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小蘭花春茶

小蘭花春茶

發布時間: 2022-07-24 23:13:00

『壹』 徽府萌生的茶葉主要有哪些品種呢

1、 黃山毛峰——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每年清明穀雨選摘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由於新制葉「白毫披身,芽尖鋒芒」,且鮮葉採制黃山毛峰,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2、 六安瓜片——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因其是單片葉而做,極像瓜片 因此而得名。
3、 太平猴魁——中國極品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黃山新明鄉。
4、 祁門紅茶——為世界四大名茶,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高檔茶以一茶二葉為主;一般均系一芽三葉及相應嫩度的對夾葉。分批多次留葉采,春茶採摘6~7批;夏茶采6批;少採或不採秋茶。祁紅茶宜於清飲,但也適於加奶加糖飲用。適合做下午茶和睡前茶,在英國倍受寵愛、贊美祁紅是「群芳最」、「王子茶」。被譽為「在中國的茶香里,發現了春天的吩咐」。
5、 屯溪綠茶——黃山市屯溪綠茶的簡稱,為我國極品名茶之一,主要產地有休寧、歙縣、施德、績溪、寧過等地,是我國綠茶中的極品,屬炒青茶,又稱「長炒青」,做法起源於松羅匹茶的製法,品種有珍眉、貢熙、特針、雨茶、秀眉、綠片等6個花色18個不同級別,此處還可窯制茉莉、珠蘭、玳玳、桂花、玫瑰等花茶。
6、 霍山黃芽——產於霍山大花坪金子山、漫水河金竹坪、上土市九宮山等地。

7、 岳西翠蘭——生長在大別山區的優質雲霧茶,新創名茶(1985年創制)。產於皖西大別山腹地岳西縣境內的主簿、頭陀、來榜區,茶園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m的深山峽谷之中。岳西翠蘭是地方名茶小蘭花的傳統製作技術基礎上創制的。穀雨前後選采一芽二葉,用竹帚翻炒殺青、繼而手工造形、後經炭火烘焙而成。其外形優美、芽葉相連、自然舒展、酷似小蘭花;其湯翠綠明亮、香氣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

8、 涇縣特尖——新創名茶,入杯沖泡,霧氣結頂,蘭花清香回溢,芽葉徐徐展開,清澈明凈,品之鮮醇爽口。
9、 涌溪火青——產於皖南涇縣黃田鄉涌溪,耐泡持久、攜帶方便。
10、 敬亭綠雪——生產企業安徽農墾國營敬亭山茶場,地處宣城近郊。分特、一、二、三四個等級。形似雀舌、挺直飽潤、色澤嫩綠、白毫顯露、嫩香持久、回味甘醇。
九、涌溪火青
十、敬亭綠雪
主打的還是岳西翠蘭。高山本茶,純手工制。

『貳』 我是舒城小蘭花茶農,想給春茶找銷路

你是小蘭花哪個產地的?

『叄』 安徽哪種茶最好

安徽十大名茶:一:【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每年清明穀雨,選摘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二:【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 】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歷史悠久。明代許次紓《茶疏·產茶》雲:「天下名山,必產靈茶,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南北,則稱六安… …」;大文豪梁實秋亦有贊之也。 因其是單片葉而做,極像瓜片因此而得名。
三:【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 中國極品名茶,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黃山區新明鄉,尤以猴坑高山茶園所採制的尖茶品質最優,特稱「猴魁」。外形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翹.不曲;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葉面色澤倉綠勻潤,葉背淺綠, 葉脈綠中藏紅;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懸在明澈嫩綠的茶計之中, 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杯中對你伸頭縮尾,有刀槍雲集.龍飛鳳舞的特色。其滋味鮮綠醇甘甜,香氣高爽持久,湯色清綠明凈,有爽口.潤喉.明目.提神之效。
四:【祁門紅茶 】
為世界四大名茶,常簡稱「祁紅」,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祁紅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常有雲霧繚繞,且日照時間較短,構成茶樹生長的天然佳境,釀成「祁紅」特殊的芳香厚味。
祁門紅茶採制工藝精細,高檔茶以一芽二葉為主,一般均系一芽三葉及相應嫩度的對夾葉,分批多次留葉采,春茶採摘6-7批,夏茶采6批,少採或不採秋茶。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使芽葉由綠色變成紫銅紅色,香氣透發,然後進行文火烘焙至干。紅毛茶製成後,還須進行精製,精製工序復雜,經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而成。
祁紅茶宜於清飲,但也適於加奶加糖調和飲用。適合做下午茶和睡前茶。祁紅在英國倍受寵愛,贊美祁紅是「群芳最」、「王子茶」。被譽為「在中國的茶香里,發現了春天的芬芳」。
五:【屯溪綠茶】
屯溪綠茶 黃山市屯溪綠茶的簡稱,為我國極品名茶之一。主要產地有休寧、歙縣、施德、績溪、寧國等地。因歷史上在屯溪加工輸入出,故名「屯綠」。該茶條索緊密,勻正壯實,色澤綠潤,沖泡後湯色綠明,香氣清高,滋味濃厚醇和,是我國綠茶中的名品。「屯綠」屬炒青類,屯綠毛茶又稱「長炒青」。其做法起源於松羅匹茶的製法,品種有珍眉、貢熙、特針、雨茶、秀眉、綠片等6個花色18個不同級別,此外還可窖制茉莉、珠蘭、玉蘭、玳玳、桂花、玫瑰等花茶。
六:【霍山黃芽】
霍山黃芽 主要產於霍山大花坪金子山、漫水河金竹坪、上土市九宮山等地。霍山黃芽的歷史悠久,唐代即有「壽州霍山之黃芽」的記載,明代王象亞的《群芳譜》亦稱「壽州霍山黃芽之佳品也。」由於金子山頭日照較短,雲霧繚繞,低溫濕潤,土質肥沃,「黃芽」在此生長,芽嫩葉肥,形成別具一格的茶葉品質。該茶條形緊密,形如雀舌,顏色金黃,白毫顯露,湯色黃綠,香醇濃郁,甜和清爽,有板栗香氣。上等「霍山黃芽」,外形緊細成條,有如蓮心;色澤黃嫩油潤,芽葉成朵,湯色澄黃而明亮,香氣清鮮。
七:【岳西翠蘭】
岳西翠蘭 岳西翠蘭名茶是生長在大別山區的優質雲霧茶。新創名茶。產於皖西大別山腹地岳西縣境內的主薄、頭陀、來榜區。該地原屬陸羽《茶經》所載盛產茶葉的壽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茶園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峽谷之中,周圍樹木蔥籠,百花溢香,雲霧彌漫。「岳西翠蘭」是在地方名茶小蘭花的傳統製作技術基礎上創制的。穀雨前後選采一芽二葉,用竹帚翻炒殺青,繼而手工造形,後經炭火烘焙而成。其外形優美,芽葉相連,自然舒展,酷似小蘭花;其湯翠綠明亮,香氣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
八:【 涇縣特尖】
新創名茶,入杯沖泡,霧氣結頂,蘭花清香四溢,芽葉徐徐展開,清澈明凈,品之鮮醇爽口。
九:【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 產於皖南涇縣黃田鄉涌溪,生產歷史已有五百餘載,曾為歷朝之貢茶,現為饋贈之佳品;產地風景秀麗,層巒疊嶂,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常年雲霧繚繞,泉水潺潺。鮮茶葉如碧玉,味似花香;採摘標准,製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聲;色如墨玉,油泣顯毫;湯色杏黃明凈,滋味醇正甘甜;質優形美,耐泡持久,攜帶方便,實乃茶中之珍品。
十:【敬亭綠雪】
敬亭綠雪 生產企業安徽農墾國營敬亭山茶場,地處宣城近郊,敬亭綠雪形似雀舌,挺直飽潤,色澤嫩綠,白毫顯露,嫩香持久,回味甘醇。分特、一、二、三共四個等級。飲評者有詩贊譽: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綠勻嫩香氣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飄。

