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清廉七夕

清廉七夕

發布時間: 2025-07-27 13:56:54

❶ 蓮花的文化象徵

除實用價值外,蓮是最常見的用來作為宗教和哲學象徵的植物,曾代表過神聖、女性的美麗純潔、復活、高雅和太陽。蓮作為花中君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更用來象徵一種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生機紅綠清澄里,不待風來香滿池。」(陳志歲《詠荷》)荷,即蓮。在詩人筆下,荷花不僅象徵堅貞、純潔,還是謙遜、恬謐,自處晏清形象的化身。」清廉的象徵:蓋「青蓮」者,諧音「清廉」也。象徵愛情:蓋蓮花別名芙蓉花,或雲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長恨歌》雲:「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蓮花常用來象徵愛情,而並蒂蓮尤其如此。二蓮生一藕的圖畫,叫「並蓮同心」。「水芙蓉」之「蓉」諧音「榮」。蓮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榮華富貴」,蓮花和一鷺鷥,叫「一路榮華」。牡丹、蓮花和白頭翁,稱為「富貴榮華到白頭」。蓮花也能諧音「連」。蓮蓬加上蓮子,叫「連生貴子」。象徵純凈、純潔。在中國,蓮花被崇為君子,《群芳譜》中說 「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後有周敦頤的《愛蓮說》,影響深遠。佛教中有蓮花座、蓮花台等。佛教中的不少菩薩,是從蓮花中生出來的。但有的國家、地區的民俗文化不同,也不可忽視,如日本民俗對蓮花並不認為「出淤泥而不染」那麼貞潔,而視蓮花為「不詳」之花。 武漢蓮花節持續時間三個月,從7月到10月,以「蓮花水鄉,醉美蔡甸」為主題,將蓮花節開幕、七夕、中秋、國慶等幾個大的節慶活動作為契機,以金蓮灣、郊野綠道公園、沉湖濕地等幾個重點旅遊景區作為主體,開展如下活動:盛大開幕:森林旅遊暨蓮花節開幕式,情醉七夕:荷花傳情——賞花大型單身派對,月滿中秋:荷塘月色——中秋賞月大會,繽紛國慶:長假休閑賞花游園會。武漢特意還推出了武漢賞花地圖方便遊客。
金蓮灣景區位於蔡甸區索河鎮長河水域,距離武漢市區40千米,交通便利,從武漢乘車僅1.5小時車程。景區佔地面積1600餘畝,其中水域面積1200畝。景區以「蓮花水鄉,田園風情」為主題,以「親水體驗、生態休閑」為特色,遊客可以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湖面上泛舟,近距離與花中仙子接觸採摘蓮蓬。
景區主要挖掘荷花文化,遊客乘坐的每艘小船都以荷花的別稱命名,每個景點都有著關於荷花的典故;景區導游在講解時還會告訴遊客荷花的起源、荷花的品種等多種知識,名貴荷花園里還有美洲黃蓮、帝王蓮等珍貴的品種可以觀賞。 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是表示純凈和斷滅的一個主要佛教象徵。它代表一切活動的鼎盛階段,而進行這些活動是為了完全避免墮入輪回之錯誤。佛菩薩端坐或站立的蓮花寶座象徵著他們的神聖本源。佛菩薩被想像成是潔白無瑕、極盡善美的,其身、語、意是絕對清凈的。佛菩薩顯現在輪回之中,但他們絕沒有受到不潔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從埃及到印度的眾多世界偉大文明都把蓮花視為神聖的象徵,並將其廣泛的融入它們自己的藝術和建築之中。蓮花隨太陽花開花落,在古埃及,人們認為黎明時太陽從東邊的蓮花中升起,日落時,它落入西邊的蓮花之中。同樣,吠陀教太陽神 的每隻手都持有一朵蓮花,象徵著太陽掠過天際的路徑。吠陀教的創生之神梵天誕生在一朵金色蓮花里,而這朵蓮花是從毗濕奴 肚臍里長出來的,宛如從臍狀莖長出的一朵蓮花。密教大師蓮花生 將佛教傳入西藏,他同樣被神化為生於一朵奇異的蓮花上,開放在印度的烏仗那 王國的丹納闊沙湖上。在印度教和佛教經文中,蓮花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或陰道。蓮花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同樣,金剛是男性「陰莖」的同義詞。金剛和蓮花的結合是色 與空 或方便與智慧結合的性象徵。在內在的層面上,這種結合象徵著氣滲入人體內主脈並升騰,它會穿透並開啟脈輪中的蓮花或輪 。
蓮花是西方紅色阿彌陀佛,即「蓮花部怙主」的象徵。阿彌陀佛的特質代表著火的紅色、生命體液、黃昏暮光、夏季及將慈愛化作覺識。阿彌陀佛之伴偶般吒羅 的手持器物是一朵紅色蓮花。阿彌陀佛麾下的菩薩是蓮花手觀音 (即大慈菩薩)。
印度教
佛教中的蓮花被描述為四瓣、八瓣、十六瓣、二十四瓣、三十二瓣、六十四瓣、百瓣、千瓣。這些數字既象徵性地符合令人費解的人體內的蓮花數量,也與壇城的各個組成部分相符。作為手持器物,蓮花通常呈粉色和淺紅色,共有八個或十六個蓮瓣。盛開的蓮花也可以是白色、黃色、金黃色、藍色和黑色。白色蓮花 是屍棄佛 的象徵,而白度母手持的是十六瓣白蓮花。黃色蓮花 和金黃色蓮花 一般被稱作「白瑪」(蓮花),而紅色或粉色蓮花更為常見。梵文詞彙「utpala」專指藍色或黑色的「夜蓮花」,但直譯的藏文同義詞「ut-pa-la」可以用於各種顏色的蓮花。
一位印度古代詩人用古梵文描寫他的愛人道:「卿眼如蓮苞,手如蓮花,譬如蓮藕。」在婆羅門教的神話中,創造之神據說是在毗濕奴入定時,從其肚臍中生出的蓮花中鑽出來的。居住在印度次大陸中部的比羅爾族在解釋世界起源時也有相似的說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蓮生出水面。是時巨神居於陰間,經蓮莖出至水上,以蓮花為座。」
佛教
已知的最早與蓮有關的藝術品,也是把蓮與神結合在一起的,是一尊頭上戴著蓮花的裸體女神像,在印度的恆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遺物。文獻中有關印度蓮花女神的記載,最早見於印度的吠陀文獻,說蓮神生於蓮花,站在蓮花上,戴著蓮花的花環。
在佛教問世後,佛教徒也採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據說後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蓮能反應修行程度,認為高僧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又相信:「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花中化生。」
蓮隨著佛教,流傳到亞洲的每個角落。在爪哇的婆羅浮圖佛壇上,在緬甸的蒲日古城,泰國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吳哥窟等地的大廟里,在斯里蘭卡的鍾形塔里,巴厘島的葬藍上和西藏的符籙上,都可以看到蓮的圖畫,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中,其中的「叭彌」的意思便是蓮花。
