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荷花姑娘
1. 蓮花仙子是什麼神仙
八仙中的何仙姑,也叫做蓮花仙子,被觀音菩薩收為弟子,最終修成正果。
資料來源六個神仙跟蓮花有關
2. 布依族有哪些民間故事
布依族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貴州省17個世居少數民族之一,其87.48%的人口都居住在貴州省。那你知道有關布依族的傳說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布依族的傳說故事,一起來看看布依族傳說的相關資料吧。
有關布依族的傳說故事
布依族射太陽的傳說
很古很古的時候,天上有十二個太陽,並排在天空。它們象十二個火球不分白天黑夜地噴吐烈焰,烤得大地都冒煙了,莊稼被曬得燃起了火。連石山也被曬得差一點要溶化了。滔滔的江河也被曬乾涸了。牛羊渴死了。人們只好躲在岩洞里生活,真慘極啦!
當時,布依族中有對年老的夫婦生得一男一女。倆兄妹機智勇敢,而且有一樣超眾武藝:開弓射駑,百發百中。在這大乾旱的年月。兄妹倆著看到人們因為飢餓死去大半,於是,恨透了太陽,決心消滅毒辣的太陽,讓人們平平安安地過好日子。
一天,倆兄妹召集鄉親父老鄉親來商量,如何滅掉太陽。父老們都說:「天這么高用刀也刺不著、用棒也打不到,怎麼辦?」大家沉默了半天,想不出一個辦法來。妹妹想出了一個很妙的辦法,她用一塊白布剪成一個太陽的樣子(今天的布依族蠟染,太陽形花紋圖案都按照這樣來畫的)又在上面鍍上一層金粉、銀粉。太陽形造好後,妹妹叫鄉親們將它去放在一座高高的山頂上。
那塊白布形的太陽在陽光下一照,光芒四射。此時,在天上的十二個太陽感到好象有一股強烈的光從地下射上來,刺得他們眼睛很難睜開,於是低頭仔細往下一瞧,見地上果然有一個閃金光的東西,以為是天上的一個太陽掉到地上,便一個跟著一個地下來營救。這時,兄妹倆埋伏在暗處,見到時機已到。哥哥急忙取下弓,搭下箭,「嗖嗖嗖」地連發五支神箭,緊接著,妹妹也拉開弓,「嗖嗖嗖」地連發五支神箭,把十個太陽射落了下來,有兩個太陽在後面看到前面的太陽紛紛落地,嚇得調轉身逃回天上。有一個躲進雲層里,連氣都不敢出。有一個由於跑得慌慌張張,不慎掉進了天河裡,怎樣也爬不上岸來,在天河泡了十多天,後來發不出光,就變成月亮了。
布依族銅鼓的來歷
布依族的銅鼓,既神聖庄嚴,又很金貴。傳說,從前布依族的老人死了,總是上不到十二層天去成仙,只是下到十二層海的地府里去。
天上的太白星是個慈善的老人,有一晚,他駕著一朵彩雲下凡來,托夢給布依祖先布傑說:「凡間的老人死了,要想上十二層天去成仙,這並不難,只要你們到天上去向天神討一面銅鼓下凡來,若老人死了,就敲三聲銅鼓,因為只有銅鼓的聲音又大又昂傳得遠,這樣,天神聽到銅鼓聲,才曉得凡間死了人,就會差仙人下凡來把死者接引上十二層天去。」太白星捋了捋鬍子又說:「布傑呀,你是個能人,能上天下地。你就從青龍山頂上那棵長齊天的馬桑樹上爬到天上去,向天神討一面銅鼓來吧。」說完,駕著彩雲回天上去了。
