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荷花池
㈠ 湖北黃州區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東坡赤壁風景區位於長江之濱的古城黃州西北,面積88.43公頃,年接待遊客十多萬人次,是一個集文物、山水、人文、動桿物觀賞、休閑娛樂、旅遊產品開發、購物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風景區面對滔滔大江,背靠蔥郁群山,綠樹紅牆,素有"江山如畫"之美譽。早在二千年前,就以其雄奇壯麗,「壯如三峽」的自然景觀為世人稱道。現有樓台亭閣20餘座不失為園林佳購;東坡赤壁的碑刻聞名全國,有歷代名人書畫碑刻300塊,東坡赤壁的碑刻139塊,居全國古今書畫家個人碑刻之首。6400平方米的赤壁文化廣場,環抱在古城牆和仿古建築群中,漢川門外護城河上,一橋飛架南北,一橋橫跨東西。2黃州寶塔公園.公園規劃建設面積155畝,主要建成五大景區:1、恢復擴建安國寺,建成安國寺佛教區;2、維修青雲塔,建成青雲攬勝區;3、添置大型娛樂設施,建成現代娛樂區;4、建成水底迷宮游樂區;5、建成禪堂一條街商業區。安國寺大雄寶殿主體工程已完工,天王殿正在建設;禪堂街規劃已完成,建設用地已進入土地儲備中心,折遷工作基本完成。3堵城古遺址螺師山、禹王城、鄂東名剎安國寺、黃州青塔、遺愛湖風景區\還有李四光紀念館、龍王山風景區等 補充: 東坡赤壁是必去的 追問: 謝謝
㈡ 麴院是什麼作坊
麴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側,岳飛廟前面。南宋時,此有一座官家釀酒的作坊,取金沙澗的溪水造麯酒,聞名國內。附近的池塘種有菱荷,每當夏日風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麴院風荷」。
1980年起,從原有的「麴院風荷」,沿岳湖延伸到西山路卧龍橋畔的郭庄,擴建成更加富麗多彩的「麴院風荷」新景區,佔地面積達四百二十六畝。分素園、風園、麴院、岳湖、密林、郭庄古園等六個景區。傍水建有古樸典雅的廊、軒、亭、閣,與綠雲、荷香相映成趣。尤以三十八畝的荷田令人矚目,植有紅蓮、白蓮、灑金蓮、錦蓮邊、並蒂蓮等各種荷花。
澗戶雲飛浸碧峰,鷺朋鶯友宿林叢。
朱欄牽夢入幽境,波潤青盤花馥濃。
麴院風荷,是以觀荷為主題。「麴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遺留下來的,是一處小小庭院,景區保存了清代康熙皇帝題書的「麴院風荷」景碑小院。
麴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 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 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西湖麴院,為宋時酒務地,荷花最多,是有麴院風荷之名。茲處紅衣印波,長虹搖影,風景相似,故以其名名之。
香遠風清誰解圖,
亭亭花底睡雙鳧。
停橈堤畔饒真賞,
那數餘杭西子湖。
麴院風荷 南面有湖,湖上有九孔橋。湖西將近一里長的土堤,略仿西湖蘇堤意境,稱「蘇堤春曉」。
【吟頌】
曲 院 風 荷
--揚 眉
嗅著春風中老酒的香氣,
踏著晨曦里嫩草的水露,
信步里西湖的玉帶晴虹,
眺望著南北高峰的雲靄。
千年香糟鋪就的道路上,
生長著稀疏雜亂的蒿草,
延伸到新綠的落葉松林,
林間流淌著一抹抹香溪。
踏上杉木楞搭成的平橋,
