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海棠花鳥圖

海棠花鳥圖

發布時間: 2022-08-20 13:32:42

『壹』 黃筌富貴,徐熙夜送的風格差異,不同藝術風格

人們用"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評價來概括二家的不同藝術風格.
1.師承關系不同,黃筌師承唐代的刁光胤等所謂的"正統派".徐熙師承關系不明顯,主要靠師法自然和體驗生活來發揮他的獨創精神.
2.題材不同,黃筌多取材於宮中的珍禽瑞鳥,名花奇石.徐熙善畫自然中的題材.
3.表現技法不同,黃筌妙在賦色,用筆極新細,不見墨跡,以輕色染,謂之寫生.徐熙的主要特點是"落墨為格"
4.格調不同,黃筌追求形象的真實和畫面的生趣.徐熙追求生動活潑的筆墨情趣和朴實淡雅的格調.
黃,徐異體實則為兩種美學風格.

『貳』 海棠一共有幾種

海棠有抄十三種,常見的有西府海棠襲、貼梗海棠、垂絲海棠、湖北海棠、木瓜海棠。

1、西府海棠是因為古時生長在西府,所以取名西府海棠,它耐乾旱,、耐寒、不耐澇,適合生長在北方,所以在山西、陝西、甘肅等北方種植比較廣泛。

2、貼梗海棠的花梗非常短小,甚至沒有花梗,它的花多半是直接貼在枝條上的,所以取名叫貼梗海棠。它的適應性很強,不論在哪裡都可以種植,但是在南方種植的比較多。因為它喜陽,南方陽光充足。

3、垂絲海棠的花梗又細又長,而且朝向是朝下的,它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它喜陽,不耐寒也不耐旱,適合南方種植,北方種植需要控制好溫度 ,避免冬季凍傷。

4、湖北海棠成熟植株可以長到八米高,它具有一切觀賞性植株都有的特點:耐旱耐寒耐澇,而且對病蟲害還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因為它的原產地是湖北宜昌,所以取名湖北海棠。

5、木瓜海棠耐寒抗旱,作為觀賞性植株,很好種植,可以抵禦零下二十度的溫度,但是怕澇,所以澆水的時候要注意量,不能讓土壤有積水。

『叄』 臭海棠花可以養在室內嗎它會釋放出有毒的氣體嗎

可以養在室內,不會釋放毒氣的。

『肆』 什麼是海棠

一、是什麼

它是蘋果屬以及木瓜屬的通稱,包含多種植物,其中代表性的植物有海棠花和木瓜,都是屬於薔薇科的小喬木或者是灌木。它在我國是著名的觀賞樹種,在各地都有栽培。著名的觀賞植物有木瓜海棠,四季海棠,貼梗海棠,垂絲海棠以及西府海棠。在開花時花色鮮艷,花姿優美,觀賞性比較高。不僅可綠化環境,還有美化的效果,可栽種在道路兩旁作觀賞花木。

二、能吃嗎

海棠包含的植物較多,不過它們在結的果實大多是可以吃的。果實外形類似小的蘋果,果熟的時候是鮮紅色的,果肉為黃白色。它的香味濃郁,吃的時候會有酸甜可口的感覺,不僅口感好,還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果實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例如有機酸,維生素c,維生素a,核黃素等,可補充營養,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對健康有好處。

『伍』 古代著名畫荷名家有哪些

黃居寀 933-993 五代
郭索圖
黃居寀字伯鸞,成都(今屬四川)人,黃筌季子。擅繪花竹禽鳥,精於勾勒,用筆勁挺工穩,填彩濃厚華麗,其園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過乃父,與父同仕後蜀,為翰林待詔。嘗合作殿廷牆壁,宮闈屏幛,不可勝記。入宋仍任翰林待詔,尤得太宗看重,授光祿丞,委以搜訪名畫,鑒定品目,一時儕輩莫不斂袵。居寀與其父畫格均富麗濃艷,適合宮廷需要,故黃氏在畫院居於主持地位,其他畫家要入畫院,一時俱以黃氏畫風為優劣取捨標准。淳化四年(993)出使成都府,時年六十一,在聖興寺畫有《龍水》《天台山》《水石》等壁畫。《宣和畫譜》著錄其作品有《春山圖》《春岸飛花圖》《桃花山鷓圖》等332件。傳世作品有《竹石錦鳩圖》冊頁,《山鷓棘雀圖》軸,絹本,設色,縱99厘米,橫53.6厘米,上方有宋趙佶題「黃居寀山鷓棘雀圖」8字,橫書,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其兄居實、居寶都有畫名,但英年早逝,名聲不及居寀大。

南宋

無款,絹本設色 縱23.8厘米,橫25.1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此圖繪出水荷花一朵,淡紅色暈染,花下親以綠葉,葉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視特寫手法,描繪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質。全圖筆法精工,設色艷麗,不見墨筆勾痕,是南宋院體畫中的精品。畫面無款印,傳為吳炳作。《虛齊名畫錄》著錄。》