蓮花在中國有深邃的文化淵藪。唐代將佛教立為國教後,蓮花備受人們敬愛。佛祖釋迦牟尼的家鄉盛產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蓮花自喻。《本草綱目》載:「釋氏用為引譬,妙理俱存」。佛國也指蓮花所居之處。也稱「蓮界」。佛經稱「蓮經」,佛座稱「蓮座」或「蓮台」,佛寺稱「蓮宇」,僧舍稱「蓮房」,架裟稱「蓮衣」等等。蓮花圖案也成為佛教的標志。佛教的建築、裝修、器物也都有蓮花圖案。
蓮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寶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徵之一。
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院牆壁、藻井、欄桿、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制或縫綉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系何等的密切。 蓮與文化關系最深的是中國,在中國,蓮花被崇為君子,自古以來,中國人便喜愛這種植物,認為它是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徵,因此詩人有「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之贊。在中國文學里,與蓮有關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蓮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
周敦頤的《愛蓮說》,把蓮和各種類型的人物聯系起來,「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影響深遠。《群芳譜》中說,「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於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後有《本草綱目》說:「夫蓮生卑污,而潔白自若;南柔而實堅,居下而有節。孔竅玲瓏,紗綸內隱,生於嫩弱,而發為莖葉花實;又復生芽,以續生生之脈。四時可食,令人心歡,可謂靈根矣!」
北京故宮附近的北海公園本來是御花園,園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為蓮葉所覆,蓮葉有時候高出水面將近兩米,開著千萬朵清雅芳香的花。蓮葉下可以行駛小船。
在民俗中,中國有許多與蓮有關的話語,蓮有一蒂二花者稱並蒂蓮,以象男女好合,夫妻恩愛。喜聯常有「比翼鳥永棲常青樹,並蒂花久開勤儉家」等等。又如藕斷絲連,用於指男女雖然分手,但情意未絕。蓮諧音「廉」(潔)、「連」(生),民俗有「一品清廉」,「連生貴子」等諧音取意。
又如金蓮,據說在公元五世紀,南齊東昏候「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因而後人稱美人之步為蓮步,又稱女子之纖足為金蓮。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十分注重倡導和平、和諧。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兩句話,一是說"和而不同";一是說"和為貴"。中華文化所說的"和",絕不是不講差異和矛盾的調和。而是指存在著差異性和多樣性後的貫通融合。這種貫通融合才是最為可貴的。我國有56個民族、34個行政區域,其中存在著差異和矛盾。面對這種差異和矛盾,始終堅持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的統一,堅持這種"和"的立場,是最為可貴的。而背棄了這種"和"的立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棄。
中國人一直認為"和"是解決國與國之間沖突的原則,主張"協和萬邦"。(《尚書·堯典》)"協和萬邦"表現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貴和"思想在民族、國家、文化層面上的重要體現。"協和萬邦",體現著古代先賢的政治理念、道德准則,是一種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和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和繁榮。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最廣泛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的任務。弘揚中華民族的"貴和"思想,對於我們整合社會力量,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減少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一方面,"貴和"思想能生財,"和"能致祥,"和"能聚力。在觀念層面,"和"意味著對不同意見的承認和寬容;在社會結構層面,"和"則是指不同的個體、集團之間建立協調的社會交往關系。所以說,"貴和"就是在承認事物本來矛盾和必要斗爭的前提下,在諸多因素的對立統一、相互依存中,求同存異、化解矛盾,從而在"存異"的基礎上"求同"而不"苟同",達到總體上的平衡、和諧狀態,進而擇優汰劣,促進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另一方面,"貴和"思想不排異,"和"不畏惡。強調"和",並不意味著怯懦和無原則的退讓、妥協。
由於"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即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以荷花的高潔象徵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因此,某種意義上說,賞荷也是對中華"和"文化的一種弘揚。荷花品種豐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組成了高潔的荷花世界,是"荷(和)為貴"。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揚和平文化、和諧文化的進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弘揚中華"和"文化,對於我們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構建和諧社會的事業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