第二天,布傑醒來,按照太白星的指點,爬上高高的青龍山頂,又順著長齊天的馬桑樹,爬呀爬呼,爬了九天九夜,周身被樹椏杈戳了幾多血眼,但他一心想得到銅鼓超度死了的老人上天,就咬緊牙繼續往上爬,又爬了三天三夜,終於爬到了南天門。守門的天兵見了,正想上前阻攔,一見是以前捉雷公的那個能人,就急忙閃開一條路,讓他進天庭去。
布傑進了天庭,向天神把來意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天神想試他一下,看他是有孝心,還是善於吹捧。就說道:「你要一面銅鼓下凡去超度死了的老人上天是可以,但我要問你一件事,你若答得對,就送,若答不對,就不給。」 布傑忙說:「你問吧:」
天神說:「天上地下,哪個為大?」
布傑聽了,心想「這天神想要我奉承他,誇他為大吧?不,我不能為得一面銅鼓說與良心不合的話!」想罷,就一本正經地說;「天上地下,爹媽為大!」
天神聽了,心裡高興,但故意馬起臉說:「你答得不對!應該數我為大!」
布傑並不改口,認認真真說:「不!你再大也是你爹媽所生呀。沒有爹媽,你從哪裡來呢?」
天神聽了,捋著白鬍子哈哈大笑,笑得滿臉皺紋都舒展了幾多。說:「看來是個真正有孝心的人,不說假話。好,就送你一面銅鼓吧!記住:今後只要凡間老人死了,就敲三聲銅鼓,我會差仙人去把他接引上天來。」布傑謝了天神,背著銅鼓,高高興興地走出南天門。因為過於高興,他腳下絆著南天門門檻,一跟斗摔到地下跌死了,銅鼓、也被摔破了個洞。至今,銅鼓的那個洞還保留著哩。
從此,凡間有了銅鼓。人們就敲起銅鼓把布傑超度上天成了仙。
從那以後,布依族老人死了,就敲三聲銅鼓,天神就曉得凡間死了人。在「開路」超度死者上天時,再敲九聲銅鼓,天神就差仙人下凡來接引死者到十二層天上去成仙。
過了很久,每逢過大年,臘月三十除夕和新年正月初一,一些布依族就要敲三聲銅鼓,在十二層天上成仙的祖宗聽到了,就曉得是凡間的子孫後代請他們下凡過年,就邀邀約約地來了,還由布傑領頭哩。
因為銅鼓是天神所送,又是布傑用性命換來的,所以既很金貴,又很神聖庄嚴,平時不輕易亂敲,都要恭恭敬敬的珍藏著,更是要嚴禁任何人從它上面跨過,只有死了老人超度和過大年供請祖宗時,才能啟用。
又過了很久,凡間有了窮人和富人。富人心狠,又鑄了最大最大的銅鼓,他們把大銅鼓一鼓,聲音傳去老遠老遠,聲音傳到哪裡,他們就說那裡的田地山川樹木通通都屬於他們所有,就霸佔了那些地方。所以,哪家的銅鼓越大,就越顯示他有錢財和權勢。
又過了很久,銅鼓還成了一個寨子或一個部族中的信號物。凡是寨上有急事,或是受到外敵侵犯,寨老就猛擊銅鼓,眾人聞聽,就聚集攏來,共同議事對敵。在和敵人打仗時,寨老又猛擊銅鼓,寨人或族人聽了,個個勇猛無比。
布依族六月六供土地菩薩的來歷
傳說古時候有個勤勞、勇敢的布依族後生、名叫阿龍,父母早已去世,留下了他孤身—人,而且是地無一塊,房無半間,他從小就愛射鳥雀,百發百中。可是射的鳥填不飽肚子,沒辦法,只好去給寨子里的一家財主放牛,正好這財主又愛吃鳥肉,於是每天叫阿龍除看牛外,還限他射十隻鳥來交。
從此,阿龍就天天早出晚歸地在山上給財主放牛和射鳥了。
阿龍十九歲那一年,有一天下午,鳥雀不知都飛到哪裡去了,連一隻鳥影影都看不見。他焦急地想:如果射不到鳥雀,回去就要遭財主的毒打。他正想呀,哭呀,……忽然,天空出現一隻斑鳩。他高興極了,不慌不忙地搭上箭、拉開弓。 「嗖『』的一聲射中了那隻斑鳩。可是斑鳩一從半空中掉下來就不見了。他找呀!找呀!一直找到天快要黑的時候,也沒有找得,他傷心地哭了起來。
