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綠楊芳草長亭路
1.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這是半首詞,用來描寫年輕夫婦別離後相思之苦,絲絲哀怨無人訴說。
【釋義】楊柳依依長亭畔,最是離人別離時,楊柳、芳草、長亭、遠去的道路,每個場景都是離別詩歌最常見的;年少的人兒總以為事業為重,容易拋家棄子遠去他方。我睡到五更天被鍾聲驚醒來卻發現一人獨擁錦被,孤苦無所依託。三月花開,春雨霏霏,我卻在花前雨中思念那人,何時才歸來?
這是一首宋代著名詞人晏殊《木蘭花·玉樓春》中的一部分,全詞如下:
木蘭花 玉樓春
綠楊芳草長亭路。[1]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鍾。[2]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3]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4]
【注釋】:
[1]長亭:古代十里建一長亭,供送別、休息用。
[2]五更鍾:天快亮時敲響的鍾聲。
[3]一寸:指心。
[4]天涯地角:指天地盡頭。
【賞析】這首詞以閨中少婦的口吻,極寫相思之苦。開篇從「綠楊芳草」連及告別的「長亭」和離人遠去之「路」,於是,便產生了因年少無知而把離別看得過於輕易的怨悔之情。「樓頭殘夢」兩句就是這種情感的升華,它形象具體,色彩明艷,音韻鏗鏘,對句工整,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廣闊藝術空間。五更時的鍾聲傳來耳際,三月的細雨敲打著,花片飄落大地,還有傾吐「離恨」的喁喁絮語。下片,緊接著便是這「絮語」的詩化。雖然這「絮語」近似嘮叨,但聽之悅耳動心,因為所有這一切都出自一個少婦的內心深處。詞人善於把一般人心中所有但又難以形諸筆墨的感受和盤托出,同時又蘊藉風流,恰到好處。詞中多用對偶,新巧工整,富有畫意詩情。
2. 律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誰能告訴我這句話的意思
律楊芳草長亭路,(「律楊」=整齊排列的楊樹;「芳草」=花草;「長亭路」=漫長的郊路,「亭」=古時近城的驛站;) 》 》 》 》 》
年少拋人容易去,(「年少」=年輕,年輕時,少年;「拋人」=離開她;「容易」=輕松,無所謂;「去」=走) 》 》 》 》 》
樓頭殘夢五更鍾,(「樓頭」=頂樓,最高層;「殘夢」=夢做到一半就醒了;「五更鍾」=時間,天還沒亮) 》 》 》 》 》
花底離愁三月雨。(「花底」=女人的臉,眼睛下面那一半;「離愁」=離愁;「三月雨」=流眼淚,淚流滿面,像三月的雨般迷朦) 》 》 》 》 》
就是講男人不辭而別,女人哭斷腸。
3.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這是半首詞,用來描寫年輕夫婦別離後相思之苦,絲絲哀怨無人訴說。
【釋義】楊柳依依長亭畔,最是離人別離時,楊柳、芳草、長亭、遠去的道路,每個場景都是離別詩歌最常見的;年少的人兒總以為事業為重,容易拋家棄子遠去他方。我睡到五更天被鍾聲驚醒來卻發現一人獨擁錦被,孤苦無所依託。三月花開,春雨霏霏,我卻在花前雨中思念那人,何時才歸來?
這是一首宋代著名詞人晏殊《木蘭花·玉樓春》中的一部分,全詞如下:
木蘭花 玉樓春
綠楊芳草長亭路。[1]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鍾。[2]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3]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4]
【注釋】:
[1]長亭:古代十里建一長亭,供送別、休息用。
[2]五更鍾:天快亮時敲響的鍾聲。
[3]一寸:指心。
[4]天涯地角:指天地盡頭。
【賞析】這首詞以閨中少婦的口吻,極寫相思之苦。開篇從「綠楊芳草」連及告別的「長亭」和離人遠去之「路」,於是,便產生了因年少無知而把離別看得過於輕易的怨悔之情。「樓頭殘夢」兩句就是這種情感的升華,它形象具體,色彩明艷,音韻鏗鏘,對句工整,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廣闊藝術空間。五更時的鍾聲傳來耳際,三月的細雨敲打著,花片飄落大地,還有傾吐「離恨」的喁喁絮語。下片,緊接著便是這「絮語」的詩化。雖然這「絮語」近似嘮叨,但聽之悅耳動心,因為所有這一切都出自一個少婦的內心深處。詞人善於把一般人心中所有但又難以形諸筆墨的感受和盤托出,同時又蘊藉風流,恰到好處。詞中多用對偶,新巧工整,富有畫意詩情。
關於晏殊(991-1055),字同叔, 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名臣皆出其門下。卒謚元獻。他一生富貴優游,所作多吟成於舞榭歌台、
花前月下,而筆調閑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時詞壇耆宿。《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
二句,傳誦頗廣。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4.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
宋 晏殊《木蘭花·玉樓春》
綠楊芳草長亭路。[1]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鍾。[2]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3]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4]
【注釋】:
[1]長亭:古代十里建一長亭,供送別、休息用。
[2]五更鍾:天快亮時敲響的鍾聲。
[3]一寸:指心。
[4]天涯地角:指天地盡頭。
【賞析】
這首詞以閨中少婦的口吻,極寫相思之苦。開篇從「綠楊芳草」連及告別的「長亭」和離人遠去之「路」,於是,便產生了因年少無知而把離別看得過於輕易的怨悔之情。「樓頭殘夢」兩句就是這種情感的升華,它形象具體,色彩明艷,音韻鏗鏘,對句工整,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廣闊藝術空間。五更時的鍾聲傳來耳際,三月的細雨敲打著,花片飄落大地,還有傾吐「離恨」的喁喁絮語。下片,緊接著便是這「絮語」的詩化。雖然這「絮語」近似嘮叨,但聽之悅耳動心,因為所有這一切都出自一個少婦的內心深處。詞人善於把一般人心中所有但又難以形諸筆墨的感受和盤托出,同時又蘊藉風流,恰到好處。詞中多用對偶,新巧工整,富有畫意詩情。
請採納!
