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周荷花豪車

周荷花豪車

發布時間: 2022-08-25 03:42:12

❶ 網友笑稱劉濤與車曉同框一個像村姑一個像貴婦,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娛樂圈的女明星們,各個爭奇斗艷,有的人是知性大方,有的是貴氣十足。有人卻說,劉濤與車曉同框,一個像村姑一個像貴婦。真的是這樣嗎?車曉在活動現場里也是,話不多,但很有味道。這也是她常年訓練的結果。她不願意炒作,也不願跟人多交流,有時間的話,就在家裡讀書,這種氣質,就是那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

結語

論知性美,車曉與劉濤二人中,應公認的為劉濤。可是,這種知性的美,非我喜歡的那種。相反,卻更喜歡車曉其人。雖然在同框的對比中,劉濤在各個方面都輸給了車曉,但在觀眾口碑的對比中,劉濤也在各個方面擊敗了車曉。因為劉濤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經常給觀眾帶來高質量的作品,大家自然會對劉濤有更好的印象,但是車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能用自己的作品說服大家,所以大家對車曉的評價都不高。

❷ 一種幣,好像是銅幣,一面是佛像,四個手,一面有朵蓮花,周圍有六個字,不是漢字,這是什麼幣啊

這個不是淳元化寶,是淳化元寶佛像錢。淳化元寶佛像錢沒有銅制的,是純金的,鑄造精美傳世極少,極為珍貴。
這種錢只在1988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東下關鄉一個建築施工隊在五台山佛教聖地中台頂佛塔舊址清理塔基時,挖掘出上千枚「淳化元寶」背佛像金幣,錢徑2.4厘米,厚0.12厘米,穿徑0.5厘米,佛像隆起0.2厘米,成色96%,枚重12克左右。
「淳化元寶」金錢出土後曾被民工私分並倒賣,後來到了香港錢幣市場,一枚金錢可以換一輛豪華轎車,珍貴程度可想而知。後來,河北省阜平縣公安局破獲了這起特大倒賣古金幣案件,收繳宋代「淳化元寶」金幣1343枚。為此,國家文物管理部門舉行了頒獎大會,對有功人員進行了表彰。

「淳化元寶」金錢背面的兩尊佛像神態逼真,栩栩如生,右為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的觀音菩薩,左為雙手合十微向右側站立在蓮花瓣座基上的善財童子,當為一幅童子拜觀童的畫面。

現在市面上所見的都是偽品,其中純金鑄成的較少,大都是用雜銅鑄成,粗糙低劣,或外刷一層金粉等。

❸ 愛花養花的女人什麼心理

愛養花的女人通常具有雙重性格,千萬別看她在花叢中笑意盈盈,如弱柳扶風就小看了她,愛養花的女人具有很鮮明的幾個特質。

第一,愛養花的女人溫柔時似水,暴燥時如火。愛養花的女人對待花花草草如同對待知心好友,殷勤的看護培育著,該施肥時施肥,該澆水時澆水,細心呵護,溫柔似水。這樣的女人對待朋友家人也如對待心愛的花草一樣,真誠相待,傾心付出。如果你認為這樣的女人對所有人都不計成本的付出友好的話,那麼你大錯特錯了,她只對值得付出真心的人友好,對於玩弄和欺負她的人,她絕不濫用真心,絕不施捨廉價的溫柔。

第二,愛養花的女人享受得了盛宴也吃得了地攤。愛養花的女人在精心呵護花草的過程中早就練就了寵辱不驚。繁華時陪你豪車盛宴,夜夜笙歌快意人生;落魄時堅定不移的站在你的身邊,一起風雨,一起東山再起!因為她深深懂得人生的起起落落如同花開花落一樣,有春夏的繁花四錦,也有秋冬的寒風刺骨。關鍵是就像守護她的花花草草一樣,你要值得她去守護。

第三,愛養花的女人善良心軟卻也嫉惡如仇。愛養花的女人對待花草心細如絲,為它的花開而驕傲,也為花落而傷心。這樣的女人善良而柔軟,見不得人世間的凄苦,總想著所有人都能平安幸福。然而,正因為善良心軟就更加見不得作惡欺霸的人或事,把善良和弱小踩踏在腳底下,這時她必然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嫉惡如仇。

第四,愛養花的女人上得廳堂也下得廚房。愛養花的女人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呵護花草中修煉得一身不俗的氣質。需要時可以擼起袖子揮汗如雨,為事業為家庭餐風露宿,肆意拼搏,闖出一片天地。當事業有成,家庭安穩時,也可以氣定神閑的栽花種草,喝茶賞花!

