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皇貴妃
① 紅貴妃屬於什麼蘭花
紅貴妃色彩鮮麗,高貴大氣,香味濃郁,香味持久,因為屬於矮種蘭花,價格親民,非常適合居家陽台種植,是盆栽花卉之佳選。
② 貴妃蘭花什麼時候開花
一般情況下都是春節期間開花,放室內明亮處就可以 追肥磷鉀肥為主比較好,葉片經常噴噴磷酸二氫鉀,可以促進植物開花
③ <<大清後宮》》里人物的原型
劇中暗喻人物
~~~~~~~~~~~~~~~~~~~~~~~~~~~~~~~~~~~~~~~~~~~~~~~~~~~~~~~~~~~~~~~~~~~~
☆杏兒,就是慈禧。理由如下:
1:杏兒深受四阿哥弈佇(也就是咸豐帝)喜愛。劇中,四阿哥在做皇子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杏兒,但是礙於全妃娘娘(四阿哥的生身母親)的阻礙,不能如願。當上皇帝之後,封杏兒為貴人。
2:劇中杏兒的父親叫惠聰,暗喻慈禧的父親惠征;還有一個跟杏兒有感情糾葛的人叫毓泰,開始很喜歡杏兒,但在杏兒被封為貴人後,他曾經找過杏兒談話,說「我不希望我們軍機處的每一道摺子都從貴人您那裡過。」這就說明,杏兒在幫著皇帝看摺子,已經開始干政。而毓泰應該就是肅順。(野史記載,慈禧與肅順曾有過私情,後來為了權利的角逐,殺掉了肅順。)
3:《我眼中的慈僖太後》(作者是慈禧的曾孫葉赫那拉根正)一書中記載,當初慈僖被封為蘭貴人是因為她喜歡蘭花,其實慈禧的大名是葉赫那拉杏貞,小名是杏兒(慈僖的哥哥說的)。
4:貫穿整個劇情,杏兒的人物個性,從智慧、到對權力的慾望,對榮華富貴的渴望,以及那種自信,都跟慈禧非常的相像!
此外,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惠聰(杏兒的父親),就是慈禧的父親惠征
☆毓泰,就是肅順
劇中明顯的人物
~~~~~~~~~~~~~~~~~~~~~~~~~~~~~~~~~~~~~~~~~~~~~~~~~~~~~~~~~~~~~~~~~~~~
☆皇帝,是道光
☆四阿哥,是弈佇(也就是咸豐帝)
☆六阿哥,是奕忻(也就是恭親王)
☆鈕祜祿綉心(全妃),是孝全成皇後
☆博爾濟吉特氏景珍(靜妃),是孝靜成皇後(原為宣宗皇貴妃,因撫養文宗尊為康慈皇太後,後追封孝靜皇後)
☆皇太後,是孝和皇太後
④ 貴妃配什麼花好(請宮斗人員回答)
皇後(牡丹。芙蓉)
皇貴妃(杜丹)
貴妃(芍葯、月季)
妃(杜鵑 蘭花
⑤ 清代妃嬪日常日用陶瓷等級 皇後該用什麼樣的陶瓷,宮中的陳設都是啥,每年的貢品有啥最好從皇後寫到答應
妃嬪日用瓷器配額
妃嬪的日常用度包括宮分、鋪宮。宮分是上自皇太後,下至貴人、常在、答應等人每年按等級所供應的不同品種、數量的金銀、布匹,以及每月、每日所供應的糧肉、菜蔬、副食等,包括綢緞、貂皮、米面、炭蠟等項。鋪宮是指皇太後、皇後、妃嬪以及福晉等人宮內所用不同等級、品種、數量的金屬器皿、瓷器、漆器等。在等級森嚴的清宮大內,由於妃嬪的名位不同,在日常用度的數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依其等級而遞減。
鋪宮中瓷器的配額,主要有各種類型的碗、杯、盤、碟、盅等,在顏色、紋飾和數量上都有嚴格的等級。據《國朝宮史》「經費」條記載,後宮用瓷共分6個等級:
一、皇後
皇後在後宮的地位等同於皇帝在前朝的地位。先由太後從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兒中挑選,再由皇帝冊封。一般冊封一位皇後(以玉如意為示,得如意者為後)和兩位妃。這樣冊封的皇後地位最高,所生長子一般封為皇太子。其配額的瓷器數量是:「黃瓷盤二百二十,各色瓷盤八十;黃瓷碟四十,各色瓷碟五十;黃瓷碗一百,各色瓷碗五十,黃瓷盅三百,各色瓷盅七十,各色瓷杯一百,瓷渣斗四。」
二、皇貴妃
皇貴妃這一名號始於明朝成化年間憲宗追封寵妃萬貴妃為皇貴妃,清朝沿用,在皇後之下設皇貴妃一人。其配額的瓷器數量是;「白里黃瓷盤四,各色瓷盤四十,白里黃瓷碟四,各色瓷碟十五;白里黃瓷碗五十,各色瓷碗五十,白里黃瓷盅二,各色瓷盅二十,瓷缸二。」據清《稱謂錄》記載:「本朝,皇貴妃位在貴妃上……冊封之禮,皇貴妃以冊、寶,妃以冊印。」
三、貴妃
貴妃,南朝宋武帝時始置,隋至清代一直沿用,地位次於皇後(明清時設皇貴妃地位高於貴妃)。其瓷器配額是:「黃地綠龍瓷盤四,各色瓷盤三十;黃地綠龍瓷碟四,各色瓷碟三十;黃地綠龍瓷碗四,各色瓷碗四十;黃地綠龍瓷盅二,各色瓷盅十五;瓷缸一。」
四、妃
妃,皇帝的妾,清代妃的地位次於貴妃。其瓷器配額是:「黃地綠龍瓷盤二,各色瓷盤二十;黃地綠龍瓷碟四,各色瓷碟八;黃地綠龍瓷碗四,各色瓷碗三十;黃地綠龍瓷盅二,各色瓷盅十二;瓷缸一。」
五、嬪
嬪,皇帝的妾,在清代地位次於妃。其瓷器配額是:「藍地黃龍瓷盤二,各色瓷盤十八;藍地黃龍瓷碟四,各色瓷碟六;藍地黃龍瓷碗四,各色瓷碗二十;藍地黃龍瓷盅二,各色瓷盅十,瓷缸一。」
六、貴人
據《稱謂錄》記載:「東漢定製,皇後之下即貴人也。本朝貴人位在妃、嬪之下,而貴人之下即是常在、答應,同此一稱,而位之尊卑與東漢時異矣。」其瓷器配額是:「綠地紫龍瓷盤二,各色瓷盤十;綠地紫龍瓷碟二,各色瓷碟四;綠地紫龍瓷碗四,各色瓷碗十八;綠地紫龍盅二,各色瓷盅十。」
七、常在
常在為明、清後宮第六等級的嬪妃,其地位在貴人之下。其瓷器配額是:「五彩紅龍瓷盤二,各色瓷盤八;五彩紅龍瓷碟二,各色瓷碟四;五彩紅龍瓷碗四,各色瓷碗十;五彩紅龍盅二,各色瓷盅六。」
八、答應
秀女人宮後,一般封答應。貴人以上得出自世代顯貴人家,貴人以下只須從拜唐阿子女中挑選。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孫。其瓷器配額是:「各色瓷盤八,各色瓷碟四,各色瓷碗十,各色瓷盅六。
綜上所述,《國朝宮史》記述的後宮用瓷主要分為各色釉瓷器、黃釉瓷器(單色釉)、色地龍紋瓷器(花釉)、五彩紅龍瓷器(彩繪)等品種與類型。
妃嬪日常吃食定額:
皇太後:豬一口、羊一隻、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二升、黃老米一升五合、高麗江米三升、粳米粉三斤、白面五十一斤、蕎麥面一斤、麥子粉一斤、豌豆折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兩五錢、盆糖八兩、核桃仁四兩、松仁二錢、枸杞四兩、曬干棗十兩、豬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兩、雞蛋二十個、麵筋一斤八兩、豆腐二斤、粉鍋渣一斤、甜醬二斤十二兩、清醬二兩、醋五兩、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個、王瓜二十條、白蠟七枝(內一枝重五兩,三枝各重三兩,三枝各重一兩五錢)、黃蠟二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二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二十斤、冬四十斤)、黑炭(夏四十斤、冬八十斤)。
