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張立晨荷花

張立晨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9-01 22:04:50

Ⅰ 問<曉雨含煙>此畫的相關資料,特別註明其意境

畫家張立辰的《曉雨含煙》以特殊水墨技法揮寫荷枝荷葉,使畫面似形似影,荷花更顯嬌嫩,可以使人在煙雨蒙蒙的含蓄景象中去發覺特有的迷人美感。
《映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應該是對荷花最貼切的寫照吧。這幅潘天壽作品《映日》以濃重的墨色與紅花相襯就更能體現出這句詩的意韻了。通常,荷花給人以一種謙謙君子的感覺,而這幅《映日》所具有的更是一種力度的美。這幅畫一改普遍的構圖,將荷花置於左上方邊緣部分,雖然占的位置不大,但墨色濃重,線條強勁,與畫幅右下方水墨淋漓的大片荷葉形成構圖上的平衡。與之相對應的,右下角一小塊赭黃的地面與紅荷也構成斜對角線的構圖,產生向畫外展開的張力。縱觀全圖,一種空曠、自由的感覺油然而生,使人為之一震,驚嘆於那朵出水芙蓉所特有的含蓄的美與世無爭或者是別一種更高的境界。潘天壽常用映日荷花來表現他對西湖的熱愛,寄託對家鄉風土的濃厚感情。無論是筆畫的還是指畫的荷花,都已成為有目共賞的珍品。
《山色空濛雨亦奇》既有宋畫的嚴謹精湛,又有元畫的輕快悠然,具備水彩畫之秀潤的同時又兼具版畫的純凈與明快的裝飾美感。以境取勝,除注重實景的描繪外,注入感人的空間意象,將感情自然融化於山水畫中,創造出一種前無古人的獨特畫境,樹影班駁處又可以見到油畫的筆觸,「老樹繁枝,筆筆有力,或蒼老、或挺秀,繁而不亂,加強了畫境的深邃感,而不蕪雜。山石的皴筆或繁或簡,堅挺朴質,不泥古,有深厚的傳統技巧,更重視『師造化』,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 張安治先生語)。

Ⅱ 張明立大師是誰

是張明立,河南美術家協會會員,師從於中國著名花鳥畫家石慶驥老師,學習寫意花鳥。後進修於中國畫院高研班,受教於張立辰教授。主功大寫意花鳥,擅長畫金魚、鷹、荷花等,是當代畫壇畫金魚名家—吳作人再傳弟子。從藝幾十年,張明立大師融會貫通,集百家之所長,他的作品不論是氣度、修養,還是技術,在中國書畫界都數上乘水準。

Ⅲ 張立辰的畫52x77厘米多少錢

摘要 親愛滴你好!

Ⅳ 當代著名國畫家有哪些

關於作品,有好多精品,你可以搜索一下,我把人名給你 , 剛剛已經回答你一個問題了. 呵呵.

中國近代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
張澤先生乃中國近代著名國畫藝術家
中國近代著名國畫大師馬駘
齊白石
張澤先生乃中國近代著名國畫藝術家
徐悲鴻是著名國畫、素描、油畫大師,也是現實主義藝術教育奠 基人
張大千(1899~1983)中國近代著名國畫家、美術教育家、美術理論家、書法家、文學家、收藏家,美食家、旅行家。

Ⅳ 想了解國畫老師張明立信息,有誰知道

張明立,河南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大華書畫院理事,新鄉市中山書畫院理事,字青藤,志鴻。1978年出生,河南新鄉人。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系,師從於中國著名花鳥畫家石慶驥老師,學習寫意花鳥。後進修於中國畫院高研班,受教於張立辰教授。主功大寫意花鳥,擅長金魚、雄鷹、百吉圖、紫藤、荷花等。