『肆』 安徽茶葉品種有哪些

1,黃山毛峰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徽茶,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每年清明穀雨,選摘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

2,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3,太平猴魁

中國極品名茶,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黃山區新明鄉,尤以猴坑高山茶園所採制的尖茶品質最優,特稱「猴魁」。外形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

4,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為世界四大紅茶,常簡稱「祁紅」,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祁紅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林木多,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常有雲霧繚繞,且日照時間較短,構成茶樹生長的天然佳境,釀成「祁紅」特殊的芳香厚味。

5,屯溪綠茶

黃山市屯溪綠茶的簡稱,為我國極品名茶之一。主要產地有休寧、歙縣、旌德、績溪、寧國等地。因歷史上在屯溪加工輸入出,故名「屯綠」。

『伍』 舒城小蘭花茶業價格

歙縣的名硯, 涇縣的宣紙, 徽州的香墨, 祁門的名瓷, 宣城的宣筆, 績溪的蠶絲, 曹索功御墨, 天柱山靈芝, 金寨的天麻, 歙縣的貢菊, 潁上的泥人, 阜陽的剪紙, 合肥真發綉, 劉麻子剪子, 歙縣磚石雕, 懷遠的石榴, 靈璧的奇石, 黟縣古徽綉, 胡開文墨錠, 岳西桑皮紙, 界首的陶瓷, 蕪湖的鐵畫, 九華山佛像, 南溪鎮靈芝, 祁門的祁紅, 臨泉的生薑, 徽州的雪梨, 休寧竹木器, 蒙城黃牛肉, 新安芝麻糖, 亳州古井貢, 淮北口子酒, 固鎮大花生, 黃石溪名茶, 來安的板鴨, 大別山茯苓, 石台天方茶, 渦陽的苔干, 東至雲尖茶, 舒城的蘭花, 桐城小花茶, 琅琊寺素齋, 石台雲霧茶, 屯溪臭鮭魚, 安慶雪木畫, 蕪湖牡丹皮, 鳳陽的鳳畫, 徽州臭豆腐, 淮南火烙畫, 樅陽黃花菜, 徽州八碗八, 屯溪炸肉圓, 皖西的綠茶, 寧國的烏早, 蘇埠的****, 太和香椿芽, 潛山的舒席, 定遠的橋尾, 宣州宣木瓜, 蕪湖的香樟, 天柱山葯材, 巢湖蝦米蝦, 板橋的草席, 無為的板鴨, 壽州的香草, 霍山的黃芽, 採石磯茶干, 滁縣貢菊茶, 琅琊的酥糖, 金寨鴨蛋干, 巢湖玉帶糕,蕭縣大葡萄, 繁昌醬菜好, 九華山素齋, 碭山的酥梨, 岳西縣厥菜, 績溪徽菜幫, 鳳台縣鐵鍋, 涇縣的竹雕, 桐城的絲棗, 寧國的筍干, 霍邱的柳編, 亳州的中葯, 利辛尼龍網, 水東的蜜棗, 蕭縣葡萄酒, 馬坑的香蘑, 東至葛根草, 廣德的板栗, 亳州的煙草, 富岱的楊梅, 休寧的孔雀, 長豐的草莓, 黟縣的香榧, 六安白蒜多, 滁州滁貢菊, 太和的香椿, 休寧的筍尖, 明光的綠豆, 肥東的花生, 臨泉的貢柿, 鳳台淮王魚, 貴池的鹿群, 廬江的蜂蜜, 金寨的鱖魚, 明光的特曲, 阜陽的皮絲, 黃山的石耳, 合肥的切糕, 利辛的泡桐, 蒙城的牛肉, 霍山的石斛, 亳州的白芍。 