瞥見的是一彎新月的眉,
閃爍著忽黑幽綠的眸子,
凝視著前來瞻觀的遊客。
石橋的欄桿牽掛著肘臂,
傾訴千年說不完的話語;
鷗鷺的翅膀觸擊著水面,
圈點萬年讀不透的書卷。
曲折錯落的石板橋下面,
扯動著長長水袖似清波,
清波間亭亭舞動的風荷,
變換著婀娜多姿的身軀。
微風揉搓著鮮綠的新葉,
似閨閣女孩撐起的油傘,
遮蔽了明媚耀眼的湖波,
也掩著羞澀多情的香唇。
水浪彈起了翠綠的葉片,
似開朗姑娘煽動的裙幅,
露出了修長撩人的玉足,
散發著青春向上的激情。
嬌巧的燕子吳噥越語里,
梳攏著飄散的細柳青絲,
訴說著彼此仰慕的愛意,
盡情地遊玩在高天綠水。
肥碩的青蛙匍匐在葉面,
瞪著眼瞧著走來的戀人,
不解風情地喧吵大鬧著,
叫伊人閃開貼靠的肩膀。
悠揚的古箏聲緩緩飄出,
彈奏著前唐後宋的音律,
徘徊在一頃風荷綠藕上,
流連於半間雕台水榭中。
【圓明園麴院風荷】
名稱:麴院風荷
類別:文化遺址
年代:清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景觀
文物現狀:殘舊
簡介:麴院風荷位於福海西岸同樂園南面,正殿一排5間,仿照杭州西湖麴院改建,跨池還有一座9孔的大石橋。
[編輯本段]杭州旅遊之麴院風荷
麴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沿蘇堤向北,走過壓堤橋,遠遠就可看見左側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的麴院風荷公園。圓中景點有:迎薰閣>景碑小院>濱湖密林景區
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迎薰閣是為遊人憑高賞景而建造的好去處,登閣遠眺,可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風景。清風徐來,荷香陣陣,沁人心脾,化人煩憂。迎薰閣下,辟有荷文化陳列室,向人們展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以及寄寓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審美觀照和道德追求的種種藝文佳作。
岳湖景區保存了清代康熙皇帝題書的「麴院風荷」景碑小院,那塊景碑是僅存的兩塊康熙西湖十景原碑之一。竹素園景區近年才建成開放,它原為清初西湖名園之一,竹石亭榭,曲水縈環,清幽雅緻。
濱湖密林景區則為遊人准備了帳篷,吊床,竹木小屋。在此可以野炊,垂釣,娛樂,聚會。園北側靠近岳墳商業區的位置開設有風荷酒苑,建有仿古釀酒作坊和幾座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酒樓。
相關的古詩:
麴院風荷
清·陳璨
六月荷花香滿湖,
紅衣綠扇映清波。
木蘭舟上如花女,
採得蓮房愛子多.
交通信息
乘公交K7路至岳王廟下車,從北端的麴院風荷進入楊公堤游覽,沿途游金沙港、花圃、茅家埠、烏龜譚、浴鵠灣、花港觀魚等景觀;或乘公交車K4路至蘇堤下車,從南端的原西山路上的花港觀魚進入楊公堤游覽。或乘28/K28、82/K82、15/K15路到麴院風荷站下。
㈢ 佛山三水有什麼好玩的 三水熱門景點遊玩攻略
三水荷花世界 三水森林公園 大旗頭古村古建築群嶺南的夏季去三水很非常不錯的,在這里你不僅可以看到滿池荷花,還可以在古村落中悠然閑逛一整天,十分自在,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三水還不錯的熱門景區,喜歡的朋友周末可以前去打卡!
