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帶秋雨
⑴ 秋雨海棠怎麼樣
關鍵在於意境,要是用白話解釋就沒那種境界了...獨自一個人彷徨,「盈盈水間兩茫茫」其實都是引自漢樂府《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的「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意思是一彎小河的距離卻茫茫然然<有點遙遠的意思>.不去思索,卻好像秋天雨過後落了一層層的海棠花一樣愁脹...
寫的就是一種秋思秋愁秋脹...
樓主要理解的這幾句話都是出自一篇叫《思》的文章開篇的兩行文字。
全文如下:
獨彷徨,盈盈水間兩茫茫。
不思量,卻似秋雨落海棠。
舊時江南小城籠罩在煙雨之中,如夢似幻,行人在青石板上走著,享受江南獨有的靜謐。隨著時代的變化舊時江南獨特的水鄉氣質已經漸漸褪去。
現在江南把舊時的柔美、流水已經消磨殆盡,只把這這獨特的氣質留在老人們的記憶之中,現代都市化的氣息已經代替人們腦海中對江南的印象。
過去人人嚮往的江南水鄉現在已經不被世人所熟知。世人所知道只有就是江南養育出來無數的優秀人才以及他們留下的詩篇,過去江南是柔美、出俗的,讓無數當地人擁有細膩的心靈,但現在卻變得和世俗並無不同,江南水鄉過去曾是戀人幸福的歸宿,而如今消失殆盡幸福的氣息。
舊時的江南讓戀人們置身其中,好像處身於桃園,浪漫、溫馨,而現如今幸福的氣息已經嗅不到了,只剩下城市水泥的味道,思念舊時江南的氣息,思念過去,過去是美妙的,是讓人幸福的,而現如今卻讓人傷心流淚。
在舊時江南的小橋上抬起高傲的頭顱,仰望蔚藍的天空,金色的陽光灑在臉上,微風親吻著身軀,大地正在祝福我,一切都是那麼和諧,一切都是那麼美麗,小船兒在河中慢慢地漂著,漂進人們腦海的記憶之中。
江南你何時才能恢復老人們腦海中的模樣?江南你何時才能消去城市的印記回到從前的模樣?
黯淚藏,蓬萊舊事山彼方。
不思量,酒盡心字已成傷。
謝謝,回答完畢~
⑵ 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的意思
「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的意思是:梨花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著早晨的雨露。「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出自宋代文學家萬俟詠的《三台·清明應制》,全文描繪了京城在清明時節的節序風光,表現了一幅鶯歌燕舞、遊冶歡樂的情形以及貴族宅院一派醉生夢死的承平景象。
《三台·清明應制》
萬俟詠〔宋代〕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台榭映鞦韆,鬥草聚、雙雙游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譯文
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御溝里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望壯麗宮闊高聳入雲,那並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麼歡悅。帝城條條大路,喧響著簫聲鼓樂。
黃鶯兒歌聲斷續,小燕子飛來飛去。綠水中倒映著岸邊台榭,鞦韆影隨水波盪漾不伍。一對對游女,聚集著做鬥草游戲,踏青路上洋溢著賣糖的香氣,到處是攜酒野宴的人,你也許會幸運地認識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門。少年跨著雕鞍寶馬,向晚時在一起歡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著片片落紅、點點飛絮。
