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重建荷花池

重建荷花池

發布時間: 2022-07-24 10:46:18

① 昆明蓮花池的現狀

近幾十年來周邊的環境污染卻讓久負盛名的蓮花池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光彩。
重建蓮花池,10大美景裝點蓮花池
按照雲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設計思路,要重現明代勝景,只有通過具體的景點來加以體現,所以蓮花池的設計風格在以江南園林風格為主的基礎上,由北向南將構造安阜園門、玉石玲瓏、翠海妝樓、龍池躍魚、蓮池沉香、高山桃林、永曆遺冢、長橋波飛、荷月黃昏、盛世花潮的「蓮花十景」。
整個設計風格大多為「集景式」園林,結合蓮花池與陳圓圓有關的歷史典故,運用「題景」手法來造景。整個景區以開敞的景觀環境為主,沿湖分散設置臨水景觀建築。其中,湖中心的八角蓮花閣為全園的主題建築及標志性建築。
蓮花池公園恢復重建後,湖面也將由30畝擴大為40畝,「映日荷花別樣紅」將成一大城市景觀。
重建蓮花池公園是五華區對於昆明市「4+1」公園重點項目和城中村改造的具體實踐。據了解,2006年12月20日,蓮花池片區拆遷工程啟動;2007年8月,投資5000餘萬元的81.7畝蓮花池公園開工建設,至2008年9月29日開園,整體重建歷時1年。
蓮花池又稱「龍池」「冷泉」,自古便是昆明勝境,明洪武時就躋身著名的「滇陽六景」。由於種種歷史原因,蓮花池公園從50年代後逐漸凋敝、水體污染加重。今天,重建一新的蓮花池公園將把「龍池躍金」的文化勝境呈現給市民。

② 成都人民公園的公園歷史

成都市人民公園原名少城公園,始建於 1911年。少城公園之由來,與舊成都的城池命名直接相關,成都城

基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早在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時,成都便有太城(亦稱大城)和少城(亦稱小城)了。

1、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尹仲錫(字昌齡)策劃擴建。為了紀念辛亥革命前夕四川愛國志士發動的保路運動中的死難者,由張瀾、顏楷等聯名提議修造一座紀念碑。

民國三年擴建公園,拆除園南之永濟倉庫,又自通順橋鑿渠引金水河入園,繞鶴鳴茶社、荷花亭(今湖心島)東流入半邊橋。民國十三年,楊森主理川政,邀著名實業家盧作孚到成都任教育廳長。

五·四運動至抗日戰爭時期,少城公園更是成都各進步團體演講、演出、聚會、募捐的首選之地。

民國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和民國二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少城公園先後兩次遭受日本飛機轟炸,園內金石陳列館、體育場、動物園、紀念碑等處都受到了損壞,死傷數千人。

2、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2月10日,成都解放。少城公園獲得新生,次年更名為「人民公園」。

1950年至1959年十年間,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公園的建設和發展,1951年春,時任西南軍政委副主席後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元帥親臨公園視察並對公園的建設作了重要指示。

1982年擴建西幹道將公園側河道改為街面,至此公園面積縮小為145畝。

2001年至2003年,公園率先在全市將祠堂街、少城路、小南街、君平街房屋拆除,建空透鐵花圍牆(透綠),公園景色直接呈現在市民面前,小南街小學劃歸公園,面積擴展為155畝。

(2)重建荷花池擴展閱讀:

景點景觀

1、金水溪

金水溪位於人民公園西山腳下荷花池,經正大門,至東門沿線內側,總長為355米,寬6米,由原金河改造而成。於1999年開建,2000年8月竣工。

河底由光滑小卵石鋪成,溪邊用大小各異的大卵石砌成。主要地段為卵石緩坡入水,兼以卵石駁岸。沿岸配植了桃樹、柳樹、黃葛樹、垂絲海棠、臘梅、小葉女貞、金葉女貞、紅葉小檗等植物。

金水河經公園一段約500米,上有橋兩座。1919年在現正門(當時為側門),左側南岸,挖渠引金河水入園,繞鶴鳴茶社,經荷花亭(現金魚池),東流入半邊橋匯合。1924年又以小南街口引金河水,經兒童樂園、荷花池、動物園、東假山,轉北匯合於半邊橋。

