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烏蘭花
1. 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都有什麼景點
靖遠縣隸屬於甘肅省中部,位於東經104°13′~105°15′,北緯36°~37°15′。東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接壤,南與甘肅省會寧縣毗鄰,西南、西北、東北分別與甘肅榆中縣、景泰縣、寧夏中衛縣相連,西與白銀市白銀區交界,白銀市平川區從中析置,將縣域一分為二,形成南北相對的兩個部分。東西間隔120公里,南北相距135公里。
風景名勝:
法泉地靈:
法泉地靈在縣城以東有一座古佛寺,深藏於楊梢溝口紅山岔中,這便是始建於北魏時期的法泉寺。
烏蘭山:
烏蘭山聳峙於靖遠縣城南端,又名城南山。因山中多生烏蘭花,故而稱其烏蘭山。烏蘭山勢峙若屏,山嵐氤氳,煙雲纏腰,廟宇洞窟鱗次櫛比,錯落成趣,蔚為一處勝景。
哈思山:
哈思山在靖遠縣境北部,有一座聞名遐邇的山脈,它就是哈思山。「哈思」二字來自蒙古語,是美玉的意思。走近哈思山,抬眼眺望,峰巒逶迤,蜿蜒起伏,猶如一道天然屏障,自西北向東南綿延數十公里,橫峙黃河南岸,高聳北國大地,挺拔俊秀,雄偉神奇。
屈吳山:
屈吳山位居靖遠縣境東南部,地處靖遠、會寧、平川三縣區交會地帶,屬祁連山東端余脈,地質構造上因祁秦褶皺隆起形成,大體呈西北--東南走向,東南與六盤山支脈相接連,逶迤起伏,綿延不絕。
獨石頭:
獨石頭在靖遠黃河鐵橋北端向西兩公里處,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矗立於黃河北岸的農田裡,形如柱狀,蔚為壯觀。這就是被譽為靖遠古八景之一的「中流砥柱」,又名「獨石頭」。
雪山寺:
雪山寺在位於靖遠縣境北部的哈思山脈中,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山峰叫做雪山,山上生長著大片次生林木,松柏蔥蘢,綠蔭遮天,為當地少見的森林景觀。在這蒼松翠柏的大山深處,隱藏著一個古老的寺院,這便是雪山寺。
平堡黃河吊橋:
中國農民第一橋在黃河入境靖遠的平堡鄉,當人們走進烏金峽口時,就會看到一座巨大的吊橋,橫跨滔滔黃河之上,高聳的橋墩,粗壯的鋼絲繩,平直的橋道,構成了吊橋壯美的氣勢,與周圍雄渾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不由令人駐足觀望,這就是被譽為「中國農民第一橋」的平堡黃河吊橋。
2. 甘肅通榆有哪些鄉鎮
通榆縣不屬於甘肅省管轄,而是隸屬吉林省。通榆縣轄8個鎮、6個鄉:開通鎮、瞻榆鎮、雙崗鎮、興隆山鎮、邊昭鎮、鴻興鎮、新華鎮、烏蘭花鎮、新發鄉、新興鄉、向海蒙古族鄉、包拉溫都蒙古族鄉、團結鄉、十花道鄉、八面鄉、蘇公坨鄉。
通榆縣隸屬吉林省,白城市南部,地處科爾沁草原東陲,隸屬吉林省白城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22°02′~123°30′,北緯44°13′~45°16′。通榆縣境東與乾安縣相接,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為界,南與長嶺縣相連,西南與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相交,北與洮南市為鄰。東北與大安市接壤。面積為8476平方公里。
3. 急急急!!!
內蒙古省道介紹
1、S101自首府呼和浩特起點穿越呼市、烏盟、錫盟、通遼市四個盟市,經過武川、烏蘭花、賽汗塔拉、滿都拉圖、阿巴嘎、錫林浩特、烏里雅斯太、烏拉蓋等重鎮到達霍林郭勒市,全長1099公里,是貫穿我區東部草原腹地的大通道,是區內最長的一條省干線。
2、S102自首府呼和浩特至山西省陽高縣,穿越呼市、烏盟,經過涼城、豐鎮,全長206公里,是首府一條出口路線。
3、S103自首府呼和浩特起,向南經黃河至伊盟大飯鋪與G109國道相接。全長132公里,是G109和G110線一條連接線。
4、S104自首府呼和浩特,穿越武川、百靈廟,到達包頭市白雲鄂博礦區。全長212公里,是中西部草原腹地的一條重要通道。
5、S201自古納市起經阿巴爾虎旗、鄂溫克旗、海拉爾市到達陳巴爾虎左旗阿木古郎鎮,全長301公里,是呼倫貝爾天然牧場的重要干線。對開發牧業、漁業和國防有重要意義。
6、S202自海拉爾經全區最大林區之一大興安嶺林區到達烏蘭浩特市與G111線相接,全長550公里,是一條重要的國防和林區道路。
7、S203自邊防重鎮滿洲里起南至新巴爾虎右旗所在地阿拉坦額莫勒鎮,全長119公里,北與G301線相接,是呼倫貝爾草原牧業、漁業的主要干線。
8、S204自錫林浩特市經西烏珠穆沁旗、林西縣,到赤峰巴林橋與S205相接,是連接錫盟和赤峰市的一條主要干線。
9、S205自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鎮經過翁牛特旗、赤峰市到達遼寧省界與遼寧省朝陽市相接,是貫穿赤峰中部的一條大通道,也是區內重要的出口路線。
10、S206自赤峰市至河北省界茅荊壩,與河北省承德市相連。全長111公里,是區內出口路線。
11、S207北起錫盟賽汗塔拉鎮,經鑲黃旗、烏盟化德縣,到達河北省界毛不拉,與河北省張北縣相通,全長199公里,是中東部草原腹地通向區外的一條出口路線。
12、S208自涼城縣至山西省界水泉樓,全長50公里,與山西省左雲縣相通,是烏盟通向區外的一條出口路線。
13、S209自和林縣至山西省界殺虎口,全長54公里,是通向山西省的一條出口路線。
14、S210自白雲鄂博鐵礦經達茂旗、固陽縣、包頭市與G110、G210相接,是一條重要的經濟運輸路線。
15、S211自巴盟烏拉特中旗海流圖鎮,穿越烏拉特山脈到達五原火車站,全長98公里。北與邊防公路、干其毛道口岸相通,南與G110線相接,是巴盟的一條主要干線。
16、S212自巴盟烏拉特後旗賽烏素鎮經杭錦後旗抵達盟府臨河市,全長100公里,北與邊防公路相通,南與G110線相接,是巴盟境內的重要干線。
17、S213自伊盟首府東勝市南至陝西省界楊家坡,與陝西省神木縣相通,全長70公里,是一條重要的煤炭運輸路線。
18、S214自伊盟鄂托克旗烏蘭鎮,經鄂托克前旗至寧夏省界巴郎廟,規劃與寧夏靈武市相接。全長193公里,是毛烏素沙漠通向區外的一條重要出口路線。
19、S215自烏海市海勃灣區至海南區拉僧廟,全長45公里,與G109相接,是烏海市政治經濟的主要幹道。
20、S216自烏海市烏達區經烏素圖、宗別立至阿拉善盟盟府巴彥浩特。全長130公里。是阿盟通向區內的唯一干線公路。
21、S217自阿盟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經蘇宏圖、烏力吉、巴彥浩特至寧夏省界頭關,與寧夏首府銀川市相通,全長699公里。北與邊防公路策克口岸相接,南與G110、109相連,是阿拉善盟的政治、經濟和國防的命脈。
22、S218北起黑龍江省界新林與加格達奇相連,全長105公里。與黑龍江省塔河市相通,是一條主要林區干線。也是我區至黑龍江省的一條出口路線。
23、S219自赤峰市小城子至河北省界黑城,與河北省平泉市相通,是赤峰市的一條重要經濟干線和通向區外的出口線。
24、S301自黑龍江省界卧都河經加格達奇、伊圖里河、好里堡、拉布達林與黑山頭口岸相通。全長591公里,全線橫穿呼盟北部,沿線森林、地下資源豐富,對保護開發森林、開放口岸、鞏固國防十分重要。
25、S302自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保康鎮至通遼市所在地科爾沁區,全長123公里,是通遼市的一條主要干線。
26、S303自哲盟科爾沁左翼後旗甘旗卡鎮經庫倫旗至遼寧省界白廟子橋與遼寧省彰武市相通。全長71公里,是哲盟通向區外的一條出口路線。
27、S304東起河北省界小河西,經錫盟多倫縣、蘭旗、正鑲白旗、烏盟化德縣、商都縣抵達集寧市,全長385公里。東與河北省圍場G111線相通,西與G110線、G208線相接,是區內一條重要的連接線路。
28、S305自集寧市起經察右後旗、察右中旗至卓資縣旗下營鎮與G110線相連,全長131公里,東與G110、G208線相通形成循環線路。
29、S306自陝西省與伊盟交接經伊金霍洛旗、烏審旗、鄂托克旗至東深井與G109相連,全長262公里,東與陝西省中雞、府谷相通。自蘭家梁與G210線相接。是伊盟的一條重要出口線路,對治理和開發毛烏素沙漠具有重要意義。
30、S307自阿盟阿左旗巴彥諾日公經巴丹吉林、騰格里兩大沙漠的結合部、阿右旗至甘肅省界,全長430公里,南與甘肅省山丹市相通,是巴彥浩特通往阿拉善右旗,及阿右旗通向區外的唯一出口和政治、經濟命脈。
31、S308自阿盟額濟納旗達來呼市鎮經建國營、疙瘩井、巴丹吉林沙漠至甘肅省界,全長205公里。北與邊防公路、策克口岸相通,南與甘肅省酒泉市相連,是額濟納旗、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通向區外的重要出口及政治、經濟、國防命脈。
4. 神州七號的任務,特點,與天體的區別
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3名正選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與景海鵬
在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4秒988毫秒由長征2F火箭發射升空。神七上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
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飛船於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