正是輕寒輕暖宜人的長晝,雲天半陰半晴的日暮,在這禁火時節,青年們已把新妝試著。歲華恰到最佳處,清明時看漢宮傳送蠟燭,翠煙縷縷,飛進門前種槐的貴人府。兵衛全都撤除,皇宮敞開千門萬戶,不再聽到傳詔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務。
⑶ 楊柳凝煙翡翠濃,海棠帶雨燕支濕的意思,誰知道
一首唐詩,其中有「海棠帶雨燕支濕,楊柳凝煙翡翠綠」一句。
燕子的翅膀,帶著雨後的清新與大自然的靈氣,楊柳處的翠綠如翡翠般青翠難得
相關知識有 :1988年7月23日,中國歷史博物館在京舉行了一次溥傑、溥任先生家藏皇室文物捐獻儀式,其中有溥儀的一副手書對聯。上聯為「海棠帶雨燕支濕」;下聯為「楊柳凝煙翡翠濃」濃墨粗筆,字徑約半尺,字體朴實淳厚,莊重大方。此聯為溥儀稱帝時早期手書真跡,反映了他當時書法的真實面貌。
⑷ 詠海棠的詩詞
詠海棠的詩詞有:海棠帶雨濕紅妝,乞護重陰晝正長。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曹雪芹《詠白海棠·斜陽寒草帶重門》。命薄佳人,情鍾我輩。海棠開後心如碎。斜風細雨不曾晴,倚闌滴盡胭脂淚。恨不能開,開時又背。春寒只了房彬閉。待他晴後得君來,無言掩帳羞憔悴。——張炎《踏莎行·雨中觀海棠》。
銀燭檀槽醉海棠,老來非復錦城狂。疏梅對影太清次,為拂焦恫彈腹箱。一一陸游《雪後尋梅偶得絕句十首·銀燭檀槽醉海棠》。
衢芷階通蘿薜門,也宜牆角也宜盆。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玉燭滴干風里淚,晶簾隔破月中痕。幽情慾向嫦娥訴無奈虛廊夜色昏。——曹雪芹《詠白海棠·藺芷階通蘿薜門》。
⑸ 秋雨海棠的拼音
秋雨海棠的拼音:qiū yǔ hǎi táng
拼音,是拼讀音節的過程,就是按照普通話音節的構成規律,把聲母、介母、韻母急速連續拼合並加上聲調而成為一個音節。
⑹ 贊美秋雨海棠的詩句
七絕
雨洗新裝色更鮮,
紅白細潤愈堪憐。
霽光滿目含春淚,
半是嬌羞半是歡。
⑺ 梨花初帶夜月 海棠半含朝雨 什麼意思 出自什麼地方
梨花初帶夜月 海棠半含朝雨,意思是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內晨的雨露。出自北宋詞人萬俟容詠創作的《三台·清明應制》。
全詩(節選)如下: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
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
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譯文如下:
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御溝里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望壯麗宮闊高聳入雲,那並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麼歡悅。帝城條條大路,喧響著簫聲鼓樂。
(7)海棠帶秋雨擴展閱讀:
這首詞使用賦法極力鋪敘京都清明的節序風光。
第一片以寫景為主,並總敘太平盛世景象。
第二片轉入具體描寫,寫出鶯歌燕舞、各色人物遊冶歡樂的情形,間以景物點染,筆調明快。
第三片描繪清明時節宜人而往往陰晴不定的天氣,極有情味,並化用韓翃《寒食》詩意,切合節令,歸結到宮廷生活景象。鋪敘勾勒,層次分明,語言雅潔富麗,修飾精工自然。
⑻ 蘇軾海棠五首賞析:嫣然一笑竹籬間,海棠雖好不吟詩
