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海棠開晚
Ⅰ 關於海棠花的詩詞有哪些
一、宋·蘇軾《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高燭:插在高大燭台上的蠟燭。紅妝:年輕婦女的裝飾,此處借指海棠花。
二、宋·葛勝仲《蝶戀花》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嫣然:美好的樣子。兩句極寫海棠的高雅名貴:海棠在竹籬間盛開,滿山的桃李花都顯得粗俗不堪了。
三、宋·周紫芝《好事近》 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
四、宋·陳與義《春寒》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五、 宋·李清照《如夢令》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肥:綠葉肥大。紅瘦:紅花稀疏。
六、宋·李彌遜《虞美人》 海棠開後春誰主,日日催花雨
誰主:誰作主。
七、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八、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寫海棠開花較桃李稍晚,似乎有矜持、自重和謙讓的品格。
拓展資料:
海棠花:喬木,高可達8米;小枝粗壯,圓柱形,幼時具短柔毛,逐漸脫落,老時紅褐色或紫褐色,無毛。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8厘米,寬2-3厘米,邊緣有緊貼細鋸齒,有時部分近於全緣。
果實近球形,直徑2厘米,黃色。果期8-9月。素有「國艷」之譽。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多生長在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平原和山地,可以人工引種栽培。
Ⅱ 卜運算元惜海棠翻譯
卜運算元(惜海棠)
宋代 · 劉克庄
盡是手成持,合得天饒借。
風雨於花有底讎,著意相陵藉。
做暖逼教開,做冷催教謝。
不負明年花下人,只負栽花者。
譯文+賞析:
1、這首《卜運算元》主要是突出詞人對海棠「惜」的感情,因此全詞對海棠既未從正面去描寫,也未從正面來欣賞。而是從惜海棠的角度就事論理地寫去,確實別有一番情趣。
2、「盡是手成持,合得天饒借。」是說人們對海棠的培育,理應得到天公的庇護。一束束美麗的海棠花,都是栽花人一手一手澆灌出來的。既然如此,她就理應得到上天的饒恕和庇護。起手便為花而不平,頗有點為之請命的味道。其實這也含有對栽花者的深切同情,也是以為之代言者自居。當然,詞一開始便抓住惜花之情說開去。
3、下句「風雨於花有底仇,著意相陵藉」,其實就是對「合得天饒借」的反詰:風雨和海棠花到底有什麼仇恨呢?竟這樣肆無忌憚地摧殘她?這里已不只是惋惜,而是流露一絲慍怒了。
4、「做暖逼教開,做冷催教謝」是風雨對海棠「著意相陵藉」的具體化;假設天氣暖和就逼迫著海棠花開放,假設天氣寒冷就摧逼著海棠花凋謝。「做」為假設之詞。
5、「不負明年花下人,只負栽花者」這里詞人的語言,又從激動而轉入平靜了。似乎是在說:即使「做暖逼教開,做冷摧教謝」是對的,那麼對明年的賞花者(花下人)來說也是無所謂的,因為明年花還會照樣開放;只是對今年的栽花者是一個打擊,確實辜負了他的一片良苦用心啊!到此詞人才以栽花者的立場表示對花逝去的惋惜之情,終於道出了這首詞的本意。
Ⅲ 今夜詞的四字詞語
·渡冷水澗投宿萬歲嶺 ·寒宵嘆 ·乞釀於郭伯瞻 ·三月三十日前人有詩雲共君今夜 ·三月三十日前人有詩雲共君今夜 ·寒夜 ·孤山問梅 ·趙君海惠蟳 ·山中 ·次韻貽侄 ·辛丑中秋曲阜橋倚樓 ·寄吳善父 ·題畫卷五首 ·代聖集贈別 ·自興國軍治出富池 ·送徐性初歸隆興 ·晚泊烽火磯 ·題壁平沙落雁 ·舟中夜坐 ·李敷文酌別席上口占 ·別邵武諸故人 ·八月十五夜雨中微有月色 ·題趙仲穆山水二首 ·齡叟得稼山好語因贊之 ·梁山客邸雨後月色佳甚寄懷及甫 ·惜海棠開晚 ·郢州守風二首 ·融州除夜寄福清劉九兄 ·小除過盧子俞作 ·贈高待聘 ·句 ·何太中輓詞二首 ·送孫謇卿赴壽昌主簿 ·夜飲二絕 ·泊釣台灘下 ·句 ·月下作 ·和沈仲一北湖十詠·遲客台 ·次韻程士和並帖元衡 ·八月十四夜 ·和李伯時韻送行七首 ·昭陵行 ·句 ·初聞南湖蛙聲成三詩 ·李景文移居 ·十詠圖·聞砧 ·客舍夜聞吳謳有懷南湖 ·題廬阜官廳壁 ·聞蛩二首 ·離京後作七首 ·江行 ·分冬 ·天津橋月夜 ·塞上贈王太尉 ·偈頌四十一首 ·寄齊州同音 ·發彭澤 ·黃菊九首 ·小樓對月 ·六月十七日夜寄邢子友 ·金陵 ·再用韻三首 ·夜聽搗衣詩 ·次梧州卻寄永州使君 ·靈泉山上晚望 ·別嚴和之 ·贈王覯 ·得家書 ·虞美人 ·次梧州卻寄永州使君 ·判道士黃山隱 ·句 ·庚戌仲春十二夜同無愧飲林夫西 ·白露日獨立 ·中秋夜守讓南廳玩月 ·句 ·踏月登山 ·洞仙歌 ·滿庭芳 ·喜晴 ·送僧之湖南 ·鷓鴣天 ·踏莎行 ·菩薩蠻 ·虞美人 ·浣溪沙 ·梧桐影 ·夜對雪作寄友生 ·雨中花慢 ·導引 ·洞仙歌 ·生日口占 ·鵲橋仙 ·夜宿中書東合 ·失調名 ·別盛安 ·失調名 ·中秋夜泊武昌 ·謫官後卧病官舍,簡賀蘭侍郎(
Ⅳ 求劉克庄《卜運算元 惜海棠》詞
卜運算元(惜海棠)
劉克庄
盡是手成持,合得天饒借。風雨於花有底讎,著意相陵藉。
做暖逼教開,做冷催教謝。不負明年花下人,只負栽花者。
Ⅳ 卜運算元·詠梅 春
【釋義】
卜運算元、卜運算元慢,詞牌名。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詞律】引毛氏雲:「駱義烏詩,用數名,人謂為卜運算元,故牌名取之。」又雲:「按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蓋取義以今賣卜算命之人也。」又因秦觀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之句,故【圖譜】刪[卜運算元]而名[百尺樓];然[卜運算元]之名,得知較早也。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運算元」。 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取賣卜算命的意思。北宋時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為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為六言句,於第三字豆。宋教坊復演為慢曲,《樂章集》入「歇指調」。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五仄韻。
編輯本段【定格】
【作法】 本調四十四字,前後兩闋,均四句而兩韻;通體,各句第一字均平仄不拘。第一二句句法,俱為上一下三,中加一襯字。第三句與[搗鏈子]第三句同。末句五字,仄仄平平仄,與上首[雨淋鈴]末句同。後半闋依此類推。
【韻律】 說明:前後闋各兩仄韻,上去通押。也有一體單押入聲韻。
*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卜運算元】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韻)。
【卜運算元慢】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韻)。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韻)。
【注】附註:過片第六字領下四言兩偶句,結尾是上一下四句法,第一字定要去聲,與領格字同。
編輯本段【例詞】
《卜運算元·詠梅》
作者·劉克庄
片片蝶衣輕1,點點猩紅2小。道是天公不惜花3,百種萬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4。
注釋:
1.蝶衣:指蝴蝶的翅膀。這句描寫花瓣的輕盈有致。
2.猩紅:血紅色。這句描寫飛花。
3.天公:天老爺,指自然界的主宰者。惜,憐愛。
4.了:盡。
鑒賞:
劉克庄是詩詞兼善的作家。就詞來說,他屬辛派豪放詞人,但他亦有婉約之作。詞人另有一首《卜運算元》題為"惜海棠",兩首當是姊妹。詞中明寫惜花,實際是用比興手法,委婉含蓄的表達了詞人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凄楚情懷。小詞一不用書卷,二不假藻飾,全以尋常語入詞,卻含蓄深婉,自然有致。並運用回環往復的句式,很有藝術情韻,耐人回味。
《卜運算元·詠梅》
作者· 杜安世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於淚。試問緣何事?
