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六安茶海棠

六安茶海棠

發布時間: 2022-07-25 03:34:26

1. 紅樓夢中共有幾次品茶各喝的是哪種茶並且各用的是什麼茶具以及泡茶的方法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首先是茶品,紅樓夢里的幾種茶堪稱是茶中的精品,如:楓露茶,這種茶我不是太知,可能屬於特種茶品吧,再如:六安茶(產於安徽),老君眉(即君山銀針,產於洞庭湖),普洱茶(產於雲南),龍井(產於杭州西湖),這些都是我國著名的茶品,在古代都是貢茶。這些茶品同樣也反應出當時賈府的顯赫與奢華。

其二是泡茶的水,好的茶要用好的水來泡才能顯現出其特殊的品質來。紅樓夢里說到泡茶的水,最突出的莫過於第四十一回 《櫳翠庵茶品梅花雪》里妙玉招待賈母一行中所用的。她給賈母上的茶是用「舊年蠲的雨水」,這還不奇,後單獨招待黛玉,寶釵,寶玉時用的是五年前她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時,收的梅花上的雪,用鬼臉青的花瓮埋在地下「今年夏天」剛取出的!雖然按現在的科學來說這樣並不一定可取,但在當時肯定是極其罕見又極其高檔的「茶水」了!可見泡茶之水的講究之處!

其三,茶具。好馬配好鞍,美女配英雄。這好的茶好的水,同樣也需要好的茶具。在紅樓夢里,好的茶具是不勝枚舉!最典型最珍貴最奇特的還是《櫳翠庵茶品梅花雪》里妙玉使用的茶具!大家看:給賈母上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給賈母隨行人員上的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給寶釵用的是「□瓟斝」;給黛玉用的是「杏犀□」;給寶玉用的是「綠玉斗」,取笑寶玉時妙玉拿出的是「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海」!都是奇品精品!

其四,烹茶。這就講究火侯和水溫了,否則糟蹋了好的茶品。現在的科學可以精確的測量出來,但那時是憑經驗的,要有很高的茶藝才能不失茶的純正。在紅樓里妙玉堪稱是茶道高手,有的茶是要煮的,有的茶是用不同溫度的水泡的,書中道「妙玉自向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一壺茶。」這兒她知道用特殊的炊具燒水,另泡一壺說明她知道好茶不可直接泡在用者的杯中。

其五,品味。還是說妙玉吧 !她針對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茶和茶具(茶具也影響茶味的)以適合他們的品味。最簡單的例子還是這一回里的,當她把茶端給賈母時,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這兒就看出她的茶道與悟人來了!她人孤僻,少與人接觸,但端出的茶讓這一群挑剔的人卻無從挑剔,其茶道可見一斑!

第54回元宵節夜宴上,鳳姐准備的杏仁茶也是配製的。它用冰糖、杏仁研末,沖細茶製得,有潤肺、消食、散氣之功效。賈母對鳳姐預備的鴨子肉粥、棗兒粳米粥、杏仁茶等夜點不感興趣,獨喜歡杏仁茶,正合年高之人節下消食化氣之把賈母飲茶習慣和鳳姐的投其所好,一絲不亂地直接寫出,又暗含作者對飲茶功能的深刻了解。
??櫳翠庵品茶一回中,當妙玉捧茶給賈母時,賈母初以為是六安茶而不吃,當被告知為老君眉後方才吃。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不利於健康的因素:賈母方才吃了酒肉,而茶葉功效中就有醒酒去肥膩之勞,再加上賈母年事已高,脾胃虛弱,飲滋味醇和的茶葉較適合。因為茶葉中一般發酵茶的去膩解酒的功效要好於不發酵茶(綠茶),所以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因飲食中多酒肉,所以他們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喝的多為再加工茶中的緊壓茶或紅茶等等。
??小說中第63回壽怡紅開夜宴,有一段寫林之孝家的查夜來到怡紅院,和寶玉的對話中提到了普洱茶。普洱茶,出產於雲南西雙版納、思茅等地,集散在普洱縣。自唐始用,到宋時已列為貢品名茶。是黑茶中的一種,屬完全發酵茶。它的品質特徵是: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並有獨特的陳香。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有降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原文中:林之孝家的又向襲人等笑笑說:該沏些個普洱茶吃。襲人晴雯二人忙笑說:沏了一盄子女兒茶,已經吃過兩碗了。大娘也嘗一碗,都是現成的。可見怡紅院里常備普洱茶為事實。此回中幾個丫鬟為寶玉過生日,事先襲人晴雯已備好一壇上好的紹興黃酒,泡好了一壺女兒茶,又寶玉有話: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會兒,林之孝家的建議丫頭們沏茶。這種種細節的描寫,也足見寶二爺這一圈子裡的人也知曉茶性,深懂養生之道。第62回中還寫到眾人用茶為湘雲醒酒。由此可見,到了清代茶以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了。