2、辛亥革命保路運動廣場

辛亥廣場位於人民公園中心的辛亥保路紀念廣場,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110平方米,舞台130平方米。原為香港金升公司所屬大都會(成都)娛樂有限公司於1993年拆除露天舞場,新建UA大都會娛樂廣場。

因與周邊環境不協調,2004處由政府出資收購,為紀念辛亥四川保路運動,新建辛亥廣場。整個工程於2004年2月開工,2004年5月1日竣工開放。辛亥廣場結合公園環境的需要,製作了反映"四川辛亥保路革命斗爭歷史"的地面平浮雕和碑體淺浮雕。

3、枕流茶園

「枕流茶園」是人民公園內與鶴鳴茶社齊名的歷史老茶園之一,枕流茶社創辦於民國初年。其原址在人民公園大 門內溪橋西邊之海棠園。枕流茶社佔地面積約三百平方米,包括樓堂則有五百平方米的使用面積。

茶社現位於人民公園西山之上,與西山綠化風景、小桃花林等融為一體.解放前多為文人學士,學生聚會之地。於2003年1月恢復重建,2003年5月竣工開放。

所以枕流茶園位於公園內辛亥保路死事紀念碑側西假山之上,佔地3120平方米,建築267平方米。茶園林木蔥郁、泉水淙淙、鳥語花香、環境清幽、岩石聳立、亭台層疊。既有厚重的歷史特色,又是鬧市中的休閑勝地。著名作家魏明倫先生親自為茶園書匾"枕流茶園"。

枕流茶園是一家集茶藝、中餐、小吃、棋牌休閑的多功能現代都市生態老茶園。

③ 四川地震危房改造有什麼優惠政策

都江堰市首個城鎮房屋原址重建點開始地勘
本報訊(蔣永海 記者 李奕)記者昨日從都江堰市災後城鎮住房重建辦公室獲悉,都江堰市首個城鎮房屋原址重建點——荷花池片區已經開始地勘工作,12月31日前將開工建設,2010年底就可竣工入住。重建的39棟房屋,採用全框架結構,抗震8度設防,建成後原來的居民將拿到嶄新的房產證和國有土地使用證。
為重建 選代表成立議事會
都江堰市荷花池片區(幸福鎮幸福社區1組、2組)土地性質全部為集體土地,共有農民自建房39棟。地震發生後,荷花池片區損毀面達95%。為盡快解決受災群眾的住房問題,都江堰市在8月下旬率先在荷花池片區展開災後城鎮房屋重建試點工作。
都江堰市災後城鎮住房重建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文作夫告訴記者,荷花池片區的業主不僅達成了一致的意見——規劃原址重建,還由2000多名業主推選出8名代表與5名社區幹部組成了重建家園議事會。議事會對業主們重建意願的廣泛收集整理,代表業主決定重建方式的選擇,增強業主對建房工作的透明度,讓居民住上「明白房」、「放心房」。作為業主推選出的家園重建議事會負責人的金婆婆說:「政府把選擇重建方式的權利交到我們自己手裡,讓我們自己決定,我們一定為大家服好務。」
拆房子 業主自己申請
地震受損房屋怎麼拆?按照相關規定,拆除荷花池片區的受損房屋必須由業主向房管局提出危房拆除申請。在前期經過房管局、國土局、公證處對危房進行兩登記、一公證存檔後,荷花池片區的業主們提出了書面申請,並自行對危房拆除。截至昨日,都江堰市災後城鎮住房辦公室已辦理確權登記1974戶,涉及19棟近1500戶的危房已經拆除。
新規劃 為發展預留空間
災後重建房屋的資金怎麼籌措?文作夫告訴記者,荷花池片區房屋重建的資金,每戶由政府救助補貼2.5萬元,政府出面向銀行擔保貸款6萬元,而受災群眾每戶只需自己拿出4萬元就可以住進新房,並且還可以拿到房產證和國有土地使用證。
文作夫說,在新的荷花池片區規劃設計中,規范了房屋坐落、消防通道、生命通道的暢通,小區內最窄的通道9.8米,最寬處有12.8米,不但如此,荷花池片區還配置了地下和地上680多個泊車位,為以後小區的發展預留了空間。

④ 蓮花池的其他景點

世界上最大的蓮花池,中國「蓮花第一村」美譽的江西省廣昌縣姚西村坐落於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驛前鎮西南撫河源頭,從高高的血木嶺淙淙流下的溪水,在姚西村前變成了平緩的旴江,清清的旴江水,辛勤地哺育著這個撫河源頭第一村。