霍山根樁盆景, 金寨推光漆器, 廣德的竹根雕,宣城的山核桃, 瓦埠湖的銀魚, 黃山的獼猴桃, 桐城的水芹菜,休寧的松蘿條, 阜南戀思蘿卜, 潁州的紅櫻桃, 歙縣金竹貢菊,天柱山盞兒糕。 潛山的扒蹄膀, 桐城的麻豐糕, 壽縣的大救駕,安慶江毛水餃。 胡玉美蠶豆醬, 黃山的松子糕, 銅陵的薄皮姜,休寧縣的松蘿, 績溪的玫瑰酥, 余良卿的膏葯, 毫州雪湖貢藕,合肥麻餅烘糕, 馬鞍山絲綿畫, 界首的古彩陶, 包河的魚蓮藕,符離集的燒雞, 天堂寨的吊鍋, 八公山的豆腐, 桐城縣的絲棗,安慶五香牛肉, 泗溪的三大寶, 鳳台縣肥王魚, 歙縣琥珀蜜棗,亳州的蘇趙梨, 蕭縣的貢葡萄, 黃音坑綠牡丹, 東至縣獼猴桃, 南陵西山丹皮, 橫山鎮的長棗, 黃山銀鉤石耳, 宿松涼亭雪棗, 五河沱湖螃蟹, 阜陽玉器瑪瑙, 蕪湖清水荸薺, 郎溪的水辣椒,阜南黃崗柳編, 臨泉高產薄荷, 貴池的翠微茶, 英坑的竹蜜棗,寧國的山核桃, 阜陽的枕頭饃, 亳州觀堂大蒜, 齊雲山野味好,巢湖銀魚珍珠, 碭山縣的梨酥, 萬佛湖的鰱魚, 滁州市的蜂蜜,肖家橋餅油酥, 九華山的冰姜, 黃嶺區的大蔥, 郎溪的瑞魁草,歙縣極品炒青, 六安的瓜片好, 黃山極品毛峰, 蕪湖迎春瓜子,黃山綠牡丹茶, 霍山小峴春茶, 亳州觀堂大蒜,懷遠縣的蘆筍, 屯溪的猴魁茶, 涇縣宣筆宣紙,歙縣的金桔大。 六郎中華絨螯蟹, 天長甘露油餅好,邢塘脫水蒜姜優, 無為紗燈工藝精, 鳳陽御液酒馳名,合肥小劉瓜子香, 蕪湖傻子瓜子精, 宣州的板栗個大,舒城的貢席****, 霍邱柳編堆滿城, 南溪鎮的靈芝多,新港茶干味正濃, 桐城的鮦蒜鮮紅, 安慶墨子酥有名,涇縣醬菜家常備, 明教寺佛茶水聖, 黃山極頂雲霧茶,歙縣頂谷大方茶, 涇縣涌溪火青茶。 休寧的虎皮毛豆腐, 齊雲山的白葯黃芽,涇縣育才醬菜製品, 歙縣黃山綠牡丹茶, 屯溪市的腌鮮鱖魚,亳州豪門貢菊冰茶, 合肥的虎皮金桔蛋, 歙縣漳潭三潭枇杷,懷寧縣的頂雪貢糕, 安徽祁紅屯綠名茶, 渦陽的高爐大麴酒,黃山的特級毛峰茶, 臨泉水洗芝麻蒜片,亳州的穿心紅蘿卜,唐模杏樹千年不老, 齊雲山木耳石雞名。

『陸』 各類茶的香氣有何不同特點

茶葉具有正常而特有的茶香,是內含各種香氣成分比例恰當的綜合反映。鮮葉中芳香成分將近一百種,綠茶中約有二百種,紅茶中有三百多種。各類茶葉有各自的香氣特點,是由於品種、栽培條件和鮮葉嫩度不同,經過不同制茶工藝,形成了各種香型不同的茶葉。茶葉通過不同的製作方法可產生多種香氣,茶葉的香氣有:毫香型,嫩香型,花香型,果香型,清香型,陳醇香型,松煙香型.茶葉的香氣類型主要由茶葉品種、鮮葉質地、採制季節及制茶工藝決定。茶葉品種不同,鮮葉中內含物質及其組織結構均有差異,因而其芳香物質的成分與含量也不同。

如不同品種的青茶(烏龍茶),具有各自的香氣特徵。優質鐵觀音有蘭花香,有蜜桃香或梨香,毛蟹有清花香,肉桂有桂皮香,單叢有黃枝香、花蜜香、芝蘭香,凍頂茶有蘭花香、乳香交融等。鐵觀音的「音韻」,是指鐵觀音品種所特有的香味特徵,具有與其他品種不同的某些芳香成分,因而具有其他品種沒有的韻味。春季新梢生長一致,鮮葉質地好,勻度好,口果天氣晴朗,做青溫濕度較易調節,加工工藝能正常發揮,使芳香物質的轉化恰到好處,所以春茶香氣清純豐滿,品種香氣特徵明顯;夏茶生長參差不齊,多酚類含量高,鮮葉老嫩不勻,加以夏季高溫,多酚類酶性氧化加速,做青難以達到適度,故香低味澀。