以茶待客,《紅樓夢》中兒是有親戚朋友來一般都有以茶待客的描寫。第1回,甄士隱命小童獻茶,招待賈雨村;第3回黛玉初到賈府,鳳姐相見後,一面說話,一面已擺了茶果上來,鳳姐親為捧茶捧果。又第8回寫寶玉到梨香院薛姨媽處,薛姨媽擺了好幾樣細茶果來留他們飲茶。第26回,賈芸進見寶玉,襲人端了茶來,賈芸忙站了起來,笑道:「姐姐怎麼替我倒起茶來?」;第41回,賈母、寶玉等人到翠攏庵,妙玉以各種名茶招待。最為隆重的以茶待客之禮是元妃省親的時候。這位皇妃娘娘回歸賈府時,那禮儀太監請元妃升座受禮,頓時兩旁奏樂升起,隨即舉行「茶二獻」隆盛禮儀。每一次獻茶都要叩頭禮拜,二獻之後,元妃隨即降座,奏樂方止。
??1、以茶作祭,茶祭自占以來就是喪禮的重要部分。《紅樓夢》中亦有茶祭的描寫:如第14回,秦可卿死後,王熙風向辦理喪事的僕人交代了六項任務,其中之一就有「奉茶」一項;當秦氏的靈樞停在鐵檻寺里時,和尚也要向亡人奠茶;第58回,賈寶玉聽說葯官死了很是悲痛,即以清茶一杯祭亡靈。
??2、以茶定親,婚禮中茶是少不了的物品。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叫作「卜茶」、「茶禮」女方吃了男方的茶,就表示己定親。[7]《紅樓夢》第25回,王熙鳳在怡紅院遇見林黛玉,就問起日前贈送暹羅國茶是否嘗了。林黛玉聽了笑道:「你們聽聽。這是吃了他們家一點子茶葉,就使喚起人了。」鳳姐笑道:「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眾人聽後一齊笑了起來。
??3、以茶贈友,將茶葉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在中國古代是屢見不鮮的事。《紅樓夢》中也有不這樣的情節,第24回,寫王熙鳳送暹羅貢茶給林黛玉;第26回,寫寶玉給林黛玉送茶;「丫頭佳蕙笑道:『我好造化,寶玉叫往林姑娘那裡送茶葉,花大姐姐交給我送去,可巧老太太給林姑娘送月錢來,正分給丫頭們呢。見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兩把錢給我,也不知多少。」林黛玉獎賞送茶丫環,是表示對寶玉的謝意,其中茶葉所蘊涵脈脈深情,只有他們兩人才能領會。
??(五)《紅樓夢》中的茶詩、茶聯
??茶有兩大功能:一是功利性功能,即茶功能的物質基礎。茶能清甘怡人、提神減疲、抗病除去、延年益壽。一是清賞性功能。清賞茶也是一種精神性功能。清賞茶是一種精神享受,與欣賞一幅名畫,品味一首名詩無大異。甚至茗茶與詩畫創作直接聯系起來。品茶服從於藝術,藝術融入品茶中,讓人們品出茶中之味,藝術之味。這正是曹雪芹的一大絕招。《紅樓夢》里有不少茶詩茶聯。以茶入詩詞,風格獨特充滿濃厚生活氣息。如第50回寶琴與湘雲對成一聯:「烹茶水漸沸。煮酒葉難燒」。第17回中寶玉為瀟湘館題聯:「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第23,寶玉所作的「四時即事」詩四首,其中有三首詠及茶事:「倦綉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夏夜即事》)「靜夜不眠因酒喝,沉煙重撥索烹茶。」(《秋夜即事》)「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冬夜即事》)第76回,黛玉、湘雲相對聯句,情調凄清,猶如寒蟲悲鳴。後來妙玉聽到截住,於是三人同至攏翠庵,現烹茶,由妙玉續完所剩十三韻,其中有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徹旦休言倦,烹茶更細論。」這些詠茶詩、茶聯把《紅樓夢》中的茶文化推向了高潮具有極大藝術魅力。
??四、《紅樓夢》中茶文化對人物塑造和情節推進的作用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是把飲茶及其習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來描寫的。他通過寫茶的種類、煎茶用水、飲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飯、以茶敬客等等,展現了我國十八世紀中葉封建貴族之家的風習和茶文化的深遠影響。其次,從文學創作的角度考察,《紅樓夢》所寫茶、飲茶活動,都是為他塑造人物、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認識而服務的。同時通過這些描寫,起到烘託故事氣氛、豐富小說情節的作用。
??(一)從飲茶中表現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小說也借茶之名劣來表明地位之高低。如賈母是一家之母,她必須喝貢品名茶老君眉;寶玉是一位浪盪公子,多情愛幻想,喝神仙茶才適;黛玉,一個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須喝龍井茶才能展現出她的天生麗質,高雅不俗的氣質。而一般之傭人也只能喝普通的劣等茶了。 第41回寫賈母帶領眾人游覽大觀園,至攏翠庵,老太太即向妙玉道:「把你的好茶拿來。」妙玉捧上茶來,老太太又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即笑答:「知道,這是老君眉。」六安茶為享譽九州的名品。老太太為何不吃?老太太世事明察,人生經驗極為豐富,深知養身之道。第109回老太太彌留之際睜開眼來要茶喝,邢夫人進了一杯參湯,老太太拒絕說:「不要這個,倒一杯茶來我喝。」這表明老太大一生知茶好茶。她豈能將名茶弄混。老太太是對的。老君眉更適合她。老君眉葉片彎彎,滿披白毫,純凈如壽星之眉;製成茶葉,嫩、勻、鮮、凈,色澤潤綠。尤共是其品性與六安茶頗為不同:六安茶「味苦」,茶汁滯澀。而老君眉則「味甘醉」香氣高爽宜人。老太太年高體弱,又素喜甜味,今日游興正濃,心情極好,當然要老君眉而不要六安茶。妙玉,是一位「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的女尼,對於茶事是十分精通的,所以她能未卜而先知老太太之意。這就是說,六安茶、老君眉都不是小說家編織小說情節時隨意安排的,而是有其充分的理論和人物性格依據的。在這些地方,讀者或可疏忽,但曹雪芹卻是一絲不苟的。賈母對茶葉的挑剔,而劉姥姥接茶後一飲而盡且又嫌茶味清淡,把兩個人物的社會地位和身份刻畫的入情入理。符合賈母德高望重,一家之母的身份。取老君、長壽之意,顯示身份。最有意思的是賈母吃了半盞後便遞給了劉姥姥吃。而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劉姥姥散居鄉下,體力勞動繁重,日常生活中飲食方面口味也較重,所以說出如此之話,便很自然了。日常生活習慣的差異,吃茶習慣的強烈對比與反差,更襯託了賈母的寬厚慈愛、地位尊貴,從而也間接地刻畫了賈母的性格。從妙玉的備茶老君眉的行為中,曹雪芹把妙玉的深懂茶道、做人之道的一個檻外人的性格,也刻劃的細致入微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妙玉的高談闊論,隨手能拿出那麼多稀奇古怪、令人呱舌的茶具,連「詩禮管纓」的榮寧二府都相比遜色,從這段文字中我們不禁要問,妙玉究竟是什麼樣的身世呢?她如何有如此名貴的茶具呢?據有學者考證,妙玉本是一位金枝玉葉,因種種原因才帶發修行。筆者以為無論妙玉身世如何,其不凡出身則已當定論。曹雪芹此處多言妙玉論茶具,與前文賈母不吃六安茶而擇妙玉特備的老君眉時是一致的。從賈府中這諸多名貴的茶具,完整的茶具展示,也顯示了賈府這一名門望族在當時社會的豪華與氣魄來。王熙鳳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爺爺時代就管理各國的來使朝貢,所以她能拿出「進貢」的暹羅茶分贈給姐妹們。這些看起來都是閑閑的一筆,但卻在小事、細節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小說第82回黛玉請寶玉喝龍井茶,龍井茶產於杭州西湖龍井村。自宋代以後被列為貢品名茶,屬於細嫩綠茶,它有四絕: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外形扁平挺秀,光滑勻齊,芽毫依稀可見,色澤翠綠悅目,香馥若蘭,滋味甘鮮,頰齒留芳,沁人心脾,湯色明亮。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創設行宮,把龍井列為貢茶;傳說乾隆下江南時曾到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品飲龍井茶,將廟前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足見龍井茶的珍貴。[8]賈寶玉下學回家,到瀟湘館看望林妹妹,黛玉忙吩咐丫餐紫鵑道:「把我的龍井茶給二爺沏一碗二爺如今念書了,比不得頭里。」這說明寶玉在林妹妹心中的重要,然而寶玉一下學第一時間就來看這位妹妹,不能不說二位是心有靈犀的。林妹妹生於江南自喜飲綠茶,又好龍井,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林黛玉也是一個飲茶高手,超凡不俗。
??(4)以茶來展現不同階層的生活
??《紅樓夢》中的太太小姐到大觀園的藕香榭中飲茶,欄桿外放著竹案,上面擺著茶筅茶具,各具盞碟,還有專事煽風爐煮茶水的丫頭。而同樣是喝茶,第17回寫寶玉到襲人家,給寶玉倒茶,襲人家當然拿不出成窯杯和「老君眉」,所以襲人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杯子和茶葉來招待寶二爺。小說第77回寶玉去看被趕走的丫鬟晴雯時,看到的是用黑沙吊子盛茶,茶碗有油膻異味,茶咸澀無味,而晴雯卻覺如同甘露,一氣都灌了下去。這在文中前後飲茶上透露著主僕之地位天壤之別,讀來令人心酸。富人、窮人就連使用的茶具,飲的茶都是如此懸殊這種無聲的對比,反映在封建社會不同階層之間的強烈反差。
??在小說第8回中,當寶玉得知留給他的楓露茶被李奶奶喝去的時候,不僅摔了茶杯潑了茜雪一裙子,還要趕走李奶奶。而平日里最講平等、寬容、民主的寶玉竟為了一盞茶水而發如此之火,而且李奶奶還曾是他的奶媽。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便是李奶奶亂了規矩,下人是不能躍級享受的。可見封建社會等級之尊嚴!無論個人性情如何,社會觀念還需嚴格遵循。在封建社會里,尊卑有別,階級劃分強烈。小說也借茶之名劣來表明地位之高低。如賈母是一家之母,她必須喝貢品名茶老君眉;寶玉是一位浪盪公子,多情愛幻想,喝神仙茶才適;黛玉,一個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須喝龍井茶才能展現出她的天生麗質,高雅不俗的氣質。而一般之傭人也只能喝普通的劣等茶了。
??紅樓茶文化的深刻蘊含,還體現為茶中真切地反映出封建社會末期的人倫、人際關系以及各色人等所遵循的行為規范。紅樓茶事,足可作為當時宗法等差制度和禮教的極好注腳。[9]除夕祭宗祠,賈母端坐高堂,長房長媳尤氏給賈母獻茶,長房長孫媳秦氏給賈母同輩的祖母們上茶。然後,尤氏又給邢夫人等人、秦氏又給眾姐妹上茶。鳳姐和李紈等只能在底下伺候。獻茶畢,邢夫人等起身服侍賈毋,賈母吃茶,閑話片刻離座回府。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等級分明,一絲不苟。但在別的一般場合中,又是摻有某種感情因素的。比如第3回鳳姐親自為黛玉捧茶,既是出干對老大太的敬重,也是對初來的黛玉的憐愛。第40回賈母等人至瀟湘館,黛玉親自用小茶盅捧了一蓋碗茶來奉與外祖母,而未給別人奉茶,其中是既有禮也有情的。第20回寫寶玉一人在房中想吃茶丫頭們都不在,恰遇小紅經過,替他倒了茶。秋紋、碧痕聽說此事,便啐了小紅一口,罵道:「沒有臉的下流東西!—你也拿鏡照照,配遞茶遞水不配!」小紅是做粗活的丫頭,是沒有資格給寶二爺倒茶的。寶玉和小紅偶然破了這個規矩,就成了不能容忍的過錯。第67回寫襲人至鳳姐房中,倒茶的既不是鳳姐也不是平兒,而是豐兒。第89回寫寶玉因思念晴雯而傷感,心內煩悶,要襲人陪座吃飯。飯後上茶本是襲人的事,但這時襲人與寶玉的關系有了臨時性改變,因之侍茶者便是另外的丫頭了。茶中的人際、人倫關系的就是如此地耐人尋味。
??(五)茶對情節推動的作用
??第8回,寶玉第一次去梨香院探望寶釵,寶釵即主動要求細賞寶玉的通靈玉,當她反反正正看過、又把正面那八個字念了兩遍之後,忽轉頭向鶯兒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這里發什麼呆?鶯兒聽後,並沒有去倒茶,而道:「我聽這兩句話,倒像和姑娘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經此啟發,寶玉當即要看寶釵的金項圈。看了上面的字之後,寶下說:「姐姐這八個字,倒真與我的是『一對兒』」於是鶯兒再次不失時機地笑道:「是個癲頭和尚送的,他說必須……」「金玉良緣」之論由此拉開序幕。但寶釵沒有讓鶯兒繼續把此論展開,只要她「微露意」就打住,所以再次斥她不去倒茶。這里的兩次「倒茶」,均系隱語,主僕之意均不在茶,兩人心照不宜,配合默契。第76回「聞秘事鳳姐訊家童」亦有異曲同工之妙。訓完兩個頑劣家童,鳳姐忽然叫「倒茶」,「丫頭們聞聲而去,但誰也沒有倒茶進來。原來,這「倒茶」二字只是摒退眾人的隱語。第15回有一處寫及茶,其中寶玉要秦鍾叫智能兒倒茶吃,也是意象性的,意即:「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