Ⅵ 花鳥畫寫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1)花鳥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現要早,如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出現的花木鳥獸、蟲魚、龍鳳等紋樣。如長沙馬王堆的帛畫《人物夔鳳圖》等,當時還沒有產生專門從事花鳥畫創作的畫家和理論,花鳥畫也多是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出現的。這些作品或是常有較多的裝飾性,或是主要表現人物生活環境。
(2)唐代經濟繁榮,統治者生活奢侈豪華,社會習俗與審美觀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間出現不少花鳥畫高手,如畫鶴的薛稷,畫馬專家曹霸、韓干,還有如韋偃畫龍,戴嵩畫牛等)。
(3)五代時期,出現了兩位對後世影響極大的花鳥畫家黃筌和徐熙,形成了「黃家寶貴,徐熙野逸」的兩大流派,標志著花鳥畫已進入成熟階段。
黃筌:西蜀宮廷畫家,重視寫生,專寫宮中奇珍異石,珍禽異獸,風格富麗工巧。
徐熙:南唐布衣,專畫山野花鳥草蟲,其畫法「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與色不相隱映」。主張筆墨為主,設色為輔,墨跡與色彩互不相遮蓋。
徐黃二體的不同風格遂形成五代以後花鳥畫工整和粗放的兩種風貌。
(4)進入北宋,因皇家畫院獨鍾「黃家寶貴」之風,工筆花鳥畫在此期間得到很大發展。直到北宋中葉,崔白、吳元瑜等創造了與黃家濃艷重彩大異其趣的「放筆墨以出胸意」的風格,才使宋初埋沒多年的徐派畫風得以光大。(宋徽宗趙結是北宋花鳥畫的集大成者,使工筆花鳥畫達到頂峰)。自此以後,工筆花鳥畫便開始走向衰落,這與文人畫出現不無關系。
(5)宋代文人畫的興起,宋代文人畫的標志是水墨梅竹成為獨立的畫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畫理論的倡導者文同、蘇軾等。他們主張「不專與形似,而獨得於象外」,崇尚筆墨、形式的意趣,強調寓意抒情。可以說水墨梅竹是文人畫理論的實踐。因此水墨梅竹一經出現,立即被士大夫掌握,作為感事抒情的藝術形式而迅速地發展起來。
(6)到了元代,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發展文人畫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風行一時。特別是畫竹,名家之多,作品流派之廣,是任何朝代無與倫比的。元趙孟頫標新立異,主張以書入畫,他的「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須八法通」的「書畫同源」理論,為其後以水墨變化為主的寫意花鳥畫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而元代倪瓚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寫胸中逸氣」的說法,更是將花鳥畫推向寫意的航道。同時,墨法已備,藝術技巧也達到了足以適應這種表現的要求。不再取悅於工麗,以清淡的水墨寫意為主,是元代花鳥畫的一個特點。
(7)明清兩代是中國寫意畫真正確立和大發展的時期。明代沈周的花鳥畫強調筆精墨妙,擅用水墨淡色。繼而有陳白陽在其水墨寫意基礎上以生宣紙作畫,使水墨韻味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效果。徐青藤推波助瀾,用筆更為奔放淋漓,「不求形似,但求生韻」,他的《雜花圖卷》、《墨葡萄圖》是其風格的代表,徐渭的大寫意畫風對清代的八大、石濤、楊州八怪及近代的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的影響極大。
八大山人和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畫家。他們無論在筆墨、造型、章法,還是在畫中立意,畫外寄情等方面都是別出心裁的革新者。八大山人以他奇古的筆墨畫出的「傷心鳥」、「瞪眼魚」傳達了他孤高、憤懣的情懷。他的《荷花小鳥》、《孔雀牡丹竹石圖》可以說是體現他藝術觀的代表作。
石濤是一位詩文並茂、書畫冠絕的畫家。他的花鳥畫脫盡窠臼,揮灑自如,寓豪放於瀟灑之中;他的《畫語錄》盛傳於世,集中表達了他的藝術思想;他的「畫者從於心」、「無法之法乃為至法」的獨到見解,對後世的花鳥畫創作起到了發聾振聵的作用。
受八大山人和石濤直接影響的畫家是稱為「楊州八怪」的金龍、黃慎、鄭燮、李蟬、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羅騁等一批富有創造精神的畫家,他們在繼承優秀民族傳統的基礎上,擺脫種種束縛,不拘一格,大膽創新,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藝術珍品,成為清代花鳥畫最為別致的創作。更值一提的是其中的鄭板橋。他是傑出的畫竹專家,他的思想情緒往往借他的蘭竹作品和題畫詩來宣洩。
(8)清朝末年,「海上畫派」的出現,頓時使嘉慶、道光以來花鳥畫冷落的局面為之改變。這個畫派起於趙之謙,盛行於任伯年,吳昌碩,別樹一枳,放射異彩,對近代花鳥畫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9)近代畫壇受其影響的畫家的趙雲壑、王一亭、諸樂三、王個移、陳師曾、王夢白、陳半丁、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王雪濤等。他們不同程度地從吳昌碩藝術中吸取營養,同時發展各自特長,使得中國寫意花鳥畫出現了許多新的不同面貌。
在西方文化思潮的沖擊下,一批有志於中國畫革新的畫家,努力從西畫中吸取營養,以表現新的時代精神。最早體現這種藝術思潮的是以高劍父為代表的嶺南畫派。他們的花鳥畫吸收西畫的造型方法、重寫實,重渲染設色、有較強的質感,清新明快,怡情悅目。
(10)同樣,現、當代有成就,有創造性的花鳥畫家,都十分重視生活,強調寫生。無論是下筆奔放,造型誇張的劉海粟、朱屺瞻、崔子范、張立辰、張大林,還是造型嚴謹,筆法工細的於非闇、陳之佛、鄭乃珖、楊瑞芬等,由於作品中充滿了新的生活情趣,反映了時代精神,均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喜愛。