李安忠 12世紀 南宋沙鳥圖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宋徽宗宣和(1119-1125)時為畫院祗候,歷官成忠郎。南渡後紹興(1131-1162)間復職畫院,賜金帶。工畫花鳥、走獸,尤長於「捉勒」(鷹鶻之類),《畫繼補遺》謂其「工畫捉勒,得其鷙攫及畏避之狀」。亦間作山水。馬臻題其《雪岸寒鴉圖》詩雲:「北風萬里吹石裂,古樹槎椏摧朽鐵,群烏啞啞如苦飢,倦飛還向空林歇。孤村荒寒得食遠,日暮沙邊啄殘雪,回情訴意各有態,羨殺畫師心更切。我嘗記得天隨詩,至今讀之心激越,婦女衣襟便佞態,始得金籠日提挈。老烏,老烏,爾身毛羽黑離離,況復人間厭爾啼,何不飛鳴丈人屋,丈人屋頭春柳綠。」畫跡有《牧羊圖》,著錄於《書畫記》;《宜春苑訓獅圖》著錄於《繪事備考》。傳世作品有《晴春蝶戲圖》,現藏故宮博物院《野菊秋鶉圖》冊頁,絹本,設色,縱24.1厘米,橫40.5厘米,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鶉圖》團扇相傳為其所繪,藏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

沈周 1427-1509 明

明代傑出畫家。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為「明四家」,人稱江南「吳門畫派」的班首,在畫史上影響深遠。沈家世代隱居吳門,居蘇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區陽澄湖鎮。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親恆吉,又是杜瓊的學生,書畫乃家學淵源。父親、伯父都以詩文書畫聞名鄉里。沈周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視惡濁的政治現實,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他學識淵博,富於收藏。交遊甚廣,極受眾望,平時平和近人,要書求畫者「屨滿戶外」,「販夫牧豎」向他求畫,從不拒絕。甚至有人作他的贗品,求為題款,他也欣然應允。沈周的書畫流傳很廣,真偽混雜,較難分辨。文徵明因此稱他為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重要作品有《仿董巨山水圖》軸(作於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滄州趣圖》卷、《卒夷圖》、《墨菜圖》(這兩幅原為冊頁,後合裝成卷)、《臥遊圖》等。

陳淳 1483-1544

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道復,後以字行,更字復甫,號白陽,又號白陽山人。陳淳少年作畫以元人為法,深受水墨寫意的影響。他的寫生畫,一花半葉,淡墨欹毫,自有疏斜歷亂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畫質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畫法的影響, 從他現存作品中即可見風格和用筆,既能放得開,又能收得住。他能詩文,擅書法,尤精繪畫。陳淳與徐渭並稱白陽、青藤。陳氏少年作畫工細,中年後筆法放縱,自立門戶。陳淳從師文徵明,在其門下聲譽最高。擅長寫意花卉,其作品雖表現一花半葉,卻淋漓疏爽,深受當時文人士大夫的贊賞;他是繼沈周、唐寅之後對水墨寫意花鳥畫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畫家。陳淳中年以後間作山水,技法學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風景為題材,手法簡練,極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著說:「吾道復舉業師耳,渠書、畫自有門徑,非吾徒也。」存世作品有《紅梨詩畫圖》、《山茶水仙圖》、《葵石圖》、《罨畫圖》等。其子陳括繼承父風、擅花卉。秋江清光圖,立軸,設色,紙本,縱157.8厘米,橫4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此圖緊扣「秋江」二字,擷取枯荷、芙蓉、蘆葦等具有季節特徵的折枝花草為主要題材,輔以翠鳥、家鴨,寫出一派秋天的氣象。荷葉用藤黃帶墨點拓,表現枯的質感;芙蓉用花青點葉,淡墨寫枝,花用淡墨雙鉤填以淡紅;鴨子用破筆皴擦,毛羽蓬鬆。筆法秀勁,色調清淡,構圖疏朗,深得秋天的神韻。

徐渭 1521—1593


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民間也普遍流傳他的故事傳說,關於他年輕時如何聰明,後來如何捉弄官宦等。
徐文長曾說:「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這大概是文人慣用的詭計,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視的藝術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其實,他是我國大寫意畫的宗師,影響及於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直至吳昌碩、齊白石,在美術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長花卉畫,用筆放縱,水墨淋漓,氣格剛健而風韻嫵媚,具有詩一般的抒情性和韻律感,極為人們所珍視。其書法則長於行草,徐文長雖自列為第一,但成就似乎遜於繪畫。

陳栝 明代

字子正,號沱江,江蘇蘇州人。陳淳的兒子。善畫花卉,筆似其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作《海棠圖》,二十八年作《湖山明麗圖》,三十二年(1553年)作《墨筆花鳥圖卷》,由此可知其生活年代。作品有《為肯山作山水圖軸》,《花石圖軸》。

陳洪綬 1598—1652
綬蓮石圖冊頁
字章侯,號老蓮,別號老遲。他少年是便有奇才,能詩善書,尤愛繪畫。4歲時就曾作過八九尺長的《關壯(關羽)像》壁畫。陳洪綬12歲是便在街市賣畫。但是陳洪綬雖少負奇才,卻屢試不中。陳洪綬對明末政治腐敗深懷不滿,明亡後他心情十分沉痛,常常縱酒狂呼。因心懷有亡國之痛,改號「悔遲」。當清軍攻入浙江時,曾逼他作畫,把刀擱在他的頭上,他仍堅決不動筆。《荷花鴛鴦圖》是陳洪綬中年的作品。畫中,幾莖荷葉,或側或正;幾奪荷花,或怒放或含苞。一塊形狀奇古的太湖石,立在荷花葉叢中。葉的姿態多姿,花的嬌艷欲滴,與石的瘦硬層疊構成鮮明對比,而有結合得十分自然。兩只彩蝶,一隻正從畫的左上方向被蓮葉遮擋了一半的一朵荷花飛去,而另一隻,早已停留在花心。一動一靜,互為呼應。水面上的兩只鴛鴦,沒有畫成通常並排而卧的樣子,而是左右相向。一隻在石與葉的中間休息,另一隻則在戲水,但是它的頭側向愛侶,眼中更像有脈脈的情意。正幅畫的構圖十分完美,用色也非常協調。