忽然,從一塊大石頭後面飛出一串清脆的笑出。接著就走過來一個年輕美麗的姑娘,她手裡正拿著阿龍射死的那隻斑鴆,笑吟吟地對阿龍說:」阿哥喲,你真是一個神箭手呀!「這時阿龍的臉刷地紅至耳根,不好意思地對姑娘說:」阿姐,請把斑鳩給我吧!「姑娘說:」給你可以,不過你要答應我一件事。「阿龍忙問什麼事呀?姑娘羞澀地說:」你帶我回你家去,我倆成親。「阿龍聽了又高興又憂傷,高興的是能得到一個仙女般的姑娘做妻子,憂傷的是自已沒有家沒有田地,又是財主家的一個放牛娃,把姑娘領到哪裡去呢?他想去想來,最後才對姑娘說:不行吧,阿姐,我窮得連一個吃飯的破碗都沒有,怎麼能與你這么漂亮的姑娘成親呢」
姑娘經過三番五次的勸求,阿龍還是不同意,姑娘哭了,哭得很傷心。阿龍看了,痛在心上,只得答應姑娘的請求,天黑盡了,阿龍和姑娘高高興興地吆著牛回財主家。一路上阿龍和姑娘談了很多很多的話,姑娘告訴阿龍,她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王母娘娘在天上看到阿龍不辭辛苦,天天上山給財主放牛,射鳥。很同情他,就叫她下凡來人間同他成親。
阿龍和七仙女談著談著就到財主家大院了。
天黑了,財主不見阿龍回來,恨得咬牙切齒。他正從屋裡出來,忽然看見阿龍和一個生得如花似玉的姑娘回來,頓時驚呆了,這時,阿龍上前對財主說:「老爺,如今我自己成家了,我要和我的妻子回去建立家業了。這些年多虧你把我養大**,謝謝你的一片心意!」財主忙說:「你走可以,但要把你身邊的那個姑娘留給我,否則老子不放你起,叫你升天。」
阿龍不同意,財主就叫家丁們上前將阿龍捆綁起來,抬到山上去,又將七仙女關在一間很結買的房子里。七仙女為阿龍焦心,天天哭呀!哭呀,有個窮苦的僕人很同情她。一天夜裡,趁人熟睡的時候,就將她放走了。七仙女逃出來以後,整天在山坡上尋找阿龍,都還是找不著,她哭了,哭成了淚人,天黑了,哭累了,躺在山坡上,便迷迷糊糊地進入了夢鄉,夢里見到阿龍,和阿龍過著甜美幸福的活。
第二天起來,忽然看到阿龍被捆吊在離她約兩丈遠的一棵大樹上死了,她跑過去眼巴巴地看著阿龍的屍體痛哭了起來,直哭了七天七夜,把眼淚都哭幹了,由於她傷心過度,就氣死在那棵大樹下了。
阿龍和七仙女的死,感動了土地老人。他決心要幫助阿龍和七仙女,為他們報仇。土地老人有一條紅布十分珍貴。這條紅布既可以使人變物,又可以使人死而復生。但是這條紅布用過兩次就不顯靈了。而且連自己也變成其它物。
這天,土地老人來到財主家,放火將財主家的房子燒了。接著他口對紅布念著咒語,念完咒語就把紅布拋到財主一家人的頭上,頓時,財主一家人都變成了老鼠。財主變成哈哈哈哈哈哈老鼠後,只好鑽進山澗里,連糧食也得不到吃,只靠夜裡來偷糧食去過日子,白天路過大街小巷,人人喊打。
土地老人又來到山上,用他那條紅布輕輕擦著阿龍和七仙女的屍體,阿龍和七仙女的身體慢慢地動了起來。他倆睜開眼睛,互相看著,覺得十分奇怪:是誰救了我們,使我們死而復生呢?他們到處看也沒有看見一個人,只看見一條紅布掛在一個石頭人的頸上,七仙女明白是土地老人救了她和阿龍。為了報答土地老人的恩情,阿龍和七仙女就把土地老人的石像抬到坡腳,並為石像老人做了一間小小的房子,這天正好是六月六。阿龍和七仙女上山射鳥和打野豬來供土地老人,以後又在小房子的附近起了一間木樓,以便年年好為土地老人供祭食品。