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 神舟七號飛船全長9.19米,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七載人飛船重達12噸。長征2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整體高達58.3米。
編輯本段飛船結構
軌道艙
作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艙,以及用於出艙時的氣閘艙。配有泄復壓控制、艙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內部有航天員生活設施。軌道艙頂部裝配有一顆伴飛小衛星和5個復壓氣瓶。無留軌功能。
返回艙
形狀似碗,用於航天員返回地球的艙段。與軌道艙相連。裝有用以降落降落傘和反推力火箭,實行軟著陸。
推進艙
裝有推進系統,以及一部分的電源、環境控制和通訊系統,裝有一對太陽能電池板。
神舟七號飛船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神舟七號飛船候補梯隊航天員分別為陳全(指令長)、費俊龍、聶海勝。主要任務是實施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部宣布:2008年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直接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屆時中國的航天員將首次出艙來進行太空行走。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由長征2號F火箭發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點30分,景海鵬留守返回艙,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分別穿著中國製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俄羅斯出品的「海鷹」艙外航天服進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兼任氣閘艙的軌道艙。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劉伯明的頭部手部部分出艙),實現了中國歷史上宇航員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航天員送上太空並進行太空行走的國家。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
編輯本段航天實驗
中國科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載人飛船工程應用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空間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及技術實驗。
「對地觀測任務」是以與國際同步發展先進空間遙感器及開拓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為目的,確定了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器、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包括微波高度計、輻射計和散射計)、地球環境監測和遙感應用研究等在軌實驗和應用任務。地球環境監測包括太陽常數監測、太陽和地球紫外輻射監測以及地球輻射收支探測。遙感器應用研究為中國遙感應用技術的發展奠定基礎;開展成像光譜技術和微波遙感技術在海洋、陸地和大氣方面的應用研究和應用示範。
「空間科學研究」安排了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包括空間材料科學項目,微重力流體物理研究項目),還有空間天文項目、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任務,目標是全面提高中國空間科學水平。「空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製了多種空間實驗設備,開展空間生物學效應研究、空間蛋白質結晶、空間細胞培養、空間細胞電融合以及空間蛋白質和生物大分子分離純化等研究;「空間材料科學研究」研製多工位晶體生長爐和晶體生長觀測裝置,開展二元和三元半導體光電子材料、透明氧化物晶體、金屬和合金等材料研究和空間生長,研究空間晶體生長動力學;「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研究可以建立空間環境預報中心,發布長期、中期、短期空間環境預報和警報,進行效應預測,保障航天員、載人航天器和空間設備安全。
編輯本段航天人員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3名正選航天員包括入選過神五及神六計劃的翟志剛、以及2名也曾經入選過神六的隊友劉伯明與景海鵬。進行中國航天首次太空出艙活動的是曾經2次入選神舟計劃的航天員翟志剛,第1備選是劉伯明。
翟志剛
翟志剛,男,漢族,身高172cm,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龍江鎮龍西村人,大學文化、雙學士學位。1966年10月10日出生,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副師職,大校軍銜。
曾任空軍試訓中心某團飛行教員,飛過殲七、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95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曾入選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6月,入選「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乘組。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7日16點43分24秒,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開始出艙,16點45分17秒,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16點59分,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地球。
劉伯明
1966年9月出生,黑龍江齊齊哈爾市依安人。1985年6月入伍,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六」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
景海鵬
男,漢族,山西省運城市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2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等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2012年3月,入選神舟九號任務飛行乘組。
編輯本段任務過程
發射
神舟七號運載火箭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4秒988毫秒發射升空;120秒火箭拋掉助推器及逃逸塔;第159秒火箭一二級分離;
200秒整流罩分離;
500秒三級火箭關機;
583秒飛船與火箭分離;隨後飛船正常進入預定軌道,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
2008年9月27日04:03 啟動變軌控製程序,
04:04 完成變軌。
出艙
飛船進入軌道運行,環繞地球超過五圈之後進行
翟志剛出艙活動揮動五星紅旗
16:35 翟志剛在劉伯明與景海鵬的相互幫助下,航天員翟志剛打開艙門,開始出艙活動,翟志剛首先探出頭,並向艙外默認的閉路鏡頭揮手,之後全身走出艙外。劉伯明也把頭探出機艙外,交給翟志剛一面小型的五星紅旗。翟志剛接過五星紅旗,向鏡頭揮動片刻。隨後翟志剛取回艙外裝載的固體潤滑實驗試驗樣品。
16:58 航天員成功完成艙外活動,返回軌道艙內。
17:01 軌道艙艙門關閉。
火警誤報
在航天員出艙五分鍾左右時神舟七號曾經報告「儀表顯示,軌道艙火災」,後經證實,是誤報。
第一日
17時30分:航天員出征儀式。胡錦濤來到航天員公寓問天閣,親切看望執行飛行任務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並為他們壯行。
18時許:三名航天員抵達發射場。確認技術狀態後,航天員先後進入神七返回艙。
18時35分許:翟志剛開始用指揮棒嘗試操作。
21時09分許:神舟七號發射進入1分鍾准備,擺桿全部打開。
21時09分許:火箭點火。
21時10分:神舟七號飛船升空.。
點火第120秒:火箭拋掉逃逸塔、助推器.。
點火第159秒 :火箭一二級分離成功。
點火第200秒:整流罩分離。
點火第500秒:二級火箭關機。
點火第583秒: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星箭分離。
21時22分許:航天員報告:太陽帆板展開,身體感覺良好。
21時30分許: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宣布:飛船正常入軌。