5.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綠楊垂柳、芳草萋萋的長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侶輕易地拋下我就登程遠去。樓頭的鍾聲驚醒了五更的殘夢,心頭的離愁就像灑在花底的三月春雨。這句話出自宋朝晏殊的《玉樓春·春恨》。
《玉樓春·春恨》
【作者】晏殊【朝代】宋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白話翻譯:
在綠楊垂柳、芳草萋萋的長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侶輕易地拋下我就登程遠去。
樓頭的鍾聲驚醒了五更的殘夢,心頭的離愁就像灑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無情人哪裡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惱,一寸相思愁緒竟化作了萬縷千絲。
天涯地角再遠也有窮盡終了那一天,只有懷人的愁思卻是無限綿長、沒有盡期啊。
(5)木蘭花綠楊芳草長亭路擴展閱讀
此詞描寫送別時依依難舍的心情和離別後無窮無盡的離愁,抒寫了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託了作者從有感於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後的落寞等心情生發出來的感慨。
上片寫春景春恨,「樓頭殘夢」一聯,「五更鍾」「三月雨」言懷人之時、懷人之景,「殘夢」「離情」言懷人之情,二句屬對精工,情景交融。過片深進一層,從無情立筆,反襯出多情的惱人,並將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為千萬縷。
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妙在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全詞感情真摯,情調凄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展示出迷人的藝術魅力。
6. 求晏殊的《木蘭花》的譯文: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等等
木蘭花 [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地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注釋] [長亭]秦漢時每隔十里建一亭,故稱十里長亭,供行人休憩餞別之處。[容易]輕易、隨便。[一寸]指心、心緒。[窮]窮盡、終了。
[譯文]
綠色的楊樹,如茵的芳草,映照著大路通往長亭。在長亭之上,那位少年狠心離我而去。從此後,我孤苦伶仃,深夜難眠,深夜殘夢時尚聽到五更的鍾聲。在花前,暮春三月的陰雨,使我的離愁更深更濃。哎,無情人不像多情人這樣苦痛,那一寸寸芳心,彷彿千絲萬縷。大地盡管遠,也會有盡頭,而我的相思卻連綿無絕期。
[詞譜]
[簡要評析]
本詞寫閨怨,表現思婦刻骨相思之情。刻畫出一位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女子形象。上片首句寫景,點明離別的時地。上片首句寫景,點明離別的時地。時間是綠楊依依的春天。地點是長亭。次句敘事,寫男子對離別的輕率態度。反托出女子的多情。後二句用互文見義之法描寫情人離去後的相思之苦。夜裡失眠,剛入夢境又被「五更鍾」驚破,連個好夢都做不成。白晝觀花,又飄灑著蒙蒙細雨。以鍾聲驚夢況其神經衰弱,狀其相思之深,以「三月雨」烘托心情之暗淡,離愁之深廣,情境俱觀。下片兩用反語,前二句先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埋怨對方的無情,反襯自己的多情。「一寸」句暗用李商隱「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句意而尤精煉凝重。「千萬縷」說愁之多而無緒。後兩句則是用具體比喻來證明愁之無有終結。兩個比喻,一說愁多,一說愁長,化抽象為具象,意蘊豐富而生動形象。最後兩句「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以極其深切的情感抒發相思的無限與永恆。在「詠嘆」相思無盡的同時,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離愁有多濃可謂天長地久終有時,此恨恨綿綿無絕期。
7. 木蘭花詩
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
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鉤?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
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
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
秋晚蒓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
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
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
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1.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1 【宋·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2,筍柱鞦韆游女並3。芳洲拾翠暮忘歸4,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雲去後遙山暝5,已放笙歌池院靜6。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2.木蘭花 【宋·錢惟演】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3.木蘭花 【宋·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4.木蘭花 【宋·晏殊】
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5.木蘭花 【宋·晏殊】
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琤琮,入破五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後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6.木蘭花 【宋·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7.木蘭花·戲林推 【宋·劉克庄】
年年躍馬長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錢換酒日無何,紅燭呼盧宵不寐。
易挑錦婦機中字,難得玉人心下事。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
8.木蘭花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9.木蘭花 【宋·晏殊】
玉樓朱閣橫金鎖,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間斜月兩眉愁,簾外落花雙淚墮。
朝雲聚散真無那,百歲相看能幾個?別來將為不牽情,萬轉千回思想過。
10.木蘭花 【宋·晏幾道】
小蓮未解論心素,狂似鈿箏弦底柱。臉邊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殘人慾去。
舊時家近章台住,盡日東風吹柳絮。生憎繁杏綠陰時,正礙粉牆偷眼覷。
8. 描寫「木蘭花」的詩句有哪些
木蘭花 【宋·宋祁】
木蘭花 【宋·錢惟演】
木蘭花 【宋·晏殊】
木蘭花 【宋·歐陽修】內
木蘭花·戲林推容 【宋·劉克庄】
9. 請問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是什麼意思,
這是半首詞,用來描寫年輕夫婦別離後相思之苦,絲絲哀怨無人訴說。
【釋義】楊柳依依長亭畔,最是離人別離時,楊柳、芳草、長亭、遠去的道路,每個場景都是離別詩歌最常見的;年少的人兒總以為事業為重,容易拋家棄子遠去他方。我睡到五更天被鍾聲驚醒來卻發現一人獨擁錦被,孤苦無所依託。三月花開,春雨霏霏,我卻在花前雨中思念那人,何時才歸來?