用「香銷茶盡」為榮、寧兩府的衰亡埋下了伏筆。接著敘述林姑娘初到榮國府,第一次剛剛用完飯,就有「各個丫鬟用小茶盤捧上茶來」,直到老祖宗賈母快要「壽終歸天」時,推開邢夫人端來的人參湯,說:「不要那個,倒一鍾茶來我喝。」在整個情節展開過程中,不時地談到茶。如按照榮國府的規定,吃完飯就要喝茶。喝茶時,先是漱口的茶,然後再捧上吃的茶。夜半三更口渴時,也要喝茶。來了客人,不管喝與不喝,都得用茶應酬,這被看作是一種禮貌。如第二十六回,賈芸 看望寶玉時,「只見有個丫鬟端了茶來與他」,賈芸笑道: 「姐姐怎麼替我倒起茶來?」 至於宴請時,茶也是不可缺少的待客之物。當林姑娘初到賈府,見到鳳姐後,「說話時,已擺了茶果上來,熙鳳親為捧茶捧果。」即使在某些隆重的場合,獻茶也是不能少的。如賈政接待忠順親王府里的人,也是「彼此見了禮,歸坐獻茶」。在第十三回秦可卿辦喪事,太監戴權來上祭時,「賈珍忙接陪讓坐,至逗蜂軒獻茶。」第十七回元妃省親時,「茶三獻,元妃降座。」說明茶既是榮、寧兩府的生活必需品,又是不可缺少的待客之物。 《紅樓夢》中提到的茶,都是茶中極品,其種類很多,各有偏愛。如第八回寫寶玉回到房中,茜雪端上茶來,「寶玉吃了半盞,忽又想起早晨的茶來,向茜雪道:『早起斟了碗楓露茶, 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後出色的。』」可見寶二爺喜歡的是耐沖泡的楓露茶。在第四十一回中,賈母到櫳翠庵飲茶,妙玉捧出一小蓋鍾茶來,賈母說: 「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說:「這是老君眉」,可見高齡的賈母不喜歡喝濃香的六安茶,而偏愛清雅的君山銀針老君眉。

在第六十三回中寫到襲人、晴雯、麝月、秋 紋、芳官、碧痕、春燕、四兒等八位姑娘為寶玉過生日,夜宴即將開始,不料林之孝家的闖進來查夜,於是寶玉便搪塞說:「今日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頑一回。」於是林之孝家的建議給寶玉「該泡些普洱茶吃」。因為普洱茶最去膩助消化。晴雯忙說:「泡了一茶缸子女兒茶,已經吃過兩碗了。」說明女兒茶的效用與普洱茶相似。在第八十二回中,寶玉放學到瀟湘館來看望黛玉,黛玉叫紫娟:「把我的龍井茶給二爺泡一碗。」可見這位弱不禁風的千金小姐,愛的是清淡雅香的龍井茶。龍井茶在清代是不可多得的貢品,黛玉用此珍品款待心上人寶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回中寫寶玉在秦可卿床上昏昏睡去時,被警幻仙子引去,寶玉一到太虛幻境,「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來。寶玉自覺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問何名?警幻道:『此茶出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紅一窟。』」

《紅樓夢》中提到的茶具,雖然大多是古代珍玩,多為今人所不知或少知,但在使用上,還是道出了「因人施壺」的奧秘。如在第四十一回,櫳翠庵品茗時,妙玉給賈母盛茶用的是「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上,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給寶釵盛茶用的是「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一行小字」。給黛玉用的「那一隻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盉』」。給寶玉盛茶用的是一隻「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斗」。後來又換成「一隻九曲十環二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大盞」。給眾人用茶是「一色的官窯脫胎填白蓋碗」。而將劉姥姥吃過的那隻「成窯的茶杯」,就嫌「腌臢了」,擱在外頭不要了。至於下等人用的茶具又如何呢?如寫到晴雯因生得艷若桃李,性似黛玉,被王夫人視為妖精攆出賈府後,在臨終前,寶玉私自去探望她時,晴雯說:「阿彌陀佛! 你來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寶玉問:「茶在哪裡?」晴雯說:「那爐台上。」寶玉 看到「雖有個黑煤烏嘴的吊子,也不像個茶壺。只得桌上去拿一個茶碗,未到手,先聞得油膻之氣。」兩者相比,天地之別。

《紅樓夢》中對沏茶用水也有獨到的描述。在第二十三回賈寶玉作的春、夏、秋、冬之夜的即事詩中,有三首寫到品茶,其中二首寫到選水煮茶。如《夏夜即事》詩:「琥珀杯傾荷露滑,玻璃檻內柳風涼。」說炎夏以採集荷葉上的露珠沏茶為上;在《冬夜即事》詩中談到「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認為冬天用掃來的新雪為佳。在第四十一回中,當黛玉、寶釵、寶玉在妙玉的耳房內飲茶時,黛玉問妙玉道: 「這也是舊年的雨水?」 妙玉回答道:「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統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瓮一瓮,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 回來了,你怎麼嘗不出來? 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么輕清,如何吃得!」 近代科學認為,雪水和雨水,都屬軟水,用來泡茶,香高味醇,自然可貴。用埋在地下五年之久的梅花上的雪水,更屬可貴了。因古人認為「土為陰,陰為涼」,入土五年,其水清涼甘冽自是無可比擬了。這種掃集冬雪,埋藏地下,在夏天燒水泡茶的做法,至今還樂為我國不少愛茶人所採用。

在《紅樓夢》中談到的茶俗也有很多。在第七十八回中,寶玉祭花神賦《芙蓉女兒誄》:「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殼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反映了以茶為祭。在第八十九回中,寶玉因見了往日晴雯補的那件「雀金裘」,頓時見物思人,在夜靜更深之際,在晴雯舊日居室,焚香致禱:「怡紅主人焚付晴姐知之:酌茗清香,庶幾來饗。」同樣亦是茶祭。在第二十五回中,鳳姐笑著對黛玉道:「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兒? 」這反映了古時的以茶為聘。再如第三回中,林如海教女待飯後過一時再飲茶。第六十四回中,寶玉暑天將茶壺放在新汲的井水中飲涼茶等等,都是飲茶的經驗之談。

望採納~

2. 紅樓夢中,賈母帶劉姥姥等眾人去妙玉的櫳翠庵參觀,妙玉給賈母上的什麼茶

答案是B
寶玉留神看他是怎麼行事,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道:「是舊年蠲的雨水。」
希望能幫助到你

3. 《紅樓夢》中賈母為什麼不喝六安茶

應該是賈母喝茶的習慣吧,不一定有什麼講究的
另外六安茶不但能消暑生津,很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能力,按說賈母上了年紀的人應該比較適合飲用六安茶,偏偏賈母不喜歡
估計平時外出探親訪友常有人給賈母上六安茶,所以在妙玉這未上茶先道明了「不喝六安茶」之語
下面是六安茶的一些資料

六安瓜片
它產於安徽六安地區的齊雲山等地,是一種外形似瓜子,色澤翠綠,香氣清高,味鮮甘美的片形茶。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採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葯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著名綠茶片茶品種。片茶即全由葉片製成,不帶嫩芽和嫩莖的茶葉品種。因其形若瓜子,又主要產於安徽西部大別山區的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故名「六安瓜片」。它最先源於金寨縣的齊雲山,而且也以齊雲山所產瓜片茶品質最佳,故又名「齊雲瓜片」。其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齊山雲霧瓜片」之稱。早在唐代,六安瓜片就已聞名,大詩人李白就有「揚子江中水,齊山頂上茶」之贊語。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譽。明代以前已為貢茶。六安瓜片色澤翠綠、香氣清高、滋味鮮甘,並且十分耐泡。六安瓜片中以齊雲山蝙蝠洞所產品質最佳,是瓜片茶中的珍貴品種。

4. 《紅樓夢》中描寫賈母只喝一種茶,叫什麼名字

賈母只喝一種純發酵的紅茶,或者是半發酵的烏龍茶,她不喝六安茶。因為賈母年紀大了,她喝茶更講究的是能不能養生。紅茶和烏龍茶都有養生養胃的作用,對於年紀大的人來說,喝紅茶和烏龍茶是比較有益健康的。

就是胃不好的人多喝紅茶也可以養胃,因為發酵過的紅茶上面有一層利於促進胃動力的物質,年紀大的人吃東西不容易消化,容易存食。食物聚集在胃裡容易形成脹氣,所以多喝紅茶可以幫助增強胃動力,把這些食物消化掉。

