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的禮遇

七夕的禮遇

發布時間: 2025-08-25 05:59:27

⑴ 《七夕》宋之問 全文翻譯

勤勞的牛郎,痴情的織女,善良的黃牛,熱心的喜鵲,美麗的神話故事自古以來曾使多少人深受感動。

千百年來,盡管各地對"七夕"的起源解釋有所不同,過節的方式與習俗也有差異,但是它引導人們走向勤勞、誠信和愛情之路卻是完全一致的。

古人把七月七日為良日,把它作為慶賀豐收的吉慶日子。因此"七夕鵲橋會"是傳說中的神來之筆,除了寄寓著人們美好的憧憬和期望,顯然還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

據傳說,星漢燦爛之際,如果看到天河中有熠熠白氣,並閃耀著五彩光芒,就被認為是牛郎織女相見的徵兆。

此時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織女恩賜,據說牛郎織女是勤勞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農求織求婚都可以,但求金求銀求發財則要適得其反。

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則不靈。

還有老人說這一夜,你如果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茂盛的南瓜棚下或在葡萄架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日後便能得到純真的愛情。

宋之問約生於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

父親宋令文起自鄉閭,矢志於學,交友重義,「比德同道。理閫探索詞源論討」,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唐高宗時做到左驍衛郎將和校理圖書舊籍的東台詳正學士,饒著聲譽。

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精於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詞,成當時佳話美談。

上元二年(675年),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進士及第,登臨「龍門」,踏上了仕進正途。

宋之問春風得意之日,已是武則天皇後實際把握朝政之時。武後承應「貞觀」,勵精圖治,選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問以才名與楊炯被召分直內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陽市東北)參軍。

永隆二年(681年),又與楊炯同入崇文館充學士。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後稱帝,改國號為周,敕召宋之問與楊炯分直於洛陽西入閣。

15年間,宋之問很快由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為時人欽慕。唐朝學士之職,以文學言語被天子顧問,出入侍從,禮遇尤寵。

家世低微的宋之問以此更是感恩耀榮,視為得秩於祿的捷徑與保障。

他在《奉敕從太平公主游九龍潭尋宴安平王別序》中說:「下官少懷微尚,早事靈丘,踐疇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樹,情可何之。」

典型地表白了他的這種心態。

武後雅好文詞樂章,宋之問巧思文華取幸。

一次游洛陽龍門,武後命群臣賦詩,左史東方虯詩先成,武後賞賜錦袍。

及宋之問《龍門應制》詩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稱善」武後奪東方虯錦袍轉賜給他。

這樣的予奪,既反映了武後對靡麗頌德詩風的提倡,也表現了宋之問這時的創作方向,對他的聲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響。

武周時期,宋之問不僅扈從武後朝會游豫,而且奉承武後近幸的媚臣外戚宴樂優游,自感「志事僅得,形骸兩忘。」

這樣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漸沉溺和墮落,並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政治漩渦之中。

熱點內容
姜山荷花 發布:2025-10-19 20:44:48 瀏覽:699
香煎蘭花蝦 發布:2025-10-19 20:32:54 瀏覽:667
花卉類似色 發布:2025-10-19 20:30:01 瀏覽:876
玫瑰非洲菊插花藝術 發布:2025-10-19 20:27:57 瀏覽:635
荷花剪裁 發布:2025-10-19 20:25:30 瀏覽:37
牡丹江植被 發布:2025-10-19 20:24:54 瀏覽:971
嘴咬玫瑰 發布:2025-10-19 20:09:47 瀏覽:407
筒花插花要求 發布:2025-10-19 20:02:26 瀏覽:751
上海花藝培訓學院 發布:2025-10-19 19:54:13 瀏覽:216
蘭花指捻改編 發布:2025-10-19 19:41:26 瀏覽: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