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隱喻君臣
1. 汪士慎《蘭》幽谷出幽蘭,秋來花畹畹。與我共幽期,空山欲歸遠。意思
意思是:幽靜的山谷生長著娉婷優雅的蘭花,秋天裡花姿婉約 ,婀娜多姿,我願和她約會見面,她卻欲想還羞。
《蘭》
清代:汪士慎
幽谷出幽蘭,秋來花畹畹。
與我共幽期,空山欲歸遠。
這首詩隱喻出一個美好女子的形象,作者用蘭花象徵女子的美好與一塵不染,安然的意境 綿綿的相思與愛意是純真而美好的,後句說「欲」字講一個女子的神姿表現的栩栩如生。
(1)蘭花隱喻君臣擴展閱讀
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
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屬於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象徵著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
更有許多名家作了以蘭花喻人的詩文:
1、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唐)韓愈《幽蘭操》
譯文: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人們不去採摘蘭花佩戴在身上,對蘭花本身有什麼損傷呢?
2、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彌馥。——(明)孫克弘《蘭花》
譯文:幽深的山谷有位佳人,遠離塵囂淡然獨處。當東風吹拂過來是,她的馥雅香氣隨風飄遠,沁人心扉。
2. 蘭花賦的作品注釋
1.九畹:是指大約一百零八畝的土地,一般喻指面積比較大的種植蘭花等花草的園地。典出《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王逸 註:「十二畝曰畹。」一說,田三十畝曰畹。見《說文》。後即以「九畹」為蘭花的典實。 唐·楊炯《幽蘭賦》:「爾乃豐茸十步,綿連九畹。」 元·張昱 《趙松雪墨蘭》詩:「 玉廬——墨妙世無同,九畹高情更所工。」 明·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詩》之三十:「五更飛夢環巫峽 ,九畹招魂費楚詞。」 清·秋瑾《蘭花》詩:「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2.宓妃:傳說中的洛水女神。《楚辭·離騷》:「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 王逸 註:「 宓妃 ,神女。」《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絕殊離俗。」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 宓妃, 伏羲氏女,溺死洛,遂為洛水之神。」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序》:「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 唐·李白·《感興》詩之二:「 洛浦有宓妃 ,飄颻雪爭飛。」 王闓運《采芬女子墓誌銘》:「微吟風引,薄蔡女之言才;妙解天成,過宓妃之受教,是以冬閨寳押,作頌方閑。」
3.龍舌、鳳尾、千手、朵香:龍舌,花葶粗壯高大,葉闊呈弓形,為老八種赤蕙之首。鳳尾、千手、朵香都是對蘭花的形態的描述。
4.西子:春蘭名品,瓣型:水仙瓣。歷史:抗戰勝利後無錫沈淵如選出。特徵:梅形時三瓣圓緊,長腳收根,瓣肉厚,軟蠶蛾捧,分窠,小劉海舌;荷形時三瓣頭圓,長腳收根、放角,半硬捧,大圓舌,舌上綴有兩條紅色粗條。花容豐麗,翠綠色,苞葉紅紫色,葉尖鈍。 西子另指西施,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5.蘭亭:地名,文中可直譯為蘭亭。蘭亭在紹興的西南部,離城約13公里。這個古樸典雅的園子雖然不大,卻為中外遊人所矚目。
6.南陔:《詩·小雅》篇名,本文中指南面的土崗。六笙詩之一有目無詩。《南陔》﹑《白華》﹑《華黍》為前三篇是燕饗之樂。《詩·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白華》,孝子之絜白也;《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有其義而亡其辭。」《儀禮·鄉飲酒禮》:「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後用為奉養和孝敬雙親的典實。陔gāi:◎ 台階,層次:「具泰一祠壇……三~」。◎ 田間的土崗子。◎ 指「陔夏」(古樂章名):「賓出,奏~」。
7.四友:意指歲寒四友:梅、蘭、竹、菊。
8.麗娘:即杜麗娘,她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此劇原名《還魂記》,創作於1598年。
9.未了齋主:指辭賦家天山客,其本名為王宇斌。未了齋是天山客的書齋名,未了齋主在文中可譯為「未了齋主天山客」。
10.離騷:《楚辭》篇名,屈原的代表作。 《離騷》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抒情詩,詩中無論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還是一些事物特徵的描繪,詩人都大量採用誇張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神話傳說的充分運用,展開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強了《離騷》的浪漫主義氣韻。比、興手法的運用,在《離騷》中是非常多見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詩人品質的高潔,以男女關系比喻君臣關系,以駕車馬比喻治理國家等。