在紅樓夢第41回里寫到,賈母帶著賈府的家眷們去櫳翠庵品茶。賈母跟妙玉說,我們都是吃了酒肉過來的,心中有佛祖,所以要喝茶解解悶,以免怠慢了佛祖。

於是妙玉就去給賈某沖茶,妙玉手捧著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上面放著一盞成窯五彩小蓋鍾遞給賈母。賈母看著妙玉跟她說:“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說:“我知道,這沖的是老君眉。”

老君眉就是一種紅茶,它形狀特別長像眉毛一樣,口味非常淡雅。

5. 紅樓夢 品茶的情節

首先是茶品,紅樓夢里的幾種茶堪稱是茶中的精品,如:楓露茶,這種茶我不是太知,可能屬於特種茶品吧,再如:六安茶(產於安徽),老君眉(即君山銀針,產於洞庭湖),普洱茶(產於雲南),龍井(產於杭州西湖),這些都是我國著名的茶品,在古代都是貢茶。這些茶品同樣也反應出當時賈府的顯赫與奢華。

其二是泡茶的水,好的茶要用好的水來泡才能顯現出其特殊的品質來。紅樓夢里說到泡茶的水,最突出的莫過於第四十一回 《櫳翠庵茶品梅花雪》里妙玉招待賈母一行中所用的。她給賈母上的茶是用「舊年蠲的雨水」,這還不奇,後單獨招待黛玉,寶釵,寶玉時用的是五年前她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時,收的梅花上的雪,用鬼臉青的花瓮埋在地下「今年夏天」剛取出的!雖然按現在的科學來說這樣並不一定可取,但在當時肯定是極其罕見又極其高檔的「茶水」了!可見泡茶之水的講究之處!

其三,茶具。好馬配好鞍,美女配英雄。這好的茶好的水,同樣也需要好的茶具。在紅樓夢里,好的茶具是不勝枚舉!最典型最珍貴最奇特的還是《櫳翠庵茶品梅花雪》里妙玉使用的茶具!大家看:給賈母上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給賈母隨行人員上的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給寶釵用的是「□瓟斝」;給黛玉用的是「杏犀□」;給寶玉用的是「綠玉斗」,取笑寶玉時妙玉拿出的是「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海」!都是奇品精品!

其四,烹茶。這就講究火侯和水溫了,否則糟蹋了好的茶品。現在的科學可以精確的測量出來,但那時是憑經驗的,要有很高的茶藝才能不失茶的純正。在紅樓里妙玉堪稱是茶道高手,有的茶是要煮的,有的茶是用不同溫度的水泡的,書中道「妙玉自向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一壺茶。」這兒她知道用特殊的炊具燒水,另泡一壺說明她知道好茶不可直接泡在用者的杯中。

其五,品味。還是說妙玉吧 !她針對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茶和茶具(茶具也影響茶味的)以適合他們的品味。最簡單的例子還是這一回里的,當她把茶端給賈母時,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這兒就看出她的茶道與悟人來了!她人孤僻,少與人接觸,但端出的茶讓這一群挑剔的人卻無從挑剔,其茶道可見一斑!

第54回元宵節夜宴上,鳳姐准備的杏仁茶也是配製的。它用冰糖、杏仁研末,沖細茶製得,有潤肺、消食、散氣之功效。賈母對鳳姐預備的鴨子肉粥、棗兒粳米粥、杏仁茶等夜點不感興趣,獨喜歡杏仁茶,正合年高之人節下消食化氣之把賈母飲茶習慣和鳳姐的投其所好,一絲不亂地直接寫出,又暗含作者對飲茶功能的深刻了解。
櫳翠庵品茶一回中,當妙玉捧茶給賈母時,賈母初以為是六安茶而不吃,當被告知為老君眉後方才吃。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不利於健康的因素:賈母方才吃了酒肉,而茶葉功效中就有醒酒去肥膩之勞,再加上賈母年事已高,脾胃虛弱,飲滋味醇和的茶葉較適合。因為茶葉中一般發酵茶的去膩解酒的功效要好於不發酵茶(綠茶),所以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因飲食中多酒肉,所以他們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喝的多為再加工茶中的緊壓茶或紅茶等等。
小說中第63回壽怡紅開夜宴,有一段寫林之孝家的查夜來到怡紅院,和寶玉的對話中提到了普洱茶。普洱茶,出產於雲南西雙版納、思茅等地,集散在普洱縣。自唐始用,到宋時已列為貢品名茶。是黑茶中的一種,屬完全發酵茶。它的品質特徵是: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並有獨特的陳香。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有降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原文中:林之孝家的又向襲人等笑笑說:該沏些個普洱茶吃。襲人晴雯二人忙笑說:沏了一盄子女兒茶,已經吃過兩碗了。大娘也嘗一碗,都是現成的。可見怡紅院里常備普洱茶為事實。此回中幾個丫鬟為寶玉過生日,事先襲人晴雯已備好一壇上好的紹興黃酒,泡好了一壺女兒茶,又寶玉有話: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會兒,林之孝家的建議丫頭們沏茶。這種種細節的描寫,也足見寶二爺這一圈子裡的人也知曉茶性,深懂養生之道。第62回中還寫到眾人用茶為湘雲醒酒。由此可見,到了清代茶以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了。