皇後:豬肉十六斤、(盤肉)羊肉一盤、雞鴨各一隻、新粳米一升八合、黃老米一升三合五勺、高麗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兩、蜂蜜四兩、核桃仁二兩、松仁一錢、枸杞二兩、曬干棗五兩、豬肉九斤、豬油一斤、香油一斤六兩、雞蛋十個、麵筋十二兩、豆腐一斤八兩、粉鍋渣一斤、甜醬一斤六兩五錢、清醬一兩、醋二兩五錢、鮮菜十五斤、茄子二十斤、王瓜二十條、白蠟五枝(內一枝重三兩,四枝各重一兩五錢)、黃蠟四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蠟十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蘿炭(夏十斤、冬二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
皇貴妃:豬肉十二斤、羊肉一盤、雞一隻(或鴨一隻)、陳粳米一升五合、白面五斤、白糖五兩、核桃仁一兩、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六安茶葉十四兩(每月)、天池茶葉八兩(每月)、干棗一兩六錢,香油六兩,雞蛋四個,麵筋四兩,豆腐一斤八兩,粉鍋渣八兩,甜醬六兩五錢,清醬八錢,醋二兩五錢,鮮菜十斤,茄子八個,王瓜八條,白蠟二支,黃蠟二支,羊油蠟五支,紅籮炭夏十斤、冬十五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六安茶葉十四兩(每月),天池茶葉十兩(每月)
貴妃:豬肉九斤八兩,羊十五盤(每月)、雞鴨共十五隻(每月),陳粳米一升三合五勺,白面三斤八兩,白糖三兩,核桃仁一兩,干棗一兩六錢,香油六兩,雞蛋四個,麵筋四兩,豆腐一斤八兩,粉鍋渣八兩,甜醬六兩五錢,清醬八錢,醋二兩五錢,鮮菜十斤,茄子八個,王瓜八條,白蠟二支,黃蠟二支,羊油蠟五支,紅籮炭夏十斤、冬十五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六安茶葉十四兩(每月),天池茶葉八兩(每月)
妃:豬肉九斤,羊十五盤(每月)、雞鴨共十隻(每月),陳粳米一升三合五勺,白面三斤八兩,白糖三兩,核桃仁一兩,干棗一兩,香油六兩,雞蛋四個,麵筋四兩,豆腐一斤八兩,粉鍋渣八兩,甜醬六兩五錢,醋二兩五錢,鮮菜十斤,茄子八個,王瓜八條,白蠟二支,黃蠟二支,羊油蠟二支,紅籮炭夏五斤、冬十斤,黑炭夏二十五斤、冬四十斤,六安茶葉十四兩(每月),天池茶葉八兩(每月)
嬪:豬肉六斤八兩,羊十五盤(每月)、雞鴨共十隻(每月),陳粳米一升三合,白面二斤,白糖二兩,香油五兩五錢,豆腐一斤八兩,粉鍋渣八兩,甜醬六兩,醋二兩,鮮菜八斤,茄子六個,王瓜六條,白蠟二支,黃蠟二支,羊油蠟二支,紅籮炭夏五斤、冬八斤,黑炭夏二十斤、冬三十斤,六安茶葉十四兩(每月),天池茶葉八兩(每月)
貴人:豬肉六斤,羊十五盤(每月)、雞鴨共八隻(每月),陳粳米一升二合,白面二斤,白糖二兩,香油三兩五錢,豆腐一斤,粉鍋渣八兩,甜醬六兩,醋二兩,鮮菜六斤,茄子六個,王瓜六條,白蠟一支,黃蠟一支,羊油蠟一支,紅籮炭冬五斤,黑炭夏十八斤、冬二十五斤,六安茶葉七兩(每月),天池茶葉四兩(每月)
常在:豬肉五斤,羊十五盤(每月)、雞鴨共五隻(每月),陳粳米一升二合,白面二斤,白糖二兩,香油三兩五錢,豆腐一斤八兩,粉鍋渣八兩,甜醬六兩,醋二兩,鮮菜六斤,茄子六個,王瓜六條,白蠟二支,羊油蠟一支,黑炭夏十斤、冬二十斤
答應:豬肉一斤八兩,羊十五盤(每月)、雞鴨共五隻(每月),陳粳米六合,白面二斤,隨時鮮菜二斤,黃蠟一支,羊油蠟一支,黑炭夏五斤、冬十斤
在「正大光明」匾下,寶座台上設皇帝宴桌。席上珍饈佳餚十分豐盛,並具有滿族特色。計有熱菜二十品,冷盤二十品,湯菜四品,小菜四品,鮮果四品,瓜果,蜜餞果二十八品,點心、糕、餅等麵食二十九品,共計一百另九品。萬壽節家宴,大多用銅胎鍍金的掐絲琺琅「萬壽無疆」盤碗。盤碗底有「子孫永寶」款。元旦,除夕等大宴一般用青玉盤碗。在寶座台下,分東、西兩個擺陪宴桌。東邊頭桌為皇後宴桌,設寶座,皇貴妃以下不設座位。家宴的陪宴者,有皇後,貴妃,妃,嬪,貴人,常在,公主等;宗親宴的陪宴者,有親王、郡王、貝勒、阿哥等。設多少陪宴桌,視陪宴者人數而定。皇後獨自一桌,其餘二人一桌。桌上擺熱菜,冷盤,糕點,瓜果等十五品。大宴的菜餚以雞、鴨、鵝、豬、鹿、羊、野雞、野豬肉為主,並有燕窩、香蔁、蘑菇、木耳、鮮菜等等。
皇後獨自一桌,其餘二人一桌。。。
據史籍記載,皇後(包括皇太後)每人應享有金餐具36件,銀餐具98件,各種細瓷盤、碗、杯、盅、勺等340件,另有象徵身份的「 位份碗」,黃地黃里暗雲龍瓷碗660件。
皇貴妃、皇貴妃及以下無金餐具,銀餐具7件、各式細瓷盤、碗、杯、盅、勺等121件;貴妃銀餐具6件,各式細瓷餐具64件;妃銀餐具6件,各式細瓷餐具64件。她們的「位份碗」分別配有38件、18件、14件
嬪銀餐具6件,各式細瓷餐具40件,「位份碗」 是藍地白里香雲龍碗12件。
貴人(貴人及以下無銀餐具)各式細瓷餐具32件,「位份碗」 是綠地白里紫雲龍碗10件。
。
常在各式細瓷餐具26件,「位份碗」是白地白里五彩紅雲龍碗10件。
。
答應各式細瓷餐具26件,無「位份碗」。
貴人用綠地紫龍瓷盤
妃嬪服飾:
清代女貴族穿著的禮服較為繁瑣,同時也更能反映出保留的許多滿族服飾舊俗。以皇後禮服為例,除朝冠、朝服外,額上束金約,頸下飾領約,朝服內襯朝裙,外罩朝褂,朝珠戴三盤,又胸前所垂彩帨與耳上所飾耳墜等皆在禮制之內。清制,皇太後、皇後的禮服等級完全一樣,皇貴妃禮服稍次一等,貴妃以下袍服皆用金黃色,其餘飾品等級遞降。
皇後朝冠·
皇後朝冠除中央頂飾三層金鳳外,朱緯上還綴一周金鳳共7隻和金翟1隻,位於後面的金翟向腦後垂珠為飾,皇後為五行二就,冠後又垂護領。
【典 制】
皇太後、皇後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為之,上綴朱緯,頂三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鳳,飾東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銜大東珠一。朱緯上周綴金鳳七,飾東珠各九,貓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後金翟一,飾貓睛石一,小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每行大珍珠一。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六,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明黃絛二,末綴寶石,青緞為帶。