三水荷花世界推薦夏天去,不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是滿園芳菲次第開。春天因著荷花還在沉睡,情人菊和玫瑰爭先綻放。這里的荷花映著仿古建築,倒有幾分典雅。在荷花世界轉了兩個多小時,前一半時間是陰雲密布。在嶺南的夏季,出來遊玩倒不期盼陽光燦爛的好天氣,而是反過來期望陰雨的聘,否則會給烤焦的。
景點位置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南豐大道
公共交通:
1、佛山藍鯨公交車/三水國鴻631,可到達三水荷花世界景區停車場
2、乘坐609路荷花世界站下即可。
自駕路線:
1. 佛山市、肇慶市內駕車方案:沿321國道往三水西南市區方向,於西南健力寶路(三水花園酒店)轉至清遠方向,約3公里左轉直入荷花大道到達終點。
2. 廣東省內駕車方案:廣州方向沿廣三高速於三水1出口下高速,往清遠方向約兩公里左轉直入荷花大道到達終點。
三水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適合一家大小附近自駕游的,周末度假散散心,親子游,環境棒棒的,親近大自然。
園內主要景點有:三水金裝大卧佛、三水漢藏佛文化藝術殿堂、廣東孔廟——孔聖園、無情谷、鴛鴦湖、宣言廣場。在此,你不僅可以飽覽大自然的秀麗風光,還可以在綠色森林中參與各種新鮮刺激的新型運動項目,不愧為現代人在工作之餘放鬆身心、休閑度假的一個好去處。
景點位置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雲東海大道13號
門票 :進園門票免費(即不再收取5元的景區大門門票)附各景點門票:孔聖園15元,大佛區25元,鱷魚湖10元。
大旗頭古村古建築群
三水樂平的大旗頭古村是「二十四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古村」之一,廣東全省僅此一個,古村內保留著許多明清歷史建築,且富有嶺南特色,漫步在古村的石板路上,彷佛穿越到了明清時代,可惜旅遊開發不夠,一些配套的旅遊服務設施不夠齊全,一些老屋有待修繕。
其實作為建築加歷史文化遺產,只有用敬畏和包容的心去欣賞,才能發現隱藏在歷史深處的美。
景點位置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
交通 :613、638、640、663、廣佛城巴17線、廣佛城巴17線南山班車至大旗頭村站下車。
三水更多好玩的景點等著你來探秘!這幾個景點大家可以參考著去遊玩!
㈣ 成都哪裡買仿古創意擺件
荷花池有
㈤ 廈門游樂園有哪些
廈門方特旅遊區,裡面分為三大主題樂園,分別是東方神話,夢幻王國和水上樂園。其各種配套設施非常的齊全,先進。
2、觀音山夢幻世界樂園,集娛樂,觀賞為一體的綜合性游樂園。包含十幾項游樂項目,既有驚險刺激的,也有老少皆宜的。
3、廈門歡樂谷水上樂園,坐落於湖裡公園裡面,周邊的風景如畫。裡面有造浪池,還有兒童戲水池,彩虹波浪滑梯,瀑布等。
4、廈門景州樂園,屬於歐式庭園建築,特別典雅浪漫,植被覆蓋率很高,還有金色的沙灘,澎湃的海濤以及自然風光。
5、廈門兒童公園,佔地面積大概13萬平方米,裡面的游戲園特別大,有12個不同的區域,包含了眾多游樂設施。
㈥ 江陰也有一座中山公園,曾是江蘇學政衙署,值得一去嗎
提起江陰,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它是江蘇省無錫市下轄縣,地處長江咽喉,歷來這里就是江防要塞,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置縣史。當然,大家都知道江陰的經濟非常發達,最新的中國百強縣榜單中,江陰僅次於崑山位居全國第二。
江陰的旅遊景點雖然都不太知名,但對於當地人來說已經足夠了,更何況江陰本身就不是一座以旅遊為主的城市,能夠豐富當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其目的就達到了,同時還可以展現江陰深厚的文化底蘊。
㈦ 西湖「十景」是哪些
西湖舊十景
新吳山天風
曲苑風荷:麴院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麴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麴院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麴院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麴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交通情況:
乘507、538、15路麴院風荷站下
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的。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它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唐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