以茶待客,《紅樓夢》中兒是有親戚朋友來一般都有以茶待客的描寫。第1回,甄士隱命小童獻茶,招待賈雨村;第3回黛玉初到賈府,鳳姐相見後,一面說話,一面已擺了茶果上來,鳳姐親為捧茶捧果。又第8回寫寶玉到梨香院薛姨媽處,薛姨媽擺了好幾樣細茶果來留他們飲茶。第26回,賈芸進見寶玉,襲人端了茶來,賈芸忙站了起來,笑道:「姐姐怎麼替我倒起茶來?」;第41回,賈母、寶玉等人到翠攏庵,妙玉以各種名茶招待。最為隆重的以茶待客之禮是元妃省親的時候。這位皇妃娘娘回歸賈府時,那禮儀太監請元妃升座受禮,頓時兩旁奏樂升起,隨即舉行「茶二獻」隆盛禮儀。每一次獻茶都要叩頭禮拜,二獻之後,元妃隨即降座,奏樂方止。
1、以茶作祭,茶祭自占以來就是喪禮的重要部分。《紅樓夢》中亦有茶祭的描寫:如第14回,秦可卿死後,王熙風向辦理喪事的僕人交代了六項任務,其中之一就有「奉茶」一項;當秦氏的靈樞停在鐵檻寺里時,和尚也要向亡人奠茶;第58回,賈寶玉聽說葯官死了很是悲痛,即以清茶一杯祭亡靈。
2、以茶定親,婚禮中茶是少不了的物品。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叫作「卜茶」、「茶禮」女方吃了男方的茶,就表示己定親。[7]《紅樓夢》第25回,王熙鳳在怡紅院遇見林黛玉,就問起日前贈送暹羅國茶是否嘗了。林黛玉聽了笑道:「你們聽聽。這是吃了他們家一點子茶葉,就使喚起人了。」鳳姐笑道:「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眾人聽後一齊笑了起來。
3、以茶贈友,將茶葉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在中國古代是屢見不鮮的事。《紅樓夢》中也有不這樣的情節,第24回,寫王熙鳳送暹羅貢茶給林黛玉;第26回,寫寶玉給林黛玉送茶;「丫頭佳蕙笑道:『我好造化,寶玉叫往林姑娘那裡送茶葉,花大姐姐交給我送去,可巧老太太給林姑娘送月錢來,正分給丫頭們呢。見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兩把錢給我,也不知多少。」林黛玉獎賞送茶丫環,是表示對寶玉的謝意,其中茶葉所蘊涵脈脈深情,只有他們兩人才能領會。
(五)《紅樓夢》中的茶詩、茶聯
茶有兩大功能:一是功利性功能,即茶功能的物質基礎。茶能清甘怡人、提神減疲、抗病除去、延年益壽。一是清賞性功能。清賞茶也是一種精神性功能。清賞茶是一種精神享受,與欣賞一幅名畫,品味一首名詩無大異。甚至茗茶與詩畫創作直接聯系起來。品茶服從於藝術,藝術融入品茶中,讓人們品出茶中之味,藝術之味。這正是曹雪芹的一大絕招。《紅樓夢》里有不少茶詩茶聯。以茶入詩詞,風格獨特充滿濃厚生活氣息。如第50回寶琴與湘雲對成一聯:「烹茶水漸沸。煮酒葉難燒」。第17回中寶玉為瀟湘館題聯:「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第23,寶玉所作的「四時即事」詩四首,其中有三首詠及茶事:「倦綉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夏夜即事》)「靜夜不眠因酒喝,沉煙重撥索烹茶。」(《秋夜即事》)「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冬夜即事》)第76回,黛玉、湘雲相對聯句,情調凄清,猶如寒蟲悲鳴。後來妙玉聽到截住,於是三人同至攏翠庵,現烹茶,由妙玉續完所剩十三韻,其中有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徹旦休言倦,烹茶更細論。」這些詠茶詩、茶聯把《紅樓夢》中的茶文化推向了高潮具有極大藝術魅力。
四、《紅樓夢》中茶文化對人物塑造和情節推進的作用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是把飲茶及其習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來描寫的。他通過寫茶的種類、煎茶用水、飲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飯、以茶敬客等等,展現了我國十八世紀中葉封建貴族之家的風習和茶文化的深遠影響。其次,從文學創作的角度考察,《紅樓夢》所寫茶、飲茶活動,都是為他塑造人物、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認識而服務的。同時通過這些描寫,起到烘託故事氣氛、豐富小說情節的作用。
(一)從飲茶中表現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小說也借茶之名劣來表明地位之高低。如賈母是一家之母,她必須喝貢品名茶老君眉;寶玉是一位浪盪公子,多情愛幻想,喝神仙茶才適;黛玉,一個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須喝龍井茶才能展現出她的天生麗質,高雅不俗的氣質。而一般之傭人也只能喝普通的劣等茶了。 第41回寫賈母帶領眾人游覽大觀園,至攏翠庵,老太太即向妙玉道:「把你的好茶拿來。」妙玉捧上茶來,老太太又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即笑答:「知道,這是老君眉。」六安茶為享譽九州的名品。老太太為何不吃?老太太世事明察,人生經驗極為豐富,深知養身之道。第109回老太太彌留之際睜開眼來要茶喝,邢夫人進了一杯參湯,老太太拒絕說:「不要這個,倒一杯茶來我喝。」這表明老太大一生知茶好茶。她豈能將名茶弄混。老太太是對的。老君眉更適合她。老君眉葉片彎彎,滿披白毫,純凈如壽星之眉;製成茶葉,嫩、勻、鮮、凈,色澤潤綠。尤共是其品性與六安茶頗為不同:六安茶「味苦」,茶汁滯澀。而老君眉則「味甘醉」香氣高爽宜人。老太太年高體弱,又素喜甜味,今日游興正濃,心情極好,當然要老君眉而不要六安茶。妙玉,是一位「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的女尼,對於茶事是十分精通的,所以她能未卜而先知老太太之意。這就是說,六安茶、老君眉都不是小說家編織小說情節時隨意安排的,而是有其充分的理論和人物性格依據的。在這些地方,讀者或可疏忽,但曹雪芹卻是一絲不苟的。賈母對茶葉的挑剔,而劉姥姥接茶後一飲而盡且又嫌茶味清淡,把兩個人物的社會地位和身份刻畫的入情入理。符合賈母德高望重,一家之母的身份。取老君、長壽之意,顯示身份。最有意思的是賈母吃了半盞後便遞給了劉姥姥吃。而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劉姥姥散居鄉下,體力勞動繁重,日常生活中飲食方面口味也較重,所以說出如此之話,便很自然了。日常生活習慣的差異,吃茶習慣的強烈對比與反差,更襯託了賈母的寬厚慈愛、地位尊貴,從而也間接地刻畫了賈母的性格。從妙玉的備茶老君眉的行為中,曹雪芹把妙玉的深懂茶道、做人之道的一個檻外人的性格,也刻劃的細致入微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妙玉的高談闊論,隨手能拿出那麼多稀奇古怪、令人呱舌的茶具,連「詩禮管纓」的榮寧二府都相比遜色,從這段文字中我們不禁要問,妙玉究竟是什麼樣的身世呢?她如何有如此名貴的茶具呢?據有學者考證,妙玉本是一位金枝玉葉,因種種原因才帶發修行。筆者以為無論妙玉身世如何,其不凡出身則已當定論。曹雪芹此處多言妙玉論茶具,與前文賈母不吃六安茶而擇妙玉特備的老君眉時是一致的。從賈府中這諸多名貴的茶具,完整的茶具展示,也顯示了賈府這一名門望族在當時社會的豪華與氣魄來。王熙鳳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爺爺時代就管理各國的來使朝貢,所以她能拿出「進貢」的暹羅茶分贈給姐妹們。這些看起來都是閑閑的一筆,但卻在小事、細節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小說第82回黛玉請寶玉喝龍井茶,龍井茶產於杭州西湖龍井村。自宋代以後被列為貢品名茶,屬於細嫩綠茶,它有四絕: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外形扁平挺秀,光滑勻齊,芽毫依稀可見,色澤翠綠悅目,香馥若蘭,滋味甘鮮,頰齒留芳,沁人心脾,湯色明亮。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創設行宮,把龍井列為貢茶;傳說乾隆下江南時曾到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品飲龍井茶,將廟前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足見龍井茶的珍貴。[8]賈寶玉下學回家,到瀟湘館看望林妹妹,黛玉忙吩咐丫餐紫鵑道:「把我的龍井茶給二爺沏一碗二爺如今念書了,比不得頭里。」這說明寶玉在林妹妹心中的重要,然而寶玉一下學第一時間就來看這位妹妹,不能不說二位是心有靈犀的。林妹妹生於江南自喜飲綠茶,又好龍井,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林黛玉也是一個飲茶高手,超凡不俗。
(4)以茶來展現不同階層的生活
《紅樓夢》中的太太小姐到大觀園的藕香榭中飲茶,欄桿外放著竹案,上面擺著茶筅茶具,各具盞碟,還有專事煽風爐煮茶水的丫頭。而同樣是喝茶,第17回寫寶玉到襲人家,給寶玉倒茶,襲人家當然拿不出成窯杯和「老君眉」,所以襲人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杯子和茶葉來招待寶二爺。小說第77回寶玉去看被趕走的丫鬟晴雯時,看到的是用黑沙吊子盛茶,茶碗有油膻異味,茶咸澀無味,而晴雯卻覺如同甘露,一氣都灌了下去。這在文中前後飲茶上透露著主僕之地位天壤之別,讀來令人心酸。富人、窮人就連使用的茶具,飲的茶都是如此懸殊這種無聲的對比,反映在封建社會不同階層之間的強烈反差。
在小說第8回中,當寶玉得知留給他的楓露茶被李奶奶喝去的時候,不僅摔了茶杯潑了茜雪一裙子,還要趕走李奶奶。而平日里最講平等、寬容、民主的寶玉竟為了一盞茶水而發如此之火,而且李奶奶還曾是他的奶媽。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便是李奶奶亂了規矩,下人是不能躍級享受的。可見封建社會等級之尊嚴!無論個人性情如何,社會觀念還需嚴格遵循。在封建社會里,尊卑有別,階級劃分強烈。小說也借茶之名劣來表明地位之高低。如賈母是一家之母,她必須喝貢品名茶老君眉;寶玉是一位浪盪公子,多情愛幻想,喝神仙茶才適;黛玉,一個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須喝龍井茶才能展現出她的天生麗質,高雅不俗的氣質。而一般之傭人也只能喝普通的劣等茶了。
紅樓茶文化的深刻蘊含,還體現為茶中真切地反映出封建社會末期的人倫、人際關系以及各色人等所遵循的行為規范。紅樓茶事,足可作為當時宗法等差制度和禮教的極好注腳。[9]除夕祭宗祠,賈母端坐高堂,長房長媳尤氏給賈母獻茶,長房長孫媳秦氏給賈母同輩的祖母們上茶。然後,尤氏又給邢夫人等人、秦氏又給眾姐妹上茶。鳳姐和李紈等只能在底下伺候。獻茶畢,邢夫人等起身服侍賈毋,賈母吃茶,閑話片刻離座回府。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等級分明,一絲不苟。但在別的一般場合中,又是摻有某種感情因素的。比如第3回鳳姐親自為黛玉捧茶,既是出干對老大太的敬重,也是對初來的黛玉的憐愛。第40回賈母等人至瀟湘館,黛玉親自用小茶盅捧了一蓋碗茶來奉與外祖母,而未給別人奉茶,其中是既有禮也有情的。第20回寫寶玉一人在房中想吃茶丫頭們都不在,恰遇小紅經過,替他倒了茶。秋紋、碧痕聽說此事,便啐了小紅一口,罵道:「沒有臉的下流東西!—你也拿鏡照照,配遞茶遞水不配!」小紅是做粗活的丫頭,是沒有資格給寶二爺倒茶的。寶玉和小紅偶然破了這個規矩,就成了不能容忍的過錯。第67回寫襲人至鳳姐房中,倒茶的既不是鳳姐也不是平兒,而是豐兒。第89回寫寶玉因思念晴雯而傷感,心內煩悶,要襲人陪座吃飯。飯後上茶本是襲人的事,但這時襲人與寶玉的關系有了臨時性改變,因之侍茶者便是另外的丫頭了。茶中的人際、人倫關系的就是如此地耐人尋味。
(五)茶對情節推動的作用
第8回,寶玉第一次去梨香院探望寶釵,寶釵即主動要求細賞寶玉的通靈玉,當她反反正正看過、又把正面那八個字念了兩遍之後,忽轉頭向鶯兒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這里發什麼呆?鶯兒聽後,並沒有去倒茶,而道:「我聽這兩句話,倒像和姑娘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經此啟發,寶玉當即要看寶釵的金項圈。看了上面的字之後,寶下說:「姐姐這八個字,倒真與我的是『一對兒』」於是鶯兒再次不失時機地笑道:「是個癲頭和尚送的,他說必須……」「金玉良緣」之論由此拉開序幕。但寶釵沒有讓鶯兒繼續把此論展開,只要她「微露意」就打住,所以再次斥她不去倒茶。這里的兩次「倒茶」,均系隱語,主僕之意均不在茶,兩人心照不宜,配合默契。第76回「聞秘事鳳姐訊家童」亦有異曲同工之妙。訓完兩個頑劣家童,鳳姐忽然叫「倒茶」,「丫頭們聞聲而去,但誰也沒有倒茶進來。原來,這「倒茶」二字只是摒退眾人的隱語。第15回有一處寫及茶,其中寶玉要秦鍾叫智能兒倒茶吃,也是意象性的,意即:「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