姚西村是撫河源頭第一村,有著近千年的白蓮栽種傳統,是全國種植面積最大、觀賞性最強的蓮花第一村。
這里有過世界紀錄的蓮花景區,有一千多畝的荷花,還沒有到盛開的季節,應該 78 月是最旺盛的時候,那個時候白紅的荷花開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提前的一些荷花也是真的干凈無瑕。
每到仲夏,萬畝荷花次第開放,一碧萬頃的荷塘,被濃淡相宜的荷花層層包圍,散發出陣陣的清香。

荷花長勢很旺盛,以身後成片的荷花池做背景,隨手一拍那都是美照!

在荷塘邊、村落中,處處可見辛勤加工蓮子的村民。「蓮子的採摘時效十分重要,早上10點之前必須採摘完畢,否則蓮子的外皮會剝不下來。

丘林山體圍村環繞,青山綠林成遍密聚,幽靜小道穿宅而過,有山,有林,有水,有大遍蓮池和農田,房屋靠山基本群居,田裡,池裡,木棧道彎延續塔,池裡蓮荷蘆蔥水生植物生機盎然,鷺鳥水鴨池塘覓食,春夏季節,我敢說:這里也是人間仙境!

一望無際的荷花,一點都不輸西湖
六月份正值荷花盛開時,荷花池中的荷花有白色
有粉色映襯著藍天極為好看,在風起時,搖曳的荷花彷彿在舞蹈…

⑤ 花池離現在有多年的歷史了

花池離現在有千年的歷史了。

蓮花池公園,是一處古老的名勝。1045年,周武王分封諸侯到北方,最遠的薊城(古薊城就在其西北,位於廣安門外約3公里)就是在蓮花池下游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是薊城的「搖籃」。古代,蓮花池曾稱「西湖」、「太湖」「南河泊」,因廣種蓮花故稱「蓮花池」。

是北京古城供水的主要來源。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講到這里為「燕之舊池」,「亦為游矚之勝所也」。東北側北京西客站當時叫大潮或西湖,湖東西寬1公里,南北長1.5公里。遼、金時建都於池西南,池為城市重要水源。

名稱由來:

蓮花池金以前稱西湖,改稱為蓮花池是完顏亮遷都北京(時稱燕京)後的事。金國的國都原在黑龍江省阿城市白城子,名為「上京會寧府」,是開國皇帝完顏旻於1115年創建的。1150年初,完顏旻的孫子完顏亮發動政變,殺死了堂兄金熙宗,奪取了皇位。

一年之後,完顏亮宣布要南下遷都到燕京。他表面上的遷都理由是:上京遠離中原,不便統治。但實際上他是希望以遷都來擺脫反對勢力的牽制。

完顏亮對官員梁漢臣說:「我在上京栽種了200株蓮花,為何不成活?」梁漢臣心領神會地答道:「上京地寒,惟燕京地暖,可栽蓮。」梁漢臣還迎合說,「燕京自古霸國,虎視中原,為萬世之基。」完顏亮遂派梁漢臣等官員去燕京營造城池宮殿,興建新的國都。

1153年,完顏亮宣布正式遷都,他將新國都命名為「中都大興府」,如今北京的南郊大興區的名稱,即來源於金代的大興府。完顏亮遷都成功後,叫人在西湖栽種了大量的蓮花,以證實金中都的水土氣候確實勝過北方的上京。西湖由此改稱為蓮花池,它的下游洗馬溝也改名為蓮花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蓮花池