❷ 如何開展家風家訓活動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大力開展家風教育活動,四川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家風建設,通過創新活動形式、融入傳統節日、依託培訓講座、加強陣地建設「四招」,將家風建設抓細做實,不走過場,不流於形式,形成時代新風尚,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

第一招:創新活動形式

在新的歷史時期,抓好家風建設,既要有傳統文化的弘揚,又要有時代發展的烙印。

部分優秀家信

眉山市丹棱縣廣泛開展「讀紅色書信·傳優良家風」活動,通過組織全縣黨員幹部「品讀紅色書信」「寫一封家信」「把家風亮出來」,以此激勵黨員幹部不忘來路,不變初心,不辱使命,當好新時代的答卷人。活動號召大家回歸本真,用書信作為媒介,傳遞最真摯的感情,通過書信把自己對家人的愛,對生活的感慨表達出來,把優良的家風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傳承下去。把家風亮出來,用行動讓家信活起來,正在丹棱縣形成了一種新風尚。

「家風家訓」現場繪畫決賽現場

瀘州市江陽區開展了首屆「家風家訓」現場繪畫大賽。活動現場,150名闖入決賽的小畫手們認認真真,一筆一畫,用他們對「家風家訓」的感悟,執起手中畫筆,一幅幅心中清廉躍然紙上。「通過繪畫表達家風家訓,我覺得很有意義。」瀘州十五中學生易瑾睿欣畫了一幅主題為《知禮行孝》的畫,代表自己對家風家訓的理解。此次繪畫比賽活動反響非常強烈,在海選期間,累計投票9萬多,「圍觀」網友達125萬。

第二招:融入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中有非常豐厚的家教和家風文化,在開展家風建設活動中,對傳統節日進行發掘,經過創造性轉化,有效地開發利用。

男女對唱《中國好家風》

七夕節期間,成都市開展了「中國愛情 浪漫表達——2018成都七夕詩會」。此次活動吸引了眾多藝術界名人和愛好者參加,他們創作愛情和家風詩歌,朗誦名篇佳作,用詩歌贊美愛情的忠貞,促進家風的傳承。市民劉女士在活動現場表示,「這個七夕節特別有意思,可以現場聽專業的老師朗誦詩歌,看專業書法家創作,這樣不僅豐富了市民的生活,更在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中普及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有意義。」

活動現場

端午節期間,成都彭州市開展了以「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天府文化」為主題的端午詩會。端午詩會的節目既有《弟子規》《橘頌》等充滿古風韻味的國學經典吟誦,也有《文明家風代代傳》《家風》《粽情端午大美磁峰》等民間藝術家原創詩歌誦讀,同時還設置書法家現場書寫家風家訓楹聯贈送給當地鄉賢互動環節,以及50米長女子花龍舞、包粽子香囊比賽等極具民俗特色的活動。結合端午這一重要的傳統節日,此次詩會讓更多的村民和學子在愛國愛家的情懷感召下,傳承優良家風家訓,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禮讓寬容的道德風尚,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

第三招:依託宣傳講座

宣傳好家風,如果長篇大論、引經據典或是照本宣科,效果很可能差強人意。四川通過開展各類家風家訓宣傳講座活動,讓更多的家庭參與進來,講座內容生動有趣,讓好家風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

講座現場氣氛熱烈

遂寧市以2018年脫貧村為重點,開展家風引導教育進「農民夜校」系列講座。講座內容涉及親子教育、婚姻關系、依法維權等方面,具有很強的代表性、針對性和實用性。授課方式以家常式、陳述式為主,少了枯燥乏味、多了豐富生動,讓聽眾在輕松的氛圍中增長了見識,提升了素質。讓村民們在實例中像照鏡子一樣找到了各自婚姻家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收獲了經驗和教訓。

羅氏長輩給晚輩們訓話

「大家一定要謹記耕讀為本、詩書傳家的家訓,勤奮學習,學有所成……」日前,瀘州市敘永縣兩河鎮太平山村,敘永羅氏家族第19代傳人羅先文給即將上大學的晚輩們提出要求。據悉,為傳承好家風家訓,敘永羅氏家族自2015年起開始對考上大學的羅氏子女進行大學前的「家風教育」講座,讓考上大學的羅氏「准大學生」謹記家風家訓,勤奮學習,學有所成。

第四招:加強陣地建設

家風作為一種家庭文化建設,既要靠家庭內部用力,也要靠外部力量強化。四川通過家風館等陣地建設,真實、形象地展現了優秀家風文化。

高縣家風家訓館

宜賓市高縣打造了宜賓首個家風家訓館,該館分為「紅色家風」「德耀高州」「家訓集錦」「花開鄉村」等多個展區,分別展示李碩勛等革命先烈的紅色家風以及高縣家風家訓建設工作取得的成效。家風家訓館既有特色性,又具實用性,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開辟了新陣地。

群眾參觀「川北家風館」

廣元市利州區建立「川北家風館」。該家風館分為家風長河、家國春秋、家書鴻雁3大展廳、6個區域,古韻流風、家風習語、忠孝傳家、禮義興家、智信旺家、廉恥衛家等9大展區,總面積1000餘平米,共收錄了1198條家風家規故事和家訓名言,整理了川北百家姓氏前30位的經典家訓,收納了具有川北特色的刺綉、剪紙、書畫等文化藝術品,是整個川北地區收錄內容最多的家風教育基地。