用「香銷茶盡」為榮、寧兩府的衰亡埋下了伏筆。接著敘述林姑娘初到榮國府,第一次剛剛用完飯,就有「各個丫鬟用小茶盤捧上茶來」,直到老祖宗賈母快要「壽終歸天」時,推開邢夫人端來的人參湯,說:「不要那個,倒一鍾茶來我喝。」在整個情節展開過程中,不時地談到茶。如按照榮國府的規定,吃完飯就要喝茶。喝茶時,先是漱口的茶,然後再捧上吃的茶。夜半三更口渴時,也要喝茶。來了客人,不管喝與不喝,都得用茶應酬,這被看作是一種禮貌。如第二十六回,賈芸 看望寶玉時,「只見有個丫鬟端了茶來與他」,賈芸笑道: 「姐姐怎麼替我倒起茶來?」 至於宴請時,茶也是不可缺少的待客之物。當林姑娘初到賈府,見到鳳姐後,「說話時,已擺了茶果上來,熙鳳親為捧茶捧果。」即使在某些隆重的場合,獻茶也是不能少的。如賈政接待忠順親王府里的人,也是「彼此見了禮,歸坐獻茶」。在第十三回秦可卿辦喪事,太監戴權來上祭時,「賈珍忙接陪讓坐,至逗蜂軒獻茶。」第十七回元妃省親時,「茶三獻,元妃降座。」說明茶既是榮、寧兩府的生活必需品,又是不可缺少的待客之物。 《紅樓夢》中提到的茶,都是茶中極品,其種類很多,各有偏愛。如第八回寫寶玉回到房中,茜雪端上茶來,「寶玉吃了半盞,忽又想起早晨的茶來,向茜雪道:『早起斟了碗楓露茶, 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後出色的。』」可見寶二爺喜歡的是耐沖泡的楓露茶。在第四十一回中,賈母到櫳翠庵飲茶,妙玉捧出一小蓋鍾茶來,賈母說: 「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說:「這是老君眉」,可見高齡的賈母不喜歡喝濃香的六安茶,而偏愛清雅的君山銀針老君眉。

在第六十三回中寫到襲人、晴雯、麝月、秋 紋、芳官、碧痕、春燕、四兒等八位姑娘為寶玉過生日,夜宴即將開始,不料林之孝家的闖進來查夜,於是寶玉便搪塞說:「今日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頑一回。」於是林之孝家的建議給寶玉「該泡些普洱茶吃」。因為普洱茶最去膩助消化。晴雯忙說:「泡了一茶缸子女兒茶,已經吃過兩碗了。」說明女兒茶的效用與普洱茶相似。在第八十二回中,寶玉放學到瀟湘館來看望黛玉,黛玉叫紫娟:「把我的龍井茶給二爺泡一碗。」可見這位弱不禁風的千金小姐,愛的是清淡雅香的龍井茶。龍井茶在清代是不可多得的貢品,黛玉用此珍品款待心上人寶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回中寫寶玉在秦可卿床上昏昏睡去時,被警幻仙子引去,寶玉一到太虛幻境,「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來。寶玉自覺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問何名?警幻道:『此茶出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紅一窟。』」

《紅樓夢》中提到的茶具,雖然大多是古代珍玩,多為今人所不知或少知,但在使用上,還是道出了「因人施壺」的奧秘。如在第四十一回,櫳翠庵品茗時,妙玉給賈母盛茶用的是「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上,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給寶釵盛茶用的是「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一行小字」。給黛玉用的「那一隻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盉』」。給寶玉盛茶用的是一隻「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斗」。後來又換成「一隻九曲十環二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大盞」。給眾人用茶是「一色的官窯脫胎填白蓋碗」。而將劉姥姥吃過的那隻「成窯的茶杯」,就嫌「腌臢了」,擱在外頭不要了。至於下等人用的茶具又如何呢?如寫到晴雯因生得艷若桃李,性似黛玉,被王夫人視為妖精攆出賈府後,在臨終前,寶玉私自去探望她時,晴雯說:「阿彌陀佛! 你來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寶玉問:「茶在哪裡?」晴雯說:「那爐台上。」寶玉 看到「雖有個黑煤烏嘴的吊子,也不像個茶壺。只得桌上去拿一個茶碗,未到手,先聞得油膻之氣。」兩者相比,天地之別。

《紅樓夢》中對沏茶用水也有獨到的描述。在第二十三回賈寶玉作的春、夏、秋、冬之夜的即事詩中,有三首寫到品茶,其中二首寫到選水煮茶。如《夏夜即事》詩:「琥珀杯傾荷露滑,玻璃檻內柳風涼。」說炎夏以採集荷葉上的露珠沏茶為上;在《冬夜即事》詩中談到「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認為冬天用掃來的新雪為佳。在第四十一回中,當黛玉、寶釵、寶玉在妙玉的耳房內飲茶時,黛玉問妙玉道: 「這也是舊年的雨水?」 妙玉回答道:「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統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瓮一瓮,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 回來了,你怎麼嘗不出來? 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么輕清,如何吃得!」 近代科學認為,雪水和雨水,都屬軟水,用來泡茶,香高味醇,自然可貴。用埋在地下五年之久的梅花上的雪水,更屬可貴了。因古人認為「土為陰,陰為涼」,入土五年,其水清涼甘冽自是無可比擬了。這種掃集冬雪,埋藏地下,在夏天燒水泡茶的做法,至今還樂為我國不少愛茶人所採用。

在《紅樓夢》中談到的茶俗也有很多。在第七十八回中,寶玉祭花神賦《芙蓉女兒誄》:「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殼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反映了以茶為祭。在第八十九回中,寶玉因見了往日晴雯補的那件「雀金裘」,頓時見物思人,在夜靜更深之際,在晴雯舊日居室,焚香致禱:「怡紅主人焚付晴姐知之:酌茗清香,庶幾來饗。」同樣亦是茶祭。在第二十五回中,鳳姐笑著對黛玉道:「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兒? 」這反映了古時的以茶為聘。再如第三回中,林如海教女待飯後過一時再飲茶。第六十四回中,寶玉暑天將茶壺放在新汲的井水中飲涼茶等等,都是飲茶的經驗之談。

好了,你加分吧~~~~~~~`

6. 中國名茶有哪些

中國名茶
開放分類: 中國、茶、文化、茶道

採制精巧,外形、內質具有獨特風味的優質茶葉。

中國名茶之說始於唐代。時人公認的名茶有:劍南的蒙頂石花茶,湖州顧渚紫筍茶,東川的神泉小團、昌明獸目茶,峽州的碧澗明月,芳蕊茱院萸簝,福州方山露芽,夔州香山茶,江陵的南木茶,湖南衡山茶,丘州�湖的含膏茶,常州宜興的紫筍茶,婺州的東白茶,睦州的鳩坑茶,洪州西山的白露茶,壽州霍山的黃芽茶,蘄州的蘄門團黃茶。顧渚紫筍及常州陽羨茶被列為貢品,甚為名貴。以品為主的唐代煎茶,發展到宋代的鬥茶,已完全是藝術性的品茶,其「采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以建安團茶(即北苑茶)為貴,其中勝品為白芽和龍團勝雪。明代以揉、炒、焙而成的散條形茶代替了唐宋蒸後研、拍、焙而成的餅茶。並且研末而飲之的唐、宋飲法,變成沸水沖泡的瀹飲法。明代之名茶,品 目 繁 多, 最為人們稱道的六品為:虎丘茶、天池茶、陽羨茶、六安茶、龍井茶、天目茶。可為明代散條形茶的代表。清朝名品益出,如蘇州洞庭碧螺、晉陽君山銀針、安溪鐵觀音、祁紅等。並奠定了至今中國茶葉類別的基本格局——綠茶、紅茶、花茶、烏龍茶、白茶、緊壓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名茶輩出。其中以綠茶名茶為多,茶名雅緻,以象徵茶葉的優美。

紅茶: 鮮茶嫩芽葉,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製成的茶葉叫紅茶。紅茶是世界上茶葉貿易交易量最高的茶類。