『柒』 茶的中國名茶

茶葉名稱簡介圖片展示西湖龍井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杭州不僅以西湖聞名國內外,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顏色:色澤嫩綠泛黃。外形:扁平光滑,苗鋒尖削。綠茶。滋味:湯色嫩黃(綠)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帶高火香;滋味清爽濃醇。 日照綠茶產於山東省日照市。日照是世界茶學家公認的三大海綠茶城市之一(另兩個分別為韓國寶城和日本靜岡)。日照綠茶具有干茶墨綠,沖泡後湯色黃綠明亮、栗香濃郁、回味甘醇、葉片厚、香氣高、耐沖泡等獨特優良品質,被譽為「中國綠茶新貴」。2006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日照綠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日照市自1966年「南茶北移」成功,現有茶園面積12萬畝,年產茶葉1500噸,佔山東省的50%以上,是山東省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產量連續六年列全省第一,素稱「北方第一茶」。其中嵐山區巨峰鎮1000畝有機茶已通過歐盟國際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獲得了歐盟市場的「通行證」。 普龍茶普龍茶(PuLong tea),是壯族傳統茗茶,雲南名茶之一。是未經發酵,經過萎凋、殺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品。
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營養價值。
普龍茶,為綠茶特種茶類,由普龍村壯族茶農經過精細炒焙,創制於民國初年。2015年,正式冠以地名為"普龍茶「。 嶗山綠茶產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曉陽春嶗山綠茶,嶗山地處黃海之濱,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土壤肥沃,土壤呈微酸性,素有北國小江南之稱。1959年,嶗山區「南茶北引」獲得成功,形成了品質獨特的嶗山綠茶。嶗山綠茶具有葉片厚、豌豆香、滋味濃、耐沖泡等特徵。其按鮮葉採摘季節分為春茶、夏茶、秋茶;按鮮葉原料和加工工藝,分為捲曲形綠茶和扁形綠茶。2006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嶗山綠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武夷岩茶為烏龍茶類,有茶中之王的美譽,產於福建「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岩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中著名的以大紅袍享譽世界。 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顏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綠茶。外形:外形條索緊結呈捲曲如毛螺,白毫顯露。滋味:香氣清爽持久;滋味鮮爽味醇;湯色嫩綠明亮。 黃山毛峰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綠茶。顏色:嫩綠油潤。外形:細扁如雀舌,芽似鋒;白毫顯,色似象牙。滋味:嫩毫香清新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杏黃清澈。 廬山雲霧茶產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綠茶。廬山雲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味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安溪鐵觀音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砂綠起霜」成為鐵觀音高品級的標志,獲得了「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的美譽。烏龍茶,半發酵。顏色:烏潤砂綠。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卷緊而重實。滋味:香氣馥郁持久,有桂花香;滋味醇厚甘爽生津;湯色橙黃鮮麗。 君山銀針中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為湖南嶽陽縣洞庭湖中島嶼。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黃茶,輕微發酵。顏色:金黃光亮。外形: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滋味: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產自安徽省六安,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茶。中國歷史名茶,簡稱瓜片,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焙,製作過程十分考究。 浦江春毫茶產於浙江省浦江縣仙霞山龍門山脈的杭坪、虞宅、花橋一帶,是80年代新創名茶,被評為全國名茶。具有緊卷披毫、細嫩翠綠、香氣高超、味鮮甘醇、湯 清明亮、嫩綠勻凈之特色;具有滋味鮮爽甘醇,湯碧明亮,葉底勻凈嫩綠之特徵。 岳西翠蘭生長在大別山區的優質雲霧茶。新創名茶。產於皖西大別山腹地岳西縣境內的妙道山、主薄、頭陀、來榜區等地。該地原屬陸羽《茶經》所載盛產茶葉的壽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茶園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峽谷之中,周圍樹木蔥籠,百花溢香,雲霧彌漫。「岳西翠蘭」是在地方名茶小蘭花的傳統製作技術基礎上創制的。 納溪特早茶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以《關於命名瀘州市納溪區為「中國特早茶之鄉」的決定「中國特早茶之鄉」正式落戶納溪。納溪特早茶常年在2月10日前即可採制芽型名茶。二月中下旬即可採制一芽二葉的毛峰型名茶,通常在農歷春節就有新茶上市。茶園開采期在四川最早,比江蘇、浙江、安徽等全國主要產茶區早30—40天,比省內其它地區也要早7—10天,而且品質優良,外形扁平挺直、色澤黃綠鮮活,香氣栗香濃郁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醇爽口,葉底黃綠勻亮。 信陽毛尖中國著名毛尖茶,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產自河南省信陽地區的群山之中。信陽是中國南北方的分水嶺,桐柏山、雞公山、大別山群山環繞其中,信陽毛尖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綠茶。顏色:色澤翠綠,白毫顯露。外形:條索細圓緊直。滋味:湯色嫩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 祁門紅茶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於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紅茶,全發酵。顏色烏潤,俗稱「寶光」。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滋味:香氣香甜持久,又似蘭花香,俗稱「祁門香」,湯色紅艷明亮,滋味甘鮮醇厚。 蒙頂甘露屬歷史名茶。產於四川省雅安蒙頂山鎮,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茶中故舊」。甘露在梵語是「念祖」之意。特點:緊湊多銀毫、嫩綠色潤,香氣馥郁芬芳鮮嫩,外形美觀,淺綠油潤,香氣高爽,味醇甘鮮,茶形狀纖細,葉整芽泉,葉嫩芽壯;色澤嫩綠油潤。 都勻毛尖由毛澤東於1956年親筆命名,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區。都勻位於貴州省的南部,市區東南東山屹立,西面蟒山對峙。都勻毛尖「三綠透黃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成品都勻毛尖色澤翠綠、外形勻整、白毫顯露、條索捲曲、香氣清嫩、滋味鮮濃、回味甘甜、湯色清澈、葉底明亮、芽頭肥壯。其品質優佳,形可與太湖碧螺春並提,質能同信陽毛尖媲美。主民茶界前輩庄晚芳先生曾寫詩贊曰:「雪芽芳香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爽味,心曠神怡功關靈!」 石門銀峰茶創制於1988年,現年產量為50噸左右 。該茶鮮葉原料來源於湖南省石門縣東端海拔500~1000m的雲霧山中,茶園四周的大氣、土壤、水源等無污染。

『捌』 茶有幾種,有什麼傳說

中國歷史名茶眾多,幾乎每個名茶都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細細讀來,頗有滋味。你知道"大紅袍"、"鐵觀音"、"碧螺春"的來歷嗎?你知道"神農嘗茶"、"陸羽煎茶"、"乾隆皇帝封御茶"的故事嗎?不妨讀讀這些有趣味的傳說,或許在茶餘飯後會給你的生活增加一些樂趣,獲得一些知識。