八大山人 1626-1705

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原為明朝王孫,明滅亡後,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發為僧。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朴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石濤 1630一1724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國清代畫家。僧人。作畫構圖新奇。無論是黃山雲煙,江南水墨,還是懸崖峭壁,枯樹寒鴉,或平遠、深遠、高遠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寫之景傳達深邃之境。石濤還講求氣勢。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
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贊儀之十世孫,原籍廣西桂林,為廣西全州人。其生年有明崇禎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1641、1642年)諸說,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約五十七年(1705、1710、約1718年)諸說。明亡後,朱亨嘉自稱監國,被唐王朱聿鍵處死於福州。時石濤年幼,由太監帶走,出家,法名原濟,字石濤,別號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為師,性喜漫遊,曾屢次游敬亭山、黃山及南京、揚州等地,晚年居揚州。他既有國破家亡之痛,又兩次跪迎康熙皇帝,並與清王朝上層人物多有往來,內心充滿矛盾。

『陸』 歷史上精益求精的示例

孔子拜師------精益求精

魯班拜師------精益求精
宋、元時期的畫壇,花鳥、山水基本上占統治地位,尤其是宋代的畫院,是由於宋徽宗趙佶本人喜好書畫,因此特別提高了當時畫院畫家的地位。由於皇帝本人的書畫水平是相當高的,在他的提倡和鼓勵下,畫院的畫師特許佩金帶,畫院的考試制度多以詩為題考畫。在皇帝的提倡重視下,畫院里招募培養了大批有才能的畫家,工筆重彩畫更為精湛細密,比以前更為興盛。總之,畫院的成就是非常之大的。趙倩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但他卻是一個傑出的畫家,還是一個藝術教育家。他的重彩畫用筆精細,情調艷麗富貴,畫有。《芙蓉錦雞圖》、 《聽琴圖》,臨有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還有《瑞鶴圖》、 《紅蓼白鵝》等,可以說人物、山水,無一不精。現存台灣的《文會圖》六米多大,畫上面有三十多人(文人學士)殊砂桌子上擺滿了酒萊,旁邊還有書童熱酒,柳樹雙鉤填石綠,是趙佶—件工筆重彩傑出的作品。趙佶還創「瘦金體」,後來很多人如已故的吳湖帆和於非音先生,就是學習他的書體。宋代李公麟也什麼都能畫,尤工人物曰。另外還有李嵩、蘇漢臣等,蘇漢臣的畫堆金礪粉,專畫嬰戲圖之類的風俗畫,也可以說是年畫的創始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非常偉大的風俗畫。他創白描淺絳畫法,工筆重彩也畫得相當好,他另一張《重午奪標圖》就是用重彩畫成的。他還曾畫過壁畫。
趙昌在宋熙寧元年間進行了花鳥畫的變革。他主要不滿清一色的黃派花鳥畫,而提倡寫生,要求有新的表現方法,並自號「寫生趙昌」。「每晨朝露下時,倚欄賞玩,手中調色寫之」。以後易元吉也力主寫生,他在住宅周圍,種樹植花木, 引來很多禽鳥,還在屋內把窗紙戮破,觀察寫生。他還游山林,觀察熟悉猿猴的習性,所以他畫的猿猴也非常好,有《猿猴圖》等傳世。我見到過他的另一件《戲猴圖》畫卷,據說他為了畫這張畫,曾入深山與猴子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多。因為他熟悉猿猴的生活,所以能把猿猴在山谷溪澗中的情態完全表現出來,可惜此卷己流入日本。宋代出現了很多花鳥畫家,崔白也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也是力主改革的。但是他們大部作品都屬於淺絳淡彩的花鳥畫一派,如易元吉的《戲猴圖》和崔白的代表作《蘆雁》、《竹鷗圖》等,都屬於這類淡彩而不屬於重著色一派。宋代工筆重彩花鳥畫的專長畫家和工筆花鳥畫的倡導者,首先應推宋徽宗趙佶。在他的倡導獎勵下,宋代畫院中集中了不少的專工花鳥的畫家,如林椿、李迪等,都是宋代工筆重彩花鳥畫家的佼佼者。所以,當時的畫壇很快就被當時「院體」的工筆花鳥畫所代替,佔了上風。故宮有張李迪的大幅花鳥畫,畫的是鷹追兔,鷹站在一棵老樹上,回頭正准備沖下去,下邊一隻兔子在躥蹦逃竄,畫得非常精采,這是近幾年才見到的李迪的工筆重彩傑作。我以前曾見到過他的一小幅《雛雞待飼》,有幾個剛孵出的小雞,好像回頭等人餵食,真是栩栩如生。
宋代工筆大青綠設色山水畫家,有趙千里、王希孟等。趙千里有一大幅《仙山樓閣》,是大青綠,現在在台灣。王希孟是趙佶的書童,是畫院的學生。他的大青綠山水畫法,完全是趙佶教他的,不到一年,完成了《千里江山圖》。此圖卷丹山碧水,翠嶺千里,舟楫房舍,漁人往來,煙波浩渺,大有咫尺千里之概。王希孟病死只有二十二歲,這件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留給我們的一件稀世珍品。當然在宋代畫大青綠山水的代表者並不是王希孟,而當首推趙伯駒。伯駒字千里,和他弟弟伯肅都是宋宗室,是有宋一代青綠山水巨匠。現藏故宮繪畫館一件《江山秋色》畫卷,就是趙千里的得意之筆。在這件長卷中,他巧妙地運用了青綠和赭黃的和色畫法,畫出山巒起伏,一派金秋景色,給人以秋高氣爽的感覺。我們知道,傳統工筆重彩,在宋代繪畫中,可以說達到高峰,極為成熟,無論是人物、山水、花鳥、界畫或用重彩表現的作品(包括壁畫和卷軸畫),從量數來說,都超過任何朝代。其中就青綠山水而論,還有李嵩、劉松年等人,他們擅長大青綠。同時劉松年還創出小青綠的山水畫法,就是用較薄的青綠塗上後還能突出皴法的一種畫法。僅青綠山水一項,回顧我們今天國畫界山水畫作品中,惟獨缺少青綠重彩的古為今用的畫法,不免使錦綉江山黯然失色,是十分令人遺憾的。
