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小蘭花
⑴ 岳西翠蘭、舒城小蘭花、桐城小花,這三種茶到底有何區別呢
說起岳西翠蘭、舒城小蘭花、桐城小花這三款茶,一般的茶客還真容易被他們相似的外形與花香搞混淆。今天小約就來做一個簡單介紹,便於大家去認識、分辨這三種烘青茶。
最後來再來看一下這三款茶的歷史。桐城小花歷史最為悠久,早在明代便已經有了身影,舒城蘭花則緊隨其後,創制於明末清初的時期。這兩款都屬於歷史名茶。而岳西翠蘭則最為年輕,到了1985年才創制出來。雖然年輕,但通過自己的實力,早已多項名譽加身。
⑵ 舒城小蘭花屬於什麼茶舒城小蘭花的沖泡方法
什麼是舒城小蘭花? 怎麼浸泡? 很多人都聽說過舒城小蘭,但我對此並不了解。 今天就是這樣。 小編將向大家介紹你。 讓我們來看看。
舒城小蘭花綠茶,主產安徽舒城,桐城,廬江,岳西地區。 它的形狀連接像藍草一樣,綠綠色和非常光滑。 在釀造之後,它的形狀將像蘭花一樣打開,直立在杯中,香味濃郁,通常被稱為「空氣中的熱香」。 湯是明亮和綠色,豐富和甜。
舒城小蘭的釀造方法
1,茶具准備:
舒城小蘭花,茶巾,玻璃杯,瓷杯,茶匙等
2,鑄茶:
用一茶匙來 將小蘭花放入杯中,倒入少量礦泉水滲入茶中。
3,釀造:
將開水倒入杯中,約為杯子容量的四分之三,而水溫通常在75到85攝氏度之間。
4,分茶:
將茶湯倒入茶杯中,倒入7分鍾即可。
5,茶葉鑒賞:
茶湯有清澈的綠色,其葉子呈黃綠色。
6,茶葉:
如何將產品概括為三點,一個是靜態產品,兩個是慢速產品,三個是精品。 一種產品嘗湯,優雅; 兩茶湯的味道,新鮮的酒精。
⑶ 安徽十大名茶的岳西翠蘭
岳西翠蘭名茶是生長在大別山區的優質雲霧茶。新創名茶。產於皖西大別山腹地岳西縣境內的主薄、頭陀、來榜區。該地原屬陸羽《茶經》所載盛產茶葉的壽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茶園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峽谷之中,周圍樹木蔥籠,百花溢香,雲霧彌漫。「岳西翠蘭」是在地方名茶小蘭花的傳統製作技術基礎上創制的。穀雨前後選采一芽二葉,用竹帚翻炒殺青,繼而手工造形,後經炭火烘焙而成。其外形優美,芽葉相連,自然舒展,酷似小蘭花;其湯翠綠明亮,香氣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
⑷ 舒城小蘭花屬於什麼茶
屬綠茶類。為歷史名茶,創制於明末清初。主產區有舒城、廬江、桐城、岳西等。。蘭花茶名有兩種說法:一是芽葉相連於枝上,形似一枚蘭早花;二是採制是正直山中蘭花盛開,茶葉吸附蘭花香,故而得名。舒城小蘭花的釀造方法1,茶具准備:舒城小蘭花,茶巾,玻璃杯,瓷杯,茶匙等2,鑄茶:用一茶匙來將小蘭花放入杯中,倒入少量礦泉水滲入茶中。3,釀造:將開水倒入杯中,約為杯子容量的四分之三,而水溫通常在75到85攝氏度之間。4,分茶:將茶湯倒入茶杯中,倒入7分鍾即可。5,茶葉鑒賞:茶湯有清澈的綠色,其葉子呈黃綠色。6,茶葉:如何將產品概括為三點,一個是靜態產品,兩個是慢速產品,三個是精品。一種產品嘗湯,優雅;兩茶湯的味道,新鮮的酒精。
⑸ 岳西翠蘭的製作工藝
1985年包家河的石佛寺和姚河的黃樹試制的岳西翠蘭,在安慶地區名優茶評比中奪得前2名。同年將2個試制點茶葉混合,送農業部參加全國評比,評為全國新創名茶。1989年全國名茶復評中,再次榮獲名茶稱號。
1990年代岳西縣又相繼開發岳西翠芽、岳西翠尖,形成了岳西翠蘭名優茶系列。