1、神農嘗茶的傳說

很早以前,中國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說的是神農有一個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麼東西,人們都可以從他的胃腸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時候的人,吃東西都是生吞活剝的,因此經常鬧病。神農為了解除人們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嘗試一遍,看看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變化,判斷哪些無毒哪些有毒。當他嘗到一種開白花的常綠樹嫩葉時,就在肚子里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到處流動洗滌,好似在肚子里檢查什麼,於是他就把這種綠葉稱為"查"。以後人們又把"查"叫成"茶"。神農長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嘗試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幾次,全靠茶來解救。但是最後一次,神農來不及吃茶葉,還是被毒草毒死了。據說,那時候他見到一種開著黃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張一合地動著,他感到好奇,就把葉子放在嘴裡慢慢咀嚼。一會兒,他感到肚子很難愛,還沒來得及吃茶葉,肚腸就一節一節地斷開了,原來是中了斷腸草的毒。後人為了崇敬、紀念農業和醫學發明者的功績,就世代傳頌著這樣一個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2、陸羽煎茶的傳說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歡品茶,宮中也常常有一些善於品茶的人供職。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門)積公和尚被召到宮中。宮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葉煎出一碗茶,請積公品嘗。積公飲了一口,便再也不嘗第二口了。皇帝問他為何不飲,積公說:"我所飲之茶,都是弟子陸羽為我煎的。飲過他煎的茶後,旁人煎的就覺淡而無味了。"皇帝聽罷,記在心裡,事後便派人四處尋找陸羽,終於在吳興縣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並把他召到宮中。皇帝見陸羽其貌不揚,說話有點結巴,但言談中看得出他的學識淵博,出言不凡,甚感高興。當即命他煎茶。陸羽立即將帶來的清明前採制的紫筍茶精心煎後,獻給皇帝,果然茶香撲鼻,茶味鮮醇,清湯綠葉,真是與眾不同。皇帝連忙命他再煎一碗,讓宮女送到書房給積公去品嘗,積公接過茶碗,喝了一口,連叫好茶,於是一飲而盡。他放下茶碗後,走出書房,連喊"漸兒(陸羽的字)何在?",皇帝忙問"你怎麼知道陸羽來了呢?"積公答道:"我剛才飲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來,當然是到宮中來了。"
上述的傳說,雖說難辨真偽,但從此也可見陸羽精通茶藝之一斑。

3、黃山毛峰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僮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斜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沸水沖泡下去,只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後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盪開來,幽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即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知縣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端,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的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4、白毫銀針的傳說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直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病者、死者無數。在東方雲遮霧擋的洞宮山上有一口龍井,龍井旁長著幾株仙草,揉出草汁能治百病,草汁滴在河裡、田裡,就能湧出水來,因此要救眾鄉親,除非採得仙草來。當時有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大哥名志剛,二哥叫志誠,三妹叫志玉。三人商定先由大哥去找仙草,如不見人回,再由二哥去找,假如也不見回,則由三妹尋找下去。這一天,大哥志剛出發前把祖傳的鴛鴦劍拿了出來,對弟妹說:"如果發現劍上生銹,便是大哥不在人世了。"接著就朝東方出發了。走了三十六天,終於到了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白發銀須的老爺爺,問他是否要上山采仙草,志剛答是,老爺爺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可上山時只能向前千萬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身後傳來喊叫聲,他不予理睬,只管向前,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這一天志誠兄妹在家中發現劍已生銹,知道大哥不在人世了。於是志誠拿出鐵簇箭對志玉說,我去采仙草了,如果發現箭簇生銹,你就接著去找仙草。志誠走了四十九天,也來到了洞宮山下遇見白發老爺爺,老爺爺同樣告訴他上山時千萬不能回頭。當他走到亂石崗時,忽聽身後志剛大喊"志誠弟,快來救我",他猛一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志玉在家中發現箭簇生銹,知道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自己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發老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給她一塊烤糍粑,志玉謝後背著弓箭繼續往前起,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急中生智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拿出弓箭射死了黑龍,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立即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過亂石崗時,她按老爺爺的吩咐,將仙草芽葉的汁水滴在每一塊石頭上,石頭立即變成了人,志剛和志誠也復活了。兄妹三人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於是這一帶年年採摘茶樹芽葉,晾曬收藏,廣為流傳,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5、太平猴魁的傳說

安徽省太平縣猴坑地方生產一種猴魁茶,說起猴魁茶,還有一段故事呢。傳說古時候,在黃山居住著一對白毛猴,生下一隻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獨自外出玩耍,來到太平縣,遇上大霧,迷失了方向,沒有再回到黃山。老毛猴立即出門尋找,幾天後,由於尋子心切,勞累過度,老猴病死在太平縣的一個山坑裡。山坑裡住著一個老漢,以采野茶與葯材為生,他心地善良,當發現這只病死的老猴時,就將他埋在山崗上,並移來幾顆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離開時,忽聽有說話聲:"老伯,你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謝您。"但不見人影,這事老漢也沒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漢又來到山崗采野茶,發現整個山崗都長滿了綠油油的茶樹。老漢正在納悶時,忽聽有人對他說:"這些茶樹是我送給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後就不愁吃穿了。"這時老漢才醒悟過來,這些茶樹是神猴所賜。從此,老漢有了一塊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嶺去采野茶了。為了紀念神猴,老漢就把這片山崗叫作猴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從猴崗採制的茶葉叫做猴茶。由於猴茶品質超群,堪稱魁首,後來就將此茶取名為太平猴魁了。

6、大紅袍的傳說

大紅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它的來歷傳說很多,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鍾,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後肚疼鼓脹,卧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後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7、君山銀針的傳說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一千多年前就產銀針名茶,茶芽細嫩,滿披茸毛,很早就成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從五代的時候起,銀針就被作為"貢茶",年年向皇帝進貢。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里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的緣故。白鶴點頭飛入青天,是表示萬歲洪福齊天;翎毛豎起,是表示對萬歲的敬仰;黃翎緩墜,是表示對萬歲的誠服。"明宗聽了,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上述侍臣的一翻話自是討好皇上,事實上,細嫩的君山銀針茶,沖泡時,確有棵棵茶芽豎立懸於杯中,上下沉浮,倒是極為美觀的。
8、松羅茶的傳說