解讀蘇軾海棠詩五首,更燒高燭照紅妝,不是輕薄,是知己和愛惜
海棠花處處常見,每年仲春春分到清明時節,是海棠的盛花期。海棠開在仲春,恰值桃李初謝,春寒春雨大面積落花季節,此時,卻是海棠佳期,一分風雨,十分茂盛,開得旖旎絢爛,姿態多情。
海棠原本產自四川山地,中唐和晚唐之後,去四川 旅遊 做官的人增多,發現了山野海棠獨特的美。中唐薛濤,非常喜歡這種本土花樹,大量種植浣花溪上,也使得這種花木很快名揚四海。
到了晚唐,幾乎處處都有移植的海棠。
這種花樹適合溫潤多雨的氣候,生長迅速,補充了春分時節的花事空擋。在五代和北宋早期,在京城或者附近,已經形成了規模種植,是二三月踏青時候,最美麗的花朵。
海棠繁盛,因為屬於傘狀花序,花開垂懸且繁茂,婀娜動人,更適合古代人賞花插鬢的風俗。海棠未開時是紅色的,花開後,紅粉嬌艷,且花葉扶蘇,富麗優雅,花開如潮,所以北宋早年就有去城外賞花的狂潮,且宋朝取消宵禁,晝夜笙歌,興起夜賞海棠的風雅活動。
海棠被譽為富麗美人,好事者杜撰前朝故事,說唐明皇曾經說楊貴妃醉酒,如同海棠花一樣嬌慵富麗。」海棠春睡「因此得名,有用以形容海棠花垂懸開花之美,有類比美女。
宋朝詩詞中的海棠,或因為這樣的風氣,詩詞很多顯示一種閨閣女性的姿態,流於庸俗。
實際讓海棠揚名的也有蘇軾的功勞。因為他寫海棠詩雖然不多,但其中一首,看起來香麗,惹人狂想。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 「 北宋 · 蘇軾海棠(1084年)
說春風柔和裊裊,吹上了天空,讓春天的月亮,也有了更美麗的光澤。
海棠花成片開放,隱約在月光下,如同一片紅色的雲霧,而月亮也要西沉了。
我擔心海棠花在這樣的夜晚沉沉睡去,特地點上蠟燭,去驚醒她,去看她在月光燭火下的動人風采。
這首詩寫出了海棠花那種垂懸繁盛之美。因為海棠花的花朵蓓蕾是不同時期開花,呈現深深淺淺遠近高低層次多樣的美,搖曳的海棠,在蠟燭的熱度里,可以緩慢綻開,這就使得秉燭夜遊,更有樂趣。
蘇軾的美詩當然契合那個時代觀賞海棠的熱情,所以廣泛流傳。高燭夜賞,花下笙歌,本來就是常態,只是因為蘇軾,更強化了這種美。
但是許多人並不清楚蘇軾寫這首詩並非是在他安逸的京城歲月,而是最為落魄的黃州幾年。
黃州對於蘇軾沒有錦衣玉食,沒有高堂夜宴,他不過是在貧寒的茅舍外,感喟這海棠不分富貴貧賤的搖曳春風,陪伴他的落魄。
所以秉燭夜照的背景,不是因為他有多富貴閑情,而是這一樹海棠帶給他的如夢溫馨和感動。更燒高燭照紅妝,不是輕薄,是知己和愛惜。
只是很多人覺得這首詩,實在帶著濃情和香麗,根本忽略了蘇軾創作這首詩的真實背景。
但是,也好,海棠至少因為蘇軾更多人喜歡追捧。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1080年) 北宋 · 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節錄
那麼蘇軾和海棠的結緣是在什麼時候呢?他之前多年的官宦生涯里,京城不乏海棠花海,他都沒有寫過。因為那是富麗之花。
44歲,他因為烏台詩案貶謫到黃州,心情寥落,且貧困,一行人住在一座廢棄的定慧院中,這里雖然是官方的住所,但是既然廢棄,也就條件不好,蘇軾有個住處而已。到處是荊棘荒草。且他元月份還在路上看到路上的雨中梅花,可以知道停留在這里,剛剛是二三月間。
死裡逃生,刀下倖存的蘇軾心情落魄,出來四面走走。
他居然看到了山中雜樹中間一樹他以前不待見的海棠。這棵海棠天真浪漫的長在山野里,垂絲搖曳,自然有一種嫣然如笑的美,而這種美,蘇軾在京城,在各地都看過。
但是這個時候看,他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海棠在京城已經是名花,何以在這里出現?一樹寂寞的海棠雨中帶淚,月下清幽,搖曳多姿,出處風韻,相比之下,肯定比桃李美觀。因為海棠的花是垂懸搖曳的。