前面說過宋代畫院吸收了大批有作為的畫家;『形成了院體畫派。其中有一部分是未署名的小幅精品的「小品畫」,如《海棠風蝶》中的一組西府海棠花和葉子在春風中飄擺,有一隻蝴蝶想要落在花枝上,又落不準,好像能感覺到蝴蝶的翅膀在風中抖動,妙極了。再如《買魚沽酒》小園光署名李東的工筆重彩山水小品,畫的是雪景,前邊有一條河,河邊有個小酒樓,只有一個人在那裡喝酒,一漁翁在船上手持鮮魚,在靠近河邊的酒家小屋停下『來賣魚,那氣氛非常好。這些小品山水基本上是工筆或青綠,畫幅雖小,表現的東西很多,小中見大,意境深遠,天地廣闊,看著看著好像能走進去似的。還有《果熟來禽》,圖上面的蘋果畫得非常好。我曾下放到京郊的果樹場,學了些剪枝技術,所以看到那畫上的果枝是非常符合規律的。這說明當時的畫家是深入生活的。今天我們也不一定都能做到。還有《出水芙蓉》、 《八哥》、 <<榴枝黃鸝》等都是珍品。好些畫構圖是非常簡單的,簡到不能再簡了,可是表現的東西有意思極了,極為精采。可以說花鳥畫成熟在五代,到宋代人物和青綠山水都達到了高峰。
元初期以趙孟兆頁為首的任仁發、錢舜舉等人主張師古,反對宋畫院的傳統 他們的工筆重彩畫風格比宋的簡率。趙孟兆頁的畫有《秋郊飲馬圖>)、《紅衣羅漢》。他的畫在工麗中帶些拙樸的味道,與宋代纖細,濃艷的風格有所不同。任仁發的代表柞《二馬圖》,用重彩畫肥瘦二馬,肥馬有橙白二色花斑,瘦馬是棕色,神態生動。錢舜舉的畫有《浮嵐山房圖》手卷、《花鳥圖》卷、《白蓮圖》。前些時我在一本英文雜志的封面上看到一張任仁發的《張果戲明皇圖》,畫的是傳統八仙中的張果老在唐明皇面前施展仙術,拿一個小紙驢,吹一下小紙驢就滿地亂跑,中間畫的是唐明皇,流露出一種驚奇的神情,張果老則非常得意,下面畫個小孩,打開一個包,驢正是從這個包中跑出來的。這幅畫的設色全用重彩,既明快又深厚,確是一件珍品。錢舜舉畫有《趙太祖蹴鞠圖》(就是蹋球)等。元中期有王振鵬畫的《揭缽圖》、《大明宮圖》,世稱絕筆。另外故宮還有王振鵬畫的《岳陽樓圖》,樓閣人物細入毫發,更為難得的是在天空畫面的空隙處,寫有整篇的《岳陽樓記》,拿顯微鏡才能看得清楚,每個絹絲上寫一個字,榮寶齋復制時,是用照像復印在上面的,因為根本無法刻版。元代文人畫興起,水墨畫占統治地位,元中期以後,幾乎是清一色的水墨畫,工筆遭到貶低和排斥,工筆畫被視為工匠所為,不能登大雅之堂。這種抬高水墨畫,貶低重彩畫的偏見,一直影響到以後很長時間,可以說直到今天這種偏見依然存在。可是在元代,民間畫工方面的情況又不一樣了,如朱好古等畫工在山西一帶很多寺廟中所畫壁畫,都充分表現了工筆畫的繁榮和興盛,又如永樂宮壁畫,其氣度之恢宏雄偉,線條組織之沉著有力,色彩之燦爛渾厚,都達到一個驚人的水平,某些文人畫與之相比是多麼蒼白無力。
就壁畫的整個情況來看,到了宋代,已呈衰退現象,不及唐、五代那樣興盛,這時主要是以卷軸畫為主。但從畫史上來看,宋代畫壁畫的還是不少。不過這一時期的壁畫並不都是重彩,有許多壁畫是屬於水墨或淺絳。北宋蘇軾、文同在壁上畫墨竹,郭熙,李成、范寬、巨然等也都以淺絳在壁上作山水,並不都是重彩的,以道釋人物、樓閣亭台、花鳥山水為多。可是在元代,永樂宮及山西其它壁畫情況就不是這樣,那裡壁畫完全是重彩的。
下面談談宋元工筆重彩傳神畫。
傳神畫就是現在的肖像畫,又名寫真畫。因為古代沒有照像,人們,尤其是老人,都希望留個本人的圖像,或者全家,或者幾個人合畫影像作為傳家留念之物,就像我們今天照像一樣。這種像一般都要求畫正面形象,不要側面的,而且這種傳神畫都是以工筆重彩表現的。
古代的傳神畫,有頭像、半身像和全身像。當時有不少專門從事這種以傳神畫為職業的專業畫家和民間畫工。
這種傳神畫從歷史記載上看,從西漢時期就有,如毛延壽就是著名的一位。王昭君因畫像而被遣西域,毛延壽也因畫像而遭殺身之禍,這是一個千載流傳的故事。毛延壽是漢文帝的御用畫家的組織者。由此可見,作為肖像畫的專業畫家,從西漢就已經開始有了,到唐代,也有很多人物畫家,間或也從事肖像畫的活動。如唐代著名的人物仕女畫家周昉和當時著名鞍馬畫家韓干,都曾同時給當時名將郭子儀的女婿趙縱侍郎畫像,像畫成之後,郭子儀問他女兒,這兩張哪個畫得更像,他女兒說:「韓得貌,周得其神。」也就是說韓干比不上周昉,韓只能做到形似,而周卻能做到神似。從這些史實與評論中可以看出,傳神畫到唐代不僅極為普遍,而且一般人的欣賞水平也很高。五代周文矩的《宮中圖》畫卷中,就畫著一個畫師在給一個宮女畫像,畫師前面有一個畫架一樣的「綳子」,很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畫像的情況。
宋代的肖像畫較之唐代更為興盛、更為普遍地深入一般市民階層,但是缺少有代表性的肖像畫家。著名的肖像畫如「歷代帝王像」和「歷代名臣像」(現在存台灣),有幾百幅(軸)畫得比真人還大。比如畫朱元璋的就有兩張,一張較正規,另』一張則畫著一臉雀斑,嘴跟豬嘴一樣。據說這些歷代帝王的像都有一定的根據,畫得非常好,顏色也非常濃厚艷麗,都是用最好的礦物質顏料畫成的。據說《伏羲像》和《大禹像》是宋代馬遠的兒子馬麟畫的,雖然用重彩畫法,但在風格上還可以看出馬遠這一派的影子。這二百餘袖帝王像和名臣像代表著當時寫真畫的最高水平。還有一套小的歷代名臣,帝王畫像畫冊,也非常精湛。
這一時期的傳神畫,都是根據不同的臉型,不同的氣色,把人像的須眉,膚色,骨骼的起伏凹陷,肌肉的隆起、轉折的變化等等都出色地表現了出來,真是作到目光炯炯、咄咄逼人的境地。不過宋代的寫真畫,不像後來那樣,過分強調重疊渲染凹凸,光線總是從正面來的,沒有側光、進光。當時有的肖像畫家,可以根據人的遺容畫出其死前三十年的形象,畫成後引得其家人痛哭,可見畫得是如何傳神。當時的傳神畫非常講究觀察,甚至要與畫像者交朋友,了解他喜怒哀樂時的神態, 把最代表他性格的神態表現出來。元代的王繹以肖像畫著名,他把肖像畫推到一個新階段,把實踐中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所作《寫像秘訣》很有價值。他強調觀察、表現人的「真性情」,要在「彼方叫嘯談話之間」作畫,做到「閉目如在眼前,放筆如在筆底」,反對「正襟危坐方及傳寫」,「如木雕泥塑人」的死方法。他還指出應如何觀察各種人、各種神態的特點等。他的著作還有《彩繪法》,擬出了四十五種調配顏料的方法,什麼樣氣色,配以什麼樣色彩,我們看到的明代曾鯨的肖像畫也是這樣,每一個人當他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情緒下,他的臉色(氣色)都不相同,光是一個氣色,就變化無窮,可算微妙已極。這些方法在《彩繪法》中都有所敘述