第五,愛養花的女人進可攻退可守。愛養花的女人在天長日久的照顧花草的過程中已經明白,花兒有盛開時就有枯萎時,到了什麼樣的季節就要做什麼樣的事情。所以愛養花的有擔當也有智慧。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她會選擇養精蓄銳,這時你如果認為她懦弱無能,那麼你看錯她了。一旦時機成熟,她必然抓住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

所以,愛養花的女人是不可小覷的女人,她們通常具有雙重性格,愛恨分明,純潔善良也睿智成熟,散發著迷人的獨特魅力!

❹ 形容植物綠的句子

1:白蓮似桃花燦爛綻苞而又雨摧不凋,似牡丹峨然噴放而又出泥不染;似迎春淡雅情深而又果碩不傲。
2:枝幹勻稱盤曲多姿翠綠欲滴蔥綠蒼翠綠樹成蔭枝葉如蓋青枝綠葉參天古樹擎天巨樹鬱郁蔥蔥
3:描寫植物的好句精選:
4:一朵朵鮮紅的石榴花掛在樹上,把石榴樹打扮得像含羞的少女。
5:春天的時候,香樟樹的葉子變得碧綠了。從遠處看,就像一把綠色巨傘。從近處看,它又像一個戰士,站在那裡守著,還有小鳥在上面「嘰嘰喳喳」地叫著。
6:蓮花真美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我覺得自己也彷彿也幻化成地中的一朵蓮花,在這美麗的舞台上盡情地歌著舞著。樹上傳來幾聲鳥的叫聲,一層水霧泛起,像給池塘披上一襲輕紗。
7:遠觀,只見一片粉紅掛在枝頭。近瞧,對你的印象才漸漸明晰起來——粉紅色的花瓣,一片連一片,一層接一層。你積蓄了三個季節的力量,終於盼到了這個屬於你的季節,那粉紅,分外迷人,照亮著我的眼睛,是在向我吐露綻放的喜悅和自豪吧。那沁人心脾的幽香,從你那裡飄來,飄到我這里,縈繞於我的鼻尖,飄向我那深不可邃的心底。
8:這些荷葉高高低低,有的像姐妹兩個在對鏡梳妝;有的像一對溫馨母女相依相偎;一陣風吹來,有的隨風舞動,像一群舞動的精靈。
9:夏觀荷,秋賞菊。「花中君子」之一的菊花,象徵這高雅的品格與氣質。秋天真值菊花綻放的旺季,也是賞菊的最佳季節。真不愧「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啊!
10:在我們村子的小學里,操場西北角有一棵高大的銀桂,桂花開放時,整個家都浸潤在悠悠的桂花香中。遠看桂花樹,像亭亭玉立的美少女,穿著綠色的舞裙,上面鑲嵌著許多金燦燦的寶石,正准備去參加化裝舞會。近看桂花樹就像一位年邁的老爺爺。

❺ 電蓮花燈蠟燭和香需要日夜點亮還是拜佛時點亮

信佛 不懂道理 也許會是負擔
要多聽法師講經,懂得一些道理了,就輕松自在了。
就能體會到法師講的 學佛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學佛,是一件開心快樂的事情。

佛像、燈都是表法的。
就是讓人看到後該如何想,如何修行。
心存恭敬就好。

也推薦您看看法師開示:
有關於佛像、上香等問題,非常好。
凈空法師幽默的開示:在家居士學佛不要入誤區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學佛,在家修行,這是居士的一個最顯著,也最重要的特點。也正因為這個特點,作為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要立足於自己仍要居家過日子的實際,不去做超出或有違家庭生活的那些想當然的「修行」!

