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蜓舞
㈠ 欣賞齊白石的荷花蜻蜓200字
觀《荷花蜻蜓》,初秋時節,塘中荷葉漸黃、蓮藕長成而紅荷尚在,一尾輕靈的蜻蜓闖進這靜謐的畫面,這一刻在白石老人的筆下被永久地保留下來------雖然荷葉青翠不再卻並無破敗之感,反而這「秋日思語」別有一番情趣。那隻可愛的蜻蜓,身體舒展,兩對透明的翅膀俯沖而來,輕盈天真。
觀《荷花蜻蜓》,初秋時節,塘中荷葉漸黃、蓮藕長成而紅荷尚在,一尾輕靈的蜻蜓闖進這靜謐的畫面,這一刻在白石老人的筆下被永久地保留下來------雖然荷葉青翠不再卻並無破敗之感,反而這「秋日思語」別有一番情趣。那隻可愛的蜻蜓,身體舒展,兩對透明的翅膀俯沖而來,輕盈天真。能將這樣的小蟲觀察到如此入微的地步,而又能將其輕松地現於筆底,則非大師不能為也。 工與寫、紅與黑相互襯映,整幅畫面活脫脫一片生氣盎然之景象。
全畫用筆或是重拙、或是輕靈、或是粗獷、或是纖美,力度精到,情趣獨具,饒有金石之氣;墨色酣暢淋漓,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紅色相互映照。荷花用硃砂塗出,略帶皴擦,畫出荷花的晶瑩剔透的質感。在構圖上,紅花從「綠葉」中伸出,正是綻放之際,一荷瓣折落,錯落有致。上方一舒荷倒蓋,虛筆勾勒,淡墨染之,遠處兩支尖荷作襯,虛中有實。下方半片巨葉掩映,遮擋紅荷,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墨色變化豐富,層次分明,實中有虛。荷桿從畫的左下面的邊際畫出,一巨大荷葉在右邊與之相抵,如撐開的「 綠」傘,荷葉破出畫面,畫面僅留荷葉三分之二,給人一種如同巨大荷塘在眼前的感覺。數支荷桿粗細長短不一,彼此交叉偶露尖荷,給人真實之境。整個畫面紅花與墨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前後有序,蜻蜓翩翩起舞。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綻放,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左上蜻蜓,可謂點睛之筆。齊白石說過:「余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緻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能此荷花也。」
㈡ 荷花,衣裳,蓮蓬,蜻蜓,舞蹈,寫一段
一陣輕風拂來,穿著粉紅色衣裳的荷花翩翩起舞;機敏的蜻蜓也被感染了,輕輕地停在那金黃色的蓮蓬上,有節奏地扭動它細小的腰肢,跳起了搖擺舞。
㈢ 微風吹來,池塘里的荷花搖擺,蜻蜓飛舞改擬人句
微風吹來,池塘的荷花不停的搖擺,蜻蜓像少女跳舞
㈣ 求齊白石《荷花蜻蜓》賞析!(主要是思想感情)
《荷花蜻蜓圖》是齊白石90歲時所作,筆墨簡約,意蘊豐厚,是典型的「紅花墨葉」風格。內畫左上繪兩片荷葉容。畫家畫荷葉以石綠色敷染,摻以藤黃色及墨色,鋪毫刷筆,讓墨色在干濕、虛實、濃淡中形成自然、和諧的塊面;再勾出葉脈紋絡,形成如蔭似蓋的綠葉。為讓綠葉有所依託,畫家飽蘸濃墨,摻以石綠色,順勢在綠葉下渲染出大片墨塊。綠葉用墨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綠色相互映照。兩葉之間,用胭脂紅塗出荷花。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畫家從畫右面的邊際畫出墨中帶綠的藤桿,讓其與荷葉相抵,如撐開的綠傘。三株藤桿粗細、長短不一,彼此交叉著。畫中的荷葉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塘底的漣漪以細勁的線條繪出。下半部的橫向線條起伏變化,給人一種微風吹動、水波盪漾的感覺。
齊白石說過:「余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緻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能此荷花也。」觀《荷花蜻蜓圖》,振翅低飛的蜻蜓生動活潑。
墨色酣暢淋漓,紅花與墨葉(及綠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團團,蜻蜓翩翩起舞;在構圖上,上部荷花實中帶虛,下部漣漪虛中有實,中間的蜻蜓連接了這兩部分。
㈤ 夏天裡,看到一池荷花,有幾只蜻蜓飛舞,你會說.請問可以用那句詩來描寫
小池
作者: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野池