皇貴妃、貴妃所戴朝冠,其質與皇後朝冠相同。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為之。上綴朱帷。其冠頂、朱緯等之飾,亦與皇後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九十二顆,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東珠、珍珠各四;末亦綴珊瑚。冠後護領與皇後朝冠相同。
貴妃之冠服袍及垂絛,皆為金黃色,余制均與皇貴妃相同。
妃之朝冠,頂為二層,貫東珠各一,皆以金鳳,飾東珠九,珍珠十七,上銜貓睛石。朱緯上周綴金鳳五,飾東珠七,珍珠二十一;後金翟一,飾物與貴妃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為珍珠一百八十八顆,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四,末綴珊瑚。冠後護領亦與貴妃相同。
嬪之朝冠,頂為二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翟,飾東珠九,珍珠十七,上銜砢子。朱緯上周綴金翟五,飾東珠五,珍珠十九。後金翟一,飾珍珠十六,翟尾垂珠,為珍珠一百七十二顆,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護領與妃之朝冠制同。
皇後朝服·
皇後朝服與皇帝朝服有明顯區別:肩部襲朝褂處加緣,披領及袖皆石青色,不飾十二章,所飾龍紋亦分布不同。
皇後朝袍是皇後在朝祭之時所穿禮袍。朝袍之制三,皆為明黃色。其一,披領及袖皆石青色,片金加貂緣;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緣。綉文為金龍九,間以五色雲。中無襞積,下幅八寶平水。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袖相接處行龍各二。其二,披領及袖皆石青色,夏用片金緣,冬用片金加海龍緣;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緣。綉文為前後正龍各一,兩肩行龍各一,腰帷行龍四。中有襞積,下幅行龍八。其三,領袖片金加海龍緣,夏用片金緣。中無襞積,後開裾。余俱如貂緣朝袍之制。領後垂明黃絛,飾珠寶。
皇貴妃之朝袍均與皇後制同。
貴妃之朝袍為金黃色,余制均與皇貴妃同。
妃之朝袍制同貴妃。
嬪之朝袍用香色,其制亦與妃同。
·皇後朝褂·
朝褂即後妃及貴族女性在朝會、祭祀等儀禮場合套在朝袍外面的禮褂。清代後妃的朝褂形制大致分三種,皇太後、皇後、皇貴妃朝褂飾五爪金龍紋,貴妃、妃、嬪朝褂飾五爪蟒紋。皇子福晉以下朝褂形制只一種,皆飾蟒紋。
皇後朝褂是皇後在朝祭之時套在朝袍外的禮褂。朝褂制三,皆為石青色,片金緣。其一,綉文為前後立龍各二,下通襞積,四層相間,上為正龍各四,下為萬福、萬壽之文。其二,綉文為前後正龍各一,腰帷行龍四,中有襞積,下幅行龍八。其三,綉文前後為立龍各二,中無襞積,下幅八寶平水。領後皆垂明黃色絛,其飾之珠寶無定。
皇貴妃之朝褂均與皇後制同。
貴妃之朝褂為金黃色,余制均與皇貴妃相同。
妃、嬪之制同貴妃。
【典 制】
皇太後、皇後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緣,綉文前後立龍各二,下通襞積四層相間,上為正龍各四,下為萬福萬壽。領後垂明黃絛,其飾珠寶惟宜。
皇後朝裙·
朝裙為後妃及女貴族在朝會、祭祀等儀禮場合穿在朝袍裡面的禮裙。朝裙形制只一種,用料為緞,夏天用紗。朝裙原形制為半身,以帶束腰,後為穿著方便,有上連衣褂者。
皇後朝裙冬用片金加海龍緣,上用紅織金壽字緞,下用石青行龍妝緞,皆用正幅,有襞積。夏朝裙用片金緣。
皇貴妃之朝裙,均與皇後服制同。
妃之朝裙,均與貴妃服制同。
嬪之朝裙,皆同妃制。
·皇後朝珠·
皇後朝珠須佩戴三盤,東珠一盤正佩於胸前,另外兩盤珊瑚朝珠交叉於胸前,由左右肩斜掛至肋下。且女性所戴朝珠兩串記念的一側在右胸前,與男性正相反。只有皇太後、皇後才能佩戴東珠串成的朝珠。皇貴妃以下至妃為蜜珀1串、珊瑚2串,嬪以下至鄉君為珊瑚1串、蜜珀2串。
皇後朝服所配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珠寶雜飾適宜。皇後吉服所配朝珠一盤,珍寶隨所御。絛為明黃色。
皇貴妃朝服所配朝珠三盤,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絛明黃色。
貴妃朝服所配朝珠,絛為金黃色,余制與皇貴妃相同。
妃之朝珠,與貴妃服制同。
嬪之朝珠三盤,一盤為珊瑚,兩盤為蜜珀。吉服朝珠一盤。絛用金黃色。
【典 制】
皇太後、皇後朝服御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珠寶雜飾惟其宜,絛皆明黃色。
清代服飾中,有兩個不成文的規定。其一:後妃、公主、福晉下至七品命婦在穿便服時,如果服飾上面要織、綉花卉,均應為應季的花卉。例如冬季所穿的便服上,多織綉冬季里開放的花,像梅花、水仙等;夏季里多是荷花、百合、牡丹、萱草、石榴等,春天裡多是蘭花、綉球、桃花、杏花等,秋天裡則是菊花、桂花、秋海棠之類。如果穿了綉有其他季節的的花卉的衣服,就會被認為不合適宜。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貴族出入場合里,貴婦格格互相攀比下,你要是穿錯了花卉的衣服,那難看絕對不是一般能夠忍受的。
其二:在清代帝後大臣的服飾中,不論朝服還是便服,單、夾、棉、皮都要應其時,順其節。只要季節一到,無論天氣冷暖,都要穿那個季節的衣服。而且換了應季節的衣服之後,不能再穿回原來的衣服。就如現在這樣的天氣,冬末春初,但一換上春裝,天在冷,不能再拿出冬天的棉衣來穿。要是夏末秋初,就算天再熱,也不能再穿夏裝,否則就是抗旨不遵。而且更搞的是《大清會典》竟然還有明確規定換裝的時間:「每歲春季換用涼朝帽及夾朝衣,秋季換用暖朝帽及緣皮朝衣,於三九月內,由部擬旨,預期請旨。」每年三月要換春裝,九月要換冬裝,只要詔書一下,天氣再變化,也不允許換回去。否則這抗旨的罪名可不是鬧著玩的。可是誰也不是傻子,熱了還可以忍忍,冷了豈不是要凍死?而且北方的天氣,早晚溫差比較大,中午時候太陽燦爛,暖烘烘的,一早一晚,卻涼颼颼的。於是清朝的衣服里就出現了一種奇特的服裝。人們在春天的夾衣里塞一層薄薄的棉花,表面上看是春裝,其實已經經過了實質的改造。夏裝里也是如法炮製,在天氣冷下來,但是皇帝還沒下詔書換冬裝的時候穿,實在是明智。這頗類似於古代的窮人,因為家裡沒錢,所以剛開春就把冬衣當了求生活,天一冷下來,沒有辦法只好在春裝里隨意套點棉花禦寒。可憐的後妃格格,王公貴族,一個個弄得跟窮人似的。於是清代的服飾里就出現了這種怪異的隔季服飾,在夏季紗衣里絮棉花