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為遊人提供了可以悠閑漫步而又觀瞻多變的游賞線。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又相鄰,垂楊帶跨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峰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里是湖上觀日出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交通情況:
乘507、504、K4、游2路蘇堤站下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位於景區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原是清末民初猶太富商「冒險家」哈同的私人別墅「羅苑」中的遺物,後來成為中國現代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棗--八藝社所在地。如今,這里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更添一份書卷氣。
交通情況:
27路,7路岳墳站下
斷橋殘雪
斷橋,今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她的名氣最大。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
今日斷橋,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洞石橋,長八點八米,寬八點六米,單孔凈跨六點一米,年前曾經大修,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堍有康熙御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雲水光中」,青瓦朱欄,飛檐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明畫家李流芳《西湖臥遊圖題跋 --斷橋春望》稱 :「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還謂所知,湖之瀲灧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觀之,斷橋觀瞻,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
交通情況:
K7斷橋殘雪站下
柳浪聞鶯
今日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載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公園北部早先的錢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園林風格,布局的庭院景區,沿用「聚景園」舊稱命名。 園內亭台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矮牆漏窗,奇花異草,各據其位,合為勝景,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
公園東南辟為群眾游園文娛活動場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為杭州市民和八方遊客晨間鍛煉,假日休閑和節日慶典的好去處。 每到夏秋季節,這里又是消暑納涼「夜花園」,歌舞,戲曲,電影和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不定期舉辦的各種各樣的花展,燈會民俗風情表演等,吸引著人們。
交通情況:
乘K4、38路清波門站下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今日花港觀魚是一座佔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
交通情況:
乘K4、538、K599路蘇堤站下
雷峰夕照
雷峰,位於凈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起,林木蔥郁。其山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可惜七十餘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這座三面臨水呈半島狀的名山,當年曾為南宋御花園占據。一九四九年以後,山上種埴了大量香樟、楓香、榆樹等觀賞樹木,夕照林濤,景色依然富麗。