從此,兩口子勤勤懇懇,開荒種地,生兒育女,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每年到六月六這一天,阿龍和七仙女以及布依族的家家戶戶都要殺豬殺雞來供土地菩薩,這一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3. 大家知不知道荷花在佛教中代表什麼意思
蓮花(學名Nelumbonucifera)表徵清凈無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為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這種美內德與特徵,佛陀喜歡拿蓮容花作譬喻。
眾生輪回六道,沉迷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不知決覺悟,越陷越深。慈悲的佛陀就告訴我們說:五欲六塵之欲樂,沾不得,染不得,應該體會五欲六塵空幻不實,如幻如化,要出離五欲六塵才能解脫自在,修學佛法者,要效法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之精神。
蓮花在佛門中,為佛菩薩所常拿來作譬喻,表徵著清靜、無染、光明、自在、解脫之義。其它之花,佛陀就較少比喻,佛陀坐蓮花顯的很庄嚴,清凈自在,安詳無比;假使佛陀坐在茉莉花上,不是顯得怪怪的嗎?不但不庄嚴,而且佛陀當下就顯得沒有氣質了,遜色多了,不是嗎?(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
4. 關於荷花的日記
我最喜歡的花是荷花.荷花非常美麗,一池碧綠的荷葉,托起一個個嫩白的荷花,好像回一個個小姑娘亭答亭玉立,它最美麗的時候就是夏天下過雨以後.
荷花的花瓣里有許多珍珠,露珠在微風的吹動下不停地滾動,槐花落在荷葉上,露珠就更加起勁地跳躍起來.荷葉把露珠一個一個地送進池塘媽媽的懷抱里.荷葉托著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在雨水的滋潤下,荷花里嫩黃色的小蓮蓬像一個個花灑,好像在幫荷葉洗澡呢.
荷花真美啊,我喜歡荷花.
5. 有關蓮花的民風民俗
荷花節,每年8月舉辦的羊城荷花節,遊客們紛紛到番禺市觀賞荷花回,品嘗荷花植物類食答品,以及觀賞其他的綜合文娛游樂活動,其樂也陶陶。 番禺是個水鄉,河網縱橫交錯,池塘及河道多產蓮藕、蓮子。荷花也叫蓮花、芙蕖,是一種經濟類植物。荷花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花香百里荷塘,歷來受到人們稱贊。荷花結的籽叫蓮子,是一種優質食品;其莖為蓮藕,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與食用價值,可作蔬菜、藕粉、蜜餞食品等。 番禺新墾所產的蓮藕遠近聞名。該地原來是一片新圍墾的綠洲,土地肥沃,泥質松軟,土層深厚,種上蓮藕後產量很高。後又育出了"貓兒頭"和"壽星桃"等優質藕種,質量好,含澱粉多,生食爽甜,熟食粉香。 番禺便是在當地盛產蓮花基礎上舉辦荷花節的。通過舉辦這一類型的民間節慶活動,以經濟開路,商貿搭台,促進旅遊及經濟事業的發展。