之所以這樣說,實在是因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至今還有不少的居士——其中甚至不少還是被眾多的後進居士贊嘆、傾羨、模仿的所謂「精進」居士當中——存在著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那就是:凡提修行,必向出家師父靠攏;有沒有修行,就看你是不是學出家師父學得全,學得像!譬如說,出家師父要晨鍾暮鼓早晚做功課,那麼他也要一大早地起床,三拜九叩,從楞嚴咒、十小咒……一直到伽藍贊,滴水不露——根本不顧其他家庭成員的作息、工作是否允許,更不管家中是不能念伽藍贊了!出家師父要修廟建寺,庄嚴佛像,那麼他也要不滿足於一面牆、一張桌、一個像,而是要一間房、一大桌、全堂佛像了——根本不去想想這對個人修行有無必要,對家庭是否加重負擔!出家師父要每天參禪打坐,精進念佛,那麼他也要屏卻萬緣,每天動不動雙腿一盤,夢想如此就能往生極樂——忘記了老伴是不是需要照顧,小孫子是不是還在哭鬧,自己的責任是不是已經盡到!……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而且流弊所及,蔚然成風,似乎這樣才叫有定力、有修行,才叫真學佛!
而事實上呢?
一個老人的來電很能說明問題。他說:師父啊,你一定要勸勸我老伴,現在她學佛學得這日子也不好過了,天天一大早就爬起來做功課,弄得全家人覺都睡不好,白天也不做事,就知道念佛打坐,小孫子鬧也沒用。我和孩子說她,也不聽,反說我們根性太淺,不明白事理,還說要和我分居,專心修行——真是,年輕時我沒休妻,到老了,她反倒休夫了!
……
學佛學到這個份上,我們還能隨喜贊嘆是真精進嗎?修行修到這般田地,她能夠不入魔道,我們就由衷地替她念一聲:阿彌陀佛,萬幸,萬幸啊!
這事明擺著,在家居士學佛修行,最起碼要做到的,就是家庭要和樂。由家庭和樂到佛化家庭,由佛化家庭到佛化社會,由佛化社會到普度眾生同登覺路,這才是學佛修行的要義和真諦!而那些因學佛造成家庭關系緊張,甚至破裂的,分明是學佛走上岔路,學成外道;雖名為學佛修行,實為壞佛敗法——因為旁人也許會因他一人的所作所為,而誤以為所有學佛人都是如此的自私自利,不近人情!既如此迂曲,又怎麼能夠成就無上菩提的佛果!
這樣做的居士,原因即在於他們忘記了,忘記了居士學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自己在家修行的特點,絕不能是在家人做出家事!
那麼,作為居士,是不是出家人的五堂功課就不能學了?這倒未必,有能力、有條件的居士能學好五堂功課還是值得我們贊嘆的。然而,需要講明的是,並非是所有的居士都非要去學五堂功課,能學則學,不能學,或學不全,也不必沮喪,灰心,各人有各人的因緣,能學會一經一咒,或別的什麼經咒、佛號,也是很令人歡喜的。在家修行的居士做功課,更不是非五堂功課莫屬。會五堂功課,而且有條件的——比如說獨門獨戶,離群索居,不致影響他人——也可以做,但如果是有礙家庭其他成員的生活,那就絕不要去做。做功課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培植福德,精進修行,慎勿放逸,至於做功課的內容,在家修行的居士則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不同情況來制定,誦一部經,持一個咒,或者是念一定時間的佛號,都可以是做功課的內容。在做功課的時間上,在家修行的居士也不必照搬寺院里的規定,非要和出家師父一個點兒,居家過日子,關鍵是要步調一致,在家居士安排做功課的時間,同樣要服從這個前提,盡量和家庭里其他成員的作息統一,或在取得認可支持的前提下,有所差異。
註:佛日講,早晚課誦、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禪,是出家人的修行方式,佛陀為在家人所說的各種經中,都不見有要求在家佛弟子必修朝暮課誦、過午不食、初夜後夜坐禪的言句,這是大有深意的。在家人營生治事,閑暇有限,若亦按出家人的方式修行,容易貽誤家事、國事,影響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是為佛法所不許。在今天,一個工作人員貽誤工作而課誦、坐禪,便犯了盜戒,修定豈能成就。一個學生不顧學習去課誦、坐禪,功課學不好,便有負於家長、國家,也就是有負於佛法,是違背佛陀教誡之舉。
