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繪荷花
橡皮泥牡丹花
切出花瓣形狀
拿第一片作出花瓣的褶皺內感
取出第二片花瓣
將花瓣彎曲
取下花瓣
將第一片放在容第二片上面
7-10.重復3-6步
11和12.前面幾步的成品
14和15.花瓣的另一種卷法
16.准備一個檯子
17.把花放上去,成功了!
橡皮泥荷花
准備好粉色、白色、綠色的橡皮泥三塊;
用粉色的橡皮泥做成花瓣的形狀,然後組合在一起,這是蓮花的主要部分;
使用白色的橡皮泥做成薄片,然後用剪刀剪成花瓣的樣子,注意白色的橡皮泥要小一點;
將第三步的橡皮泥黏在荷花的花瓣上即可;
使用綠色的橡皮泥做成圓形的薄片,然後用尺子壓出圖示的紋路;
2.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意思是蓮花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表達的是一種潔身自愛的品質,不受身邊環境的污染。
圖片來源於網路
3. 畫荷花的畫名有哪些
《疏荷沙鳥圖》、《荷花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荷花鴛鴦圖》。
1、《疏荷沙鳥圖》
《疏荷沙鳥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格調典雅,用筆精緻,畫風細膩,荷葉枯黃的斑點和細小的筋脈均描繪得一絲不苟。
2、《荷花圖》
《荷花圖》是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該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贈予毛澤東。
3、《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
《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是宋代畫家馮大有創作的一幅中國古畫,文物原屬於故宮舊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材質為冊、絹、設色,尺寸為23.8 x 25.1厘米。
圖的作者馮大有(約十二世紀),是南宋吳門(今江蘇蘇州)人。他自號怡齋,畫史記載他善於捕捉蓮花風、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說是畫蓮的能手。這件作品賦色典雅,用筆細膩,又能寫盡蓮塘在風中的景象,是馮大有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麗宜人的傑作。
4、《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
《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是宋代畫家佚名創作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原載《煙雲集繪冊》(《石渠寶笈續編》著錄)。無款,簽題黃居寀作。居寀為筌子。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艷濃重。
5、《荷花鴛鴦圖》
《荷花鴛鴦圖》是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畫中為荷塘一角,蘆葦叢生,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對鴛鴦相伴而游,在它們上面荷葉碧綠似傘,幾朵紅荷正綻吐芳菲。花鳥畫法工整細致,虛實相合。
4. 如何畫中國畫荷花
正面花畫法:正面花為五個近似圓形的花瓣構成,大小基本相等。先畫上半部二瓣,再勾圈下面兩瓣,一筆勾成一個花瓣,也可兩筆勾出一個花瓣。初學時,要畫得認真規矩,每瓣都交代清楚,不可馬虎潦草,熟練之後,筆墨自如,圈勾自然圓轉,生動靈活。五個瓣組成的一朵花,大體上是一個較為規矩的圓形。用淡墨勾圈時,線條可稍粗些,水份較飽和,圈出花朵有滋潤感。也有用深墨圈花的,但線條要略細而發毛(中鋒運筆時略帶偏鋒)。花朵的大小,最好與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畫小,不可因畫紙小而縮小花的比例。圈花瓣時切忌內外皆實,五瓣分離、花瓣過尖過長、無中心等。
花心的處理,不能一朵一朵地個別進行,需在一張畫的花朵全部圈點完成後,再統一畫花心。梅花花形較小,花心部分可作適當誇張,正面花心,可在五個花瓣中間畫一小圓圈,花心須成輻射狀,用硬毫中鋒剔須,線條要挺勁粗實,「健似虎須」,要長短相間,齊而不亂。切忌剔使用彎曲無力,過於纖細。
點蕊頭,最好用禿鋒舊筆,中鋒垂直點下,圓渾厚實,點子要略粗大些,如「椒珠蟹眼」。點時要隨花須長短,錯錯落落,才有風致,切忌機械規則。
花心、剔須、點蕊頭,無論是勾勒法還是沒骨法,皆需用濃墨,用其他色彩不及墨色強烈鮮明,富有神彩。
半側的花:五個花瓣的形態有區別。前面兩瓣呈扁圓,後面的兩三個瓣被前瓣所遮,故不能畫全。藝宴商城提醒具體著筆時,先畫前面兩個扁圓瓣,再添加另外的三個瓣,這三個瓣十分機動,富於變化,可表現半側花的透視程度。花心部分必須隨透視變化而變化。即半側時,花心小圓圈也應該略扁。其位置也不在正中,剔花須只呈半圓輻射。半側花見其花托,花托呈「丁」點,一般「丁」加二點,但要視花形而定。花托點在瓣與瓣中間。
全側的花:一般畫三瓣即可,中間較大,兩側較小,露出一部分花須、蕊頭。因透視角度不同,有些全側花可不點須蕊。
花蕾:呈圓形,比花朵小,有的緊包未開,畫成圓圈即可。初綻的,兩三個圓弧交疊便成。先畫枝,後畫蕾,蕾多生在枝梢。畫蕾,用濃墨點托,顯其精神。
背面的花:生長在枝幹後邊,只見花萼,不見花心和須蕊。花托上部分裂成片狀,稱為花萼,共五片,有紅、暗紅和綠色之分,在花與枝的聯接處,以濃墨點垛而成,點一點或五點。側面多見兩三片萼,用筆隨意一些,墨點要稍濃重,不宜太細,也不必拘泥於嚴格的組織結構,力求總體視覺舒服即可。
可有八個理想的出枝位置。切忌在畫四個角上或四邊正中出枝。
以上介紹的幾種構圖方法,只是入門的初步,在不斷的藝術實踐和深入生活中,通過觀察寫生,融匯貫通,舉一反三,定能掌握和創造更多的構圖方法。
5. 請問荷花是在泥里就開花還是在泥外開花,如果是泥外開花,那麼又何來:出淤泥而不染 這一說法呢