11.葳蕤:音wēi ruí。①形容枝葉繁盛: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②華美、艷麗:妾有綉腰襦,葳蕤自生光。
3. 春蘭、夏荷、秋菊、冬梅的簡介
蘭:
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屬於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象徵著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蘭花從不取媚於人,也不願移植於繁華都市,一旦離開清幽凈土,則不免為塵垢玷污。因此,蘭花只適宜於開在人跡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適宜於開在詩人們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鄭思肖在南宋滅亡之後,隱居吳中(今蘇州),為表示自己不忘故國,坐卧都朝南方。常畫"露根蘭",筆墨純凈,枝葉蕭疏,蘭花的根莖園藝,不著泥土,隱喻大好河山為異族踐踏,表現自己不願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氣節。寥寥數筆,卻筆筆血淚。倪瓚曾為其題詩:"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所以,詩人愛蘭詠蘭畫蘭,是透過蘭花來展現自己的人格襟抱,在蘭花孤芳自賞的貞潔幽美之中,認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涼爽的閑庭中,翠竹依階低吟,挺拔勁節,清翠欲滴,婆娑可愛,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鐵骨,又有蘭翠色長存的高潔,並以它那"勁節"、"虛空"、"蕭疏"的個性,使詩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風。它的"勁節",代表不屈的節*;它的"虛空",代表謙遜的胸懷,它的"蕭疏",代表詩人超群脫俗。
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
4. 蘭花的格言
1、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朱德《詠蘭》
2、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明·薛網《蘭花》
3、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唐·崔塗《幽蘭》
4、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於焉忽相見,歲宴將如何。唐·唐彥謙《蘭》
5、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唐·王勃《春庄》
6、燕泥欲墜濕凝香,楚畹經過小蝶忙。如向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明·李日華《蘭花二首》
7、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元·余同麓《詠蘭》
8、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清·鄭燮《題畫蘭》
10、破除百卉發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揚。平易堂中無個事,一枝相對吐清香。宋·劉宰《和趙季行用蘭花韻三首》之一
11、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蘭》清·鄭板橋
12、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蘭花》明·劉伯溫
13、`潛消百草芳,清芬散逐楚風揚。洛陽姚魏空增價,愧死勤裼泄香。《和趙季行用蘭花韻三首》之三宋·劉宰
14、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詠同心蘭四絕句》清·錢謙益
15、彼羨南陔子,其誰粉署郎。渥丹承露彩,紺綠泛風光。屢結騷人佩,時飄鄭國香。何須尋九畹,十步即芬芳。《蘭》宋·丁謂
16、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只恐樵人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王楚玉畫蘭》明·陳繼儒
17、遠與村橋接,深春積雨時。蘭芳人未捋,花發蝶先知。草密封閑徑,林疏露短籬。別來鋤久廢,身老恨歸遲。《幽蘭》宋·釋文兆
18、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題蘭》清·鄭燮
19、石言曾非石上生,名蘭乃是蘭之類。療痾炎帝與書功,紉佩楚臣空有意。《石蘭》宋·梅堯臣
20、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聲襲衣美。《蘭》宋·梅堯臣
(4)蘭花隱喻君臣擴展閱讀:
1、蘭花(學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2、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
3、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4、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
5、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5. 蘭花比喻什麼樣的人
菊:隱逸 高潔 脫俗
梅:堅強 不屈不撓
蘭:高潔
竹:氣節 積極向上 高潔
梅蘭竹菊,四君子
(一)梅
雪舞長天徹地寒,千山素裹看冬殘。
梅枝一碧迎風綻,俏若仙葩競艷歡。
(二)蘭
群山澗壑自生來,擷取天靈紫氣開。
質潔馨純芳凈雅,清芬一世落塵埃。
(三)菊
九月東籬三徑露,黃葩蘊秀葉枝稠。
無心竟與春風識,笑傲寒臨敘暮秋。
(四)竹
直視蒼天傲暑寒,青枝綠葉簇高竿。
陽春破土身堅節,到朽身殘節不殘。
蘭是春天,竹是夏天,菊是秋天,梅是冬天。
梅蘭竹菊的定義
梅蘭竹菊指:梅花,蘭花,竹,菊花。被人稱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
梅蘭竹菊的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
關於梅蘭竹菊對梅蘭竹菊的詩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為背景的。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正表現了文人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有節,菊冷艷清貞。中國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人格襟抱的象徵和隱喻。
大凡生命和藝術的"境界",都是將有限的內在的精神品性,升華為永恆無限之美。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共同特點是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
關於梅蘭竹菊
關於對梅蘭竹菊的詩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為背景的。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正表現了文人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有節,菊冷艷清貞。中國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人格襟抱的象徵和隱喻。
大凡生命和藝術的"境界",都是將有限的內在的精神品性,升華為永恆無限之美。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二、蘭
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屬於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象徵著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蘭花從不取媚於人,也不願移植於繁華都市,一旦離開清幽凈土,則不免為塵垢玷污。因此,蘭花只適宜於開在人跡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適宜於開在詩人們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鄭思肖在南宋滅亡之後,隱居吳中(今蘇州),為表示自己不忘故國,坐卧都朝南方。常畫"露根蘭",筆墨純凈,枝葉蕭疏,蘭花的根莖園藝,不著泥土,隱喻大好河山為異族踐踏,表現自己不願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氣節。寥寥數筆,卻筆筆血淚。倪瓚曾為其題詩:"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所以,詩人愛蘭詠蘭畫蘭,是透過蘭花來展現自己的人格襟抱,在蘭花孤芳自賞的貞潔幽美之中,認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6. 求蘇軾 蘭花草 解釋 謝謝的。
中國蘭,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花之首。中國蘭花主要為 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內蘭五大類,有上千種品種容。蘭,自古為著名的香草,佩在身上可避邪氣,而且只有品德高尚者才有資格佩帶,此即「德芬芳者佩蘭」。古代天子常將蘭類植物賜與諸侯,朝野視之為國香。植株煮後可浸泡入浴,古稱「蘭湯沐浴」。
中國古詩詞《詩經》、《楚辭》、《唐詩》中多有寫蘭的詩。周天侯《蘭花詠》:「綠葉淡花自芬芳,深山庭院抱幽香。惠質不堪逐流水,露華何妨潤愁腸。何人輕步踏小徑,幾杯殘酒傾三江。憐花還需解花語,花魂詩魄傳瀟湘。」把蘭的特徵、地理分布、以及隱喻,抒發的淋漓盡致。
蘭,意志堅貞,神韻感人;幽情萬種,靈韻動人。不與桃李爭艷,不畏霜雪酷暑。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蘭,高雅、聖潔、暗香、神秘,文化內涵豐富 。寫蘭、畫蘭,寄託了中國文人雅士的情懷。中國文化先師孔子曾寫到:「芷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大文豪蘇東坡在《蘭花草》中開篇寫到「春蘭如美人」蘭,如美人靜而處之。蘭,超越世俗繁華,一抹幽香可以逾越一切堅硬的障礙。古詩詞中的詠蘭篇章是我國傳統文化之精華,也是我國傳統美德之厚積