蘇軾觀察了地形,確定了這不是人工移植的海棠,他想來想去,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飛鳥銜著海棠的種子,從四川飛過這里,種子落了下來,就這樣在自然的風雨中,長成了這樣美麗的花樹。
我相信蘇軾的判斷,因為他做官期間一直注重農業,親自下基層,對於植物和樹種的判斷還是非常客觀現實的。根據他的描述,這是一棵野生的海棠,因為枝幹裘曲,落在山地縫隙雜草之間,絕非人工種植,而且花樹已經長大,至少有一人多高,證明在這山野存活,已經有了年頭。
蘇軾當然面對這么美而茂盛的花開,有著此時落魄心情的照應。
本來應該是在京城和四川的名花,如此荒草之中開在蘇軾面前,對於蘇軾來講,是一種上天給予的邂逅,讓他最落魄時看到這棵花樹。提升著他生活向前的信心。
海棠是名花,至少在北宋已經是,蘇軾是落魄的罪官。明艷山花對落魄情懷,蘇軾想到的是,這本來應該是千嬌百媚被呵護的花木啊,居然淪落到荒山野嶺,如同他自己的處境。
所以以前對海棠無感的蘇軾,愛上了海棠。
海棠是名花,但是對於蘇軾來講,這是上天給他的陪伴之花,幸運之花。
」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
海棠真一夢,梅子欲嘗新。
拄杖閑挑菜,鞦韆不見人。
殷勤木芍葯,獨自殿餘春。 「宋 · 蘇軾《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二首 其一 》(1080年2月26日)
蘇軾心情大好,有理由相信這首詩就是寫在上首詩當天和不久。
因為時間標注是農歷二月二十六日。而他看到的海棠也正在盛花期。
盛開的一樹海棠如夢如幻,或者落魄的蘇軾震驚這里居然有海棠,心情那是如夢如幻。
」海棠真如夢「這五個字簡單,但我喜歡。看一個人寫的詩,不要選擇他富貴平順期,而要選擇他低谷期。所以這里說海棠真如夢,那是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感受。
這感受讓他輕快明麗起來。他開始主動接受這種類似改造的生活。因為知府的官奉停了,家裡為他出獄,也基本花空了家底,這里所謂團練副使的薪水,簡直不夠塞牙縫,還有跟著他來照顧的朝雲,還有些一路前來的弟子,此時都面臨生活的困境。
蘇軾根本不能躺平,但是好在,這里的梅花,尤其是海棠奠定了他重新開始的信心。
他觀察這里的山村和山居,也有美好,這里長江流域,地氣豐足,池塘中已經長了浮萍,居然還有蛙聲。而路過的山間,梅子正在打著果實。
原野平地上有挑野菜的人們,一路上還有芍葯花開。
海棠能存活,蘇軾也能存活,無非是做個農民。
所以當這年大旱,糧食不濟時,蘇軾是主動欣然接受了一塊荒地,和家人隨從身體力行的開荒種地。
關於海棠花,那是他心中的一個坐標,一個安慰,一個類似佳人和家人的存在,他愛惜。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卧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 北宋 · 蘇軾《寒食雨二首 其一 》(1082年3月4日)節錄
這是在黃州的第三年,蘇軾已經擁有了東坡田園和在那裡的草堂。
這年春分到寒食期間,下了很長時間的春雨。他自己也生病著。正在東坡的茅房裡躺病。
但是他心裡有事,因為海棠不是他的幸運之花嗎?他居然就在這夜晚記起,又或者是回來的人告訴他海棠在風雨中快凋落了。
他居然就做了一個決定,夜晚要將那顆他的幸運之花海棠給挖回來,在他的領地東坡種著。
那麼寒食節是古代紀念隱士介子推的節日,蘇軾此時已經放棄了仕途上升的念想,思想趨於淳樸豁達,愛惜山水花木如敬惜神靈,大愛之下,他居然半夜要把風吹雨打的海棠挖回來。
」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經里的木瓜木桃就是指的海棠。海棠帶給蘇軾以人生的啟示,他回報海棠的就是全力的呵護。