6. 你還知道哪些與蓮有關的傳說或故事請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個並寫出其內容梗概
傳說很早以前的一個村中有一個荷花塘,塘里年年長滿了美麗的荷花。塘東住著一個姓洪的員外,家裡很有錢,可四十多歲了卻還沒有兒女。這一年,員外妻子懷了孕,洪員外日夜燒香敬佛,求菩薩保佑他得個兒子。
可是生下來的卻是一個女孩兒。洪員外悶悶不樂。他妻子為了安慰員外,便和員外商量,把這女孩兒當兒子來養,對外人就說生了個男孩子,給孩子取名叫賽郎。後來賽郎慢慢長大了,裝束打扮就一直象個男孩子一樣。十二歲時,洪員外在荷塘前面建了座書館,請熟師教賽郎讀書。外面都以為賽郎是男孩兒。
再說這塘西住著一戶姓白的人家,老夫妻倆生活還過得去,就是沒有兒子。他老婆曾生過三個兒子。都沒活過周歲便死了。為這事老白曾經幾次找人算過命,都說他倆是「命里無兒」。
這一年,他妻子又有了孕。老白心想:「生女兒還能活,若生下男兒來怕又保住。他妻子便想了個辦法:「若生下兒子,只把他當女兒養,就不會再死了。」後來,真的又生了個兒子,夫妻倆便給這孩子戴上耳環,取名叫貞娘。貞娘長到十三歲,穿戴打扮起來比女孩子還標致。老夫妻疼兒子,想盡辦法要供貞娘讀書,聽說東村洪員外家立了書館,便求人說情,每月供先生二斗米,把貞娘送去讀書。外面人都以為貞娘是女孩子。貞娘到了學堂,和十幾個孩子很合得來,特別和賽郎更要好,每天上學在一個書桌上讀書,下學時兩個人要在荷花塘邊玩一陣子才分手回家。同學們看他倆那樣親近,有一天,趁老師不在,就鬧著玩,要賽郎、貞娘拜花堂,誰也不知道賽郎是女,貞娘是男。賽郎也以為貞娘真的是女孩,貞娘也以為賽郎真的是男孩。
一晃,好幾年過去了。賽郎已經十五歲,貞娘也十六歲了。兩個人時常想起剛入學時拜花堂的事來,賽郎心想:貞娘這個人又聰明又和氣,才學又好,將來誰娶她做老婆,真是幸福。貞娘也這樣想:自已若真的是女子,一定要嫁給賽郎。
眼看又過了兩年,學生們都要分手了。賽郎對貞娘說:「學業期滿,從今以後你我恐怕不能常見面了,」說著流下淚來。貞娘說:「賽郎弟弟,不要難過,我家離你那兒不遠,可常來往。」可賽郎心裡曉得:自己年紀大了,從今後就要被父母關到閨房裡不能出門了;再說自己和貞娘都要嫁人,誰曉得嫁到哪裡去呢?她對貞娘說:「我倆結拜做姊妹吧!」貞娘想:兩個男子拜姊妹,豈不笑話?連連搖手:「不、不、不,還是結拜兄弟吧!」爭半天,最後都說:「算了,就是結拜好了!」就這樣,兩個人糊糊塗塗地在荷花塘邊結拜了。
賽郎回家後換了女裝,整天呆在閨房裡,時常想念貞娘。貞娘在家,也總想看賽郎。貞娘的爹老白得病死了,母親就讓貞娘摘掉耳環,換上男裝,要他給老白穿孝打靈幡,送老白入土。直到這時候,全村人才曉得貞娘原來是個男的。消息傳到洪員外家裡,賽郎聽了又驚又喜。驚的是,同富多年竟不曉得他是男子;喜得是,遇見了貞娘這樣可親的人。可是洪員外聽了這個消息竟大發脾氣,叫人把貞娘的母親喊來,當面罵了她一頓:「你家養了個兒子,誰還會搶了你的,為什麼男扮女裝送到我家書館來讀書,整天與賽郎在一起,敗壞了我家門風!」貞娘的母親聽得糊塗了:「我家貞娘與賽郎在一起,有什麼敗壞門風的呢?」員外老婆在旁一說,她才曉得原來賽郎是個女的,也不免吃了一驚。又一想,洪家真是不講道理,便也氣憤地說:「你家女孩子可以扮男裝去讀書,為什麼我家男孩子就不能扮女裝去讀書呢?」洪員外無言可答,命人把貞娘的母親趕出了大門。