21時32分許: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
22時07分:神七升空後第一次在軌和出艙活動空間環境預報:空間環境平靜,對飛船的在軌運行是安全的。
23時19分許:在神舟七號飛船飛行第二圈過程中,航天員翟志剛首次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開展工作。
第二日
4時04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變軌,由橢圓軌道變成近圓軌道。
10時20分許:航天員開始組裝測試艙外航天服。
12時0分36秒至8分46秒:遠望六號船首次精確測控神七飛船。
12時47分至12時59分:神七飛船成功穿越南大西洋異常區域。
21時47分許:「飛天」和「海鷹」兩套艙外航天服均組裝完成。
21時59分許:航天員翟志剛與飛控中心試驗天地對話。
22時25分許,航天員開始穿個人裝備。
23時36分許:翟志剛著中國自主研發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太空首次亮相。
第三日
13時57分許:返回艙艙門關閉,航天員開始進行出艙前准備工作。
15時30分許:艙外服氣密性檢查正常,氣壓閥檢查正常。
15時48分許:指控中心批准軌道艙開始泄壓。神七軌道艙開始進行第一次泄壓。
14時許:神七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決定:翟志剛為出艙航天員,劉伯明在軌道艙支持配合翟志剛出艙,景海鵬值守返回艙。
16時17分許:神舟七號和北京飛控中心對話,飛船運行正常,航天員表示感覺良好,航天員吸氧排氮結束。
16時22分許:航天員穿好艙外航天服。
16時24分許:出艙活動重要步驟均已結束。航天員吸氧排氮、泄壓工作準備完畢。
16時26分許:軌道艙開始第二次泄壓,當艙內氣壓降至2千帕時可滿足航天員出艙條件。
16時39分許: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協助和配合下,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航天員翟志剛順利出艙,實施中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16時48分,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開始。
16時58分: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發出指令:「神舟七號,返回到軌道艙」。
16時59分許:翟志剛進入軌道艙,並完全關閉軌道艙艙門,完成太空行走。
17時01分許:軌道艙關閉正常。
18時32分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與神七航天員進行天地通話。
19時24分:神舟七號飛船飛行到第31圈時,成功釋放伴飛小衛星。這是中國首次在航天器上開展微小衛星伴隨飛行試驗。
20時16分許:伴飛衛星完成對神舟七號的20分鍾拍照,圖像十分清晰。
21時45分:神舟七號上的三位航天員與家人進行天地通話。
第四日
11時06分許,航天員換好艙內航天服。
11時16分許,三名航天員穿艙內壓力服,做返回准備。返回控制數據將注入飛船。
11時46分許,返回控制數據已注入飛船。
12時51分許,神舟七號返回艙艙門關閉,神七返回階段開始。
15時26分許,擔任搜救回收神七飛船任務的車隊已從四子王旗烏蘭花鎮出發,正在向主著陸場進發。
15時59分許,四子王旗主著陸區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大小路口均有執勤人員把守,嚴禁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16時22分許,主著陸場地面搜救分隊正向飛船理論落點開進。
16時41分許,各測控站點進入神七飛船返回跟蹤的10分鍾准備。
16時44分許,北京飛控中心發出飛船調姿指令。飛船一次調姿到位。
16時51分許,北京飛控中心宣布飛船進入正常返回軌道。
17時02分許,主著陸場六架搜救直升機全部起飛。
17時06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各測控點發出落點預告。
17時12分許,推進艙和返回艙成功飛離。
17時17分許,搜救直升機到達指定空域待命。
17時20分許,神舟七號飛船飛入中國上空。
17時20分許,返回艙降落傘打開。
返回艙降落傘打開著陸
17時21分許,飛船進入黑障區,與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暫時中斷。
17時22分許,飛船進入主著陸場上空。
17時24分許,飛船飛出黑障區。
17時25分許,搜救人員在直升機內舉牌提示:搜救開始。
17時25分許,三名航天員向地面通報感覺良好。
17時36分許,神舟七號完成載人航天任務,返回艙順利著陸。
18時22分許,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出艙。
18時23分許,航天員劉伯明、景海鵬成功出艙。
返回
19:30 神舟七號釋放伴飛小衛星
2008年9月28日16:54 飛船進入正常返回軌道;
17:16 飛船返回中國上空;
17:25 太空船離開「黑障區」,並且打開主傘。
17:36 成功著陸;
18:22 航天員自主出艙。
編輯本段系統構成
航天員系統
航天員選拔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前身是創立於1968年4月1日的宇宙醫學及工程研究所,2005年9月30日更名為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成為繼俄羅斯加加林訓練中心、美國休斯頓航天中心之後,世界上第三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被譽為「中國航天員成長的搖籃」。
據稱,「神七」是在總結「神五」、「神六」航天員選拔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每名航天員在乘組中的不同分工,依據個人特點進行的科學選擇,完全遵循「科學、公正、客觀、合理」的原則。航天專家介紹說,「神七」航天員是經過5級篩選才脫穎而出的,可謂「兩百裡面挑一」。
「飛天」艙外航天服,俄羅斯海鷹號航天服
飛天號航天服
神舟七號准備了兩套航天服,一套是俄羅斯海鷹號航天服,一套是中國自主研究的飛天號航天服。飛天號航天服介面各方面都是按照中國的模式來做的。飛天號是我們的自主知識產權,以後航天員出艙可能依賴中國造的航天服,而不是俄羅斯的航天服。這次外出行走的航天服是我們的航天服飛天。
飛船應用系統
飛船應用系統是一個實用性的系統,它與人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飛船應用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利用載人飛船的空間實驗支持能力,開展對地觀測、環境監測,進行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空間天文、流體科學等實驗,安裝有多項任務的上百種有效載荷和應用設備,飛船試驗階段的應用屬試驗性質,實驗內容非常廣泛,研究成果將廣泛用於醫葯發展、食品保健、防治疑難病症以及工業、農業等各行業之中。載人飛船系統採用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的三艙、兩對太陽電池帆板構型和升力控制返回、圓頂降落傘回收方案。其中軌道艙位於飛船的前部,裝有船上各分系統為飛船自主飛行和留軌飛行工作所需的設備及有效載荷。神舟」四號多模態微波遙感器,在軌運行取得大量具有應用價值的科學數據,一舉試驗成功微波輻射計、微波高度計和微波散射計,是中國空間遙感技術的重要突破;配合微波高度計的飛船精密定軌,達到中國低軌道空間飛行器全球定軌的最高精度;卷雲探測儀具有探測大面積卷雲和薄卷雲的能力,結果超出預期,受到用戶的高度評價;為中國首次實現對全球環境重要參數絕對量的探測,對太陽和地—氣紫外、太陽常數和地球輻射收支狀態等進行了系統監測,觀測成果達到國際水平。在空間天文方面,在國內率先對宇宙及太陽的高能暴發現象進行空間觀測,取得了γ射線暴探測研究的重要成果。載人航天工程一期空間科學計劃的成功,使中國掌握了空間科學實驗的重要關鍵技術,空間科學實驗和探測水平跨上了一個新台階。作為載人航天安全保障而安排的空間環境監測及預報研究,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飛船軌道空間環境參數,准確預報了對飛船發射有危害的流星暴事件和其他災害性空間環境狀態,保障了飛船和航天員的安全,建立了空間環境預報中心,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空間環境預報保障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同時促進了相關學科的研究水平。
載人飛船系統
載人飛船構造:
1,軌道艙呈圓桶形狀,是航天員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軌道艙調整了艙內布局設計以便安裝應用系統設備及航天員食品和飲用水裝置。軌道艙的後端底部設有艙門,航天員通過這個艙門可以進入返回艙。神舟一號至神舟六號軌道艙外部兩側裝有兩個像鳥兒翅膀一樣的太陽電池翼,軌道艙所需要的電能就是由這兩個電池翼提供的。神舟七號由於在軌返分離後,軌道艙不執行留軌測量任務,所以取消了軌道艙太陽翼。