岳西翠蘭屬綠茶類特種烘青茶。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制茶流程有品種、栽管、植保、採制等基本步驟。其中制茶前的培植管理技術大致有:土壤、地形、選種、繁殖、施肥、採摘等,不一而足。手工製作工序有鮮葉採摘、攤放、頭鍋、二鍋、初攤、毛火、復攤、足火等八道,手法有抓、抖、撒、撈、滾、甩、攏、帶、磨等。
鮮葉標准:採摘標准現分三級:一級為單芽;二級為一芽一葉初展;三級為一芽二葉初展。
製作翠蘭技藝:包括:採摘、攤涼、殺青、整形、攤涼、毛火、攤涼、足火等。
採摘:岳西翠蘭對鮮葉要求嚴格,一般清明前後開采,要求做到「三要、三不帶、五不採」,即同一級別的鮮葉「要求大小勻齊,老嫩一致,壯瘦相同;不帶老葉、老梗、單片葉;不採魚葉、雨水葉、病片損傷葉,紫芽葉、對夾葉。」鮮葉放入隨身攜帶的竹籃中,上覆薄布,以防曝曬。
攤涼:採回的鮮葉要及時攤放,攤放場地要求陰涼乾燥、通風良好;攤放器具要求是潔凈的竹匾。攤放要勻、薄,邊攤邊揀剔。
頭鍋:頭鍋的作用是散發青氣、形成茶香,也就是翠蘭製作過程中的殺青。殺青是鮮茶綠葉製作的第一道關鍵工序,對翠蘭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殺青來破壞鮮葉中酶的活化,阻止多酚類物質氧化,防止芽葉變紅,形成綠茶「綠葉綠湯」的品質特徵,並隨著葉內水分的散失,鮮葉里的青草氣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增進茶香。頭鍋鍋溫為120℃-130℃,以葉片投鍋後「沙沙」響為宜,每鍋投入鮮葉量按茶的等級各不相同。翻炒要求干凈利索。炒制分為三個階段,手法分別是「抓、抖、撒」, 「抖、帶、甩」和「攏、帶、甩」。待葉質變軟,青氣消失,茶香出現時用小棕帚掃入第二鍋。
二鍋:二鍋的作用是理條、增香。這是茶葉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鍋溫為80℃-100℃,以手觸鍋底燙手為宜。其手法為「攏、帶、撒、磨、滾」,直到茶條成形,用棕帚掃出鍋面。不同等次的翠蘭,整形的手法都有微妙的區別,手工整形最大特點是干茶條形舒展自然。通過殺青和整形兩道環節後,茶葉已達到七成干。
初攤:初攤是將二鍋葉均勻薄攤於桑皮紙上,散去濕熱,使葉內水分均勻分布。讓茶葉的水分和青草氣進一步散發。完全冷卻後,再毛火烘乾。
毛火:毛火用的工具為烘籠,栗炭火烘焙。這是茶葉乾燥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在於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烘籠頂部溫度80℃—90℃。通過鋪皮紙、攤茶葉、提紙等手法,使茶葉滾落到烘籠之上。在毛火中,要定時輕翻,待至七成干時,下烘攤涼。
復攤:在紅炭火上架上竹編的烘罩(俗稱焙籠),烘罩上再放一層皮紙,目的是防止茶葉的細末從烘罩的縫隙漏下,產生煙霧影響茶葉的味道。把整形、攤涼後的茶葉用紙盛著,兩手捏緊紙邊,有節奏地輕輕篩動,使茶葉均勻地落在烘罩里的皮紙上進行烘焙。
足火:足火是低溫慢烘。烘籠頂部溫度為50℃-70℃。毛火烘焙能使茶葉達到九成干。再將茶葉攤放至完全冷卻,再足火提香至十成干。在用火上,也十分講究,從殺青、整形,到毛火、足火,用的是無煙無味、火力均勻的木炭火。烘焙中要定時翻動,直至足干後,下烘攤放備裝。
製作工具:一般工具有攤青架(若干)、鍋灶(兩口)、火鉗(1把)、小掃帚(2把)、接料盤(2隻)、烘籠(4隻)、笸箕(竹匾)(8個)為一組用具。
其它材料:乾柴、栗炭若干。
製作人員:一般一組4-5人。
工作時間:一般一組1小時製作毛火茶0.8斤左右,足火0.6斤左右。