貞娘聽母親說賽郎是女子,高興極了,立志要娶她。母親曉得洪家不會答應,不肯找媒人,於是,貞娘整天悶悶不樂。
過了幾天,忽然洪家丫環送來一封信,打開一看,是賽郎寫來的。信上說她被父母關在閨房裡,如何想念貞娘;又說她知道了貞娘是男的,心裡如何高興。貞娘看了信,知道賽郎待他有心有意,高興得不得了,忙寫了封回信,叫丫環帶回去。從此以後,兩個人使你來我往地通起信來。
一天晚上,貞娘又要母親托媒去提親,母親心疼兒子,答應試試。沒想到媒人未進洪家大門就被趕了回來。媒人對貞娘說:「死了心吧!員外說了,一則嫌你家貧,養不起他女兒,二則你倆原是同學,如今嫁給你就是『無私有弊』,玷辱了人家的好門風。」貞娘見事情不能成功,憂愁成病;他母親急得在一旁日夜啼哭。再說賽郎聽得白家托媒提親被父母回絕一事,也急得鬧起病來。烘員外為了讓女兒死了這條心,偷著叫人把白家母子趕出村去。賽郎聽到此消息,氣得索性連飯也不吃了。病也一天重似一天。
再說貞娘母於被洪家趕出村,搬到四十里外城裡去住。過了不久,貞娘的病稍好了些,誰知他母親又病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貞娘只靠每日做些小生意維持生活。過了幾個月,他母親死了,貞娘安葬了母親,決心回村去找賽郎。他把家裡東西賣掉,辦了些花線等貨物,打成包袱,扮成賣貨郎,回到村中,住在破廟里。
一天,他搖著手中的撥浪鼓,偷偷地繞到洪家後花園前,賽郎的丫環聽到鼓聲出來買花線,一見是貞娘,驚喜萬分,急忙跑進去告訴賽郎。賽郎隨即寫了封信,讓丫環交給貞娘,叫他快些離開這里。貞娘跑回廟里,打開一看,原來賽郎約他今夜三更在荷花塘相會。貞娘高興啊,眼睜睜地盼著天黑。
三更時分,荷花塘邊,賽郎和貞娘一見面就抱頭哭起來。哭著,哭著,賽郎對貞娘說;「爹爹心狠,我倆生難成夫妻。望你保重身體,不要再掛記我了。」說完就往水裡跳。貞娘一步上前抱著她,哭著說:「我倆生不能在一起,情願死在一起。」說完,兩人抱住,一起跳進了水中。
丫環等到雞叫還不見賽郎回來,知道壞了事,也不敢聲張。第二天,洪家上下各處尋找,找到荷花塘邊,見有賽郎的一隻綉鞋,知是跳了水。洪員外急忙命人打撈上來,只見貞娘、賽郎兩個人緊抱在一起,,幾個人用力拉也拉不開。洪員外便命人將他倆埋在荷花塘邊。
當晚只聽得電閃雷鳴,一陣狂風暴雨。等到天明,只見荷花塘水一直漲到貞娘、賽郎的墳前,將墳圍了起來:墳上長出的荷花,花莖比人的大拇指還粗。頂上開了兩朵花,一紅一白,緊緊地靠在一起,人們便叫它「並貼蓮」,以後又叫成了「並蒂蓮」。
我也在找梗概,但是只有這種長篇大論的。
7. 蓮文化的故事
荷花姑娘