妃嬪住所:
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先後修繕。
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景仁門,門內有石影壁一座,傳為元代遺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檐角安放走獸5個,檐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踩斗栱,飾龍鳳和璽彩畫。明間前後檐開門,次、梢間均為檻牆、檻窗,門窗雙交四椀菱花槅扇式。明間室內懸乾隆御題「贊德宮闈」匾。天花圖案為二龍戲珠,內檐為龍鳳和璽彩畫。室內方磚墁地,殿前有寬廣月台。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以旋子彩畫。配殿南北各有耳房。
後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施以斗栱,飾龍鳳和璽彩畫。兩側各建耳房。殿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亦為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旋子彩畫。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宮保持明初始建時的格局。
景仁宮明代為嬪妃居所。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於此宮。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碩裕親王福全喪,康熙帝為悼念其兄,再次於此宮暫居。其後此宮一直作為後妃居所,乾隆帝生母孝聖憲皇後、咸豐帝婉貴妃、光緒帝珍妃均曾在此居住。
承乾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寧宮,崇禎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宮。清沿明舊。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現在未對遊客開放,平日里總是大門緊閉,外人難睹真容。
宮為兩進院,正門南向,名承乾門。前院正殿即承乾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檐角安放走獸5個,檐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踩斗栱,內外檐飾龍鳳和璽彩畫。明間開門,次、梢間檻牆、檻窗,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窗。室內方磚墁地,天花彩繪雙鳳,正間內懸乾隆皇帝御題「德成柔順」匾。殿前為寬敞的月台。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旋子彩畫,崇禎七年(1634年)安匾於東西配殿曰貞順齋、明德堂。
後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施以斗栱,飾龍鳳和璽彩畫。兩側建有耳房。東西有配殿各3間,均為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飾以旋子彩畫。後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此宮保持明初始建時的格局。
此宮在明代為貴妃所居。清代為後妃所居,清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後、琳貴妃、佳貴人,咸豐帝雲嬪、婉貴人都曾在此居住。
延禧宮,是東六宮中比較冷僻的宮院,受寵的妃嬪都不選擇在這里居住。延禧宮東有蒼震門,是宮中太監和匠役勤雜人員出入內廷的唯一門戶,所以關防難以嚴密。
500年間,這里頻頻發生火災,延禧宮成了重建次數最多的一座宮院。宣統元年,繼承了慈禧財產的隆裕太後斥資百萬,要在這里修建一座水晶宮,派太監小德張主管。方案是在院中砌一個直徑數丈的水池,在池中建起一座三層的圓形宮殿。以銅鐵為樑柱,以玻璃為牆壁,地板也都以玻璃磚為之,屋頂上安放玻璃魚缸數口。這樣就完全可以抗拒火災了。但是,工程只進行到一半,溥儀就退位了。
永和宮,
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清沿明舊,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繕,光緒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為妃嬪所居,清代為後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後久居此宮。其後,道光帝靜貴妃,咸豐帝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等先後在此居住。光緒大婚後為瑾妃居所。
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永和門,前院正殿即永和宮,面闊5間,前接抱廈3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檐角安走獸5個,檐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跴斗栱,繪龍鳳和璽彩畫。明間開門,次、梢間皆為檻牆,上安支窗。正間室內懸乾隆御題「儀昭淑慎」匾,吊白樘箅子頂棚,方磚墁地。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旋子彩畫。東西配殿的北側皆為耳房,各3間。
