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羅城荷花

羅城荷花

發布時間: 2022-08-05 10:06:04

Ⅰ 湖南省汨羅市都有哪些鎮都管轄哪些村

鄉鎮齊全以下: 城關鎮 轄:老街、高塘、山塘、高泉、歸義、友誼河、廣場、營田8個社區;羅城開發區。 汨羅鎮 轄:夾城居委會;燎家山社區;甘坪、汴塘、九龍山、雁塘、童家、南托、北托、茶木、眠羊山、李家坪、大坪李、黃家坪、蟠龍橋、龍塘、魚鰓15個村委會。 新市鎮 轄:老街社區;團山、新書、合心、八里、新橋、新利、團螺、福興、元宵、叢羊10個村委會。 古培鎮 轄:明月、於臨、楊柳、石牛、黃塘、大興、水口、關山、大同、新合、古培、東港、月星、培塘、萬福、俞家、大眾、三合、課功、雨壇、栗橋、三港22個村委會。 白水鎮 轄:白水居委會;白水、群玉、石雲、藕花、閔家、越江、清明、西長、高沖、雙石、鄧家、王家、關北、行建、雙橋、石板、毛嶺、大塘、白米、唐山20個村委會。 川山坪鎮 轄:川山居委會;川山、聯山、石橋、湖鼻、石陂、清泉、萬家、西北、金井、天井、常公、梅林、鹽井、玉麓、芭蕉、金華、城牆17個村委會。 高家坊鎮 轄:高坊一、高坊二2個居委會;船山、六豐、三姊、永安、楊橋、燕塘、萬嶺、獅嶺、青江、松陽、仁里、新華、橋坪、周坊、永豐、沙河、達仁、鳳形、高華19個村委會。 弼時鎮 轄:弼時居委會;漢山、大里塘、蓮花、大陸、弼時、農科、上任、桃花、東影、共榮、福壽山、毛家坊、大田、坪塘、毛塘、大松橋、唐家橋、尖塘18個村委會。 李家段鎮 轄:銅盆、望麓、西影、清溪、打鼓、農科、龍山、新潘、松江、李家、新榮、畫眉、南侖、明月、高燕、群合16個村委會。 黃柏鎮 轄:上游、雲山、新民、黃柏、新西、新開、冷水、雙豐、團山、樹沖、沙豐、豐倉、鳳凰、神丁、英橋、新龍16個村委會。 長樂鎮 轄:長樂一、長樂二2個居委會;赤馬、馬橋、智源、青獅、估聖、長新、長南、隘口、江背、廣聯、白沙、水源、水府、水合、雙旗15個村委會。 大荊鎮 轄:墩河、大仙、新塘、新聯、烏龍、折橋、大荊、金星、桂花、段塘、界碑、長聯12個村委會。 桃林寺鎮 轄:桃林居委會;十龍橋、亦仁、來龍、三彩、青山、南林、五柱、段中、楊爺廟、三塘、雙法、雙墩、大托、東塘、唐坊、占喬、古塘17個村委會。 三江鎮 轄:湘平、洪源、隘口、花橋、風形、官仲、落馬、十全、金橋、齊心10個村委會。 范家園鎮 轄:花喬、煙墩、青龍、道沖、程林、永青、伏家、金山、農科、范家、劃船、侶仙、月形13個村委會。 沙溪鎮 轄:劃江、劃力、關山、蘭溪、青聯、雙龍、雙楠、雙江、沙溪、大橋、蘇溪、金鄂、農科13個村委會。 營田鎮 轄:余加坪、槐花、虎形山、青山寺、推山咀、小邊山6個居委會;尚林、義南、千秋坪、新民、余家、三洲、荷花、新堤、玉湖、凰山、邊山、港南、古湖、團湖、寶塔、大聯、菱湖、北港、八港19個村委會。 河市鎮 轄:河市居委會;新悅、復興、荻湖、三聯、三合、和平、古羅城、永興、星湖、洋湖10個村委會。 屈子祠鎮 轄:楚南、楚塘、翁家橋、金鉤、朱山、楓樹、農科、屈子祠、白水段、漁街市、周家壠、金沙、屈原、狄湖、欄湖、黃興16個村委會。 城郊鄉 轄:榮家路、南江2個社區;窯洲、大路、百丈、榮家坪、歸義、城北、雙托、城東、上馬、汨羅、雙塘、城南12個村委會。 紅花鄉 轄:南壽、石侖、石鼓、劉花洲、葉家沖、京街、廖家段、羅濱、東沖、包塘、紅花11個村委會。 黃市鄉 轄:瑞靈、黃市、港口、托坪、大坪、關山、石堰、劃塘、翁橋、干橋10個村委會。 玉池鄉 轄:鶴泉、高龍、鶴源、明華、鶴龍、雙獅、玉明、望塔、大峰、梓洞、關山、安樂、安山、大龍、玉山15個村委會。 天井鄉 轄:雙龍、大旗、嵩山、白馬、嵩華、天嶺、群英、長嶺、車田9個村委會。 智峰鄉 轄:橋頭、雙春、漢豐、青豐、廣聯、新鋪6個村委會。 古侖鄉 轄:黃道、金河、農科、古侖、渡頭、硃砂、盤石、仰山8個村委會。 火天鄉 轄:四塘、高豐、三橋、石滸、三龍、周公、靜江、楊家、包山、農科、西塘、園藝場12個村委會。 新塘鄉 轄:玉後、新僚、徐塘、范塘、劃林、光前、長塘、書林、冬沖、玉龍、磊石、丁園、攔江13個村委會。 白塘鄉 轄:雙義、移風、趕洲、木屯、裘鳴、曹家、大塘、仁義、松塘、白塘、攔河、萬紅、高聯、五塘14個村委會。 磊石鄉 轄:馬廳、江南堤、長山、內夾、高台、閘南、閘桃、長湖、二溝、沙洲、汨岳、閘汨12個村委會。 八景鄉 轄:山陽、智豐、大同、三聯、高華5個村委會。 黃金鄉 轄:大江、龍須、黃金、萬興、北洲、新聯、團洲、汩江、小江、聯興、吳家棚、東濱、蓮花、寺坪、金塘、禾雞山、大灣、金盆、青洲、灣里20個村委會。琴棋鄉 轄:青港、北港、八港、三星、鳳凰、古湖、大灣、磊石、新河、永豐10個村委會。 鳳凰鄉 轄:東干、橫港、船江、春江、黃泥會、河泊潭、香游湖、汨江、新港、蕎麥湖、興隆、鳳凰、福星13個村委會。