荷花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最美貌的侍女玉姬的化身。因為玉姬羨慕人間的雙雙對對,男耕女織的勤勞生活,感到身居天宮的空虛和寂寞。她在河神女兒逢萊尼的陪伴下,偷偷地打開了南天門,悄悄地飛來杭州西子湖畔,這兩位天宮仙女看到這明鏡的湖水倒映著天上的白雲和凡間的青山,便跳入美麗的湖中恬洗。誰知天快亮了,逢萊尼要玉姬趕快回到天宮,玉姬哪裡捨得這美好的人間。王母娘娘知道後,惱羞成怒,順手拾起蓮花寶座把玉姬打入湖中,還惡狠狠地罵道:"你要脫塵絕俗,我要把你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這潔白無瑕的仙女化身為美麗的荷花。
芙蓉花名的由來
古有一女子,丈夫死於水。她朝朝暮暮坐在水邊,凝視水中,盼望丈夫魂魄歸來。一天,岸上花樹在水中的倒影中,現出她丈夫的笑容。她認為這花樹便是她丈夫的靈魂所託,就天天與花樹為伴,人們也就稱此野生花樹為"夫容"。後來文人為求字形美,就寫成"芙蓉"。
芙蓉屏
元代末年,真州有個叫崔世英的,家富,工書畫。到浙江永嘉當縣尉,帶著愛妻王氏赴任。經蘇州,舟人謀財,夜將崔投入水中,殺死奴僕,留王氏欲為媳。王氏佯允,乘隙逃走,奔入尼庵,遂落發於佛前。一年後,有人從街頭買得芙蓉畫一幅贈給尼庵。王氏見之,認識是她丈夫的手筆,就在畫上題了一首《臨江仙》詞:
今日風流張敞筆,寫生不數黃筌!芙蓉畫出最鮮妍,豈知妖艷色,翻抱生死冤。粉繪凄涼余幻質,只今留落有誰憐,素屏寂寞伴古禪,今生緣已斷,願結再生緣。
御使高納麟,退居蘇州,慕書畫。其舊部郭慶春向尼庵買此芙蓉屏獻之。
崔世英自幼善泳,投水未死,流落街頭,賣畫為生。高御使見其才,留他教諸孫習字。一日崔見芙蓉屏,不禁慟哭。高查悉其詳,捕盜置法,使夫婦復合。後真州才士陸仲場作《芙蓉屏歌》,記其事以警世。歌曰:
畫芙蓉,妾忍題屏風,屏間血淚如花紅。
敗葉枯梢兩蕭索,斷縑遺墨俱零落。
去水奔流隔生死,孤身隻影成漂泊。
泉下遺魂竟不歸,圖中艷姿復秋霜……
芙蓉良有意,芙蓉不可棄。
幸得寶月再團圓,相親相愛莫相捐。
誰笑我芙蓉篇,人間夫婦休反目。
看引芙蓉真可憐。
蓮花夫人
在很久以前,有一隻鹿,因吃了仙人的小便,就懷胎生了一個十分漂亮的女孩。仙人將女孩撫養長大,就更加美麗動人,凡是她走過的地方,就會長出好看的蓮花來。後來仙人就把她嫁給烏提延王為妻,被稱為"蓮花夫人"。她受到烏提延王的寵愛,生了500個王子。但遭到大夫人的嫉妒和仇視,大夫人在烏提延王面前,百般毀謗陷害蓮花夫人。 蓮花夫人被貶,趕出宮廷,500個王子也被擲入河中。在奄奄一息將要淹死的時候,幸虧500個王子被薩耽菩王一一救起來,並悉心教育長大,天長日久,500個王子被訓練成力大無比的大力士。薩耽菩王率領500個大力士攻打烏提延王。烏提延王嚇得不敢出兵抵抗,就去求教仙人。仙人告訴他,500個大力士,乃是你和蓮花夫人所親生的兒子,只要你起用蓮花夫人,請她回到宮中,幫你處理國事,500個王子自然就會停戈息怒,服從蓮花夫人和你了,這是印度人民群眾歌頌蓮花,勸人為善,倡導和平、慈愛的神話故事。
並蒂蓮的傳說
古籍中載,大名府有一對年青情侶,山盟海誓,訂立了白頭偕老之約。因家中阻力太大,好事難成,就相抱投水徇情。後來池塘蓮花盛開,紅裳綠蓋,一水皆香。所開的花竟全是並蒂蓮,人們認為這是青年情侶的精魂所化。從此並蒂蓮便成為忠貞愛情的象徵,一直為人們揄揚歌頌。
范成大的詠雙蓮詩曰:"館娃魂散碧雲沉,化作雙蓮寄恨深。千載不償連理願,一枝空有合歡心。池光欄檻倚斜暉,把酒看花醉不歸。但許鴛鴦相對浴,休驚翡翠一雙飛。"