泥外開花啊,出淤泥是說她從淤泥中出來的,生根發芽的,並不是花從淤泥中出來的
6. 荷花為什麼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又叫蓮花,原產在亞洲南部和澳洲,是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它的根莖埋在泥里,肥大的根莖稱為藕,藕上有節,節上有須根扎入泥土深處,而長出的葉片和花莖則挺出水面。每當夏季來臨,青翠的荷葉在碧波上搖曳,而萬綠叢中的荷花則展現出迷人的風姿。荷花花謝後就結出蓮蓬,中有蓮子,蓮子受硬殼的保護可以在土裡埋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不壞,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種子。 荷花天生麗質,出污泥而不染,很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古代就有很多詠唱荷花的詩歌。戰國時期的偉大詩人屈原在他的《離騷》中寫道:「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宋代詩人楊萬里也寫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周敦頤更有《愛蓮曲》,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相傳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荷的生日。古時候這一天為荷花節,人們相約觀賞荷花,熱鬧非凡。而每當江南採收蓮子的時候,男女青年,泛著輕舟,唱著歌謠,在荷叢中穿梭往來,描繪出一幅水鄉優美的風情畫。 荷花又稱蓮花,不但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古埃及,蓮花是朋友、愛人之間互相饋贈的典雅飾物。傳說古埃及的智慧之神托特的妻子奉獻給丈夫一束蓮花,以表示她對丈夫的忠貞和愛情。在印度,蓮花象徵神聖和貞潔。 寺院中的佛像,都是坐在蓮花上的,而佛教最重要的一部經典便是《妙法蓮花經》,「佛即蓮,蓮即佛。」在我國龍門石窟中,有一窟叫蓮花洞,洞內除了四面的佛像以外,就是頂部一朵燦然生輝的巨型蓮花。
7. 國畫荷花的相關技法
一、荷花結構與形狀特點
荷花--花中仙子,為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歷代畫家都喜愛描繪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不與邪惡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二、荷花的畫法和步驟
1、先畫正面的葉子,用大提筆或斗筆飽蘸水墨,側鋒卧筆揮寫,筆順由邊緣向中心畫。側面的葉子以稍重之墨色先畫出近處翻出的一邊,再用淡墨畫葉的背面。
2、蘸濃墨在葉臍處畫一圓圈,並在葉子的墨色將干未乾時勾勒葉脈,在靠近邊緣處多加些支脈和小脈分叉。
3、蘸淡墨以較厚實的中鋒線勾畫花瓣,從瓣尖到瓣根,分左右兩筆畫出,趁濕在瓣尖以較重的墨色「提醒」一下。
4、用中鋒蘸墨色畫花和葉的梗,並在梗上點上小刺。中鋒蘸濃墨依花心作輻射狀畫出蕊絲,並點以花葯。
三、畫荷花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畫荷葉一般要求邊緣實、中心虛。葉臍附近不可添滿,多留空白。葉的邊緣是顯露筆觸的地方,盡可能不加或少加修飾。
2、花朵要放在作品的醒目之處,花瓣的勾勒左右不要對稱,可一邊多一邊少,有松有緊。因透視的關系,花瓣的寬窄也要有所不同,要有變化多樣的姿態。
3、用墨色畫花梗和葉梗時,要做到花重、葉重,梗也隨之而重;花淡、葉淡,梗也隨之而淡。梗的變叉應避免出現垂直線和平行線,相交角度也不要過大,要有長短、粗細、濃淡、枯濕的變化。
4、為體現作品的豐富,可輔之以葦草、菖蒲、水草和苔點之類,以營造點、線、面的變化,但要注意疏密、濃淡、干濕、長短的變化和統一
8. 古人畫畫的時候都愛畫荷花的,究竟有什麼原因
自公元前11世紀起,中國從漫長的奴隸制社會進入了封建制時代---西周。荷花也在這時期里從湖畔沼澤的野生狀態走進了人們的田間池塘。《周書》載有「藪澤已竭,既蓮掘藕。」可見,當時的野生荷花已經開始作為食用蔬菜了。
秦漢之前,諸侯割據,戰爭頻繁,勞動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結束了混戰局面。在這個統一大帝國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發展,逐步滲透到農業、經濟、醫學、宗教、藝術等各個領域。
漢朝是中國農業空前發展的一個時期,也是對荷花的栽培發展發生了重要的作用。漢以前,我國的荷化品種均是單瓣型的紅蓮。到了魏晉,出現了重瓣荷花。
西漢開始,中國的官私營商業迅速發展,豐富了各地區的商品種類,對荷花的傳播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產——蓮藕均通過這些中心商市進入北方,從根本上擴大了荷花的分布區域,使北方人民進一步認識荷花,了解荷花,從而極大的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藝。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記有「種藕法」:「春初掘藕根節,頭著魚池泥中種之,當年即有蓮花。」;又有「種蓮子法」:「八月九日取蓮子堅黑者,於瓦上磨蓮頭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長二寸,使蓮頭平重磨去尖銳,泥干擲於池中重頭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時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堅厚,倉卒不能也。」可見,當時南北兩岸的中原地區荷花的栽培技術已是相當高超了。
9. 荷花為什麼出泥而不染
雖在淤泥中誕生,卻用一生向天空延展。也許哪天天空也污濁了,那它不是毀滅就是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