若按佛陀所示的在家大乘道,則學習、工作、人事往還,不但不妨礙學佛,而且是學佛所必需。學習知識技術,不僅是自己立身活命所必需,而且是學通佛法、弘揚佛法所必需。不僅在家青年必須有知識技術,即使出家人,欲成大器,弘法利人,亦須廣博知識。工作,是為民眾服務,報眾生恩、國土恩的實際行動。不少人只為自己著想,只把工作看作一類掙錢吃飯的手段,則工作對他便成了一種外來的負擔,就算盡了力,也不能出生善果功德。發菩提心、修菩薩道者為民眾和社會著想,把工作看做奉獻的機會,當作菩薩道來修,則何往而不是道場,即平凡的工作,也可出生世間、出世間的功德。至於人事交往,正是作法布施的機會。只要自己學習、工作好,道德高尚,學識豐富,生活愉快,熱心助人,人們自然會尊重你,你講佛法,他們也樂於接受,是為以身弘法。若能將自己鍛煉成才,對社會作出巨大貢獻,有名望地位、錢財知識,則弘法度人,教化的效力更大。把學佛與學習、工作、生活看作兩回事,以學習、工作為學佛的障礙,以不信仰佛教的人為對立面,當然會觸處成礙,苦惱重重。即使出家,也難免事務牽纏的苦惱。縱然能保證早晚課誦、吃素、坐禪,一天只花那麼兩三小時學佛,其餘大部分時間還在有礙的世法俗務中浸泡,就算不無受用,而欲期見道證果,怕要再等一二十生。
欲圖速速進道,只有依大乘菩薩道,將生活、學習、工作、人事交往與學佛打成一片,即世間俗務而修出世間之道,把生活完全佛法化,把佛法融貫於生活的全過程,念念修行不輟,勤集福智資糧。就今天居家學佛的條件而言,這是最契機的法門,是大修行,能速得大果報。僅吃素、抽暇課誦、坐禪,是小修行,只能種些善根,難得即生了辦。有志的青年,應按佛陀教誡,以大修行為本,至於小修行,能修固然好,無條件修者暫時不修,也未必為非。
在這里有一點還需要說明,有居士說,某某經只能在幾點幾點前誦,某某咒只能在幾點幾點前誦。這種說法在經中是沒有什麼根據的。無論哪個經咒,都是諸佛普度我們凡夫眾生,開示悟入佛知佛見的微妙法寶,無論何時唱誦,都能得到佛力的加持,擁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妙用。如果我們在實際的修行中能做到有時就誦,時時都誦,刻刻在誦,阿彌陀佛,這才是真正地不辜負佛以一大事因緣弘化娑婆世界的苦心。
至於做功課的地方,也並非不是佛堂就不可,沒有佛像就不行。居士在家做功課時需要留意的是房間要靜。靜室有助於調節身心,可以更有效地幫助自己凝神提念,專心辦道修行。對於佛堂、佛像而言,實則是可有可無的,因為若是我們念念是真善美聖,時時是仁義誠信待人,佛就是恆處心中的,比外在的多宏偉的佛堂、多庄嚴的佛像都具有實際的受用,我記得有個居士來問我說,師父啊,我請一尊佛像到底放啊里好呢?家裡地方小,放廳里吧,太擠,又亂;放卧室里吧,總覺得對佛不敬;放走道里吧,又覺得我們人住得好好的,卻讓佛靠邊站,啊……我趕快打斷他說,不用講了,你哪兒也別放了,就放在心裡吧,這樣不就沒那麼多事啦。當然,把佛放心裡,這是從理上說,因為我們畢竟是末法眾生,業深障重,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還不能完全做到這些。所以說,對絕大多數有條件的居士而言,在家中設一個佛龕或佛堂,用表法的佛像,來提醒自己,啟發自己,見賢思齊,勇猛精進,實證無上正等正覺,也還是有必要的。
然而,一說到設佛龕、佛堂,我們就不能不提及目前居士中比較普遍的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佛龕是越精美越好,佛堂是越宏偉越妙——有些居士甚至還在家中佛堂張掛起長幡寶蓋,擺放上鍾磬鐃鈸,有事沒事地就叮叮鐺鐺起來!而且以此為美,以此自傲,覺得很了不起。這實在是走上旁門邪道的「典範」!家庭不是寺院一樣的宗教活動場所,居士在家中設佛龕佛堂的目的也不是和寺院建殿立像的目的一樣,寺院是以神道設教,或宏偉壯觀,或小巧精緻,普度群機,使未信佛者生信心,已信佛者愈堅信,最終導引眾生同歸解脫彼岸;家中的佛堂僅僅是自修、自用。眾所周知,我們佛教修行貴修心,貴在修去我們的貪、嗔、痴等種種雜心亂心,自證至真、至善、至美的佛心。如果在自修自用的佛龕佛堂上以繁復為美,以豪華為上,甚至呼朋引伴地相互炫耀攀比(想想我們的居士中有沒有這種情況?),那豈不是與學佛修行的本意南轅北轍?這不是走上邪路又會是什麼呢?
家中的佛龕佛堂,應以簡約為美,以朴實為上。掛一軸與自己有緣的佛菩薩圖畫,或是供一尊令自己特別歡喜的佛菩薩聖像,前面敬奉幾盤新鮮潔凈的果品,再焚上一爐清香,也就完全可以了。除此之外,再去大操大辦,那就簡直是幾近於勞民傷財,徒增家庭負擔——有錢不如多花在做社會公益事業上,行善積德,自能多福多慧,助道修行。