不語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
鑒賞
這首詞類白居易之《琵琶行》,寫的是作者聞歌傷懷之感。
上片寫歌女的演唱,相當於白詩對琵琶女演奏的敘寫。「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說盡胸中無限事;而這「無限事」又必非樂事,當是平生種種不得意之恨事。這是從後二句中「恨」「淚」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加頂真的修辭,比較一般的「流水對」更見跌宕多姿,對於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時淚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筆,意即「未成曲調先有情」。
「恨應更、多於淚」,又翻進一筆,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詩對音樂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澀、斷連等等,有極為詳盡的描摹形容。而此詞抓住歌者形態特點層層推進,啟發讀者去想像那歌聲的悲苦與宛轉。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痴醉」,對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當於琵琶女放撥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詩中的詳盡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處理。當聽者為動聽的演唱感染,希望進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時,她卻「不語如痴醉」。這樣寫大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妙。
末三句寫詞人由此產生同情並勾起自我感傷,相當於白居易對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詞卻只說「我亦情多不忍聞」,好像是說歌女不語也罷,只怕我還受不了呢。由此可知,這里亦有一種同病相憐、物傷其類的感情,因此以至於「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這首詞善抒情,妙懸念的設置,化實為虛,得其空靈。同時,此詞運筆頗饒頓挫,上片用遞進寫法,下片則一波三折,讀來引人入勝。
卜運算元·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輾作塵,
只有香如故。
陸游(1125—1210) 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的大詩人。他生當封建統治階級向外來侵略勢力委曲求和的時代,愛國抱負不為時用,晚年退居家鄉。他在《詠梅》詞中表現出孤芳自賞、凄涼抑鬱的調子。本詞用陸游原調原題,但情調完全相反,所以說「反其意而用之」。
意思:
驛亭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作主。每當日色西沉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刮風下雨。 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斗春,一意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這首《卜運算元》,作者自注「詠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陸游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絕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得護理,也無人來欣賞,隨著四季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詩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孓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幾個字與上句的「寂寞」相互呼應。而且,偏偏在這個時候,又颳起了風,下起了雨。「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均,寫出了梅花的艱困處境,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總之,從上面四句看,這對梅花的壓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無所不至,但是這一切終究被它沖破了,因為它還是開了!誰是勝利者?應該說,是梅花!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片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
下闋,托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己);「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是一點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拚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並非有意爭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妒忌吧。這里把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花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說「爭春」,是暗喻。「妒」,則非草木能所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標格獨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腿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盡節」(卓人月〈詞統〉)。而這「盡節」的得以「想見」,正是由於此詞運用比興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卜運算元①
送鮑浩然之浙東②
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③
山是眉峰聚。④
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⑤
才始送春歸,
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
千萬和春住。
譯文:
水是眼波閃動,山是眉峰攢聚。要問行人去哪裡,是去眉眼盈盈之處。
剛剛送春回歸,又送你歸去。如果到江南趕上春天,千萬和春同住。
疑難點注釋:
①王觀,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蘇)人。生卒年不詳。宋仁宗朝進士,歷任大理寺丞、江都知縣等職。神宗時官至翰林學士,因所賦《清平樂》詞忤怒太後而被罷職。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詞十六首。《詞律》以為調名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等。雙調,四十四字,仄韻。 ②鮑浩然:生平不詳。浙東:今浙江東南部。宋時屬浙江東路,簡稱浙東。 ③眼波橫:形容眼神閃動,狀如水波橫流。 ④眉峰聚:形容雙眉蹙皺,狀如二峰並峙。 ⑤眉眼盈盈處:喻指山水秀麗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樣子。
賞析點撥:
此詞構思新巧,筆調輕快,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是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於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於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 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過片後「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於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於句中。
如託名於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於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於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
「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 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
過片後「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於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於句中。
【作者】
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蘇)人。生卒年不詳。宋仁宗朝進士,歷任大理寺丞、江都知縣等職。神宗時官至翰林學士,因所賦《清平樂》詞忤怒太後而被罷 職。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詞十六首。
【注釋】
①《詞律》以為調名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又《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等。②鮑浩然:生平不詳。浙東:今浙江東南部。宋時屬浙江東路,簡稱浙東。③眼波橫:形容眼神閃動,狀如水波橫流。④眉峰聚:形容雙眉蹙皺,狀如二峰並峙。⑤眉神盈盈處:喻指山水秀麗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樣子。
【品評】
此詞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如託名於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於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 於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 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 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過片後"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於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於 句中。
卜運算元·詠梅
年代:現當代
作者:毛澤東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1961年12月
【譯詩】
風雨將春天送走了,
飛雪又把春光迎來。
正是懸崖結下百丈冰柱的時節,
但仍然有花枝俏麗競放。
俏麗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告。
待到山花開滿大地時,
梅花就在花叢中歡笑。
【賞析】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宋代林和靖,這位賞梅愛梅的大隱士就有不斷吟唱梅花的詩篇。以「妻梅子鶴」的感情寄寓於梅花之中,可謂愛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這里所據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卜運算元·詠梅》的確與陸游所寫大相徑庭。陸游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而主席這首詩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中國寫梅之詩不計其數,大意境與大調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確以一代大詩人的風范,出手不凡,一首詠梅詩力掃過去文人那種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創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新的氣象,令人嘆為觀止,心服口服。
年復一年,風雨送春歸去,但漫天大雪又將春天迎了回來。哪怕縣崖峭壁上結下百丈冰棱,面對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獨秀,傲然挺拔。詩人當然也依古訓,以詩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這「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嚴峻當口(即:當時中國的三年自然災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爭),詩人以隆冬里盛開的梅花勉勵自己,勸慰他人,應向梅花學習,在如此險峻的情況下,勇敢地迎接挑戰,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詩人這個「俏」字用得極好,梅花從未出現這的形象就在這一個字上出現了。這是喜悅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勝利者的形象,當然這不僅是詩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詩人自己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的形象。這個「俏」包含了多少層深刻的含義啊,積極進取、永不屈服。
下闋,詩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縱深引導,它雖俏麗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為我們送來春的訊息。而當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時候,梅花卻獨自隱逸在萬花叢中發出欣慰的歡笑。梅花,它在詩人眼中是一名戰士,它與嚴寒搏鬥,它只為了贏得春天,通報春天的來臨,然後退去,並不強奪春天的美景。這一形象是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形象。詩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為一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它已從一個中國革命者成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國里,它的形象已被詩人塑造成型,更加豐滿高大了。
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作者】: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2,此恨何時已1。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注釋】:
1. 已:完結,停止
2.休;停止
【簡析】:
詞以長江起興。開頭兩句,「我」、「君」對起,而一住江頭,一住江尾,見雙方空間距離之懸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長。重疊復沓的句式,加強了詠嘆的情味,彷彿可以感觸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與嘆息,在隔中翹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萬里的悠廣背景下凸現出來。