於是在東坡的院子里,你就可以看到這樹一直過來的海棠。
而蘇軾之後的秉燭夜遊,不是豪門深院,恰恰是那農村一樣簡單的院落,雜木欄桿。但是這已經是他最大的虔誠了。
也就有了夜燒紅燭照紅妝。
這依然是落魄階段的蘇軾,然而就像一個貧困的情郎,用盡心力去呵護這棵風雨海棠,海棠的存在是他靈魂的愛人,妻子,美女。
我想此時他真正的愛人朝雲也是不會反對是,這位女孩,陪伴過蘇軾的富貴,心甘情願陪著蘇軾來到黃州,以彈絲弦的守操持家務,這樹海棠同時也給她帶來了春之亮色吧,
蘇軾是在黃州這人生最低谷的時候,認識的海棠花,對於海棠,他別有深情,但是非常節制歌詠。
」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宜。
卻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 「 北宋 · 蘇軾《贈黃州官妓(補編)(1084年)》
蘇軾在黃州呆了五年,時來運轉,要調任汝州。這里的官員仰慕他的文名,還有在這里蘇軾的達觀簡朴,沒有給他們增加負擔,所以臨走之時,是熱情歡送。
大家求詩求筆墨的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位歌女,經常被州官安排出席有蘇軾的宴請,想來也算當地 娛樂 圈的紅人。
她應該是對蘇軾有同情心,並且有交集的。
大家都有詩和禮物,唯獨她沒有。
蘇軾將最好的海棠詩,留給她。
因為你代表著黃州地方善良朴實而又有才氣的女性,蘇軾對於黃州,對於黃州的一切是感恩的。這里並沒有開始做貶官那種預設的人間磨難,生活是清貧的,但是官員和人,都厚道得讓人感動。
蘇軾不會對歌舞女子,尤其是這種官方的樂戶女性有歧視,因為她們歌舞助興,是一種工作。而且宋朝也明確規定了各個地方需要有一定數量的此類人員,用於祭祀表演,節日活動的儀式和宴飲。這是官場標配。
蘇軾不輕薄,但是最終他要走了,告別這里的人們和這里的一草一木。
他寫給這位歌女的。
我在這里住了五年,為什麼沒有什麼話,也沒有什麼詩要寫給你。
因為我像唐朝的杜甫,他住在浣花溪邊海棠花里,卻沒有寫關於海棠的詩。
因為有個傳說,杜甫的母親名諱是海棠,所以杜甫不寫,是對母親的敬重和愛戴。這雖然是一種杜撰,因為據我所知,杜甫時代,他住的地方是沒有海棠花的。
另一種說法,就是最喜歡最尊重的人,就像親人,留在心底,那是對她最好的保護。
蘇軾應該是哪一種呢?蘇軾的母親程氏,且這首詩里有李宜兩字,可見不是和母親重名。
那就是第二種,是這里的淳樸善良的人情,讓他感動,是這樣一位女子代表了這里好客善良的一切女性,他願意像保護那顆海棠花一樣保護她,不因他的盛名,而使她喪失相對淳樸的生活氛圍。
他有多麼喜歡這里的海棠,就有多麼尊重和愛惜這里的女性。
他不願意因為自己的盛名,而使得這樣一個女子,陷入名利狂潮,失去自我。
這首詩也同時寫出了他對於海棠的厚愛。
他的愛不同於京城看花的那種輕薄狂潮,他的愛,在心底。
蘇軾的確很少寫海棠花,如果你曲解更燒高燭照紅妝,如何風流艷冶。那也不是蘇軾的本意。因為他的本意,就是海棠雖好不需詩。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⑼ 海棠春帶雨下一句
萬樹迎春開。
原句是:人間三月,一樹海棠春帶雨,千樹萬樹迎春開。形容春天雨裏海棠花開的美景。
陽春三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也是萬物復甦充滿希望的季節。
⑽ 描述茉莉花和海棠花憔悴的給寫秋雨的文章有什麼作用
摘要 文章作者通過大半的筆墨為讀者展現了,經過一夜秋雨萬物自然的新形象,充滿生機與美妙。表達了作者對秋雨異於古人哀怨的情感,而是對秋雨的喜愛與享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