2,返回艙是載人飛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艙段,飛船起飛、上升到入軌及返回著陸時,航天員都在返回艙內。神舟六號的返回艙形狀像鍾,其艙門與軌道艙相連,航天員通過這個艙門,可以進入軌道艙。返回艙是飛船的指揮控制中心,艙內安裝了航天員的座椅。飛船在起飛、上升和返回地面時,航天員躺在座椅上的。返回艙內還安裝了飛行中需要航天員監視和操作的儀器設備,航天員通過這些儀表可以隨時判斷、了解飛船的工作情況,還可以在必要時人工干預飛船的系統和設備的工作。載人飛船的軌道艙和返回艙都是密封的艙段,艙內與外界完全隔絕,內部安裝的環境和生命保障系統,將為航天員提供一個與地球環境一樣的舒適生活環境。另外,還安裝了供著陸用的主、備兩具降落傘。返回艙側壁上開設了兩個圓形窗口,一個用於航天員觀察窗外的情景,另一個供航天員操作光學瞄準鏡觀察地面駕駛飛船。
運載火箭系統
神舟七號使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火箭功能及性能滿足工程總體和飛行任務要求;產品技術狀態受控,研製質量良好,出現的質量問題已經全部歸零或有不影響飛行任務的明確結論;完成了規定的可靠性安全性項目試驗,各項准備工作滿足載人航天飛行產品出廠放行准則的要求。
長征二號F火箭
長征2F運載火箭主要技術指標:
飛船重量為8噸多,占船箭組合體起飛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東西送入軌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舟六號飛船比神舟五號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因此發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不少。
火箭芯級直徑為3.5米:中國鐵軌軌距定為1.435米,按照這個軌距修建的鐵路,能夠運輸的貨物最寬為3.72米,去掉車廂外殼,只剩下3.5米。因此,用標准鐵路進行運輸的火箭最大直徑只能達到3.35米。
火箭入軌點速度為每秒7.5公里:這個速度是音速的22倍。
火箭軌道近地200公里,遠地350公里:地球半徑6400公里,火箭軌道與地球的距離,為地球半徑的幾十分之一。
發射場系統
載人航天發射場的基本任務是,為運載火箭、飛船、有效載荷提供滿足技術要求的轉載、總裝、測試及運輸設施;為航天員提供發射前的生活、醫監、醫保和訓練設施;為載人飛船發射提供全套地面設施;組織、指揮、實施載人飛船的測試、發射及飛行上升段的指揮、調度、監控、顯示和通信;組織、指揮、實施待發段和上升段的應急救生;完成運載火箭上升段的跟蹤測量和安全控制;為航天指揮控制中心提供有關參數和圖像;提供載人航天發射區的後勤服務保障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
。
酒泉發射場建在戈壁沙漠的綠洲上,西依山,東臨河,是當年聶榮臻元帥親自挑選的。至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不在甘肅的酒泉。其實酒泉發射中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這里距離酒泉還有210公里。當時以「酒泉」命名,一是因為當時各國導彈衛星發射場起名時均避開真實地址,二是發射場地處茫漠戈壁,很難選一個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與發射中心距離最近,且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城市。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隨著任務的變化,發射場在神七任務中不僅要為艙外航天服提供測試環境和技術保障,還要重新制定測試和發射流程,把艙外航天服與飛船的聯試、艙外航天服與火箭的聯試等納入測試流程。
測控通信系統
在「神舟」飛船七大系統中,測控與通信至關重要。如果航天器好比是風箏,測控站和分布在三大洋的遠洋測量船就是牽住風箏的那一根線,地面的控制系統就像放風箏的人,測控與通信總體方案設計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載人航天工程的成敗
測控通信系統
。中國航天器測控系統已經形成了以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為中樞,以十多個固定台站、活動測控站和遠望號測量船為骨乾的現代化綜合測控網。在載人航天工程中,中國的飛船測控系統使用了統一S波段系統,通過同一套發射機和天線系統、接收設備發送或接收遙測和遙控信號以及話音和電視信號。探月的號角吹響後,中國的航天測控網又開始建設探月測控系統,月球探測二期工程將建設35米口徑天線深空測控網,提高中國深空測控的能力。未來中國還將進一步加強深空測控領域的國際合作。
著陸場系統
飛船著陸場系統是指擔負對飛船再入軌跡的捕獲、跟蹤和測量,搜索並回收返回艙,以及對航天員出艙後進行醫監醫保、醫療救護和緊急後送等相關分系統的總稱。
著陸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增加的一個系統。著陸場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飛船在太空飛行後,從返回艙再入大氣層開始,利用先進的無線電測量系統,對目標進行捕捉、分析和落點預報,然後組織迅速逼近返回艙,並且對返回艙進行處置,且將其安全運回基地。著陸場系統還包括:飛船上升段陸上和海上應急返回搜救分系統,在海上救生區部署了專門的打撈救生船和直升機,配備了能在復雜海況下打撈漂浮在海面上的返回艙的設備。當然,飛船的著陸場不是像跳傘員降落地點那樣,在一塊平坦的地面上畫個圈,做個明顯標志,跳傘員自己控制降落傘,落到裡面就行了的。飛船著陸場的選擇遠不是這樣簡單,而且它的建設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
編輯本段太空行走
5. 誰有關於神七的說明文
隨著神舟七號直沖雲霄,一道最高\最亮\最美的火焰,把奧運會後尚未消散的中國熱情,再度點燃。雖然這不是金牌,也沒有國歌相互伴奏,但還是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驚奇的目光。因為相比於從金牌零的突破到金牌總數第一中國體育走過的艱辛拼搏之路,中國航天的發展,更是一部無比壯麗的史詩。
二、從長徵到神舟:中國航天的第二座里程碑
9月25日發射成功的神七,被稱為中國航天的又一座里程碑。
站在激情年代的高起點上,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國航天事業開始追趕並挺進世界先進水平之列。以「863」計劃為新契機,1992年中央決定實施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經過11載刻苦攻關,中國終於突破了載人飛船12項關鍵技術,1999年11月成功發射 「神舟」一號,2003年10月2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中國擁有了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第二座里程碑。從1970到2004,橫亘在這跨世紀兩個年頭之間的35載歷史,寫滿了中國航天界的傳奇: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歷經白手起家、配套發展、加速起飛和爭雄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在世界航天領域,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製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製及其應用、載人飛船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2004年,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一年內8次升空,箭無虛發,將10顆不同類型的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以「連珠炮」的形式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航天的整體實力。總體而言,在有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等世界航天大國群雄鼎立的格局中,中國航天的綜合實力已無可爭議地牢牢站在世界第三的位置上。中國航天是在基礎薄弱、科技落後和特殊國情、特定歷史條件下,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迅速、大規模發展起來的。事實證明了中國航天體制非常成功,而這種成功的意義,遠不局限於本領域。對世界而言,它說明中國人有志氣有智慧在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中國有能力完成在外界看來似乎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對國內其他戰略行業而言,航天人獨立自主,創新進取的精神,也有著旗幟一樣的導引作用。比之於航空和造船及汽車製造業,中國航天是外國技術封鎖最嚴密,獲得外援最少的。而恰恰是這樣的限制,促成了中國航天成功挺進世界前列。在改革開放30年的今天,在中國很多戰略產業都陷入技術空心化的形勢下,中國航天的成功是值得深刻反思的:為什麼航天能,而別的行業不能?