在家修行的居士,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是——燒香問題。
我們在寺院里常常見到眾多的居士大把大把地,一捆一捆地,甚至是整箱整箱地在香爐里燒香,他們認為多燒多福,多燒香說明我心誠。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毫無根據的偏見誤解。這種偏見誤解反映到生活中,就造成一系列的惡果,比如說,在行為上破壞衛生,污染環境;在信仰上,形成一種迷信現象,使我們佛教倍受現代文明社會的批評,成為落後不開化的代名詞……所以說,多燒多燃的風氣決不可長,更不可帶到家裡去。
居士在家中供佛,早晚各一支清香即可,不必求什麼三支九支的。敬佛關鍵在於心誠,學佛也關鍵在於學佛一樣的誠心。俗話講,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我們學佛修行當然更是這個道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佛菩薩雖然是慈悲喜舍,廣開方便,但卻是無私的、平等的,如果說你多燒香佛菩薩就給予你多一些,那佛菩薩豈不成了人人痛恨的貪官污吏?那還是佛菩薩嗎?!
其實,類似於多燒香多得福的錯誤認識,在居士中還有很多。像有些居士就認為,是居士,家裡就該有佛像;還有居士認為,是居士,手裡就該常拿有念珠;更有眾多的居士堅決認定,修行就是念佛打坐,不打坐念佛就不是修行,是白過!……於是因這種種的認識,才有了有的居士不分場合,在單位開會發言也先來一句「阿彌陀佛」,搞得全單位人都怪怪的,覺得他別扭;也才有了有的居士不管大人怎麼埋怨,小孩怎麼哭鬧,手頭上怎麼忙亂,他每天也要雷打不動地雙腿往那兒一盤……我這樣講,絕不是說念佛打坐不是修行,更不是否認念佛打坐的實際功用,而是提醒在家修行的居士們,要切記念佛打坐只是眾多修行方式中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說法不在於嘴,禪修不在於腿」,這是在佛教叢林中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六祖也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打坐只是修心養性的基礎方法之一,它並不是開悟的絕對方法,只有心的清凈無雜、了了分明,才是證悟的關鍵。
古人講: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一個修行人,如果行住坐卧四威儀都能夠恆處定中,這才是了不起的修行。況且,對於在家居士而言,修行最起碼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在社會生活中,修整規范自己言行,越修越行,越修越讓家人歡喜,越修越讓社會接納,越修越讓大眾欽敬。這才是大修行,真修行!
福德從何而來呢?
居士都讀過《修福積德造命法》、《文昌帝君陰騭文》,還有《了凡四訓》等等一類的書籍,回答這個問題自然是輕車熟路,一句話,福德從行善而來。行善積德,善行得福,這是歷代祖師大德和社會賢達在諸多的典籍中多次指明的,那麼,作為三寶弟子,佛教信徒,我們就更要依法從教,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多學習觀音菩薩尋聲救苦,無處不現身的奉獻精神。當然,我們所做的這個「善」和觀音菩薩所做的比起來,那真是沒法提,但也用不著比,因為我們雖然都是在學菩薩道,但畢竟還未成菩薩,像觀音菩薩那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善、至善,恐怕沒幾個人能做到,不過,沒關系,「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可以先從和自己有緣的小善做起,從致力於建設和樂的家庭生活做起。
一提到建設家庭生活,有的居士可能會說,一說做善事,往往都是指什麼修橋鋪路、賑災濟貧、捐資助學,還有植樹造林之類的,提建設幸福家庭生活是不是把我們的修行標准降低了?我們學佛的居士如果總想著建設自己幸福的小家庭,那是不是有些太自私了?當然不是!為什麼呢?我們要知道:

