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綠荷花
1. 「惟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什麼意思啊
意思是: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出自唐代李商隱《贈荷花》,原文為: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譯文: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1)唯有綠荷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開成三年(838年)李商隱新婚,綠荷紅菡萏就是盛夏的景象,這首詩就是作於這一年夏天涇原幕里,王夫人會寫詩,李商隱就用寫詩來贈送給她。
思想主題:
這首詩開頭四句拿荷花與其他花卉對比,突出荷花花葉相配、交相輝映的特殊美,更深一層的意思則是在表明他自己與女方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後兩句則寫出了詩人的期望,也寫出了詩人的隱憂。全詩委婉含蓄,風格淡雅,思想深邃,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
2. 唯有荷花不染塵是那一首詩里的句子
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染塵。罵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對境心常定,逢人語自新。可慨年既長,物慾蔽天真』。
3. 梧桐葉落是秋涼,夏日荷花開滿塘 百間百操當春茂,惟有梅花開雪霜 是什麼意思
當梧桐的葉子掉落的時候,就是秋季到了,天氣開始轉涼,
夏天呢,則是荷花開回滿池塘的時候。
春天是各種花開及草答木繁茂的時候,
只有梅花,它開在霜雪的冬季。
註:
百間:不解。 疑為「百花」,各種花朵。
百操:不解。疑為「百草」,各種草木。
4.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什麼意思
芍葯、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詩人只用了「妖無格」和「凈少情」回,便將這兩種花的美答中不足點了出來.應該說詩人觀察得很細,筆法卻是寫意的.芍葯與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葯」),盛開時極艷麗,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頂端,未免呆板、張揚了些,花形少變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綠葉扶疏中,千姿萬態,婀娜多姿,花色豐富.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艷,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風致,而且,即使在最盛開之時,荷塘里也還是綠肥紅瘦,不成氣候.詩人在點評了「芍葯」、「芙蕖」的美中不足後,筆鋒陡轉,由靜態轉為動態,由微觀到宏觀,直抒胸臆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那種春光萬里、奼紫嫣紅、傾城傾國的美景,詩人隻字不提,一個「動」字,就把無限的想像和美感留給了讀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陽,牡丹花會期間,當您置身於牡丹花的海洋,就會豁然解讀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的詩句
5.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函
贈荷花
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解釋:
人間世的花和葉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葉卻歸於塵土.
只有綠色的荷色襯著紅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隨性自然.
這花和葉長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減少紅色調凌時,真讓人愁殺心肝.
賞析:
這也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詩。我國民間長期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李商隱的這首七言古詩,形象地表現了和這諺語相似的可貴思想。作者說,一般人總是重視花,不重視葉。花栽在金盆里,葉子卻讓它落地成為塵土。但荷花的紅花綠葉,卻配合得很好,它們長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綠葉減少,紅花謝落,使人覺得很愁悵的時候。這樣就寫出了荷花荷葉的共同命運,而且寫得很有感情
【譯文】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廉潔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錄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前二句是「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詩人是說人間世的花和葉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葉卻歸於塵土.
後面的「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則是說只有綠色的荷色襯著紅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隨性自然.
最後兩句「此花此葉長相應,翠減紅衰愁殺人。」
意思是這花和葉長久的互相映襯,等到翠色減少紅色凋零時,真讓人愁殺心肝.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備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凄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捲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贊美高潔脫俗、不媚於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藉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寫花,又是寫人。以花性寫人性,立意新奇。
最後兩句進一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說,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共榮;那麼,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
6.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出自唐代李商隱《贈荷花》,原文為: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譯文: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6)唯有綠荷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開成三年(838年)李商隱新婚,綠荷紅菡萏就是盛夏的景象,這首詩就是作於這一年夏天涇原幕里,王夫人會寫詩,李商隱就用寫詩來贈送給她。
思想主題:
這首詩開頭四句拿荷花與其他花卉對比,突出荷花花葉相配、交相輝映的特殊美,更深一層的意思則是在表明他自己與女方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後兩句則寫出了詩人的期望,也寫出了詩人的隱憂。全詩委婉含蓄,風格淡雅,思想深邃,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
7. 一城山色半城湖荷花萬朵柳成株晉汾風景成顏色唯有清徐入畫圖是誰的詩
是一副贊美濟南大明湖的對聯,作者是劉鳳誥,清代人。
全詩描寫的是大明湖風光的艷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的景色。
8. 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歌頌了荷葉荷花怎樣的品質
詩的前兩句寫花與葉的兩種不同命運。世上的花與葉,本是同根生,同枝長,花兒版萬紫千紅,千姿百態,各自權與眾不同而獨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識中。便移栽金盆,備受呵護。但綠葉卻受到遺棄,飄零落地,在凄風苦雨中化作塵土。花入盆,葉作塵,這是世間花和葉的各自的命運。這兩句總寫花的萬幸和葉的不幸,以它們的「不相倫」反映出荷花獨特品質的可貴。
第三至六句,是詩的主體部分。群芳譜中,惟有綠荷、紅菡萏與眾不同。
「惟有」二字,同中取異,以下四句,全承它而來,轉寫荷葉的伸張捲曲,荷花的開放閉合,種種風姿,天然無飾。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贊美高潔脫俗、不媚於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這首詩,卻吟詠了荷葉荷花「任天真」的品質,藉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寫花,又是寫人。以花性寫人性,立意新奇。
最後兩句進一層寫荷花的「天真」之處。荷花的紅花綠葉,互照互映互襯。即使到了紅衰翠減、世人愁苦之時,仍然不相遺棄。如果說,前兩句寫荷花「任天真」,側重表現共榮;那麼,這兩句的「長相映」,則主要表現同衰。這四句詩互補互承,從正反兩方面完整地表現出荷花既能同榮、又能同衰的堅貞不渝的品質。
9. 惟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是什麼花
我知道是荷花有詩為證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只有荷花是綠葉紅苞版相配相映,荷葉權的舒捲,荷花的開合,全憑自然。
《贈荷花》
[唐] 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10.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表達了什麼感情
是借荷花荷抄葉相配的襲特殊美,來寫自己與妻子琴瑟和鳴,乃佳偶天成。詩人希望自己與妻子能夠像荷葉荷花一樣,相互扶持,長相廝守。同時,又想到荷葉荷花也有「翠減紅衰」的時候,不免有所擔憂。全詩形象優美,將愛情刻畫得十分唯美動人,耐人尋味。
詩句出自唐代李商隱的《贈荷花》。
這首詩題為「贈荷花」,開始並沒有從荷花著筆,而先寫世間其他花卉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花入金盆葉作塵」。
「花」與「葉」本是同根所生,都有著怡目的顏色,可它們的命運卻迥然不同:花朵往往得到人們的青睞,被移栽到金盆中,受盡人們百般的呵護與賞識,一生風光無限。
而綠葉則屬於可有可無的一部分,它作為陪襯不受人重視,直到零落成泥,化作塵土,也沒有人肯為之嘆息。所以,二者是「不相倫」的。
可是,荷花與荷葉卻不是這樣,花與葉幾乎同等重要。荷花盛開之前,荷葉已浮在水面上,清潤圓正,漸漸擴大而成傘蓋擎在水面。
這時,荷花才緩緩醒來,如嬌羞的美人,隱藏在荷葉間。荷葉、荷花相映成趣,「卷舒開合任天真」。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荷葉荷花仍相依相偎,一同枯萎,一起凋零,不相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