三、四兩句,從前兩句直接引出。江頭江尾的萬里遙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見君」這一全詞的主幹;而同住長江之濱,則引出了「共飲長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來看,每一句都不見出色,但聯起來吟味,便覺筆墨之外別具一段深情妙理。這就是兩句之間含而未宣、任人體味的那層轉折。字面意思淺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見,卻又共飲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盡管思而不見,畢竟還能共飲長江之水。這「共飲」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離隔之恨。詞人只淡淡道出「不見」與「共飲」的事實,隱去它們之間的轉折關系的內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詞情分外深婉含蘊。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換頭仍緊扣長江水,承上「思君不見」進一步抒寫別恨。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歇。用「幾時休」、「何時已」這樣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觀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觀上恨之無已。江水永無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離之恨也永無銷歇之時。此詞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變民歌、民間詞之直率熱烈為深摯婉曲,變重言錯舉為簡約含蓄。
寫到這里,詞人翻出一層新的意蘊:「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恨之無已,正緣愛之深摯。「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無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負我相思之意。江頭江尾的阻隔縱然不能飛越,而兩相摯愛的心靈卻一脈遙通。這樣以來,單方面的相思便變為雙方的期許,無已的別恨便化為永恆的相愛與期待。這樣,阻隔的雙方心靈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潤與慰藉。從「此恨何時已」翻出「定不負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與升華。江頭江尾的遙隔這里反而成為感情升華的條件了。
【簡評】:
李之儀這首《卜運算元》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明白如話,復疊回環,同時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同住長江邊,同飲長江水,卻因相隔兩地而不能相見,此情如水長流不息,此恨綿綿終無絕期。只能對空遙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負相思情意。語極平常,感情卻深沉真摯。設想很別致,深得民歌風味,以情語見長。
這首詞的結尾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恆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的感受。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萬里阻隔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徵,又是雙方永恆相愛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
卜運算元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蘇軾( 1037-1101)
【年代】:宋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鑒賞】:
蘇軾曾在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突遭逮捕,險些被殺,這便是有名的烏台詩案,黃州是烏台詩案後蘇軾的貶所。這首詞是抒寫蘇軾貶居黃州後幽獨寂寞,憂生驚懼的作品,大約作於神宗元豐三(1080)至是元豐五年(1082)期間(定惠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崗縣東南),詞中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詞人清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首先營造了一個幽獨孤凄的環境,殘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斷盡,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構成了一副蕭疏,凄冷的寒秋夜景,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景語即情語」,這一冷調色的描寫,其實是詞人內心孤獨寂寞的反映。寥寥數筆,人物內心的情感已隱約可見,「誰見」兩句,用一個問句將孤獨寂寞的心明確的表達了出來。又由於古詩詞獨特的歧義句,使這句話表達了更豐富的意義:
一.詞人自嘆,誰見我寒夜難眠呢?恐怕只有「飄緲孤鴻」了;
二.寒夜深秋當夜獨自往來的幽人正象那半夜被驚起的孤鴻一樣。
在此,幽人與孤鴻互相映襯,雖非同類,但其心相同。實際上幽人即孤鴻,孤鴻即幽人,這是一種互喻的關系,上,下闋所寫孤鴻語語相關,詞意高妙。再加上反問句的運用,使詞的情感得到加強。
下闋承前而專寫孤鴻。描寫了被驚起後的孤鴻不斷回頭和揀盡寒枝不肯棲身的一系列動作。孤鴻的活動正是詞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蘇軾因烏台詩案幾乎瀕臨死地,曾在獄中做了必死的打算,此時出獄,而驚懼猶存;異鄉漂泊,奇志難伸,只另人黯然神傷,百感交集.「有恨無人省」是詞人對孤鴻的理解,更是孤鴻的回頭牽動了自己內心的諸多隱痛憂思。「揀盡寒枝」是對孤鴻的行動的描寫,更是對自己光輝峻潔人格的寫照,並暗示出當時的凄涼處境。蘇軾為人正直有操守,為官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故新舊兩黨雖均將之排斥為異己,蘇軾卻並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立場。這正是「揀盡寒枝不肯棲」孤鴻:即使無枝可依,也仍然有自己的操守。曹操《短歌行》雲「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蘇軾此詞化用曹操此意,雖然有烏鵲的凄涼境地,但更多的是面對逆境的自我選擇,從而凸顯人物內心寂寞中的孤傲孤寂中的奇志,使詞人從自憐自嘆中升華為另一種人格境界。
本詞明寫孤鴻,而暗喻自己,鴻人合一,這首詞的境界,確如山穀道人-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超凡脫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托物寓人;在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生動傳神。
另一種說法是蘇軾寫下本詞為的是一女子,據《宋十名家詞.東坡詞》載:
惠州有溫都監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牆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曰:「當呼王郎,與之子為姻。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於沙灘側。坡回惠,為賦此詞。
兩種說法都有一定根據,看看你信哪種吧!