後院正殿曰同順齋,面闊5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明間開門,雙交四椀槅扇門4扇,中間兩扇外置風門,次間、梢間檻牆,步步錦支窗,下為大玻璃方窗,兩側有耳房。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檐下飾以旋子彩畫。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宮保持明初始建時的格局。
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明清時為妃嬪居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始稱萬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為翊坤宮。清代曾多次修繕,原為二進院,清晚期將翊坤宮後殿改成穿堂殿曰體和殿,東西耳房各改一間為通道,使翊坤宮與儲秀宮相連,形成四進院的格局。
正殿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後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飾以蘇式彩畫。門為萬字錦底、五蝠捧壽裙板隔扇門,窗為步步錦支摘窗,飾萬字團壽紋。明間正中設地平寶座、屏風、香幾、宮扇,上懸慈禧御筆「有容德大」匾。東側用花梨木透雕喜鵲登梅落地罩,西側用花梨木透雕藤蘿松纏枝落地罩,將正間與東、西次間隔開,東西次間與梢間用隔扇相隔。殿前設「光明盛昌」屏門,台基下陳設銅鳳、銅鶴、銅爐各一對。溥儀遜帝時曾在正殿前廊下安設鞦韆,現鞦韆已拆,鞦韆架尚在。東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為3間黃琉璃瓦硬山頂建築。
⑥ 咸豐王朝之一簾幽夢分集介紹
劇情簡介咸豐年間,局勢風雨飄搖,社會頹像漸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咸豐(沈曉海飾)春秋之年卻無子嗣,許多雙眼睛便盯上了未來的皇位,流言也不脛而走,傳遍宮廷內外「皇上沒有生育能力」,皇上有病,不能要孩子,這些流言的背後是各種政治勢力的抗衡和較量。蘭兒(陶虹飾)被咸豐無意撞見並得寵,她的膽略、見識更讓咸豐刮目相看。咸豐欲立蘭兒為貴人,遭到康慈太後的極力反對。一番爭斗,雖然取得貴人名分,但康慈太後所下懿旨中規定蘭兒一年之內,如不能懷有皇上子嗣,便從此打入冷宮。
一簾幽夢陶虹
蘭兒無意間知道了皇上的難言之隱。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蘭兒通過太監安德新(梁冠華飾)安排自己兒時好友凌治同進宮為咸豐診治,但凌治同行蹤被咸豐身邊的卧底密報康慈。
康慈太後感到此事可以大做文章,於是精心設下圈套,企圖一石二鳥,即證明咸豐確有花病,不能有後,又嫁禍蘭兒私通宮外,欺君罔上,進而逼皇上立大阿哥為儲君並除掉蘭兒……
公元1856年,蘭兒生下一子,被冊封為皇貴妃。太貴妃康慈一病不起,聽到蘭兒生子的消息,當即召兒子恭親王進宮,說完「你不要從政,不要和蘭兒斗,你斗不過她」之後病逝。
天子有後,大事已定,但皇家的心病還未去,知情的安德新、凌治同等人被派人除掉。
蘭兒默默燃香,為安德新、凌治同安魂,在冉冉繚繞的香煙中,她看到了自己——一個在殘酷的宮廷斗爭中變得決斷冷酷的新蘭兒。
6年後,咸豐病故,蘭兒所生之子繼承皇位,年號同治。蘭貴妃被冊封為皇太後,也就是歷史上的慈禧太後。安德新之弟得慈禧重用,很快成為大內總管。此人便是顯赫一時的大太監安德海……
分集查詢收起查詢- 1集
- 2集
- 3集
- 4集
- 5集
- 6集
- 7集
- 8集
- 9集
- 10集
- 11集
- 12集
- 13集
- 14集
- 15集
- 16集
- 17集
- 18集
- 19集
- 20集
- 21集
- 22集
- 23集
- 24集
- 25集
- 26集
- 27集
- 28集
- 29集
- 30集
- 31集
- 32集
- 33集
- 34集
- 35集
- 36集
- 37集
- 38集
- 第1集咸豐四年端午佳節慶典正在進行。咸豐與身邊手舞足蹈的漢人花兒嬉笑,坐在一旁的太佛爺康慈看在眼裡,她怒不可遏。咸豐面露怒容,但終不敢與太佛爺對峙。作為皇帝要想保住皇位就必須早有子嗣。街頭鬧市,咸豐偶遇戴蘭花的女子,為之心動。但咸豐帝最終還是與戴蘭花的女子失之交臂。蘭兒的心上人被強盜綁票,蘭兒陷入了焦急與不安中……
- 第2集奉咸豐之命,京城上下衙門禁軍全城搜尋戴蘭花女子。終於在鬧市找到蘭兒,豈料生性倔強的蘭兒得以逃脫。蘭兒一心想救心上人柳志同,一張契約改變了一個普通女子的命運。慈寧宮內,康慈因皇上依然在圓明園寵幸漢人花兒卻對宮中滿人嬪妃持續冷落而懷恨在心,便與順親王商議如何把漢人花兒攆出園子,一個歹毒的計謀被醞釀了出來。
- 第3集柳志同被釋後拿著王七贈送的金銀財寶趕回家中,卻聽到蘭兒進宮的消息。福海上發現了一個死嬰,康慈暗暗竊喜想以此為由,再趁朝廷對咸豐不滿之情緒、無後之事實,立大阿哥為皇太子。「走影兒」之事,引發了以康慈和咸豐為首的朝廷兩大權力集團的明爭暗鬥。
- 第4集海晏堂管事姑姑報蘭兒走失,無疑給斷了線索的劉福一線生機,一旁的安德新聽說宮女名叫蘭兒驚魂不定,一直以為皇上日思夜想的心上人遠在天邊,沒想到卻近在眼前。蘭兒趁凌美不備趁機逃脫回到海晏堂,卻因脖子上有傷痕被劉福懷疑帶去總管值房親自審問。劉福叫來了牙婆給兩位姑娘驗身,證明蘭兒尚是處女,凌美也未見妊娠。
- 第5集安德新善用巧舌當場戳穿了月影想要誣陷凌美,舉假證的行為。劉福氣極,不顧安德新的阻撓對蘭兒用刑,想從蘭兒口中找到突破口。沒想到任他打罵用刑,蘭兒幾次昏死過去口吐鮮血也死咬著不說,蘭兒醒來,見安德新站在自己的床前,而自己竟躺在皇上寢宮九洲清晏偏殿的卧榻上。
- 第6集夜裡,咸豐急不可耐地召蘭兒伴寢。沐浴、梳頭、更衣等繁瑣程序後,蘭兒被包裹在毯子里帶到了一個陌生的男人面前。一個少女的夢就此破滅,一個少女的貞操就此被剝奪……蘭兒的眼淚滴在龍鳳床上。劉福無意中得知皇上根本沒有生育能力,康慈和順親王聽了大為驚喜,自認抓到了咸豐的把柄,而另立阿哥皇太子之事也就更合情合理。
- 第7集康慈一聽說蘭兒是葉赫那拉氏家族的後裔不由得警覺起來,現在這個蘭兒已經成為了皇上的新寵,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患。蘭兒一早從九洲清晏走失,皇上大怒,一路追趕無望後不顧安德新阻攔夜闖慈寧宮,向太佛爺尋問蘭兒的去處。此時此刻,在偏遠孤寒的熱河遺妃宮內,無辜的蘭兒無論身體還是心靈都在忍受著非人的折磨。
- 第8集瑞英奉命把兩位先皇遺妃送到熱河遺妃宮,走過門前一看,那個背對著自己正洗衣服的女孩正是安德新千尋萬尋的蘭兒。在安德新的安排下,蘭兒喬裝打扮逃出了遺妃宮,馬車直奔圓明園,很快把她帶到對她朝思暮想的咸豐帝面前。蘭兒被找回居然還懷上了皇上的龍種!