四川省通過「四招」使家風建設更加形象生動、富有親和力,給人以更多感染和啟發。我們期待,家風建設不斷向縱深開展,在城鄉之間激盪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以優秀家風支撐起良好社會風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深紮根人們的心靈、滋潤人們的精神,一起描繪家庭和睦幸福、社會文明進步的美好畫卷。

❸ 萊州歷史典故

萊州市歷史典故有哪些

古時有河南籍姑嫂二人,家鄉遭水災並遇兵荒,家人皆遇難,只剩她二人相依為命。

姑嫂倆一路乞討到了萊州這座山下,在一間護園的小茅房裡住下。台上村的村民看她倆可憐,又老實正派,便讓她們長期住下來,後來又讓她們住進了村中的碾房。

姑嫂倆早、午、晚三時出門討飯,上午和下午便在碾房前給農婦哄小孩,教導的孩子可聽話了,村民們很是高興。雨雪天出不了門,競然有人給她們送飯吃,把她們看成了自己的鄉鄰、朋友。

更令人贊揚的是,姑嫂倆從沒有過爭吵拌嘴的事情,從來都是互敬互讓,勝似姐妹。一旦哪一個有點傷疾,另一個照顧得無微不至,一直到老。

有一次,嫂子病了,一病就是半個多月,小姑子卻討不回點可口的飯。山區里窮人多,又逢災荒年,誰家也沒有多少好吃的,無非是吃糠咽菜,哪有好東西給她?她來到一戶富人家門口,這家人不但不給,反而縱狗把她的腿咬傷了。

她只得拖著傷腿,在山坡上挖了些野菜回來,嫂子看著小姑子的傷腿,不禁失聲痛苦。姑嫂相擁而泣,竟然同時死去。

鄉鄰看到後,沒有不被感動的,便自發地組織了些人,把她倆葬在了南山上。

萊州歷史故事有哪些?????急求!!!!!!!!!!!!!!!

1、秦始皇三山祀陰主 秦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東巡海上,祀陰主於三山,並於峰頂盤石鑿酒樽九個。

2、漢武帝三山祀陰主 漢元封二年(前109)春大旱,漢武帝到縣城東北的萬里沙處祈禱天神降雨,並至三山祭祀陰主。3、朱萬年守城-萊州人為什麼在七月初六過七夕節 崇禎四年(1631)冬閏十一月二十八日,登州(治所今蓬萊)將領李九成、孔有德兵變吳橋(今河北吳橋縣),連破濟屬6縣。

萊州知府朱萬年聞後,晝夜運儲糧草器物備戰。次年正月,叛軍攻陷登州、黃縣,直逼萊州城。

此時朱萬年部署已畢,官紳將吏各守其門,他自己坐鎮南門。二月初一,新任山東巡撫徐從治、登萊巡撫謝璉抵城,初三,叛軍步、騎萬余,兵圍萊州城。

四日開始攻城,炮轟、火燒、掘隧道、搭雲梯,用盡種種伎倆,萊州城仍巍然屹立。其間,巡撫徐從治中炮身亡,朱萬年協同謝璉戮力同心,堅守孤城。

兵變消息震驚朝野,朝中剿、撫之議爭執不下。叛軍攻城無術,便詐降,此時,兵部主撫派使臣正到達叛軍軍營,不容不信。

七月七日,朱太守未聽勸阻,出城受降。剛到敵營便被縛,遂誘叛軍至城下,大聲向城上喊道:「我已無生理,賊精騎盡在此,急擊之勿顧我也!」守軍不忍。

朱萬年挺身頓足大聲辱罵以激怒叛軍,叛軍亂刀砍下,朱萬年壯烈殉難,實踐了其生前「生作奇男子,死為烈丈夫」的誓言。城上軍民見狀,弩炮齊發,斃敵過半。

軍民眾志成城,拚死拒敵。朝中,萊州人劉耳枝接到家鄉急報,即刻持奏章面見皇帝,被主撫派擋住。

為救家鄉危難,一頭碰死在金鑾殿外。皇帝得知真情,將兵部主事下獄,急發關寧兵,八月十九日解了萊州之圍。

朱萬年獲贈太常寺卿,賜祭葬,並在殉難處建忠烈祠。據說,叛軍將領曾嘆道:「這萊州城,難道是鐵打的?!」「鐵打的萊州!紙糊的登州」一語,流傳至今。

萊州民間,至今仍在七月初六過七夕節,就是為了避開太守朱萬年七月七日殉難日。4、楊震以「四知」卻金 漢永初二年(108),被稱為關西孔子的楊震赴任東萊郡太守,途經昌邑縣(今金鄉縣)。

因在荊州刺史任中曾薦舉過才華出眾的秀才王密為昌邑縣令,時任昌邑縣令的王密於暮夜之中贈十斤黃金致謝,楊震以「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收了所贈的黃金。楊震到任後,為官清正廉明。

後人在萊州府署修了「四知堂」以示紀念和頌揚。5、洪武年間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時候,由於戰亂、瘟疫、洪水、旱災等天災人禍,萊州土地荒蕪,人口銳減,一片荒涼。

明朝洪武二年(1369)朝廷從四川向萊州大量移民。根據調查和村碑記載,677個村(大多數是平原村)是直接從四川移民過來的,佔到萊州市村莊總數的63%以上。

萊州歷史故事有哪些?????急求!!!!!!!!!!!!!!!