Ⅵ 關於海棠的經典詩句
海棠
宋-黃庭堅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海棠院里尋春色,日炙薦紅滿院香。
不覺風光都過了,東窗渾為讀書忙。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家園
宋-陸游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
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海棠塢
宋-楊萬里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細雨初憐濕翠裳,新晴特地試紅妝。
無人會得東風意,春色都將付海棠。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海棠花
宋-洪適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雨濯吳妝膩,風催蜀錦裁。
自嫌生較晚,不得聘寒梅。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曾園見海棠
宋-鄒浩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海棠簇簇弄繁英,隨分相逢眼自青。
一種風流似西蜀,何須心著展江亭。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海棠
宋-黃庚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臉暈輕紅酒力微,真妃半醉夜深時。
杜鵑叫落花梢月,獨倚東風睡不足。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家園散策二絕
宋-張侃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山容娟麗青無盡,心地寬閑樂有涯。
春訊不應梅占斷,風流猶有海棠花。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雨中惜海棠花四首
宋-廖行之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點綴春容特地妍,艷妝金縷臉霞嫣。
無端風雨妒顏色,半吐芳心向晚天。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海棠
宋-任希夷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海棠花上問春歸,豈料春風雪滿枝。
應為紅妝太妖艷,故施微粉著胭姻。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雨中海棠
宋-張九成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玉脆紅輕不耐寒,無端風雨苦相干。
曉來試卷珠簾看,蔌蔌飛香滿畫欄。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惜海棠開晚
宋-程敦厚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今年春色可勝嗟,二月山中未見花。
長憶去年今夜月,海棠花影到窗紗。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詠海棠
宋-韓淲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撩亂蒙籠黯淡中,海棠收葉尚藏紅。
燕支肯負勻妝淺,翡翠何貪剪刻工。
酒病未蘇還懊惱,春愁才解易怔忡。
流芳催得年華老,又見啼鶯轉小叢。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海棠美人圖
明-唐寅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
自今意思和誰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詠海棠
近代-袁世凱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海棠帶雨濕紅妝,乞護重陰晝正長。
蛺蝶不知花欲睡,飛來飛去鬧春光。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如夢令-海棠
近代-潘榕
【詩詞鑒賞】風流猶有海棠花,古詩詞里的海棠花,嬌艷無比!
窗外海棠開了。明媚韶華正好。
花艷嫁東風,盪得吟魂顛倒。
心禱。心禱。人願與春不老。
Ⅶ 描寫海棠的詩句
1、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宋·周紫芝<好事近>
2、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專。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屬夭棘出莓牆。--宋·王淇<春暮游小園>
3、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宋·陳與義<春寒>
4、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5、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6、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
7、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宋·葛勝仲<蝶戀花>
8、海棠開後春誰主,日日催花雨。(m。lz13)--宋·李彌遜<虞美人>
9、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
10、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宋·蘇軾<海棠>
11、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唐寅<題海棠美人>
望採納,謝謝!