綠茶: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從古到今有名有姓的名茶上千種之多。

白茶 :白茶只產在我國福建省的幾個縣,它在加工過程中不經炒揉,而且加工過程異常的精細。

黑茶 :黑茶是後發酵茶,一般做成緊壓茶邊銷為主。主要產於湖北,湖南,四川,雲南,廣西等地。

黃茶 :黃茶屬於輕發酵茶類,加工中加以悶黃,具有黃茶黃湯的特點。君山銀針和蒙頂黃芽是黃茶中的代表產品。

烏龍茶 :烏龍茶是一種半發酵茶。在1979年從日本掀起的烏龍茶減肥健美運動,使烏龍茶享譽世界。

緊壓茶 :是一種再加工茶類,一般用長梗粗葉的黑茶、老清茶為原料,經蒸壓乾燥製成不同形狀的茶磚茶餅等。

花茶 :茶葉和香花進行拚和窨制,而使茶葉帶有鮮花的鮮靈之氣,茶香伴著花香帶給您的是醉人的享受。

中國名茶以茶類來分主要有:①綠茶名茶,如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名山蒙頂、廬山雲霧 、太平 猴 魁、君山銀針、顧渚紫筍、信陽毛尖、黃山毛峰、華頂雲霧、勇溪火青、敬亭綠雪、峨眉蛾蕊、惠明、都勻毛尖、恩施玉露、婺源茗眉、雨花、莫干黃芽和普陀佛茶等。②紅茶名茶,如安徽的祁紅、雲南的滇紅、廣東的英紅等。③烏龍茶名茶,如武夷岩、安溪鐵觀音、鳳凰單叢、台灣凍頂烏龍茶等。④白茶名茶,如白毫銀針、白牡丹茶等。⑤花茶名茶,如福州茉莉烘青、杭州茉莉烘青、蘇州茉莉烘青等。⑥ 緊壓茶名茶 ,如普洱茶、六堡茶等。不同名茶,風味獨具,且多為歷史文化名茶。

中國十大名茶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我古著名風景旅遊勝地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洞庭山,所以又叫「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的聞名固然與美麗的傳說是分不開的,但是,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與精湛的採制工藝是它流傳至今並不斷發揚光大的根本所在。碧螺春的茶鄉,是太湖之濱的洞庭東山和西山,這里是風景旅遊勝地,這里環境優美,果木茶樹間作成園,生長茂盛。洞庭二山,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山水相依,雲霧繚繞,空氣清新,非常適宜茶樹生長。
碧螺春一般分為7個等級,大體上芽葉隨1-7級逐漸增大,茸毛逐漸減少 。碧螺春的茶葉非常嬌嫩,採摘必須及時和細致。從采、揀到制,三道工序都必須非常精細。只有細嫩的芽葉,巧奪天工的高超手藝,才能形成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俱全的獨特風格。
細啜慢品碧螺春的花香果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使人心曠神怡,彷彿置身於洞庭東西山的茶園果圃之中,領略那「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真是其貴如珍,不可多得。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原產於福建省安溪縣西坪堯陽,是我國烏龍茶中的極品,也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 。
安溪縣地處戴雲山脈的東南坡,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倒。西部以山地為主,層巒疊嶂,最高海拔達1600米,通稱「內安溪」。東部以丘陵為主,通稱「外安溪」。以往茶區集中於內安溪,後來茶區不斷發展擴大。目前遍及全縣。
鐵觀音採摘須在茶押形成駐芽,頂押形成小開面時,及時採下二三葉,以晴天午後茶品質最佳。毛茶的製作需經曬青、晾青、做青、殺青、揉捻、初焙、包揉、文火慢焙等十多道工序。其做青為形成「鐵觀音」茶色、香、味的關鍵。毛茶再經過篩分、風選、揀剔、乾燥、勻堆等精製過程後,既成為品茶。優質鐵觀音茶質高超,獨具風韻,品飲安溪鐵觀音是一種美的修養、美的享受 。
武夷大紅袍
武夷大紅袍,是中國名茶中的奇葩,有「茶中狀元」之稱。它四武夷岩茶中的王著,堪稱國寶。
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東南部,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九龍就窠高岩峭壁上,這里日照短,多光反射,晝夜溫差大,岩頂終年有細泉浸潤。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
武夷山的紅袍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具有明顯的「綠葉紅鑲邊」之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它的香氣馥郁,香高而持久,滋味醇厚,飲後齒頰留香,「岩韻」明顯。
凍頂烏龍
凍頂烏龍茶以其品質優異、色香味懼佳的特點而蜚聲遐邇,成為台灣茶的一大代表。凡是涉足台灣茶者,言必稱凍頂烏龍,近年來,中國內地的一些茶藝館也紛紛開始流行飲用凍頂烏龍茶 。
凍頂山海拔700多米,年平均氣溫20 C。山高林密土質好,茶樹生長十分茂盛,此後逐漸發展成為當今的凍頂茶園。
凍頂烏龍茶的製作過程分為初制和精製兩大工序。初制中以做青為主要程序。做青經過輕度發酵,將採下的茶青在陽光下暴曬20至30分鍾,以使茶青軟化,水分適度蒸發。萎調時應經常進行翻動,使茶青充分吸收氧分而產生發酵作用,待發酵到產生清香味時,既進行高溫殺青。殺青後隨即進行整形,使條狀定形為半球狀,然後再進行高溫烘焙,以減少茶葉中的咖啡因含量,從而製成成品茶 。
凍頂烏龍茶成茶外形捲曲呈半球形,條索緊結整齊,葉尖捲曲呈蝦球狀,白毫顯露,色澤墨綠油潤,沖泡後茶葉自然沖頂壺蓋,茶湯水色呈金黃且澄清明澈,清香撲鼻,香氣中有桂花花香且略帶焦糖色,葉底柔嫩稍透明,葉身淡綠,葉緣呈現鋸齒狀,帶有紅鑲邊,滋味甘醇濃厚,茶湯入口生津並富有活性,後韻回味強且經久耐泡,飲後杯底不留殘渣。
雲南普洱茶
雲南普洱茶是雲南的名茶,古今中外負有盛名,它以西雙版納地區僅有的滇青毛茶為原料,經再加工而製成的。普洱茶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普洱茶的貿易了。
普洱茶採用的是優良品質的雲南大葉種茶樹之鮮葉,分為春、夏、秋三個規格。春茶有分為「春尖」、「春中」、「春尾」三個等級;夏茶又稱「二水」;秋茶又稱為「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的品質最佳。
現在,普洱茶的種植面積很廣泛,已經擴大到雲南省的大部分地區,以及貴州省、廣西省、廣東省及四川省的部分地區,原屬普洱縣管轄的雲南瀾滄江流域的西雙版納傣族自製州、思茅等地是普洱茶的最主要產區,其中又以勐海海縣勐海茶廠的產量最大 。
普洱茶的製作以經殺青後揉捻曬乾的曬青茶為原料,經過潑水堆積發酵的特殊工藝加工製成,再經過乾燥過程處理,即加工為普洱茶。普洱茶是製作各種緊壓茶的原料。 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 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還在於它有可貴的葯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龍井茶區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里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土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清明前所採茶芽,稱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的。
過去,都採用七星柴灶炒制龍井茶,掌火十分講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說法。現在,一般採用電鍋,既清潔衛生,又容易控制鍋溫,保證茶葉質量。炒制時,分「青鍋」、「燴禍」兩個工序,炒制手法很復雜,一般有抖、帶、甩、挺、拓、扣、抓、壓、磨、擠等十大手法,炒制時,依鮮葉質量高低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時地改換手法,因勢利炒而成。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綠茶中的又一珍品。它產於黃山風景區和毗鄰的湯口、充川、崗村、芳村、揚村、長潭一帶。黃山毛峰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400多年前,黃山所產茶葉就已經非常著名了。
黃山毛峰的品質分為特級和一、二、三級,以特級為代表,三級以下則是歙縣烘青。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 、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天然的香氣。
黃山毛峰採制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黃山名茶眾多,除毛峰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灸人口。
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島上,屬於黃茶類針形茶,有「金鑲、玉」之稱。君山茶舊時曾經用過黃翎毛、白毛尖等名,後來,因為它的茶芽挺直,布滿白毫,形似銀針而得名「君山銀針」。
君山又名洞庭山,島上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溫和,年平均降水量為1340毫米,三月至九月間的相對濕度約為80%,氣候非常濕潤。每當春夏季節,湖水蒸發,雲霧彌漫,島上竹木叢生,生態環境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
君山銀針的製作工藝非常精湛,需經過殺青、攤涼、復包、足火等八道工序,歷時三四天之久。優質的君山銀針茶在製作時特別注意殺青、包黃與烘焙的過程。
根據芽頭的肥壯程度,君山銀針可以分外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君山銀針的質量超群,風格獨特,為黃茶之珍品。它的外形,芽頭茁壯、堅實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黃發亮,內質毫香鮮嫩,湯色杏黃明凈,葉底肥厚勻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變其味
六安瓜片
六安產茶,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六安茶始於唐代,揚名於明清。早在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有「揚子江中水,齊雲頂上茶」之贊語。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譽。 六安瓜片根據品質共分為名片與一、二、三級共四個等級。起成品與其他綠茶大不相同,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自然平展,色澤寶綠,大小勻整。六安瓜片宜用開水沏泡,沏茶時霧氣蒸騰,清香四溢;沖泡後茶葉形如蓮花,湯色清澈晶亮,葉底綠嫩明亮,氣味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六安瓜片還十分耐沖泡,其中以二道茶香味最好,濃郁清香。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為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因起其外形如瓜子狀,又呈片狀,故名六安瓜片。它最先產於金寨縣的齊雲山,而且也以齊雲山所產瓜片茶品質最佳,所以又名齊雲瓜片。 六安瓜片的採摘季節較其他高級茶遲約半月以上,高山區則更遲一些,多在穀雨至立夏之間。六安瓜片工藝獨特,長期流行手工生產的傳統採制方法,生產技術和品質風味都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色。這種獨特的採制工藝,形成了六安瓜片的獨特風格。六安瓜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採摘,標准為多采一芽二葉,可略帶少許一芽三四葉;第二道工序為摘片,將采來的鮮葉與茶梗分開,摘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摘下,隨摘隨炒。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制或四葉制「梅片」,芽制「銀針」;第三道工序的技術關鍵是在於把葉片炒開。炒片起鍋後再烘片,每次烘葉量僅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茶香充分發揮時趁熱裝入容器密封儲存。 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葯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祁門紅茶
在紅遍全球的紅茶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博得國際市場的經久稱贊,奉為茶之佼佼者。祁紅,產於安徽祁門縣。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制一百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優異的品質風格,蜚聲中外。祁紅生產條件極為優越,真是天時、地利、人勤、種良、得天獨厚,所以祁門一帶大都以茶為業,上下千年,始終不敗。祁紅工夫茶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聲譽,芬芳常在。
祁紅以高香著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果香,並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英國人最喜愛祁紅,全國上下都以能品嘗到祁紅為口福。皇家貴族也以祁紅作為時髦的飲品,用茶向皇後祝壽,贊美其為「群芳最」。