第一,善行無遠近。不能認為捐款救災希望工程什麼的才叫善,在家中恪盡家庭職責,孝敬老人、愛護子女什麼的就不叫善。如果一個人在家中惡言劣行,在外卻慈悲慷慨,我們只能說,像這樣的人絕對是沽名釣譽的偽善。
第二,善行貴在日常堅持。一個人在某一次慈善活動中捐出大筆的捐款這並不稀奇,而一個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始終堅持善行善意卻是最難得的。要不毛主席也說嘛,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啊。我們學佛不就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嗎?堅持最難行、最難忍!
第三,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家庭是國家的基石。我們的這個世界就是由千千萬萬的小家庭所組成,如果我們居士們都能把自己的小家庭建設得幸福美滿,那麼,由眾多的小家庭所組成的大社會自然也就穩定發展,社會穩定發展了,帶來的當然是國家的繁榮富強,世界的和平興旺。因而,對一個居士而言,建設幸福和樂的家庭生活,絕不是什麼降低要求,自私自利,何況「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一個人連成為受歡迎、受愛戴的家庭成員都不能做到,或者說,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愛,那麼,這樣的人走到社會上,我們還能期望他能愛別人,愛眾生?期望他做到時時處處地讓人挑大拇指,受人欽敬?由此可見,建設幸福的家庭生活,不唯不是自私自利,反而是對國家和社會作出實實在在的大貢獻了!
說到建設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在這里我講一個我親眼所見的故事。有一個年輕的居士在寺院里和人吵架了,旁邊的一個老居士就把她拉到一邊,苦口婆心地給她講學佛首先要能忍人所不能忍的道理,啊,「嗔是心頭火,能燒功德林」啊。年輕居士聽得不住得點頭。我就想,看來,這個老居士還挺會作思想工作的。哪知根本不是這么回事。那邊老居士心滿意足地剛走,這邊年輕居士就脖子一扭,說,呸,還說我呢!你還不是剛和家裡老頭子吵完?看看,這就是沒有建設好家庭生活的後果!難怪古人講「己身不正何以正人」,自己都做不到,做不好,還有什麼資格去教育別人?人家又怎麼會聽你的呢!
這里還要捎帶著說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我們有部分居士在家和在寺院的表現簡直是天上人間,相差太遠。不少人在寺院里是又和氣,又勤快,還整天和個彌勒佛似的笑呵呵,真叫人歡喜,可要是一讓家裡人說說她在家的樣子,哎呀呀,那簡直是慘不忍睹!聽反映,有些人為了不洗盤子不洗碗竟也能來個小吵三六九,更不用說,個別人為了家裡人吃葷不吃葷的摔摔打打,雞飛狗跳!在這種時候,我很難想像,像這樣動不動在家裡大鬧天宮的人,也算是學佛修行?我這樣說,有的居士可能接受不了,她們也許會說,這是天大的冤枉,我們這樣做也是為了護法——比方說是為了能在寺院里做得更好,要保證休息啦,或者說,這也是為了度人——他們吃葷不是造業嘛。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下面要講的,大家更要認真的聽。
什麼是真正的護法?
真正的護法可不僅僅是不顧家,不要家,長年泡在寺院里為寺院幹活(這樣最多稱得上是小護法),而是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是個居士的身份,深入民眾,深入社會,弘揚妙法,普度眾生!大家可以試想一下,觀音菩薩也是現的在家像,如果她總想著到寺院里幹活,認為這才是護法,那她還有時間去「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嗎?還能是觀音菩薩嗎?當然,居士們也不要誤會,我這樣講並不是反對居士到寺院里幹活,我只是強調,我們做居士的不能把「護法」理解得太狹獈!
不飲酒和家庭應酬
每次講課的時候,總有居士問,師父,我們在家居士總免不了應酬接待的,有時候不喝酒真過不去,可一想到是個居士,我們又不敢,這可怎麼辦啊?我想問一下在座的大家,你有沒有遇到這個問題,如果沒有的話,那我就不講了……有,那我告訴大家,每次我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那麼麻煩干嗎?你就喝。
這下好嘍,我想恐怕有居士已經在高興了,為什麼?反正法師講了嘛,喝,革命的小酒天天醉。那麼,對這種人,我必要再說一句,你就喝吧,喝了就造業,喝了就受報應。為什麼?因為你還沒有聽我仔細地講明,為什麼能喝,怎樣才喝。第一,不飲酒是什麼戒。是遮戒,前面四個是性戒。不一樣的。所謂性戒,也就無論受不受戒,誰做了都是造業,都要受報;而遮戒,是說本性上並不是惡,不過是因為它容易遮蔽我們的本性,讓我們造惡,所以才不去做。第二,對那些雖有酒精成份,但早已沒有酒的意義的,你但喝無妨,如酒釀元子,炒菜用料酒等。第三,對確實是酒,而且,我也沒能力把它想成不是酒的,怎麼辦?有時候逃不過去的,你也是要喝。但要明白,此時的喝不是因為你很想喝,也是就說不是因為心饞,而是因為現實情況的需要,而且,有把握不會喝糊里糊塗,忘了東西南北,能時刻保持清醒才行。絕不能死抱著戒條不知變通,結果搞得自己麻煩,別人也難過。當然了,如果人家對方本來很支持你學佛,知道你是不能喝酒的,這時候如果你再打著靈活變通,心中有佛的招牌非要和人家一起拼一拼的話,那你實在是多此一舉,只能是屬於哼哼一類了。哼哼是什麼?大家想吧。
在這里,我要強調一下,學佛是讓我們幸福快樂的,是讓我們生活越來越輕松的,如果一個人越學佛越感到麻煩和不便,越學佛越感到受到約束和壓抑,那麼,毫無疑問地,你肯定是學錯了,如果再學到人見人煩,人見人以為你這個人有問題,有毛病,那麼我更要告訴大家,在這時你就千萬不要去學佛了,回家好好看看孩子,沒事去逛逛馬路,到公園里「嘭嚓嚓」吧,否則,再學你肯定是走火入魔。
學佛關鍵在會活學活用,是用智慧的佛法培養智慧的大腦,實現智慧的生活。如果一個人學來學去只學成一腦門的條條框框,無論做什麼事,都得看看條條再說,就像過去有人看黃歷出門似的,什麼都要看書上寫的,今天是不是吉日,如果不是,寧肯耽誤事也不出門,這是典型的不知死活!要是這樣,啊呀,這樣的人還是不要學佛的好,因為太累,別人也累。你受罪,大家也跟你受罪,佛教也被糟塌完了。