安徽省休寧縣有座松羅山,山上產茶頗為有名,叫松羅茶。松羅茶不僅香高味濃,而且真能夠治病,至今京津濟南一帶的老中醫開方用松羅茶的仍然很多。松羅茶主治高血壓、頑瘡,還可化食通便。至於松羅茶的來歷,傳說是明太祖洪武年間,松羅山的讓福寺門口擺有兩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遠,裡面長滿綠萍,香客來到廟堂對老方丈說,那兩口水缸是個寶,要出三百兩黃金購買,商定三日後來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綠萍水倒出,洗凈搬到廟內。三日後香客來了見水缸被洗凈,便說寶氣已凈,沒有用了。老和尚極為懊悔,但為時已晚。香客走出廟門又轉了回來,說寶氣還在廟前,那倒綠水的地方便是,若種上茶樹,定能長出神奇的茶葉來,這種茶三盞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點種上茶樹,不久,果然發出的茶芽清香撲鼻,便起名"松羅茶"。二百年後,到了明神宗時,休寧一帶流行傷寒痢疾,人們紛紛來讓福寺燒香拜佛,祈求菩薩保佑。方丈便給來者每人一包松羅茶,並面授"普濟方":病輕者沸水沖泡頻飲,兩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與生薑、食鹽、粳米炒至焦黃煮服,或研碎吞服,兩三日也愈。果然,服後療效顯著,制止了瘟疫流行。從此松羅茶成了靈丹妙葯,名聲大噪,蜚聲天下。

9、烏龍茶的傳說
據說烏龍茶最早發源於福建省安溪縣。傳說,很早以前,安溪的深山裡,住著一位獵人,名叫胡良。有一天,他偶然發現一座山上長著一叢叢小樹,枝葉墨綠蔥蘢,便隨手摘下一枝,放在背簍中遮蓋獵物,翻山越嶺,直到太陽快下山才回到家中。回家後點火燒水,山風吹過,忽聞得一陣清香,接著收拾獵物時,發現清香來自背簍中的那枝樹葉。胡良試著摘下幾片葉子,用開水沖泡,喝到嘴裡,不僅香醇,而且頓覺口舌生津,煩躁盡消,胡良心想這定是仙樹。立即起身重返深山摘了一大捆枝葉回家,但用此葉泡水,卻變得又苦又澀。胡良想了半天,為什麼從同樣的樹上采來的枝葉,味道不一樣呢?細想過後,悟出了一個道理來。原先採的枝葉經過大半天曬萎,產生的清香,因此決定摸索加工製作香茶的方法。經過反復試制,終於找到了采來葉子要經過晾曬、搓擦、炒烘等過程的製作香茶的途徑。香茶製作成功後,流傳四方,胡良的名字也隨之廣為傳誦。照安溪的方言,"胡良"與"烏龍"語音相近,後來人們就把這里出產的名茶稱作"烏龍茶",而名揚海內外。
10、水仙茶的傳說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良種茶樹,名叫水仙種。這種茶樹只開花不結果,需靠插條繁殖。說起水仙茶的發現和插條繁殖還有一段傳說故事呢。相傳有一年武夷山熱得出奇,有個建甌的窮漢子靠砍柴為生,大熱天沒砍幾刀就熱得頭昏腦脹,唇焦口燥,胸悶疲累,於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個陰涼的地方歇息。剛坐下,只覺一陣涼風帶著清香撲面吹來,遠遠望去原來是一棵小樹上開滿了小白花,綠葉卻又厚又大。他走過去摘了幾片含在嘴裡,涼絲絲的,嚼著嚼著,頭也不昏胸也不悶了,精神頓時爽快起來,於是從樹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這天夜裡突然風雨交加,在雷雨打擊下,他家一堵牆倒塌了。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樹枝正壓在牆土下,枝頭卻伸了出來,很快爆了芽,發了葉,長成了小樹,那新發芽葉泡水喝了同樣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夥子長得更加壯實。這事很快在村裡傳開了,問他吃了什麼仙丹妙葯,他把事情緣由說了一遍。大家都紛紛來采葉子泡水治病,向他打聽那棵樹的來歷小夥子說是從祝仙洞折來的。因為建甌人說"祝"和崇安話的"水"字發音一模一樣,崇安人都以為是"水仙",也就把這棵樹叫做水仙茶了。大家仿效建甌人插枝種樹的辦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開來,長得滿山遍野都是,從此水仙茶成為名品而傳播四方。