Ⅶ 劉寶傑的經歷

1963年生於 北京,長於河北涿鹿。
1979年—北京玉器廠技校玉器雕刻專業三年。其間曾隨萬兆元先生學習李苦禪先生風格的荷花與葡萄。從孫樹梅先生學習王雪濤先生小寫意花卉,向姜守垣先生學習工筆畫 。
1980年—拜中央美院教授張立辰先生為師,從此專攻大寫意中國畫。
1981年—隨張立辰先生一起到四川三峽、峨眉山、青城山等地寫生一個月。
從中央美院薄松年先生學習中國美術史。
1983年—主辦[集萃畫廊]三年。期間曾向陸儼少、林散之、程十發、崔子范、啟功、唐雲、費新我、魏紫熙、康殷、張文俊、王明明、龍瑞、吳山明、張桂銘、舒傳曦、姜寶林、林曦明、喻繼高等先生求教。
1984年—同年在<集萃畫廊>舉辦青年美術展覽,在中國美術報上刊登。
1986年—在北京古觀象台開始舉辦個人畫展,共展出作品100多幅,康殷先生為其題字。其中《長江萬里圖》由此開始受到新聞界的關注,北京人民廣播電台高級記者賀亞生對此進行了報道。一幅作品捐贈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
1987年—在北京藝術家畫廊舉辦[白啟剛、王農、劉寶傑聯合畫展],梁樹年先生為展覽題字,何海霞先生、秦嶺雲先生、白雪石先生參觀展覽先後都給予很高評價。有二十多家新聞單位進行報道。
1988年—由瑞典資深經濟學家和中國藝術品收藏家雷納特先生主持在瑞典愛里克里思圖那ABF展館舉辦了個人畫展。當地兩家報紙進行了報道。
1989年—作為唯一的中國畫家應邀參加在瑞典著名的Liljvalchs展覽館舉辦的[來自中國的大師]中國畫展。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歐洲舉辦的大型中國畫展覽。展期三個月,吸引了來自歐洲大陸的許多人來此參觀。瑞典的相關評論報道多達幾十篇。
劉寶傑接受瑞典瑞典著名記者英爾瑪麗的采訪。DAGENS NYHETER及EXPRESSEN FREDAG兩大報紙的整版報道。
接受瑞典著名畫家提里拜里邀請參觀其畫室及作品。
參觀瑞典著名畫家左恩先生的故居。
拜訪瑞典著名版畫家NALLE WERNER先生。
在北京塔院國際公寓舉辦《劉寶傑個人畫展》。
在北京建國門國際公寓舉辦《劉寶傑作品畫展》。
1990年—由瑞典遠東公司主辦在斯德哥爾摩十一畫廊舉辦了[張立辰、王明明、聶鷗、康寧、劉寶傑五人畫展],其畫《三峽》被瑞典著名收藏家以2萬元收藏。
與孫為民先生在瑞典拜訪當地藝術家並與瑞典藝術家進行交流活動。
應邀請到瑞典斯古蘭藝術學校講授中國畫及篆刻。
參加由芬蘭演出公司與中國駐芬蘭大使館和瑞典大使館共同舉辦的[亞洲藝術節]。江明義文化參贊提出邀請劉寶傑參加此次活動,遺憾的是此活動中劉寶傑12幅作品不知被誰竊取,其中包括一幅6米的長卷,