Ⅱ 關於課改詩 ,對聯,詩歌

迎課改浪潮 開革新局面 碩果雲集搭擂台搏教學風雨 鑄成長篇章 群英敘事展風采橫批:課改敘事三尺講台,一生肝膽,課改十年求碩果八方精粹,萬里英雄,研修一代道真經橫批:課改風雲迎課改浪潮 開創新局面 碩果雲集搭擂角搏教學風雨 鑄成長篇章 群英響應聚教壇,三尺講台,一生肝膽,課改十年求碩果李白詩句對聯:桂子落秋月下聯 荷花羞玉顏
上聯:天長落日遠下聯:意重泰山輕
上聯:閑吟步竹石下聯:長醉歌芳菲
上聯:心懸萬里外下聯:興在一杯中
上聯:秀句滿江國下聯:芳聲騰海隅上聯:死生一度人皆有下聯:意氣相傾山可移上聯:浣溪石上窺明月 下聯:向日樓中吹落梅杜甫詩句對聯:
上聯:倚杖看孤石下聯:開林出遠山上聯:甘從千日醉下聯:恥與萬人同
上聯:窮愁但有骨下聯:詩興不無神
上聯:聞說江山好下聯:終嗟風趣頻上聯:萬里秋風吹錦水下聯:九重春色醉仙桃上聯:不知明月為誰好下聯:更有澄江銷客愁
上聯:側身天地更懷古下聯:獨立蒼茫自詠詩上聯:歌詞自作風格老下聯:詩卷長流天地間八方精粹,萬里英雄,研修一代道真經
橫批:課改風雲
耕耘一世,課改春秋抒壯志
收獲十年,革新歲月話風雲
小荷
迎課改浪潮
開創新局面
碩果雲集搭擂角
搏教學風雨
鑄就成長篇
群英敘事唱胸懷
橫批:課改敘事

Ⅲ 瘦西湖遊玩的攻略是什麼

從外地來的話,我想可能是中午了,去美食街上任意選店,什麼吃的都有,然後就吃完了直接走到瘦西湖,玩兩個小時出來,順便把個園,何園也玩了,這兩個景點兩,三個小時就夠了,裡面基本沒什麼特色了。晚上正好找個二,三星的賓館,比如寶帶賓館,天虹大酒店,鹽阜路上有幾個賓館也很便宜,100多點,登記完了旁邊 還有上島咖啡,也可逛逛揚州的夜景和商場。第二天醒過來可以到冶春茶社或富春茶社吃早點,然後坐10路車到茱萸灣,下午可以買票走人了!兩天行程很滿,歡迎來揚州!

D1:早上七點老富春吃早茶,九點進瘦西湖,13點瘦西湖五亭橋的共和春吃午飯,14點二十四橋後門出瘦西湖。然後進大明寺,13點30出來,然後打車去汪氏小苑,17點結束。18點去四望亭福滿樓吃晚飯。晚上,在文昌閣看揚州夜景色,文昌商圈逛一逛。

D2:早上可以多睡會,10點半出發,11點去位於荷花池公園對面的食為天大酒店吃午飯,用完午餐以後去個園何園,大概四點結束行程,

D3:去雙東景區,差不多也要大半天 下午參觀東圈門古巷風情一條街。

Ⅳ 華清池介紹

華清池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建於唐華清宮故址上。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東距西安30公里。

緊依京畿的地理優勢,旖旎秀美的驪山風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溫泉,使歷代在西安建都的帝王都特別鍾情於這一風水寶地。史載西周幽王曾在此建有「驪宮」,秦時砌石起宇取名「驪山湯」,漢武帝擴建成「離宮」,唐代幾經營建,先後稱「湯泉宮」、「溫泉宮」。當年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常在此沐浴,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留有「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

滑洗凝脂」的名句。華清池是因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羅曼史而著稱的。從公元745年~755年每年農歷十月,唐玄宗都要偕貴妃姊妹和親信大臣來華清池「避寒」,直至翌年暮春才返回京師長安。「安史之亂」後,歷代雖有修葺振興之舉,但終未能使盛唐恢經再現。

經近年來圪古發掘,在唐華清宮保護范圍內發現梨園遺址,清理出「蓮花湯」(御湯)、「海棠湯」(貴妃池)等五處皇家湯池遺址及大量建築材料。同時在唐、漢文化層下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夾砂泥質陶片,為研究華清池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

旖旎蔥郁的驪山風光;芳流天竭的天然溫泉;「姜寨」原始先民生息繁衍的足跡;女媧煉石補天以濟蒼生

的功德;周幽王舉烽火戲諸侯的典故;秦始皇溫泉遇神女的傳說;唐明皇與楊貴妃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唐朝皇家御湯遺址的重見天日;梨園再現黃鍾鏗鏘、大呂齊鳴的盛唐輝煌;歷代文人雅士題詠華清的詩詞歌賦;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軼聞趣事;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構成了華清池豐富的旅遊資源。

Ⅳ 瘦西湖從哪個門進比較好求教

瘦西湖一共有東抄南西北四個大門,其中南門是正門,想要坐船游瘦西湖,從南門進入是最好的選擇,南門進入的遊客也最多,同時南門也是公共交通最方便到達的大門。如果是自己開車,東門、西門和北門都很方便,因為門口都有停車場,南門則相對來說擁擠一些。

市內交通:

(1)火車站308路可直達瘦西湖,從長途汽車西站乘坐游1、游2均可到達。從火車站可以打車到瘦西湖,也可以乘三輪車。

(2)可乘3、4、21路、22路到達,位於大明寺對面。

Ⅵ 關於宋朝都城

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又叫東京,汴梁

北宋都城汴京在當時都已經是人口超百萬的大型城市,另外鄉村小鎮(又名「草市鎮」)也逐漸發展起來。在這些城鎮里,商業繁榮,市肆極為發達。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汴梁城「東華門外,市井最盛,……凡飲食、時新花果、魚蝦鱉蟹、鶉兔脯臘、金玉珍玩、衣著,無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數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隨索目下便有之。其歲時果瓜、蔬茹新上市,並茄瓠(一種葫蘆,嫩時可食)之類,新出每對可直三五十千,諸閣紛爭以貴價取之」,真是一幅繁榮景象。另外,每天有成千上萬頭豬被趕入城市中肉市待宰,每日消耗的魚達數千擔。這時的夜市也更加興盛,往往直到三更方散,市場交易,動輒千萬。還有作為說書游藝場所的「瓦肆」,大者可容納數千人,許多膾炙人口的評書和歷史故事就是在這里經過說書藝人的精彩演繹傳遍千家萬戶。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流傳至今,更為了解當時汴京市肆的繁榮情況提供了有力而形象的證據。
北宋的都城汴京,是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會,城中店鋪達6400多家。汴京中心街道稱作御街,寬兩百步,路兩邊是御廊。北宋政府改變了周、秦、漢、唐時期居民不得向大街開門、不得在指定的市坊以外從事買賣活動的舊規矩,允許市民在御廊開店設鋪和沿街做買賣。為活躍經濟文化生活,還放寬了宵禁,城門關得很晚,開得很早。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設一個軍巡鋪,鋪中的防隅巡警,白天維持交通秩序,疏導人流車流;夜間警衛官府商宅,防盜,防火,防止意外事故。這恐怕是歷史上最早的巡警了。
http://..com/question/3876117.html
=================================================
南宋都城——臨安府,今杭州

北宋統一後,杭州為兩浙路治所,已成為「東南第一州」。宋時對西湖曾進行過多次疏浚,特別是哲宗元佑年間(1085—1093年)蘇軾任杭州知州時,對西湖所作的一次大規模疏浚工程。這次工程,在清除占湖面二分之一的私圍葑田時,將疏浚出來的大量葑泥堆積成一條從南到北、橫貫湖面長達五里的長堤,又於其上建石橋六座以流通湖水,這就是有名的「蘇堤」。在疏浚西湖的同時,蘇軾一面建築閘堰於運河與西湖之間,使運河專受湖水,隔絕江潮,保證漕運的暢通;一面擘劃用瓦管代替竹管引湖水入城區的六井,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給水條件。

宋室南渡後,建都於杭州,改稱臨安府。杭州從此成為南宋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從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開始,南宋政府在吳越國都的基礎上擴建宮城及其東南的外城。

1.城垣宮闕的擴建

(1)宮城 又稱「大內」或「皇城」,位於鳳凰山麓,北起鳳山門,南到錢塘江邊,東止候潮門,西至萬松嶺,城周約九華里,乃就吳越「子城」改建。宮城四面各有一門,南門改吳越通越門為麗正門,北門改吳越雙門為和寧門,另增闢東華、西華二門。麗正門是宮殿的大門,有三重門,每重「皆金釘朱戶,畫棟雕甍,覆以銅瓦,鐫鏤龍鳳飛驤之狀,巍峨壯麗,光耀溢目」①。門上還築有御樓,門外兩旁排紅杈子,戒備森嚴。北面的和寧門也有三門,其壯麗略同。

宮城內有「大殿三十座,室三十三,閣十三,齋四,樓七,台六,亭十九」②。與麗正門相對的是庄嚴宏偉、富麗堂皇的文德殿,俗稱金鑾殿,是禁城內最高大的一座建築物,用漢白玉砌成的殿基即高達二丈多。殿高約十丈,正中在高約六至七尺的平台上,設有金漆雕龍寶座,兩旁為蟠龍金柱,座頂正中的天花板上刻有金龍藻井,倒垂著圓球軒轅鏡,整個裝飾顯示出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是皇帝「外朝」舉行重大典禮的所在。

文德殿後面是垂拱殿。殿有五間十二架,長六丈,寬八丈四尺,是皇帝「內朝」日常接見群臣商討國家大事的地方。垂拱殿後面是皇帝、後妃、太子生活起居的內廷,有皇帝就寢、用膳的福寧殿、勤政殿等宮殿。宮城內除了這些華麗的宮殿外,還有專供皇室享用的御花園——後苑。苑內有模仿西湖景緻精心建築的人造小西湖,假山飛泉,亭台樓閣,美不勝收。

(2)外城 又名「羅城」。基本上是吳越西府城的規模,只是在東南部略有擴展,西北部稍有緊縮,成了內跨吳山,北到武林門,東南靠錢塘江,西瀕西湖的氣勢宏偉的大城。城牆高三丈,寬丈余。共有城門十三座:東七門,北起為艮山門(今艮山門西南東河西岸)、東青門(一名菜市門,今東青巷南口)、崇新門(一名薦橋門,今城頭巷北口)、新開門(一名草橋門,今望江門內竹椅子巷北口)、保安門(為吳越通江門)、候潮門(即今址)和便門(今候潮門南);西四門,南起為錢湖門(今清波門南雲居山上)、清波門(即今址)、豐豫門(今涌金門)和錢塘門(今教場路西口);南有嘉會門(今南星橋北);北有餘杭門(今武林門)。此外,還有北水門、南水門、保安水門、天宗水門和餘杭水門等五座水門①。

十三門中的艮山門、東青門、便門建有瓮城,其餘各門均修有城樓,尤以嘉會門城樓「絢麗為諸門冠」,每年皇帝「南郊」(冬至日祭天)時的御車即由此門進出。城外繞有寬達十丈的護城河,亦稱城濠(即今東河)。河岸種植楊柳,禁人往來。