名茶傳說
大紅袍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鍾,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後肚疼鼓脹,卧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後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碧螺春
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的傳說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著的一個名叫阿祥小夥子。兩人心裡深深相愛著。有一年,太湖中出現一條凶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漁叉,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斗,直到鬥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為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傷勢一天天惡化。一天,姑娘找草葯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斗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後,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採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說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里,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採制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為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龍井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後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葯。」乾隆皇帝見太後這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鐵觀音
相傳,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茶葉送給方苞,方侍郎間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贊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鐵觀音」。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的傳說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盪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苦丁茶
苦丁茶嫩芽呈紫紅色,傳說是被茶女阿香的鮮血染紅的。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阿香的茶女,因為長得美,官府欲將其選進宮中,但阿香死活不肯,被送進宮那天,她趁人不備,跳崖而死,鮮血濺到苦丁茶芽上,茶芽遂從綠色變成紫紅色,味道也變得甘甜香濃,後來人們把苦丁茶稱為紫筍茶。
又傳說,唐代安舒城有個名叫松詩人,文采過人,但年過半百卻屢試不第,遂南遊隱居西樵山,教山民種茶。為了尋找苦丁茶種子育苗方法,他先給仙鶴喂吃茶果,再從其糞便中出茶籽育種,未獲成功,後經仙人指點,取蓬萊閣仙水浸泡,乃獲成功,使西樵山成為遠近聞名的茶區。松在山中種茶賦詩十年,在70高齡時才考中進士。後來人們在山上修建了一座茶仙廟,以紀念他的功德。

7. 紅樓夢一書中涉及到「茶」有多少次都是什麼茶又是怎麼描述的

全書提到茶事有262處,出現「茶」字459次,並有專訪記品茗的「櫳翠庵茶品梅花香」這一回目

紅樓夢》描寫的是鍾鳴鼎食、詩禮簪纓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顯得富貴豪華。富貴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首先是小說第41回《品茶櫳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產於安徽六安縣霍山,與龍井、天池並名,為清代貢茶。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為賈母特備的一種名茶,一般認為指的是產於洞庭湖的「君山銀針」。清代也將其作為貢茶。第三是普洱茶。小說第63回《壽怡紅開夜宴》,林之孝向襲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說的「女兒茶」也是普洱茶的一個品種,是盛行清代宮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貴貢茶。第四是小說第82回中的龍井茶。第五是楓露茶,見於小說第8回《奇緣識金鎖》。以上5種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貢茶和名茶的狀況,堪稱「清代貢茶錄」。

「名茶還須好水泡」,在《紅樓夢》中,烹茶之水尤為講究,並被人們喻為廣大雅趣。賈寶玉《冬夜即景》的詩中曰:「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妙玉招待黛玉、寶釵、寶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飲茶這般講究的境界,可見中國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還要講究烹茶藝術。《紅樓夢》對此也有描寫:「妙玉自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一壺茶」。名茶沖泡要把握好開水溫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開水沖泡,使茶葉清醇幽香,茶葉品質又不受損壞。這些描述,不禁令人贊嘆,作者深得飲茶之道。

飲茶之道還講究配以杯、壺、盤成套茶具。《紅樓夢》多處描述種種精美的茶具,可謂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覽會。先說一般的茶具,小說中幾乎每一位富貴人家居室里都擺著一套精緻的茶具。如賈母的花廳上,擺設洋漆茶盤里就放著舊窯十錦小茶杯。王夫人居坐的正二室里,也是茗碗瓶茶具備。女婢們用精緻的茶盤托著茶盅為主人客人送茶,如寶玉的女僕襲人就用「連環洋漆茶盤」送茶水。連元妃獎給賈府兄妹的燈謎獎品也有茶具——一柄茶筅。

更值得稱道的是妙玉櫳翠庵里的茶具。僅賈母、寶玉、黛玉來到櫳翠庵,妙玉就拿出10種不同的茶具招待客人。一是給賈母獻茶用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小茶盤」;二是這小茶盤里裝著成窯五彩小蓋盅,這是明代成化年間景德鎮官窯所產的茶具;三是給隨賈母同來的眾人的茶盞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四是煮茶的風爐;五是煮茶的茶壺;六是妙玉貯藏梅花雪水的「鬼臉青」茶瓮。這些茶具積淀了多少文化底蘊?用這些茶盞飲茶,稍稍一呷,就呷出一個遠古芬芳。

茶味服從於藝術,藝術融入於茶中,讓人們品出茶中之味,藝術之味,這正是曹雪芹的一大絕招。《紅樓夢》里有不少茶詩茶聯,以茶入詩詞,風格獨特,布滿濃厚生活氣息。如「烹茶水漸沸,煮酒葉難燒。」「寶鼎茶因煙尚綠,幽窗棋罷措猶涼。」這些詠茶詩(聯),把《紅樓夢》中的「茶道」推向了高潮。

8. 紅樓夢賈母喝的老君眉是什麼茶,真實存在嗎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中寫道:「當下賈母等吃過茶,又帶了劉姥姥至櫳翠庵來.妙玉忙接了進去.至院中見花木繁盛,賈母笑道:「到底是他們修行的人,沒事常常修理,比別處越發好看。」一面說,一面便往東禪堂來.妙玉笑往裡讓,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里頭有菩薩,沖了罪過.我們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寶玉留神看他是怎麼行事.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然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9. 妙玉沒有親眼看到,她是如何知道賈母不喝「六安茶」

第四十一回,賈母飯後帶著劉姥姥闖進寧靜的櫳翠庵,張嘴就管妙玉要好茶。妙玉立即燒水煮茶,奉茶上來,賈母先說自己不喝六安茶,又問什麼水,都滿意了才喝了半杯,剩下給了劉姥姥。有人奇怪為什麼妙玉知道賈母不喝六安茶?

賈母邀請劉姥姥,任由賈家人捉弄嘲笑,老太太並沒有制止,她又親自跑到櫳翠庵對妙玉一頓咄咄逼人,表現出的都是對外來客人的不太友好。在賈母心中,林黛玉是自家人(第二十二回),薛姨媽、薛寶釵、劉姥姥、妙玉等才是客人。

賈母對劉姥姥和妙玉不客氣,同為客人的薛姨媽和薛寶釵最難堪。何況賈母還跑到薛寶釵房間橫挑鼻子豎挑眼,不怪薛寶釵全程無言。賈家抄家後,妙玉不得已再入紅塵,才有了「好一似無瑕美玉遭泥陷」的說法。

10. 紅樓夢中的妙玉為賈母泡茶,用的是什麼茶葉

老君眉。具有權威性的紅樓夢研究所校注本《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注釋為:「老君眉———湖南洞庭湖君山所產的銀針茶,精選嫩芽製成,滿布毫毛,香氣高爽,其味甘醇,形如長眉,故名「老君眉」。 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然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熱點內容
嬰兒百合 發布:2025-08-25 14:10:27 瀏覽:723
綠植豪宅 發布:2025-08-25 14:01:25 瀏覽:343
插花表示 發布:2025-08-25 13:50:31 瀏覽:777
白百合馮 發布:2025-08-25 13:50:18 瀏覽:974
冬天綠植通風 發布:2025-08-25 13:48:30 瀏覽:891
丁香三棱茶 發布:2025-08-25 13:38:31 瀏覽:183
百合TTL 發布:2025-08-25 13:32:22 瀏覽:852
知乎情人節 發布:2025-08-25 13:26:24 瀏覽:775
經十東路花卉 發布:2025-08-25 13:20:31 瀏覽:158
美肌之匙櫻花 發布:2025-08-25 13:08:24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