- 第9集玉兒表面上是來伺候蘭兒,實則居心不良,終於發現蘭兒隨身攜帶的刻著「柳記」的定情手鐲,太佛爺斷定蘭兒懷的根本不是皇上的龍種。正大光明殿,康慈當著咸豐的面要審訊蘭兒,咸豐以蘭兒懷有子嗣不能驚嚇為由試圖阻止,卻苦於拿不出證據,情急之中,安德新挺身而出,說有人可以證明蘭兒懷的子嗣確實是皇上的。
- 第10集一個風雨交加之夜,康慈的計謀又一次得逞。蘭兒心裡漸漸明白,只有拿到冊封的名分才可以不被欺負。皇上寵愛蘭兒也一心想要冊封她為貴人,大殿上,蘭兒按照皇上的旨意身著貴人的服裝等待冊封,沒想到竟被康慈視為先斬後奏。
因前一晚她與咸豐暫住養心殿壞了祖宗的規矩,就連皇上在一旁也愛莫能助。大臣肅順向皇上進言說務必保留蘭貴人的稱號,不能撤封。順親王向康慈獻計,條件是蘭姑娘一年之內必須懷上皇家子嗣,否則立即撤封。
- 第12集蘭兒一心想讓瑞英在身邊當差,安德新竟然懇請皇上接受太佛爺派來的侍女紅珠給蘭貴人當差。安德新的弟妹從老家河北趕來,說是官府的人借機抓走了被冤枉的老爹,正關在大牢里命在旦夕。安德新略施小計,共事多年的汪公公露餡之後向他坦言是劉福想要加害安德新。
- 第13集朝廷中,長沙戰事告捷,太平軍也在琦善的強攻下如鳥獸散,咸豐聽了大為振作,下旨犒賞三軍。為安撫蘭貴人,咸豐同意將紅珠調離怡蘭殿,蘭兒聽後滿心歡喜。小粽子給劉總管送信,蘭兒將他藏在帽子里的白條子抽出,只見上面寫著四個小字:「紅珠寵幸」。
- 第14集蘭兒一心想要奪回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她精心打扮,想用真心感化萬歲爺,沒想到當晚還是紅珠召幸伴寢。一年的大限眼看就要過去了,蘭兒不由得為自己擔憂起來。安德新的父親從獄中釋放,安德新這才明白原來一切都是蘭貴人暗中所為,安德新當著蘭兒的面發誓要知恩圖報。
- 第15集安德新對蘭貴人事事忠心,流露出對皇上「可能有病」的擔憂,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拿到太醫替萬歲爺診病的處方,再在宮外尋找秘方。可與此同時,紅珠也在擔負著同樣的使命:竊取處方。終於,署名王太醫的方子順利地落到了康慈的手裡。
- 第16集安德新與劉福在總管值房喝酒敘舊,酒到酣處,劉福拿出秘藏的處方,表示皇上得了臟病和蘭貴人雙雙氣數已盡,立大阿哥是指日可待的事。安德新借著醉意想要燒毀處方卻未能得手。蘭兒翻遍了醫書,最後發現安德新偷來的不過是一張普通補腎處方,與臟病毫不沾邊。
- 第17集安德新帶著喬裝的蘭兒來到養心殿,將處方呈給了皇上並告知此乃劉福與紅珠串通一氣所為,紅珠被抓。順親王找到杏林高手,看出復制的處方是治療下身臟病或男性不育的特殊方劑,正等著從康慈處拿到真處方趕去和本家王爺共同起草立大阿哥的奏摺。劉福和康慈頓時傻了眼!肅順建議從劉福身上找到突破口。
- 第18集劉福被抓,皇上下令革職查辦,康慈從此不敢再提立大阿哥的事,不由得怒氣中生,順王爺獻上了更妙的一招。咸豐向蘭兒吐露了常年懷不上子嗣是的確有病纏身,蘭兒聽後發誓說要治好皇上的病。
- 第19集蘭兒讓安德新出園子尋訪「神醫張」,並記起柳志同的父親就是當年江南一帶的名醫。安德新來到蘭兒家,從柳志同口中證實,柳的父親柳子謙又是張神醫的入門弟子。安德新道出得病的是咸豐爺卻遭到了神醫張的拒絕且說此病無葯可醫。
- 第20集安德新回到園中對蘭貴人言明醫治萬歲爺的病已無可能。蘭兒心灰意冷,想到懷上子嗣之事幾乎成泡影,等大限一到,便要按約廢除冊封,即使皇上也救不了她。可沒想到安德新的決心似乎更堅決,他決定孤注一擲、鋌而走險,做最後的拼搏。
分集查詢收起查詢- 1集
- 2集
- 3集
- 4集
- 5集
- 6集
- 7集
- 8集
- 9集
- 10集
- 11集
- 12集
- 13集
- 14集
- 15集
- 16集
- 17集
- 18集
- 19集
- 20集
- 21集
- 22集
- 23集
- 24集
- 25集
- 26集
- 27集
- 28集
- 29集
- 30集
- 31集
- 32集
- 33集
- 34集
- 35集
- 36集
- 37集
- 38集
- 第1集咸豐四年端午佳節慶典正在進行。咸豐與身邊手舞足蹈的漢人花兒嬉笑,坐在一旁的太佛爺康慈看在眼裡,她怒不可遏。咸豐面露怒容,但終不敢與太佛爺對峙。作為皇帝要想保住皇位就必須早有子嗣。街頭鬧市,咸豐偶遇戴蘭花的女子,為之心動。但咸豐帝最終還是與戴蘭花的女子失之交臂。蘭兒的心上人被強盜綁票,蘭兒陷入了焦急與不安中……
- 第2集奉咸豐之命,京城上下衙門禁軍全城搜尋戴蘭花女子。終於在鬧市找到蘭兒,豈料生性倔強的蘭兒得以逃脫。蘭兒一心想救心上人柳志同,一張契約改變了一個普通女子的命運。慈寧宮內,康慈因皇上依然在圓明園寵幸漢人花兒卻對宮中滿人嬪妃持續冷落而懷恨在心,便與順親王商議如何把漢人花兒攆出園子,一個歹毒的計謀被醞釀了出來。
- 第3集柳志同被釋後拿著王七贈送的金銀財寶趕回家中,卻聽到蘭兒進宮的消息。福海上發現了一個死嬰,康慈暗暗竊喜想以此為由,再趁朝廷對咸豐不滿之情緒、無後之事實,立大阿哥為皇太子。「走影兒」之事,引發了以康慈和咸豐為首的朝廷兩大權力集團的明爭暗鬥。