交通情況:
K4,游1到凈寺下
雙峰插雲
巍巍天目山東走,其餘脈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與北高峰古時均為僧人所佔,山巔建佛塔,遙相對峙,迥然高於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入雲,時隱時顯,遠望氣勢非同一般。南宋時,兩峰插雲列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題為雙峰插雲,建景碑亭於洪春橋畔。其時雙峰古塔毀圮已久,以至連此景原有的內涵也一度難為人知『插雲』者虛言也。設景碑亭於此,實為權宜之計。「浮圖對立曉崔巍,積翠浮空霽藹迷。試向鳳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煙低」。這是南宋詩人王洧的《兩峰插雲》詩,它告訴人們雙峰插雲的景觀。
雙峰插雲雖然自古至今其觀賞的地點和方式迭經變化,但南、北兩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極富登臨之勝的著名山峰卻至今未變。南高峰臨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顯露,絕壁崢嶸。登上山巔向東俯瞰,西湖全景歷歷在目不是畫圖,勝似畫圖。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靈隱寺的坐山,從寺西側上山,石磴多至數千級, 盤折回繞三十六彎,沿途山溪清流回轉,林木重疊,古人有詩贊道:『一路松聲長帶雨, 半空嵐氣總成雲』。山東側建有載人索道,全長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鍾。
交通情況:
乘507、游2路洪春橋站下
南屏晚鍾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赫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盡管此圖遠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圖》那麼蜚聲畫壇,但卻被記載於明人《天水冰山錄》中。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 ,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象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後周顯得元年(九五四),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九七二),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凈慈寺、興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廟,形成繼靈隱、天竺之後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鍾幕鼓,焚貝佛號,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南屏晚鍾的情韻,悠然成型。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當佛寺晚鍾敲響,鍾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岩石、洞穴等為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遽增大後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隨之產生音箱效應,增強了共鳴。同時,鍾聲還以相同的頻率飛向西湖上空,直達西湖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迴音迭起。
西湖新十景
雲棲竹徑
位於五雲山南麓的雲棲塢里,為林木茂盛的山塢景觀,翠竹成蔭,溪流叮咚,清涼無比。長一公里的雲棲竹徑,兩旁翠竹成蔭,小徑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徑而下,嬌婉動聽的鳥聲自林中傳出,整個環境幽靜清涼,與鬧市相比,格外使人感到舒適輕松,爽心悅目。
交通情況:
乘27路、508路龍井村站下
滿隴桂雨
西湖秋遊,日賞桂,夜賞月。賞桂以南山滿覺隴最盛。桂花是杭州的市花。西湖栽培桂花,盛自唐朝。西湖早期詩篇中每每以桂入詩,都是西湖北山靈隱、天竺一帶寺廟所植。而滿覺隴秋賞桂花,是明以後才形成規模氣候的。滿覺隴亦稱滿家弄,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條山谷。吳越時,這里多有小型佛寺,其中有一座圓興院,後改滿覺院,地以寺為名,花大約也是寺僧所植並漸成大觀。