2.臨安城的空前繁榮

臨安城有一條縱貫南北由石板鋪成的御街,亦稱天街。它北起中正橋(俗稱斜橋),南到正陽門(即鳳山門),長一萬三千五百餘尺。街中心是專供皇帝用的御道,兩旁是用磚石砌成的河道。河裡種植荷花,岸邊植桃、李、梨、杏,春夏之間,如綉如畫。河道外邊是供市民行走的走廊。街道如此布局,也顯示了封建帝王的唯我獨尊。

羅城內外有八十餘坊,但坊牆早已拆毀,坊制名存實亡,政府另在坊之上分成十三廂以加強對市民的控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臨安城內造船、陶瓷、紡織、印刷、造紙等手工業,都建立了大規模的作坊。專業性的集市和商行遍布於城內外,「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①,天街兩邊也店鋪林立,「無一家不買賣者」②,由於坊制、市制的破壞與夜禁的鬆弛,城內還出現了夜市,「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鍾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③。城北運河中,來自江、淮的河舟,檣櫓相接,晝夜不舍;城南江干一帶來往於台州、溫州、福州、泉州以及遠航日本、朝鮮和南洋各國的海舶雲集,桅檣林立,臨安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商業都市。

南宋初期孝宗乾道年間(1165—1173年),臨安人口為「戶二十六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十五萬二千五百零七」④,到南宋末年咸淳年間(1265—1274年),已增至「戶三十九萬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一百二十四萬七百六十」⑤,這是臨安府九縣的戶口總數。杭州城「為行都二百餘年,戶口蕃盛,商賈買賣者,十倍於昔」⑥。城市的服務行業茶坊、酒肆、食店等遍布於大街小巷。供市民娛樂的場所「瓦市」,在城內外達二十處之多,在今眾安橋南的規模最大的北瓦,有十三座「勾欄」,分別演出各種雜劇、雜技、相撲、傀儡戲、說書、講史等,晝夜不輟。

南宋的臨安還是全國文化中心。雕版印刷業為全國之冠,杭刻書籍成為我國宋版書的精華。南宋最高學府——太學設在紀家橋附近,規模最為宏闊。它與武學,宗學合稱為「三學」。此外還有算學、書學、醫學等專門學校,以及臨安府學和錢塘、仁和二縣的縣學。在這些學校之下,還有為數眾多的「鄉校、家塾、舍館、書會,每里巷須一、二所,弦誦之聲,往往相聞」①。可見其教育事業的普及。

西湖經過唐宋以來的疏浚和整治,到了南宋時,其繁華已達於極點。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等所謂「西湖十景」,即在此時形成。南宋統治者為了滿足其窮奢極侈的享受,先後建造了聚景、真珠、南屏、集芳、延祥、玉壺等御花園,遍布於西湖之上及其周圍,正是「自六蜚(皇帝車駕)駐蹕,日益繁艷湖上;屋宇連接,不減城中。有為詩曰:『一色樓台三十里,不知何處覓孤山』,其盛可想矣」②。

Ⅶ 廣西有哪些風景名勝地

1.桂林灕江風景區,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覽區。

灕江的特點概括為清、奇、巧、變四個字,主要景點概括為一江、兩洞、三山。一江(灕江)、兩洞(蘆笛岩、七星岩)、三山(象鼻山、疊彩山、獨秀峰),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

(7)羅城荷花擴展閱讀:

廣西的園林各具特色,南寧市的公園、植物園以南亞熱帶風光為特色,柳州、桂林的公園多以中亞熱帶風格為主體,因地制宜,利用當地自然景觀(如岩溶景觀、水體景觀等)和古建築構成各具特色的園林藝術。如柳州龍潭公園。

廣西公園勝景繁多,如蓮花瀑布、試劍石、望夫石、磨菇石、仙人床、情人樹、海豹采果、人工草坪,有被稱為活化石的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植物桫欏(樹蕨),花中之王金茶花,還有悠久漫遊的千年龜、歡騰的五爪金龍和活潑嬉戲的猴群,主峰蓮花山是桂東南第一峰。

Ⅷ 小伏山在那裡

在河南商城縣伏山鄉,河南南部,屬於河南信陽,與湖北交界。有以下景點:菊花尖(文峰疊翠)

在縣城南16公里,伏山鄉大木廠、伏山、石沖村交界處。東接大伏山。清嘉慶八年《商城縣志》載:「小伏山即章山,俗名菊花尖,洲志又謂藤脊嶺,縣治正南之文峰也」。長2.5公里,寬1.3公里。山體呈西南——東北走向。支峰有嶺窩、天塘等。主峰菊花尖,海拔822米,形如筆架,由侏羅紀安山岩、凝灰岩構成。森林覆蓋率達80%。多馬尾松、雜灌。產山漆、茶葉等。葯材有菊花、山楂、桔梗、天麻等。昔為商城八景之一,史稱「文峰疊翠」。據傳說,過去常有兩位得道的道人在附近一帶山上行走或下棋。

大木廠

是伏山鄉西南部的一個小集鎮,距伏山鄉政府5公里路,在菊花尖的西北部,據說這里過去有一家木材商專門收購附近的木材,堆了一大院子,等有合適的買主再成批的發售。有一次,木材商到菊花尖看樹,見兩個道人下棋,他就在一旁看起棋來,過了一會兒,下棋的道人說:「看山的朋友,你家裡喊吃飯了,你回去吧!」,木材商就下山回家。趕到家一看,家裡已過了幾十年,小孩成了大人,一院子的木材全爛完了,因此,此地就叫「爛木廠」。因「爛」與「大」諧音,所以後來就演化成「大木廠」了。大木廠是伏山鄉三大集鎮之一,是伏山鄉西南片八個村的經濟文化中心。

伏山卧佛

屬於山丘類型,位於伏山鄉伏山村境內,由海拔1219.8米的女人寨,海拔1020米的小石坳和海拔902米的道人躺三座山峰構成,三峰交錯層疊橫排,酷似一卧佛平睡在山中,其頭部胸部、腿部輪廓逼真,遠眺栩栩如生。卧佛長約4公里,寬1公里,呈東西走向,東頭頭枕大別山在河南省境內的主峰金剛台,西腳抵商城「八景之一」文峰疊翠菊花尖,可謂全國最大的天然卧佛,山澗溝壑相連,相映成趣,森林覆蓋率達85%,有馬尾松、櫟、雜灌,產板栗、茶葉、茯苓、天麻、麥冬、百合,氣候溫和,夏季月平均氣溫22℃,因海拔高,天氣涼爽,是理想的避暑盛地。該景距伏山鄉政府10公里,有簡易的公路通往景區。