❻ 深圳蓮花山盤山公路。可以坐車上去嗎

深圳蓮花山海拔只有93米,有兩條爬山路徑可供遊客登山遠眺,蓮花山公園內不能開車上山也就不能坐車上去。

深圳蓮花山公園地理位置:北緯N22°33′24.37″ ,東經E114°03′11.95″

靠近: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荔林路


周邊:蓮花山公園


參考: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蓮花街道蓮花北社區東南方向約930米。

❼ 柳永的三大代表作是什麼

《雨霖鈴》(寒蟬凄切)《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這三首評價較高,且算是眾所周知,但是他的詞很多都還不錯,若說最具代表性的三首,確切的哪幾首很難說。

❽ Lotus蓮花汽車的歷史沿革

蓮花品牌是英國紳士柯林·查普曼的傑作。查普曼是典型的英國紳士,小胡須總是修剪得整整齊齊。這樣的紳士,電影里描述過不少,在當今的英國卻不多見了。戰後數十年間,這位英國工程師的名字對世界汽車運動影響巨大。他統領下的蓮花車隊自1958年以來先後7次在F1車賽中奪冠,並創出了多種名垂青史的優秀車型。查普曼從零開始,在汽車運動的狂熱驅使下,親手製造自己所心儀的賽車,進而在汽車製造與競賽兩方面都創造了輝煌業績。這可算世界汽車史上最美的一段佳話。
事情起自1947年。作為醉心於汽車比賽的青年學子、年方十九尚在倫敦大學攻讀工程技術的柯林·查普曼自己動手改裝了一輛簡陋的奧斯汀Seven賽車。這與其說是一輛賽車,倒不如說是一輛特技用車。英國因戰後一度時興在泥濘的林間角逐業余賽車運動。查普曼的自造賽車一舉奪魁,以致他以出售零部件的方式銷售了多輛。設計成功了,當然要給它起個名字。查普曼突發奇想,就叫它『蓮花』。至於為什麼叫蓮花,查普曼始終不肯透露個中底細。
年輕的查普曼業余時間略施小計所成就的蓮花賽車從此決定了他的一生。他把業余時間和漫漫長夜都用來潛心設計自己心儀的車,並注冊了蓮花品牌,自成一體。其中MkIII和MkIV雖動力有限,但外形設計非常符合車賽的要求,因而成績斐然。少年得志的查普曼於1952年1月1日成立了蓮花工程公司,開始製造該品牌汽車,並逐漸形成產業化生產。蓮花品牌起步時沒有能力設計和生產自己的發動機,因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車身設計上,且抱定一個原則,即盡可能減輕車身重量,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的動力。也正是從這一理念出發,1952年問世的MkVI採用了蜂窩結構管狀車架。這項技術用於飛機製造已相當普遍,但用於汽車卻是首次。這輛賽車採用的福特牌發動機僅有可憐的40馬力(29千瓦),剎車裝置是古老的拉線式,變速箱也僅有3個速比。但由於其車身僅重400千克,抓地性奇佳,因此在車賽中把許多大功率的對手甩到了後面。
蓮花車廠逐漸發展小批量生產,但並未放棄賽事。這兩項業務到1959年纔正式分開。1955年停產的MkVI後來更名為蓮花Seven。
蓮花Seven仍保留摩托車式的擋泥板和無車門的車身。但風格卻更現代化,車身結構仍採用多種管狀車架,車身的鋁板直接固定在車架上。前輪懸掛為三角型懸臂式,附以防搖擺杠。後輪則僅用硬式車軸。蓮花Seven車型仍以散件方式出售,但因價格低廉,很快成為許多小型比賽的理想用車。賽車愛好者在周日組織這種小型車賽是英國的一大優良傳統。蓮花Seven自1957年問世後迅速獲得成功。奇怪的是,查普曼並不喜歡這個車型,只過了10年就決定停產,令車迷們大失所望。所幸倫敦一家車行於1967年與查普曼達成協議,買下了該車的全部模具與工具,繼續製造。它已有43年的歷史,仍在繼續生產。
