展區2個展區,其中不乏從印度、泰國、印尼等國外引進的新奇品種。其中水面展區面積近百畝,栽植了30多種品種的荷花。盆栽荷花展區在園區北廣場集中進行造型擺放,展示引進培育的近200個新品種的荷花、睡蓮。
走進園內,整片整片的荷葉浩浩盪盪的挺立著,葉子們肩並肩密密的緊挨著,風姿綽約的荷花開的正艷,白的似雪,粉的似霞,有詩雲:「荷花宮樣美人妝,荷葉臨風翠作裳」。
地址:無錫市惠山區長安街道麻岐地塊(北惠路)
最佳賞荷時間:6月底—8月中下旬
門票:免費
交通路線:無錫市區—快速內環南—通江大道—惠山大道—惠源路—好事蓮蓮荷花園
九龍灣花彩小鎮
九龍灣花彩小鎮是無錫新晉「花季」網紅打卡地,潑墨一般的蓮葉田田裡,「飛虹」「卓越」「舞妃蓮」「中國紅北京」「卡羅琳皇後」「紅建蓮」等百餘種珍貴荷花品種搖曳生姿。
除了荷花,睡蓮競相盛放,據了解,花星球內共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300餘種品種兩千多株睡蓮,其中主要為熱帶睡蓮亞屬以及國內最新品種,在國內都是首屈一指。「星光」「瑪麗」「紫色幻想」「瑪珊姑娘」等名優品種點綴於小水池之中,「光環」「粉蓮蓬」及「月光女神」等品種競相綻放。
地址: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錢胡路1025號
最佳賞荷時間:6月底—8月底
門票:花星球60元/人
交通路線:
1.公交4路,126路,26路至劉塘橋站下車;
2.無錫地鐵2號線梅園站下,隨後車行7公里到達。
管社山莊
管社山莊地處無錫太湖、蠡湖、梁溪河交匯處,山莊高基棗沿湖而建,山水相依,濕地中長長的木棧橋親水平台兩側種滿了荷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管社山莊的這片荷塘倒是恰到好處的詮釋了這景象,朵朵荷花爭相開放與這萬里晴空相映成趣。
地址:無錫市濱湖區環湖路58號
最佳賞荷時間:6月中旬—8月中下旬
門票:免費
交通路線:乘坐公交67路、106路、快3線、53路、87路均可到達
十八灣濕地公園
十八萬灣濕地公園里分布著大大小小多個池塘,荷花種植總面積達120畝,常有「攝友」專程來此拍攝滿目青翠的荷塘。荷塘緊鄰華藏寺,因此有「碧荷聽禪」之美譽。
地址:無錫市濱湖區十八灣景區
最佳賞荷時間:6月底—8月下旬
門票:免費
交通路線:乘坐公交88路、89路、632路在華藏站下車
梁鴻濕鋒稿地公園
荷花主要分布在濕地公園的內湖,總面積為500畝,這邊的荷花花期較晚,有的甚至可以開到11月份。荷花叢中木質棧道蜿蜒數百米,古色古香的涼亭點綴其中,荷花池畔粉牆黛瓦的農舍,偶有結伴戲水的白鴨子和白鷺前來覓食,好一幅優美的田園山水圖。
地址:無錫市新吳區鴻山街道梁鴻村占橋80號
最佳賞荷時間:6月底—9月中旬
門票:25元/人
交通路線:乘坐781路在梁鴻國家濕地公園站下車即達
長廣溪濕地公園
長廣溪濕地公園的荷花開的較早,六月中旬就會含苞待放,露出尖尖的花苞!這里的荷花粉中帶白,看著很少女,漫步在蜿蜒的步行道和水上棧橋,就像穿行在荷花海中,在這里賞荷,心情也格外愉悅。
地址:無錫市濱湖區金石路352號
最佳賞荷時間:6月中旬—8月中旬
門票:免費
交通路線:乘坐77、95、395、環蠡湖觀光專線均可到達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賞荷聖地外,大家也可以就近選擇尚賢湖濕地公園、吟苑公園、蠡湖濕地景區、鵝湖玫瑰園、錫惠公園等欣賞夏荷綻放美景哦!
3. 現在7月份梁鴻濕地公園荷花池還有荷花嗎
現在正式盛開的時候啊
4. 無錫看荷花免費的景點
無錫看荷花免費的景點:管社山莊、長廣溪濕地公園、十八灣濕地景區、梁鴻濕地公園、慧海灣濕地公園、太湖廣場、金匱橋東北角的小公園。除此之外還有,蠡園、黿頭渚景區、蠡湖濕地景區、吟苑、尚賢湖濕地公園等收費景點。
管社山莊
管社山莊內的萬頃堂是無錫歷史上太湖湖灣開發的第一景點,從萬頃堂乘船擺渡也是當年無錫去黿頭渚的唯一通道。這里的荷塘,能完美詮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
長廣溪濕地公園
無錫長廣溪國家濕地塌信公園連接太湖和蠡湖的生態廊道,被喻為太湖、蠡湖之腎。這里的荷花每年都早早綻放,六月時已嶄露頭角,身姿綽約。到了7月下旬,大面積盛放的時候,更是連風中都帶著清新的香氣~

十八灣濕地景區
十八灣不僅風景好,這個時節更是果實飄香,楊梅醉李累累枝頭。自駕於山水之間,常常能遇到自由自在綻放的荷花,一片片一塘塘,野趣十足。
梁鴻濕地公園
毗鄰梁鴻國家濕地公園,有一片開闊連綿的荷花池,是一處極佳的免費賞荷佳地。這里荷花花期較晚,時間較長,相對僻靜清幽,因此偶爾還能看到白鷺翩翩飛舞的身影,煞是好看。脊差
慧海灣濕地公園
慧海灣濕地公園的邊上就是煙波浩渺的太湖,這里種植了一大片荷花,水質良好,荷花生長得肆意而熱烈。每年六月底七月初陸續綻放,隨湖風搖曳團野輪。這里遊客相對其他熱門景區來說較少,散步遛娃都很合適。
5. 琴瑟和鳴芙蓉並蒂什麼意思
琴瑟和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ín sè hé míng,意思是比喻夫婦情篤和好。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出自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四折:「今日也魚水和諧,燕鶯成對,琴瑟相調。」
芙蓉並蒂,漢語成語,拼音是fú róng bìng dì,意思是兩朵荷花並生一蒂;比喻夫妻相親相愛;也比喻兩鏈鬧者可以相媲美。作賓語,含褒義。出自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一回:「每日相與浣紗於江,紅顏花貌,交相映發,不啻如並蒂之芙蓉也。」
譯文:每天相約一同在江邊洗衣服,美麗的面容相互映襯,可以和一同開放的荷花相媲美。
(5)梁鴻荷花擴展閱讀:
琴瑟和鳴近義詞有:
1、舉案齊眉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jǔ àn qí méi,表示尊敬,用來形容夫妻互敬互愛。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出自東漢范曄《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譯文:困高每天回家,妻子為他准備飯菜吃食,在梁鴻跟前從不仰視,總是把裝滿食物的托盤高舉到眉毛處,恭敬的侍奉梁鴻。
2、相敬如賓,漢語成語,拼音是xiāng jìng rú bīn,意思是形容夫妻間相處融洽,互相敬愛,像對待賓客一樣。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僖位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譯文:一次郤缺在田間除草,午飯時間妻子將飯送到地頭,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連忙接住,頻致謝意。夫妻倆相互尊重,飯雖粗陋,倒也吃棚尺罩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