1、秦始皇三山祀陰主 秦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東巡海上,祀陰主於三山,並於峰頂盤石鑿酒樽九個。

2、漢武帝三山祀陰主 漢元封二年(前109)春大旱,漢武帝到縣城東北的萬里沙處祈禱天神降雨,並至三山祭祀陰主。

3、朱萬年守城-萊州人為什麼在七月初六過七夕節 崇禎四年(1631)冬閏十一月二十八日,登州(治所今蓬萊)將領李九成、孔有德兵變吳橋(今河北吳橋縣),連破濟屬6縣。萊州知府朱萬年聞後,晝夜運儲糧草器物備戰。次年正月,叛軍攻陷登州、黃縣,直逼萊州城。此時朱萬年部署已畢,官紳將吏各守其門,他自己坐鎮南門。二月初一,新任山東巡撫徐從治、登萊巡撫謝璉抵城,初三,叛軍步、騎萬余,兵圍萊州城。四日開始攻城,炮轟、火燒、掘隧道、搭雲梯,用盡種種伎倆,萊州城仍巍然屹立。其間,巡撫徐從治中炮身亡,朱萬年協同謝璉戮力同心,堅守孤城。兵變消息震驚朝野,朝中剿、撫之議爭執不下。叛軍攻城無術,便詐降,此時,兵部主撫派使臣正到達叛軍軍營,不容不信。七月七日,朱太守未聽勸阻,出城受降。剛到敵營便被縛,遂誘叛軍至城下,大聲向城上喊道:「我已無生理,賊精騎盡在此,急擊之勿顧我也!」守軍不忍。朱萬年挺身頓足大聲辱罵以激怒叛軍,叛軍亂刀砍下,朱萬年壯烈殉難,實踐了其生前「生作奇男子,死為烈丈夫」的誓言。城上軍民見狀,弩炮齊發,斃敵過半。軍民眾志成城,拚死拒敵。朝中,萊州人劉耳枝接到家鄉急報,即刻持奏章面見皇帝,被主撫派擋住。為救家鄉危難,一頭碰死在金鑾殿外。皇帝得知真情,將兵部主事下獄,急發關寧兵,八月十九日解了萊州之圍。朱萬年獲贈太常寺卿,賜祭葬,並在殉難處建忠烈祠。據說,叛軍將領曾嘆道:「這萊州城,難道是鐵打的?!」「鐵打的萊州!紙糊的登州」一語,流傳至今。萊州民間,至今仍在七月初六過七夕節,就是為了避開太守朱萬年七月七日殉難日。

4、楊震以「四知」卻金 漢永初二年(108),被稱為關西孔子的楊震赴任東萊郡太守,途經昌邑縣(今金鄉縣)。因在荊州刺史任中曾薦舉過才華出眾的秀才王密為昌邑縣令,時任昌邑縣令的王密於暮夜之中贈十斤黃金致謝,楊震以「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收了所贈的黃金。楊震到任後,為官清正廉明。後人在萊州府署修了「四知堂」以示紀念和頌揚。

5、洪武年間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時候,由於戰亂、瘟疫、洪水、旱災等天災人禍,萊州土地荒蕪,人口銳減,一片荒涼。明朝洪武二年(1369)朝廷從四川向萊州大量移民。根據調查和村碑記載,677個村(大多數是平原村)是直接從四川移民過來的,佔到萊州市村莊總數的63%以上。

萊州范圍內的名義軼事,歷史典故,名言,風俗習慣,傳統美德故事等

萊州歷史文化 萊州地域據史料記載和考古證明,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

夏代寒浞封子澆建立過國(過城在今過西村東),是當時膠東半島最早的封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這里就是膠東半島與內陸的商品交換中心。

從那時到現在,已有2200多年。在此後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這里以其發達的經濟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始終是膠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後為東萊郡 、東萊國、光州、萊州、萊州府的治所。

東萊郡轄區,幾乎佔有整個膠東半島;萊州府,轄平(度)膠二州和掖、濰、昌(邑)、高(密)、即(墨)五縣。這里物阜民豐,許多年前就有「南有蘇杭、北有掖黃」(意為南方有蘇州、杭州,北方有掖縣、黃縣——現在的萊州、龍口)之美譽。

在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被稱為楷隸之極的魏碑——雲峰山摩崖石刻蜚聲海內外,大基山、寒同山神仙洞道教文化遺存源遠流長。漢代清廉自重的萊州太守楊震;明代重臣、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毛紀;忠貞不屈、甘為一城人獻身的萊州知府朱萬年;清代大詩人、大書畫家、大清神斷萊州知府張問陶(張船山)……,匯成萊州市歷史文化的絢麗篇章。

鄉土文化 萊州的民俗風情、衣食住行、婚喪節日等與周遍一些縣市大同小異,但民間工藝和民間文化卻頗具特色。 (一)民間藝術 有大理石雕刻,萊州玉、滑石雕刻,泥塑,麵塑,木雕等。

