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荷花圖
① 國畫荷花圖片
寫意荷花圖 楊成功花鳥畫作品《一堂和氣》 作品來源:易從網
楊成功,字凌寒,逸雲專軒主人,當代實屬力派畫家。多幅作品收藏陳列於中南海和人民大會堂部門,公認為河南花鳥界的中堅力量。現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鄭州市美協會員,河南省花鳥畫協會會員,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河南分會副會長,河南省政協書畫院書畫家,中國少林書畫研究會理事,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河大美術系客座教授。
② 為什麼很多中年婦女喜歡用荷花/蓮花/荷塘圖片做頭像
第一點:
造成這種荷花頭像變成中年女人標配的原因,無非就是朋友圈裡的心靈雞湯,還要各種看著很對,但是沒點屁用的文章在作怪。
這些文章很多都有配圖,其中佔比率最高的,肯定就是荷花蓮花多。
已經進入中年的女性,其實她們的身心都非常疲憊和枯燥壓抑。
看到一朵蓮,或許是讓她們得到了些許寧靜的感覺。
她們沒事就喜歡看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文章,畢竟現實生活太累,這個世界太讓人焦慮。
就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看著世界的美好。
所以配上那種讓人寧靜的文字之後,再看到荷花圖,就感覺越看越順眼,就會拿來當頭像。
第二點:
處於對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
用荷花蓮花,可以象徵自己的寧靜高遠,畢竟在網上,成年人都明白,很多加了好友後,就會各種暗示和騷擾。
這樣的情況讓身為女人的用戶不勝其煩。
那怎麼才能減少和杜絕這樣的情況呢?好辦啊,直接用頭像來明志。
下意識告訴你,我是莊重嚴肅的女人,是超凡脫俗的女人。
老娘是忠貞烈女,不要來泡我。
第三點:
也是有可能的一點。
畢竟中年婦女群體,廣場舞就佔了不少。
所以也有可能因為這樣。
③ 國畫荷花作品
國畫荷花作品有:
一、《荷花圖》: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
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
④ 荷花幾月開花,荷花圖片
一、觀賞類荷花
觀賞類的荷花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植物,開花時間在6-9月份左右,主要的開花期在盛夏時期。在自然環境下生長的荷花,一般到了夏季6月上中旬就能開花。單朵花的花期持續時間為3-4天,有些少數重瓣花的持續時間較長,可開10-13天左右。
⑤ 求賞析齊白石或張大千畫的荷花(兩張圖都有)
此幅齊白石《荷花》為紙本設色.此作是齊白石90歲時所作,筆墨簡約,意蘊豐厚,是典型的「紅花墨葉」風格。畫左上繪兩片荷葉。畫家畫荷葉以石綠色敷染,摻以藤黃色及墨色,鋪毫刷筆,讓墨色在干濕、虛實、濃淡中形成自然、和諧的塊面;再勾出葉脈紋絡,形成如蔭似蓋的綠葉。為讓綠葉有所依託,畫家飽蘸濃墨,摻以石綠色,順勢在綠葉下渲染出大片墨塊。綠葉用墨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綠色相互映照。兩葉之間,用胭脂紅塗出荷花。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畫家從畫右面的邊際畫出墨中帶綠的藤桿,讓其與荷葉相抵,如撐開的綠傘。三株藤桿粗細、長短不一,彼此交叉著。畫中的荷葉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塘底的漣漪以細勁的線條繪出。下半部的橫向線條起伏變化,給人一種微風吹動、水波盪漾的感覺。
齊白石說過:「余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緻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能此荷花也。」觀《荷花圖》,此畫用筆或重拙、或輕靈、或粗獷、或纖美,力度與情趣兼具,饒有金石之氣;墨色酣暢淋漓,紅花與墨葉(及綠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團團,蜻蜓翩翩起舞;在構圖上,上部荷花實中帶虛,下部漣漪虛中有實,中間荷梗接了這兩部分。
齊白石的畫筆墨凝練、形象生動、格調清新、雅俗共賞,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蘊涵著豐富的審美趣味。他之所以能取得較高的繪畫成就,既緣自其「不教一日閑過」的勤奮,又緣自其永葆淳樸、善良之心。
⑥ 荷花圖片 荷花簡筆畫:關於荷花的簡筆畫圖片有哪些
荷花圖片 荷花簡筆畫:關於荷花的簡筆畫圖片有哪些
請看下面 荷花簡筆畫:
⑦ 黃永玉的荷花圖是先畫花還是先畫荷葉
【博寶藝術網訊】博寶藝術網評論員雲峰 撰文 在寶珍初見這幅畫,色彩鮮艷,美麗的花朵以不同的顏色和形態被詮釋著,我心裡想這樣浪漫的畫,必定是一位年輕人所作,細細一看作者是黃永玉老先生的作品,這幅不同尋常的荷花圖一九九三年創作於香港,一位老人盡能創作出這么浪漫的的作品,想必他一定是懷有一顆未泯的童心,若不是一顆裝滿美好的心,定是不能繪出如此絢麗美妙的色彩。熟悉黃永玉先生的人,都知道黃永玉老先生出於湖南省鳳凰縣,土家族人,受過小學和不完整初級中學教育。十六歲開始以繪聲繪色畫及木刻謀黃永玉筆名黃杏檳、黃牛、牛夫子,土家族,湖南鳳凰人。擅長版畫、彩墨畫。賞中國國畫,不得不看這用墨的濃淡上,這幅《荷花》用筆非常的老辣,線條流暢曲亦豐盈,是荷花創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⑧ 荷花圖的創作背景
這幅畫完成之後,張大千將畫交給了何香凝女士。不久,何香凝離香港秘密北上,專程去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大會。她到達北平後,即代張大千將此畫轉贈給了毛澤東。
毛澤東收到張大千贈的這幅《荷花圖》後,很是高興,曾托何香凝向張大千代致謝意和問候。據說,毛澤東極為欣賞這《荷花圖》,曾將之掛在書房裡面,經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毛澤東雖有再經常掛出張大千的《荷花圖》,但將這幅畫一直收藏在自己的住地。毛澤東逝世之後,此圖仍藏於北京中南海的毛澤東故居。
張大千曾被稱作是畫壇的「十 項全能」畫家,以繪山水、人花鳥、走獸等最為擅長,那麼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他選擇了畫一幅《荷花圖》贈給毛澤東呢?這主要是與下面幾種因素有關:在中國文人 統心目中,荷花一直是被喻作「君子之 花」、「聖潔之花」。第二,張大千信仰教,自稱「大千居士」,而在佛教中,荷花更是被尊奉稱為「佛花」、「寶相花」、「吉祥花」、「凈土花」等等。張大千作為一名在家的佛門弟子,以佛門中最有代表性的荷花贈給毛澤東,表現出「大千居士」的最高禮儀和最大之敬意。第三,畫荷本是張大千的拿手好戲,被畫壇譽為是他的「畫中一絕」。於是,張大千選擇了畫荷花。
張大千在花卉畫中以荷花畫居多。他之所以喜愛畫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並且還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系。故此,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斷推出新意。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
他在三十五歲時作的《金荷》,就被法國政府購藏。對此徐悲鴻曾說:張大千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張大千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創潑墨彩之後,所畫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屬性,更將文人花卉的筆墨范圍拓展至另一境地。 他不但愛畫荷,也愛種荷。他通過與荷花朝夕相處,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高度民主的概括力,長期捕捉荷花的特徵和瞬間的動態,然後用他自己的審美感和藝術情趣加以提煉、誇張,使之寓意深刻,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