- 第4集海晏堂管事姑姑報蘭兒走失,無疑給斷了線索的劉福一線生機,一旁的安德新聽說宮女名叫蘭兒驚魂不定,一直以為皇上日思夜想的心上人遠在天邊,沒想到卻近在眼前。蘭兒趁凌美不備趁機逃脫回到海晏堂,卻因脖子上有傷痕被劉福懷疑帶去總管值房親自審問。劉福叫來了牙婆給兩位姑娘驗身,證明蘭兒尚是處女,凌美也未見妊娠。
- 第5集安德新善用巧舌當場戳穿了月影想要誣陷凌美,舉假證的行為。劉福氣極,不顧安德新的阻撓對蘭兒用刑,想從蘭兒口中找到突破口。沒想到任他打罵用刑,蘭兒幾次昏死過去口吐鮮血也死咬著不說,蘭兒醒來,見安德新站在自己的床前,而自己竟躺在皇上寢宮九洲清晏偏殿的卧榻上。
- 第6集夜裡,咸豐急不可耐地召蘭兒伴寢。沐浴、梳頭、更衣等繁瑣程序後,蘭兒被包裹在毯子里帶到了一個陌生的男人面前。一個少女的夢就此破滅,一個少女的貞操就此被剝奪……蘭兒的眼淚滴在龍鳳床上。劉福無意中得知皇上根本沒有生育能力,康慈和順親王聽了大為驚喜,自認抓到了咸豐的把柄,而另立阿哥皇太子之事也就更合情合理。
- 第7集康慈一聽說蘭兒是葉赫那拉氏家族的後裔不由得警覺起來,現在這個蘭兒已經成為了皇上的新寵,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患。蘭兒一早從九洲清晏走失,皇上大怒,一路追趕無望後不顧安德新阻攔夜闖慈寧宮,向太佛爺尋問蘭兒的去處。此時此刻,在偏遠孤寒的熱河遺妃宮內,無辜的蘭兒無論身體還是心靈都在忍受著非人的折磨。
- 第8集瑞英奉命把兩位先皇遺妃送到熱河遺妃宮,走過門前一看,那個背對著自己正洗衣服的女孩正是安德新千尋萬尋的蘭兒。在安德新的安排下,蘭兒喬裝打扮逃出了遺妃宮,馬車直奔圓明園,很快把她帶到對她朝思暮想的咸豐帝面前。蘭兒被找回居然還懷上了皇上的龍種!
- 第9集玉兒表面上是來伺候蘭兒,實則居心不良,終於發現蘭兒隨身攜帶的刻著「柳記」的定情手鐲,太佛爺斷定蘭兒懷的根本不是皇上的龍種。正大光明殿,康慈當著咸豐的面要審訊蘭兒,咸豐以蘭兒懷有子嗣不能驚嚇為由試圖阻止,卻苦於拿不出證據,情急之中,安德新挺身而出,說有人可以證明蘭兒懷的子嗣確實是皇上的。
- 第10集一個風雨交加之夜,康慈的計謀又一次得逞。蘭兒心裡漸漸明白,只有拿到冊封的名分才可以不被欺負。皇上寵愛蘭兒也一心想要冊封她為貴人,大殿上,蘭兒按照皇上的旨意身著貴人的服裝等待冊封,沒想到竟被康慈視為先斬後奏。
- 第11集因前一晚她與咸豐暫住養心殿壞了祖宗的規矩,就連皇上在一旁也愛莫能助。大臣肅順向皇上進言說務必保留蘭貴人的稱號,不能撤封。順親王向康慈獻計,條件是蘭姑娘一年之內必須懷上皇家子嗣,否則立即撤封。
- 第12集蘭兒一心想讓瑞英在身邊當差,安德新竟然懇請皇上接受太佛爺派來的侍女紅珠給蘭貴人當差。安德新的弟妹從老家河北趕來,說是官府的人借機抓走了被冤枉的老爹,正關在大牢里命在旦夕。安德新略施小計,共事多年的汪公公露餡之後向他坦言是劉福想要加害安德新。
- 第13集朝廷中,長沙戰事告捷,太平軍也在琦善的強攻下如鳥獸散,咸豐聽了大為振作,下旨犒賞三軍。為安撫蘭貴人,咸豐同意將紅珠調離怡蘭殿,蘭兒聽後滿心歡喜。小粽子給劉總管送信,蘭兒將他藏在帽子里的白條子抽出,只見上面寫著四個小字:「紅珠寵幸」。
- 第14集蘭兒一心想要奪回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她精心打扮,想用真心感化萬歲爺,沒想到當晚還是紅珠召幸伴寢。一年的大限眼看就要過去了,蘭兒不由得為自己擔憂起來。安德新的父親從獄中釋放,安德新這才明白原來一切都是蘭貴人暗中所為,安德新當著蘭兒的面發誓要知恩圖報。
- 第15集安德新對蘭貴人事事忠心,流露出對皇上「可能有病」的擔憂,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拿到太醫替萬歲爺診病的處方,再在宮外尋找秘方。可與此同時,紅珠也在擔負著同樣的使命:竊取處方。終於,署名王太醫的方子順利地落到了康慈的手裡。
- 第16集安德新與劉福在總管值房喝酒敘舊,酒到酣處,劉福拿出秘藏的處方,表示皇上得了臟病和蘭貴人雙雙氣數已盡,立大阿哥是指日可待的事。安德新借著醉意想要燒毀處方卻未能得手。蘭兒翻遍了醫書,最後發現安德新偷來的不過是一張普通補腎處方,與臟病毫不沾邊。
- 第17集安德新帶著喬裝的蘭兒來到養心殿,將處方呈給了皇上並告知此乃劉福與紅珠串通一氣所為,紅珠被抓。順親王找到杏林高手,看出復制的處方是治療下身臟病或男性不育的特殊方劑,正等著從康慈處拿到真處方趕去和本家王爺共同起草立大阿哥的奏摺。劉福和康慈頓時傻了眼!肅順建議從劉福身上找到突破口。
- 第18集劉福被抓,皇上下令革職查辦,康慈從此不敢再提立大阿哥的事,不由得怒氣中生,順王爺獻上了更妙的一招。咸豐向蘭兒吐露了常年懷不上子嗣是的確有病纏身,蘭兒聽後發誓說要治好皇上的病。
- 第19集蘭兒讓安德新出園子尋訪「神醫張」,並記起柳志同的父親就是當年江南一帶的名醫。安德新來到蘭兒家,從柳志同口中證實,柳的父親柳子謙又是張神醫的入門弟子。安德新道出得病的是咸豐爺卻遭到了神醫張的拒絕且說此病無葯可醫。