道人躺

在菊花尖東南方向有一個海拔902米的山峰,山峰的一側有一個肉乎乎的山坡,據說菊花尖上的兩位道人,曾經常躺在這里睡覺,所以叫「道人躺。」

渣滓河

距縣城南23公里,與安徽省金寨縣銀沙畈鄉接壤,相傳牛郎織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因牛郎織女相愛,王母阻攔,拔綰發玉簪劃出一道河,得名「簪子河」,後諧音今名渣子河。渣子河既是一條河的名字,又是現在伏山鄉一個行政村的名字,該村境內有牛郎織女石、照鏡岩、卧牛嶺等景點。

牛郎織女石

位於伏山鄉渣子河村境內,距渣子河街西北部200米處渣子河的兩岸。該石屬於侏羅系安山石,由原始岩漿凝結經雨水沖涮風化而形成。中間一河穿山而過,名曰渣子河。相傳牛郎織女相愛,王母阻攔,拔綰發玉簪劃出一道河,得名「簪子河」,後諧音今名渣子河。河東岸有牛郎石,形似牛郎。河西岸有織女石,如織女端坐;「梳妝台」,台高丈余,周圍是陡峭的絕壁;梳妝台對面有一奇石,高約兩丈,寬約一丈,厚約五尺,如鏡子斜立,名曰「照鏡岩」。岩旁有一蒼松挺立,蔚為壯觀,該景距伏山鄉政府12公里,跨省公路「銀伏路」穿景而過。

照鏡岩

在縣城南23公里,伏山鄉渣滓河村境內。東臨渣滓河。上有岩石形如鏡,故名。相傳唐武後曾照鏡於此。長2公里,寬0.8公里。山林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545米。森林覆蓋率達75%。有馬尾松、黃山松、雜灌等。

卧牛嶺

在渣子河街南面,是與安徽交界的一條分水嶺,據說從前這里是牛郎放牛的地方,因此叫卧牛嶺。

人面石

在石洞村往石洞廟的之間公路北側,由天然長成的幾塊巨石自然形成,酷似一個人臉、鼻子、眼睛、嘴俱全,面向公路,總高丈余,最早由夏忠甫發現並拍成照片。

石洞石佛

在縣城南19.5公里,伏山鄉石洞村境內。一巨石外形酷如大象,內形成一天然石洞,洞頂成弧形,高、寬、深均2米。三面石壁上排放兩列石雕佛像,上排是如來、觀音菩薩,下排齊天大聖、十八羅漢等,計有大小佛像36尊。佛像雕刻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巨石上,一棵百年紅檀樹,枝葉茂密,宛如天然華蓋,置石洞於綠蔭之下,景緻宜人,過往行人無不流連忘返。1966年石佛部分被毀,現洞內僅存19尊殘缺石佛。1979年洞容略加修繕,可供游覽。

貓耳石

屬凸峰類型,位於金剛台西側峰頂,該峰由侏羅系安山石、粗石岩,凝灰岩構成,海拔高1351米,凈高50餘米,雄姿屹立,且石上雜草叢生,與貓毛相似,宛若貓頭一耳,人們叫它「貓耳石」。該石背依金剛台自然保護區,周圍懸崖峭壁,萬木蔥籠,惟它獨尊,象豎耳聞鼠叫,象側耳聽鳥聲,登頂不僅可觀賞貓耳石,還可攬金剛台風光,是一個獨特的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自然景觀。該景位於金剛台主峰西側,有公路通往山腳下,有人行小路登景點。

金剛古寨

在縣城東南15公里。古時建寨於金剛台,故名。據《讀史方輿論紀要》、清嘉慶《商城縣志》載,宋紹興初年,義師首領張昂在此建寨,抵禦金兵;紹熙初築石城。嘉熙元年(1237年)農民起義軍攻佔光州(潢川),州治遷此。咸淳四年(1268年)起義軍攻上金剛台,燒毀州衙。元初置帥府,驅逐「達魯花赤」,在三面絕壁的月亮口北側東面山坡上,建大殿數層,稱皇殿。皇殿的北、東、西三面都是懸崖峭壁,特別是東面,名叫「萬人崖」,是萬丈懸崖,據說是餘思銘處決犯人的地方,凡處決犯人,無須刀砍斧剁,只將其推下懸崖就沒命了。據說建皇殿用的磚瓦,都是餘思銘的嘍啰兵排成長蛇陣從山下手遞手傳上去的。皇殿的西南就是大月亮口。沿月亮口而下有一條扶壁可行的石徑。元末餘思銘占據金剛台,率萬餘人依山險築寨,建里羅城,鑿千工堰,以御元軍。明初在此置巡檢司。現僅存一段寨牆、西寨門和數十間房基及荒草,有羊腸小道可供攀行。

插旗尖

在伏山鄉里羅城村東南4公里,金剛台大月口西南側,離皇殿不足百米,其山峰海拔1278米,凈高80餘米,系巨石尖峰,元末農民軍首領餘思銘屯兵金剛台,插軍旗於峰巔,插旗石眼尚存。

里羅城

在金剛台西麓的山腳下,有一片淺山, 淺山之間有良田千畝,農戶數百,周圍有較高的山嶺圍護,從前,餘思銘依山築寨,在此屯兵,名為「里羅城」。里羅城現為伏山鄉的一個行政村,境內有餘思銘當年修的千工堰和布滿山間的方形石擺,這些石擺估計是當年餘思銘屯兵兵營的房基或耕種的田地。

千工堰

在縣城東南18公里,伏山鄉里羅城村。清嘉慶《商城縣志》載:「元末餘思銘築以蓄水御兵,遺址尚存」。千餘名勞工經數月修成,故名千工堰。長2000餘米,寬20餘米,深10米。原堰已毀,現為農田、河道。尚可見殘存基石。