『柒』 形容海棠樹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內花貴妃」、「花容尊貴」之稱,栽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

歷代文人多有膾炙人口的詩句贊賞海棠。陸游詩雲:「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形容海棠艷美高雅。陸游另一首詩中:「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鮮艷的紅花綠葉及花朵繁茂與朝日爭輝的形象。宋代劉子翠詩雲:「幽姿淑態弄春晴,梅借風流柳借輕,......幾經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形容海棠似嫻靜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優點於一身而嫵媚動人,雨後清香猶存,花艷難以描繪,難怪唐明皇也將沉睡的楊貴妃比作海棠了。
歷史上以海棠為題材的名畫也不勝枚舉,譬如宋代佚名《海棠蛺蝶圖》、宋代著名花鳥畫家林椿所畫《海棠圖》,現代國畫大師張大千晚年畫的《海棠春睡圖》等等。

『捌』 名家牡丹國畫有哪些

名家牡丹國畫有:

1.清馬逸《國色天香圖》《國色天香圖》是一幅富麗堂皇的工筆重彩花卉圖。的牡丹花開嬌艷,明麗動人,色彩豐富飽滿,姿態優雅,設色極其講究,勾線細致圓潤。而花下奇石則用積墨與淡墨暈染相結合繪出。

以石綠、石青略染。蘭花以重粉罩染,胭脂點蕊,素雅動人。地面以淡彩渲染,營造出空間的伸縮感。

2.《國色天香圖》堪稱「中國牡丹第一圖」,是中國古代牡丹繪畫最傑出的作品。清余稺《花鳥圖冊》此冊共十二開。

構圖簡潔、高雅,設色明麗妍美,筆法工整細膩,飛蝶、蚱蜢、小鳥的造型准確,栩栩如生,說明畫家有扎實的寫生功底。此圖冊繪蘭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蘭、梅花、臘梅等。