- 第20集安德新回到園中對蘭貴人言明醫治萬歲爺的病已無可能。蘭兒心灰意冷,想到懷上子嗣之事幾乎成泡影,等大限一到,便要按約廢除冊封,即使皇上也救不了她。可沒想到安德新的決心似乎更堅決,他決定孤注一擲、鋌而走險,做最後的拼搏。
- 第21集外差房北房,安德新讓柳志同換上了一套太監宮服,太監小姚子領著柳志同混過了門衛的檢查。安德新為蘭兒帶來了神醫張的葯酒,卻說柳公子對能否治好萬歲爺的病並無把握,所以不如雙管齊下成其好事以求萬全。
- 第22集柳志同被抓後被帶到碼頭邊的差房審問,張岩山逼急了撲上去要扒柳志同的褲子,被柳志同一腳踹在腦門上惱羞成怒。張揚言要找來幫手徹底揭穿假太監與蘭貴人「走影兒」之事,一陣敲門聲,張欣喜若狂,可進來的卻是安德新。
- 第23集夜裡,咸豐喝下了神醫張調制的葯酒後迫不及待地要與蘭兒共赴陽台。軍機處半夜急呈十萬火急奏報,咸豐接過插著羽毛的信封,連夜起駕。想到昔日戀人為救自己卻面臨生命的危險,蘭兒起身找到瑞英,懇請能在今生今世再見柳志同最後一面。
- 第24集富麗堂皇的皇家寢宮東暖閣中,驚魂未定的柳志同做夢也沒想到站在他面前的華麗女子竟然就是自己的蘭兒。柳志同失蹤了,安德新認定「走影兒」成功,問蘭貴人要人,蘭兒知道其實安德新是奉旨滅口,拒不說出公子藏匿之處。
- 第25集慈寧宮內幾個王爺和康慈等著順親王前來商量對策,沒想到中了咸豐的調虎離山計。安德新帶柳志同劃船離島未遂,劉福趕來看到安德新獨自遠去的背影,認定假太監插翅難飛。蘭兒的貼身丫環雲兒被抓,劉福眼看著時機成熟,是揭穿蘭貴人與假太監男盜女娼的時候了。
- 第26集劉福得到御膳房人線報,想到其中肯定有詐,便命手下嚴查船隻並且開箱檢查。因蘭貴人吩咐安德新護送家人離島,安德新急於知道柳志同藏身之處,以便在離島之前將他滅口。但此時此刻,安德新更為牽掛的則是瑞英。
- 第27集安德新知道想要讓柳志同順利逃脫的可能幾乎為零,而無辜的瑞英也許會為此葬送自己的性命。蘭兒故做鎮定狀陪同家人在九洲清晏觀賞閑聊,安德新急報說劉福正帶著人上島搜查,劉福來到了柳志同和瑞英藏身的密室門口。
- 第28集夜裡,瑞英和柳志同再次下水,他們把一條無人的小船推向湖心,自己卻上了另一條小船向相反的北宮門方向劃去。安德新聞訊急報蘭貴人,安德新得知柳志同從北宮牆逃脫,追到園外又不見其蹤影,可皇上仍堅持決不能留下活口。
- 第29集圓明園東書房內,咸豐在蘭兒面前矢口否認要把化名為神醫之孫的柳志同置於死地,還說為了表彰其功特賞了他一枚刻有「至清至慧」的黃田石印。柳志同將在園中發生的一切告訴了王七,王七要了皇上賜給柳志同的黃田印章,答應救公子一命。
- 第30集柳志同被王七放了,已離開滄州。慈寧宮中,蘭貴人有喜了,離太佛爺所定的期限只有一個多月了,蘭兒懇請皇上萬萬不可傳揚此事,就連身邊的貼身奴婢也要隱瞞。三思之後,皇上同意了暫時明哲保身,讓蘭兒安心靜養。
雲兒供出了蘭貴人懷孕的事實。康慈聽了氣急敗壞,要想證明蘭兒肚子里的孩子並非什麼龍種鳳胎,只有盡快找到「走影兒」的證據。
- 第32集蘭兒建議在劉福身邊也安插一個眼線,安德新抓到了張岩山偷著典當宮中玉器以還賭債的證據,決定在他身上下下功夫。張岩山只好同意了充當內線。
- 第33集安德新告訴張岩山說蘭貴人對她的舉動深表謝意,張信以為真,便答應了前去和蘭貴人會面。九州清晏膳廳,安德新把一包毒葯投入了蘭貴人的飯菜中。
- 第34集雲兒中毒身亡,而正在東小屋等候的張岩山還沒等反應過來就被當作兇手拿下。下毒一事讓咸豐怒火中燒,決定收回冊封太佛爺為皇太後的詔書。
- 第35集宣州街道,身著和尚服的柳志同走進了「客來居」……一日,江湖頭目王七來到蘭兒家中,王七走後,梅兒隨即離家而走。
- 第36集劉福啟程南下滄州,指認走影兒的假太監。金龜寺附近的古廟里,在王七的幫助下梅兒終於見到了已經是出家人打扮的柳志同。劉福帶領順王府的隨從強行搜查金龜寺,終於在祠堂門前抓到了柳志同。
- 第37集宣州路途中,劉福的隊伍被太平軍沖散,劉福趁機拖著被縛的柳志同躲進了一間小草棚,草棚外,安德新和劉福為了各自的主子展開了殊死搏鬥。劉福被安德新的暗器所傷。宣州湖面安德新威逼柳志同投海自盡。
- 第38集終於,咸豐如願以償龍脈得傳,蘭貴人因勞苦功高順利地坐上了蘭貴妃寶座。1855年冬,44歲的康慈與世長辭。榮祿按蘭貴妃的指示帶著安德新來到了修葺一新的安氏冥園。
⑦ 紅貴妃紅貴妃是什麼蘭花
紅貴妃屬於建蘭品種,色彩鮮麗,高貴大氣,香味濃郁,香味持久,因為屬於矮種蘭花,價格親民,非常適合居家陽台種植,是盆栽花卉之佳選。
⑧ 古代嬪妃禮儀
除皇後外,妃級以上的嬪妃及公主給皇帝、皇後及比自個兒等級大的(如果你是妃,像皇貴妃、貴妃那些就是了)嬪妃是如此行禮的:左手搭在右手的上面,放在腰的右側,輕輕蹲一蹲,接著說給誰請安,笑一笑,等人家說平身就起來。
妃級以下的嬪位以上的有封號就要說多一些,像吉祥的話,其餘相同,沒封號半跪,其他相同。
嬪位以下就要跪了。
貴人以下要磕頭。
皇後給皇帝請安只用說:「給皇上請安。」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