⑥ 蓮花池公園的歷史

蓮花池公園,是一處古老的名勝[1] 。1045年,周武王分封諸侯到北方,最遠的薊城[2] (古薊城就在其西北,位於廣安門外約3公里[1] )就是在蓮花池下游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是薊城的「搖籃」。古代,蓮花池曾稱「西湖」、「太湖」「南河泊」,因廣種蓮花故稱「蓮花池」。是北京古城供水的主要來源[2]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講到這里為「燕之舊池」,「亦為游矚之勝所也」。東北側北京西客站當時叫大潮或西湖,湖東西寬1公里,南北長1.5公里。遼、金時建都於池西南,池為城市重要水源[1] 。
明清以末,蓮花池成了仕賈郊遊之所,後荒棄。至80年代前這里成了養鴨場。1979年以後,市政府決定將這處「鄉村野甫」辟為公園。1980年9月成立了蓮花池公園籌備處,開始清理環境,設計方案進行規劃[3]
1982年開始在這里重建公園,佔地53.6萬平方米,有兩個中山公園大,水面約佔一半,分成4個相連小湖,湖內種蓮花。園北的東西兩岸有土山,東山挺拔狹長,種油松、雪松,蒼松翠柏間有曲徑,山上建有荷風亭。西山較平緩,山上種植丁香、海棠、石榴、洋槐、銀杏、玉蘭和白蠟等樹木,林問山道通假山幽洞和金魚池,山上還設有游藝室。湖堤上有拱橋、曲橋、平橋,兩頭有涼亭。湖西南有島,也建有涼亭赫廊,東南有圓形島,島中央有亭。周圍水域遍布蓮花。島上與湖岸之間都有曲橋相連。北岸建紫薇園,園內有水榭、觀魚池,亭廊、花架、展覽室等[1] 。
1984年5月公布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
1988年2月市園林局移交區園林局管理,1990年正式對外開放。1998年,恢復蓮花池的風貌被列為北京市政府慶祝建國50周年的重點工程,對荒蕪多年的蓮花池進行復建,於2000年12月正式接待遊人[2]

⑦ 荷花池的地點 以什麼得名

1、荷花池是清朝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維修隆中諸葛故居時在躬耕田上開方池種蓮藕而得名。

2、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劉驥組織人員進行過一次整修,在荷花池的四周安裝了木欄,池中建亭台,用鐵索和抱膝亭聯接,上面鋪木板,形成由荷花亭到抱膝亭的空中索橋。他們還組織演員在抱膝亭化妝,通過索橋到池中亭台上演戲,人們可以坐在四周的木欄上看戲。三、四年後,木欄、索橋、亭台全部朽壞。荷花池也被後人改為稻田。

3、1983年。隆中風景區管理處對荷花池進行了一次徹底改造,清除了淤泥,四周堆砌山石,池中重建了荷花亭,並種植荷花二十多種,給隆中風景增添了色彩,荷花池至此才真正名副其實了。

⑧ 《慈仁寺·荷花池》

慈仁寺荷花池抄

(清)何紹基襲

坐看倒影浸天河,①風過欄干水不波。②
想見夜深人散後,③滿湖螢火比星多。④

【注釋】

①倒影浸天河:這里是天河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中的意思。天河:銀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是由許
多恆星構成,通稱天河。
②水不波:水面上沒吹起波紋。
③想見:由推想而知道。這里含有想像得到的意思。
④螢火:指螢火蟲的亮光。螢火蟲:昆蟲名,腹部末端有發光的器官,
能發帶綠色的光。
【解析】

這是一首描寫夏季夜晚慈仁寺荷花池上景色的詩。夏天夜晚,人們坐在
荷花池邊,看到天空的銀河和池塘內荷花的影子,全都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
看上去又好像荷花的倒影浸在銀河裡一般。微風吹過池邊的欄桿,池塘里的
水也沒興起波紋。可以想像,夜深人們散去以後,水面上飛來飛去的螢火蟲,
它們的螢光映入水中,可能會比星星還要多。

這首詩的主要特點是虛實兼寫,以動襯靜。前兩句寫眼前之景,後兩句
寫想像之景。實景寫靜,而想像中的虛景,卻以螢火飛動,映入水中,以動
寫靜,動與靜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是歷代傳誦的名篇。

⑨ 故地重遊,美景再現「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地處保定市蓮池區,正門坐南朝北。總面積為2.4萬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積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島為界分為南北兩塘,蜿蜒曲折的東西二渠將兩塘溝通一體。南塘呈半月形,外圍峭壁環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規則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楊柳垂絲。原為張柔居所。

古蓮花池是北方園林的傑出代表。

1951年成立「蓮池文化館」,對蓮池進行管理。1963年成立「蓮池管理處」,1996年更名「保定市蓮池管理所」,2007年定名為「保定市蓮池博物館」。1988年古蓮花池被收錄在《中國十大名園》,2005年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1956年6月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1982年7月,重新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6月,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⑩ 清江浦的當代建設