這是一首宋代著名詞人晏殊《木蘭花·玉樓春》中的一部分,全詞如下:
木蘭花 玉樓春
綠楊芳草長亭路。[1]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鍾。[2]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3]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4]
【注釋】:
[1]長亭:古代十里建一長亭,供送別、休息用。
[2]五更鍾:天快亮時敲響的鍾聲。
[3]一寸:指心。
[4]天涯地角:指天地盡頭。
【賞析】這首詞以閨中少婦的口吻,極寫相思之苦。開篇從「綠楊芳草」連及告別的「長亭」和離人遠去之「路」,於是,便產生了因年少無知而把離別看得過於輕易的怨悔之情。「樓頭殘夢」兩句就是這種情感的升華,它形象具體,色彩明艷,音韻鏗鏘,對句工整,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如夢如幻的廣闊藝術空間。五更時的鍾聲傳來耳際,三月的細雨敲打著,花片飄落大地,還有傾吐「離恨」的喁喁絮語。下片,緊接著便是這「絮語」的詩化。雖然這「絮語」近似嘮叨,但聽之悅耳動心,因為所有這一切都出自一個少婦的內心深處。詞人善於把一般人心中所有但又難以形諸筆墨的感受和盤托出,同時又蘊藉風流,恰到好處。詞中多用對偶,新巧工整,富有畫意詩情。
10. 木蘭花·綠楊芳草長亭路詩詞
木蘭花·綠楊芳草長亭路
作者: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①,年少拋人容易去②。樓頭殘夢五更鍾③,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④。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注釋
①長亭路:送別的路。古代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白帖》)。
②年少拋人:人被年少所拋棄,言人由年少變為年老。
③五更鍾、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時候。
④一寸:指心。千萬縷:指相思愁緒。
翻譯
離別的道路上已見楊柳青青、芳草萋萋。青春年華最容易拋人而去。好夢驚醒時,樓頭正響起五更的鍾聲,三月的雨使花底落紅點點,惹人離愁難禁。
無情人不會像多情人那樣痛苦,我一寸心竟化作相思愁緒千絲萬縷。天涯地角雖然遙遠,也終有到頭的時候,只有這相思呵,竟無窮無盡、無時無處不在。
賞析
此詞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託了作者從有感於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後的落寞等心情生發出來的感慨。這闋詞實質性的東西是不多的。通篇也就只「年少拋人容易去」而已。因此,這也就是他這篇詞的主題思想。
上片首句寫景,時間是綠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在古道長亭,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年少」句敘述臨行之際,閨女空自淚眼相看,無語凝咽,而「年少」的他卻輕易地棄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婦的」所歡「,也即「戀人」,實際上,本詞寫思婦閨怨,用的是「婦人語」。
「樓頭」兩句,把思婦的思念之意生動地描繪出來,從相反方面說明「拋人去」者的薄情。白晝逝去,黑夜降臨,她轉輾反側,很久之後才悠悠進入睡鄉,但很快就被五更鍾聲驚破了殘夢,使她重又陷入無邊的失望;窗外,飄灑著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帶著離愁紛紛落下。「殘夢」和「落花」在這里都是用來曲折地抒發懷人之情,語言工緻勻稱。
下片用反語,先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繼而以具體比喻從反面來說明。「無情」兩句,用反語以加強語意。先說無情則無煩惱,因此多情還不如無情,從而反托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深衷;「一寸」指心,柳絲縷縷,拂水飄綿,最識離懷別苦。兩句意思是說,無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絲萬縷,蘊含著千愁萬恨。詞意來自李煜「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
末兩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盡頭,故雲「有窮時」。然而,別離之後的相思之情,卻是無窮無盡的,正所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里通過比較來體現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對於那個薄倖年少,卻毫無埋怨之語。《蓼園詞選》贊曰:「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