11、碧螺春的傳說

江蘇省蘇州太湖東、西洞庭山出產"碧螺春"茶,碧綠的嫩葉捲曲似螺,綠油油,毛茸茸。這種名茶的由來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
傳說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美麗、勤勞、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東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小夥子,名叫阿祥,打魚為生,兩人相愛著。但不久災難來臨,太湖中出現了一條惡龍,作惡多端,揚言要碧螺姑娘作它的妻子,如不答應,便興風作浪,讓人民不得安寧。阿祥得知此事後,便決心為民除害,他手持魚叉潛入湖底,與惡龍搏鬥,最後終將惡龍殺死,但阿祥也因流血過多而昏迷過去。碧螺姑娘將阿祥抬到家中,親自照料,但不見轉好。碧螺姑娘為了搶救阿祥便上山尋找草葯。在山頂見有一株小茶樹,雖是早春,已發新芽,她用嘴逐一含著每片新芽,以體溫促其生長,芽葉很快長大了,她採下幾片嫩葉泡水後給阿祥喝下,阿祥果然頓覺精神一振,病情逐漸好轉。於是碧螺姑娘把小茶樹上的芽葉全部採下,用薄紙包好緊貼胸前,使茶葉慢慢暖干,然後搓揉,泡茶給阿祥喝。阿祥喝了這種茶水後,身體很快康復,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然而碧螺姑娘卻一天天憔悴下去,原因是姑娘的元氣全凝聚在茶葉上了,最後姑娘帶著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阿祥懷里,再也沒有醒過來。阿祥悲痛欲絕,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上,從此山上的茶樹越長越旺,品質格外優良。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善良的姑娘,鄉親們便把這種名貴的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12、廬山雲霧茶的傳說
江西省廬山出產雲霧茶,香氣清高滋味鮮爽,真是高山出名茶,名不虛傳。
傳說孫悟空在花果山當猴王的時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嘗嘗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過的仙茶,於是一個跟頭上了天,駕著祥雲向下一望,見九洲南國一片碧綠,仔細看時,竟是一片茶樹。此時正值金秋,茶樹已結籽,可是孫悟空卻不知如何采種。這時,天邊飛來一群多情鳥,見到猴王後便問他要干什麼,孫悟空說"我那花果山雖好但沒茶樹,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採得。"眾鳥聽後說:"我們來幫你采種吧。"於是展開雙翅,來到南國茶園里,一個個銜了茶籽,往花果山飛去。多情鳥嘴裡銜著茶籽,穿雲層,越高山,過大河,一直往前飛。誰知飛過廬山上空時,巍巍廬山勝景把它們深深吸引住了,領頭鳥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領頭鳥一唱,其他鳥跟著唱和。茶籽便從它們嘴裡掉了下來,直掉進廬山群峰的岩隙之中。從此雲霧繚繞的廬山便長出一棵棵茶樹,出產清香襲人的雲霧茶。
13、小蘭花茶的傳說

安徽省大別山區的齊雲山出產小蘭花茶,亦名"齊山雲霧",茶葉品質極佳。關於它的來歷,也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大別山區的齊雲山腳下有一座大庄園,園主叫李佔山。李佔山想強占使女蘭花,蘭花寧死不從,在姐妹們的幫助下逃了出來,翻山越嶺,來到蝙蝠洞旁。蝙蝠洞外的絕壁石縫中長著一棵茶樹,常年有蝙蝠糞為肥,長得格外枝繁葉茂,清明時節就抽出了新芽。小蘭花摘下嫩芽葉,帶到山下一個孤老太太家裡,借鍋子炒干後拎到街上去賣。一個窮漢看見茶好,給了蘭花五百錢買下茶葉,來到茶館,將茶泡了來喝後,覺得果然是好茶,茶客們都紛紛要買,窮漢把茶葉分給了大家。消息傳出,有人說,齊雲山的蝙蝠仙姑顯靈了,賣茶姑娘就是蝙蝠仙姑。李佔山得知這個消息後,派家丁四齣探察。過了幾天,蘭花又炒了一袋茶上街去賣,不料被李佔山的管家看見,報告李佔山說賣茶人就是蘭花。蝙蝠洞的茶樹終於被發現了,蘭花姑娘也被家丁推下了懸崖。結果茶樹被李佔山霸佔,採下茶葉炒制後獻給縣官,縣官獻給知府,知府敬獻皇上,皇上品茶後,龍顏大悅,御筆親書"齊山雲霧"四字。李佔山獻茶有功,封為齊雲山七品制茶監官。可是第二年春,那棵茶樹枯死了,李佔山無茶進貢,只得以假冒真,結果犯了欺君之罪,被殺了頭。後來在蘭花墜岩的石縫中,長出了一片茶林,當地百姓採下茶葉,精製加工後品質依然如故,大家為紀念蘭花姑娘,便將此名茶取名為"小蘭花"。

14、不知春的傳說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種品質極為優異的名種茶樹叫"不知春"。為什麼叫不知春呢?傳說有個叫寒秀堂的書生,平生愛茶如命,讀《茶經》,吟茶詩,作茶賦、喝山茶。一天,他聽人說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要親臨其境,嘗試一番。但來到武夷山後,不巧清明、穀雨已過,春茶採摘已畢,甚為掃興。但他被武夷的山光水色吸引,順得山路來到九曲邊,看到了"水仙"茶,在九龍窠看到了"大紅袍",在慧苑坑看到了"白雞冠",在鳳林丹岩看到了"吊金龜"等等茶樹名種,只是茶樹上的嫩梢芽葉已不多見。當他走到天游峰下的一塊大石旁,忽聞到一股奇異的香味,似蘭又似桂,清甜濃郁。順著香味走去,來到一個陰暗冰涼的岩洞,發現在石頭堆里長著一株大茶樹。樹葉又大又厚,滿樹鬱郁蔥蔥,隨風搖曳。寒秀堂忍不住感嘆地說"春過始發芽,真是不知春哪"。話音剛落,洞外傳來一陣笑聲,回頭一看,原來是個紅衣姑娘提著茶籃站在洞口,笑吟吟地說:"哎呀,'不知春'這茶名起得真好,謝謝先生。"紅衣姑娘是武夷山的茶姑,年年到此採摘香茶,但始終不知其名,剛才聽到先生給茶樹起了個美名,忙施禮道謝。寒秀堂卻不好意思地說:"小生不過隨口說說而已,既然姑娘喜歡這個名字,就管它叫'不知春'吧"從此不知春名叢茶樹名揚四方製得香茶遠銷海內外。
15、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一帶盛產白牡丹茶,這種茶身披白茸毛的芽葉成朵,宛如一朵朵白牡丹花,有潤肺清熱的功效,常當葯用。傳說這種茶樹是牡丹花草變成的。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清廉剛正,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母子兩騎白馬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於是便向路旁一位鶴發童顏、銀須垂胸的老者探問香味來自何處。老人指著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說,香味就來源於它。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建廟修道,護花栽茶。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口吐鮮血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葯,正在萬分焦急、非常疲勞睡倒在路旁時,夢中又遇見了那位白發銀須的仙翁,仙翁問清緣由後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醒來回到家中,母親對他說:"剛才夢見仙翁說我須吃鯉魚配新茶,病才能治好。"母子二人同做一夢,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里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裡去采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忽聽得一聲巨響,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棵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曬干,說也奇怪,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且香氣撲鼻。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她囑咐兒子好生看管這十八棵茶樹,說罷跨出門便飄然飛去,變成了掌管這一帶青山的茶仙,幫助百姓種茶。後來為了紀念毛義棄官種茶,造福百姓的功績,建起了白牡丹廟,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6、鐵觀音的傳說