萊州生產白色大理石,大理石雕刻最早用於建築和裝飾,象墓碑、石香爐、寺廟外和大戶人家的把門獅子、神仙洞里的神像、石牌坊、名人富戶墓地翁仲和象徵忠、孝、節、義的石馬、石羊……,已經有數百至幾千年的歷史,宋代墓葬中就曾出土滑石雕刻的長嘴花瓶,清末城裡人劉鳴歧用骨角雕刻的果品,曾被尚書進貢給慈禧太後作為壽禮,引起太後贊嘆,稱為絕技。現代的雕刻由於使用了先進的、硬度更高的工具,雕刻材料擴大到硬度更大的花崗岩,品種更繁多,有數十米高的神像、人物、動物和變形動物、帶浮雕的園柱、大理石欄桿……;萊州玉和滑石是久已聞名全國的特產,滑石柔軟細膩,便於雕刻,滑石人、獅子、花鳥蟲魚幾乎是能找到滑石的人大多都會雕刻的玩意兒,還常用來製作兒童玩具。

萊州玉印章、章料更是文人墨客高雅的文房用品。萊州玉雕刻馳名國內外,產品小到掌握,大到數噸重,多少年來作為工藝品出口,國內常用來作賓館、客廳和家庭擺設。

更有黑色的萊州玉——毛公石,是萊州玉中的佳品。滑石雕刻已形成包括人物、動物、花卉、爐瓶、文具、山水等六大類12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樣;麵塑是家家戶戶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巧餑餑」、「聖蟲」、「月糕」、「月鼓」、「百歲」、「壽桃」……家家會做,更有能做塗抹色彩的神話、戲曲人物、梁龍獅子、花鳥蟲魚的,已經成為商品經濟中的手藝人和高雅的民間藝術;古時遍及城鄉村莊的寺廟里的泥塑,都是當地能工巧匠的手筆,惟妙惟肖;彩繪泥塑玩具「皮老虎」、「不倒翁」、「嘎啦噶」……早已是古萊州集市、節日叫賣的商品。

1、萊州玉雕 萊州所產之石,可供雕刻者甚多,有凍石、毛公石、竹葉石、豹紋石、翠星石等,其中凍石碧綠潤膩有透明感而近似玉,居諸類之首,故名萊州玉。 萊州玉雕靠藝人的世代相傳得以延續。

解放以後著名老藝人帶出了一大批技術骨幹,萊州玉雕迅速發展。萊州玉雕作品很多。

有用功浩繁、價值幾千乃至數萬元的高檔巨作,也有精巧別致的小件雕飾;有體態優美、駕祥雲、托花盤的「天女散花」、有懷抱玉兔、騰飛於碧空的「嫦娥奔月」、還有「如來」、「觀音」、「牧童騎牛」「飛馬」等,以及種類繁多的花鳥類產品,爐、瓶、尊等端莊的仿古產品,圖章、鎮紙、書檔、筆筒、筆架等高雅的文具產品,交相輝映,各放異彩。 萊州玉雕講究形神兼備。

雕刻藝人以料取材,因材施藝.材料自身的天然美與技巧、形式的工藝美巧妙有機地融為一體,創造出更統一和諧的藝術美。劉永興設計製作的「水族」利用凍石碧綠透明、原料形體神似的特點,以逼真的寫實手法,細膩精巧的刻功,穿插呼應,布局疏密得當,以鏤、透、襯、比的藝術技巧雕成的魚、蝦、蟹、蚌,似游似動於碧水.浪沫之中,給人以清雅恬靜,心曠神怡的藝術感受。

現銷往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全國各地,在國內外的展評中多次獲獎。 2、大理石雕刻 萊州產雪花白大理石,質細而白,是大型雕刻的極佳材料。

當地的雕刻技藝世代相傳,給古萊州留下了眾多的珍貴遺跡。座座牌坊沿街而立,遍布老縣城.其中「東萊三鳳」牌坊,樓垛層層,飛檐凌空,氣勢最為宏大,上面雕刻的飛禽走獸、人物等也最為精緻。

另有寒同山摩崖石窟造像、毛紀墓、太極殿、海神廟等處的石雕,造型宏偉,刻功凝煉,堪稱石雕藝術之珍品。 解放後,著名老藝人彭真海帶領掖縣石雕藝人 *** 進京,為建設舉國聞名的首都十大建築精雕細刻,大顯技藝。

1985年,雕刻廠聘請15位著名的雕塑專家為技術顧問,成立了山東省笫一家雕塑服務中心,先後完成了齊魯石化公司煉油廠園林人物組、上海交通大學抽象派人物組雕「汲」,濟南舜耕山莊賓館大型浮雕壁畫「。

萊州歷史故事有哪些?????急求!!!!!!!!!!!!!!!

1、秦始皇三山祀陰主 秦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東巡海上,祀陰主於三山,並於峰頂盤石鑿酒樽九個。