桂花學名「木樨」,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性喜濕潤,滿覺隴兩山夾峙,林木蔥蘢,地下水源豐富,環境宜於桂花生長。這里的山民以植桂售花為主要經濟來源,一代傳一代,終於造就了這一片「金粟世界」。如今更是家家戶戶皆植桂,屋前後,村內外,滿山坡,路兩旁,一叢叢,一片片,一層層,舉目皆是。每年中秋前後,幾番金風涼雨,秋陽復出之時,滿樹的桂花競相開放,流芳十里,沁透肺腑,誠如清人張雲敖七言絕句《品桂》所雲:「西湖八月足清游,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 桂花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花朵細小而量大盛開時,如逢露水重,往往隨風灑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樹叢中,沐「雨」披香,別有一番意趣。滿隴桂雨入圍新西湖十景後,滿覺隴村在有關部門支持下,年年九、十月間舉辦西湖金秋桂花節,南山一帶,車水人流,道為之阻,西湖秋遊又添一大韻事。
交通情況:
乘K4路動物園站下
虎跑夢泉
西湖勝景,湖山相依相連,這相依相連的「使者」,便是三南雲山間的泓泓清泉,道道溪澗。位於大慈山下的虎跑泉,則是西湖眾多名泉中的翹楚。虎跑泉的得名,始於佛教神話傳說,實際上這是歷史上西湖名泉的開發、保護、利用乃至留存與佛、道信徒及寺觀興衰休戚相關的一種世俗的折射。
虎跑泉是地下水流經岩石的節理和間隙匯成的裂隙泉。它從連一般酸類都不能溶解的石英砂岩中滲透、出露,水質純凈,總礦化度低,放射性稀有元素氡的含量高,是一種適於飲用,具有相當醫療保健功用的優質天然飲用礦泉水,故與龍井茶葉並稱「西湖雙絕」。
交通情況:
乘K4、538、K599路虎跑站下
龍井問茶
龍井,又名龍泓,龍湫,位於西湖西南的風篁嶺山。五代此地建有龍井寺,北宋時龍井已成為旅遊勝地。詩人蘇東坡常品茗吟詩於此,曾有「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萬苦蛟龍潭」的詩句贊美。相傳龍井與海相通,因海中有龍,故名。且龍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攪動時,水面會出現一條分水線,彷彿游絲擺動,然後慢慢消失。龍井泉水清澈甘洌,與虎跑、玉泉合稱西湖三大名泉。龍井茶更負盛名。清乾隆皇帝曾到此採茶種茶,老龍井還留有「十八棵御茶」遺跡。乾隆還題「湖山第一佳」五個大字,並將過溪亭、滌心池、一片雲、風篁嶺、方圓庵、龍泓澗、神運石、翠峰閣定為「龍井八景」。新西湖十景將這里評為「龍井問茶」新景點。
交通情況:
乘27路、508路龍井村站下
九溪煙樹
九溪,俗稱「九溪十八澗」。位於西湖西邊群山中的雞冠壠下。北接龍井,南貫錢塘江。源發翁家山楊梅嶺下,途匯清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雲棲、清頭和方家九溪,曲折隱忽,流入錢江。
十八澗系指細流之多,流泉淙淙。九溪與十八澗在八覺山下的溪中溪餐館前匯合。一路重巒疊嶂,茶園散處,峰迴路轉,流水淳淳,山鳥嚶嚶。晴天秀色可餐,陰天煙雲飄渺。明詩人張立贊道:「春山飄渺白雲低,萬壑爭流下九溪」。清代學者俞樾游後賦詩說:「重重疊疊山、曲曲彎彎路,丁丁東東泉,高高下下樹。」均道出了「九溪煙樹」的無限風光。有林海亭、望江亭、溪中溪、人工瀑布等新景點。
交通情況:
K4、27、308、504、游5路、假日5線可達
吳山天風
吳山是西湖南山延伸進入杭州城區的尾部,春秋時期,這里是吳國的南界由紫陽、雲居、金地、清平、寶蓮、七寶、石佛、寶月、駱駝、峨眉等十幾個山頭形成西南-東北走向的弧形丘岡,總稱吳山。吳山不高,但由於插入市區其東、北、西北多俯臨街市巷陌,南面可遠眺錢塘江及兩岸平疇,上吳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盡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
吳山為山不高,主位獨好,林茂泉豐,山上山下四通八達,祠廟寺觀越建越多,至明清,商業店肆紛紛擠入,步步樓台,處處寺廟,香客遊人摩肩接踵,一片熱鬧景象。 城隍廟是吳山上最大的神廟,仿宮殿式建築,基址可尋。 廟內空庭中古木參天,氣象森嚴,大時樟樹至今鬱郁蔥蔥。在人們心目中,當年的城隍廟不可等閑視之,以至連山名也因此廟而順口叫做城隍山了。
交通情況:
乘35、38、40路到吳山廣場站下
阮墩環碧
西湖有三座人工島嶼: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北塔基),阮公墩。阮公墩是清嘉慶五年(一八00)浙江巡撫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後,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島的,故後人稱之為阮公墩。又因其泥軟地低,常為湖水浸漫,俗呼其為阮灘。阮公墩成島後,雜木蔥蘢,蔓草萋萋,天真未鑿。