Ⅷ 海棠花的詩句及賞析
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宋·陳與義《春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肥:綠葉肥大。紅瘦:紅花稀疏。
宋·李清照《如夢令》
海棠開後春誰主,日日催花雨
誰主:誰作主。
宋·李彌遜《虞美人》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寫海棠開花較桃李稍晚,似乎有矜持、自重和謙讓的品格。
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Ⅸ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作品名稱】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創作年代】宋 【作者姓名】王觀 【作品體裁】詞
編輯本段原文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書法作品
[1]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 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 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 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 千萬和春住。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 起拍「水是」、「山是」兩句,含意豐富,令人遐想。詞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巒喻為美人的眉峰,極言浙東山水的漂亮可愛。同時,也可以理解為詞人對鮑浩然心事的設想:波光漾動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脈脈傳情;青黛的山巒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滿懷愁怨,眉頭都蹙起來了。詞人通過這一設想來寫出了鮑浩然「之浙東」的心切。與此相應,上片結句「眉眼盈盈處」只有一層理解:鮑浩然是去山水透麗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下片抒發詞人的情懷。「才始送春歸」,點明這里春剛逝去,說明詞人心中滿懷著傷春之愁;「又送君歸去」則再添了別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後兩句是詞人對鮑浩然的祝願:希望他生活在「春」里。這個「春」反映鮮花如錦的春天季節。這首詞構思新巧,詞語明麗,很有表現力。且俏皮話說得新鮮不俗,頗受人們喜愛。比起那些敷衍應酬之作,顯然有死活之別。 [2]
編輯本段注釋
[1]眼波橫:這里的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 [2]眉峰聚:這里的山如美人蹩起的眉毛。 [3]眉眼盈盈處:這里指山與水交匯處。 此詞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之作中別具一格。 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如託名於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於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於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 「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 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 過片後「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於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於句中。 [2]
編輯本段譯文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朋友要去哪裡呢?是去那山水交匯處。 才剛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還能趕上春天的話,千萬要把春光留住。[2]
編輯本段集評
《唐宋詞鑒賞集》:詩貴緣情。這首小詞正是用它所表現的真摯感情條打動讀者的心弦的。且不必問題目雲雲,它那從民間營養吸取來的健康情調、鮮明語言、民歌的藝術技巧引起讀者的美感和共鳴,使它臻於詞的上乘。 《能改齋漫錄》:王逐客送鮑浩然游浙東,作長短句雲:「水是眼波橫」雲雲。韓子蒼在海陵送葛亞卿詩雲:「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應萬里隨春去,若到桃源問歸路。」詩、詞意同。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這是一首送別詞。詞中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巧妙別致的比喻、風趣俏皮的語言,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心緒。 詞的上片著重寫人 ,起首兩句 ,運用風趣的筆墨,把景語變成情語,把送別時所見自然山水化為有情之物 。當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非凡的感情。