朝陽洞

在縣城東南20公里,金剛台南麓,海拔1145米處。洞口向西南,寬大朝陽,故名。高9米,寬8米,深9米,可容納百人。朝陽洞地勢險要,正面陡不可攀,繞道有一小路通往,超近可用樹上葛藤盪到洞口。1932年9月,中共商城縣委駐此,以金剛台為根據地,利用朝陽洞有利地形,領導開展游擊戰爭。從伏山鄉餘子店、經七里山、上十八盤,過三棚樓、到馬鞍橋,往北300米即到朝陽洞,往東上2公里即到金剛台最高峰平頂鋪。

平頂鋪

在金剛台東嶺最南端,系金剛台的最高點,上面較平坦,所以叫「平頂鋪」。站在這里往東可看到梅山水庫,往西可看到鯰魚山水庫,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文革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442部隊曾在此駐扎兩年有餘。

童子團崗哨紀念亭

位於伏山鄉里羅城村花氏祠前的古銀杏樹旁,原是紅軍保衛革命根據地的第一道崗亭。童子團成立後,由童子團接替,陳明義當上童子團大隊長後,在此屢屢立功,受到領導多次表揚。

黃泥嶺紅軍檣標

在伏山鄉里羅城村東50米。東靠金剛台貓耳石,1932年,紅四軍第八十二師政治部在村內花氏祠東山牆上寫有「堅決消滅國民黨七十五師」的標語,字跡尚存,為縣級保護文物。

將軍石

在陳明義將軍經常放牛的山上,有一塊巨大的岩石,是陳明義常坐的地方,群眾稱之謂「將軍石」。

荷花池

位於伏山鄉里羅城村東北1.4公里,1932年紅四軍總醫院設在此,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平崗

在伏山鄉里羅城村東700米,是一個小嶺崗,因餘思銘與元軍交戰於此,雙方傷亡過半,勝敗不分,比較平衡,故名平崗。

豹子灣

在伏山鄉里羅城村西北800米。1932年,紅四方面軍撤離大別山北上抗日後,新組建的紅二十五軍,在商城又迅速壯大,蘇區恢復到方圓百餘里。1933年,從紅二十五軍抽出一部組建成紅二十八軍。1934年4月,根據省委指示,紅二十八軍開赴商城豹子灣,與紅二十五軍會師整編為新的紅二十五軍。整編後的新紅二十五軍在豹子灣誕生,從豹子灣走上長征路。

餘子店

在伏山鄉楓香樹村東北5公里。即在里羅城以西,可能就是餘思銘的外羅城。餘思銘據守金崗台與元朝分庭抗禮,元軍征剿金崗台時,混亂中,余家父子分散,後在此相遇,合力拚殺,方才脫身,為紀念義軍父子相遇而名。叫「遇子店」,因餘思銘姓余,且「余」與「遇」同音,所以就演變成「餘子店」了。餘子店是從西側上金剛台的必經之路,也是商城上金剛台古寨皇殿、月亮口、插旗尖、馬鞍橋、平頂鋪、朝陽洞、觀「小黃山」西溝等重要景點的最捷徑,抗日前夕,張學良的東北軍北十師曾駐扎餘子店。文革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442部隊在金剛台平頂鋪施工時,也是從餘子店經里羅城、七里山修馬路上去的,餘子店是金剛台西麓山腳下的第一集鎮,現為伏山鄉餘子店村。

得勝崗

位於伏山鄉餘子店村北800米。傳說餘思銘父子相遇後與元軍又打一仗,合力對抗,大戰獲勝於此,群眾為紀念此戰而起名,為得勝崗。崗上有一廟,名叫「碧雲寺」,為四合院形寺廟。

王家樓

區蘇維埃、區委會舊址,位於伏山鄉七里山村,是紅軍時期最早的區蘇維埃之一,是陳明義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入團宣誓的地方,在這里發生的事情,影響了陳明義的一生。

七里山瀑布

又名叫「響水潭」,位於伏山鄉七里山村部西南處,七里山腳下,有鄉間公路直達。離鄉政府7公里。該瀑布寬約20米,落差10米,每逢雨水季節,水沖入潭中,聲震數里。

二斗封倉刻

位於伏山鄉燕灣村小拐灣山上。山上有一火岩石,岩石下有兩個溜口。傳說,此處每天向外流米二斗,供窮苦人食用。後遇一貪心漢,強占出米口,此石不再流米,石上現出「二斗封倉」四個石刻大字,至今字跡清晰。

庄頂山

又名撞頂山,位於伏山鄉楓香樹、徐堰、鮑沖、餘子店、燕灣等五個村之間,現有從餘子店經院牆、趙灣、雷灣的小公路(可通三輪車),通往嶺頭獅子峰廟,距餘子店街3公里。一出商城城關往南看,便可見到一座平頂山峰,距城關18公里處,這便是庄頂山。據說此山從前與金剛台比著長高,快到超過金剛台的時候,這里來了一位修仙得道、金口玉言、法力無邊的「羅衣先生」,他一腳把其山頂撞下來了,這個山頂就落在餘子店河西的田畈中間,名叫「墩塘包」。因「墩塘包」的方圓大小與庄山頂基本吻合,所以人們傳說「墩塘包」就是「庄頂山」的山頂,所以此山就叫 「撞頂山」。因「撞」與「庄」諧音,所以就演化成「庄頂山」。「庄頂山」從北往南看是一座平頂山峰,從東往西或從西往東看則是一條六里長的大嶺,山頂古代有廟宇遺址、抗戰之前張學良的東北軍駐扎餘子店時,在庄山頂上建有炮樓,並在炮樓裡布置一個排的兵力負責瞭望。在庄山頂附近還有庄頂山石刻、獅峰廟、媳公廟、鴉鵲石、棺石窪、老貓洞等景點。