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資源危機,中國今年以來連續遭受特大雪災河特大地震的艱難形勢下,神七的發射成功,其意義不僅僅是像奧運會的金牌第一一樣使中國人充滿自豪,它還有著定海神針一樣穩定民心士氣的作用。它告訴世界也激勵自己的人民,不管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當年美國作家協會主席索爾茲伯里在寫到長征時由衷地贊道:閱讀長征的故事,使人們再一次感到,人的精神一旦被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它將激勵一個有著十一億人的民族,向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方向前進。被長征號火箭推舉著進入太空的神七,此刻就負載著中華民族這一不屈的人類精神。
一、艱難歲月里繪就的雄偉藍圖
中國航天事業起始於20世紀五十年代。世界航天都是從導彈的基礎上起步的,中國也不例外。1956年2月,有中國導彈之父之稱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3月,國務院制訂《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內使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在抗美援朝戰爭還沒有塵埃落定,國內百廢待興的艱難時世,新中國領導人不僅做出航空與導彈(航天)事業齊頭並進的決策,還高瞻遠矚地指明「獨立發展的道路」。正是在這一正確戰略指導下,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迅速孕育成長展翅高翔。
20世紀五十年代正是美蘇冷戰如火如荼的時刻。1957年10月,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1958年美國衛星上天,雙方爭霸的舞台從核武器戰轉向宇宙空間的事實,刺激了決不甘心只做觀眾的中國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由錢學森、趙九章等負責擬訂發展人造衛星的規劃草案,代號為「五八一」任務。1958年4月,中國開始興建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指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雖然新中國公開亮出了向宇宙進發的雄心,但當時技術先進實力強大的美、蘇都沒有把中國的豪言壯語當回事。朝鮮戰爭讓美、蘇都領教了中國人的英雄豪氣,但誰也不相信在百年戰爭的廢墟上,在幾乎空白的技術和工業基礎上,中國人能一步登天。1961年4月12日,蘇聯把宇航員加加林送上太空;1969年7月16日上午,美國把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這些轟動全球的航天事件,伴隨著雙方領導人好鬥的政治言論,長期、連續地吸引著世界媒體,中國的航天雄心和計劃、進展更無人關注。人們今天用疑惑的目光看待印度航天計劃,而在40多年前,中國遇到的是一種近乎忘卻的輕視。
但中國卧薪嘗膽般地沿著自己的道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蘇聯「P—2」導彈首次發射試驗成功。1963年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員會,1966年6月30日,周恩來總理視察酒泉運載火箭發射基地,觀看中近程火箭發射試驗,祝賀發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乘著這一振奮人心的巨大「沖擊波」,幾天後「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 人造衛星開始研製。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從此發生質變的一個標志。之後,中國邁開驚天的步伐。
三、神七把中國航天帶到新高度新起點
神七上天,毫無疑問,將把中國航天帶到一個新高度,但放在世界航天的坐標繫上,這個高度還是有限的。從運載能力、技術先進性與可靠性、航天器性能和研發能力等指標來評價,中國已經是航天大國,但和世界航天領域的先進水平相比,中國還不是航天強國,沒有驕傲的本錢。航天大國與航天強國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總體形態上,美國、俄羅斯將邁出太空梭時代,正在進行星際探測,而中國才起步,而且是從美、俄40多年前就已經實現的登月開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是人類航天活動的三大領域,也是人類太空征程的三個階段。顯然中國正處在第一和第二階段早期。從其他一些指標來說,美國、俄羅斯都有全球定位系統,歐洲也即將開始構建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美、歐、俄都有大型空間站,且美、歐早已開始了第三階段的探測。日本、印度等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勢頭也很猛,並在技術上各有千秋。其次,雖然中國三十年來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但工業化程度並沒有顯著提高,工業基礎依舊薄弱,科學創新低,在材料、工藝等基礎技術方面與先進水平差距很大,就像車廂沉重拖累車頭一樣,導致中國的航天產品在技術性能和經濟性等方面,無法趕上發達國家。
最後還有中國航天體制和其他一些復雜的原因,影響中國航天未來的發展。 產生於計劃經濟時代,且身披國防尖端神秘外衣的中國航天,其運作主要是採取國家投入、聯合攻關、全盤調控,不問市場的軍工發展模式。這曾經是集中人力物力辦大事的中國體制的一大優點。但在經濟全球化,國內市場經濟程度已相當高的今天,這一模式越來越顯現出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低下的弊端。由於不重視市場和效益,使航天高科技向民用技術轉化方面步伐十分緩慢,致使航天工業還沒有像汽車工業、電器和房地產一樣成為國家的主要經濟增長點。由於認識上的差異,中國還沒有像美國的星球大戰和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一樣,將航天作為拉動國家科技、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火車頭,影響中國航天整體效益的發揮。此外,由於美國等國千方百計遏制中國戰略產業,封堵中國航天進入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也影響中國航天對外合作和整體發展。縱觀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航天工業,其共有的特點是軍民一體化、市場化、集團化、國際化,重視開拓國外市場等,在將起作為尖端科技行業對待的同時,也非常重視開發其巨大的經濟效益,將其作為支柱性新興戰略產業來發展。未來我國航天產業發展,在繼續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也有必要借鑒世界航天大國的作法,促進航天產業轉型。在進行各項技術攻關和按計劃實施太空探索計劃的同時,還應該開展航天產業戰略發展模式研究,航天產業能力評估、所屬軍工企業的改革和改制,建立以競爭機制為主的市場運行體系、鼓勵航天產業集團開展對外貿易、加強國際合作等。神七把中國航天帶到了新起點,但新起點上的中國航天也將面對新挑戰 .
6. 有叫朝陽的人名嗎
有的~~給你看看哈。。
朝[朝、晁,讀音作cháo(ㄔㄠˊ),不可讀作zhāo(ㄓㄠ)]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上古周朝時期周景王的幼子子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在周景王逝世後,幾位王子爭權奪位,子朝以失敗告終。此後子朝的後裔子孫就以朝為姓氏,稱朝氏。
在古代,「朝」和「晁」、「鼌(鼂)」三字通用,「晁」即是「朝」的古字,因此朝氏又成為主要的晁姓支源。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史晁,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春秋時期,衛國有大夫史晁,為政卓著,他的後代就以先祖的名字作為姓氏,稱晁氏。
晁氏一族在西漢朝時期出了一位名臣晁錯(公元前200~前154年,潁川人即今河南禹州),他銳意大漢帝國的政治改革,在漢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奉命從伏生受今文《尚書》。後任博士、太子家令,深受太子劉啟的寵信,被稱為「智囊」。他主張重農,又力主削弱諸王勢力。劉啟即位為漢景帝以後,晁錯遷為內史,後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因他向漢景帝進《削藩策》而被諸藩王怨恨,是故以吳王劉濞為首的諸藩七國藉口「誅晁錯,清君側」,發動了大規模的叛亂。
在巨大內外壓力下,一批被吳王收買了的朝中大臣,包括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等「三公九卿」乘機彈劾晁錯,擬訂的罪名也很嚴重,是「亡臣子禮,大逆無道」;申請的處分,則是「錯(晁錯)當要斬(腰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也就是將晁錯不分家族親人無論老幼統統砍頭。「棄市」是漢景帝時確定的一種死刑,意謂「刑人於市,與眾棄之」。陶青、陳嘉、張歐等還對漢景帝說:「只要答應七國的要求,殺了晁錯,免了諸候起兵的罪,恢復他們原來的封地,他們就會撤兵回去了。」
漢景帝聽信了這番話,說:「如果他們真能夠撤兵,我又何必捨不得晁錯一個人呢。」為了緩解大漢王朝的內外矛盾,漢景帝對這個彈劾批示「制曰可」(同意)。
當即,派中尉陳嘉來到晁錯家,傳達皇帝的命令,要他上朝議事。晁錯還完全蒙在鼓裡,立刻穿上朝服,跟著陳嘉上車走了。車馬經過長安東市,陳嘉忽然拿出詔書,要晁錯下車聽詔。隨即陳嘉宣布了漢景帝的命令,後面一群武士就一擁而上把晁錯綁起來。這個一心想維護漢家天下的晁錯,竟這樣地含冤被腰斬了。
漢景帝殺了晁錯之後,派人下詔書要七國退兵。這時候吳王濞已經打了幾個勝仗,奪得了不少地盤。當他聽說要拜受漢景帝的詔書,冷笑說:「現在我也是個皇帝,為什麼要下拜?」