名稱典故
取名「岳西翠蘭」,其主要原因是這種茶葉,色澤翠綠、形似蘭花,產在岳西。
其他緣由還有:
1. 翠蘭茶是在岳西縣東北部姚河、頭陀河一帶生產的歷史名茶「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研製開發而成的,「翠綠鮮活」的品質特徵突出,因此得名。
2. 岳西縣屬大別山腹地,生態環境好,蘭草花漫山遍野,引人注目。明崇宗九年(1636年)張獻忠率部攻佔岳西後,將這里命為「蘭花縣」。由於蘭花多,這里的茶葉自然就浸潤了蘭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縣創制的新茶在安慶地區名茶評比中嶄露頭角,名列第一。1985年有人提議,將這種「色翠蘭香」的茶葉,叫「岳西翠蘭」,得到了廣泛認可。
3. 相傳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鄉境內,有一個叫蘭花的姑娘,美麗嫻淑、心靈手巧,所炒的茶葉質量特優。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攜巨資來到曉天,高價專購蘭花炒制的茶葉。由於家貧,懂事的蘭花姑娘,為了給家多掙錢,就不分晝夜,拚命采呀、炒呀,結果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當地人為了紀念蘭花姑娘,就將她炒制的茶葉叫「蘭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蘭的前身。
⑹ 岳錫粹蘭是花茶嗎
岳西翠蘭是什麼茶 岳西翠蘭名茶是生長在大別山區的優質雲霧茶。岳西翠蘭茶屬於新創名茶。岳西翠蘭茶產於皖西大別山腹地岳西縣境內的主薄、頭陀、來榜區。岳西翠蘭茶外形優美,芽葉相連,自然舒展,酷似小蘭花;其湯翠綠明亮,香氣持久;岳西翠蘭茶其味醇厚而回甘。 岳西翠蘭品質特點突出在「三綠」,即干茶色澤翠綠,湯色碧綠,葉底嫩綠。外形:芽葉相連,自然舒展成朵形,色澤翠綠鮮活。內質:清香高長,醇爽回甘,有花香味,葉底嫩勻成朵。 岳西翠蘭的由來 岳西翠蘭茶取名「岳西翠蘭」,其主要原因是岳西翠蘭茶是在岳西縣東北部姚河、頭陀河一帶生產的歷史名茶「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研製開發而成的,「翠綠鮮活」的品質特徵突出,因此得名。明崇宗九年(1636年)張獻忠率部攻佔岳西後,將這里命為「蘭花縣」。由於蘭花多,這里的茶葉自然就浸潤了蘭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縣創制的新茶在安慶地區名茶評比中嶄露頭角,名列第一。1985年有人提議,將這種「色翠蘭香」的茶葉,叫「岳西翠蘭」,得到了廣泛認可。三是相傳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鄉境內,有一個叫蘭花的姑娘,美麗嫻淑、心靈手巧,所炒的茶葉質量特優。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攜巨資來到曉天,高價專購蘭花炒制的茶葉。由於家貧,懂事的蘭花姑娘,為了給家多掙錢,就不分晝夜,拚命采呀、炒呀,結果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當地人為了紀念蘭花姑娘,就將她炒制的茶葉叫「蘭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蘭的前身。
⑺ 岳西翠蘭
岳西包家和古坊有,所有者是岳西的人.
