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
『壹』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這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減字木蘭花 年代:【宋】 作者:【秦觀】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 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 困依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注釋 這是寫一個獨處女子,在困人的春天思念遠方情人的離愁別恨至深的詞。詞的上片「天涯」二句,首句「天涯」就距離寫遊子之遠、彼此分離天各一方,「舊恨」就時間寫分手之後,別愁離恨之長。詞篇本事,就此揭示了出來。次句,「人不問」,寫無人對語,獨居高樓,本夠凄涼,有誰關心慰問,即連同情的人都沒有,故「獨自凄涼」,即分外感覺到凄涼難堪了。這里「人不問」之人,當指為其朝思暮想遠在「天涯」之人。其人「不問」,可知音信不通,相思難寄,這就必然加重了她對遠方情人的思念更加迫切,相見的慾望更加強烈。「欲見」兩句,寫女子在百無聊賴愁苦之極,只好用燃香數刻來耗費時間。「欲見」寫懷情人之切,「回腸」寫內心之痛,用形狀回環如篆的盤香,形容恰如人的回腸百轉。「斷盡」,指炷一根根斷盡。這里用以突出女子柔腸寸斷,即「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強烈感受。香斷煙消,也是形容時間流逝、愁悶未散,女子的願望終於煙霧一樣虛幻。總之,這兩句極寫其相思懷人的愁苦。 過片從一年四季寫愁。「黛蛾」兩句寫這位女子從冬到春愁眉難展的情狀。由於別恨難消,故存於心頭而現於眉梢,以致常是愁眉緊鎖,盡管春天來臨,「東風」勁吹,具有神奇偉大的東風,吹綠了大地江岸,吹開了百花吐艷。但無論怎樣吹拂,也吹不展她的一雙愁眉,這就深刻地揭示出在「長斂」、「不展」背後其愁恨的深重。此句構思特妙,它和辛詞《鷓鴣天》「春風不染白發須」同一機杼,都可說是文藝美學上無理而妙的寫法。即通過這種似乎無理的描寫,卻更深刻地表達了人的情思,給人以無窮的韻味。歇拍「困倚」二句,寫她從夏到秋守傍高樓,默默無語地目視一群群大雁消失在遙遠的天邊,渴望著有遠人錦書的到來,但她憑著自己有多少次失望的經驗,明知那畢竟是縹緲無憑的幻想,即使倚遍危樓,也依然是天涯離恨。因此在她眼裡,那遠去飛鴻組成的「人」字飛翔,實際上都可說是一個個巨大的「愁」字而已。這就是俗話說的「情人眼裡出西施」。因為她思念情人,見雁字倍增愁思,「人」字也就變成了「愁」字。因為人在激情強烈情況下,客觀景物在人的眼裡會改變情調色彩的。所以,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這話是言之有理的。
『貳』 減字木蘭花的詞
減字木蘭花·花
宋代:蘇軾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纖手裡。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
溫香熟美,醉慢雲鬟垂兩耳。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
譯文
黃金的花蕊開綻在紅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細的手裡。朦朧的月亮月光淡淡,時不時吹起微風來捲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風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聳的發髻垂到兩只耳朵下了。謝謝春姑娘的巧奪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紅艷,更像是美人肌膚透出的紅。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作者:李清照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賞析
這首詞作於建中靖國年間,其時詞人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摯著。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個側面,顯示她放縱恣肆的獨特個性。
減字木蘭花
[宋] 黃庭堅
新年何許春光漏。小院閉門風日透。酥花入坐頗欺梅,雪絮因風全是柳。使君落筆春詞就。應喚歌檀催舞袖。得開眉處且開眉,人世可能金石壽。
『叄』 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的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北宋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邗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曾任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政治上傾向於舊黨,被目為元祐黨人,紹聖(宋哲宗年號,公元1094—1098年)後貶謫。文辭為蘇軾所賞識,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詩詞,詞多寫男女情愛,也頗有感傷身世之作,風格委婉含蓄,清麗雅淡。詩風與詞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長短句》(又名《淮海詞》)。
『肆』 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的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⑴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⑵。
黛蛾長斂⑶,任是春風吹不展。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伍』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減字木蘭花 秦觀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