並蒂蓮與並頭蓮有別,容易混淆。並蒂蓮是一朵花中有兩個花心,是千瓣蓮的一種變態。並頭蓮是莖上兩蒂兩花,能結出兩個蓮蓬,在太糊藕盪中常有。
觀賞並蒂蓮,可到江蘇崑山亭林公園。每年7~8月開花。一花雙蒂,有花瓣一千餘片,也有人稱它為千瓣蓮。詩人顧仲瑛原是江南富豪,出資協助朱元璋滅元有功,朱元璋把和尚從印度帶回的並蒂蓮,賜給了他。崑山正儀鎮東有宋代的古渡,設有東西兩個涼亭,顧仲瑛便把並蒂蓮植於東亭的一側。它與揚州瓊花、鹽城卞倉焦骨枝牡丹,並稱江蘇三大奇花。
8. 荷花盪的關於荷花盪的美麗故事
荷花盪的中心廣場聳立著一尊漢白玉「荷花仙子」雕塑,這里有著一段哀婉動人的愛情故事。相傳在隋代,高郵湖西有一位姓何的老秀才,不惑之年添了個女兒,起名「荷花」,愛如掌上明珠。一晃17年過去,荷花出落成為一位相貌出眾的姑娘。求親說媒的幾乎踏破了門坎,但荷花姑娘總是不肯應允。原來荷花心中已經有了如意郎君,叫「秦廷」。兩人情投意合,早已私定終身,老秀才見他倆郎才女貌倒也十分般配,就答應了這門親事,並准備籌辦婚事。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此時隋煬帝到揚州看瓊花,見這一帶女子長得特別漂亮,於是就下令廣征美女,充實後宮。這荷花恰在應征之列。臨別之時荷花與秦廷抱頭痛哭,難舍難分。荷花贈他絲帶,秦廷贈她玉笙,以此作為信物,誓不相負。入宮之後,隋煬帝見荷花天姿國色、美貌絕倫,龍顏大悅,冊封她為「芙蕖貴妃」,還特地為她修建一座宮殿,取名「蓮藕宮」。可荷花姑娘天生高潔,不願享受榮華富貴,更不肯攀龍附鳳,整日里以淚洗面,鬱郁寡歡,只是想念秦廷。御幸之日眼看就要到來,荷花無計可施,決心以死相拼。想到這里心情倒平靜下來,朦朦朧朧的睡著了。夢中好像見到一位老婆婆對她說:「芙蕖貴妃,我送你一件衣衫,你穿上之後,那昏君就不敢靠身了。」荷花醒來一看,身邊果然有一件綠色衣衫。她穿在身上正好合身。原來送衣衫給她的那位老婆婆就是觀音菩薩。當晚隋煬帝御幸蓮藕宮,見美人躺在床上,十分欣喜,連忙撲上去寬衣解帶。誰料想荷花渾身長滿針刺,扎得昏君嗷嗷直叫,龍顏震怒,立刻將荷花打入冷宮。荷花被打入冷宮後受盡折磨。再說這一年秦廷借趕考的機會,進京來探望荷花。聽人說荷花身上長刺,已被打入冷宮。秦廷將信將疑,心想她就是渾身長刺,我也要娶她為妻。這一天他扮成一個送柴的雜役,偷偷混進皇宮。深宮內院房舍連片,到哪裡去找荷花呢?正遲疑之間,忽聽有人吹奏玉笙。聲音悲傷哀婉,如泣如訴,催人淚下。秦廷循聲前去,果然見到了荷花。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互相訴說離別之苦。此時荷花身上的針刺也隨之脫落了,兩人真是又驚又喜。誰知正在逃走的時候,他們不幸被衛兵發現了。秦廷可憐被活活打死,荷花呼天搶地痛不欲生,也一頭栽入水池中以死殉情。荷花死後。水中開出一朵朵美麗的鮮花。人們就稱它叫「荷花」,也有人稱「芙蕖」。玉笙落入水中變成了藕,綠色的衣衫變成了荷葉。秦廷死後變成了一隻昆蟲,就是現在的「蜻蜓」。每當荷花出水的時候,它總是戀戀不舍,在荷塘里飛來飛去,久久不肯離去。大家看到的,就是傳說中荷花姑娘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