作者: 王建
野池水滿連秋堤,菱花結實蒲葉齊。川口雨晴風復止,蜻蜓上下魚東西
漁家傲
作者: 晏殊
嫩綠堪裁紅欲綻。蜻蜓點水魚游畔。一霎雨聲香四散。風颭亂。高低掩映千千萬。總是調零終有恨。能無眼下生留戀。何似折來妝粉面。勤看玩。勝如落盡秋江岸。
㈥ 荷花蜻蜓圖的作品賞析
《荷花蜻蜓圖》筆墨簡約,意蘊豐厚。畫荷不要拘於窠臼、不要流於習氣。畫家畫荷葉以石綠色敷染,摻以藤黃色及墨色,鋪毫刷筆,讓墨色在干濕、虛實、濃淡中形成自然、和諧的塊面;再勾出葉脈紋絡,形成如蔭似蓋的綠葉。為讓綠葉有所依託,畫家飽蘸濃墨,摻以石綠色,順勢在綠葉下渲染出大片墨塊。綠葉用墨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綠色相互映照。兩葉之間,用胭脂紅塗出荷花。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畫家從畫右面的邊際畫出墨中帶綠的藤桿,讓其與荷葉相抵,如撐開的綠傘。三株藤桿粗細、長短不一,彼此交叉著。畫中的荷葉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塘底的漣漪以細勁的線條繪出。下半部的橫向線條起伏變化,給人一種微風吹動、水波盪漾的感覺。振翅低飛的蜻蜓生動活潑,粗放筆法畫成的荷葉與工細筆法畫成的草蟲形成對比。此畫用筆或重拙、或輕靈、或粗獷、或纖美,力度與情趣兼具,饒有金石之氣;墨色酣暢淋漓,紅花與墨葉(及綠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團團,蜻蜓翩翩起舞;在構圖上,上部荷花實中帶虛,下部漣漪虛中有實,中間的蜻蜓連接了這兩部分,畫筆墨凝練、形象生動、格調清新、雅俗共賞,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蘊涵著豐富的審美趣味 。
㈦ 齊白石畫的荷花蜻蜓圖荷花與蜻蜓的畫法不同給人什麼樣的感覺
觀《荷塘蜻蜓》,初秋時節,塘中荷葉漸黃、蓮藕長成而紅荷尚在,一尾輕靈的蜻蜓闖進這靜謐的畫面,這一刻在白石老人的筆下被永久地保留下來——雖然荷葉青翠不再卻並無破敗之感,反而這「秋日思語」別有一番情趣。那隻可愛的蜻蜓,身體舒展,兩對透明的翅膀俯沖而來,輕盈天真。能將這樣的小蟲觀察到如此入微的地步,而又能將其輕松地現於筆底,則非大師不能為也。 工與寫、紅與黑相互襯映,整幅畫面活脫脫一片生氣盎然之景象。
全畫用筆或是重拙、或是輕靈、或是粗獷、或是纖美,力度精到,情趣獨具,饒有金石之氣;墨色酣暢淋漓,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紅色相互映照。荷花用紅粉色塗出,略帶皴擦,畫出荷花的晶瑩剔透的質感。在構圖上,紅花從「綠葉」中伸出,正是綻放之際,兩荷包緊挨著向左探著,整齊有致。墨色變化豐富,層次分明,實中有虛。荷桿從畫的中間下面跳出,如撐開的「 綠」傘,荷葉破出畫面,畫面僅留荷葉三分之一,給人一種欲遮還羞的感覺。數支荷桿粗細長短不一,彼此交叉偶露尖荷,給人真實之境。
整個畫面紅花與墨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左右排序整齊劃一,從畫面左起至右幾只蜻蜓翩翩起舞。齊白石說過:「余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緻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能此荷花也。」
齊白石多把此類生機蓬勃荷花作品贈與友人,以表對朋友的友誼的深厚之情。整橫幅給人明朗、清新、簡練、生氣勃勃之感,並且具有鮮明的生活氣息,達到了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境界。此作筆墨瀟灑,老筆縱橫,將水墨工夫發揮到了極致。
身為當代傑出的藝術家,他繼承了中國民族藝術 的優秀傳統,在繪畫、書法、刻印上都有著非凡的成就,創造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畫無論山水、花卉或蟲草,都能給人明朗、清新、簡練、生氣勃勃之感,並且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達到了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境界。此作筆墨凝練,老筆縱橫,將水墨工夫發揮到了極致。
㈧ 微風吹來,池塘里的荷花搖擺,蜻蜓飛舞改比喻句
微風吹來,池塘里的荷花隨風舞蹈,蜻蜓也跟著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