2、漢武帝三山祀陰主 漢元封二年(前109)春大旱,漢武帝到縣城東北的萬里沙處祈禱天神降雨,並至三山祭祀陰主。

3、朱萬年守城-萊州人為什麼在七月初六過七夕節 崇禎四年(1631)冬閏十一月二十八日,登州(治所今蓬萊)將領李九成、孔有德兵變吳橋(今河北吳橋縣),連破濟屬6縣。萊州知府朱萬年聞後,晝夜運儲糧草器物備戰。次年正月,叛軍攻陷登州、黃縣,直逼萊州城。此時朱萬年部署已畢,官紳將吏各守其門,他自己坐鎮南門。二月初一,新任山東巡撫徐從治、登萊巡撫謝璉抵城,初三,叛軍步、騎萬余,兵圍萊州城。四日開始攻城,炮轟、火燒、掘隧道、搭雲梯,用盡種種伎倆,萊州城仍巍然屹立。其間,巡撫徐從治中炮身亡,朱萬年協同謝璉戮力同心,堅守孤城。兵變消息震驚朝野,朝中剿、撫之議爭執不下。叛軍攻城無術,便詐降,此時,兵部主撫派使臣正到達叛軍軍營,不容不信。七月七日,朱太守未聽勸阻,出城受降。剛到敵營便被縛,遂誘叛軍至城下,大聲向城上喊道:「我已無生理,賊精騎盡在此,急擊之勿顧我也!」守軍不忍。朱萬年挺身頓足大聲辱罵以激怒叛軍,叛軍亂刀砍下,朱萬年壯烈殉難,實踐了其生前「生作奇男子,死為烈丈夫」的誓言。城上軍民見狀,弩炮齊發,斃敵過半。軍民眾志成城,拚死拒敵。朝中,萊州人劉耳枝接到家鄉急報,即刻持奏章面見皇帝,被主撫派擋住。為救家鄉危難,一頭碰死在金鑾殿外。皇帝得知真情,將兵部主事下獄,急發關寧兵,八月十九日解了萊州之圍。朱萬年獲贈太常寺卿,賜祭葬,並在殉難處建忠烈祠。據說,叛軍將領曾嘆道:「這萊州城,難道是鐵打的?!」「鐵打的萊州!紙糊的登州」一語,流傳至今。萊州民間,至今仍在七月初六過七夕節,就是為了避開太守朱萬年七月七日殉難日。

4、楊震以「四知」卻金 漢永初二年(108),被稱為關西孔子的楊震赴任東萊郡太守,途經昌邑縣(今金鄉縣)。因在荊州刺史任中曾薦舉過才華出眾的秀才王密為昌邑縣令,時任昌邑縣令的王密於暮夜之中贈十斤黃金致謝,楊震以「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收了所贈的黃金。楊震到任後,為官清正廉明。後人在萊州府署修了「四知堂」以示紀念和頌揚。

5、洪武年間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時候,由於戰亂、瘟疫、洪水、旱災等天災人禍,萊州土地荒蕪,人口銳減,一片荒涼。明朝洪武二年(1369)朝廷從四川向萊州大量移民。根據調查和村碑記載,677個村(大多數是平原村)是直接從四川移民過來的,佔到萊州市村莊總數的63%以上。

萊州人物、地方的歷史故事、現代故事、神話故事、傳說等

在萊州市驛道鎮台上村與周官村南三華里處的一座山上,有兩座塔,東西相傍而立,高約7米,塔門向南。塔頂用花崗岩雕刻而成,狀如葫蘆。塔身用大青磚砌成,塔基為青石條所奠。裡面各塑有一座小姑像和嫂子像,這就是萊州聞名的姑嫂塔。

相傳明末清初時,朝代交替,到處戰亂。有一年姑姑嫂嫂的家長也遭了水災,二人逃荒要飯來到萊州,走到這座山根下,便停下了。之後,住下的姑嫂倆除了出門討三頓飯外,便給周圍的農婦哄小孩,教導的孩子既聽話又懂禮貌,村民們很高興,有時雨雪天出不了門,就有人給她們送飯吃。有一回嫂子病了,小姑為難了,不能光吃野菜了,她就上北邊一個村的富貴人家去要飯吃,結果富貴人家的孩子領條狗出來了,把小姑咬瘸了。小姑回來後,姑嫂摟在一塊兒哭,傷心過度就死一塊去了。姑嫂去世後,村裡的好心人就把兩人葬在了村子北邊。

台上村有個會首,他做了一個夢,說姑姑嫂嫂成仙了,但不捨得台上村。鄉鄰們聽說後都很高興,並積極響應會首的建議,有錢的出錢,無錢的出力,很快在村北建起了一座「姑嫂廟」,塑了姑嫂像。

又過了幾年,姑嫂再次托夢,後人就在山頂上找了塊清凈透風之地建起了姑嫂兩塔。兩塔前設有香爐,常年香火不斷。塔東偏北處建有鍾樓一座,內掛一口粗有兩人抱的大鍾,敲時聲傳數十里。塔西南方有一石龜,背馱石牌,銘記著建塔之目的。立於山頂,四面八方的山川、道路、村落均一目瞭然,甚至能看清楚70里外西海中的帆船。

姑嫂塔何時建?沒人能說得清。姑嫂塔的山下村子雖經百年風雨洗禮,卻依然和諧安定,民風淳樸。幾百年來,村裡一直流傳著姑嫂塔的故事,上了年紀的老人經常拿她們的事例教育子孫和睦相處,禮讓有道。

「文革」初期,姑嫂塔遭到了毀壞,現在僅存殘垣遺址。1993年時,台上村幾位老者自發組織鄉鄰捐款重修,仍用原來的基石,而塔身則改用紅磚。塔形與原形基本相似,但比原塔矮了兩米,塔頂石也小了許多。

現在,萊州姑嫂塔已被列為「萊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保護。

萊州有什麼神話傳說

傳說,王母娘娘過生日,邀請各路仙人來天宮宴會。單說月季花仙子采了滿滿一籃子月季花,作獻給王母娘娘的壽禮。她正駕祥雲趕赴天宮,路過萊州雲峰山時見此處山清水秀,風景誘人,便動了耍心,降下祥雲,在山上玩耍起來。她很高興,放下花籃,一邊採集各種野花,一邊撲蜂捉蝶。