7. 晏殊的蝶戀花詞中刻畫了一位什麼樣的主人公形象
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是婉約詞派的典範之作。本文從認知詩學的角度來研究該詞,嘗試基於概念隱喻理論對該詞進行認知詩學解讀,探討它的主題建構及其藝術魅力。 晏殊是北宋詞壇初期的主要詞人,他一生著述頗豐,詞風深婉含蓄,意境清新,這首《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是他閑雅而有情思的詞集《珠玉詞》中的一首代表作,是婉約詞派的典範之作。這首詞除了具有情致深婉的共性之外,還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描寫了閨中人思念遠方的丈夫的悵恨情懷,時間由夜寫到曉,空間由室內移到室外,再到樓上,層層深入地渲染出閨婦的離恨相思之苦,情與景相互交融,感情細致入微,感人至深,不愧為寫閨思的佳作。該詞以其清雅之氣,深摯之情而動人心扉,表達的雖然是傳統的相思別離主題,但是細細評味卻能感受到晏殊創作手法之巧妙,全詞意象紛呈,藉助多重概念隱喻構建了哀愁、思念、離恨的主旨。 詞的開頭便勾勒出一幅疏朗的深秋曉霧圖,「檻菊愁煙蘭泣露」意思是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慘淡的煙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落滿盈盈露珠,似是在默默哭泣。菊花和蘭花是沒有感情的植物,不會有憂愁,也不會流淚,而詩人賦予它們憂愁而哀傷,實際上是將菊花蘭花隱喻為女主人公。 在這句詩中還有兩個概念隱喻,即煙是哀愁,露珠是眼淚。露珠的形狀與眼淚相似,都是小的圓珠狀,並且兩者都是晶瑩剔透的。上文將了蘭花隱喻為女主人公,那麼露珠在蘭花上面,恰如淚珠在女子臉上。 詞人巧妙的運用概念隱喻,通過將菊花蘭花隱喻為女子,煙隱喻為愁,露珠隱喻為淚珠,生動的描繪出女子相思成愁,默默哭泣的畫面,讀來更加憂傷哀婉。 燕子隱喻時間。古詩詞的語言凝練含蓄,一句短短的詩詞往往包含多重意思。該句的另一個概念隱喻為「燕子是思念之情」。燕子喜歡成雙成對的生活,有情人渴望像它們一樣比翼雙飛。在這首詞中,燕子是成雙成對,雙宿雙飛,而女主人公卻是孤零零的一個人,看到燕子恩愛的情景,渴望雙宿雙飛,心中就更加思念遠方的情郎,構成了「燕子是思念之情」的概念隱喻。 詞人運用燕子是時間和思念之情的概念隱喻,巧妙的將羅幕間的輕寒與燕子雙飛去聯系起來。借描寫客觀景物的語言寫出了女子深深的相思之愁。時間悄悄流逝,春去秋來,羅幕間有了一縷輕寒,燕子似乎耐不住這秋天的寒意,成雙成對地飛走了。羅幕中的女子看到燕子雙宿雙飛,而自己是孤獨一人,感到羅幕間更添寒冷,更是心中寒冷,倍增思念。 來源:作家·下半月
8. 玉器掛件玉蘭花是什麼意思
玉器掛件玉蘭花的意思是:蘭花因其高潔清雅,花開不黏合的優美形象,被人們稱為花中君子。蘭花最早的含義是愛情,又有君子高潔有德澤的形象。蘭花寓意美好、純潔、賢德。
玉蘭花因清馨不濁的幽香和飄逸俊雅的姿態,常被用來比作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喜愛玉蘭花,反映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完美的嚮往。
玉蘭花和桂花合在一起,是蘭桂齊芳,寓意德澤長存,經久不衰,也是把恩澤留給後人的意思。當蘭花和靈芝相組合則成為芝蘭相交,以此比喻君子之交,也寓意品德好,有才華能力的人競相美。
(8)蘭花隱喻君臣擴展閱讀:
翡翠玉蘭花的寓意:
1、品行高潔、高風亮節
玉蘭花的種植歷史比較久遠,早在春秋時期,大詩人屈原就將玉蘭花寫在了他的千古名篇《離騷》當中: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菊之落英。
從屈原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出大詩人屈原對蘭花的欣賞和喜愛,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人們認為蘭花的品質中有如同屈原一般的高潔。因此翡翠玉蘭花寓意品行高潔、高風亮節。
2、海誓山盟、相愛白頭
古人常把蘭花當做是愛情、親情、友情的信物,而人們在發誓的時候也會說:「生結金蘭,死同墓穴」這樣的話語。因此翡翠玉蘭花代表了純凈的愛情、堅貞的相守。
3、感恩之心
玉蘭花開放在碧綠的枝葉當中,花朵呈現無瑕的白玉之色,且一旦開放,就會散發出陣陣沁人心脾的香味。很多人認為玉蘭花的美麗外表與香味是為了感謝人們的細心栽培而奉獻出來的。所以,翡翠玉蘭花還寓意著一顆真摯的感恩之心。
4、德澤長存,經久不衰
玉蘭花的香氣不但醉人,而且可以保持久久不散,讓人們長時間被其清新宜人的味道包圍。所以,翡翠玉蘭花還寓意著德澤長存,經久不衰。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翡翠玉蘭花
9. 春蘭、夏荷、秋菊以及冬梅的簡介是什麼
空谷生幽蘭,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專清婉素淡的香氣長屬葆本性之美。
10. 蘭花為何稱為「君子蘭」
君子蘭只是蘭花的一種,並不是所有的蘭花都叫君子蘭。 因為君子蘭的葉片只在兩邊相互側生,不旁出,不妖艷。花開一支,花朵都聚集在枝頭。 不亂分,不逸長。 故此得名 君子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