大漢軍營里有個將領鄧公,當時到長安向漢景帝報告軍事情況。漢景帝便問他:「你從軍營里來,知不知道晁錯已經死了?吳、楚等諸王願不願意退兵?」
鄧公憤憤地說:「吳王為了造反已經准備了十幾年了,這次只是借削地的因頭發兵,哪裡是為了晁錯呢?陛下把晁錯錯殺了,恐怕以後誰也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漢景帝這才知道自己做了大錯事,但後悔已來不及了。
虧得親信大將周亞夫頗能用兵,他先不跟吳、楚等藩國的叛軍正面作戰,卻派一大隊輕騎兵抄了他們的後路,斷絕了叛軍的糧道。吳、楚兩國軍隊沒有糧食,自己先亂起來。然後,周亞夫才發動精兵一鼓出擊,把吳、楚兩藩國的兵馬打得一敗塗地。
吳、楚兩藩國是帶頭叛亂的,兩國一敗,其餘五個藩國也很快就紛紛垮了。不到三個月時間,漢朝廷軍隊就把七國的叛亂平定了。
漢景帝平定了叛亂後,雖然仍舊封了七國的後代繼承藩王位,但是從那以後,諸侯王就只能在自己的封國里徵收租稅,但不許干預地方的行政,權力大大削弱,漢朝的中央政權才鞏固下來。只是冤死了一個晁錯。
當時,晁錯的許多後代子孫家人為避此冤禍而改為朝氏,而漢景帝派去搜殺其家族人等的執行人陳嘉,其手下的領兵校尉根本就不懂得「晁」和「朝」實際上是同一個字,因而稀里糊塗地放過了晁錯的這批子侄後代,該支朝氏一直流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於各民族改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有朝魯圖德氏(意為「永恆的岩石」),其漢化姓氏中有朝氏,另外也有以晁氏、曹氏、喬氏為姓氏者,均為朝魯圖德氏漢化之姓氏,屬於以首音的諧音漢字為氏。另外,也有以石氏為漢姓者,因蒙語「朝魯」即為「石頭」、「岩石」之意,屬於以漢化譯義為氏。
回族的源本姓氏中原無「朝」氏,應為蒙古族人入籍回族後方有該朝氏。蒙古族人融於回回民族之中,從元朝中期就開始了,據史籍《多桑蒙古史》引古波斯學者《史集》所記載:「安西王阿難答所率十五萬蒙古兵大半信仰伊斯蘭教,變成了回回人」。到了明朝初期,禁胡語、胡服、胡姓,使部分蒙古人加入到回回行列,還有明朝時期歸附的蒙古人也有些成了回族人。在今西北回族聚居區仍然有脫、妥、鐵、帖、達、朵、火、貼、燕、何、塔、忽、薩、合、和等姓氏,對這些姓氏考察,其幾乎都來源於蒙古族人的姓氏。此說有待進一步考證。回族朝氏如今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地區。
得姓始祖:王子朝。
從歷史文獻上考證,在中國古代,晁、鼌(鼂)、朝三字的讀音完全相同,所以,經常被通用。依照典籍《風俗通》上的記載,晁氏是衛國大夫史晁之後。而在史籍《史記•晁錯傳•索隱》上記載說:「晁氏出南陽,今西鄂晁氏之後也。」史籍《通志•氏族略》一書則指出,這個家族的始祖,是周景王的兒子王子朝,或是衛國大夫史晁(又作史鼌)。據典籍《鼠璞》上的記載,晁氏是由朝氏而改的。這樣推算起來,朝氏、晁氏的得姓至少已經有兩千五百年左右的歷史。追本求源,他們都是周文王姬姓後裔。故朝氏後人奉王子朝為得姓始祖。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京 兆:京兆原本為京兆尹,「尹」為太守。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
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州)
姑臧城:治所在今甘肅省武威縣。魏晉南北朝時期河西走廊的政治、軍事重鎮。先後為前涼、後涼都城,南涼、北涼也曾一度都於此地。
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國的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區。
2.堂號:
智囊堂:漢朝晁錯,為太學掌故,文帝派他跟伏生學習《尚書》。人稱他為智囊。漢景帝的時候他是御史大夫。
學書堂:漢朝晁錯,為太學掌故,文帝派他跟伏生學習《尚書》。人稱他為智囊。漢景帝的時候他是御史大夫。
五 歷史名人
朝志國:(公元1944~今),蒙古族;內蒙古鎮黃旗人。二連浩恃市農業銀行行長,經濟師。
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1960年9月~1979年8月任西蘇人民銀行基層營業所會計、信貸員、支行農金股副股長、股長;1979年9月~1981年2月任農行西蘇旗支行社隊信貸股股長;1981年3月~1984年9月任農行阿巴嘎旗支行副行長,主持全局工作;1984年10月~1987年10月任農行烏拉蓋支行行長;1987年11月~1993年2月任農行錫林郭勒盟中心支行農牧信貸科科長;1993年3月~1997年6月任農行錫林郭勒盟中心支行總稽核。
1997年7月至今任農行二連浩特市支行行長、黨組書記、支委會書記。
朝福林:(公元1947~今),回族;河北廊坊人。
河北廊坊市安次區職教中心黨支總書記,安次區第三、四屆政協委員。
朝歌樂:(公元1947~今),蒙古族,內蒙古哲里木盟人。著名電影工作者、美術家。
現任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電影公司副經理,二級美術師。1963年參軍在蒙字156部隊政治處任美術員兼職電影放映員職務。1969年轉復地區電影公司工作,長期從事電影宣傳。
他專長書畫、電影宣傳畫作品參加內蒙電影宣傳畫畫展,先後兩屆參展並獲獎,宣傳論文入選《電影大世界》,專業論文集作為專職作者為電影事業做出了一定貢獻。獲得中國電影公司頒發的《從事電影工作三十年貢獻》榮譽證書並入載《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世界當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中國當代電影經營管理英才集》等,1998年被國際美聯授予國際銀獎藝術家榮譽稱號。
代表個人繪畫風格的油畫作品前後選入《中國當代美術書法名人名作博覽》、《中日現代美術通鑒》、《百年中韓書畫名家大師精品大典》、《中國美術選集》、《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油畫《花溪》榮獲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五十年研討會一等獎。
現為中國內蒙古美協會員,國際美術家聯合會預備會員,世界禪佛書畫家協會,世界禪文化聯誼會理事、國際美聯中韓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
朝 魯:(公元1948~今),蒙古族;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呼和浩特市畜牧副食品局畜牧科長。
由其獨著和合著的,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著作有:《呼和浩特市綜合農業區劃》、《呼和浩特市畜牧業區劃》、《呼和浩特市草地資源調查》、《呼和浩特市農牧業品種資源》、《呼和浩特市人口增長與副食品供應研究》、《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年--呼和浩特市畜牧業成就輝煌》等主要作品。
其參與的《綜合農業區劃》和《畜牧業區劃》,獲國家農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自治區一等獎和市長特別獎,《內蒙古草地資源調查及其開發利用研究項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呼和浩特市畜牧業「14213工程」項目》獲市長特別獎。
朝 魯:(公元1954~今),蒙古族;內蒙古察右後旗人。四子王旗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局長。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四號王旗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7~1983年在四子王旗第一小學任教;1984~1987年在四號王旗委組織部任幹事;1988~1990年在四號王斌勞動人事局任副局長;1990~1993年在四子王旗老於局任局長;1994年3月~1999年3月在四號王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土地管理局任副局長,分管土地管理工作。
親自主持完成了烏蘭花鎮基準地價評估,全旗上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基本農田草牧場劃定、土地變更調查,清理整頓土地市場、烏鎮城鎮地籍調查,全旗「國有土地使用證」和「宋體建設用地使用證」登記發證和檔案升級達標等七大項基礎工作,為加強土地管理奠定了科學依據。
其參與的《烏鎮地價評估》項目獲國土資源部優秀成果二等獎、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身鎮地清調查》經區盟驗收達國家資源部優秀等級,《檔案管理》晉升為自治區二級。
1998年主持全局工作期間,局被評為自治區環境保護先進集體,被盟行署評為完成土地管理工作目標突出單位。1997年被評為全攻民族團結先進個人。
朝 克:(公元1958~今),鄂溫克族,全名杜拉爾·敖斯爾·朝克;內蒙古呼倫貝爾盟人。中國社會科學字民族研究所研究員,教授。
中央民族大學蒙語文學專業畢業,全國人大代表。
「敖斯爾」是他父親的名字,而「杜拉爾」則承襲了先祖的名字,這是鄂溫克人命名的傳統,希望後代有先祖一樣優良的品性。1958年,朝克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瀕臨著草原與森林的南屯鎮,在這片士地上,居住著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蒙、漢等多種民族。小時候,朝克在家裡說鄂溫克語,在學校講蒙語,漢語是他接觸較晚的一種語言,高中畢業時,才真正熟練掌握。
高中畢業後,朝克在當地的牧場度過了幾年的知青生活。1978年2月,朝克參加了文革結束後的第一次高考,考入了中央民族學院蒙族語言文學系學習。從大學三年級開始,朝克就迷上了語言學,在閱讀了一些語言學著作之後,他隱約地感到,自己從小就講的那幾種民族語言,似乎蘊含著無限的奧妙,從此北方各民族語言成了吸引他不斷探尋的神秘領地。