一九八一年,島上建環碧山莊。這是一座仿江南私家別墅格局建造的庄園式園林,芳名《環碧》,告訴人們她借景湖光山色的獨特優勢。庄內揭出大於林杪之上,隨風招搖,頗存古風。 島上矮籬圍出庄園,園內茅屋竹閣,有環碧小築、雲水居等,輕盈靈巧。庭前屋後,植有香樟、楓楊、丹桂、紫薇、秀竹、芭蕉、常春藤等,既求其幽寧,又講究朴質。島邊近水處,別設憶芸亭,取追想阮芸台(阮元號芸台)治湖堆島、留績西湖之意。
環碧庄建築內部陳設古樸淡雅。日間, 乘船來訪者可在此品茗、小酌;晚上,有莊主「員外」率一幫「家僕」、「侍女」著古典戲裝與來客共行仿古游樂文娛活動。
交通情況:
由西湖坐船前往
黃龍吐翠
西湖北山棲霞嶺北麓,茂林修竹深處,隱藏著頗具道教洞天福地氣象的黃龍洞古跡南宋以來這里作為湖上五大祀龍點之一而享有盛名清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黃山積翠》一景即指此一九八五年,集宗教文化內涵與寺觀園林景象於一體面的黃龍洞闢建為仿古游樂園,入選新西湖十景。
黃龍洞山門到二門之間,有一段長而曲折的游步道,若從空中俯看,猶如一條游龍沿路古木修篁, 花草清池, 矮牆漏窗,頗多可賞景物。它在寺觀園林構成上稱為《導引》,就像一支前奏曲,對遊人起著由俗入清、調整心、漸入佳景的作用。
黃龍洞的假山,以渾重的黃砂石塊依照山勢、地形的起伏抑揚而砌築,或孤峰獨立或聚石造型,或堆疊成峰。遠望,石峰如林,重巒疊翠;入內,迷離曲折,剔透空靈,雄渾格與秀逸兼而有之。這與蘇州園林假山以精緻典型見長的風格迥然有別,顯示了山林寺觀造園藝術貼近自然、融合自然,深具匠心而又不著痕跡的長處與魅力。
黃龍洞竹景歷史悠久,竹徑通幽又是一絕。剛勁挺秀的大毛竹高達十多米,匯林成海;小巧的菲白竹卻又矮至二三十厘米,茸茸可愛;竿細色深的紫竹,據說早先引種自普陀山;羅漢竹、筆桿竹、黃金嵌碧玉竹等點綴在假山、庭園等處,風韻蕭爽。最值得一看的是方竹的竹,體方有如削成,而勁挺堪為柱杖,亦異品也。竹多,筍也多。每年清明前後,小雨初霽,暖風拂面,這里的牆邊、路旁、山腳、庭後,隨處有春筍破土而出,有的掀翻石塊, 勢不可擋; 有的兩三叢生,競爭激烈。寧靜的黃龍洞園里園外,洋溢著勃勃生機。
交通情況:
乘16、21、23、28、K599路在黃龍洞站下
玉皇飛雲
玉皇山介於西湖與錢塘江之間,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襯以藍天白雲,更顯得山姿雄峻巍峨。每當風起雲涌之時,佇立山巔登雲閣上,耳畔但聞習習之聲,時有雲霧撲面而來,飛渡而去。湖山空闊,江天浩潮,此景此境被命名為『玉皇飛雲』,以其壯闊、崇高而入選新西湖十景。
交通情況:
游3玉皇站下
寶石流霞
寶石流霞位於西湖北岸寶石山上。初名石姥山,曾稱保俶山、保所山、石甑山、巨石山、古塔山等。山體屬火成岩中的凝灰岩和流紋岩,陽光映照,其色澤似翡翠瑪瑙,山上奇石薈萃,有倚雲石、屯霞石、鳳翔石、落星石等,吳越王錢封後者為壽星石。故稱「寶石山」。尤其是在朝霞初露的早晨或落日余暉時,保俶塔和紫褐色山岩呈現的五彩繽紛的迷人景色,所以得名「寶石流霞」。
寶石山以其秀麗挺拔的保俶塔、千姿百態的石景以及初陽台上看日出等景觀吸引遊人。當朝陽的紅光灑在寶石山上時,小石塊彷彿是熠熠閃光的寶石,因此得名「寶石山」。一路循階而上,寶石山綠陰如蓋。登上山頂,南有平湖水波盪漾;北臨平疇、樓宇鱗次櫛比;東則街衢商埠,充滿活力;西部青嶂千疊,蓮接晴空。從湖上遠望保俶塔旁的紅色小亭,就像鳳凰的冠毛,稱此亭為「來鳳亭」,曾經被列為西湖十八景之一。來鳳亭向西的川正洞,兩旁陡壁如削,頭上藍天如帶,過此又豁然開朗,到達葛嶺更是幽靜滌心,蒼苔滴翠,尤其是多姿的假山和寶石山的奇石一樣,令人迷醉。
交通情況:
乘K7、游2、27路在葛嶺站下
㈧ 亞藝公園荷花池噴霧時間2022
2022亞藝公園荷花池噴霧時間如下:
早上:5:30-10:30
下午:15:00-22:30
每運行四十分鍾,停機二十分鍾,循環往復。
僅供參考,具體以實際為准。
公園地址:佛山市禪城區石灣街道文華中路13號。
拓展閱讀:
亞洲藝術公園是一個極具嶺南水鄉文化特色的市民公園,這里綠樹成蔭,環境清幽,同時用建築、雕塑、橋梁等設計要素,營造出一個具有亞洲藝術風採的藝術園地。每到荷花盛開的時節,更是引得無數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前來采風。
在嶺南仿古建築環繞的荷花池中,公園設置了定時噴霧,使得整個荷花池恍若置於仙境之中。除了清新秀美的自然之景,每天來此進行晨練的居民也數不勝數,釣魚、練舞、跑步的人們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除了漫步,公園還設有遊船處,可以乘船進行游覽。
亞藝公園禪荷花島里,陽光灑滿了整片荷塘,翠綠的荷葉流動著碧色的光影,風吹荷葉送來夏日的香氣,夏蟲初鳴,朵朵荷花含苞待放,四處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