3.清郎世寧《仙萼長春圖之牡丹》此圖冊分別描繪了牡丹、蘭花、罌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艷麗多姿的花卉和體態生動的蝶、鳥。構圖上取法中國傳統花鳥畫的格局,以虛托實,注重對所繪物象的突出。在表現技法上。

則充分發揮了歐洲繪畫注重明暗及透視的特點,以工緻細膩的筆觸,刻畫出花瓣、葉片以及鳥雀的羽毛質感和體積感,呈現出與傳統的中國花鳥畫迥然不同的藝術風貌。這種「中西合璧」的畫風成為清代宮廷繪畫藝術的一大特色。

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睞。

4.清惲冰《牡丹圖·國色天香》作者以寫實的手法,成功刻畫了蒲塘秋日的麗景。整幅運用沒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點就,荷花則以粉紅色點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暈開,色階層次豐富。

色調深淺過度自然,真實地展現出花瓣清淡雅麗之美。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圖》花鳥畫立軸紅花綠葉占據整個畫面,這種豐滿的構圖如肖像般使我們能直觀地欣賞這嬌嫩柔美的荷花。細膩的筆調把荷花的清純高潔。

5.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圖》花鳥畫立軸紅花綠葉占據整個畫面,這種豐滿的構圖如肖像般使我們能直觀地欣賞這嬌嫩柔美的荷花。細膩的筆調把荷花的清純高潔。

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現得入木三分。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難得的上乘佳作。近現代陳之佛《牡丹富貴圖》花鳥畫立軸陳之佛的工筆花鳥可謂別具一格。他的創作,殫精竭慮,匯古創今,開拓了前無古人的新意境。

傅抱石給陳之佛的《寒梅小鳥》題過這樣的兩句詩:「雪個已矣甌香死,三百年來或在斯」。意思是說自從八大山人朱耷及惲南田死了以後,這三百年來花鳥工筆畫的創作大概就算得上陳之佛了。陳之佛在花鳥寫畫的創作上強調構圖。

色彩等方面的形式美,並把豐富的圖案技法融匯於繪畫創作中,從而強化了花鳥畫的藝術效果,創造出清新典雅,富有濃郁裝飾特色的繪畫風格。他的淵深的文學修養更使他筆下的花鳥畫有詩一般的神韻,他創作的畫面永遠給人豐厚雋永的美的享受。

陳之佛的工筆花鳥藝術,融匯了中西繪畫之長,既表現出富有強烈的民族傳統色彩,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既嚴謹工細,一絲不苟,又生動多樣,清新雋逸,他為工筆花鳥畫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北宋佚名《牡丹圖頁》花鳥畫小品圖繪牡丹花後魏紫。

花冠碩大,重瓣層疊,嬌艷華貴,左右以綠葉相襯。花瓣層次豐富,刻畫入微,先用中鋒細筆勾花瓣,然後用胭脂紅層層渲染,以淺黃色點花蕊,以花青汁綠染花葉。此圖頁精工富麗,美不勝收,構圖豐滿。

設色艷而不俗。近現代於非闇《牡丹蜂雀圖》花鳥畫立軸畫花木禽魚,從宋人鉤勒入手,雕青嵌綠,富麗絢爛。白描蘭、竹、水仙,尤為清逸。兼擅治印。解放後任北京中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院副會長。

於藝術事業,致力甚多。著非闇漫墨、都門釣魚記、藝蘭記、豢鴿記(有英譯本)、中國畫顏料研究、我怎樣畫花鳥畫。卒年七十二。清錢維城《國色天香圖》牡丹花鳥畫立軸錢維城的《牡丹圖》是乾隆皇帝舊藏。

後賜與大臣英和,其意義可與《石渠寶笈》等同。「此圖用筆秀麗,艷麗的色彩渲染卻十分素雅,體現了錢維城的審美趣味。所繪之花朵枝葉刻畫極為精細,枝葉舒展婀娜。雖說錢維城的山水畫很有名,但花卉亦也毫不遜色,而且留世花卉畫作較少,此幅《牡丹圖》更是色澤潤藉,筆法俊逸,—派明麗清新。」據了解。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內收錄錢維城書畫作品共一百六十件,數量之多足以說明清宮對其藝術造詣的賞識。此外,《清史稿》卷504更贊揚錢維城的花卉畫作「花卉傳色尤有神采」。清汪承霈《三春韶牡丹圖》花鳥畫橫軸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美的民族。

自古就有種牡丹、賞牡丹之風。牡丹,花大色美、雍容華貴、芳香濃郁,自古就是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象徵,家居字畫裝飾中懸掛一副國畫牡丹圖不但能夠美化居室、陶冶情操。還能給居室帶來吉祥之氣。