大學畢業時,他的論文《鄂溫克語的語言結構》,被中國社會科學院看中,朝克成為其下屬的民族研究所的成員之一。1988年,朝克通過了日本國費生的考試,進入東京外國語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課程。在日本的短短兩年時間里,他除了按期完成博士生眾多的課程之外,還用日文撰寫了十篇學術論文,出版了兩本專著,並利用空餘時間在日本十六所大學開辦專題講座。
在被問到為什麼會取得如此多的學術成就時,朝克打趣說,「這可能是我們家族的遺傳基因比較好,因為我們一家子就出了四個博士。」除他之外,朝克的妹妹卡麗娜是中國民族大學的人類學博士,弟弟朝格查是日本千葉大學文字博士,妻子汪麗珍(滿族)是中國民族大學的文字博士。
談到自己的專業和人大代表職責時,朝克說,語言研究和人大代表的工作之間並不產生矛盾。當然作為共和國的一名人民代表,為履行人大代表的義務和責任,經常參加各種會議和視察活動,確實佔用了不少從事研究工作的時間。但每當想起為國家的強盛、為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為內蒙古地區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自己一點貢獻的時候,他就會感到由衷的欣慰。
朝克在全國人代會上提交了有關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以及提高科研人員待遇的議案。
朝鴻男:(公元1960~今),北京人。著名商業美術家。
1989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1998年獲日本築波大學美術系碩士學位。現為中國大地畫會常務理事、中國華僑文學藝術協會常務理事。
近年來遠涉川藏高原,近赴晉冀大地,漫遊於高山大海之間,以激情和汗水創作出鄉土氣息濃郁的繪畫作品,其藝術上追求返樸歸真的理想境界,其風格上主張中西文化的溝通,強調把西洋畫的光影效果融合在中國畫的書法線條之中,力求使作品達到真實,感人的藝術效果。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級大型美展,在報刊雜志發表作品一百六十餘幅,另外作品遠銷海外。
1993年,中央電視台專門為朝鴻拍攝了專題藝術片《大地之旅》並向海外播出。其名字被編入《中國當代詩書人才博覽》、《中國藝術精品展圖錄》等多種辭書。1993年2月,北京藍天出版社出版《朝鴻速寫集》向國內外發行,受到美術界的肯定和好評。
1996年《晚禱》獲日本柏市美術展大獎。作品潤格:每平方尺800~1000元人民幣。
朝 魯:(公元1967~今),蒙古族;內蒙古鎮黃旗人,內蒙古自治區銀黃旗財政局副局長
內蒙古自治區鑲黃旗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0年9月在旗財政局參加工作,1990年9月~1993年10月在會計事務股任科長,1993年10月一1996年2月任會計股股長,其中1995年5月~1996年2月兼任農財股股長,1996年2月至今擔任財政局副局長職務。1998年12月開始在哈音哈日瓦蘇木掛職任副書記,哈登蘇木嘎查黨支部副書記。
曾經被評為全區、全盟財政系統先進個人,全旗優秀職工,1998年5月~8月參加全盟中青年後備幹部培訓班學習,被評為優秀學員。
7. 神七的資料
[編輯本段]「神七」簡介
宇航員:劉伯明,景海鵬,翟志剛。
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火箭系統總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於「神舟」六號著陸後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可能將會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後到2008年。與「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不同的是,「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艙外航天服和氣閘艙。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閘艙和艙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號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8分鍾。
[編輯本段]【飛船簡介】
王兆耀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受「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部的委託宣布: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直接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屆時中國的航天員將首次出艙來進行太空行走。當前,氣閘艙等核心技術難關已被攻克,整個飛船已進入綜合測試階段,用於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火箭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全箭總裝。據悉,「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加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宇航員的生命! 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裡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裡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後航天員在水池裡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慶偉表示,未來的神舟七號飛船,不會是神舟六號的簡單重復,突破許多關鍵技術。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仍然是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此前這種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六艘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目前新一枚運載火箭元器件的采購與生產已經展開,火箭總設計師荊木春說,這一次他們將採用質量更高的元器件。針對前幾發火箭的飛行情況,科研人員還將對這枚火箭進行局部改進,來進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們還考慮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攝像頭。
從神舟七號開始,我國進入載人航天二期工程。在這一階段里,將陸續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等科學目標。整個二期工程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由長二F火箭擔任。
【細節信息】
航天員像開飛機一樣駕駛「神七」
中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說,「神七」三名航天員13日先後進行開關艙門、穿脫壓力服、穿艙、抽取冷凝水四大項「在軌干擾力」實驗,結果表明航天員較大幅度動作對飛船姿態影響微小,飛船姿態保持良好。飛行在太空中的航天員費俊龍獲知結果後,第二天就在飛船上連續做了4個前滾翻。張柏楠說,這是航天員自己在游戲,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間飛行結果表明,從剛升空到准備返回,費俊龍和聶海勝任何時間都能正確發出指令、准確控制各種設備,艙門開關等動作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張柏楠介紹說,有了這次實驗的基礎,「神七」將安排航天員「像駕駛飛機一樣駕駛飛船」!
電腦學家田江宇曾說過:「神七」里的成員在太空行走成功後相當於中國立刻前進了幾年.
戚發軔院士認為,人上天不是旅遊,是完成對空間環境的研究、開發、利用。以前楊利偉只是第一步去試一試,要想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多人多天,比方說要去組裝一個空間站或者修理一個衛星,人就得出艙,出艙起碼得兩個人。以後要去空間站坐運輸工具去,要對空間站進行對接,打開門以後把裡面的人接出來。從國外來講,他們花了很多次的試驗來做這個事情,現在按照我們的計劃,「神七」希望人能夠出艙,老百姓的話叫空間行走。「當然出了艙還有離艙多遠?也可以離得近一點兒,也可以離得遠一點兒。」戚發軔院士說,下一步我國就要解決交會對接,交會對接起碼得有3個人。所以我們飛船要有這個能力:3個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時候可以帶300公斤的東西,回來的時候可以帶一百公斤的東西。假如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試兩人多天,那我們下次就出艙了。戚發軔院士認為,將要出艙的「神七」必須在神舟六號的基礎上解決兩個比較大的問題。現在航天員有一個密封艙,在這個艙里穿航天服。離開這個艙就沒有了空氣,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須能供給氧氣。第二是沒有溫度控制時,航天服能保證他正常的溫度,所以這個航天服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密封艙,這方面挺復雜的。更高級的航天服還可以裝上發動機,一點火就走了,相當於一個小飛船一樣,要出艙得具備這幾個條件。戚發軔院士說,將來我們船上要有一個氣閘艙,人穿好航天服進去,把門關上,把外面的門打開出去,假如一打開門氣就放光了,所以有一個氣閘艙。「我只是說兩個主要的,作為航天員有一個艙外的航天服,作為我們的飛船來講,必須得有一個氣閘艙,要保證原來的艙里一定有一個大氣壓。」
【「神七」日誌】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國成功實施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