1.詩歌中描繪了一位春天登樓遠眺思念歸人,心中滿懷離愁別恨的女子專形象。「天涯舊屬恨」、「獨自凄涼」寫出了女子的離愁別恨,而回腸寸斷,春風吹不展黛娥寫出愁苦之深,故「困倚危樓」。 2.情感上,兩詩都表現的是思婦登樓遠眺,盼望思念之人歸來,卻遲遲未歸的失望之深;表現手法上,都是以景襯情,將情感融入所寫景物中,「飛鴻」和「千帆」都是能令她高興的消息,但是缺讓她深深失望。(意對即可) |
『陸』 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的介紹
《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作品。此詞上片寫女子獨自凄涼,愁腸欲絕;下片寫百無聊賴的女主人公困倚危樓。全詞通體悲涼,可謂斷腸之吟,先著力寫內心,再著重寫外形,觸物興感,借物喻情,詞采清麗,筆法多變,細致入微地表現了女主人公深重的離愁,抒寫出一種深沉的怨憤激楚之情。詞中出語凝重,顯出沉鬱頓挫的風致,抑揚分明,有強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柒』 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的作品鑒賞
此詞寫一女子獨處懷人的苦悶情懷。上片寫女子獨自凄涼,愁腸欲絕;下片寫百無聊賴的女主人公困倚危樓。全詞先著力寫內心,再著重寫外形,觸物興感,借物喻情,詞采清麗,筆法多變,細致入微地表現了女主人公深重的離愁,抒寫出一種深沉的怨憤激楚之情。「天涯」點明所思遠隔,「舊恨」說明分離已久,四字寫出空間、時間的懸隔,為「獨知凄涼」張本。
獨居高樓,已是凄涼,而這種孤凄的處境與心情,竟連存問同情的人都沒有,就更覺得難堪了。「人」為泛指,也包括所思念的遠人,這兩句於傷離嗟獨中含有怨意。如此由情直入起筆頗陡峭。
「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是說要想了解她內心的痛苦嗎?請看金爐中寸寸斷盡的篆香!篆香,盤香,因其形狀回環如篆,故稱。盤香的形狀恰如人的回腸百轉,這里就近取譬,觸物興感,顯得自然渾成,不露痕跡。「斷盡」二字著意,突出了女主人公柔腸寸斷,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強烈感情狀態。這兩句哀怨傷感中寓有沉痛激憤之情。上片前兩句直抒怨情,後兩句借物喻情,筆法變化有致。
過片「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從內心轉到表情的描寫。人們的意念中,和煦的春風給萬物帶來生機,它能吹開含苞的花朵,展開細眉般的柳葉,似乎也應該吹展人的愁眉,但是這長斂的黛蛾,卻是任憑春風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見愁恨的深重。「任是」二字,著意強調,加強了愁恨的分量。這兩句的佳處是無理之妙。讀到這兩句,眼前便會浮現在拂面春風中雙眉緊鎖',脈脈含愁的女主人公形象。
結拍「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結拍兩句,點醒女主人公獨處高樓的處境和引起愁恨的原因。高樓騁望,見懷遠情殷,而「困倚」、「過盡」,則騁望之久,失望之深自見言外。舊有鴻雁傳書之說,仰觀飛鴻,自然會想到遠人的書信,但「過盡」飛鴻,卻盼不到來自天涯的音書。因此,這排列成行的「雁字」,困倚危樓的閨人眼中,便觸目成愁了。兩句意蘊與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詞「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相似,而秦觀的這兩句,主觀感情色彩更為濃烈。
此詞通體悲涼,可謂斷腸之吟,尤其上下片結句,皆愁極傷極之語,但並不顯得柔靡纖弱。詞中出語凝重,顯出沉鬱頓挫的風致,讀來愁腸百結,抑揚分明,有強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張炎《詞源》卷下評此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
『捌』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出自秦觀的哪首詞
出自秦觀的「減字木蘭花」
這首詞難理解的是第二句,
要連起來,
燃香時香灰層層段落,
就像回腸寸斷,表達主人公極度傷心。
『玖』 《減字木蘭花 》納蘭性德.的翻譯
翻譯:
相逢時你默默不語,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輕顫。容顏嬌羞而紅潤,鳳翹斜版插在你的鬟間。權
等到想要低聲喚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別人看見。想要一訴離愁,可你已轉過身去,只能拔下玉釵在回闌輕叩。
作品原文:
減字木蘭花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作品簡介: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這首詞描寫容若和他的青梅竹馬的表妹在皇宮里見面的情景。詞的上片側重靜態的刻畫,寫出了少女外貌的美麗動人。下片側重於動態的摩畫,將其一剎那間復雜嬌羞的心理表現的惟妙惟肖。全篇情景俱到,形神俱佳,生動感人,是詞人愛情詞的藝術高峰之一。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後改名為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詞風與李煜相似。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獨樹一幟,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輯有《全唐詩選》、《詞韻正略》。
『拾』 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
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原文: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譯文
遠隔天涯舊恨綿綿,凄凄涼涼孤獨度日無人問訊。要想知道我是如何愁腸百結,就像金爐中燃盡的篆香。
長眉總是緊鎖,任憑春風勁吹也不舒展。睏倦地倚靠高樓欄桿,看那高飛的雁行,字字都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