庄頂山石刻

在庄山頂的南側,有一段高近兩丈的懸崖石壁,石壁上有斗大的石刻空心字 「修身為本,著力修身」和升子大的石刻小字「圓明仲諸明道書」。石刻字體皆為楷書。

獅峰

在庄山頂南側一公里處的嶺頭上,即伏山鄉楓香樹村莊山組與燕灣村雷灣組的交界處,有一座山峰形如「石獅」。「獅峰」 是一個長20米、寬高均有10米的圓形石包。石包上有「媳公廟(小廟)」、「升天石」、「神水泉」、「油鹽罐」,石包下有「獅峰廟」、「打兒窩」等。

媳公廟

是建在「獅峰」頂上的一座約四平方米的小廟,據說有下十分孝心的兒媳婦,孝敬年老多病卧床不起的公公,因而感動天地,得道成仙,媳公均得升天。此廟就是為紀念他們而建的。

升仙石

是媳公廟前的一個長約2米、寬高1米有餘的長方體巨石,據說那媳公二人就是從此石升天的。現有「升天石」石刻大字。

神水泉
是「媳公廟」 前的一個小石窩,石窩里常有泉水,所以叫「神水泉」。

油鹽罐

是石包上一個深約15厘米,直經約8厘米的圓柱形石坑,相傳過去的油鹽罐比它小,但罐里的油鹽可供廟里的人吃,不管是平時廟里人少,還是逢會時廟里人多,都夠吃,且不咸不淡,剛夠吃,也沒有多餘的。由於廟里的和尚貪心不足,想有剩餘的好賣錢,就請石匠把油鹽罐打大一些,哪知這一打不當緊,卻使油鹽罐從此就不來油鹽了,僅有空罐而已。

獅峰廟

過去叫「西公廟」或「西峰寺」。在獅子峰石右(西)側的山窪里,為前、後、左、右各三間的四合院廟宇。廟里修有觀音、華佗、財神、火神等多尊神像,廟外建有戲台、香亭、化錢爐、孤墳池等配套設施。解放前夕,這里曾是郝英、郝協、鄭書亭等老革命軍人的游擊據點。近年來,人們又在東側建了四間專供唱皮影戲用的廂房,每逢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這里都要逢廟會,做會齋、唱皮影戲、花蘭戲,香客不斷。

打兒窩

在「獅峰」的正前方(南面)獅子嘴下有一個長約6米,寬約3米、高約2米的長方體巨石,石上面中部凹下,呈現一窩,名叫「打兒窩」。逢廟會時,年輕的育齡婦女往往都站在「獅峰」上往窩里扔石頭,據說石頭要扔到了窩里,就會生兒,扔到石窩以外就會生女或不生,因此就叫「打兒窩」。

鴉鵲石

在庄山頂與獅峰廟之間的路旁嶺頭上,高丈余,形如鴉鵲,過去石邊樹林未長高的時候,千米之外就可見到,現在石邊的松樹長高,遮擋住了視線,遠處看不見。

老貓洞

在庄山頂的北面,餘子店村莊山茶場下邊,此處外觀是一個由下至上的長條形亂石倉。石倉下有一長條形石洞,此洞忽高忽低,高處人可直立,低處可坐;忽寬忽窄,寬處可坐七八個人,窄處僅容一人。全洞長約30米,共能容納30人左右,解放前,曾有人在這里躲藏兵災。

棺石窪

在餘子店村莊山茶場,場主廖少明住宅往西200米處,有一個地窪,地窪里有兩個長4米、寬高各1.5米的棺材形巨石,一前一後,酷似兩個大棺材,因而此窪名叫「棺石窪」。據地窪的主婦介紹,十幾年前他家准備把這兩口石棺材打掉,因夢見穿莽袍玉帶的官人警告,再沒敢打,保留至今,現此窪已作茶園。

陳明義將軍故居

從餘子店街往南行1公里,有一個小自然村,名叫土門(現在屬伏山鄉七里山村新塘灣居民組境內),陳明義將軍從小就生長在這里。

民族英雄趙崇德故居

從餘子店街往南行2公里,公路左側(路以東)有一個山青水秀的小村莊,北、東、南三面環山而抱,唯有西面是一入口,入口處是一口水塘,塘里沿是一個竹園,竹園里邊是一個村莊,住著數家趙姓人家,此地就叫「新塘灣」。抗日戰爭時期,炸毀日軍陽明堡機場的陳錫聯部三營營長趙崇德就生長在這里。趙崇德原名趙開奎,又名宗德。1914年生,15歲加入區少先隊當小隊長,16歲參加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0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第三營營長,在陽明堡機場戰斗中光榮犧牲,犧牲時年僅23歲。趙崇德故居與陳明義故居相距不足1公里,屬於同一個居民組—現七里山村新塘灣居民組。

石板堰

在餘子店街往南200米的河灣中間,一巨石攔河而形成一天然大堰,高約2米、寬約10米,河漲水時形成天然瀑布。

小龜山龍王廟

在餘子店街南邊的河灣邊上,有一巨石堆,遠看象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大龜,龜背上建有龍王廟、牛王廟等兩座小廟。廟北側是河灣,河灣中間有一水潭,水清見底。

飛旗山及仙人賣豆腐

飛旗山在金剛台西南側,是一條東起金剛台南頭,自東向西延伸的一條十里長嶺。長嶺東頭叫「七里山」(屬七里山村),西頭叫「椴樹嶺」(屬於石沖村),中間叫「飛旗山」(屬於燕灣村),嶺北屬河南省,嶺南屬安徽省,是豫皖兩省的分水嶺。據說當年餘思銘抗元時的帥旗曾被狂風從插旗尖刮飛到這里,所以叫「飛旗山」。在飛旗山中段,有個大廟,大廟附近的山頭有個大石堆,其石塊及象剛劃成塊的豆腐,所以叫「仙人賣豆腐」。因其中有一個石頭極象一個大桃子,百米遠就能看見,因此也有人叫「仙人賣桃」。