過了一會兒,忽然想起拜壽的事兒,趕快回到放花籃的地方。「天啊!」她大叫一聲。原來那些月季花早已經生根發芽了。她想上前把花拔起來,卻被花刺扎了手。只好懊悔的來到天宮。各路仙人正在獻禮品,輪到月季仙子了,她慌忙跪下,訴說了剛才發生的事情。王母娘娘大怒。大聲喊道:「呔!大膽的月季仙子,耍心太大!來呀,把她趕出南天門,下凡去吧。待修煉千年,方可再成仙子。」

月季仙子下凡,到萊州找到了月季花,嫁給了一個年輕的窮花匠。從此,小倆口精心培育月季花。經她侍弄的月季,開花格外水靈,什麼顏色的花朵都有。因為月季花月月開,人們都非常喜愛,「萊州月季」逐漸遍布全國了。

萊州有哪些抗戰名人

劉毅(?—285) 字仲雄,東萊掖縣人,西晉名臣,官至司隸校尉、尚書左僕射。

清正剛直,好臧否人物,很為時人信服。魏末任司隸官,為政竭忠盡職。

在晉初險惡的政治局勢中「言不苟合,行不苟容」。任司隸校尉時,敢於「糾正豪右」,壓抑世族豪強勢力。

深為時人稱道。 王景(889—963) 掖縣人,五代、北宋時名將。

少年時即倜儻無羈,善騎射。歷仕梁、晉、漢、周,累破契丹,為護國軍節度。

後周顯德元年(954)封褒國公,次年周世宗即位,加兼中書令。 辛次膺(1091—1170) 字起季,掖縣人,南宋名臣,官至參知政事。

紹興年間任右正言,力主抗金,曾前後七次上疏勸諫高宗接受宣和、靖康年間的教訓,不與敵議和。宋、金和約達成以後,辛次膺義憤填膺,上疏抨擊以秦檜為代表的主和派。

劉長生(1147—1203) 名處玄,字通妙,以號行,萊州武官村人,金代著名的道家「全真派七真人」之一,全真道隨山派創立者。 金大定九年(1169)春,被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收為關門弟子,賜以名號。

煙台萊州的原來名字叫什麼

萊侯國、萊子國、夜邑、掖縣等,仔細看 萊州市位於膠東半島西北部,西與北瀕臨萊州灣,東與東南和招遠市、萊西市接壤,南依大澤山與平度市為鄰,西南隔膠萊河與昌邑縣相望。

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夏代寒促封子澆建立過國(過城在今過西村東),是當時膠東半島最早的封國。

商為萊侯國。周春秋時為萊子國,戰國時齊置夜邑。

西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掖縣。在此後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這里以其發達的經濟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始終在膠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後為東萊郡、東萊國、光州、萊州、萊州府的治所、東萊郡轄區,幾乎佔有整個膠東半島;萊州府,轄平(度)、膠二州和掖、濰、昌(邑)、高 (密)、即(墨)五縣。

鴉片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膠濟鐵路的修通,青島、煙台等港口開埠,萊州政治、經濟地位漸趨下降。盡管如此,仍不失為山東省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

1913年裁府留縣。1938年,日軍侵入掖縣, *** 縣 *** 解體。

*** 領導人民抗戰建立了掖縣抗日民主 *** ——掖縣 *** 。 1940年11月,劃出掖縣南部成立掖南縣、1956年,掖南縣並入掖縣。

1988年,撤銷掖縣建立萊州市,為山東省轄縣級市,煙台市代管,轄29處鄉鎮、1017 個行政村,總面積1816平方公里;有漢、滿、回、 朝鮮等10個民族共86。 8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不足萬分之一。

現轄16處鎮、街道,總面積 1878 平方公里,人口 87 萬。 金城 朱橋 西由 過西 三山島 平里店 梁郭 苗家 驛道 三元 柴棚 程郭 朱由 夏丘 神堂 沙河 路旺 土山 珍珠 虎頭崖 東宋 店子 郭家店。

❹ 梁山伯遇到的祝英台,真的會是明朝「穿越」過來的嗎

七夕那天,我們講了“牛郎織女”(輕戳可看)作為愛情象徵的來龍去脈,而說起古代民間傳說的“苦命鴛鴦”,還有一對也是家喻戶曉,那就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梁山伯與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同窗數載,互為知己,梁山伯發現祝英台女子身份後欲求娶,可兩人卻難成眷屬,在重重阻礙下相繼離世,最終雙雙化蝶相守。

故事結尾的化蝶情節具有極強的神話傳說色彩,而一說起神話,我們必然會想到“虛構”,可是,梁祝這個故事真的一點真實性都沒有嗎?浪漫的“化蝶”收尾是否一開始就存在?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嗎?他們是否真是“生不同衾死同穴”的戀人?


熱點內容
花卉種子代繁 發布:2025-07-27 18:59:59 瀏覽:908
花卉園賞花 發布:2025-07-27 18:58:33 瀏覽:338
回家一朵花 發布:2025-07-27 18:40:59 瀏覽:721
青海百合鋁業有限公司 發布:2025-07-27 18:28:02 瀏覽:370
七夕節銀行活動方案 發布:2025-07-27 18:16:17 瀏覽:382
一朵丁香花在第幾集 發布:2025-07-27 18:11:58 瀏覽:962
工筆魚荷花 發布:2025-07-27 18:09:55 瀏覽:412
插花趙店 發布:2025-07-27 17:59:11 瀏覽:572
蘭花五月養護 發布:2025-07-27 17:58:53 瀏覽:217
蘭花喜歡什麼樣的環境 發布:2025-07-27 17:56:44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