福建省安溪縣所產的烏龍茶中,數"鐵觀音"最為出名,這種名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味醇香濃,深受國內外茶客的喜愛。對這種茶樹的由來,安溪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鄉松林頭村,有一位老茶農叫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多年來,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起床後,他立即去屋後山崖,尋找那株茶樹,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然後燒水泡茶。頓覺濃郁的花香撲鼻,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飲認為這是茶中之王,決心用壓條方法進行繁殖。他先把茶苗種在家中的幾個鐵鍋里,經過三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密,採下茶葉精工製作,果然品質依舊,香味濃郁。他把這些茶葉密藏於罐中,每逢貴客臨門,便泡茶待客,品嘗過的人個個稱贊不已。一天,有位塾師嘗過此茶後,覺得香味特殊,問是哪裡來的。魏飲就將夢中見寶茶的事說了一遍,塾師認定這茶一定是觀音托夢所賜,用鐵鍋栽種,茶葉重實如鐵,於是想了想對魏飲說,這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吧,魏飲連聲叫好。一傳十,十傳百,"鐵觀音"名茶從此就名揚天下了。

17、苗嶺雲霧茶的傳說
貴州省苗嶺雲霧山生產一種香幽味甜的名茶雲霧茶,在清朝乾隆時代是八大名茶之一。傳說雲霧山上有座鳳凰坡,滿坡種茶,有一對鳳凰常在茶樹上梳洗羽毛,昂頭鳴唱。乾隆年間,按照慣例,朝廷每年向苗家索取"貢茶",苗家百姓一年辛苦,往往就這樣被官府剝奪得精光,生活十分困難。而貢茶數量年年增加,苗家百姓實在無法活下去了,於是有人說,這樣下去,不如毀了茶樹,也可免交貢茶了。秋冬來臨,山上茅草被寒霜打得白乎乎的,紛紛枯萎了,而茶樹依舊鬱郁蔥蔥。可怎樣才能叫茶樹也像茅草一樣枯萎呢?有人說,我們大家燒開水,用開水澆在茶樹上,燙焦茶樹,就說是遭霜打的。於是大家一齊動手,燒水澆茶樹,燙得茶樹一片焦黃,然後去稟報官府。縣官聽了不信,到茶山一看,果然如此,氣得大發雷霆,要抓人去懲辦。憤怒的百姓提著刀、棒,從四面圍了上來,嚇得縣官連忙答應稟報皇上,免去貢茶,然後匆匆逃去。茶樹枝葉雖然枯萎了,但根還活著。那對鳳凰見茶樹枯萎傷心極了,一邊飛,一邊哭,鳳凰淚滴在茶樹上,沒有多久,茶樹轉青復活,枝葉又顯得綠蔥蔥了。風凰坡的茶樹經過鳳凰淚的澆灌,品質更加優異。
18、蒙頂茶的傳說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蒙頂茶自唐朝起就被列為"貢茶",品質優異,人人皆知。可是,知道它的來歷的人卻並不多。相傳,很古的時候,青衣江有條仙魚,經過千年修煉,成了一個美麗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幾顆茶籽,這里正巧碰見一個採花的青年,名叫吳理真,兩人一見鍾情。魚仙掏出茶籽,贈送給吳理真,訂了終身,相約在來年茶籽發芽時,魚仙就前來和理真成親。魚仙走後,吳理真就將茶籽種在蒙山頂上。第二年春天,茶籽發芽了,魚仙出現了,兩人成親之後,相親相愛,共同勞作,培育茶苗。魚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紗拋向空中,頓時白霧彌漫,籠罩了蒙山頂,滋潤著茶苗,茶樹越長越旺。魚仙生下一兒一女,每年採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滿。但好景不長,魚仙偷離水晶宮,私與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發現了。河神下令魚仙立即回宮。天命難違,無奈何,魚仙只得忍痛離去。臨走前,囑咐兒女要幫父親培植好滿山茶樹,並把那塊能變雲化霧的白紗留下,讓它永遠籠罩蒙山,滋潤茶樹。吳理真一生種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魚仙,最終投入古井而逝。後來有個皇帝,因吳理真種茶有功,追封他為"甘露普慧妙濟禪師"。蒙頂茶因此世代相傳,朝朝進貢。貢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專人去揚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凈身焚香,午夜駕小船至江心,用錫壺沉入江底,灌滿江水,快馬送到京城,煮沸沖沏那珍貴的蒙頂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後與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19、西山茶的傳說
廣西桂平縣風景秀麗的西山,盛產名茶,據《桂平縣志》記載:"西山茶,出西山棋盤石、乳泉井、觀音岩下,矮株散植,根吸石髓,葉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氣

熱點內容
白色情人節的英語介紹 發布:2025-08-25 19:06:13 瀏覽:387
不老草盆栽 發布:2025-08-25 18:50:18 瀏覽:366
插花命名直立 發布:2025-08-25 18:44:57 瀏覽:175
怎樣做蘭花干 發布:2025-08-25 18:39:50 瀏覽:922
雨櫻花翻唱 發布:2025-08-25 18:22:05 瀏覽:456
吉安荷花節 發布:2025-08-25 18:21:52 瀏覽:97
給你一朵大紅花 發布:2025-08-25 18:16:24 瀏覽:874
紫色薰衣草花語 發布:2025-08-25 17:55:02 瀏覽:301
盆栽慈姑 發布:2025-08-25 17:52:42 瀏覽:715
躥出一朵花 發布:2025-08-25 17:47:30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