那些清亮明亮的江水,彷彿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簇糾結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蹙損的眉峰了。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為友人鮑浩然在歸途中懷著深 厚的懷人感情。 三、四兩句 ,點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處,是「眉眼盈盈處」。「眉眼盈盈」四字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 。因此「 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此二句寫送別時的一往情深卻又藏而不露。 上片寫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達了惜別深情;下片則直抒胸臆,兼寫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深情祝願。過片兩句,正面點明送別.的美好祝願與叮嚀:希望友人到江南後,千萬要與美好的春光同住。這兩句,一反送別詞中慣常的悲悲切切,寫得情意綿綿而又富有靈性。 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謂王觀的作品「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該篇即是上述評語的絕妙說明。 劉克庄是詩詞兼善的作家。就詞來說,劉克庄屬辛派豪放的詞人,但劉克庄亦有婉約之作。詞人另有一首《卜運算元》題為"惜海棠",兩首當是姊妹。詞中明寫惜花,實際是用比興手法,委婉含蓄的表達了詞人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凄楚情懷。小詞一不用書卷,二不假藻飾,全以尋常語入詞,卻含蓄深婉,自然有致。並運用回環往復的句式,很有藝術情韻,耐人回味。[2]
人物簡介
王觀,宋朝人,(1035~1100年)字通叟,如皋(今屬江蘇)人。王安石為開封府試官時,擢置高等,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神宗熙寧中,曾以將仕郎守大理寺丞,知揚州江都縣事。在任時作《揚州賦》,神宗閱後甚喜,大加褒賞。又撰《揚州芍葯譜》 1卷。後官至翰林大學士。相傳曾奉詔作《清平樂》〕「黃金殿里」詞一首,描寫宮廷生活,高太後認為褻瀆了神宗趙頊,第二天便被罷職,遂自號逐客,最後為一介平民。其詞學柳永,情景交融,生動風趣,近於俚俗,卻又謔而不虐。 有《冠柳集》 1卷,宋代有長沙書肆《百家詞》本,早佚。近人劉毓盤、趙萬里均有輯本。《全宋詞》錄詞16首,斷句1則。《全宋詞補輯》又增補12首。
詞作特點
王觀詞內容單薄,境界狹小,不出傳統格調,但構思新穎,造語佻麗,藝術上有他的特色。他的詞集取名《冠柳集》,表示高出柳永之意。其詞雖不能說凌駕於柳永之上,卻也有所獨創。如〔天香〕把「窮冬」寫得歡騰熱烈,〔慶清朝慢〕描繪早春物候及青年女子的踏青情態,在當時即膾炙人口。又如〔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東趕上春,千萬和春住」。情思婉轉而清麗,特別是上片把江南綠水青山比為女子的「眉眼盈盈」,一變以物喻人的傳統方式,十分動人。王灼說:「王逐客才豪,其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83946.html?wtp=tt
Ⅹ 詠海棠的詩詞
海棠花素有「國艷」之譽,更有「百花之尊」、「花之貴妃」的美稱,人們把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麗和萬事吉祥的象徵。明代的「風流才子」唐伯虎根據「海棠春睡」典故,豐富了想像,畫了一幅《海棠美人圖》,並題詩雲:
褪盡東風滿面妝,可憐蝶粉與蜂狂。
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海 棠 花
——唐·齊己
繁於桃李盛於梅,寒食旬前社後開。
半月暄和留艷態,兩時風雨免傷摧。
人憐格異詩重賦,蝶戀香多夜更來。
猶得殘紅向春暮,牡丹相繼發池台。
斜谷郵亭玩海棠花
——唐·顧非熊
忽識海棠花,令人只嘆嗟。
艷繁惟共笑,香近試堪誇。
駐騎忘山險,持杯任日斜。
何川是多處,應繞羽人家。
海棠花放簡馮元咨
——宋·蘇泂
游絲無賴小庭空,夢想君家合樹紅。
曾向西川親畫得,舉家終日看屏風。
海 棠 花
——宋·王安石
綠嬌隱約眉輕掃,紅嫩妖饒臉薄妝。
巧筆寫傳功未盡,清才吟詠興何長。
海 棠
——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海 棠 花
——宋·方回
錦城春色萬人迷,飯顆無心著品題。
實不如華謾濃艷,秋霜誰覷海棠梨。
雨中惜海棠花
——宋·廖行之
東君何事妒花妍,不遣春風一笑嫣。
邀動芳心愁萬縷,盈盈含恨雨中天。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春暮游小園
——宋·王淇
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縻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其一
——宋·楊萬里
故園今日海棠開,夢入江西錦綉堆。
萬物皆春人獨老,一年過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濃淡,欲墮還飛絮往來。
無那風光餐不得,遣詩招入翠瓊杯。
春 寒
——宋·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踏莎行·雨中觀海棠
——宋·張炎
命薄佳人,情鍾我輩。
海棠開後心如碎。
斜風細雨不曾晴,倚闌滴盡胭脂淚。
恨不能開,開時又背。
春寒只了房櫳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