⑻ 岳西翠蘭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嗎
是滴。
岳西翠蘭是生長在大別山區的優質雲霧茶。產於皖西大別山腹地岳西縣境內的主薄、頭陀、來榜區。該地原屬陸羽《茶經》所載盛產茶葉的壽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茶園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峽谷之中,周圍樹木蔥籠,百花溢香,雲霧彌漫。「岳西翠蘭」是在地方名茶小蘭花的傳統製作技術基礎上創制的。穀雨前後選采一芽二葉,用竹帚翻炒殺青,繼而手工造形,後經炭火烘焙而成。其外形優美,芽葉相連,自然舒展,酷似小蘭花;其湯翠綠明亮,香氣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
外形——翠蘭勻亮、鮮潤的外形十分優美:葉與芽相互連貫,融為一體。纖細、勻齊的外質特徵一定讓您倍加愉悅。當用開水沖泡時,湯中翠蘭緩緩舒展成朵,形如「蘭花」狀。前後變化十分明顯,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其中。
香氣——翠蘭香氣清高、馥郁持久,由於岳西翠蘭在採摘季節受原產地峽谷內漫山蘭花芬芳熏染的影響,翠蘭形成具有十分獨特的「蘭花香」氣。另外生長環境形成大量芳香油、沉香醇、戊烯醛等有機物質;另外也得益岳西蘭香鮮葉內含大量氨基酸。氨基酸在制茶過程中與有機物質結合,因而產生香氣。氨基酸越多,則香氣越鮮香、高爽。
滋味——徽府茶行的翠蘭有著鮮醇回甘的滋味。岳西翠蘭葉芽內含有豐富有機物質,這些有機物質含量越多,滋味越醇。翠蘭入口時味感醇厚、鮮爽、甘甜,具有獨特的「蘭韻」特質,讓滋味多了幾分「靜謐」的美感。
湯色——沖泡一杯翠蘭,擁有一份清綠明凈的湯色。宛如碧水青潭帶來的視覺享受之餘,其葉底部分更是含有多種有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的成分。
⑼ 毛峰瓜片大紅袍小蘭花哪個不是安徽名茶
大紅袍不是安徽名茶。
安徽名茶有: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舒城小蘭花、休寧松蘿茶、祁門紅茶、屯溪綠茶、霍山黃芽等。
岳西翠蘭和舒城小蘭花,本質上都是安徽小眾名茶,跟黃山毛峰和六安瓜片相比,差距比較明顯。
⑽ 岳西翠蘭是什麼茶,岳西翠蘭的由來
岳西翠蘭產於安徽岳西,創制於1983年,岳西地處大別山腹部,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適宜茶樹生長。
岳西翠蘭外形自然舒展成朵,色澤翠綠,湯色碧綠明亮,香氣清香高長,有蘭花香,滋味鮮醇甘爽,葉底嫩勻成朵。
岳西翠蘭的由來
岳西翠蘭茶取名「岳西翠蘭」,其主要原因是岳西翠蘭茶是在岳西縣東北部姚河、頭陀河一帶生產的歷史名茶「小蘭花」的傳統工藝基礎上研製開發而成的,「翠綠鮮活」的品質特徵突出,因此得名。明崇宗九年(1636年)張獻忠率部攻佔岳西後,將這里命為「蘭花縣」。由於蘭花多,這里的茶葉自然就浸潤了蘭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縣創制的新茶在安慶地區名茶評比中嶄露頭角,名列第一。1985年有人提議,將這種「色翠蘭香」的茶葉,叫「岳西翠蘭」,得到了廣泛認可。三是相傳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鄉境內,有一個叫蘭花的姑娘,美麗嫻淑、心靈手巧,所炒的茶葉質量特優。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攜巨資來到曉天,高價專購蘭花炒制的茶葉。由於家貧,懂事的蘭花姑娘,為了給家多掙錢,就不分晝夜,拚命采呀、炒呀,結果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當地人為了紀念蘭花姑娘,就將她炒制的茶葉叫「蘭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蘭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