因此牡丹裝飾畫成為家居裝飾字畫的首選。

『玖』 海棠的分類

海棠根據不同的植物分類主要有五種:薔薇科 蘋果屬海棠,包括西府海棠,垂絲海棠等,參見海棠 (蘋果屬) 薔薇科 木瓜屬海棠,包括貼梗海棠,木瓜海棠等,參見木瓜屬。 葫蘆目 秋海棠科 秋海棠,包括四季海棠等,球根海棠,參見秋海棠。 柳葉菜科 倒掛金鍾屬 燈籠海棠,包括短簡倒掛金鍾,白萼倒掛金鍾等,參見倒掛金鍾。 報春花科 仙客來屬 仙客來,又稱蘿卜海棠,參見仙客來。 我國海棠資源比較豐富。本種常見栽培的有兩個變種,即: 紅海棠湖北海棠紅海棠Var.riversii花型較大,粉紅色,重瓣,葉較寬大。白海棠Var.albi-Plena花白色或微有紅暈,重瓣。同屬我國約有20餘種,多數可以觀賞,城市中常見栽培者有:湖北海棠m.hupehensis喬木,枝堅硬開張,幼枝被柔毛,後脫落。與垂絲海棠極相似,主要區別在於葉緣具細銳鋸齒,萼片先端尖,花柱3,果橢圓形。西府海棠Malusspectabilis,又名小果海棠,據說是因晉朝時生長在西府而得名。小喬木,葉長橢圓形,傘形總狀花序,其花未開時,花蕾紅艷,似胭脂點點,開後則漸變粉紅,花形較大,4~7朵成簇向上,梨果球形,紅色。原產中國遼寧、河北、山西等省。西府海棠不論孤植、列植、叢植均甚美觀,最宜植於水濱及小庭一隅,北京故宮御花園和頤和園的西府海棠久負盛名。垂絲海棠Malushalliana,小喬木,幼枝紫色,葉卵形或橢圓形,3~4月間開花,花有半重瓣和重瓣之分,紅色,4~7朵一簇,花梗細長而下垂,故名垂絲海棠,梨果倒卵形,稍帶紫色。產於我國西南部。垂絲海棠植於水邊是我國傳統的配置方法,小庭院可在建築前後對植、列植,或於圍牆邊、庭院一隅栽植數株。垂絲海棠多用於江南及西南各省,以雲南最盛,據《滇中》載「雲南的垂絲海棠高數丈,花色鮮媚異常,為人間尤物」,上海的公園、路邊也常見其倩影。貼梗海棠Chaenomeleslagenaria,又稱皺皮木瓜。落葉灌木,高1~2米,葉卵形或橢圓形,花3~5朵簇生,花梗短粗或近無梗,故名貼梗海棠,花粉紅、朱紅或白色,先於葉或與葉同時開放,花期3~5月,果卵形至球形,黃色或黃綠色,芳香。產於我國華北南部、西北東部和華中地區,現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貼梗海棠花朵三五成簇,「占春顏色最風流」,黃果芳香、碩大,可入葯。貼梗海棠為良好的觀花、觀果花木,適於庭院角隅、草坪邊緣、樹叢周圍、池畔溪旁叢植,也可密植成花籬,還可製作樹樁盆景
西府海棠和垂絲海棠的主要區別1.西府海棠的花梗短, 多為綠色, 垂絲海棠花梗相對較長, 呈紫紅色 。2.西府海棠的花多朝上直立盛開, 垂絲海棠花則朝下垂掛 。3.西府海棠花苞顏色初如唇紅鮮艷, 花開後則顏色漸淡, 垂絲海棠花開後相對顏色更紅。 編輯本段貼梗海棠【物種名稱】貼梗海棠 貼梗海棠【中文別名】鐵腳海棠、鐵桿海棠、,皺皮木瓜、川木瓜、宣木瓜【拉丁學名】Chaenomeles speciosa 【科屬分類】薔薇科 木瓜屬【產地分布】 原產我國西南地區,喜溫暖怕寒冷,現在陝、甘南、豫、魯、皖、蘇、浙、贛、湘、鄂、川、黔、滇、粵等省等地均有栽培,緬甸有分布。【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枝幹叢生,高達2m,有刺。小枝平滑,無毛。葉卵形或橢圓形,葉緣有不規則銳齒,長3.9cm,先端漸尖,表面無毛,有光澤。花3-5朵簇生,花梗短粗或近無梗,猩紅色、朱紅色、桔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期3-5月。果卵形至球形,黃色或黃綠色,芳香,幾無梗,8-9月成熟。【用途】 貼梗海棠的花色紅黃雜揉,相映成趣,「占盡春色最風流」,是良好的觀花、觀果花木。多栽培於庭園供綠化用,也供作綠籬的材料,可孤植或與迎春、連翹叢植。貼梗海棠的果實叫皺皮木瓜,又叫川木瓜、宣木瓜,作中葯材使用時簡稱木瓜(絕非番木瓜,請勿混淆!)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水果之一,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川木瓜元月下旬開花,花有紅花、白花兩種,成熟上市時間為九、十月,果似蘋果狀,成熟果表面呈黃色,日照部分呈粉紅色,單果重200-350克,盛產期畝產2000-2500公斤。川木瓜果實營養極為為豐富,每百克鮮果含維生素2731mg,抗衰老物3237No/g,還含有豐富蛋白質,酒石酸、磷、鐵、鈣等,是水果加工品、葯用品上乘原料,可用來製作蜜餞,其製成的蜜餞品味獨特,酸甜純正可口,並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果味,果肉纖維少,不含石細胞,質地較硬,耐貯運。川木瓜的葯用價值很高,具有舒筋活絡、和化濕功能。中醫認為皺皮木瓜能疏通經絡,驅風活血,有強壯、興奮、鎮痛、平肝、和脾、化濕舒筋的效能,主治中暑,霍亂轉筋,腳氣水腫,濕痹等症;浸酒(木瓜酒)服,治風濕性關節痛。 編輯本段木瓜海棠本植物也叫木瓜,與亞熱帶水果番木瓜(也簡稱木瓜),極不相同,請勿混餚! 木瓜海棠【物種名稱】木瓜海棠【中文別名】木瓜、木瓜花、光皮木瓜、木梨、木李、榠楂【拉丁學名】Chaenomeles sinensis 【科屬分類】薔薇科 木瓜屬【產地分布】 原產我國,現在山東、河南、陝西、安徽、江蘇、湖北、四川、浙江、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區)都有栽培。【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7米,無枝刺;小枝圓柱形,紫紅色,幼時被淡黃色絨毛;樹皮片狀脫落,落後痕跡顯著。