第一日 9月25日
17時30分:航天員出征儀式。胡錦濤來到航天員公寓問天閣,親切看望執行飛行任務的3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並為他們壯行。
18時許:三名航天員抵達發射場。確認技術狀態後,航天員先後進入神七返回艙。
18時35分許:翟志剛開始用指揮棒嘗試操作。
21時09分許:神舟七號發射進入1分鍾准備,擺桿全部打開。
21時09分許:火箭點火
21時10分:神舟七號飛船升空
點火第120秒 火箭拋掉逃逸塔
點火第159秒 火箭一二級分離成功
點火第200秒,整流罩分離
點火第500秒,二級火箭關機
點火第583秒時,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
21時22分許:航天員報告:太陽帆板展開,身體感覺良好。
21時30分許: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宣布:飛船正常入軌。
21時32分許: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
22時07分:神七升空後第一次在軌和出艙活動空間環境預報:空間環境平靜,對飛船的在軌運行是安全的。
23時19分許:在神舟七號飛船飛行第二圈過程中,航天員翟志剛首次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開展工作。
第二日 9月26日
4時04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變軌,由橢圓軌道變成近圓軌道。
10時20分許:航天員開始組裝測試艙外航天服。
12時0分36秒至8分46秒:遠望六號船首次精確測控神七飛船。
12時47分至12時59分:神七飛船成功穿越南大西洋異常區域。
21時47分許:「飛天」和「海鷹」兩套艙外航天服均組裝完成
21時59分許: 航天員翟志剛與飛控中心試驗天地對話。
22時25分許,航天員開始穿個人裝備
23時36分許:翟志剛著中國自主研發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在太空首次亮相。
第三日 9月27日
13時57分許:返回艙艙門關閉,航天員開始進行出艙前准備工作。
15時30分許:艙外服氣密性檢查正常,氣壓閥檢查正常。
15時48分許:指控中心批准軌道艙開始泄壓。神七軌道艙開始進行第一次泄壓。
14時許:神七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決定:翟志剛為出艙航天員,劉伯明在軌道艙支持配合翟志剛出艙,景海鵬值守返回艙。
16時17分許:神舟七號和北京飛控中心對話,飛船運行正常,航天員表示感覺良好,航天員吸氧排氮結束。
16時22分許:航天員穿好艙外航天服。
16時24分許:出艙活動重要步驟均已結束。航天員吸氧排氮、泄壓工作準備完畢。
16時26分許:軌道艙開始第二次泄壓,當艙內氣壓降至2千帕時可滿足航天員出艙條件。
16時39分許:在劉伯明、景海鵬的協助和配合下,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航天員翟志剛順利出艙,實施中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16時48分,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開始。
16時58分: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發出指令:「神舟七號,返回到軌道艙」。
16時59分許:翟志剛進入軌道艙,並完全關閉軌道艙艙門,完成太空行走。
15時01分許:軌道艙關閉正常。
18時32分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與神七航天員進行天地通話。
19時24分:神舟七號飛船飛行到第31圈時,成功釋放伴飛小衛星。這是中國首次在航天器上開展微小衛星伴隨飛行試驗。
20時16分許:伴飛衛星完成對神舟七號的20分鍾拍照,圖像十分清晰。
21時45分:神舟七號上的三位航天員與家人進行天地通話。
第四日 9月28日
11時06分許,航天員換好艙內航天服。
11時16分許,三名航天員穿艙內壓力服,做返回准備。返回控制數據將注入飛船。
11時46分許,返回控制數據已注入飛船。
12時51分許,神舟七號返回艙艙門關閉,神七返回階段開始。
15時26分許,擔任搜救回收神七飛船任務的車隊已從四子王旗烏蘭花鎮出發,正在向主著陸場進發。
15時59分許,四子王旗主著陸區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大小路口均有執勤人員把守,嚴禁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
16時22分許,主著陸場地面搜救分隊正向飛船理論落點開進。
16時41分許,各測控站點進入神七飛船返回跟蹤的10分鍾准備。
16時44分許,北京飛控中心發出飛船調姿指令。飛船一次調姿到位。
16時51分許,北京飛控中心宣布飛船進入正常返回軌道
17時02分許,主著陸場六架搜救直升機全部起飛
17時06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向各測控點發出落點預告
17時12分許,推進艙和返回艙成功飛離
17時17分許,搜救直升機到達指定空域待命
17時20分許,神舟七號飛船飛入中國上空
17時20分許,返回艙降落傘打開
17時21分許,飛船進入黑障區,與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暫時中斷。
17時22分許,飛船進入主著陸場上空
17時24分許,飛船飛出黑障區
17時25分許,搜救人員在直升機內舉牌提示:搜救開始。
17時25分許,三名航天員向地面通報感覺良好
17時36分許,神舟七號完成載人航天任務,返回艙順利著陸。
18時22分許,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出艙
18時23分許,航天員劉伯明、景海鵬成功出艙
8. 葛根塔拉草原遊玩攻略
葛根塔拉草原遊玩攻略
葛根塔拉草原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是海內外知名的草原旅遊景點,也是“神州飛船”的降落地。
景點詳情
葛根塔拉草原,蒙古語意為“避暑勝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內,距呼和浩特市128㎞,距四子王旗政府所在地烏蘭花鎮30㎞,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和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和國家旅遊局和自治區投資興建的草原旅遊景點。
在這里,遊人可以觀賞到美麗的草原風光,領略大自然之美, 到牧民家作客,了解塞北草原的民俗風情;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策馬賓士或騎乘高大的駱駝緩緩漫遊,還可觀賞到蒙古式摔跤和賽馬表演。每到夜晚遊人還可圍著篝火欣賞民族歌舞晚會,歡歌共舞。葛根塔拉草原接待條件上乘,是海內外知名的草原旅遊景點。也是“神州飛船”的降落地。
葛根塔拉草原每當夏秋之季,這里藍天白雲,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牛羊追逐,氣候宜人,自然風景奇特,是中外遊客理想的觀光旅遊、休閑避暑勝地。
現旅遊區設有接待包5項,現代住宿包48項;豪華戰車式住宿包36項,傳統住宿包210項,擁有1200㎡裝修典雅的遊客中心一處,可同時容納1000人就餐的`大型宴會廳一處,面積不同的大小接待餐廳近50處;景區內桑拿、舞廳、酒吧、購物、停車場、電視、電話、醫療、保衛、投訴、咨詢、游樂場所、大型那達慕會場等設備齊全,服務周到。
葛根塔拉草原旅遊區開展有騎馬、坐勒勒車、摔跤、套馬、射箭、訪牧民、篝火晚會、民族歌舞表演、蒙古族婚禮表演等多項特色旅遊活動項目。同時,每年農歷五月十三,這里的草原人民都會舉行蒙古族傳統的祭敖包活動,每年公歷7月25日 ~ 7月31日是每年一屆的內蒙古旅遊那達慕盛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5屆。
此外,中國東方歌舞團和蒙古國、韓國歌舞團也曾前來景區演出,為景區增加了光彩,提高了景區的知名度。
草原特色
葛根塔拉草原每當夏秋之季,這里藍天白雲,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牛羊追逐,氣候宜人,自然風景奇特,是中外遊客理想的觀光旅遊、休閑避暑勝地。
現旅遊區設有接待包5項,現代住宿包48項;豪華戰車式住宿包36項,傳統住宿包210項,擁有1200㎡裝修典雅的遊客中心一處,可同時容納1000人就餐的大型宴會廳一處,面積不同的大小接待餐廳近50處;景區內桑拿、舞廳、酒吧、購物、停車場、電視、電話、醫療、保衛、投訴、咨詢、游樂場所、大型那達慕會場等設備齊全,服務周到。
葛根塔拉草原旅遊區開展有騎馬、坐勒勒車、摔跤、套馬、射箭、訪牧民、篝火晚會、民族歌舞表演、蒙古族婚禮表演等多項特色旅遊活動項目。同時,每年農歷五月十三,
這里的草原人民都會舉行蒙古族傳統的祭敖包活動,每年公歷7月25日 ~ 7月31日是每年一屆的內蒙古旅遊那達慕盛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5屆。
草原旅遊
為進一步擴大旅遊景區規模,豐富旅遊活動內容,提高旅遊景區的文化內涵,該景區正在規劃進行擴建。其中一期工程中國北方旅遊牧園已於2002年08月06日建成投入使用,園內建有來自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四省區居住在草原上的維吾爾、烏孜別克、哈薩克等13個游牧民族各具特色的居所,並有本民族人員入住,長期展示各民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和民族風情,為中外遊客提供了新的旅遊內容。
格根達拉草原旅遊區先後接待過喬石、尉健行、李嵐清、秦基偉、布赫、成思危、陳俊生、李鐵映、烏雲其木格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外一些政府高級官員和知名人士,也對此旅遊區予以好評。
此外,中國東方歌舞團和蒙古國、韓國歌舞團也曾前來景區演出,為景區增加了光彩,提高了景區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