1991年—隨張立辰先生到上海朵雲軒為《張立辰畫展》做准備工作近一個月。此間曾經拜訪了正在上海的徐邦達先生及上海畫家程十發先生、張桂銘先生等。
為瑞典合唱團訪華刻印一枚。
參加西泠印社成立87周年慶祝筆會活動。
游天目山,到湖州看望湖州微雕家丁小路先生及湖州畫家鄭肖雨。
1992年—[卷簾裝置]獲得國家專利。到四川九寨溝、三峽寫生。
1993年—赴景德鎮製作陶瓷300件。
1995年—北京電視台專題[寶傑畫豬]。組織中國藝術家張立辰、王鏞、康默如、劉寶傑參加在瑞典使館舉辦的20國大使與中國藝術家交流活動。
1996年—訪問瑞典並與應邀參加在耶夫勒省長官邸舉辦的『中國之夜』中瑞藝術家交流活動。人民畫報總編及翻譯家李之義先生、瑞典華人詩人翻譯家李笠、演員童正維、導演馬科、瑞典畫家漢森先生等出席。拜訪世界著名的政治諷刺漫畫瑞典畫家瑞博爾.漢森先生。
劉寶傑署名大散子的陶瓷及畫作品在弘華拍賣有限公司進行拍賣。
1997—三幅山水作品參加太平洋拍賣公司。
1997年—瑞典ALEX WIBERG 畫廊舉辦[劉寶傑意象畫展]。瑞典報紙DAGENS NYHETER進行了評論。北京晚報記者竇清風進行了報道。北京日報發表作品《清風》(荷花),中國青年報頭版發表了高級記者高建國的文章《愛畫豬的丹青手》-記青年畫家劉寶傑。經濟日報記者李洪波在經濟日報上發表劉寶傑的作品。
1998年—入選[世界華人藝術畫冊]。
在中國書店《萊薰閣》畫廊舉辦[劉寶傑個人畫展]。北京晚報劉建偉進行了報道。
作品《清氣》參加榮寶拍賣公司在大連進行的拍賣。
作品《出行圖》如選98藝術研究院出版《中國中國藝術年鑒》.
1999年—入選紅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發名家大辭典]。
開始展開電腦平面設計 2000年—標貼[2000龍]和工藝品[瓦臉兒]及象棋盤[五國象棋]獲外觀設計專利。
2000年—由於其2000龍標志專利被多家媒體及使用從而開始專利維權官司。
2001年—電腦設計標志3000個。
2002年—為國際玩具展設計標志
2005年—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策劃西藏國際圖片展 。
2006年—第二次到景德鎮製作陶瓷。
2007年—第三次到景德鎮製作陶瓷。
2006年—20幅作品參加天海玉露首屆慈善拍賣。
2007年—世界著名美術評論家博偉能博士評論劉寶傑作品的文章《雅緻、力度和幽默》劉寶傑的水墨畫。
2008年—在北京琉璃廠為瑞典文化團講解現代陶瓷製作。
2012年—十一月在瑞典的一場拍賣中早年作品「三峽」以3.5萬元成交。
中國文藝家雜志刊載「劉寶傑訪談錄」