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5-9厘米,寬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刺芒狀細鋸齒,齒端具腺體,表面無毛,幼時沿葉脈被稀疏柔毛,背面幼時密被黃白色絨毛;葉柄粗壯,長1-1.5厘米,被黃白色絨毛,上面兩側具棒狀腺體;托葉膜質,橢圓狀披針形,長7-15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具腺齒,沿葉脈被柔毛。花單生於短枝端,直徑2.5-3厘米;花梗粗短,長5-10毫米,無毛;萼筒外面無毛;萼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先端長漸尖,邊緣具 木瓜海棠的形態稀疏腺齒,外面無毛或被稀疏柔毛,內面密被淺褐色絨毛,較萼筒長,果時反折;花瓣倒卵形,淡紅色;雄蕊長約5毫米;花柱長約6毫米,被柔毛。梨果長橢圓體形,長10-15厘米,深黃色,具光澤,果肉木質,味微酸、澀,有芳香,具短果梗。花期4月,果期9-10月。【用途】 種仁含油率35.99%,出油率30%,無異味,可食並可制肥皂。果實經蒸煮後作成蜜餞;又可供葯用,有驅風、順氣、舒筋、止痛的功效,並能解酒去痰,煨食止痢。花可為糖制醬的佐料,風味很美。樹皮含鞣質,可提制栲膠。木材質堅硬,可供製作傢具用。此外本種也是庭園綠化的很好材料。 編輯本段日本海棠日本海棠為薔薇科,木瓜屬的植物。日本海棠,其花與貼梗海棠極相似,只是葉稍薄。其干多叢生,多分枝,枝上有疣狀物突起,枝上有細刺。花色有大紅和粉紅色,花期3月至4月。每簇花由數朵組成,緊貼在枝上,艷麗嫵媚。花後結球形果實,黃色,果徑約3厘米。可植於庭院、路邊、坡地,也常作盆栽,置陽台、室內觀賞。 編輯本段海棠文化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 海棠蛺蝶圖尊貴」之稱,栽在皇家園林中常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歷代文人多有膾炙人口的詩句贊賞海棠。陸游詩雲:「雖艷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形容海棠艷美高雅。陸游另一首詩中:「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鮮艷的紅花綠葉及花朵繁茂與朝日爭輝的形象。宋代劉子翠詩雲:「幽姿淑態弄春晴,梅借風流柳借輕,......幾經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形容海棠似嫻靜的淑女,因此海棠集梅、柳優點於一身而嫵媚動人,雨後清香猶存,花艷難以描繪,難怪唐明皇也將沉睡的楊貴妃比作海棠了。歷史上以海棠為題材的名畫也不勝枚舉,譬如宋代佚名《海棠蛺蝶圖》、宋代著名花鳥畫家林椿所畫《海棠圖》,現代國畫大師張大千晚年畫的《海棠春睡圖》等等。 編輯本段亭園觀賞棠類植物在全世界共有35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25種,除華南地區外均有分布。海棠類多為用於城市綠化、美化的觀賞花木(雖然其中不乏果實有很高食用價值的品種)。其中許多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如:西府海棠(M. spectabilis)、垂絲海棠(M. halliana)、貼梗海棠(Chaenomeles lagenaria)和木瓜海棠(Chaenomeles sinensis),習稱「海棠四品」,是重要的溫帶觀花樹木。海棠花棠植人行道兩側、亭台周圍、叢林邊緣、水濱池畔等。海棠花是製作盆景的材料,切枝可供瓶插及其他裝飾之用。海棠花對二氧化硫有較強的抗性,適用於城市街道綠地和礦區綠化。此外,有的海棠果實,可供食用、葯用。花含蜜汁,是很好的密源植物。海棠樹姿優美,春花爛漫,入秋後金果滿樹,芳香襲人。宜孤植於庭院前後,對植天門廳入口處,叢植於草坪角隅,或與其他花木相配植。也可矮化盆栽。果實經蒸煮糖漬後可作食品,還可葯用。 編輯本段絢麗海棠觀花落葉小喬木。樹形緊密,干棕紅色,株高4.5-6米,冠幅6米,小枝暗紫。新葉紅色。花深粉色,開花繁密而艷麗,花期4月下旬。果實亮紅色,鮮艷奪目,直徑1.2厘米,數量甚多,6月就紅艷如火,直到隆冬。本品種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培育。抗寒抗病、抗旱、耐瘠薄,最適合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推廣 。原產自北美地區。

熱點內容
荼蘼花花語 發布:2025-07-29 11:52:35 瀏覽:89
江夏花卉市場 發布:2025-07-29 11:33:39 瀏覽:423
常青藤含盆栽 發布:2025-07-29 11:33:34 瀏覽:749
殺黴菌盆景 發布:2025-07-29 11:33:33 瀏覽:115
七夕網購軟體 發布:2025-07-29 11:16:36 瀏覽:777
白丁香祛斑 發布:2025-07-29 10:40:59 瀏覽:65
浪花一朵朵電視劇程美 發布:2025-07-29 10:40:48 瀏覽:460
哈兒傳奇梅花 發布:2025-07-29 10:39:16 瀏覽:209
如何經營綠植店呢 發布:2025-07-29 10:37:51 瀏覽:937
可以吸附有害氣體的綠植 發布:2025-07-29 10:31:35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