蓮花品牌逐漸在車壇出了名。它1958年首次參加F1車賽,便名聲大噪,尤其MkVIII,MkIX及MkX賽車更是在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出盡了風頭。但是,查普曼最得意的建樹還要算F1。他所設計的一體化車身單座賽車具有劃時代意義,在這一賽事中統治了整整20年。
查普曼一邊在賽場上積累錦標,一邊不斷研製獨特的跑車。1957年推出的Elite便是一輛漂亮的跑車。車身全由塑料製成,分成三個部分,像三明治一樣黏合起來。該車雖驚世駭俗,但銷售業績不佳。因為盡管抓地性能極佳,駕駛起來令人如醉如痴,但可靠性較差,所以銷量不多,幾乎令蓮花車廠倒閉。查普曼從中汲取教訓繼續努力,於1962年推出Elen型跑車。該車堅固之極,車身採用樑柱式骨架,路面表現好得出奇,自1965年又推出一款2+2敞篷跑車,使其地位不斷鞏固。
隨著業績的拓展,蓮花車廠於1966年推出了一輛Europe型超現代化敞篷跑車。但直到此時,蓮花車廠都是採用其他品牌的發動機。查普曼長期為此事而焦心,1974年生產百分之百的自家產品Elite車型時,情況纔大為改觀。該車採用2升容積4氣缸發動機,4個座位寬大、舒適,是貨真價實的豪華跑車。由此造就了該品牌的輝煌時代,不過也使蓮花跑車原有的客戶非常失望。因為此前的蓮花車總是力求簡單、輕巧,僅顧及駕駛者一人。蓮花車廠在開拓了新路子後,又於1975年推出了另一款Esprit。這輛車性能更強,也更豪華,已是當時保時捷與法拉利的強勁對手。這種蓮花跑車在20世紀80年代依照查普曼的意願繼續提高檔次,功率達268馬力(197千瓦),最高時速超過260千米。
與此同時,蓮花品牌不斷地參加各項賽事。查普曼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將一輛福特Cortina改裝成了全新的賽車,獲得多項賽事獎杯。當然,蓮花車隊最輝煌的業績還在F1賽場。1970年,查普曼推出了一輛72型單座賽車。這輛超乎尋常的賽車引導了一個新潮流。其設計理念在於把全部重量移向車尾,以提高動力性能。為此該車後輪大得出奇,前輪又小得出奇,加上見棱見角的車體,在當時可謂前所未見。這輛72型賽車在所參加的5個賽季中奪得了20項大賽和3項品牌獎。查普曼接著又推出了JohnPlayerSpecialLotus79型賽車。這輛1978年問世的新賽車突出地改進了行駛系統,結果把一切對手統統打敗。以致於對手紛紛起而仿效。查普曼車隊憑著這輛車贏得了一項品牌獎。

熱點內容
梅花手錶是幾類表 發布:2025-07-27 14:01:26 瀏覽:226
湯圓情人節 發布:2025-07-27 14:01:15 瀏覽:631
荷花緣歌詞 發布:2025-07-27 13:58:01 瀏覽:164
清廉七夕 發布:2025-07-27 13:56:54 瀏覽:492
瑜花藝英文 發布:2025-07-27 13:54:20 瀏覽:833
七夕燈 發布:2025-07-27 13:32:53 瀏覽:214
七夕怎樣發朋友圈秀恩愛 發布:2025-07-27 13:10:57 瀏覽:746
蘭花紅香妃價錢 發布:2025-07-27 13:06:35 瀏覽:914
情人節怎麼表白好 發布:2025-07-27 12:42:13 瀏覽:484
咖啡店情人節活動策劃 發布:2025-07-27 12:42:10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