Ⅷ 李紹山的藝術評論

當今的藝術界有些不平靜,當今的中國畫家們有些躁動,或為名所苦,或為利所累,或為創作一幅作品「出奇制勝」而不擇手段、大傷腦筋。然而,中國畫是一種綜合藝術修養的表現,是畫家人生閱歷的積累,是千百年來筆墨「寫意精神」的高度升華。
中國畫是民族的,雖不斷變革而不能變種;中國畫是世界的,正是有著獨特的筆墨藝術語言和華夏民族文化精神內涵而生機盎然。「寫意精神」是中國畫質的體現,李紹山先生正是「寫意精神」的追夢者。
紹山先生擅長大寫意花鳥畫,醉心於八大、青藤及缶翁諸家,於恩師張立辰先生,用功頗勤,尤精於荷、竹。其荷花小品構圖簡潔擷取物象一枝一葉而自得情趣。荷葉飽蘸水墨、一氣呵成,而氣韻生動、自然,墨色厚重處不濁,清淡處不飄,所謂「乾裂春風,潤含春雨」,於此可見一斑;荷桿用筆蒼茫樸拙、老辣縱橫,參差錯落間法度森嚴,荷葉間蜻蜓飛舞,與荷葉點面相映、動靜相宜,池塘情趣躍然於紙上。其竹多做風雨狀,三兩桿凌雲而上,數片葉飄然而生,清新、勁挺 、爽利,竹虛心勁節之品格,與賞畫者達成心靈共鳴。清風猶在、可惜無聲。丈二巨構之竹以氣勢奪人心魄,枝葉繁茂、萬桿林立、疏而不空、密而不亂,如千軍萬馬盡在畫家心中,指揮有度,雖風雨交織貌似雜亂,而無不合乎物理、物態,頗有大匠之風。
紹山先生兼工山水畫,遠追米氏雲山,近取王鏞先生之法,而參以石濤、石溪之筆意,加以生活之蒙養,形成自己簡潔,洗煉的畫風。從他的山水畫中我們可以發現,紹山先生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他的筆墨線條酷似王鏞山水面貌,而細觀察則不盡然,王鏞先生的畫如一首交響樂的話,紹山的畫則是一首小提琴曲,點線取減法而加以概括,多以直短線強其骨,以橫皴米點豐其神,假之以石濤意象造型,師古而不泥古,厚今而不拜今,作品蒼郁華滋,酣暢灑脫。
紹山先生於指墨畫亦頗有建樹,深得潘天壽遺韻,承張立辰家法,所做蟾蜍、鱗介為世人所重。
總而言之,紹山先生的畫作是重傳統的,從其常用閑章「師古」印中窺得其藝術理念。當下中國畫或中西合璧,或面目難辨,或如京劇代代傳承一樣,在不脫離質的原則下取其漸變。
紹山先生顯然屬於後者。在與疾病與命運抗爭中不覺已近花甲之年,他更加顯示出人生和藝術的成熟。每每談及師長,肅然起敬;與友人交謙遜和悅,憑借紹山先生藝品和人品。以其對中國畫「寫意精神」的不倦追求,我們期待著他更加美好的未來。

熱點內容
梅花的簡圖 發布:2025-07-18 23:30:27 瀏覽:315
50字情人節 發布:2025-07-18 23:30:25 瀏覽:207
華夏盆景網 發布:2025-07-18 23:02:45 瀏覽:802
鮮百合粥的做法大全 發布:2025-07-18 23:01:10 瀏覽:232
采采荷花 發布:2025-07-18 22:59:34 瀏覽:515
花卉土壤書籍 發布:2025-07-18 22:56:37 瀏覽:882
梅花肉整塊 發布:2025-07-18 22:49:12 瀏覽:464
張植綠演過三毛嗎 發布:2025-07-18 22:49:03 瀏覽:354
蘭花凈化空氣嗎 發布:2025-07-18 22:37:28 瀏覽:537
河蚌殼盆景 發布:2025-07-18 22:25:41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