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戰火的洗禮,清江浦的老城牆大部分被毀壞。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城牆的拆除並沒有停止。1958年大躍進,又拆除了一部分城牆。
在城市建設中,古跡的破壞也在所難免。清江浦的「九樓十八口」早已湮沒在歷史中。1996~1997年承德路一期工程,石碼頭歷史文化街區被拆除。大閘口歷史風貌被破壞。1998年承德路二期工程,花街被拆除,僅存1/4殘部。牛行街前段被拆除,僅存牛行街後半段。填埋躍龍池。東大街擴建,安瀾門城牆基被全部拆除。淮海南路擴建,都天廟前街被拆除。新建華城小區,拆除謝鐵驪、謝冰岩故居、李一氓住宅和清浦區官園坊,損毀古枸杞樹一株。2001年慶華小區二期工程,拆除陳白塵故居。拆除陳潘二公祠。2002年,建設錦江花苑,王叔相故居被拆除,損毀古瓜子黃楊一株。新建荷花池小區,荷花池歷史文化街區、清江浦最早的澡堂「荷花池」、明清商業街洪門街被拆除。東、西大街大部分民居被拆毀。新建淮揚名菜美食街,拆除玉壺春飯店。新建華城小區,拆除新半齋。十里東西長街、草市口、豐濟倉都已在城市建設中殘缺。2003年,林默予故居被拆除。2004年,王瑤卿故居被拆除異地重建。左寶貴樓被拆除。建設文廟新天地,觀音庵被拆除。2007年,拆除十里東長街(余段)、越河街、同慶街。2008年,拆除三范故居、福隆廟;越河街、同慶街(余段)。2009年,拆除青龍庵大部建築;拆除最後的牛行街。至此,清江浦的物質遺產損耗殆盡。
2000年以來,淮安市政府著力打造「中國運河之都」,大力發展運河旅遊,意識到了保護文物古跡的重要性。一些在城市建設中被拆毀的古跡也漸漸地被重建、恢復。中洲島、文廟新天地、明清商業街等仿古街區陸續建成,運河博物館群落成開放,大運河文化廣場成為淮安的地標之一。
在接下來的幾年,淮安市還將繼續挖掘清江浦的文化內涵,整治周邊環境,既要體現清江浦特色,又將符合現代化生活,打造運河旅遊品牌,樹立淮安城市形象。清江浦將以既有文化內涵,又富有現代氣息的形象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從2010年開始,淮安市清浦區每年在春節至元宵節期間,都會舉辦規模浩大的「中國淮安清江浦廟會」。廟會地點選在清江浦文廟新天地。
第一屆清江浦廟會為期七天,舉辦的活動包括民俗表演、收藏鑒寶、書畫攝影展、小吃品嘗等。從第二屆開始,會期延長至19天,增加活動包括燈會、相親大會、民俗巡遊、童玩狂歡會等。第三屆又增加了冬泳邀請表演賽、達人秀等互動性更強、更具現代氣息的活動。
清江浦廟會自開辦以來影響顯著,展現了淮安人的精神風貌,也使得清江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護與弘揚。 京杭大運河沿線8省35城市聯合將京杭大運河沿線遺產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12年9月26日,35個城市的代表在揚州簽署《大運河遺產聯合保護協定》。
清江浦,作為京杭運河造就的輝煌一時的城鎮,也留存有眾多的遺產點。清江大閘、清口樞紐、吳公祠、清晏園、豐濟倉遺址、清江浦樓這六處位於清江浦的遺址均被納入大運河申遺首批提交的65處遺產點中。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其中清江浦地區正式列入到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遺產點有兩處:清江大閘和清口樞紐;列入名錄的河道有一段:淮揚運河淮安段。

熱點內容
歌名荷花月色 發布:2025-08-26 00:43:55 瀏覽:839
荷花瑪爾斯綠 發布:2025-08-26 00:38:07 瀏覽:354
七夕曬紅包的圖片 發布:2025-08-26 00:35:50 瀏覽:530
花卉噴霧量 發布:2025-08-26 00:18:20 瀏覽:205
梅花議論文 發布:2025-08-26 00:16:53 瀏覽:303
栽蘭花竹炭 發布:2025-08-25 23:57:59 瀏覽:909
情人節英文是 發布:2025-08-25 23:44:45 瀏覽:908
暖暖綠植 發布:2025-08-25 23:16:05 瀏覽:166
qq情人節怎麼送花 發布:2025-08-25 23:14:27 瀏覽:851
蘭花中脈偏 發布:2025-08-25 23:11:26 瀏覽:99