飲馬池

在伏山鄉楓香樹村北2.7公里處,即現在的伏山鄉徐堰村村部,村部門前有一口塘,就是飲馬池。傳說古時明末女傑鮑三娘在此建有馬廄、掘水池飲馬,因而得名。

程國仁墓

在縣城東南11公里,伏山鄉楊橋村花灣。墓葬東西12米,南北9米。墓主程國仁(1759—1819年),字鶴樵。清嘉慶四年(1799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都察副御史、浙江巡撫、山東巡撫、陝西巡撫、貴州巡撫。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於貴州回鄉途中病逝,移葬於此。墓穴現保存完好。

千金山瀑布

千金山原名穿針山,因傳說觀音娘娘在此穿針而得名。千金山瀑布在伏山鄉千金山村西南500米處。由伏山至達權店環鄉公路可直達,距離伏山鄉政府約10公里。千金山瀑布是季節性的瀑布,平時流量較小,夏天暴雨過後,流量急增到每秒10立方米,氣勢磅礴。瀑布從百米懸崖飛瀉下來,水花四濺,騰起霧珠,在夕陽下形成彩虹。

黑龍潭瀑

位於伏山鄉龍泉村境內,離伏山鄉政府9公里,有水泥公路可直達瀑布邊。黑龍潭瀑布水源來自金崗山,流量最大可達18立方米/秒。一年四季水流不斷,因山勢陡峭,峽谷幽深,相傳常有烏龍出現,故被稱之為黑龍潭。瀑布落差30米。汛期寬約10米,瀑布注入潭中,發出洪鍾般的吼聲,濺起丈高的水珠,形成一白色霧幛,臨境觀之,有膽寒心驚之感。每當農歷十五月正圓時,臨潭觀月,似月在潭水中,名曰「龍潭卧月」。

金剛台上的小黃山——大小西溝

從餘子店經七里山尾子灣水庫往上就到了飛旗山與金剛台的交接處—鎮石坳,從鎮石坳往上過十八盤,經三棚樓就到了馬鞍橋,馬鞍橋是連接金剛台東西兩條大嶺的小山嶺,從馬鞍橋往東南方向看是大小西溝,這里是平頂鋪西側,山崖陡峭,酷似刀削斧剁的一般,怪石奇峰嶙峋,古松蒼勁,宛若黃山,所以人們稱這里是金剛台上的「小黃山」。

仙人過橋

位於伏山鄉龍井河村境內,距龍井河村部東南1公里處。屬龍井河的上游,因河兩岸有山石相對而出,形如「斷橋」,河西岸有一直立巨石,高近兩丈,粗直徑約2米,形似過橋的「仙人」,故名「仙人過橋」。據傳說這里過去確有一座橋,橋附近有一李姓人家,收養了一個外甥女兒,該女從小放牛,經常從橋上經過。長大成人後,決心外出謀生,臨走時,舅父母惜別相送,走到此橋處,該女一步跨到對面,當時雷電交加,將此橋一截兩段,阻止了舅父母的一片慈心,該女還拋下綉鞋在橋墩處,現在還栩栩如生。該景距伏山鄉政府13公里,有簡易的公路通往景區。

伏山境內的「小三峽」、「平型關」——「潢河溝」

從伏山鄉政府往西南行1公里,就上了藤子嶺,翻過藤子嶺就進了「潢河溝」。「潢河溝」是一條十里長溝,南面是菊花尖北坡山腳,北面是楊山,兩岸高山險峻,中間僅一河一路,與「長江三峽」和「平型關」的地形相似,所以人們稱它是伏山境內的「小三峽」、「平型關」。

西望楊山

從伏山鄉政府乘車往正西毛坪河方向行1公里,即到了楓香樹村與毛坪河村交界的大嶺—毛狗尖,從毛狗尖再向前行0.5公里,即到毛坪河村的無常廟嶺頭,從無常廟嶺頭向西望,即是楊山。從這里西望楊山,崇山峻嶺盡收眼底,與電影《湘西剿匪記》開始的鏡頭畫面幾乎一樣,氣勢磅礴,而且其間還有山沖、瀑布、夾溝點綴其間,是典型的山鄉風光,十分壯觀。

藤子嶺涵洞

從伏山鄉政府往南1公里處,進口為黃河與石沖小河交匯處,出口為楓香樹小街南頭小水壩里沿。該涵洞系1958年修伏山(黃河)水庫時為做該水庫溢洪道而開鑿(伏山水庫1960年被洪水沖毀,以後未再修)。涵洞高2米、寬1.5米,長約100米。2人並排可行,深處黑暗無光,寒氣逼人,常年有小水流通過,探洞時需穿靴子。

Ⅸ 羅城至羅平太平的地方公路什麼時候建

羅城至羅平太平的地方公路2019年建,現已建成。
羅信高速公路途經羅定市圍底鎮、素龍鎮、羅平鎮、太平鎮、羅鏡鎮、信宜市平塘鎮、錢排鎮、白石鎮、丁堡鎮、水口鎮、鎮隆鎮、高州市荷花鎮。羅信高速公路全線長129.87公里,設計時速為每小時100公里,預計投資155.6億元,將於2020年建成通車。
主線起點位於河池市羅城縣德音村附近,經柳城縣城北側、太平鎮南側至東泉鎮北側接入柳州至三皇高速,並共線至老虎山,後繼續向東設線經平山鎮大陽村、長盛、鹿寨北側至項目終點,與陽鹿高速順接,與泉南高速十字交叉,改造鹿寨北T型樞紐為十字型樞紐互通。

熱點內容
小盆栽朋友圈 發布:2025-08-18 20:33:11 瀏覽:848
水草種蘭花 發布:2025-08-18 20:30:53 瀏覽:82
夢見鈴蘭花 發布:2025-08-18 20:21:18 瀏覽:371
絲帶做玫瑰 發布:2025-08-18 20:13:45 瀏覽:895
茶花落下 發布:2025-08-18 20:08:42 瀏覽:122
手工瓶子插花 發布:2025-08-18 20:05:00 瀏覽:48
咋蘭花豆 發布:2025-08-18 19:55:38 瀏覽:765
櫻花問雪詩詞 發布:2025-08-18 19:48:28 瀏覽:802
浪漫櫻花語 發布:2025-08-18 19:38:29 瀏覽:692
鹽都七夕 發布:2025-08-18 19:37:34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